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振驰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2023年度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9篇

时间:2023-10-26 16:00:06 来源:网友投稿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年4月25日,我们通过线上讲座聆听了叶建军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明确了目前义务教育的重点: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9篇,供大家参考。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9篇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

2022年4月25日,我们通过线上讲座聆听了叶建军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明确了目前义务教育的重点: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要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什么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已经工作二十七年。通过参加新课程培训,我学习到了新颖的教学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在交流、学习、总结中不断获得新知。下面我就谈谈这几天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下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我会结合这次学习的宝贵经验,从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的教与学,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培养。运用规律举一反三,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纵向横向的去连接。这对指导我今后的教学和促进我的能力提高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创设情景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主题为引领,通过创设情景,运用图片,歌曲,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得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创造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技能的机会。

三、积极探索有效的英语评价方法,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我们重点应该放在测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语法知识点,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上,而不是某一单项的训练上。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英语的平台

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每一节课前都要想方设法去给学生创设新颖的英语教学情景,并充分的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有趣。通过看新闻、浏览网站、收听广播,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知识的有效输出训练活动。

新课程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面临的问题还很大。我会沿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2

4月21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出台,英语课时量不变,但考试难度增加,词汇量、阅读量和写作要求增多……这些对新时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在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贾风霞老师的带动下,通过聆听大咖讲座和研读课标,使我对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探索: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2版新课标》将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目标,突出体现了全新的育人价值观。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承担了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任务,还要促使学生积极运用和调试学习策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的学习要体现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鉴赏,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丰富的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强调“语篇学习”

新课标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可见语篇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英语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而听力和阅读教学是语篇输入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情设计主题语境下以语篇为载体的听力和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在听读练习中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一学一评”的整体育人观念。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直接从教材和常用的课堂活动入手,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思考教师需要做什么,需要使用哪些教具,以及需要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和活动,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只是片面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考虑逆向设计,首先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如何评价”,最后再根据这些目标来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新课标改变脱离语境的碎片化、表层化和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提倡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从简单的记忆和理解,到应用和分析,最后到评价和创造,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此外,设计活动时还要考虑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等的多元互动,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愉悦感。

关注“目标”和“学生”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要去到的地方,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无

论课标如何变化,目标和学生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两个中心点。英语教学不仅重视“学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知道“如何学”,如此,教师才真正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学生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应根据目标和学情设定教学活动,把自己当成孩子,说孩子能听懂的话,设计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敢于放手让孩子们多说多做。

新课标的出台给新时代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立足新课标,落实新理念,探索新方法,跟上新形势,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磨炼,在探索中成长!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3

2022年4月27日,我参加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线上培训活动。

此次培训主要是解读2022年最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这份长达201页的新课标是全国教材编写的唯一官方标准。在活动中,我们老师了解到,以前的课程标准,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英语能力是没有明确要求的,但在2022版新课标对低年龄的学生有了明确要求。同时,“一、二、三”出现了“+”级别,这个“+”为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在“”要求里,更要求“恰当质疑语篇当中的内容、观点,解释不合理之处”。这要求学生们具备“批判性思维”,也就是核心素养里的criticalthinking这一维度,而这些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很容易被忽略的。同时,新课标的英语写作要求教师不再仅是教授学生模式化写作,而是一定要教会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思想。

总而言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出台,标志着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被淘汰,未来的英语教育将更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全面来临。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4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4月27日,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德明教授在线上为我们开展了题为《依据新课标,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建设新发展》的新课标解读培训活动。梅教授的报告由八个部分组成:绘制义务教育新蓝图、正确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以核心素养统领课程建设、以分级体系构建课程结构、以主题引领组织教学内容、以学习活动改进教学方式、以促学促教引导教学评价、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梅教授在报告中提到,新课程标准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体现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铸魂工程,要应对当今世界复杂局面的挑战、应对疫情防控暴露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要服务国家义务教育发展战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梅教授指出,新课标标准为学校育人画像、为教师教学架桥、为学生成长导航。教师要处理好通适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全面性与个性化的关系、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梅教授还提出要坚持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前后左右的衔接贯通,尤其是小升初衔接、初高中衔接,学科间横向配合也很重要,注重学科之间知识内容的相互呼应,有效配合,防止简单交叉重复,形成各学科协同育人格局。

梅教授图文并茂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学生如何发展“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要有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要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梅教授强调了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提出并回答了“英语是什么”、“英语课程是什么”、“英语课程能做什么”这三个问题。他还建议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英语的一些曲折变化特征,包括所有格、复数、动词现在时第三人人称单数、过去时、-ing形式、过去分词、比较级、最高级,以及名词和动词相当数量的不规则变化,还应该关注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其他一些语言现象,如冠词、介词、动词短语、词语搭配等。

梅教授指出,英语学科是由四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诸要素之间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新课程标准按照英语能力发展进阶,建立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分级体系:一至二年级为预备级、三年级起始至九年级为一至三级。分级体系体现了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机衔接、体现了语言学习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特点,确保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学校和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及相应等级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梅教授提到,课程内容要以主题为引领,整合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诸要素,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形成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梅教授还提出,一堂好课应当有学生快乐的声音、有教师激励的声音;一堂好课应该有学生积极的参与、有教师科学的引导;学生不是带着空脑袋来装知识,等待教师满堂灌;不能把教室演绎成教师的独角戏台,也不能把课堂视为学生的念经庙堂。一堂好的活动型英语课应该是课堂有温度、教师有激情、教学有活力、学生有声音、学习有成效。梅教授认为,教师要精心设计项目化、任务型、活动式的作业,作业也要有基础性、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最后,梅教授建议教师们要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育学方式的变革,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主动用好互联网资源和数字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互联互通的全球化时代提供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和数字资源化。梅教授指出,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

新课程标准颁布,梅教授的报告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心中很多的疑惑,对我们义务教育阶段一线教师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谢工作室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期待下一次研修。

掌握新时代下的语言技能恰逢其时。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5

2022年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更新决定了未来十年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作为我们一线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顶天的大事儿。

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用2个小时的讲座来专门解读新课标。程教授说英语教学会从学习英语知识转向培养实际运用能力。如何才能在课堂上培养实际能力呢?程教授给出了很多建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指出“真实的课堂”特别重要。传统外语课堂,往往会局限在课本中。而“真实的课堂”,更多地使用生活中的真实语料,要求学生运用英语来理解信息并且表达自己。其实不仅是在中国,现在美国外语教学界也在越来越转向“真实的交际课堂”。最后,总结一下,新课标出来后也有人更加认可了学语言一定要走「原版阅读」的路线,因为更加注重阅读量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另外,抛开考试比较实用的层面,我觉得学一门语言,关键还在于还是要利用这门工具去exploretheworld。对于孩子来说,走[原版阅读]就不只是在学习语言本身,而是用语言这个工具去丰富自己的认知世界。语言的背后是世界、是思想,是认知边界的拓展。在语言表达内化的同时,还有我们对于世界认知的丰富、边界的拓展和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觉察。当然这些大概是阅读的意义,任何一门语言都可以阅读,但是每一门语言真的是一扇门,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文化。当然这不限于跨国的文化,其实每一个不同的区域都有各自的特点,只不过在文化中的这种差异会更明显。更何况英语还是目前是世界通用语言,功能性不言而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教学原则,深入钻研教材,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6

《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于4月21日落地生根,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认真研读新课标,比较新旧课标的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比新旧课标不难发现,学习英语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难度更大了,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挑战性更高了。新课标为未来十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指明了方向。

变化一:英语语言的地位变化

2011年的课标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工具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设置中注重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人文性强调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形成跨文化的意识。2022年英语新课标指出了英语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树立国际视野以及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英语从过去的注重孩子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向语言文化素养的方向逐渐发展。

变化二:分级标准的变化

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分为三级呈现,取消了过去按照年级划分英语学习的难度。新的课标结构显示3~4年级学习一级内容,5~6年级学习二级内容。每个等级还增加了“+”级别,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同时还增加了预备级,对于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可在一、二年级增设以“视听说”为主的英语语言能力评级。不同的考核标准,让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差距在逐步拉大,如何缩减这种差距也需要引起英语教师的思考。

变化三:英语课外阅读量的变化

对比新旧课标,词汇量的变化在初中阶段非常明显。小学毕业在2级、2级+,需要掌握800左右的词汇量,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学生课外的阅读量累计要达到4000~5000词。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增大了,难度增加了。在阅读时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段落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更要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内涵,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变化四:语篇要求话题式教学到主题式教学

加入了语篇的要求,要求不能独立学习单词,句型,语法等,而是应该以语篇理解应用为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获取表达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且能过结合语篇情境能听得懂,说得出。大量英文原版阅读,进行整体的可理解性输入变得尤为重要。同时,新课标注重探索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主题之下又有若干个主题群。因此,课外多听、多看、多读、多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变化五:核心素养和育人理念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培育文化意识,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以英语这门语言作为桥梁,向世界展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孩子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教师要借助多种渠道,帮助和指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做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教研的方向,我们只有多研读课程标准,才会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更顺畅,更自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7

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还、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莫定基础。近期,我校英语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英语课程应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辉的原则,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这就为我们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就今日的重点新单词或句型讲解和练习之后就结束了课堂,并没有深刻的将单词和句型放在不同类型的语篇中,从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其次,我们的教学内容在设计上也没有主题意识,知识凌乱,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课堂形式也过于单一,没有达到深入学生思维的目的,这些都是我们后期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坚持以评促学、以学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与学的全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教-学—评”也是课堂中教师忽视的一个方面。小学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评价就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对学生的评价设计的丰富有趣,并且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就会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我们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很少会去延伸到文化意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当代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国外的文化也十分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体现跨文化认知又要增强国家情怀。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粗浅体会,我想更多的还需要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一点一滴地积累本地经验,更好的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8

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还、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莫定基础。近期,我校英语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英语课程应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辉的原则,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这就为我们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就今日的重点新单词或句型讲解和练习之后就结束了课堂,并没有深刻的将单词和句型放在不同类型的语篇中,从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其次,我们的教学内容在设计上也没有主题意识,知识凌乱,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课堂形式也过于单一,没有达到深入学生思维的目的,这些都是我们后期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坚持以评促学、以学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与学的全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教-学—评”也是课堂中教师忽视的一个方面。小学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评价就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对学生的评价设计的丰富有趣,并且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就会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我们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很少会去延伸到文化意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当代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国外的文化也十分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体现跨文化认知又要增强国家情怀。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粗浅体会,我想更多的还需要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一点一滴地积累本地经验,更好的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9

5月12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怀着一份激动的心情,本着学习的态度参加了由市教委组织的“长沙市初中英语线上教学研讨会”。我认真观摩了吴志芳老师以TheMid-AutumnFestival为话题的读写结合课,课堂上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吴老师上课时精神饱满,善于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的状态,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与反思的东西。

吴老师本堂课围绕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展开,以《水调歌头》的英文版歌曲为导入,迅速引起学生共鸣,抓住学生无意注意。课中吴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文学素养,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多与中秋有关的文化知识,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充电。为了促进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理想结合,实现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目标。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加强传统文化道德修养,讲起课来才有深度。作为英语教师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学生们的养成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学生,以行动带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熏陶与影响。让教师真正掌握传统道德中那些依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部分,真正将传统道德的优秀部分内化到自己的思想深处,成为自身道德素质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才真正做到了“德高为师”,才符合“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的先决条件。

推荐访问:英语 心得体会 新课标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