当前位置:振驰文档网 > 党课下载 >

新中国史党课9篇

时间:2022-12-19 11: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新中国史党课9篇新中国史党课  大家好!2021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100岁生日。1921至2021——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刻改变的伟大转折,镌刻下党带着人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史党课9篇,供大家参考。

新中国史党课9篇

篇一:新中国史党课

  大家好!2021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100岁生日。1921至2021——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刻改变的伟大转折,镌刻下党带着人民坚决迈向复兴的丰功伟绩。是我们的党,在风起云涌之时,不因流血而后退,化作指路的明灯,照亮着中国前进的道路,也是我们的党,变作航行的舵手,带着我们向幸福生活航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星火燎原到四海映红,从举步维艰到步履轻盈,从落后挨打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的开展轨迹,一点点被印刻成民族印迹,一点点被铸造成中华灵魂。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踏平坎坷成大道,穿越烟云谱华章,在现代中国历谱写下了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以星星之火燎原大地,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从为人民效劳到践行群众路线——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的求索过程。中华民族近代百年来跌宕起伏的命运变迁深刻昭示: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才能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表达,也是党兴旺兴旺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稳固党的执政根底、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会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奉献。这就决定了我们干事业必须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

  民群众,群众的利益是无小事的。历史选择了党的领导下的中国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

  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味着中国所行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一条带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路,是一条充满梦想的道路,是一条符合群众路线的阳光大道。

  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效的组织发动群众的主动参与,更要注意工作成果,让人民群众共同分享。只有这样,群众路线才有旺盛的生命力。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牢牢抓住并充分运用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秘诀。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选择。

  谢谢大家!大家好!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华诞,通过党史学习,让我深受教育和启发,党史全面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蕴含着几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党带着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个辉煌和奇迹。读完这饱含深刻意义的党历史,知道党的思想是博大精深、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其次就是要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方面充实自己,然后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全心全意为党效劳。经过党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党,以及明

  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永远跟党走的决心。细读中国共产党党史,我深感当今稳定而繁荣的社会局面是多么

  的来之不易,也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真正的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发自内心的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我知道,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应该不断深入的学习党史,了解我们党的历史、现在和注定恢宏的未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历史意识的民族,历来有治史传统。历朝历代,国家修国史,地方有志乘,聚族之村那么常修谱志。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党。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告诫全党: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坚持不懈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开展观等党新时期的创新理论,以这些根本理论作为我行动的指南,去除头脑不积极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

  通过全面回忆党的光辉历程,展现100年辉煌成果,弘扬党的丰功伟绩,引导全体小组成员热爱党、拥护党,鼓励了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荣耀传统,我们要把学习党史活动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相结合,使学习活动成为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求真务实、推进学习工作的过程,永远坚持党的领导。未来,无论自己踏入社会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谢谢大家!大家好!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让广阔党员干部回归本心,本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更加自觉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党史新中国史,以史为镜,主动明初心记使命,扛责任。通过学党史新中国史,我们要坚决信仰,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坚决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真抓实干,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培养历史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增强历史担当去抓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形成常态化机制,切实抓出成效。通过学党史新中国史,我们要坚决信念,让初心使命在心底里扎根,要坚持党的宗旨职责,让初心在行动中传承。基层党员干部只有牢记为民务实初心和使命,坚持百姓需求在哪里,基层工作就推进到

  哪里;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效劳就延伸到哪里,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新时代新开展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做农村带头致富的“领头雁〞。

  回眸党史,感恩今天,在这繁花似锦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100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今天我们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

  

篇二:新中国史党课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学党史新中国史党课会议记录

  记录是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党史新中国史党课会议记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党史新中国史党课会议记录时间:地点:参会人:授课人:内容: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今天在这里给全体党员讲《中国共产党历史》。党史是我们必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之一,希望各位认真听课,结合各自实际对党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论知识,提高对党的认识,从而推进工作。秉承党中央,县党委建立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围绕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争当优秀党员,讲好一堂党课这一主题,我们今天就针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再次深入的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党成长的艰辛历程,并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所奠定的制度和物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符合当时国情的选择。我们要向中央、省、市先进党组织学习,不断改正错误,与时俱进,灵活变通,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掘更多适应我支部发展的好方法。同时,在我们基层党支部队伍中增强宗旨意识,法制意识,服务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意识,提高咱们干部的执行力,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为推动我支部更好的发展为目标,伴随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为帆,让基层支部更好更快的发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党史》二卷第三十章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党中央不拘一格,积极对外交往,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引进相关设备,说明学习应该是一种常态,我们应该多多与他人交流,引进其余支部的优点、特色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建设出属于我们支部的特色。并且多与对上部门沟通,紧密联系县委党支部的指示、决议,要以创新的思维来对待,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为我支部的发展做贡献。

  同时,在二卷中对突出的先进集体、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下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都予以浓墨重彩的展现。今后我也保证在自己今后的党务工作中,按照今天所讲的会议精神,为之努力,并充分体现出我支部实践和创造力,今后,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满足于现状,才能积极进取,不断突破。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应该抱着时刻学习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并学以为业。

  学党史新中国史党课会议记录会议时间:2016年5月3日

  会议地点:二公教a111会议主持人:会议参加人:会议记录人: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会议内容:首先由团支书发言,为全体团员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他回顾了我党95年来的光辉历程,最终发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然后,团支书对一些党史的重要时间点进行了提问,同学们非常踊跃,而且回答的都很正确,进一步调动了团员们学习党史的积极性。最后团支书呼吁同学们要紧跟党走,他是这样说的:青年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青春才能折射出光芒。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党、热爱党,永远跟党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华章!通过这场研讨会,同学们知道了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我们才能更好地尽自己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学党史新中国史党课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主持人:记录人:参加人员:主要内容: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当前的革命任务,通过了关于国内形势和党的任务、关于民主联合阵线、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等决议和党的章程。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是党1年月会议地点:授课人: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在

  广州召开三大。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5、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重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以及关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方面的一些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略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篇三:新中国史党课

  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所在支部联系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学习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主题党日相融合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基层支部书记要带头讲党课分享党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增强爱党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党史教育在基层党组织开展红色微党课征集活动营造大家讲党课讲党史讲活红色故事并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扩大党课教育共享覆盖面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同时将主题党日与民生实事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相融合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接地气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聚力谋发展为民办实事的实际举措要坚持分类靶向指导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浅尝辄止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整体推进不虚不偏高质高效

  “三融合”学党史悟初心(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党课)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引领,因地制宜,定方案、建机制、抓学习,用“三融合”学党史悟初心,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阵地”相融合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挖掘整合,把驻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生动的党史学习教学经典词句,优化学教载体,创新学教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稳步开展、深入人心。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阵地”相融合,用好红色阵地的党史图文、红色影音、红色讲解、交流互动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要用活红色资源,整合组织、宣传、党史、档案等党史资料,细化形成党史学习教育“项目清单”,打造推出一批红色线路供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边学、边看、边听、边思考,共同感悟“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增强啃硬骨头的勇气,提升化险为夷的能力,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心、强国情、报国志。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主题党日”相融合

  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依托“三会一课”抓在日常,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所在支部、联系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学习,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主题党日”相融合,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基层支部书记要带头讲党课,分享党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增强爱党爱国情

  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党史教育,在基层党组织开展“红色微党课”征集活动,营造大家讲党课、讲党史,讲活红色故事,并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扩大党课教育共享覆盖面,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同时将主题党日与民生实事、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相融合,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接地气”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聚力谋发展、为民办实事的实际举措,要坚持分类靶向指导,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浅尝辄止,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整体推进、不虚不偏、高质高效。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集中学教”相融合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体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党员干部要自觉抓好个人自学,全身心投入,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列出必读书目,深化人到、眼到、心到“三到”读书法,营造“比学赶超”学党史氛围,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集中学教”相融合,采取中心组专题学习、专题辅导讲座、交流讨论,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举办“红色品读会”等形式组织集中学习教育,做到精准施教,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要充分利用党校师资力量、优秀党务工作者、基层宣讲员、先进模范人物、专家学者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辅导、“解读+互动”等方式,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镜,进一步检视和校准坐标,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战略思维、战略把握、战略运作的能力本领,彰显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特质,带头做负重前行的人、披星戴月的人、鞠躬尽瘁的人。真正推动党员干部学深学实学透党史,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

  

  

篇四:新中国史党课

  2021年度党史学习教育党课讲稿第三篇

  想知道大街,首先是历史。重视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党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相继作出两项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同一全党思想、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创新的局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发表的《关于加强和改善新形式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指出,党史工作是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对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意义。展示前踪,进行鉴定。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期,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复杂性繁重性世界罕见。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很多问题都涉及到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形象、党的生命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鉴,继续,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写新篇章。(一)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大大提高,

  为现代化建设和党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现在大多数在职党

  员干部和领导干部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许多人没有经历过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也没有直接参与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1956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相当多的人没有经历过10年文化革命的反面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成就和历史曲折

  使命源于信仰。党的历史不仅关系到党的过去,也关系到党的现在和未来。只有深入了解党昨天的奋斗,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明天的新使命。因此,加倍珍惜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发挥模范作用、履行权利义务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鉴定很有益。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党员、干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史知之甚少

  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历史经验的认识和把握还不科学一些党员和干部对党史上的一些问题仍有模糊的理解。这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原则、理想信念等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党员是党的历史人物的具体实践者,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的历史人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于执政党的党员,别是党员干部来说,只有记住党的历史,才能深刻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这是继续释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现实需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求。

  (二)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能力的需要。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重要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总结历史经验,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能力构成。党的执政能力主体由党的干部、很多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三个部门构成,相应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体现在这三个主体的能力的提高上。第一,提高党的领导干部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对于执政党来说,领导干部是构成党的总体要素之一,是党的政治权力的直接担当者,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是提升党的总体能力的关键。因此,考察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考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控制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考察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核心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

  第二,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历史经验证明,人民群众评价党的执政能力,不仅要看执政人员利用权力为人民工作的能力,还要用周围党员的言行评价整个执政党。因此,不直接掌握国家权力的许多党员能力也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各种能力,通过他们将党的路线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团结和领导大众完成党和国家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关注的重要页面。

  第三,提高党的各级组织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整体管理能力不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加算。在实践中存在这种情况,我们配备了各级重要岗位的干部,其个人素质和能力都很强,但是一旦组成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很多矛盾,不仅会影响执政效果,还会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中自然有个人因素,但更重。

  需要的是制度和体制的要素。要研究整体各部分和各要素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组合,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制和机制,从整体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历史经验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执行党的路线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要塞。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总结经验,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

  织。一是扩大基层组织的复盖面。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

  革的实践中,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式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参考历史经验,结合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复盖全社会。在以地区、单位为主设立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根据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在各类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要借鉴党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精准把握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拓展党员参与面、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意、凝聚力、战斗力。结合行业和地区特点,开展创业优秀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合创业活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

  

篇五:新中国史党课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党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周年,**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年前的7月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座阁楼里,正在进行着一次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以李达、董必武、毛泽东等为代表的13人。外界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会议,更没有谁能预测这样一个小会议,会对我们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会议闭幕之后,国内的媒体也并没有做太多的报道,一切仿佛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然而就是在不受人瞩目,在无声无息中建立起来的党,由最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8600多万的党员。这样一个党引领着我们十几亿的人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在建党**年后,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从思想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好的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年的汗水和鲜血谱写的篇章,今天我只能提纲性地概括说一下它的历史过程。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这个题目叫做:学习党史牢记使命。在这个总标题下,我想跟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年。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飞跃。

  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年。概括地说,**年中,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了三件大事。大体上,我们可以把这三件大事划分为三个三十年。

  第一个“30年”(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中间经过了(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五个历史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在这个三十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第一、中国共产党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和领导了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

  一战线,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第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独创性地解决了党的自身建设中的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在远离城市工人阶级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因此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正确地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我们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穷二白”,我们党为实现“国富民强”,开始了在

  中国探索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30年”。

  第二个“30年”(1949~1978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党由一个革命的党转变成为执政的党,这个时间段里面我们做了两件大的事情;第一件事,我们叫做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或者又叫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也就是说1949年到56年其实是一个过度时期;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叫做社会主义建设。所以49年到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27年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执掌了全国的政权,在这27年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愤发图强、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二个“30年”,第二件大事: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首先,从政治上讲,我国取得了民族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确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篇六:新中国史党课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全国性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再次精辟阐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根本方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志们:按照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根据工作安排,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在这里共同上一节党课,主要是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情况,和同志们一同交流一下心得、感悟和收获。

  这次党课内容的设计想法和思路是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份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所作出的重要指示,他强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此次主题教育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学习好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寻找初心,寻找理想信念的根源。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经常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共产党人的“初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初心”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支撑共产党人度过那段的苦难的历史?为什么“初心”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会有如此高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想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红色精神的力量。

  今天的讲课内容我就从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入手,回顾红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共同感悟什么是红色精神以及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

  一、追寻足迹、回顾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一、追寻足迹、回顾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精神(一)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内容主要包含:不畏艰难、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是敢于磨练、咬定青山的顽强毅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灵魂,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对于中国工农红军这段长征历史,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简要概括:时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时2年,行程65000余里(我们通常说的2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的行程),跨越14个省份,开始时的30万人,胜利会师后仅剩5万余人。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河流(其中大河24条),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大会上指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的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比如,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

  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

  ”1947年,中共中央从延安战略转移,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那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窑洞时,他感到十分震惊,他难以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他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

  据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回忆,看完毛泽东的窑洞,蒋介石那晚一晚上没睡着。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誉之为“兴国之光”“东方魔力”“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感叹创造这种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为“神奇的队伍”。

  (三)雷锋精神周恩来把雷锋精神精辟的概括为四句话,叫“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60年代初期,国内粮食紧缺,物资匮乏,同时苏联撤走了在所有在中国援助援建的专家,那是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正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雷锋以其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染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鼓舞着新中国的每一位建设者。

  雷锋从他参军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了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的志愿,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作为党员的理想和信念,而且都付诸了行动。

  我们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在一个特殊的日子给自己许下愿望,而且许下一个崇高的愿望,并且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个心愿去努力奋斗,这就是雷锋的可贵。

  他没有说大话空话,他的生命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他的言行就是这样和他的愿望一致地呈现出来的。

  “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是歌词里唱到的。

  同样,雷锋还有一段至理名言,他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正是雷锋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正确理解并坚决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他走在时代前列,称为一名杰出的士兵和优秀党员。

  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坚决执行上级的决策指示,他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整个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但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愿意永远做一颗螺丝钉。

  在敌强我弱的革命年代,不依靠群众,不为人民服务就是死路一条,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现在日子好了,脱离群众、背离群众的现象就容易滋生了,这直接会影响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8日在辽宁抚顺考察时讲到,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这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回顾我们的历史,我们还有“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西柏坡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

  二、感悟历程,二、感悟历程,体会什么是红色精神体会什么是红色精神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可能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是通过我们的学习,红色精神之所以能够一脉相承,那是因为这些红色精神包含了许多的共同点,而这就是我们理解红色精神的真谛和实质,也就是我要讲得第二点内容,什么是红色精神。

  (一)红色精神是敢于探索、勇闯新路的精神。

  井冈山斗争时期,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形成了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长征时期,在经历了湘江战役的惨败后,中央红军损失惨重,李德、博古执意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坚持到湘西与红二、红六方面军会师,与敌人硬碰硬。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没有盲目迷信共产国际的指示,没有照搬苏联的路线方针,而是结合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和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做出的正确选择,勇闯出了符合实情的一条新路。

  (二)红色精神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长征时期,在四渡赤水中,中央红军以衣衫褴褛、装备简陋的3万中央红军抵过了一群军事家,拥有40万优势兵力和精良武器的国民党敌军,并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之后又巧渡金沙江,把敌人40万追兵全部甩在了金沙江南岸。

  面对敌人的重兵,我想如果没有勇于战斗、不畏牺牲的精神,怎能完成如此的壮举呢?延安时期,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多次到抗大讲话指出要坚持“抗日救国”的方向,就要有“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抗日战争中,抗大培养了10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在民族战争中,起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也形成了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抗大精神。

  (三)红色精神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论是我们的革命前辈和新中国的建设者,他们把祖国的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红军将士们忍受着极寒交迫、天寒地冻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在那么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依然时刻考虑着他人,那个马背上的小红军为了不影响大部队行军,即便在饿的只靠一块骨头充饥的情况下,还在惦记着战友。

  在战士们都没有了口粮时,周恩来却把自己仅有的半碗青稞面泡上水分到了战士们的手中,还有三位女红军在一户老乡家借宿之后,看到主人没有被子,把三人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了半条留了了女主人。

  国际友人白求恩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到达晋察冀抗日前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救治我军伤员忘我工作,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最后牺牲在战斗一线。

  还有我们的雷锋同志时刻把自己当成一颗螺丝钉,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四)红色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在长征过草地时,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红军将士们饿了只能、挖树根、吃野菜,甚至煮皮带、吃树皮,如果没有精神的力量撑着,怎么能够走出草地?在延安时期,根据地一度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形势下,党中央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顺利渡过了难关。

  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过程中所焕发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闻名于世,至今被世人广为诵道。

  (五)红色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主要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

  为了增强党性,保持党的先进性,从1942年初开始到1945年,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普遍开展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作风为主要内容。

  延安整风,开创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形式,实现了全党的新的团结和统一,并形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延安整风精神”。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全国性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再次精辟阐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根本方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做好当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三、做好当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我们的伟大民族正是在这样的精神的照耀下,才一步步走到今天,对于现在的我们,需要的正是将这种红色精神一步步继承好、发扬好,让其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和力量。

  红色精神生生不息、永放光芒,是照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

  今年,我们确定了XX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奋力开创XX事业的崭新局面,我想要实现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

  (一)以红色精神锤炼信仰信念信仰信念伟力在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要牢牢把握政治建警根本方针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确保XX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我们要坚决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们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紧跟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说具体点,就是首先要把心静下来,不要浮躁,要提振起来精神,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们对待工作要心存一份敬畏很感激,要把它当作事业,我们有些同志需要扪心自问一下,你把多少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了,工作了这么久你收获到了什么或者哪些方面有所长进了,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二)以红色精神砥砺干事创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必须有一代人的担当。

  作为第一代XX,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指引,牢牢把握XX使命任务,深入推进XX等专项行动,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切实保障人民安宁。

  我们要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走改革的必由之路,按照XX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要埋头苦干、实干、加油干,全面推动XX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产生更多化学反应、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作为XX系统领导干部,我们既承载着上级的重托,又承载着全体党员的期盼,可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是对标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得不承认自身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应该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我们要秉着对对自己

  负责、对单位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迅速将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要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时间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履职能力、锻造过硬本领,为推动各项建设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以红色精神坚守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XX事业创造辉煌的底气和力量所在。

  做好新时代XX工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实现群众新期待,着力满足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的新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不方便等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新时代XX工作,就要坚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好合理合法诉求,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下一步,我们在业务工作上还要结合编制、队伍的实际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而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四)以红色精神鞭策自我革命只有不断自我革命、深化从严治党,Xx队伍才能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要坚持自我革命常态化,以铸牢忠诚之魂为根本,自觉用自我革命的理念引导自身的发展,用革命文化来矫正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凝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持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要坚持自我革命制度化,牢牢把握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树牢全面从严管理的导向,以严明政治纪律推动各项纪律全面落实,以科学管理体系提升队伍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扎紧制度笼子来规范权力运行和党员行为,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的高素质铁军。

  对于我们来说,我觉得这个时候真的也需要一场自我革命,我们的硬件设施建设,我们的队伍管理、业务工作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感觉其中有些问题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正视不足,从每一名党员做起,开展一次大整改、大整顿,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同志们,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只能抽取几个典型的方面来回顾那段历史、谈谈如何理解红色精神以及如何将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并落实到我们具体的工作实际当中。

  因此,今天这一课,有些方面讲解的还不是很全面、很具体,希望同志们能够在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能够深入学习、好好思考,争取所有所获。

  下步工作中,党委成员、各支部书记都要择机开展理论授课,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学习成果,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深入开展。

  

  

篇七:新中国史党课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

  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

  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微党课主题是“让初心铸就梦想”。

  近日,中央宣传部在湖北省来凤县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六十多年来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他精彩的一生。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和致敬的楷模。

  我常常会问自己,初心是什么?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份纯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份美好?还是那“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那份勇气?亦或是“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份淡泊?初心是梦想时的第一次出发,是所有人最初的理想、目标和准则。在和平安逸的今天,一个人的初心或许只是一时的冲动,亦或者只是周边环境的使然,再或者是通过学习思考之后的树立。生活的复杂,人生的坎坷,总有许多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何在前进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坚定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是把好“思想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要向时代取经,向历史问道,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拿自己的错误认识“开刀”,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特别是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始终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二是把好“政德关”。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政治体现。在党的建立初期,无数共产党人把实践崇高政德作为毕生的追求,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党员只有具备高尚的政治品格,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艰苦境遇下毫不畏惧,才能用热血书写忠诚,永葆政治本色,践行铮铮誓言。

  三是把好“落实关”。党员干部应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担当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一份责任;担当不是天马行空地想象,而是兢兢业业地实干。作为服务经济工作的同志,我们要把中心放在工业发展、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把握好具体要求和基层实践的结合点,进一步攻坚克难、抓出实效。

  我们怀念过去,忆苦思甜,并不是要照搬照抄,学习的更是一种精气神,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仰。通过感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我们还有感动、还有泪可流,在前进的道路上一次次蜕变,依然能够守住那颗初心,坚守梦想,才能继续前行。

  

  

篇八:新中国史党课

  中国共产党党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

  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

  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

  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篇九:新中国史党课

  2020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0000ff;">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

  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

  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推荐访问:新中国史党课 国史 党课 新中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