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振驰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坚定历史自信心得7篇

时间:2022-12-13 18:15:06 来源:网友投稿

坚定历史自信心得7篇坚定历史自信心得学习领会《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定历史自信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坚定历史自信心得7篇

篇一:坚定历史自信心得

学习 领会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 体会 7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4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史,这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力量之源。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汲中华文明“营养水”,浇执政为民“幸福花”,以筚路蓝缕、跋山涉水的一往无前,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汲强化修养之“水”,浇服务群众“亲民之花”。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仁人志士心系黎民百姓福祉的历史。党员干部要从学习中华文明史中,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严以律己、严以修身,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始终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用心浇灌服务群众的亲民之花,团结带领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日子。

   汲人民至上之“水”,浇团结奋进“爱民之花”。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要始终无微不至地关爱人民群众,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拥护。要想清楚搞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心浇灌出团结奋进的爱民之花。

   汲忠诚担当之“水”,浇攻坚克难“利民之花”。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一再表明,只要时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忠诚之心,敢于担当,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要在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中,以雷厉风行的作风,以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执行力,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用心浇灌攻坚克难的利民之花,向着胜利目标勇毅前行。

   汲拼搏进取之“水”,浇砥砺前行“为民之花”。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启迪我们,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没有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一切都会停滞不前,就会开历史的“倒车”。进入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以坚实的作风作保障。为此,党员干部要从中国文明历史中汲取养分,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用心浇灌出砥砺前行的为民之花,团结带领人民突破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把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篇二:坚定历史自信心得

坚定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了对文化建设的一贯重视,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信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优势、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自知之明,以及对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特殊地位,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信念,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基础和前提。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 善于在历史中继承和创新 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只有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文化,才能守护好华夏之光,保护好文化之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山西、陕西、广东等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调研,将石窟艺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镇、遗址旧址、博物馆等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华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就很好地践行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保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推进民族交融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因此,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仅要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向心力,也要在世界舞台上,以更加博大的胸怀 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例如,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就十分重视“民心相通”所发挥的固本强基作用,深刻体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核心理念。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不仅保持着“敢为天下先”的自信与担当,也是广府、潮汕、客家等岭南文化的集聚地,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多年来,广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巨大成就,在文化惠民、传承接续、文化科技、文旅融合等方面不断发力,逐渐开创了文化创新的广东模式和广东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作出的系列重要批示精神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擘画蓝图,广东要构建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相匹配的文化体系,要成为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的区域文化中心,必须保持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同步走在新时代前列,这样才能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历史征程中交出满意的答卷。

  

篇三:坚定历史自信心得

精选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精选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新时代就是要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历经站起来富起来,新时代最突出的就是强起来。下面是为您推荐精选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精选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心得体会范文 1 6 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剑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蓝图,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6 年后,站在新中国 70 周岁诞辰的新起点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度为人类制度文明献上了与时俱进的中国范本,掀开了中国制度现代化道路的崭新篇章。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一定同时伴随着内部制度的巨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党和国家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事业格局为之一新。然而,制度建设之路并非一条康庄坦途,其现代化进程越是向前推进,便越是接近无人区,越需要拿出自信、勇气和毅力,踩准走实每一步。

   制度现代化之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勇敢者之路。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对变化的清醒认识、对 革新的无惧无畏,构成了中国之治的精神内核。回顾以往,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与创新发展总是相辅相成。虽然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之中,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犯过一些错误,但最终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趟出了一条新路。要推动制度建设始终向前,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立得更稳更牢,就绝不能为任何风险所惧,被任何干扰所惑。只有以经常自我革新的气魄去走这条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的治理体系才能够在一次次历史的风浪中日趋成熟,治理能力才能够在一番番时代的考验里愈练愈强。

   制度现代化之路,是一条适者生存的求实者之路。好制度不是飞来峰,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经过一个世纪的革命与战争,经过 70 年的建设与探索,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最好的永远是最适合的那一个,而最合适的,必始于实践,源于积淀,胜于坚持。抛开卑微的西方施舍,放下不切实际的理想国之梦,在选择中审慎拿来,在自信中与文明交融,我们才有了今日这套既与世界潮流相应,又不失独立精神、民族风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如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始终在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上前进,是制度现代化建设所必须遵循的不二法门。

   制度现代化之路,是一条众人拾柴的团结者之路。古往今来,国家治理都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单靠一个政党、一方政 府的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推动整个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进步的长效力量。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聚焦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也是这种制度优势得以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制胜法宝。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通过民主协商、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等多种方式编织动员网络、整合各界力量,调动各方资源,切实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办成办好制度保障这件大事、要事。

   风物长宜放眼量,厚积已到薄发时。我们相信,积蓄了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必将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坚强有为。

   精选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心得体会范文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由于长期的动荡和战乱,我们国弱民穷,人民生活极为窘迫。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生活还普遍处在比较贫穷的状况,还没有整体上解决温饱问题。富起来就是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首先是解决人民基本生存的温饱问题,并进而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时期使我们逐渐富起来了。邓小平最标志性的话语就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从理论上纠正了对富的偏见,明确了对富的追求: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贫 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初的 3679 亿元增长到2017 年的 82.7 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 9.5%。而今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自豪地指出,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在人民生活上,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改革开放初的171 元增加到 2.6 万元。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 7.4 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 94.4 个百分点。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当然,对中国来说,富起来还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提高总体水平,还要突出地解决共同富裕问题。

   新时期富起来是在改革开放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富起来。毛泽东曾提出以苏为戒,走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在总结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实践,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看一个国家的道路好不好,最终要落脚到发展成就上来。今天的中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人民意气风发,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迸发,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毫无疑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

   精选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心得体会范文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新时代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时代就是要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历经站起来富起来,新时代最突出的就是强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的总目标是强国: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各个方面都要强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文字上直接出现了 12 个强国目标: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还有 3 个一流:一流企业、一流大学、一流军队等。强起来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问题,反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这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人间正道。

   精选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心得体会范文 4 20xx 年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 4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40 年来作出的重要贡献,对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果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中枢系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是其在社会基层的毛细血管。1979 年 7 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有关决议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迈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立的探索创新之路。40 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为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地方人大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推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永葆与时代同频的正确方向力,就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条根本线。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地位是推进人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是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举措,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制度创新与保障。推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应有之义。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人大自身建设。健全建强地方各级人大工作机构,提高人大依法履职能力;坚持德 才兼备、加大培训力度,从严建设地方人大工作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折不扣落实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

   永葆与实践同步的科学前进力,就要精准对接决策与实际这两块结合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科学挥动指挥棒,统筹协调好地方工作力量,关键在写出好乐谱。在党中央的主基调下,将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谱曲,以地方实际作词,让地方人大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依法依规、实事求地推进,防止一刀切等与人民意志不符的情形出现,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要注重总结创新提高,把守正创新贯穿工作全过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倡导微创新,相继将六项法规提请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实现大会立法常态化。更要强调交流合作进步,地方各级人大增进纵向上的交流、横向上的协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建立混合编组、多级联动的代表活动机制,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服务地方发展大局。

   永葆与人民同行的根本生命力,就要确保立稳立法监督与代表这三个基本点。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固本强基。不断发挥地方人大在推进治理方式现代化上的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制度保障,《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让城市生活更 美好。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维护法律权威和公平正义。江苏省各级人大抓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重难点,持续跟踪监督,采取省、市、县人大协同联动,增强了监督实效。地方人大监督工作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难题想、带着方案干,构建监督大格局。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深入推进人大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建设,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让代表与人民沟通更密切、联系更方便、工作更务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壮阔 40 年,中国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下一个 40 年,我们必将行稳致远,展现人大制度的更大优越性、彰显人大工作的更强生命力、开创人大事业的更好新格局。

  

篇四:坚定历史自信心得

“刀刃向内”做实个人对照检查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为主题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各级党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作出了表率。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要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务必要坚持“刀刃向内”做实个人对照检查,方能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互相监督、共同提高的预期效果。

   查摆问题勇于“自我否定”。有的党员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致使查摆问题无“个性”,凡事皆“跟风”,喜欢“照着葫芦画瓢”,人有则我有,自觉“聪明”、自以为是,实则是缺乏斗争精神、积极进取态度、自我革命勇气的典型表现。也有对自身存在问题“浮光掠影”“得过且过”之流,没有深入查摆存在问题的“根源”,没有真正进入自己的“神经中枢”,但理论说得是“一板一眼”、材料写的是“有血有肉”。古人云,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查摆问题过程中,首当丢掉思想包袱,认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做到敢为人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刮骨疗毒”,以“自我否定”的态度,把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准找实找出来。

   剖析问题敢于“自我批判”。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喜欢当“甩手掌柜”,特别是在剖析问题上事不躬亲,而是奉行“拿来主义”,提前让下属代劳剖析或上网找“度娘”剖析,这样做对自身成长无异于“慢 性自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党史学习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切不可紧一阵、松一阵,更不能浅尝辄止,务必要持之以恒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好激励自己在前进路上始终坚定历史自信。

   整改问题善于“自我超越”。查摆问题、剖析问题,目的都是为了更好把存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带头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结合常态长效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常行扫灰尘、洗污垢之“举”,常保身正直、心洁净之“像”,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手拉手,开门纳谏集众智、服务群众听民声,充分听取和采纳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时时处处以初心使命映照一言一行,促使自己思想上清醒、行动上坚决、实效上凸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行到底,不断让自己在整改问题上实现“自我超越”。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2 月 27 日至 28 日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弘 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今年是“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回眸百年,一路繁花。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岁月不但是一部苦难而辉煌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精华的智慧史,是全体党员干部的“教科书”“营养液”“清醒剂”。无论是 1927 年在北京菜市口刑场上高唱国际歌的李大钊,还是放弃优越条件、历经万难开创我国航天事业的钱学森、邓稼先,翻开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篇章,是全体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不懈的追求、无所畏惧的奋斗,才能廓清迷雾,走出“花路”,应对未知的挑战,赢得斗争的胜利。

   脚踏实地,步步生莲。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要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党员干部心中要立起“精神旗帜”,行动上要激荡“奋进动能”,要用昆石般的坚毅质朴,琼花般的赤诚团结,并蒂莲般的融合共进,深植厚培“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干事胸怀,如莲绽放,续写和创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梦想启程,节节攀高。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在新征程的路上, 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继续朝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敢闯敢试、拼搏进取的智慧力量,继承我们党守正创新的优良传统,在梦想启程的路上,如翠竹般节节攀升,答好时代之问,交出灿烂答卷。

   百年初心成大道,万里征程作雄行。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全体共产党人要振奋起应有的精气神,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开出专题民主生活会“辣”味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央政治局同志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为主题,深入谈心谈话,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意见建议,体现了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了从严从实的要求,体现了开诚布公、相互提醒的气氛,对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巩固和升华,各 级党组织要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载体,坚持交流体会、盘点收获、提高认识、查找差距、解决问题、锤炼党性相贯通,推动领导干部谈心谈话真诚坦率、查找问题触及灵魂、互相批评真刀真枪,把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烧得更旺,为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广泛纳谏”主动“谈”,开出“直视问题”的清醒“辣”味。开好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征求意见环节必不可少,要翻箱倒柜找出原汁原味的问题,认真分析为什么会给别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积极组织实施谈心谈话,打开天窗说亮话,摊开思想讲真话,主动到田间地头、社区企业与基层同志、服务对象“一线谈”,综合运用拨打电话、上门拜访、邮寄信件、发送电子邮件、微信视频通话等方式“及时谈”,对主管领域、主抓业务、主攻项目的负责同志“重点谈”,对情况含糊、多人反映、存在隐患的问题“深入谈”,推心置腹沟通,将心比心交流,不限场所、不限时长、不限次数,在拉家常式谈话中把心打开、把事摆开、把话说开,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恰如其分点明问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推动谈心谈话重心下移,敞开大门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放下身架欢迎群众反映,谈关键要害不谈细枝末节,谈真话实话不谈空话套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梳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引导领导干部主动认领不回避,做到真心接受群众监 督、虚心接受群众批评、用心接受群众建议,准确戳中正视问题的麻骨,为民主生活会上开展充满辣味、实打实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打下良好基础。

   “痛点发力”从严“评”,开出“红脸出汗”的痛醒“辣”味。民主生活会上,要以帮助同志、增进团结、促进工作为导向,组织领导干部当面锣、对面鼓“面对面”批评,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做到整风不整人、批评不批斗、交心不争吵、求实不捏造,让广大干部接受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展自我批评,“一把手”带头解剖自身、揭短亮丑,打破“谁也不想提”的尴尬局面,带动领导班子成员不怕丢面子、不怕揭伤疤、不怕戳痛处,察“病情”、找“病灶”、挖“病根”,见人见事见思想,坚决杜绝把民主生活会办成自吹自擂、自说自话的内部碰头会、通气会、表功会。要排除私心杂念开展互相批评,突出实事求是、见筋见骨,切忌隔靴搔痒、蜻蜓点水,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态度,敢于“当包公”,勇于“唱黑脸”,不拐弯抹角“和稀泥”、避重就轻“怕得罪”、应付了事“随大流”,知无不言“号准脉”,言无不尽“开良方”,做到批评“见血”态度坦诚、话语“辛辣”表达文明,既“辣”又“香”,既“劲”又“正”,真心诚意帮助同志纠正错误,起到“脸上火辣辣、心里暖洋洋”效果,实现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力量目的。

   “闻过自省”深入“改”,开出“时时对照”的警醒“辣”味。“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反求诸己”的自觉,常照批评镜子,常察苗头隐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问题的整改落实,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要打破“提归提、改归改”的两张皮行为,避免只出题、不答题,防止说归说、做归做,排出任务书、绘制时间表、明确责任人,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联系服务群众的薄弱环节抓起,即知即改、立说立行,不等待观望、不敷衍塞责,有一件改一件、改一件成一件,逐条对账销号,及时公示进度,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变化。要强化“跟踪问效”,经常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严查浅尝辄止“浮在面上”、常改常存“涛声依旧”、时紧时松“旧病复发”,防止批评一“红”而过、问题一“笔”带过,杜绝“开完会,算完事”的过场思想、“列单子,填表格”的过关态度,严肃惩处整改落实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绝不让任何问题与不足“蒙混过关”,引导广大领导干部保持“如坐针毡”的警觉、养成“三省吾身”的习惯,在知错改错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素质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三要三忌”交出新赶考路上“优异答卷”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2 月 27 日至 28 日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为主题,回顾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加强自身建设情况,总结成绩,查摆不足,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总书记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有大格局、大情怀,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想得实,看淡个人得失、看开功名利禄,时刻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始终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生死相依、命运与共。我们要细悟总书记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作出的重要讲话的深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

   “要”坚定历史自信,“忌”迷失道路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我们要清楚自信来自于历史选择。纵观中国近现代170多年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 100 年奋斗历程,倡导“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思想文化启蒙,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的主义和道路的选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每一次重大历史选择都深刻影响着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要清楚自信 的重要基础是历史认知。不断强化历史认知,在对党史作出科学总结基础之上,持之以恒地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让正史成为我们心中的共识,筑牢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自信,切忌迷失道路方向,满怀信心走好新赶考路。

   “要”坚持自我革命,“忌”懈怠腐化蜕变。会议指出,今年我们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建立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经过坚持不懈努力,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同时,“四风”顽疾仍存抬头隐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且花样不断翻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坚持自我革命,以钉钉子精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整治“四风”、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规定,完善长效机制。坚持自我革命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自我革命是“内因”,人民监督是“外因”,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唯有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发挥作用,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跳出“历史周期率”。要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契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利器,发扬斗争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的“强大抗体”抵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翻新花样,拒腐防变。

   “要”勇于担当作为,“忌”不担当不作为。说一千道一万,能否继续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还要靠每位党员“勇于担当作为”。此次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的 主题是: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从大会主题上看,对我们提出的终极要求就是“勇于担当作为”。我们要多向中央政治局同志看齐和学习,坚定历史自信,从正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打牢治国理政的理论根基,用实际行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老一辈共产党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实践熔炉中涵养大格局、大情怀,淬炼宽肩膀、牛劲头、铁手腕、实脚步,扎实技能锻炼,站稳群众立场,深厚为民情怀。多向中央政治局同志学习,深刻领悟“国之大者”,看淡个人得失,看开功名利禄,看重党和人民事业,在推动团结统一上自觉用力,在不折不扣执行上下深功夫。切忌不担当不作为,以躺平姿势论输赢,要在新赶考路上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好干部。

  

篇五:坚定历史自信心得

坚定文化自信学习心得 2 篇 篇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 更深沉、 更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八以来, 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场合诠释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十九大报告中, “文化” 一词被引用 79 次, “文化自信” 一词被引用 6 次,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认识度被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新境界。

   习近平同志指出: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 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 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文化自信, 既是“国运” 之牵, 亦与“国脉” 相连。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 在创造中展示文化魅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动力和基础, 反过来, 文化创新又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成为激发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形成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规范性图书馆、 文化馆、 博物馆等, 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不断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优胜劣汰, 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加快带动文化创作模式和文化市场运营方式的创新, 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 在创造中展示文化魅力。

   争做中华文化的笃信者、 传承者、 躬行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极大丰富了文化 自信的内涵和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 5000 多年,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积淀着炎黄子孙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蕴含着宝贵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智慧,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的进程中, 又形成了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 英勇斗争、 敢于胜利的革命文化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作为新时代的炎黄儿女, 要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指导方针, 争做中华文化的笃信者、 传承者、 躬行者。

   讲好中国故事,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 , 践行文化自信, 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习近平同志指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 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 富有永恒魅力、 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 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当今的世界, 到处充满中国文化元素: 从遍布 140 个国家和地区的 511 所孔子学院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见字如面》 、 《朗读者》 等传统文化节目在欧美掀起学习中华文化的高潮;中国电影在好莱坞戛纳红毯上的越走越远„„。

  在文化对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 兼收并蓄的原则, 既不妄自尊大, 也不妄自菲薄, 既要以博大的胸怀和雅量吸纳有益文化, 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抵制腐朽思想。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只有这样才能充满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开创中华文化新局面。确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提高文化软实力, 关系到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

  在各种思潮云涌的今天, 新时代的中国人要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担负起建设“文化强国” 的使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吹响号角!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文化自信展开热议,表示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人民日报》3 月 9 日) “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这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达 10次以上。愚以为,中国的文化不仅要“传承下去”,而且要“光大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惟我国家,亘古亘今”的文化自信。

   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与“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其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 5000 年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不忘传统,才能更好传承。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道路选择。“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明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心印记,能唤起最牢不可破的民族认同。

   无论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展现的文字魅力,还是凝成生活记忆的筷子毛笔展现的器物魅力,受其滋养、得其泽被,难以割舍、无法剥离。可见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任何国家的制度设计,必然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否则就会水土不服、功败垂成。当前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才能实现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不忘底气,更要接地气。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和嘴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和措施上,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涵养。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程,这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守都非常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在活化,活在当今艺术的创造中,活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同时不能遗忘无数根植于乡土的地域文化织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也意味着要对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的和风细雨浸润群众的生活,进而唤起基层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忱。从孩子、从青年、从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文化自信不能矮化,必须“撸起袖子“传承下去、光大起来!

篇六:坚定历史自信心得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要从应有尽有的中华文明“百宝箱”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审思明辨、真情实感中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在寻根探魂中丰富历史内涵,提振中国精神。忆往昔,中华文明在康续传承中大放异彩。“明主治吏不治民”闪烁着治国的智慧光芒,“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诠释着以民为本的深刻道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举起了施行仁政的旗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寻根探魂,让历史“开口”,让文明“说话”,延长了历史坐标,提升了历史信度,活化了历史记忆,再现了历史情景。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对于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道德观、天下观、社会观意义重大。要拓展中华文明探源的广度和深度,在精品研究上加大力度,用“好声音”传播中华文明好故事,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将历史自觉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守正创新中萃取时代精华,彰显中国价值。文化始终是推 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历史,一头连接着我们从何处来,另一头连接着我们向何处去,中国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让中华文明历久弥新。从浓缩和继承中华廉洁文化精华,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推动清廉中国建设稳步前进;到在中华五千年传统孝文化中提炼亲情观念,为亲情文化建设提供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化中华文明思想结晶为内在价值,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时代特征和需求,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明其价值理念,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古文物、耸立在街头巷尾的老建筑、流淌在古籍里的思想学说活起来,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润泽人心,激发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与热爱,点燃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构筑中国价值。

  在百年党史中解锁奋进密码,凝聚中国力量。纵观百年党史,奋进的主旋律一路凯歌,中国共产党 101 年的奋斗历程是一部英雄史诗,涌现出高尚的革命情操,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谱系,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供不竭动力。绝处逢生的革命战士,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披荆斩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都是不同历史时期推动民族前进的强大支撑。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中国人民创造不止、奋斗不止、团结不止、梦想不止,这才有了“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眼”探空、“墨子”传信的丰功伟绩,鼓舞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心。要善于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记录历史、书写历史、解读历史,为大义凛然、奋勇当先的 英雄形象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革命文化入脑、入耳、入心,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坚定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力量。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7 月 16 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中提到,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不断增强和涵养做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努力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在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文化长河中涵养“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的中华文明之“志气”。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以儒家的“忠、孝、仁、义、礼、智、信、耻”为基础,既有道家的自然,又有墨家的无私大爱,又有法家的严谨,又有佛家慈 爱和奉献……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深厚的内涵。千百年来,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利消亡,形成各具个性、相互包容、互不排他的多元统一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最大,它能包容万物,天地合而万物生、四时行,中华文明也一直“尚和合”“求大同”,追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一直在坚持"开门迎客”,而不是“闭门谢客”。近年来,国风、古风内容风靡网络,短视频上“极新对极旧”现象越来越常见,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也折射出当代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新时代青年应当发扬和继承民族志气,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弘扬和传播一切中国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应当认识到任何文化都不能与其他文化隔绝开来而“孤芳自赏”,任何文化都必须立足根本、与时俱进,必须善于批判性地借鉴和吸收更多优秀外来文化的精华,为继承、实现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创造条件,从而真正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在中华民族“箪路蓝缕”的奋斗史诗中涵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中华文明之“骨气”。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历了坎坷的路程,从夏商周的诸侯制,到秦汉的郡县制,从汉朝儒家到明朝法家,从唐朝领先到清朝落后,一个个朝代更替,一段段历史隐起,民族史既是光荣史,也是血泪史,同时,一直传承下来的是炎黄的血统与无畏的民族精神。近代以来,让中国告别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 的奋斗目标,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代代仁人志士不渝奉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信念,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奋斗史诗,一直都在真正意义上诠释着中华儿女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激荡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民族骨气和奋斗精神。新时代青年,应当讲骨气、重气节,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一身傲骨、刚强意志、不屈姿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刻展现毅然决然的丹心与骨气,时刻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和气节。“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新时代青年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凝聚一往无前、高歌行进的强大力量,高扬担当奉献的旗帜,奏响新时代的奋斗旋律,砥砺奋进、勇毅前行,迈向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光辉未来。

  在中华民族“守正创新”的时代征程中涵养“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中华文明之“底气”。守正创新,顾名思义,就是严守正道、开拓创新,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只因循守旧,不知创新,那这个国家或者民族就会被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淹没,反之,只想创新,不坚守正道,那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守正创新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因,正因为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和追求,中华民族才得以在历史前进中不断创造新繁荣,中华文明才能够永不衰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继承和变革的统一,是守成和创新的统一。新时代青年应当主动在思想上补钙壮骨,吃下“定心丸”,在实践中墩苗锻炼,锻造“铁肩膀”,在拼搏中抛光打磨,练就“真本领”,在困难中负重前行,锤炼“强意志”。应当在立破并举的棋局中不懈追求“妙手”,全面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创新本领,同时,也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行,切勿过于追求“妙手”而导致满盘皆输。要自觉锻造“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英勇气魄,勇于攻克“卡脖子”问题,敢于啃下发展中的“硬骨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自立自强、追求卓越,不断提升守正创新的底气,不断增强敢于斗争的血性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时代青年,应当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补好精神之“钙”、纠正认识之“偏”、疏浚能力之“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当大任,青春中国其道大光,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心得体会 近日,第 14 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国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青少年处于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对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充分发挥中国文明、中华文化的育人作用,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文化精神食粮以文化人,做好“文化教育”大文章。五千年波澜壮阔孕育出的中国文明积淀着华夏儿女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蕴藏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动力源泉。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体现的奋斗精神,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从“岳母刺字”的精忠报国,到“徙木立信”讲述的诚信原则,中华文明所承载的丰富价值内涵和精神谱系是广大青少年成长最生动的教科书。因此,要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以生动立体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创新形式,完善“文化产业"长链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要让文物活起来。文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象载体,为青少年了解历史、触摸文明提供可能。近年来,各类非遗文创产品快速发展,例如近日火出圈的文创 IP 顶流“马踏飞燕”,经历创造性转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步赢得青少年的喜爱和青睐。 文创产品并不是文化传承的终点,传承的脚步用不停歇。要坚持守正创新,以“新奇的创意”深挖文化自身的价值,引导青少年翻开典籍、走进博物馆。同时要完善文化产业链条,以网络技术赋能,进一步打破时空阻隔,让青少年足不出户也能感受文化的温度、品尝文化的大餐。

  增强自信,守牢“文化传承”主阵地。近日,一位身着红色华服的中国姑娘彭静旋火遍法国大街小巷。她凭借一己之力,将法国的地标建筑变成了小型古筝演奏会现场,用一场场国风 Live 演出向世界展示国乐魅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全球化大潮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走出国门。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中国文明传承人人有责。青少年作为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主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发展独立的文化人格。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文明,实现和谐平等的文化交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做好“以史育人”这篇大文章,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学习、创新、传承中国文明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更强大的智慧和力量。

   研读《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近期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上下五千年,只有中华文明巍然屹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中华文明“接班人”的青年干部更应该了解历史、见证历史、创造历史,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时间长河"中逆流而上,溯源最初“奇点”,深入探知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著名学者章太炎也有“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的精辟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也提到“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中华文明缘何经历磨难仍绵延不绝,正是源于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的众多磨难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所以作为青年干部应该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锤炼成长的“奇点”,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参考系”,建立好自身的“坐标系”,通过“去伪存真”,不断丰富和弥补自身阅历的不足,牢固树立“初心和使命”,在“时间长河”中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相遇,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奉献精神相遇,与“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的自省精神相遇,真正担当起中华文明的“接班人”。

   在“时间长河”中精准定位,聚焦当前“时空”,助力见证历史。

  学习研究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当下,从“小米加步枪”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爆炸,从空壳“瓦良格号”到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成功下水,从“103 机”到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跨越百年迎来新时代的“中国梦”,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时间长河”中见证了一个又...

篇七:坚定历史自信心得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从大历史观出发,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过去 100 年能够成功的秘诀,又对开启新的百年、未来继续成功提出了根本要求。这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大气磅礴,催人奋进,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视野、历史思维、历史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高度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是我们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1、在重要历史关头回望历史,就是要让全党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明确方向 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历史决议,分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历史关口作出的。第一个是 45 年 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党 24 年来中国革命和战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析了各种右倾和“左”倾错误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前的“左” 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经过延安整风后,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党的七大召开和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基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解放全中国统一了意志、凝聚了力量。第二个历史决议是 1981 年 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各种极左的错误,真正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恢复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准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迈进。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的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前进的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我们党吹响集结号、迈向新征程之时,需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就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召开的。《决 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新的历史定位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决议》还从十三个方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性、真理性最好的检验和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达到全党的空前团结,使全党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决议》首先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的主题主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百年党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的提法,《决议》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理论创新成果、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做了全面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决议》在论述这四个历史时期伟大成就的过程中,特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有专门的论述,总结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决议》还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通过总结党的重大成就,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百年党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历史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四个重要里程 碑。

  通过总结党的重大成就,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通过总结党的重大成就,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要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3、向历史学习,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 《决议》总结出“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以上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历史经验是在百年奋斗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而得到的,是用成功和失败、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它们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 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顺应历史大势、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性。这些经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历史规律的昭示。我们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我们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总是通过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自我革命”是一百年来我们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全面 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做到未雨绸缪。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在新的征程上,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以史为鉴,以史自省,以史明志。向历史学习,这是我们党 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邓小平说过,“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我们既要向成功的历史经验学习,也要牢记历史教训,让成功的经验成为最好的营养剂,让深刻的教训成为最好的清醒剂。《决议》总结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历史自觉才能无往而不胜。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有着厚重的历史底气,有着坚定的历史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推荐访问:坚定历史自信心得 坚定 自信 心得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