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之间的差异7篇

时间:2023-09-09 12:00: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之间的差异

  

  农村发展·乡村振兴5浅谈新时代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关系罗荣群(贵定县沿山镇人民政府,贵州 贵定 551303)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乡村贫困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导致贫困的原因,并针对脱贫攻坚与乡村镇乡之间的战略关系进行深入的了解,意识到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脱贫攻坚也有利于对乡村振兴内容进行丰富,同时,乡村振兴为脱贫攻坚提供的动力和保障。针对二者关系进行有效衔接,提出策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脱贫攻坚的活动过程中,建立长效的机制,明确脱贫重点区域,进行有效示范,深入多方合作,推动乡村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关系探讨;机制构建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0-12-0005引言:在当前的新农村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振兴的宏观背景,对贫困人口和地区进行脱贫,要深入了解贫困的内涵与特征,在对脱贫攻坚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为了更好的推动乡村振兴,开展新农村建设,要从不同的层面来探索路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对特色产业结构进行构建,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其次,要参与扶贫与扶人,加快文化扶贫,提高各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断使得贫困地区的人员能够重视教育的发展。1.我国贫困的具体内涵在对贫困进行界定的过程中,有双层意思,指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在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家庭收入不能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求。特别在当前的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条件下,农民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因此,要消除绝对贫困,要重点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同时贫困地区往往分布不平衡,在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缺陷,要明确全面脱贫的目标,对贫困地区的产业进行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完成。2.新时代下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在当前的新时代发展下,要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行机制的衔接和构建,更好的推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在下文中,对关系进行具体的探讨。2.1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进行有效的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明确,为新型乡村发展建设奠定基础。其次,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才能够进行乡村的进一步发展。对贫困现象与问题进行解决是乡村振兴实施的前提,将进一步影响到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2.2脱贫攻坚利于丰富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在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实施乡村振兴,要明确目标任务到2020年,实现基本框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使得贫困人口能够实现脱贫,贫困地区能够获得整体的发展。因此,脱贫攻坚是乡村战略实施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脱贫攻坚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完善,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内容的丰富,满足于当前战略实施的具体要求。从政策支持内容方面具有相互衔接的作用,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推动乡村战略质量的有效提升。2.3乡村振兴为脱贫攻坚提供新动力和保障针对于一些脱贫正在进行时的乡村,在进行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不稳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同时,在对乡村进行治理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阻碍因素,使得脱贫问题频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方针,对贫困乡村进行有效的建设,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构建,推动人力、技术、资本向农村的流动,进一步稳定农村产业的发展。结合地区特色,对脱贫攻坚的成果进行充分巩固,有效的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3.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对策在当前的新时代下,对于乡村振新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进行关系分析,要开展有效的衔接,满足当前的脱贫目标需求,同时,对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进行综合的管理,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完成,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3.1充分利用扶贫产品,加强新农村服务建设在当前的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脱贫攻坚政策中所提供的扶贫产品,深入到农业领域,对产品体系进行构建,充分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在了解的基础上,对国家战略进行实施,有利于发挥主力作用。比如,在新·5·

篇二: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之间的差异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文/黄倩华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开局年,可见,综合考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非常必要。本文从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意义出发,剖析它们有效衔接面临的障碍,提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两大重大战略。2018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工作,今年是脱贫攻坚冲刺阶段,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开局年,在此背景下,两者能否有效衔接愈发重要,关乎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和乡村振兴的目标实现。接能更好地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实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二)是解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张皮”运作的现实需要乡村振兴是长期战略,而脱贫攻坚是短期性的脱贫目标。由于时间长度要求不同,实践中就很容易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未脱贫地区,由于2020年前要求全部脱贫,所以把主要精力和力量放在脱贫攻坚上,对乡村振兴考虑较少;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已脱贫地区,由于脱贫任务不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意义(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而当前我国最大的两极分化是城乡之间的分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正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手段,两者的衔2020年第3期27

篇三: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之间的差异

  

  浅析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扶贫攻坚是指为了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生存困难以及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力,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人口走出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加快实现乡村现代化与城乡发展协调。本文结合当前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探讨两者的关系。

  首先,扶贫攻坚是乡村振兴前提和基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区域。然而,中国的一些贫困地区人民受到严重的生存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扶贫攻坚先于乡村振兴。扶贫攻坚需要大力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扶贫政策。中国在过去的几年中,建立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设备,提高了农民收入。在贫困地区通过扶贫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贫困地区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乡村振兴需要扶贫攻坚的持续支持。乡村振兴不仅是解决农村产业问题,而且需要解决农民的就业与生活问题。这能够进一步缓解贫困地区的生存压力,为其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撑。

  在乡村振兴方面,中国注重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以及扶持农村企业等。这些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环境,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借助扶贫攻坚持续的支持,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扶贫和保障措施,保险他们的生计不受任何打击。

  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不同的,扶贫攻坚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而乡村振兴是需要从整体层面上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使农业领域更加现代化,打造现代农业和生态乡村。

  扶贫攻坚主要关注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需要进行特殊的支持。而乡村振兴则是需要从整体的制度和发展方面推进,以及多方面的政策倾斜。

  然而,两者在现实中没有绝对的界限,扶贫攻坚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支持,而乡村振兴可以为扶贫攻坚提供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工业扶贫等多领域政策的推广,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解决土地问题、转移农村人口等,来实现乡村振兴。而扶贫攻坚则需要将乡村振兴的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导向,通过需求导向,加强环节衔接和制度建设来提高脱贫攻坚的效率和质量。

  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立足于人民关注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的实现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互促进,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是具有长期性的、系统性的斗争。

  首先,扶贫攻坚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落实。扶贫攻坚的实施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了更好的生产生活基础和财务支持,接下来就能够向乡村振兴方向发展。这样,在乡村振兴领域中,它的发展和实施就会更加顺畅和高效。

  其次,乡村振兴能够推动扶贫攻坚的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发展能够为贫困人口打造更好的生计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得生计保障,从而加速脱贫进程,进一步加强扶贫攻坚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促进,在保障乡村居民的生计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需要全面推进,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和农业问题,而扶贫攻坚需要不断深化,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高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篇四: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之间的差异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

  作者:钟宇

  陈世伟

  来源:《农经》2020年第03期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决胜期与乡村振兴战略启动期“双期”叠加的重要交汇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决战决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求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20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之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确立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今年的两大重点任务要求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基。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交汇期上,理解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差异和内在逻辑,对巩固脱贫成果、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重大意义。

  集中作战与常态推进

  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讲求集中作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采取超常规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从扶贫干部选派、扶贫资金管理、中央各项举措等方面都表明脱贫攻坚战在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新水平。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中我们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取得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农村贫困人口持续显著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8年年末的1660万人,累计减贫超过8000万人;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从2012年年末的10.2%下降至2018年年末的1.7%;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讲求常态推进。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周期长、任务复杂、目标宏大,涉及农业产业、土地流转、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文化创意、基层治理等多方面内容,这在干部的专业性、政策的可持续性、制度的现代化、策略的国际性等问题上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发展与振兴

篇五: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之间的差异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关系研究脉络与未来展望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但在当前,我国还存在部分乡村地区仍旧没有实现脱贫致富,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带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基于此,本文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意义出发,通过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关系分析并进行未来展望。以期为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未来展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策略,在帮助我国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进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理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任务的工作重点以及战略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关系的研究来探索二者未来的发展路径。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举措,在帮助我国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经济发展之间的社会矛盾日渐突出,这种矛盾在我国乡村地区尤为突出,因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的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国民族振兴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关系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本质上存在区别

  首先,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在落实工作重点方面存在区别。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工作重点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口实现经济上的改善和生活上的帮扶,具备个体性,重点在于实现我国贫困地区彻底脱贫,进而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工作重点在于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具备群体性,重点在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进而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以及农业发展水平。

  其次,脱贫攻坚战略目标是基于我国仍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所提出的目标,是一种达成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的一项阶段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是我国针对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并结合科学发展观理念所提出的发展规划,是一项我国需要长期践行并根据时代发展及时进行创新的长久规划。因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1]。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内部关系的一致性

  首先,从战略目标上来看,脱贫攻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主要工作开展方式之一,有了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实施。同时,在战略目标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也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过程中,脱贫攻坚是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重点,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的实施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落实提供帮助,因此,想要积极落成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工作前提是将脱贫攻坚任务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事业有助于实现我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宏伟目标。由于我国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农村地区,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则有利于我国脱贫攻坚战略任务的开展,有助于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其次,开展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主要工作在于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提升经济收入以及提供国家补贴资助,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开展过程中,农村贫困户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过程中重点的帮助对象,因此在作用对象方面来看,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也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最后,在国家深度开展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党中央领导的指挥,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同样,在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实施过程中,也离不开国家政策以及党中央领导的支持与相关政策的帮助,更离不开广大乡村人民的协同配合,因此,在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二者的实现方式以及落成要素也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统一性

  在推进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上,二者的理论上具备高度的统一性,包括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价值观念以及工作行为原则方面,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实施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我国贫困人口经济收入增长,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基本条件,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实施质量也会对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开展进程产生影响,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工作内容的实施过程也会对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实施质量产生影响,比如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政策下建成的农村企业,在建成后企业得到充分发展,逐渐扩大规模,则有利于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致富,进而有助于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达成。反之,如果建成后的后续发展不够充分或者经营不够完善的话势必会对乡村人口的经济收入产生影响,则不利于农村人口脱贫致富,进而不利于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高度的统一性[2]。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实施过程中互为依存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方面,脱贫攻坚重点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人口解决因经济条件差所产生的贫困问题,并提升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而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解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三方面的问题,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帮助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脱贫攻坚所实现的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巩固脱贫攻坚战略达成的目标成果。因此,二者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在任务目标上以及落实方式上存在互为依存、互相协作的状态。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未来展望

  我国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今,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当前我国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也非常显著,同时在今天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我们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的一线党员也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未来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各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工作上,二者的结合程度仍需加强,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仍然要将二者工作重点适当放在二者的联系程度上,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就业机会的帮扶举措,在脱贫攻坚方面鼓励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作业,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为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动力[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存在差异又相互联系。经过本文分析可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本质上存在区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内部关系的一致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统一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实施过程中互为依存。在未来展望方面,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在未来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着重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各自作用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朱青青.浅析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途径[J].甘肃农业,2022(05):28-30.

  [2]凉山州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考[J].决策咨询,2022(02):18-20.

  [3]廖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关系研究脉络与未来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2):27-32.

  作者简介:范智宏(1973.11-),男,汉族,安徽宿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

篇六: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之间的差异

  

  把握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异同,为全?建成?康社会提供科学?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耦合和交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围绕“三农”问题?提出的重?决策,两者在内容和范围上耦合度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内容包括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繁荣乡村?化、提升乡村治理?平、推进乡村绿?发展、提?农村民?保障?平等,这些内容与脱贫攻坚强调的产业扶贫、?化扶贫、党建扶贫、?态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式具有内在的?致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差异和不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不同点在于脱贫攻坚具有特殊性、局部性、紧迫性和突击性的特点;?乡村振兴则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渐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脱贫攻坚?标是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标准下农村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消灭绝对贫困;?乡村振兴战略则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活富裕”的?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是要始终坚持精准扶贫思想。脱贫攻坚的成效证明了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性,在衔接过程中,要将“精准”原则贯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始终,以扶贫?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精准衔接、分类施策,进?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振兴。?是坚持分阶段有序推进。2020年之前,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将“产业兴旺、?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融?具体的脱贫攻坚?动。2020年以后,以乡村振兴引领扶贫?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新要求、新动?和新保障。三是坚持分地区逐步推进。由于不同地区的?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等??存在差距,脱贫攻坚的进度和质量各不相同。因此,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针对地区、乡村发展基础和阶段的差异性,先?先试,逐步完成衔接。

篇七: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之间的差异

  

  D01:10.3969/j.

  issn.

  1672-7991.2021.01.004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问题探讨沙占华(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将成为农村未来发

  展的目标任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目标任务的连续性、内容的相通性、推进力量的一致性,这决定了政

  策衔接的必然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政策的接续和转换要充分考虑到政策实施面临的制约因素,如贫困地区薄弱的发展基础、基层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关系的认知匮乏、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政策转换的潜在性风险等,如果缺乏正确研判,会导致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实现脱贫

  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有机衔接,在政策供给上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坚持统筹推进和分

  类施策相结合、坚持对脱贫攻坚政策实施成功经验的接续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政策的接续和转化上,要围绕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做文章。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衔接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991(2021)01-001-06On

  the

  Policy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Sha

  Zhanhua(College

  of

  Marxism,

  Hebei

  University,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historical

  intersection

  perio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an

  upgraded

  ver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will

  become

  the

  goal

  and

  task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have

  the

  continued

  objectives

  and

  tasks,

  similar

  contents,

  and

  consistent

  promoting

  forces,

  which

  makes

  the

  policy

  connection

  inevitable.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refore,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succession

  and

  transfor^na-

  tion

  must

  be

  considered,

  such

  as

  the

  weak

  development

  foundation

  in

  poor

  areas,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grassroots

  people,and

  the

  potential

  risks

  of

  policy

  transformation

  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Lack

  of

  correct

  judgment

  will

  lead

  to

  improper

  policies

  and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the

  principle

  should

  be

  adhered

  to

  combine

  top-level

  design

  with

  grassroots

  exploration,

  overall

  promotion

  with

  classified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and

  innovation

  with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Activating

  subjects,elements

  and

  market

  is

  the

  key

  to

  connect

  and

  transform

  specific

  policies.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y

  connection党的十九大不仅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

  机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乡村振

  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

  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且着眼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

  化这一目标,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随着脱贫攻

  坚战的胜利,“三农”工作的重心将转向乡村振

  兴战略,稳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重要意义。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衔

  接的必然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做好实施

  兴,目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

  期,总结脱贫攻坚成功经验,特别是脱贫攻坚的政

  策优势,探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有

  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

  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研究”(2020020205)。

  收稿日期:202-

  12-20作者简介:沙占华(197-),男,河北省河间市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第1期沙占华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问题探讨19一是因为两大战略任务在时间上处于历史交汇

  动力,乡村振兴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

  才,这需要在继续坚持脱贫攻坚关于教育发展政

  期,即前一任务即将完成,后一任务有了启动和实

  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因为两大战略的相通性,

  使政策衔接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尽管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任务在时间节点、工作重点、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方

  面的政策,使各类人才留在农村和留向农村,为乡

  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生态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

  的重要举措,脱贫攻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

  解决对策方面存有差异,但二者在价值目标、内

  容、推进力量等方面存在一致性,决定了政策衔接

  成为必然。(一)

  目标任务的连续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是以生态产业的发展带动脱贫攻坚,生态宜居是

  乡村振兴的关键,继续落实生态产业发展政策,全

  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

  的统一;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

  的关键战略,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

  容,两大战略目标在时间上具有交叉性和继起性,

  体现了目标的连续性。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为指向,“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意味着脱

  贫攻坚任务的胜利完成,也就意味着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是在脱贫攻坚任务接近完

  成的时候提出来的,从时间起点上看是2017年,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同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三步

  走”的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

  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

  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

  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

  民富全面实现。”[1]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为指向,彻底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脱

  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没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就

  谈不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前提和基础,是优先

  任务,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是脱

  贫攻坚的升级版,两大战略目标任务都是为了实

  现共同富裕,二者相互衔接,方向一致,这就决定

  了诸多政策需要延续和转化。(二)

  内容的相通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针对解决“三农”

  问题的战略安排,乡村振兴主要涉及产业振兴、人

  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内容,而脱贫攻坚也涉及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以加强农村治理促扶贫等方面的内容,

  二者具有诸多内容方面的相通性。通过扶持产业

  发展实现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产业兴旺

  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没有农村产业的发展,就谈不

  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通过完善教育方面的政策,

  以“扶智”“扶志”为抓手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

  重要作用,贫困农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也积累了

  农村治理的先进经验,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

  要内容,在继续坚持农村治理经验和政策的基础

  上,选派干部驻村助推乡村振兴,发挥好农村基层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内容的相通性,内在的要求政策的衔接。(三)推进力量的一致性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需要形成社会合

  力,需要发挥政府、社会力量以及个人的作用。政

  府主导既是保证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关键,也是

  乡村振兴胜利的关键,不仅都需要政府的顶层设

  计,事先做好战略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领导体制

  和工作机制,如五级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的成功

  经验对于乡村振兴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需

  要政府的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在资金的投入及监

  管方面的政策供给同样需要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

  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是脱

  贫攻坚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扶贫济困是中华民

  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是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扶

  贫,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还是其他社

  会力量的扶贫,形成的这种大扶贫格局,充分调动

  了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性,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形

  成社会合力,需要通过政策支持和政策创新让更

  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内生动力对于脱贫

  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内生动力

  二者都不可能是持续的。在宣传、教育政策的推

  进下,通过“扶智”“扶志”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自我

  发展能力,使贫困群众有了精气神。乡村振兴同

  样需要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继续完善教育

  政策,提升农民的素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衔

  接面临的制约条件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现实中有无具备政策

  2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卷实施的条件,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

  与转换献计献策,而当前基层对脱贫攻坚与乡村

  碍,如果不考虑政策实施条件及缺乏对阻碍因素

  的正确研判,可能会导致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及政

  振兴及其关系还存在着认知上的匮乏,不仅不能

  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甚至会对相关政策缺乏理

  解而导致执行不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策的无法实施。特别是那些刚刚脱贫的地区,发

  展基础还不够稳固,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从

  一是割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认为脱贫

  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两码事,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衔接与转换,更

  需要对形势的正确研判。(—)相对薄弱的发展基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虽然有相通性,但

  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是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村要

  做的事,贫困地区离乡村振兴很遥远,把脱贫当作

  贫困地区的全部工作,在政策落实上重短期政策

  而忽视长期政策,也很少考虑脱贫攻坚任务完成

  二者毕竟有一定的差异性,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

  坚的升级版,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基

  本条件作为支撑,就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农村的基

  础设施建设状况、产业发展状况、教育发展状况等

  都是影响政策升级转换的重要因素。从农村基础

  设施来看,贫困地区的农村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

  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个别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已

  经赶上或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总体上还是相

  对落后的且不均衡,与乡村振兴对基础设施建设

  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及时跟

  进,就会制约一些政策的落地。产业发展是脱贫

  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成功的基础,产业扶贫作为

  基础性且可持续性强的扶贫方式,在脱贫攻坚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的刚脱贫地区的产业基础

  比较薄弱,如部分产业的规模和品质都有待扩大

  和提升;有的地方的产业特色不明显,还存在同质

  化现象,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有的地方产

  业链不够健全,未形成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的配

  套协同。在乡村振兴产业政策制定时,要充分考

  虑到产业发展实际状况,依据产业发展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如果不考虑贫困

  地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制定的产业发展

  政策目标过高,就会脱离实际,使政策成为空中楼

  阁。从教育发展状况来看,脱贫攻坚中“扶智”“扶

  志”相关教育政策的推进,提升了贫困地区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提升了精气神,但离乡村振兴对农业

  生产、乡村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政

  策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受教育的具体情况,较低

  的受教育水平会影响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二)基层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关系的认

  知匮乏政策的衔接、转换与落实需要基层对从脱贫

  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升级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从而

  保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也需要基层为政策衔接

  后的政策衔接与转换问题。二是脱贫攻坚压力造

  成的对乡村振兴有意回避。认识到了乡村振兴与

  脱贫攻坚的关系,认识到了政策衔接与转换的必

  要性,但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若责任落实不

  到位,任务没有按时完成,就难过考核关,在实际

  工作中就会有意回避乡村振兴,毕竟乡村振兴任

  务落实的好坏还未纳入考核范围,脱贫攻坚对相

  关干部政治前途的影响更直接。三是形而上学的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缺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

  认知,将乡村振兴目标简单的理解为就是达到东

  部地区发达农村的水平,造成不顾自己的实际发

  展基础和发展水平仓促施策,刚刚脱贫就想通过

  运动战的形式实现乡村振兴,出现了过度行政化

  和过度形式化的潜在风险[2],因基础设施建设落

  后和产业基础薄弱等,使政策的实施缺乏根基而

  导致不可持续性。(三)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政策转换的潜

  在风险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与转换,会涉及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变化,从而产生新矛

  盾,可能会影响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要高度重视

  因战略针对性与整体性、特惠性与普惠性、福利性

  与经济性等矛盾而引发的现实挑战[3]o在政策

  衔接上要考虑到这些现实挑战,从而有针对性地

  出台相应政策。一是因利益关系变化造成的政策

  实施效率的降低。为了扶持贫困户摆脱贫困,国

  家出台了诸多具有针对性和特惠性的政策,这些

  政策的实施虽然使少数贫困群众滋生了“等靠

  要”思想,但总体而言,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

  展能力,但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原有的一些

  政策会废止或经过过渡期后废止,政策目标转向

  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制定原则由针对性和特惠性

  转向整体性和普惠性,原来享受特惠性政策的贫

  困群众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利益受损,难免会有心

  第1期沙占华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问题探讨21理落差,可能会抵制新政策的施行,或者会采取消

  广大群众的诉求,在领会中央政策精神的基础上,

  极行动,从而导致政策实施效率的降低。二是

  “悬崖效应”引发的合作困境导致的政策实施效

  勇于创新,探索本乡本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政策及实施的技术路线图,既考虑当前的实

  际,又要有政策的前瞻性。率的降低。脱贫攻坚中,贫困户通过国家的政策

  扶持逐渐摆脱了贫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那些

  (二)

  坚持统筹推进和分类施策相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要把握好政策

  略高于贫困线的边缘群众,享受不到国家的政策,生活质量改善较慢,甚至有的群众生活质量赶不

  上原来的贫困户,形成了扶贫的“悬崖效应”,这

  供给方向和政策实施策略,在政策供给方向上,要

  精准把握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脱贫攻

  种悬崖效应还体现在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这

  会导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

  坚时期制定的具有鲜明针对性和特惠性政策,必

  然会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而退出历史的舞

  间的隔阂,引发合作困境,这种合作困境引起的消

  极作用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还不大,因为脱贫攻坚

  除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外,还要特别需要激发贫

  困户的内生动力,而推进乡村振兴除了发挥好政

  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外,需要所有群众的共同努

  力,政策的衔接与转换要充分考虑到激发所有群

  众的内生动力,消除已有的隔阂,建立良好的信任

  与合作关系,否则就会影响政策的实施及效率。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衔

  接的原则有效的政策供给对于顺利实现脱贫攻坚和乡

  村振兴的衔接至关重要,在政策供给上,基于二者

  的耦合性,政策衔接要注重延续性,基于二者的差

  异性,又需要政策创新,也就是要做到有退出、有

  延续、有转化、有创新。(一)政策供给上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

  结合在脱贫攻坚中,习近平强调:“中央要抓好统

  筹,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

  价、总体运筹等工作。”⑷36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

  兴的政策衔接同样要充分发挥中央的顶层设计作

  用,从高站位为两者的衔接提供大政方针,出台重

  大政策举措,把大局,明方向,为从脱贫攻坚顺利

  转向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各

  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各级地

  方政府一方面要清晰认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

  筹衔接的重要性,精准把握和深刻理解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内在要求,增强政策衔接

  意识,贯彻落实好中央政策精神,确保政策落实不

  走样;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地方干部及广大

  群众的创新能力,各级地方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

  干部更了解自己管理和生活地区的农村发展实

  际,基层干部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问计于民,了解

  台,被普惠性政策取而代之,而有些政策则需要根

  据乡村振兴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也就是要对目

  前施行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进行梳理,该退出的退出、该延续的延续、该转化的转化,分类做好政

  策统筹⑸。同时,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进

  行政策创新,以政策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实践的发

  展。在政策实施上,既统筹全局又抓住重点,确定

  优先顺序,根据脱贫攻坚的实际,分类施策。对于

  尚未摆脱贫困的地区,脱贫攻坚依然是优先任务,

  支持政策重点向贫困地区、贫困村倾斜,特别是政

  府公共资源人均投入增量要向贫困地区、贫困村

  倾斜,把精准脱贫攻坚当作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

  任务来推进。对于刚刚摆脱贫困的地区,还存在

  一定的返贫风险,在乡村振兴起步阶段,要把防返

  贫、稳基础作为初期的政策目标,谨防好高骛远,

  盲目施策。(三)坚持对脱贫攻坚政策实施成功经验的接续与创新相结合在脱贫攻坚中,各级政府以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为根本遵循,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勇

  于创新,创造性地出台了诸多切实有效的脱贫攻

  坚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

  了保障。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作为

  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在政策供给上

  应该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在借鉴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完善相应的政策体

  系,实现政策的接续、转化和创新。一是责任政策

  体系的接续与创新。在脱贫攻坚中,建立了完善

  的责任政策体系,与“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

  (地)县抓落实”管理体制相适应,形成了五级书

  记一起抓扶贫、合力脱贫攻坚的格局,特别是在加

  强党对脱贫攻坚全面领导的基础上,注重充分发

  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层层压实责

  任,毫不放松抓责任落实,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提

  2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卷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较之脱贫攻坚对象的针对

  短期行为,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人走戏散”。

  性,乡村振兴涉及的对象具有整体性,涵盖整个农

  在政策供给上,一是要注重发挥好土地这个重要

  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坚持我国农村土地

  村人口;较之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目

  标任务,乡村振兴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任务更艰巨。实现乡村振兴,在政策供给上依然

  政策的前提下,通过产权细分来放活土地使用权,

  为农村外部要素的流入提供土地政策支持,使农

  村产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资本、知识和技术支持。

  要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责任政策体系的完善,压实落

  二是要立足本地资源实际和优势,政策目标是提

  实乡村振兴的责任。

  二是考核政策体系的接续与

  创新。在脱贫攻坚中,为了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升产业层次,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村

  一品”,淘汰那些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的产

  真脱贫,建立了考核和问责政策体系,除了监督巡

  业,保证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产业发展的连续

  查外,实施了如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等考核

  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有效地

  惩治了脱贫攻坚中的腐败及不作为等问题,确保

  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效率。

  乡村振兴依然需要加

  强考核,通过考核政策的完善,发挥好监督、约束

  和激励作用,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干部严格

  履行责任。三是社会动员政策体系的接续和创

  新。在脱贫攻坚中,通过社会动员政策体系的建

  立和完善,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

  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充分展现了社会合力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也需要广聚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在

  坚持脱贫攻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衔

  接的路径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

  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内容,在脱贫攻

  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具体政策供给上要主要

  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任何一个方面振兴政策的制定都要立足于当地的发展基础、要素资源禀赋

  和发展前景,特别是要素资源禀赋,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资本是脱贫攻坚的必备要素,也是乡村振

  兴必备要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应

  该围绕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做文章。(一)产业政策的衔接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有效手段,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在脱贫攻坚

  中,各地在落实中央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

  展实际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与提质,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

  础。实现产业振兴需要进行科学谋划,细化支持

  产业发展政策,着眼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克服

  性。三是要激活市场,产业项目的立项与发展要

  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的作用,通过市场汇聚资金、人才、技术、信

  息等资源要素,也就是以政策导向为特征的脱贫

  攻坚政策体系也应及时转向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体系[6],同时要注重加

  强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严防市场风险。四是要充

  分考虑到政策的包容性,扩大产业项目对低收入

  人口的覆盖范围,重点支持低收入户发展特色种

  养殖项目,提高低收入人口受益范围和受益水平。

  避免乡村振兴的产业扶持政策只惠及龙头企业和

  能人大户,从而违背缓解相对贫困的乡村振兴目

  标[7]。五是发挥金融服务作用。金融在脱贫攻

  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中要继续发挥

  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构建金融服务乡村

  产业振兴的长效机制,通过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解决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不足的问题,使金融资源向低收入户倾斜,满足不同主体

  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二)人才政策的衔接

  人才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非常关键

  的,在脱贫攻坚中通过“扶智”“扶志”提升了贫困

  户的精气神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拔、引进和培育等

  方面的人才政策。在人才选拔政策方面,建立职

  业农民职称制度,明晰农村人才选拔标准,将农村

  懂经营管理和技术的“土专家”

  “田秀才”选拔出

  来,通过政策激励使这些能干事、能成事的农村能

  人的模范作用和示范效应发挥出来,通过引领作

  用推进乡村振兴。在人才培育政策方面,以实现

  挖掘和培育乡村本土人才为方向,以提升本土人

  才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制定多层次的新型职业

  农民培训体系。发挥政府、高校和社会力量的合

  力,完善政府对农民培训的财政支持政策,使农民

  第1期沙占华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问题探讨23培训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依靠高校和社会力量,根

  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以生态产业的发

  展解决了贫困户的贫困问题,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据农民学习规律、知识水平和话语特点,量身打造

  专业化学习课程,建立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培训

  模式,同时要建立对农民培训主管部门的绩效考

  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

  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农村美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脱贫攻坚的生态扶贫转向乡

  村振兴的生态振兴,政策供给要始终坚持绿色发

  核机制,确保对农民的培训落到实处。在人才引

  进政策方面,完善乡村引才引智政策,制定人才引

  进的长远规划,细化人才引进的标准、待遇和评价

  机制,使那些学习“三农”相关专业的有志青年到

  农村施展本领。“引凤”要“筑巢”,还需要通过提

  展理念,除继续支持和发挥生态产业在农村发展

  中的作用外,要以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

  境的综合整治为重点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具体

  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而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扩大政策实施范围,为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就是要确

  保引的来、留的住,使他们能真正安下心来投身于

  乡村振兴事业。(三)

  文化政策的衔接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文化在脱贫攻坚中

  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优

  良传统对于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脱贫攻坚起

  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扶志”的宣传与教育

  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红色文化对于革命老

  区的脱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地区通过

  发展文化产业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从脱贫

  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同样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乡村振兴的力量之“根”和发展之“魂”在于文化,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要进一步

  为乡村文化发展与繁荣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农村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

  绕提升村民的素质和文化需求,补齐农村文化基

  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的标准化建设,通过送文化下乡、培训等方式,增

  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可接受性和有效

  性;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众人拾柴火焰

  高的优良传统,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民风教育,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以良好的家

  风和淳朴的民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

  传统文化、农村地方文化的融合;革命老区要进一

  步挖掘红色文化在凝聚民心、提升志气方面的作

  用;推进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加强对古

  村落的保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

  承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把传统文化和现代

  文明融合起来,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与文化

  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品质。(四)

  生态政策的衔接生态扶贫作为具有中国特色扶贫模式,在脱

  低收入群众设置更多的生态公益管护岗位,结合

  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整治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项目,增设农村公路养护、垃圾清理、土地整治等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岗位;出台和完善生态

  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进生态与产业的融合,依托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

  现从扶贫到生态振兴的升级,实现增收与绿色发

  展的双赢;以激励与惩治相结合的政策推进农业

  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以绿色科技破解环境污染和

  资源约束的关键问题,加快发展节水农业,逐渐减

  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实

  现秸秆地膜综合利用,把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

  作为一个长期方向;加大生态教育宣传力度,弘扬

  生态文化,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等宣传农村环境保

  护知识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生态教育纳入农

  民的培训内容,提升村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

  组织政策的衔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抓扶贫,特别

  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

  关键作用。乡村振兴依然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

  导,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

  是完善村支部书记培训政策,形成常态化培训机

  制,对所有村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开拓视野,提升

  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乡村振兴中能更好

  地发挥作用。河北省的经验值得推广,2015年,

  河北省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省级“万人示范培训”,

  3年时间全省5万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一

  遍,并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二是完善村支部

  书记的激励和惩罚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

  职务津贴,同时将工作业绩与职务晋升挂钩,而对

  于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予以相应的惩戒。三是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农村责任心强的优秀致

  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下转第55页)

  第1期刘

  燕等

  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攻坚与参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55gov.

  cn/zhengce/201-02/19/content_5366917.

  htm.[26]

  许祖华.陕西启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EB/OL].

  [2021-01-25].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2-08/02/c_1126315591.

  htm.[27]

  阳锡叶,凌铭,吴宴林.职教助力乡村振兴的湖南永州模式[EB/OL].

  [2021-01-27].

  http://www.

  gov.

  cn/xinwen/

  201-

  10/31/content_5447276.

  htm.[28]

  本报评论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N].人民日报,2021-01-01(3).[29]

  LUHMANN.

  Essays

  on

  the

  Self-reference[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0:

  145.(责任编辑:杨燕萍)(上接第23页)环,不仅要避免各项政策的碎片化问题,也要避免

  把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

  各项政策间的冲突,这样才能发挥政策的聚合效

  应。为了保证各项具体政策的落地,还需要基本

  成村干部。此外,对于发展基础比较弱,返贫风险

  高的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成立乡村振兴工作

  队,也可以制定政策吸引大学生村官来充实乡村

  公共服务类政策来做保障,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短板,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水平,为脱

  振兴工作队伍。贫攻坚的胜利和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奠定物质和

  制度基础。总之,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是政策体系中的一

  参考文献:[1]董峻,王立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12-30(1).[2]

  郭晓鸣.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维度观察[J].改革,2018(3)

  :54-61.[3]

  郭晓鸣,高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实施如何有效衔接[J].理论导报,2019(9):6-62.[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岀版社,2018.[5]

  高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5):15-23.[6]

  卢黎歌,武星星.后扶贫时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学理阐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⑵:8-

  96.[7]

  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5):8-14.[8]

  耿建扩,陈元秋.筑牢思想阵地推进组织振兴[N].光明日报,201-0-28(2).(责任编辑:杨燕萍)(上接第33页)[11]

  宣朝庆.关公信仰与商人精神------种基于宗教社会学的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6(3):13-140.[12]

  黄旭涛.新时期关公信仰复兴的原因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55.[13]

  黄胜胜.社会资本视角下民间信仰与乡村治理一一以闽东陈靖姑信仰为研究对象[J].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研究生学

  报,2014(1):44-48.[14]

  张祝平.当代乡村社会民间信仰的养老参与[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5):53-62[15]

  金泽.能否和谐发展.民间信仰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

  :3-40.[16]

  闫爱萍.“凝视理论”视角下关帝故里关公信仰的阐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4)

  :108-112.[17]

  朱钦,胜凌焰.区域社会与民间信仰——萍乡张相公信仰的初步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09(2)

  :212-216.[18]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詰,译.上海:上海人民岀版社,1999.[19]

  张英魁,张长虹.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民间信仰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调研世界,2008(11):1-23.[20]

  杨华山.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乡村民间信仰状态研究一一古寨山玄帝信仰个案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

  :74-78.[21]

  郑秋风.乡村社会治理视域下民间信仰的规范与引导[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

  :5-12.(责任编辑:刘燕)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之间的差异 脱贫 振兴 乡村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