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振驰文档网 > 工作计划 >

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7篇)

时间:2022-12-28 11:30:10 来源:网友投稿

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7篇)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  “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含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含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7篇),供大家参考。

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7篇)

篇一: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

  “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含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含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对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层层分解、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全局上下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较好地完成了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任务。同时牢牢把握省、市、区委有关精神,结合“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及工作实际,科学制定了2021年工作计划及“十四五”工作计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十三五”总结部分

  (一)工作成效(亮点)“十三五”以来,我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城乡建设加速推进,顺应群众期盼,率先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创新实施立体化建设新模式,以工农家园立体绿化项目为试点,实现我区绿化从“平面向三维立体空间发展”、“传统人工向智能系统发展”的“双项突破”。创新实施立体车库建设新模式。在城市停车位日益紧张的环境下,我区率先发力,建成全市首座智能立体车库xx大厦停车库。率先在xx小区成立全市

  标考核连续x年获得全区综合目标考核优秀等次。(二)“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1.棚户区改造完成情况。从20xx年以来,我区共实施棚户区及城

  中村改造xx个地块,完成征收xx户,征收面积约xx万平方米;完成开工xx套,安置房建设面积约xx万平方米;竣工xx套,面积约xx万平方米;回迁安置xx户。争取各渠道棚户区及城中村项目资金,农发行贷款xx亿元;农行贷款xx亿元;邮储银行贷款xx亿元;棚改专项债xx亿元;共计xx亿元,保障xx个项目顺利实施。

  2.绿化提升指标完成情况。20xx年以来,完成新增绿化面积xx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xx万平方米,完成绿地游园建设xx个,绿道建设xx公里。绿地率从20xx年的xx%提升到xx%,增加xx%;绿化覆盖率从xx%提升到xx%,增加xx%;人均公园绿地从xx平方米/人,提升到x平方米/人。

  3.农村改厕整治任务。全面完成20xx年和20xx年农村改厕任务xx户的整改任务。

  4.停车位增量。完成xx停车库建设,新增xx等公共停车,共计新增车位xx个。

  5.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成绩。“十三五”期间:xx区保障性住房共建设xx套,其中转安置房xx套,公租房xx套,公租房政府购买服务xx套。公租房租赁补贴现有保障户数xx户,完成“十三五”期间既定方针,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应保尽保”目标。

  6.物业管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全区物业管理考核机制已经逐步

  建立完善,权责下放,乡、街道可用考核奖励资金补助优秀物业企业,同时对服务差的物业企业进行相应处罚,实行奖惩并联;成立业委会xx个,剩余xx个小区均已成立环物委,实现监管联动全覆盖,落实“四位一体”工作方针,搭建居民共商小区事务平台;针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建立了末位淘汰制度,按照年度考核对不合格企业进行解聘,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服务机制,从20xx年开始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进行补贴,共计拨付xx余万物业管理专项补贴资金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建立健全物业监管工作机制,该项目目标已经完成。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全面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等级服务,该目标全面完成。

  7.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xx个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上,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今年顺利完成胜利三小教师宿舍楼改造工作,居民居住品质进一步提升。

  8.农村危房工作完成情况。已改造完成农村危房154户,确保了脱贫攻坚需改造的农村危房全部竣工。二、2020年总结部分

  (一)2020年承担指标完成情况及全市位次。1.棚户区改造指标。完成征收xx户,占目标任务xx户的xx%,预计位次

  务xx的xx%;提升改造面积为x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xx的xx%;新增绿地游园完成个数为x个,占目标任务的100%;绿道建设完成x公里,占目标的100%。

  3.城区机动车泊车位指标。完成新增车位xx个,占目标任务xx个的xx%。(全市位次未公布)

  (二)政府报告分解任务完成情况。1.两治三改工作完成情况全年开工建设安置房xx套、竣工xx套、回迁xx套。已完成开工xx套、竣工xx套、回迁xx套。完成申报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资金7亿元。实施中山街西侧、南山公园、盐业公司地块征收,完成小王庄征收扫尾,目前小王庄还剩余xx户未完成。开工建设xx路北侧、雅郢城中村和宏业路B地块,目前B地块正在进行施工前期手续申报。完成主体建成无线电总厂A、C地块安置房。交付安置二马路、淮河路烟厂宿舍、小新庄地块安置房,其中,小新庄地块已完成安置。全年征收xx亩、xx户,截至目前完成征收约x万平方,xx户。全市迄今为止关注度最高、难度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二马路改造项目安置xx套,目前正在进行内外装饰施工,计划xx月底启动安置。2.城乡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引进荣盛建设主管行业龙头企业1家。开工建设珍宝岛奥林商业广场。鹏欣水游城商业街区正在主体建设。太平街立体停车场已启动设计。水蚌线外迁工程xx段红线内已全部完成。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全部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在全市率先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天然

篇二: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

  世界经济恶化新冠加速下行趋势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使供给与需求陷入突发性中断状态暴露出经济全球化的脆弱性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冲击了全球产业链和各国经济的稳定全球贸易需求萎缩市场需求疲弱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将成为这场疫情最主要的长期受害者疫情前本已抬头的经济逆全球化更加明显

  高考热点素材十四五规划专题报告:六大机遇,四大板块

  1、引言:“十四五”,百年开局的起点“十四五”规划是我国“两个一百年”计划中第二个百年计划的开端。随着“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将是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开局期。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调整、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加快,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同时机遇和挑战已出现新的发展变化,“十四五”规划也必须基于此将做出相应调整。预计“十四五”的规划重点,将围绕六大主线:(1)新经济战略,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转型;(2)传统产业,升级改造;(3)消费升级,挖掘内生性消费潜力;(4)聚焦体制改革;(5)区域协调,推动城市群、都市圈的多层次区域一体化;(6)坚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产业和消费升级双驱动,以及新经济的主线下,“十四五”投资应重点关注四大板块:科技板块,新能源,消费板块,高端制造业。2、五年规划的演变,凸显社会经济脉络的变化(略)2.1五年规划的意义:七十年,理解中国发展脉络的“一把钥匙”

  2.2五年规划的演变:四十年,主线的三次演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

  2.3五年规划的编制:“十四五”规划正处于第三阶段的《建议》编制阶段

  3、“十四五”突破口,聚焦“双循环”3.1基调变化,“双循环”成为突破口未来发展的整体基调正从80年代以来“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模式转变,通过打通国内大循环,改变过去“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3.2外部环境:外部条件不容乐观,外向型经济难以持续我国“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外部环境比“十三五”时期更为严峻,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等持续影响、逆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十四五”乃至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3.2.1世界经济恶化,新冠加速下行趋势3.2.2中美对抗升级,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抬头3.2.3国际经验显示,外向型经济到一定阶段面临向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3.3内部环境:内部转型压力大,经济社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我国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时期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经历从“主动调整”向“被动转移”的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3.3.1经济增速,从“中高速”进入“中速”时代

  中国GDP增速下行通道,将从“中高速”进入“中速”时代。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在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2001至2010年的平均GDP增速达到10.55%。但是自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受到08年金融危机余波影响,以及自身经济动力不足,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经济增速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其中,2011年GDP增速破10,2016年破7,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或将破6,由于外部环境巨变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预计“十四五”全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进入“中速”或“中低速”时代。因此,在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的大背景下,亟待寻找新的增长点。

  传统地产基建的拉动效果呈现边际减弱的现象,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引擎驱动。从过去的几十年的发展来看,传统地产和基建毫无疑问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近几年,包括“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收紧带来地产投资的收缩,还是传统的基建投资增速的放缓,都显示出传统经济引擎的拉动能力边际递减。随着中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以及人口逐步迈入老龄化,未来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动能。

  3.3.2经济安全,能源、粮食对外依存度高当前中国经济能源和粮食等方面,对外依存度高,外部风险累积。从外贸依存度来看,当前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已经从2005年的62%下降到2019年的32%;但是从经济安全来看,考虑到能源和粮食的对外高依赖度,当外部风险累积时,将面临能源和粮食的安全问题。其中,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在2015年已经达到60%。粮食方面,同样面临结构性的安全担忧。尤其以大豆为例,当前中国作为全球主要大豆消费国,消费占比高达31%;按照对外依存度来看,已经从1995年的2%快速上升到

  2000年的近50%,到2018年对外依存度达到约80%。因此,在当前国际形势面临摩擦的背景下,将为未来的供给安全带来担忧。

  3.3.3产业结构,“两头在外”模式下高端产业发展不足现有产业结构,“两头在外”的模式使得工业以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居多,高端产业竞争力不足。尽管中国当前工业产业门类齐全,是全球工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但是从产业结构来看,仍然低端较多,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尽管2019年相比1994年,出口产业中以纺织和服装加工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占比从47%下降到15%,但在“两头在外”的模式下,仍然缺少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而在关键技术领域,像半导体芯片、光学、精密仪器等,则主要依赖进口,是进口额排列靠前的产品。3.3.4协调发展,分配和发展不均衡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十四五”财政收入增速将明显放缓,改善民生的需求与能力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民生还存在着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总结为三点:(1)分配不均。中国人均GDP已于2019年超过1万美元大关,处于中高收入水平。但是,从反映收入分配问题的基尼指数来看,尽管近10年持续下行,但当前指数仍然高于0.4,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仍有待改善。(2)东西部之间不均衡。近些年通过中部崛起战略,中西部得到发展,但从2019年GDP排名来看,由于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依然呈现东部位居前列,西部相对靠后的情况。其中,2019年GDP总量排名前10的省市中,东部占6,同时前4位的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均为东部省份。(3)城乡之间不均衡。根据国家统计局新口径下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

  化来看,尽管两者几乎都增长60%的情况下,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显示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不平衡仍然存在。

  3.4加快形成“双循环”格局怎么做?3.4.1从经济循环理论,系统理解“双循环”本质经济循环理论最早追朔到《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再生产的描述,其全过程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点,流通和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通过这一经济循环框架,可以系统理解“双循环”的本质。“双循环”的本质是在国内、国外两个循环中,打通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通道,再从消费环节创造更多的生产,形成良性动态的循环。从当前来看,“双循环”的重点将在于畅通国内经济活动的自我循环,更多通过内需驱动,推动国内整个循环链条不断升级,使经济均衡迈向更高水平。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基于这一经济循环链条的不断升级,会出现三个循环的优化:一是循环体量的增长,对应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支撑较高的自然增长率;二是循环质量的优化,对应为利用新一轮技术革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循环开放性的增强,对应于立足于内循环体量和质量的上一个台阶,中国经济更易于抵御外部冲击,从而更为主动、灵活、稳健地嵌入全球体系之中。3.4.2抓住“双循环”关键机制:供需两端完善体系、有效平衡“双循环”之一的“国内大循环”并不简单等同于“扩大内需”,而是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步“内循环”的强化机制。基于对循环本质的探讨,政策要点将不会仅仅着眼于需求侧的强刺激,而是更强调运用改革的

  方法打通经济运行的难点、堵点,通过完善内需体系和供给体系,在供需两端同步启动“内循环”的自我强化。

  供给端,侧重产业升级,建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机制,带动需求端升级。在2020年4月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就提出要加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五大要素的有效流动,对应的即是通过加强要素的配置,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到有效的平衡。尤其在供给端,通过产业链的升级和改造,一方面,在重点解决包括芯片、光刻机等产业链领域“卡脖子”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在传统制造业领域,通过科技化的改造和赋能,实现产业的信息化升级,以此通过量和质的双重提升扩大需求侧。此外,在传统行业方面,则要通过综合引导,实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配置。

  需求端,实现消费潜力的挖掘,以及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促进配套产业升级。在外部环境不可控提升的情况下,降低对外依存度,经济运行更为健康平稳。因此,结合需求侧,只有加大引导消费的投资和刺激投资的消费,才能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有效投资,反过来提高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带动配套产业链升级和完善。从近年来看,当前对消费潜力的挖掘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消费的刺激,而是通过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以及新技术带来的新的消费场景,带来消费的升级改造。其中,包括2020年10月国常会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刺激新能源车产业和消费,以及深圳罗湖区数字货币人民币红包试点刺激内需来看,都是结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达到双向驱动的目的。

  3.4.3明确“双循环”的要义: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国际市场不重要,而是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对于将“双循环”的要义,是要通过改革提升内循环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自主可控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引领国际市场,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

  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层级进行理解:一是通过深层次改革保障双循环畅通。自“十二五”以来,就可以看到围绕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发展的方向。近期以来改革的步伐不断加速,围绕体制、机制、法制进行突破。其中,包括国企改革中以“混改”作为重点突破方向,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更先进的制度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产权制度方面,通过完善法制制度,对民营企业进行保护;金融改革方面,则通过注册制的实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通过提高直接融资效率帮助产业升级转型。二是立足于“内循环”的产业整体升级。产业升级的核心,是从低端单一的“中国制造”,提升为覆盖研发创新、智能制造、品牌营销等全环节的“中国智造”。其中,包括高新技术的突破,以及传统产业的重新赋能,以及产业链一体的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区域协调加大产业链整体协同和区域协同,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此,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经贸体系和治理格局的重塑优化,从根本上规避脱钩风险、改善外部环境、防范外溢冲击。三是通过“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一带一路”的积极推动,是与更多元的国际伙伴共享双赢机遇,促使“内循环”与“外循环”的联系趋于多元化、坚韧化、灵活化,缓冲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冲击。自贸区的建设,以海南自由贸

  易港和上海自贸区为代表,则是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促进机制,令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的流通更为通畅,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通过纽约自贸港可以看到,通过税收、制度、金融上的便利,尤其是“倒置关税”的设置,来吸引企业在自贸区内办厂,实现汽车、电子、制药在内的高端制造行业的产业聚集,达到区域产业的升级目标。

  4、探寻“十四五”规划重点和投资机遇:六大主线,四大重点板块

  根据对“双循环”的理解,“十四五”规划必将成为引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也将为一些行业和资本市场带来投资机遇。

  4.1“十四五”规划重点:围绕新经济、消费升级、改革等六大主线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十四五”规划的重心将不再追求高增长,而是保持供给与需求、产业之间、金融和实体、区域之间的比较平衡关系。因此,以“双循环”为基点,探寻“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关注六大主线:1)新经济,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转型;2)传统产业,升级改造;3)消费升级,挖掘内生性消费潜力;4)聚焦体制改革;5)区域协调,推动城市群、都市圈的多层次区域一体化;6)坚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十四五”规划入选课题侧面指明规划重点领域。实际上,我们通过整理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课题时,可以看出整体领域也与从“双循环”

  出发,结合国际双循环的方向一致。包括中长期科技发展方向,就业收入分配与消费,体制改革,区域协调以及一带一路等。

  4.1.1主线一:新经济,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布局数字经济,全面数字化阶段促进产业升级。在当前受新冠冲击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全球各经济体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就是各国重点布局的对象。从中国来看,自2017年首提数字经济以来,已经连续4年将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首次将数据列为五大要素之一;同时叠加近期数字经济的频次不断提高,可以看到中国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实际上,自2002年以来,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不断提高。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经从2002年的10.3%提高到2019年的36.2%。数字经济战略中,更加侧重通过信息化对产业和经济结构实现转型。从全球趋势来看,通过数字驱动经济,尤其是产业数字化实现新的增长已经成为共识。从供给端出发,当前逆全球化叠加内部经济转型的急迫性,和5G为代表的最新科技产业浪潮,产业链的安全和升级成为产业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重点关注(1)新基建,以5G基建建设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产业链安全角度加强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3)前沿科技,以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为代表,这类有望颠覆传统技术体系,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技术创新;(4)数字货币,在加快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带来相比较传统货币更低廉、更快速、更具安全性的支付特征,并便利跨境资本流动。

  4.1.2主线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的发展阶段,同样关注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除了作为新引擎的新经济外,作为“老”经济的代表,传统行业对经济国民经济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传统行业的升级和改造也是“十四五”的重要一环。不过,传统行业面临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生产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生产效率低下和利润较低问题,需要通过结构转型、优化产能,利用新型技术提升效率;二是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仍处于较低水平,要求既要继续保持制造业规模的优势,也要积极的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包括(1)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2)传统行业的综合改造。其中,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即是以阿里的“犀牛工厂”为代表,通过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智能制造。传统行业的综合改造,则是以电力、能源等传统行业为代表,通过政府政策、市场手段等对供给侧实施引导,实施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协调,带来传统行业效率的提升。4.1.3主线三:消费升级挖掘内生性消费潜力。当前的消费环节短板体现在,消费动力不足、消费结构有待升级。当前中国2020年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扩大,更高层次的需求增长。从城乡支出占比来看,教育、娱乐、交通、医疗保健支出占比逐年增高;食品、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的占比同步降低。消费的升级体现,包括(1)满足以服务型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需求;(2)通过新技术挖掘潜在需求。在新的消费需求方面,一方面,包括旅游、医疗保健、线上教育为代表消费形式上的升级;另一方面,以

  关注品质、品牌为代表的对于消费质量的要求。除了已有消费的升级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能够挖掘潜在需求的目标。一是体现在通过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激活新的消费需求,这以近年火爆的新零售、直播带货为代表;二是体现在通过新的技术带动消费,以数字货币发放优惠券实现定向促进消费,以及5G技术带来的云游戏、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体验。

  4.1.4主线四:聚焦改革通过聚焦改革,打通内外双循环。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由于劳动力、土地、技术、数据、资本等生产要素流通机制不完善,导致经济运行中交易成本较高,进而降低了效率和效益。因此,需要通过多层次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来积极完善生产要素流通的机制,如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和金融制度的改革。体制改革,新的经济形式需要新的体制相适应。“内循环”的健康有效运行也需要体制的改革。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预计将是重点主线之一。重点包括:(1)国有企业改革,通过从“混资本”转向“混制度”,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的活力,加强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2)财税体制改革,解决央地两级财权和事权的统一,以及通过税制的改革也协调分配问题;(3)金融体制革,以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为开端,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同时引入养老金和年金入市,作为长线资金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4)户籍改革制度,则是进一步协调劳动力要素,达到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的目的。4.1.5主线五:区域协调,城市群、都市圈推动区域一体化通过区域一体化打通行政隔阂,形成要素的流通。“十三五”期间,尽管西部城市中以成渝双城,中部的郑州、合肥等城市崛起,但东

  西部间仍具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从要素的有效循环来看,也需要打破城市间行政区域的隔阂。因此,通过区域一体化形成城市间人口、资源、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流动,是“双循环”中重要一环。

  关注多层次区域一体化,和以大湾区为代表的城市群建设。具体来看,区域的一体化包括:1)西部大开发,带动内陆经济和产业建设,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发展间的不平衡;2)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3)都市圈、城市群,通过包括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一体化,在解决大都市病的同时,通过超一线龙头城市起到带动作用,发挥区域协同优势。

  4.1.6主线六:坚持更高水平开放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和主流方向。参与全球经济贸易仍然不能改变,应当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国内国际两个生产、两个市场。不过,其中的核心在,要逐步摆脱过度依赖中国作为生产制造中心和低端产业中心,通过推动中国投资,提高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服务能力和全球服务半径。“十四五”阶段,依然坚持开放格局。一方面,中国当前仍然是外向型经济,转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新格局下适应国际新秩序。因此,坚持开放的发展重点将围绕:(1)坚持“一带一路”;(2)参与国际贸易体制和制度标准的建立;(3)自贸区建设;(4)人民币国际化。4.2“十四五”投资机遇:重点关注科技和消费供需升级的四大重点板块

  基于“双循环”展望“十四五”规划,在产业和消费升级双驱动,以及新经济主线下,“十四五”投资应重点关注四大板块:(1)科技板块,(2)新能源,(3)消费板块,(4)高端制造业等。

  4.2.1科技板块:科技是核心竞争力从产业发展出发,导向科技板块成为最为通畅的逻辑。最为看好科技板块共有3层逻辑:逻辑1:数字经济投资机会关注技术及应用。从数字经济的概念来看,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数字货币等,涵盖了从技术到应用的较广概念。其中,在数字化进程中,技术端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通过帮助处理海量的数据,正进入黄金发展期;而应用端的工业互联网、数字货币仍在初期尝试阶段,未来市场广度和深度上也有着巨大的潜力。逻辑2: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战略新兴产业,潜力巨大。2020年进入5G建设高峰期,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商用初期的节点,还尚未有现象级的应用出现;但是借鉴4G时代技术和应用的互相促进,从中上游的主设备商、芯片半导体,到中下游人工智能、光学、车联网等将迎来最佳风口。逻辑3:以集成电路为例,产业链安全叠加国产替代逻辑。以中兴通讯和华为作为开端,我们可以看到自2018年3月中美贸易争端开启后,在科技领域的对抗最为激烈。同时,以芯片为例,作为进口额最大的品类之一,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出口差额超过2000亿,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及关键环节的差距。因此,内需外压之下,

  以合肥长鑫为例,发挥举国优势破局关键领域“卡脖子”的状况,发展过程替代将成为必然。

  4.2.2新能源:产业和消费升级,叠加能源安全新能源产业链,包括新能源车、化工新材料、光伏锂电,可以从新兴战略产业、化工新材料、消费升级、能源安全和优化四条逻辑出发。逻辑1:新能源车连接高端先进制造业,是新兴战略产业。自2012年起新能源汽车就成为是国家级战略产业,也是高端制造产业。通过新能源车,将带动产业链上的整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全产业链发展。当前来看,一方面,中国在新能源车已经实现较高的核心部件自有化率;另一方面,技术方面的得带和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逻辑2:化工新材料,产业升级叠加国产替代重点补短板。一方面,从“十三五”表现来看,化工行业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因此,向高价值转变,增强竞争力将是化工行业的主要路径。另一方面,在化工行业中,除了传统产业之外,包括光刻胶、大硅片、电子气体、液晶材料、OLED材料、碳纤维在内都是主要的半导体原材料。随着新兴产业国产替代进程的加快,以及外部环境的恶化,这部分尚未国产化且依赖进口的高端化工新材料将是重点补短板的领域。逻辑3:新能源车是消费升级的一部分。在“十四五”期间,除了在供给侧,也就是产业的升级方面加大力度之外,还需要通过扩大内需,使得供给和需求相匹配,而新能源车正是消费升级的一部分。逻辑4: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优化,利好新能源产业。从能源安全看,根据我国2017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7%来看,当前在能源领域

  上的对外高依存度,使得外部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面临能源安全问题。从能源结构优化来看,当前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非石化能源比重的大幅提升,新能源将是增量主体。因此,从能源安全和结构的双重维度来看,随着绿色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未来光伏和风电的装机量大幅提升,将利好以光伏和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4.2.3消费板块:消费升级随着中国人均GDP迈入1万美元,以及“十四五”开始向2035年远景目标努力,人民整体生活的抬升和消费结构向服务型消费的转变,消费板块将受益于消费升级的逻辑。逻辑1:传统消费迎来升级,新消费引领潮流。从近年来的消费趋势来看,消费升级首先体现在居民在对消费质量关注的同时,对于品牌、个性化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多。一方面,更注重健康和绿色的饮食习惯,将带来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传统消费的升级;另一方面,包括小家电的火爆,以及定制家居的流行,显示出新消费引领潮流的趋势。逻辑2:向服务型消费转变,带来可选消费机会。从消费水平来看,居民消费水平从2010年的1万元,到2015年的1.9万元,再到2019年达到2.7万元,实现跨越式增长。更高的消费水平叠加更加年轻化的消费群体,使得居民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因此,一方面,关注以旅游、商贸、酒店为代表,包括免税在内的概念服务型消费;另一方面,则关注新技术下带来的消费模式。其中,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游戏的火爆就可以发现对于这类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叠加未来5G技术也将为娱乐带来新的体验。

  逻辑3:老龄化为医药健康行业带来增长空间。中国在2019年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经达到12%,较2010年的8.9%上升近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快老龄化,将为医药健康行业带来增长空间。

  4.2.4高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直接指向从产业发展出发,除科技产业外,也直接指向高端制造业;看好以机器人、工程机械和半导体设备为代表的细分领域。逻辑1:“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科技的发展出了带来新的业态和技术之外,也将带来传统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十四五”进入5G时期后,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等方式,将能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即通过工业机器人,以及工程机械向人工智能的转型,达到最终产业转型的目标。逻辑2:半导体设备,连接国产替代。国产替代逻辑除直接影响半导体芯片之外,半导体设备作为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安全的大前提,也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出处:小清的阿狸

篇三: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

  关于统计工作计划四篇

  关于统计工作计划四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计工作计划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统计工作计划篇1严格按照普查方案,坚持把查遗补漏贯穿于普查登记全过程。抓好审核验收,建立以各专业负责的数据审核把关工作机制,在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上按专业对普查表数据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标准,明显不符实际的要切实纠正。制定普查质量抽查方案,对单位填报率、普查表主要指标填报质量情况进行抽查核实,确保查清底数。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准确、及时、全面完成各项专业统计月报、季报和年报。加强统计分析研判,科学、准确地监测经济发展态势,服务好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各项考核指标实施进度分析监控,及时提供分析报告和决策建议,做到情况早汇报、信息早提供,预警早发出。二是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手段。建立和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统计监测体系,做好主要经济数据的月度、季度、年度监测和发布,发挥监测评价的导向作用。组织实施好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重点服务业等行业,以及能源、投资、人口、劳动、科技等领域各项常规统计调查。进一步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低碳经济、三农、人才资源统计、小康监测,紧盯各项任务指标。及时规范建立统计台账;统计台账不规范的企业和项目单位,及时整改。各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必须与企业统计台账、企业基础资料相吻合,年底全县要实现规范化建设目标创建活动全覆盖,确保全县95%以上的乡镇(街道、园区)在年底前通过省级达标验收;95%以上的联网直报企业在年底前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在全市树立3-5个统计规范化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示范统计单位和示范企业。

  20xx年,我局将按照统计市场化改革要求,和市局的统一部署,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统计人才,完善统计事务所各项工作,推动统计服务市场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各项工作已经确定,运营手续已办理,人才整合工作也在积极的准备之中,还有部分人员没有到位,力争在年底全部到位,为明年统计服务社会化的进一步开展,增加我县统计力量,提升统计社会化服务水平做出新的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

  20xx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部署、省统计局的工作安排,将启动企业创新调查活动。我局将严格按照省、市局的具体要求,认真组织人力、物力,制定详细的调查工作方案,全方位、全覆盖的了解企业的状态,为进一步完善创新指标体系,推动创新调查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统计水平提供依据。

  20xx年,是省确定xx县全面达小康之年,我局将全力以赴,与各部门共同配合,积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努力完成小康监测的各项指标,为xx全面达小康做出应有贡献。

  今后,我们将以更大的动力,更多的努力,更强的执行力,踏实务实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统计工作计划篇2

  XX年,全县统计工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工作,牢固树立“三个面向”和“服务型统计”理念,强化措施,巩固提高“四大工程”成果,重点抓好“三大”统计监测,全力提升“三上”企业培育入库水平,扎实开展“八项”重点统计工作,为实现我县建设“奋进、美丽、幸福”新延川目标做好服务,当好参谋。下面便是XX年的工作计划

  一、巩固提高“四大工程”成果1、进一步处理好“四大工程”各环节的关系。要坚持夯实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这个基础不动摇,坚决按照“先进库,后出数”的原则,切实夯实库建设。坚持巩固提高“一套表”改革核心地位、严格执行

  “四条红线”不动摇。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不动摇,要做好硬件的配置,增加安全设备,确保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2、提高统计数据和工作质量。要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基层、企业统计人员素质,掌握“四大工程”的核心技术,建立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现代统计队伍,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统计数据质量。

  3、总结“四大工程”实施的经验。要总结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一套表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以及软件平台的可操作性、网络的安全等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高整改意见和建议,为我县实施四大工程积累经验。

  二、突出抓好“三大统计”监测1、抓好第一产业统计监测。要加强农业统计工作,切实做好粮食、果业、蔬菜、畜禽等监督预警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全县农业生产的优势地位,充分挖掘第一产业的增长潜力,提高一产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对总体经济的贡献率。2、抓好服务业的统计监测。认真研究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结合实际,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案;指导主管部门做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支持、培育工作,切实提高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等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统计范围,强化对统计质量薄弱服务行业的指导,加强批零住餐业统计的监管,力争使服务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抓好工业、能源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监测。继续加大工业和能耗统计的监测和预警,对重点工业企业做好月月有分析、有预警。加强对固定投资监测和分析,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引导全县投资稳步推进,为各级政府决策提高详实的依据。三、全力提升“三上”企业培育入库水平1、加强与“三上”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指导“三下”企业的培育工作,在入库环节上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按时进行入库。2、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作用。协调解决企业入库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统计工作计划篇39月21日你局对我镇进行年终检查,按照统计工作要求对我镇家

  灵村和联合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结果当天联合村与家灵村共有16个出生未在本地申报出生,为些我镇党委政府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把人头实事求是核对清楚,并对辖区内的行政村和社区分4个工作小组进行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关于家灵和联合村的核对情况两个村合计符合政策10人(其中:有3人已领取外地生育服务证,有4人在外地已申报出生,有1人双方户口均不在本地,有2人由于当事人告知妇女主任要在对方报表(按照现居住地在当月报表);不符合政策6人,其中:(1人是由人口局核定我镇申报不考核我镇,外地5人。)二、各村、社区自查情况全镇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共计出生250人,一孩共计出生208人,符合政策192人,二孩35人,符合政策24人,多孩7人,异地申报出生73人,查出计牙怀孕16人(附:异地申报出生花名)。通过走访,个别村对报表口径和流动人口管理存在概念模糊,在信息收集方面办法少,脚板不勤,有的村还依靠队长来了解信息,特别是合并村,去年我镇也作了自查,发现问题没有严格要求。针对此次问题,我镇将积极添措施找问题,为来年计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措施1、党委、政府将加大对计生工作的重视力度,找准问题标本兼治,对镇计生办、村两委提要求,责任到人头,努力完成市局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力求工作显成效。2、我镇将严格遵循统计制度,按照计划生育统计基本任务,对全镇育龄群众的婚姻、生育、节育状况提供可靠的'统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真正起到了参谋助手的作用。3、认真做好统计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摸实情、讲实话、报实数”,以系统指导工作,提高统计准确率,使来年的报表统计质

  量有明显提高,统计数据能如实反映全镇人口形势,使我镇的统计工作上新的台阶。

  4、强化统计制度和报表统计新口径及相关法规的学习。各村包村干部与统计、微机人员熟悉统计制度与统计口径,严格按照事实报数据,按照新统计口径做报表,不弄虚作假,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5、充分利用微机统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常规统计,收集和整理有关计划生育资料,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信息,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指导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总之,我镇有信心和决心做好计生统计和其他计生工作,虽然我镇10年和11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许多地方还需要充实完善。今后我们将更加巩固统计工作基础,提高统计质量,使我镇计划生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统计工作计划篇4

  一、制定出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相关文件及考评指标体系。

  (一)拟定并实施了20xx-2010年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

  (二)认真调研、反复论证、修改完善20xx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内容,广泛征求各处室、各地意见,出台了我委对各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重点工作及各条线百分考核要点。

  (三)积极组织实施了中期评估,制订实施方案,培训、指导基层完成调查、评估工作。指导完成10个国家级监测点和21个省级监测点的现场评估与数据录入。

  (四)牵头实施了对六县(市)、三区的目标管理年终考核和两次电话调查考核。

  二、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全面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统计制度。根据省人口计生委制定的《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统计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对全市进行了系统培训,并相关处室多次沟通,认真

  征求各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实施这一制度的职责、要点和办法。首次组织编辑20xx年度事业统计报表汇编。

  三、完成了20xx年度全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目标人群和全市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的统计上报工作。

  四、按照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的统一要求,圆满完成了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区划代码比对和规范化工作。

  五、根据国家、省要求,组织实施了人口快速调查与数据直报,完成方案制订、现场指导、表格审核和数据录入、上报工作。

  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一是继续与南京人口学院举办统计“专升本”学历班,今年举办了2个学期,共六门课学习。二是继续与XX市统计局联合举办统计中级职称复习班,组织统计人员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七、对“南通人口网”进行了第四次改版。栏目信息较原网站增加50%。继续保持了365天连续发布信息,全年网站点击量高达351万人次,在第二次机关网站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被市政府表彰为“20xx年度政府优秀网站”。同时,还先后接待了省人口计生委领导,以及常州、无锡、连云港人口计生委,对网站运作情况作经验介绍,接待了XX市人口计生委、市信访局、市档案局、市老干部局的电话咨询。

  八、开通了“南通人口网公共服务大厅”,率先全面实施了行政许可在线办理。

  经认真调查研究和反复调试、论证,开通了“南通人口网公共服务大厅”,实现了集“办事指南、在线申请、在线咨询、在线查询、法律法规、常见问题解答、办事机构信息、相关下载”为一体的“一站式”办理服务。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机构执业许可证、人员合格证、人口统计调查三项行政许可在线办理和再生育一孩审批、病残儿童医学鉴定、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在线申请、办理与查询服务。全年已在线完成再生育一孩审批5874例、病残儿童医学鉴定303例、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160例。

  九、首次完成对各县(市、区)人口网测评,对海安人口网、通州人口网等及好作品进行了表彰

  十、根据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的要求,承担了全委行政权力网上公开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制定实施方案、行政权力梳理、材料上报、沟通协调等。

  十一、积极参与主导、实施了全系统抗震救灾工作:一是率先在市级机关中发出倡议书;二是多次与灾区对口支援单位——XX市人口计生局联系,了解、掌握受灾单位信息和需求,建立了与受灾单位热线电话及qq联系。三是按照受灾单位要求,负责救灾药品供应商联系、采购和托运任务。四是在南通人口网发布了“抗震救灾”专版,提供了受灾地区大量的图片、文字信息。

  十二、其他方面:配合宣教处开展了摄影评比、宣传品展示与评比活动;配合政规处开设了违法生育网上有奖举报;配合监察室开设了反腐倡廉、机关作风建设网站专题教育平台;配合科技处参与了星级服务站创建与评审;配合办公室做好政务信息公开。此外,还主持了市区信息每月交换、开展了南通人口网好作品评选活动、信息化建设现场交流会等。

篇四: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

  附表1平南市十四五主要指标及完成情况表附表2平南市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表附表3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调整指标表一规划纲要实施总体评价十四五以来在平南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坚持围绕两大主题实现三大突破突出五个重点强化五项保证抢抓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平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录

  一、《规划纲要》实施总体评价..........................-1(一)《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二)主要任务和措施落实情况....................................................-8(三)重点项目实施情况..............................................................-17(四)《规划纲要》实施主要经验..............................................-19-

  二、《规划纲要》实施存在问题.........................-23(一)《规划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23(二)调整《规划纲要》指标的建议..........................................-26-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纲要》顺利实施的措施建议.........-29(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9(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31(三)提升旅游文化商贸水平,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32(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建设资金短缺难题..........................-34(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36(六)着力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37(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38(八)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40(九)加速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41-

  平南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编制组

  1

  组长:省工程咨询中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副组长:省工程咨询中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任主任

  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副主任

  成员:

  省人民政府文史馆

  馆员、研究员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巡视员

  中共平南市委党校

  副校长、副教授

  中共平南市委党校

  教务处主任、副教授

  省工程咨询中心

  副总工、高级工程师

  省工程咨询中心

  部长、副研究员

  平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科科长

  平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科副科长

  执笔:

  2

  平南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前言《平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平南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规划。根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相关规定,为全面、客观评价“十四五”前三年《规划纲要》执行的总体情况,更好地总结经验、推进规划的实施,省工程咨询中心受平南市发展改革委委托,作为第三方开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通过跟踪了解规划实施情况,认真查找主要问题,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形成了《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此次中期评估的时间节点为年12月底,评估指标为《规划纲要》确定的四大类23项主要指标。基础数据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采用统计公报数据,其余22项指标2010年基准值采用《规划纲要》所列数据。2015年规划目标值、预期增速以《规划纲要》数据为准。各项指标前三年完成值及每年增速,除人均生产总值、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人均受教育年限、森林覆盖率6项指标由平南市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外,其余17项指标以平南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平南调查队联合发布的“平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为准。在评价各项指标完成程度上,评估以每项指标年实际完成

  -1-

  值较基年的增量与2015年规划目标值较基年增量的比值作为评判标准,即按年动态完成值增量占比≥52%的指标视为按时间进度完成了相应任务量;比值≥100%的视为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比值<52%的视为滞后于预期的进度。地区生产总值等17项指标三年平均增速按动态指标计算;城镇化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人均受教育年限、森林覆盖率4项指标因2011年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平均增速以后两年动态指标计算;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2项指标平均增速以三年增长的平均数计算。

  此次评估工作从2014年4月20日开始,初稿形成后经过两次修改。5月23日,平南市发改委组织召开中期评估报告评审会,对报告(第三稿)进行了评审。之后,评估单位按照评审会意见对报告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

  -2-

  附表1平南市“十四五”主要指标及完成情况表附表2平南市“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表附表3“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调整指标表

  一、《规划纲要》实施总体评价

  “十四五”以来,在平南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坚持“围绕两大主题、实现三大突破、突出五个重点、强化五项保证”,抢抓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平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主要指标完成良好,为全面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详见附表1)。1.综合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程度《规划纲要》确定的综合经济发展指标共6项。到年末,大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2项指标的增长速度较快,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2项指标按照时间进度完成了相应任务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规划时间进度目标,平均增速超过规划预期增速,三年累计投资总量基本达到规划时间进度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时间进度未完成相应任务量,平均增速未达到预期增速,且呈逐年

  -1-

  下降趋势。(1)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达到197.7亿元,增长12.5%;

  2012年达到226亿元,增长13.1%;年达到249.5亿元,增长11.7%。三年增量占比61.33%,完成了进度目标。年均增速12.43%,略低于13%的预期增速。

  (2)人均生产总值。2011年达到7603元,2012年达到8809元,年达到9699元。三年增量占比为84.36%,完成了进度目标。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累计完成1238.27亿元,占预期总量的57.9%。2014年2月,省统计局对平南市2012年、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数进行了核减,核减后为1074.32亿元,占“十四五”预期总量的50.20%。其中,2011年完成290.82亿元,增长36.2%;2012年完成344.7亿元,增长18.53%;年完成438.8亿元,增长27.3%。三年增量占比54.44%,完成了进度目标。年均增速27.14%,高于预期增速7.14个百分点。

  (4)大口径财政收入。2011年完成27.2亿元,增长31.7%;2012年完成33.9亿元,增长24.6%;年完成44.1亿元,增长30.12%。三年增量占比115.23%,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年均增速28.78%,高于预期增速13.78个百分点。

  (5)地方财政收入。2011年完成13.1亿元,增长39.94%;2012年完成16亿元,增长22.6%;年完成21.5亿元,增长34.14%。三年增量占比128.51%,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年均增速32.03%,高于预期增速17.03个百分点。

  -2-

  (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达到48.86亿元,增长18.6%;2012年达到57.4亿元,增长17.5%;年达到64.58亿元,增长14.3%。三年增量占比43.46%,未完成进度目标。年均增速16.79%,低于预期增速1.21个百分点。

  2.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实现程度《规划纲要》确定的结构优化升级指标共7项。到年末,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较快,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任务;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3项指标均按时间进度完成了相应任务量,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基本达到了预期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了预期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按时间进度未完成相应任务量、也未达到预期增速;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距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城镇化率因2011年统计口径发生变化,评估以后两年平均增速计算,达到了预期增速。(7)第一产业增加值。2011年完成50亿元,增长6.5%;2012年完成57.36亿元,增长6.37%;年完成61.63亿元,增长6.6%。三年增量占比83.68%,完成了进度目标。年均增速6.49%,基本达到了预期增速。(8)第二产业增加值。2011年完成60.57亿元,增长18.2%;2012年完成69.10亿元,增长18.3%;年完成73.97亿元,增长16.8%。三年增量占比61.37%,完成了进度目标。年均增速17.76%,低于预期增速0.24个百分点。(9)工业增加值。2011年完成43.56亿元,增长22.1%;

  -3-

  2012年完成49.36亿元,增长20.4%;年完成51.71亿元,增长18.8%。三年增量占比61.6%,完成了进度目标。年均增速20.43%,高于预期增速2.43个百分点。

  (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11年完成87.11亿元,增长12.4%;2012年完成99.51亿元,增长12.6%;年完成113.9亿元,增长10.8%。三年增量占比47.11%,未完成进度目标。年均增速11.93%,低于预期增速2.07个百分点。

  (11)旅游总收入。2011年完成17.22亿元,增长28.5%;2012年完成23.08亿元,增长34%;年完成28.61亿元,增长34.19%。三年增量占比121.88%,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年均增速32.20%,高于预期增速6.60个百分点。

  (1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011年为25.3︰30.6︰44.1,2012年为25.4︰30.6︰44.0,年为24.7︰29.6︰45.7。与规划目标18︰30︰52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偏高、第二产业基本适宜、第三产业偏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距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13)城镇化率。2011年为21.40%,2012年达到23.37%,年达到24.69%。因2011年统计口径发生变化,评估以2011年数据为基础,计算后两年增长分别为1.97个百分点、1.3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65个百分点,超过了预期目标0.15个百分点。

  3.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程度《规划纲要》确定的社会发展指标共8项。到年末,农村

  -4-

  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项指标按时间进度完成了相应任务量,增长速度也超过了预期增速;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2项指标各年度均控制在规划目标值以内;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人均受教育年限3项指标按照时间进度未完成相应任务量;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因2011年起计算口径变化,从调整后三年的统计数据看,大于预期目标。

  (14)人均受教育年限。2011年达到6.39年,2012年达到6.52年,年达到6.69年。三年增量占比36.73%,未完成进度目标。

  (1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2011年达到74.83%,2012达到76.16%,年达到77.1%。因2011年起统计口径变化,评估以2011年数据为基础计算,后两年增长分别为1.33个百分点、0.9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14个百分点,大于预期目标。

  (16)人口自然增长率。2011年总人口数283.1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25‰,2012年分别为284.94万人、6.25‰,年分别为282.77万人、6.27‰。三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

  (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达到2621元,增长14%;2012年达到3088元,增长17.8%;年达到3535.8元,增长14.5%。三年增量占比62.65%,完成了进度目标。年均增速15.42%,高于预期增速2.42个百分点。

  (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达到12123.59

  -5-

  元,增长14.13%;2012年达到14076.7元,增长16.11%;年达到15554.8元,增长10.5%。三年增量占比68.62%,完成了进度目标。年均增速13.55%,高于预期增速2.55个百分点。

  (19)城镇登记失业率。2011年为3.6%,2012年为3.61%,年为2.25%。各年度均控制在规划目标以内。

  (20)广播人口覆盖率。2011年达到92%,提高0.3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92.24%,提高0.24个百分点;年到达92.83%,提高0.59个百分点。三年增量占比49.13%,年均增长0.38个百分点,未完成进度目标。

  (21)电视人口覆盖率。2011年达到93.7%,提高0.3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94.26%,提高0.56个百分点;年仍为94.26%,与上年持平。三年增量占比45.26%,年均增长0.29个百分点,未完成进度目标。

  4.生态改善目标实现程度《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改善主要指标共2项。其中,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前三年降幅均达到了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按2011年国家公布的新统计办法计算,后两年保持平稳增长。(22)森林覆盖率。2011年为38.9%,2012年为39.53%,年为39.95%。因2011年统计口径变化,评估以2011年数据为基础计算,后两年分别增长0.63个百分点、0.4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53个百分点。(2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幅。2011年降幅为3.57%,2012年为4.09%,年为4.36%。年均降幅4.01%,前三年累计

  -6-

  降幅达到12.5%,提前完成了“十四五”预期累计降幅目标。5.主要指标评估结论截止年底,《规划纲要》确定的综合经济、结构优化、社

  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四大类23项主要发展指标中,大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旅游总收入、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幅4项指标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占指标总数的17.39%。其中,经济发展类指标3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类指标1项。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10项指标按时间进度完成了相应的任务量,占指标总数的43.48%。其中,经济发展类指标6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类指标4项。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人均受教育年限6项指标比预期进度有不同程度滞后,占指标总数的26.09%。

  规划实施过程中,城镇化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森林覆盖率3项指标因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影响了基年数值、各年实际完成值和规划目标值数据的连续性,评估未评价此3项指标的完成程度。统计口径调整的3项指标占指标总数的13.04%。

  -7-

  从以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平南市《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总体良好。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经济总量有了较大幅度提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明显,地方财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上述情况表明,平南市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继续保持这种势头,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推进,能够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落实情况“十四五”前三年,平南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盯《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基本完成了规划的阶段性重大任务。1.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年与2010年相比,平南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69.4亿元增至249.5亿元,增长47.28%,年均增速12.43%,增速接近预期增长速度。投资增长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46.2亿元增至438.8亿元,增长78.23%,年均增速27.14%,高于规划预期增速7.14个百分点,累计投资总量基本完成规划任务。大口径财政收入由20.65亿元增至44.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9.33亿元增至21.5亿元,分别增长113.56%和130.44%,年均增速分别为28.78%、32.03%,均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分

  -8-

  别比规划预期增幅高出13.78、17.0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省10.7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35.8元、15554.8元,分别增长53.80%、46.43%,年均增速分别为15.42%、13.55%,增幅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且高于全省0.7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4.62下降到2012年的4.40,差距逐步缩小。

  2.主体功能区与城乡布局显现新格局“十四五”前三年,平南市按照《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托国家重点开发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点打造天成地区成县、徽县组团,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区域联合和协调发展,立足徽成盆地铅锌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逐步将成县打造为平南市的经济中心。列入农产品主产区中部重点旱作农业区的西和县、礼县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粮食生产和特色农林产品重点发展区域。作为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武都区、宕昌县、文县、康县、两当县,主动修复生态、保护环境,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积极发展旅游、农林产品加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交通路网为依托的“一纵两横两中心”区域空间发展格

  -9-

  局初步形成。武罐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成武高速、十天高速、兰渝铁路平南段稳步推进,渭武高速、成州民用机场开工建设,礼武、南腊、洛礼、五阳等联网公路和建制村通村公路进展顺利。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使城镇空间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的开放式城镇体系正在形成。

  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武都区长江大道东西延伸一期工程和南长江大道一期工程全线贯通,东江、钟楼滩、吉石坝等新区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县全面实施旧城改造及城市公共服务项目,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各县县城路网改造、供水供热、垃圾污水处理等重点市政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市列21个重点建制镇及节点乡镇、县城周边乡镇建设成绩显著,专业化、特色化小城镇格局初步显现,人口和产业承载吸附能力不断增强。

  3.工业发展与循环经济迈上新台阶三年来,在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力下,平南市依托资源优势,引进战略投资,加大铅锌、黄金等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工业经济在困境中逆势上扬,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0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2.52%和53.90%,前三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7.76%、20.43%,比全省分别高出5.26、5.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稳定在30%。西和大桥金矿、后川坝金矿、两当金润玉石材等项目顺

  -10-

  利建成,紫金矿业黄金采选、厂坝公司矿山扩能改造、金徽矿业郭家沟铅锌采选、金徽酒业优质酒酿造扩能等一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有色金属采选、冶炼,水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地质找矿取得新进展,新增矿产地34处,矿产资源开发具备了持续供应能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助力了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通过企业、园区、区域、社会各个层次的循环经济实践,初步形成了区域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先后淘汰了重晶石矿加工、粘土实心砖、铅锌冶炼、水泥、铁合金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关闭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小企业,提前两年完成了“十四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实施了礼县平南紫金矿业公司6000吨/日黄金尾渣综合回收利用、临江20万千伏安特种硅铁基地、甘肃厂坝公司300万吨矿山技改扩能升级、宝徽公司铅锌尾矿三渣治理及粗镉熔铸、成县天力新材料公司利用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一批工业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按照建设“甘临平”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基地要求,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重点发展了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畜牧养殖、蔬菜、茶叶、苹果、马铃薯等九大基地,建立了“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4.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开创新局面按照“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的生态型农林业布局,扩

  -11-

  大规模、提质增效、创建品牌,努力打造区域特色鲜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产业,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特色农业的提质增效,实现最佳适宜区布局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年,平南市核桃、花椒、油橄榄三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55.99万亩、208.66万亩、35.42万亩,产值分别达到15亿元、13.2亿元、6.6亿元。发展中药材种植98.22万亩、蔬菜62.6万亩、茶叶15.15万亩、马铃薯174.37万亩、苹果64.18万亩,特色优势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015万亩。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措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年粮食总产达到106万吨,实现粮食生产七连丰。成功举办了武都花椒、成县核桃、徽县苗木、宕昌中药材等产销对接洽谈会,畅通了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在农产品营销和促农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畜牧养殖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推广生态养殖和标准化养殖技术,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4%,畜禽出栏率、肉蛋奶、水产总量均有较大增长。

  武都区吉石坝农业示范区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启动了11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有效引领全市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转型。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国家级1家,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围绕实现2017年整体脱贫目标,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深入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确定25个特困片区、

  -12-

  80个特困乡镇、822个特困村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积极争取秦巴扶贫规划项目资金,三年间共争取财政扶贫资金9.6亿元,实施县级扶贫连片开发项目27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406个,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371个。同时,把劳务输转作为加快脱贫步伐的最有效途径,不断加大有组织输转力度,三年共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输送劳务人员2.5万人,全市输转劳务共创收96亿元。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底的130.46万人、53.21%下降到年底的83.94万人、34.06%。

  5.第三产业发展呈现新态势三年来,全市将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启动“1313”平南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工程,成功举办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和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大展;依托生态休闲、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重点营造精品景区,精心培育精品线路,加快创建徽县金徽酒生态工业园区、平南秦文化博物馆、西和县晚霞湖等国家4A级景区。不断提升接待能力,全市星级宾馆达到23家,其中四星级宾馆达到5家,创建了2个旅游示范乡镇和18个旅游示范村,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5700多人。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景区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了接待游客和综合收入双增长。年接待旅游人数614.35万人,同比增长30.66%,实现综合收入28.61亿元,增长34.19%,占GDP的比重上升至11.47%。共建成商品配送中心17个、直营店55个、乡镇商贸中心6个、农家店1020个,

  -13-

  吉石坝物流园区、成县小川核桃专业市场、平南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成县物流园区、宕昌县中药材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6%。

  6.社会事业与民生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九县区全部通过“两基”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90%,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7.1%,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69年;平南师专、平南农校、成县职业中专三校资源整合,为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实现了平南市获省级科技最高奖项零的突破;部分矿产、有色冶金开发技术及道地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中药制剂新产品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培育了具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名牌产品,企业初步成为创新的主体;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转化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达到省内先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创建有序推进,组建了2个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地域文化研究和文艺精品创作成果显著,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6%,市“四馆四中心”完成了主体工程,各县区“三馆一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已实现行政

  -14-

  村全覆盖。建成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179个,村级社会服务管理站2159个,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积极推进民生工作。共建立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66个、乡镇平台197个,实现了全市所有社区和乡镇服务平台的全覆盖。建立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21个、民办职业中介机构32家、培训机构45家,新批准成立市属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8家,实现了覆盖全市的就业、培训和鉴定网络。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保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低保标准比2010年分别提高46.6%和124.3%;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养老床位数达到719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0.5张。制定了“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方案,组建了新的康复中心,创办了残疾人扶贫康复综合培训基地。

  7.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平南市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实施“两江一水”综合治理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建设,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统筹推进整片整流域建设,全面抓好水源、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梯田建设等工程,加大荒山、荒坡、弃耕地恢复治理,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植被恢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2645万亩,森林面积1668万亩,人工林保存面积750

  -15-

  多万亩,森林覆盖率39.95%,林木绿化率55.86%。实施了一批江河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5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顺利推进。

  加大河流、大气污染治理力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加强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和排污企业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均控制在减排计划指标内,水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地表水环境基本稳定,白龙江水质连续三年达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12年和年优良天数占总天数的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处置能力有较大提高。加大重金属污染治理力度,开展了30多户铅锌选矿冶炼企业污染治理,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大为减少。

  全力抓好平南山地国家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及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项目,加快实施了西汉水、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建成覆盖市区和八县县城主要河流、沟道的城市防汛视频远程监控系统。

  8.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加快新突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主动承接省上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新农合进一步扩面提标。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九县区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加快推进,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14.7%,流转总面积达到58.95万亩。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制定出台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平南特色

  -16-

  文化大市建设实施意见及方案。水利、财税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

  按照“3341”项目工程的实施要求,着力在招大引强和项目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改进和创新招商方式,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对外开放取得了新突破。组织党政考察团多次赴国家部委、“长三角”、“珠三角”、陕西、四川和新疆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与铜陵市、无锡市、金华市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与亳州、淮北、义乌、永康、石河子、阿拉尔等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一批中国500强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衔接落实了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41个,签约资金778.36亿元,年均增长89.6%,到位资金326.68亿元,年均增长81.1%,其中省外境外到位资金276.82亿元,年均增长108.4%。

  (三)重点项目实施情况2011~年,平南市共组织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省列、市列重大重点项目397项,其中交通项目40项、工业与能源项目84项、农林水利生态项目46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3项、社会事业项目68项、旅游项目9项、物流及其他项目27项。项目总投资1998亿元,“十四五”前三年累计完成投资597亿元(见附表2)。重大重点项目中,交通项目总投资1519亿元,前三年累计投资315亿元。其中,武罐高速公路、平南长江大道东西延伸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兰渝铁路平南段、成武高速、十天高速

  -17-

  平南段等重大续建项目稳步推进,成州民用机场、渭武高速公路、礼县至武都公路、洛门至礼县公路开工建设,天平铁路南延线、阳九铁路、武九高速、两当至徽县高速(十天高速两当连接线)积极开展了前期工作。

  工业与能源建设项目总投资251亿元,前三年累计投资142亿元。其中,白龙江橙子沟水电站、苗家坝水电站、宕昌县沙湾水电站等基本建成,文县石鸡坝水电站等建成发电,平南紫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西和县大桥金矿、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成县厂坝矿区300万吨/年铅锌矿扩能建设、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优质酒酿造技改、金徽矿业公司徽县郭家沟铅锌矿采选等项目进展顺利,330千伏武都变至330千伏天水变线路工程、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文县年产30万吨钡盐项目等开工建设。

  农林水利生态项目总投资18.4亿元,前三年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其中,武都区与康县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康县百里生态文明线建设工程、礼县大黄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顺利完工,徽县新农村示范长廊建设等项目进展良好,徽县泥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

  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14亿元,前三年累计投资79亿元。其中,武都区江南长江大道工程、武都区莲湖广场开发建设工程、兰渝铁路拆迁安置区基础工程建设等项目建成使用,徽县金徽家园、宕昌县城区集中供热、徽县“关爱职工”住

  -18-

  宅示范小区建设等项目进展良好,武都区吉石坝新区建设、成县磨坝峡水库及城区供水工程、康县半面街整体开发等项目开工建设。

  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31亿元,前三年累计投资26亿元。其中,武都区绵阳中学平南育才学校、平南市一中、礼县第一中学、平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建成使用,平南市灾后重建市统办大楼、平南市“四馆四中心”、康县文教广场综合建设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市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大楼等项目开工建设。

  旅游项目总投资37亿元,前三年累计投资3亿元。其中,两当起义纪念馆及附属配套工程、西和县晚霞湖景观绿化工程等项目建成运用,康县阳坝茶博园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物流及其他项目总投资27亿元,前三年累计投资17亿元。其中,宕昌县理川药材市场、文县韩家坝休闲广场及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运营,平南市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宕昌县哈达铺物流中心、成县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

  (四)《规划纲要》实施主要经验“十四五”前三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自然灾害多发的严峻考验,平南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加快发展步伐,基本完成了《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积累了一些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1.抢抓政策机遇

  -19-

  “十四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平南市抢抓历史机遇、夯实发展基础、实现重点突破、提升工作水平、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三年来,平南市紧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建设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平南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省政府《关于支持平南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充分发挥优势,真抓实干,将政策叠加期转变为发展机遇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2.狠抓项目建设三年来,平南市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谋划并确定重点项目。围绕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谋划项目,狠抓支柱产业总量扩容、重点领域自主创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性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争取国家资金政策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方式,扩大规模,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论证、储备、争取和实施的水平与质量,强化督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3.突出特色产业平南市依托有色冶金、农特产品生产加工、现代中医药、文化旅游融合等产业优势,按照大项目带动、资源型起步、产业链延伸、聚集式发展的思路,培育产业重点,优化产品结构,

  -20-

  加快技术改造。在整合资源、做大企业规模上下功夫,在提高运行质量、改造升级、做强企业实力上下本钱,在招商引资、多元发展、寻求新的工业增长极上做文章,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突出农业的提质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升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积极推进信息科技应用与服务,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先行路网交通针对长期困扰平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难题,全市上下确立了交通基础设施先行的突破战略,强化领导,加强衔接,多措并举,以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为重点,统筹铁路、公路、民航建设。武罐高速建成结束了平南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兰渝铁路平南段、成武高速、十天高速、渭武高速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国省干线的改造提升将构建起全市骨干路网,县乡公路、农村公路通畅工程作为脉络完善了市域路网体系,成州民用机场的建设拓展了交通运输空间。长期困扰平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即将打破。交通先行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扩大开放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和助推作用。5.融合文化旅游平南市将秦巴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厚的人文资源与独特的自然资源有机融合,构建以绿色山水为骨架、古文化为底蕴、原生态民族民俗风情为特色、红色旅游为补充的文化旅游格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景区建设力

  -21-

  度,培育了一批在全国有名、全省叫响的旅游拳头产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围绕构建“大九寨旅游圈”,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加快旅游线路开发建设,使旅游产业得到大的延伸和拓展。加强旅游行业质量体系标准化建设和旅游安全管理。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亮点,不断拓展文化旅游的内涵,提升文化旅游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6.强化生态文明“十四五”以来,平南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将生态建设、防灾减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生态修复,推进资源整合与节约利用,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强环境管理,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突出污染减排重点,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各项规划目标任务,确保约束性规划指标的完成。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组织实施以污染减排为重点的环境治理工程,着力解决“两江一水”流域主河道水污染、矿区环境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农村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从主要任务落实及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平南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区域空间布局更趋合理,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长期困扰平南市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瓶颈有所突破,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特色农林产品生产、矿产开发及旅游业的优势更加明显,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生态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

  -22-

  入,是平南市发展变化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二、《规划纲要》实施存在问题

  (一)《规划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1.部分规划目标任务未完成经对平南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前三年执行情况评估,有5项指标不同程度滞后于规划目标。(1)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年达到113.9亿元,三年平均增速11.93%,低于“十四五”全省12.5%的年均增速,低于预期目标2.0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2011年增长速度超过预期增速,后两年逐年下降,按进度未完成相应任务量,三年平均增速16.79%,略低于“十四五”全省16.93%的年均增速,滞后于18%的预期目标。两项指标未达到规划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取消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高档餐饮业消费下降,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偏低,食品及基本生活用品占消费比重较高,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等新兴消费需求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等。此外,平南市城镇基础薄弱,人口聚集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一定程度影响了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于平南市经济欠发达,交通基础条件较差,产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受传统影响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工业发展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发展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对传统服务业态的依

  -23-

  存度还很高,三次产业结构还需较长时间的调整和优化。由于上述原因,“十四五”前三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依然较大,新兴服务业刚刚起步,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缓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较小。第二产业虽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但转型升级的难度还很大。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较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3)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由于平南市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还有部分群众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虽然行业部门做出了艰苦努力,但受地方财力和建设成本的影响,剩余区域仍是广播电视覆盖难度较大的地方,影响了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规划指标的完成。

  2.《规划纲要》实施中面临的主要挑战距“十四五”末还有一年多时间,平南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许多挑战,主要概括为五大矛盾。(1)建设投资需求量大与投资增长乏力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平南市以打破交通瓶颈为突破口,抢抓政策机遇,狠抓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平南市发展基础差,历史欠账多,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绝对值一直在全省靠后,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依然很明显,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还需相当大的建设资金。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平南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平南市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发展基数小,自身“造血”与融资能力有限,民间资本量小、且未充分启动,投资主体长期依赖国家,在国

  -24-

  家宏观调控政策整体趋紧、政府投资力度下降、地方财力配套不足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投资增长乏力、在金融支撑上实现突破是近期需要面对的主要矛盾。

  (2)资源富集优势与开发水平劣势之间的矛盾。平南是国家确定的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矿产、水力、农特产品、旅游、文化等资源较为富集,资源转化增值具有很大的潜力。如何举特色旗、打优势牌、走产业路,依托优势资源做好集约开发利用,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亮,与产业开发水平密不可分。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平南市现有优势资源的开发层次还较低,产业规模不大,链条较短,无论是矿产,还是农特产品,大多数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甚至有不少优质资源只是以原料的形式销往发达地区进行精细加工,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彰显。

  (3)扶贫攻坚任务重与脱贫致富难度大之间的矛盾。平南市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截止年底,全市仍有贫困人口85.74万人,占全省的15.5%,贫困发生率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居全省末位。要实现2017年脱贫、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时间紧迫,任务还相当艰巨。同时,受贫困人口素质不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占比小、劳务收入不确定、生产生活条件差等因素的制约,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巨大。

  (4)城乡一体发展与自然空间约束之间的矛盾。

  -25-

  坚持市县乡村四位一体同步推进是平南市城乡一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基础差、难度大,城乡二元结构还十分明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落后,小城镇对农村人口、产业的接纳功能还较弱,农村公共服务还比较滞后,与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差距还较大。同时,平南境域横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三大地质带,地理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人地矛盾突出,部分区域开发建设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实有一定冲突,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受自然空间的约束较大。

  (5)人才需求强劲与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之间的矛盾。人力资源是最根本的生产力。随着平南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发强劲,人才总量较小、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实用型人才匮乏是平南市后发赶超的制约因素之一。同时,平南市目前尚没有一所本科院校和省级示范性高中,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不完善,高初中毕业生大量在市域外入学、就业。人才工作综合配套体系还不健全,人才发展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信息技术、金融、卫生、传媒等重点行业人才稀缺,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还有待落实,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二)调整《规划纲要》指标的建议根据平南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结合平南市实际,建议“十四五”后两年对《规划纲要》大口径财

  -26-

  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旅游总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项指标的规划目标值适当上调;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化率、森林覆盖率4项指标的规划目标值适当下调(详见附表3)。

  1.大口径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考虑到两项指标年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国家层面经济增速趋缓,以及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相衔接,建议“十四五”末大口径财政收入目标值由41亿元调增至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值由18.8亿元调增至27亿元,“十四五”后两年大口径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的预期年均增速均由15%调整为13%。2.旅游总收入鉴于年旅游总收入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同时考虑到平南市旅游资源丰富、高速公路国省道及旅游基础设施项目逐渐发挥作用、年旅游收入完成值较高等因素,建议“十四五”末目标值由25亿元调增至45亿元。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四五”前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5.42%、13.55%,分别高于预期增速2.42、2.55个百分点,且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平南市将扶贫攻坚作为近期主要任务来抓,建议“十四五”后两年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年均增速由13%调整为17%,“十四五”

  -27-

  末目标值由4273元调增至48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年均增速由11%调整为13%,“十四五”末目标值由17810元调增至19862元。

  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完成、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缓慢、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年下降等因素,建议“十四五”后两年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预期年均增速由18%调整为14%,“十四五”末目标值由95亿元调减至84亿元。5.第三产业增加值考虑到国家层面刺激消费政策收紧,区域内消费增长乏力,新兴服务业尚未全面兴起等因素,建议“十四五”后两年将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预期年均增速由14%调整为12.5%,“十四五”末目标值由156亿元调减至144亿元。6.城镇化率鉴于2011年统计口径变化,基数有所下调,2012~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65个百分点,达到了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同时,考虑到撤乡建镇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交通瓶颈的逐步缓解,城镇化率有较快增长的趋势。建议“十四五”后两年将城镇化率的预期年均增速由1.5个百分点调整为2.66个百分点,确保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30%的目标值。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因2011年统计口径变化,基数上调,且年已达到77.1%。

  -28-

  建议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十四五”末目标值由60%调增至81%。

  8.森林覆盖率考虑到国家对森林覆盖率统计标准和口径已作调整,基数有所下调,建议根据调整后结果和年实际完成情况,将“十四五”末森林覆盖率由原45%调整为41%。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纲要》顺利实施的措施建议

  平南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总体实施情况是好的,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远影响、市域发展由依靠国家投资为主逐步转入以自我发展为主的现实,以及平南市当前面临的扶贫攻坚任务重、投资增长乏力、产业规模小层次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才队伍匮乏、快速发展和协调发展压力大等一系列挑战,后两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仍十分繁重,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夯实发展基础,巩固发展成效,并不断破除发展瓶颈,实施重点突破,才能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平南是国家确定的全国31个成长型的资源型城市之一,矿产资源富集,开发比较优势明显,是区域重要的工业经济和第二产业的支柱,建议着力发展。就资源禀赋而言,全市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地445处,有较大开采价值的矿产十多种。其中,西成铅锌矿带绵延300公里,为我国第

  -29-

  二大矿体;锑金属储量14.9万吨,为我国第三大矿体;黄金储量已探明190吨,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矿床20多处;非金属矿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也储量丰富,有很好的开发前景。从经济带动性来看,至2012年,全市矿业产值已接近40亿元,在市域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也由此支撑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十四五前三年稳定保持于29.6%~30.6%,在构成平南市经济结构上,起重要支撑和平衡作用。因此,大力推进平南市矿产资源开发,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总量,对倒逼一、二次产业协调发展及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按资源禀赋与开发水平的协调性来说,矿产资源富集区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开发水平和开发层次,才能与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但目前,平南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总体水平不高,开发层次低、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以初级原料生产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还需要花大力气在转型升级上做文章,不断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争取在铅锌、硅铁、黄金等有色冶金工业上率先突破,进而带动建材、医药制造、白酒酿造等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市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在产业培育上,可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大铅锌、黄金、硅铁、建材等产业的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和嫁接兼并力度,培育一批管理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大企业、大集团。

  (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面对经济欠发达、国土开发制约因素多、贫困问题仍然突

  -30-

  出的主要市情,对照《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政策,逐步消除绝对贫困、缩小发展差距,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脱贫致富的规划目标,以及2017年实现脱贫及2020年同步小康的新要求,平南市虽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上,按时间进度完成了十四五前三年的任务,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渠道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占比少、劳务输出的不确定性大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后两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扶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建大基地、育大龙头、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思路,以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园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基地面积达到千亩以上的专业村、万亩以上的示范乡镇;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认证一批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深度开发国内外市场,努力把平南打造成全国优质核桃主产区、全国最大的花椒主产区、全国油橄榄主产区和全省中药材主产区。同时,引导全社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培育出口创汇产业,促进有条件的特色农林产品扩大出口规模,实现外贸出口新突破。二是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加快规模化基地建设,抓好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加大良种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村合作组织和种植养殖大户深度融合。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支持和培育农民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经

  -31-

  营。同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把“农家乐”、“乡村游”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三是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加强劳务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扩大“两后生”培训规模,根据劳务基地用工和人才需求,调整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与用工地开展联合办学和订单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更多符合输出地专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四是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把特困片区、特困乡镇和特困村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实施一批水电路房田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下决心将极端贫困区、地质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广播电视无法覆盖的贫困群众搬出来,彻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双联”行动,扩大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发放,加快发展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推动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三)提升旅游文化商贸水平,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三年来,平南市三产结构虽较基年有一定改善,但第一产业偏高、第三产业偏低问题依然存在,且与规划目标(18︰30︰52)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还需加速提升。同时,不难看到,大自然在赋予平南丰富矿产、水力、农特产品资源的同时,也赋予了平南温润的气候、多样的物种、茂盛的植被、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只要扬长避短,依托优势资源,做好旅游、文化、商贸融合发

  -32-

  展的文章,必将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达此目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引入大型旅游集团、民间资本、社会资本,采取各种方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开发企业的授信额度,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解决旅游景区开发投资难问题。二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区,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配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真正使旅游业成为支撑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生活性等基础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切实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三是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衔接,把平南旅游融入大九寨国际黄金旅游圈,使旅游线路成网、成带,形成综合性、专题性、多样性的旅游产品,合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体验旅游、历史民俗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养生度假旅游等重点景区。积极探索景区景点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旅游富民的思路和措施,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增收致富。四是创新旅游文化产业的宣传促销方式。大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特色文化大市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开展“美丽乡村”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大景区景点宣传力度,打造精品线路和旅游品牌,不断提高平南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宣传,抓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开发工作。五是着力打造文化品牌。集中力量打造以秦西垂陵园为代表的秦文化品牌、以哈达铺红军长征和两当兵变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以

  -33-

  乞巧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形成平南文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加快相关县区红色革命纪念馆建设,努力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争取把中国西和乞巧女儿节申办成国家级节会。六是进一步加强商贸流通工作。加快流通体系和商贸设施建设,培育、引进大型连锁商贸企业,为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大进大出”创造条件。加紧完善各级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一支过硬的电子商务供应商、服务商和网商队伍,推进电子商务向各个商业领域拓展。不断优化农超对接等产销衔接模式,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发展仓储、配送、物流、保险、广告、咨询、信用担保、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稳定增长。

  (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建设资金短缺难题由于国家对欠发达地区投资导向转为以民生托底为主,今后两年乃至相当长一段时期,平南市的发展将由依靠国家投资为主逐步转入以自我发展为主。为此,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建设资金短缺难题是当务之急。建议一是加大力度引进民间投资。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引进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投资领域,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二是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在城镇建设投资领域,积极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通过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各种资本参与城市公共设施投资运营。挖掘

  -34-

  盘活国有资产,通过拍卖经营权、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权、冠名权等形式,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并对各方面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发挥建设资金的最大效益。三是用好政策性惠农贷款资金。抢抓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机遇,加大政策性惠农贷款落实力度,通过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注资地方担保公司,放大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涉农贷款信贷总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确权进度,探索符合农民群众实际的质押贷款品种,并协调金融部门努力降低农村信贷门槛,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农村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四是建立完善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逐步转变大型商业银行贷款理念,积极引导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建立和发展直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积极引进和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主体,有序发展民间融资服务。五是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贷款群众的风险意识和资金运作能力,让条件好的群众会贷款、敢消费,让急需资金的困难群众敢贷款、用得好、还得上。六是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具体措施是制定和落实好区域内各类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并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激发各类投资主体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三年来,正是持续不断地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奠

  -35-

  定了平南市发展的基础,使得平南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由此支撑全市经济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实践证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是落后地区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必须长期坚持。建议今后一段时期,一是继续突出市区和县城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武都区与各县城的区位优势、地域特色,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把市区、八县城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宜游、宜业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不断优化用地布局和利用结构,赋予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更多的事权,使之做好建设用地布局县区之间平衡和县区内部调整工作,使项目预期与规划之间很好地衔接,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二是加快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加大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历史机遇,精心论证储备和启动实施一批城镇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供热供气、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不断配套完善城镇功能,努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在稳步增强以城带乡能力的同时,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抓重点、求突破。重点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试点镇人口、产业等要素聚集协调发展,尽快建成专业化、特色化的城镇网络体系。力争在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发展产业、户籍改革、土地流转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全面进行,实现全市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四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

  -36-

  建设。以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全面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房屋亮化和改厕、改圈、改灶、改院等工程,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不断改变村庄面貌,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加强城镇综合管理。全力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高效管理的新途径,逐步实现城镇管理精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和交通、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积极创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旅游示范村、文明卫生村和最美乡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六是强化配套完善。特别是市政、交通领域,在一些骨干性工程完成或即将完成之时,积极谋划配套设施的建设,使骨干工程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重视路网连接线、末级路网、年休失修道路等的建设,使城乡路网功能更加完备。

  (六)着力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夯实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着力改善民生是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又是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统筹民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平南地处甘肃南部,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是省内边缘地区,有着独特、复杂的地域性,又面临农村大、城市小,工农业集中度不高、经济流向分散,既受省内腹地中心城市辐射、又受省外经济影响多重问题,需要创造性地选择适宜自身的发展模式。为此,建议一是进一

  -37-

  步明确平南市作为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定位。借助周边省份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利条件,全力打破省际间的交通瓶颈,大力发展省际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引导分散经济的合理流向,努力促成省内边缘地区由封闭向全面开放的大转变。二是探索构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针对平南农村大、城市小且承载力有限的具体情况,在城乡统筹发展上着力,在小城镇发展上做大文章,将小城镇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加速推进城镇化的主战场,推动市县城区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互动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新型城乡空间结构。三是对内夯实民生基础。在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全面落实好国家政策,加快改革步伐,维护社会公平,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文化领域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历史文化,融合旅游开发,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之平东南历史文化区。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自然赋予平南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给全市上下提出了更高的保护要求。要担负起这一重任,用好这最具战略性的优势,抢抓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的机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并将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全市人民谋福祉。具体建议一是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对接“两江一水”规划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抓好以退耕还林、天保二期、公益林建设、长防林、绿色长廊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六大生态工程为主的林业生态

  -38-

  建设,狠抓造林绿化,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强化森林保护,加快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步伐。二是生态治理与生态建设并重。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矿业向重点开采区集聚,开展矿山整顿与探矿权清理工作,强化优势矿产资源的管理。建材领域,加强对矿产品总量控制和有效监管,对砂、石料、砖瓦用粘土等建筑材料不同区域的产量,合理控制开采指标,使总量保持平衡,避免地区间矿山企业互相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使矿山生产健康发展。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土地复垦制度、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保证金制度,落实土地复垦“不欠新帐、快还旧账”措施。三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推进产业化发展为主攻方向,按照“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抓好补植补造,开展综合管理,引进优良品种,做好标准认定,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经济林产业开发效益。四是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和提高林权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以“五项制度”和“一个体系”为主的林权配套改革,盘活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确保实现资源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林改目标。

  (八)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及新一届中央政府治国理政的创新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又一项最新成果。

  -39-

  运用好这两大方法论,对破解平南发展中的难题及为平南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建议一是实施全方位开放发展战略。立足于平南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着力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天成地区,借助兰渝铁路和武罐、成武、十天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推动平南与周边各经济增长极间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交流。二是深化行政与财税领域全面改革。转变观念、创新举措、真抓实干,不断深化行政体制、行政审批、收入分配、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完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释放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创造和维护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积极探索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放宽准入领域,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土地开发、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的投资建设运营和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继续推进土地流转、林业、水利等领域改革,探索支持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承担政府投入涉农项目建设的新途径。四是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沟通与衔接。创新工作理念,加强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积极争取国家、省上重大建设项目,对纳入规划的重点企业和项目,在立项、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五是在发展非公经济上求突破。坚持用国家投资撬动发展一批非公企业,通过启动民间资本催生一批非公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非公企业,通过优质资源配置和政策扶持壮大一批非公企业,全面推动平南市非公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

  -40-

  (九)加速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针对平南市“人才留不住,培养机制不健全,重点行业人才队伍缺失”,已影响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今后一段时期,需将人才队伍建设当做关注的焦点,并着力加以改善,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建议一是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出台引进金融、传媒、卫生、教育、信息技术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办法,建立和完善新招考人员到基层工作、市直单位从基层招考工作人员的机制,引进一批“985”、“211”重点院校人才。二是加快发展普通高等教育。通过院校合并、转型升级、民办公助等手段,建设几所富有地方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支持平南师专转型发展,力争创办一所本科院校。三是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加速推进平南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同时,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支持礼县职业中专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使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四是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定向培训企业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同时,引导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投入体系,加大企业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协调和督促落实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多渠道融资投入,加强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在生产、研发中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五是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市级科技

  -41-

  经费增长率按高于全市经济增长幅度考虑,尽快落实建立科技发展基金、科技投入风险基金,重点为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符合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或项目提供技术研发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关键技术领域和重点技术环节的科研人员进行研发攻关。继续强化科技指标的考核,推动平南市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六是构建科技人才联络机制。建立与平南籍或在平南工作过的著名人士、专家学者联系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将各类人才聚集起来,为平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献计献策。

  -42-

篇五: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

  统计局个人工作方案范文

  xx年,我局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统计思路和统计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效劳职能,尽职尽责地做好各种经费落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促进我市统计工作的迅速开展。

  一、扎实认真地抓好各种经费落实,各项经费使用,统筹兼顾,支出合理,确保统计业务工作需要,为局领导在经费落实和使用上当好参谋和助手。

  二、抓好县区中央统计事业费的审计。按照省局的安排,拟在八至九月对五个县区的经费使用情况进展全面审计,提高县区财务工作水平,同时,在11月份前做好市上对我局的专项审计准备工作。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计算站固定资产明细帐,做好报废物资的申请报废处理,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四、管理好中央统计事业费,经费尽量向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统计局倾斜,腾出精力和时间协助局领导抓好县区经费落实。

  五、加强局机关建立。完成会议室装修,车辆购置及有关设备购置。

  六、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篇六: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

  2022年度统计工作总结及2022年统计工作方案

  2022年,统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省、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强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和提升统计效劳程度为主题,认真履行统计职责,为我县经济社会开展提供有力统计保障。现将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及2022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一)落实中央《意见》和省、市《施行意见》,做好相关统计改革。一是深化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进步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和省、市《施行意见》,按照县委改革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印发了我县《施行意见》。完成了我县贯彻落实《意见》施行意见。二是深化学习贯彻《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建议施行细那么》《指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制度施行方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监视工作规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新时代高质量统计工作的意见》,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进步统计数据质量。三是按照500-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工程由形象进度法统计调整为按照财务支出法统计要求,完成

  500-5000万元投资统计改革任务。四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与国家调查队局部业务分工调整优化方案》精神和要求,顺利完成局队业务调整优化工作。五是按照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实在做好住户调查电子记账工作。目前城镇、农村调查点电子记账已全面推开。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统计标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乡镇、企业、部门统计“三个标准”文件,扎实推进基层根底标准化建立。一是印发了《休宁县统计基层根底标准化建立检查方案》到乡镇、部门、联网直报企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夯实统计基层根底。二是坚持对乡镇(园区)、部门统计工作考核及首席统计员考核。三是施行月度部门首席统计员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部门统计职责。四是稳固乡镇、部门首席统计员制度成果,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三)加强统计执法监视,坚持依法治统。一是深化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实在强化对指导干部、统计人员和调查对象的统计法治教育。二是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和统计执法检查,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好及时。按照统计执法“双随机”抽查制度完成了16家单位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2起,立案查处2起,并限期改正。

  (四)认真做好各项统计调查。做好日常统计工作中的核算、农业、工业、投资、商贸、效劳业、文化产业、城乡居民

  收支、劳开工资、能、名录库、人口、投入产出调查等方面统计工作及妇女儿童“两纲”监测、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各项数据按时上报、如期公布,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社会开展情况。

  (五)全力做好专项普查工作。一是根本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后续工作。普查公报、资料开发正在进展当中,将在年底前完成。二是认真开展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完成了普查区划分及绘图、清查底册编制、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及培训。当前正在进展单位清查摸底和查遗补漏工作。

  (六)进步统计效劳程度,加强统计数据解读才能。一是继续加强统计预测研判。由统计局牵头,召集由财政局、商务局、招商局、发改委、旅委、房管中心等县直7部门首席统计员参加的月度经济形势研判联席会议,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展科学预测分析^p,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准确报县委、县政府主要指导,并积极跟踪对接,强化对全县经济运行情况的有效预测和研判。对市局反应的数据认真分析^p,1-10月共撰写统计分析^p、快报、内参共16期。二是加强统计数据解读。通过召开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统计月卡、统计公报、“数据黄山(休宁)APP”客户端效劳功能等形式,第一时间解读统计数据,通报经济运行情况。1-10月共召开新闻发布会2次,如期发布了2022年度统计公报,编制9期

  《统计月卡》,对数据黄山(休宁)月度、年度统计数据及时进展维护更新。

  (七)积极主动做好多方对接。我局始终把市政府目的考核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一是加强与省市局、考核办的对接沟通,跟踪理解各项考核数据排名,努力确保我县各项考核指标争先进位。二是加强与县考核办对接,及时互通信息,跟踪落实县直部门数据并及时向县政府指导报告相关情况;三是加强与乡镇(园区)对接,夯实统计根底,做到数出有据。

  (八)坚持不懈抓好党建。我局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党组书记党建,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实在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指导。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省委、省政府主要指导关于统计部门“四个说清楚”和“三个转变”指示精神。一是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并印发《2022年统计局党建工作要点》;二是深化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并把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统一要求,统计局已安排全体党员干部进展集中轮训,参训率达100%,实在抓好十九大宣传教育;三是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立。按照党

  建痕迹管理的要求,建立了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立“六项制度”等工作台帐,进一步标准基层党组织建立。6月份,我局党支部被县直机关工委授予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立示范点。四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主导权,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要点和重要议事日程。五是开展了支部共建,制定了基层党组织年度共建工作方案表,与岭南乡溪西村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开展了党员进社区活动。

  (九)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立主体责任。县统计局党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立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进展安排部署。一是落实组织指导,及时调整了党风廉政建立指导小组。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把手”党内监视“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好班子、管好队伍,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立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催促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党内监视职责,做到党风廉政建立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分管工作严密结合,一起落实。二是明晰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县统计局党风廉政建立和反腐败工作要点,明确全年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指导统计局党风廉政建立工作的开展。三是认真分解责任。为确保党风廉政建立的各项责任落到实处,统计局党组经研究,制定了《2022年县统计局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制定主体责任清单。四是逐级

篇七: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

  统计局工作计划

  统计局工作计划九篇

  统计局工作计划篇1

  1、理顺思路,调整方向,深入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企业一套表”改革,坚定不移地落实企业联网直报,巩固“四大工程”建设成果,提升统计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扎实学习新的统计方法制度,努力构建与顶层设计相适应的统计指标考核体系,分析区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统计数据全面反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质量效益、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和民生状况。

  2、资源共享,联合发力,部门联动抓好名录库建设。加强协调,充分利用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企业信息资源与我局自有资源,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全面更新,对联网直报单位进行重点核实和比对,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确保基本单位名录库统一完整、不重不漏、及时更新、应统尽统。

  3、精心部署,摸清家底,全面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和各项统计调查。20xx年将全面开展三农普和各项统计调查,查清全区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农村人口总量、结构、素质的最新变化,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为区委、区政府认识区域经济、把握经济形势、制定宏观政策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国情国力、区情区力资料。

  4、完善服务,创新手段,准确搭建数据发布平台。20xx年我局将着重研究数据发布共享机制,力求搭建统计数据发布专属平台,创新数据阅览方式,加大数据发布频率,将传统的纸介质数据报送办法变更为专属平台发布和电子化阅览,将重要经济指标的预计、上报和反馈情况第一时间公布在专属平台供领导审阅,确保领导能够随时掌握重要经济指标的动态运行情况,为区委、区政府制定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字依据。

  5、锤炼队伍,依法行政,继续巩固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网格化管理办法,并扎实开展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基层统计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提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加大机构建设、人员配备、统计制度执行、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等巡查力度。20xx年我局将随机抽取xx家以上“四上”企业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检查企业统计数据是否合法,统计机构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统计数据上报途径是否规范。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坚决履行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职责,建立健全源头数据质量核查机制。

  6、加强教育,强化宣传,开创统计学教新模式。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统计员的整体素质,以树立“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业精技强”的统

  计人形象。xxxx年xx考试,20xx年我局拟开创新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将原来的xxx,弥补统计员业务学习的制度空白,减轻学习压力,引导统计员轻松学、自愿学,确保统计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确保企业统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统计局工作计划篇2

  我局将继续按照市委“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丘区强县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三个服务”理念,着力实现“三个提高”,深入推进“四大工程”,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统计调查,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加大统计服务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统计保障。

  一是树立一流的目标意识

  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想办法、添措施,积极主动参与目标的制定、监测和完成情况分析,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统计调查工作和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

  二是树立一流的工作理念

  进一步加强上下沟通,内外协调,走出去向先进的单位和地区学习,积极争取省局领导和各处室同志到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让省局各专业处室了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争取他们对我县的支持;充分利用统计广域网这个平台,积极做好与国、省、市和相关地区信息互通和技术交流,做好与类区和先进地区的对比分析工作;树立学先进、赶先进的理念,吸收先进地区、单位的工作经验,为搞好调查分析提供及时有效的新信息,为县委、县政府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服务。

  三是做好一流的统计服务

  加强干部教育和管理,结合全县开展的治理“庸懒散”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工作措施,强化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团结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做好各项统计服务工作;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完善统计预警预测机制,分阶段对全年工作目标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加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监测分析,及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统计调查分析资料,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创造一流的统计工作环境,建设一流的统计干部队伍

  进一步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做好业务培训、专业技术指导和信息技术服务;进一步关心统计人才的成长,注重培养锻炼专业骨干,努力提高基层统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建设一支一流的统计干部队伍。

  20xx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完善统计机制和制度,抓好统计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二是继续做好各项专业统计、抽样调查和统计监测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三上”企业网上直报工作,努力提高我县网报率;四是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限额以上企业的培育及申报工作;五是做好我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数据开发利用等各项后续工作;六是深入开展统计优质服务活动,加强与周边县的对接和联系,加强统计分析,及时反馈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县委、县政府正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七是加强与省、市工作对接,积极争取省、市对的指导和支持,力争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扩权强县、百万人口大县和67个丘陵县等位次排列中达到保位升位目标;八是抓好统计执法,加强对统计法的宣传,实行依法统计,提高数据质量;九是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统计局工作计划篇3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深入基层、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建设项目进度情况和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经济运行和统计监测分析,搞好“查、算、补”,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县“十三五”开好局,服好务。

  2、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结合“依法治县”工作,着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把恪守联网直报“四条红线”的教育工作和统计普法宣传工作渗透到统计基础业务工作中去,提高统计人员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对单位名录是否真实,企业报数是否准确,联网直报工作是否落实开展全面检查。

  3、切实搞好住户调查工作。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尤其要加强样本轮换后新开户的业务培训,确保全县记账数据真实准确,具有代表性;二是完善辅助调查员和乡镇统计人员考核办法,提高辅助调查员补助,确保辅助调查员有更强的责任心做好访户、指导记账户记账、编码、录入、审核等项工作,全面提升我县住户调查工作质量。

  4、认真搞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按照国家、省、市统计部门的统一安排,成立全县第三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选调工作人员、制订普查方案、开展宣传动员,搞好普查所需物资的采购,认真开展业务培训、清查摸底和普查试点工作,确保全县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5、强化统计咨询服务,按月编印20xx年《沐川统计月报》,及时发布20xx年度统计公报,撰写统计分析和各类信息资料,对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主要问题提前进行了分析、建议,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全县统计工作开展情况,同时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开展专题研究。

  统计局工作计划篇4

  一、县统计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实施国家统计局和省、州统计局及县委、县政府规定和下达的统计调查任务,统计现代化建设规划;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各乡镇、各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二)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负责组织协调各乡镇、各部门的统计

  调查、社会经济调查、社会监测;审查和审批各乡镇、各部门统计调查计划、调查方案;组织全县统计报表的管理工作。

  (三)搜集、整理、提供全县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并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咨询建议;搜集、整理、提供州内各市县基本统计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四)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出版全县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积极培育和发展统计信息咨询市场。

  (五)逐步建立、健全和管理全县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全县统计数据数据库体系;组织协调和统一管理各乡镇、各部门的统计数据库网络。

  (六)组织指导统计教育、统计干部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全县统计专业职务资格的统一考试和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及资格考试的有关工作;切实抓好对统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和管理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七)依照《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及《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在我县的贯彻实施,组织统计执法检查,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八)指导县内中央、省、州属单位的统计工作。

  (九)承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统计局设4个职能股、室。

  (一)办公室

  综合协调、管理局机关行政工作,负责全县性会议的组织,文、电、资料、函件的打印、收发、传阅和清退、归档保管;草拟统计工作计划、报告和总结;负责各项经费的管理使用,管理本局固定资产;组织全县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和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工作;负责人事、保密、治安保卫和退休干部管理工作;负责政务信息的搜集、传递与反馈工作;协助局领导对公务员进行考核上报工作;组织制定全县经济、社会、科技统计调查制度及改革方案;审查和审批地方、部门的统计调查方案;组织贯彻统计法律法规,负责执法监督、检查和宣传工作;会同有关股检查处理统计违法案件;负责统计检查员的学习培训工作;承办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职位设置3个:办公室主任1名、秘书1名、工勤人员((来源:)驾驶员)1名。

  (二)综合股

  负责对全县经济、社会、科技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提出综合性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定期发布统计信息;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宏观战略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并提出宏观调控咨询建议;管理宏观统计数据,定期整理、编辑、提供经济、社会和科技等综合性统计资料;归口管理中央、省、州属驻建单位及县级各部门的统计报表;组织实施全县新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负责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核算;编制经济循环账户,进行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核算;提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及有关国民经济核算分析研究报告;负责全县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评估工作;负责固定资产、建筑业、运输、邮电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劳动统计调查工作;准确、及时、全面地搜集整理和提供人口增长、素质、迁移、婚姻、家庭、住房、劳动力及就业状况、各行业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的统计数据;组织指导人口与就业统计基础工作、年度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劳动就业统计调查工作;负责全县妇女儿童监测、社会综合评价、科技发展状况调查;组织实施科技和服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统计调查工作;准确、及时、全面搜集、整理和提供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及服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调查数据;组织指导社会、科技统计基础工作;进行全县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进行社会科技发展的统计分析,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承办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职位设置2个:股长1名、固定资产管理员(劳动统计)1名。

  (三)工商统计股

  组织实施工业、能源、批发零售贸易(含国内商业、外贸企业、物资供销业)、餐饮业、三资企业、国际旅游业、个私经济等统计调查工作,准确、及时、全面地搜集、整理和提供上述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各行业统计数据;对上述各行业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及统计分析;组织指导各行业统计基础工作;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承办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设置2名:股长1名、工业统计员1名。

  (四)农经统计股

  负责组织实施农村经济统计调查工作,准确、及时、全面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数据;对有关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并进行预测、分析;指导全县农村统计工作、农村统计人员培训工作和农村统计网络建设工作;依法查处统计。

  违法案件;承办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职位设置2个:股长1名、农经统计员1名。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县统计局行政编制8名,事业编制4名,人员纳入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范围,工勤人员事业编制1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

  非领导职务的职数,按《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规定执行。

  统计局工作计划篇5

  20xx年,我局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统计思路和统计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尽职尽责地做好各种经费落实,20xx年,我们也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促进我市统计工作的迅速发展。下面就是本人一年来的工作计划:

  一、扎实认真地抓好各种经费落实,各项经费使用,统筹兼顾,支出合理,确保统计业务工作需要,为局领导在经费落实和使用上当好参谋和助手。

  二、抓好县区中央统计事业费的审计。按照省局的安排,拟在八至九月对五个县区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提XX县区财务工作水平,同时,在11月份前做好市上对我局的专项审计准备工作。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计算站固定资产明细帐,做好报废物资的申请报废处理,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四、管理好中央统计事业费,经费尽量向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统计局倾斜,腾出精力和时间协助局领导抓好县区经费落实。

  五、加强局机关建设。完成会议室装修,车辆购置及有关设备购置。

  六、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统计局工作计划篇6

  为认真组织实施我区统计“五五”普法教育工作,根据《市区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和《20xx年全区统计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要求,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开展“每月学法”活动。20xx年我局将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列入每月学习计划之中,组织干部职工以科室为单位开展“每月学法”活动,并做好学法记录,全年干部职工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每半天为4学时,切实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落实。

  二、抓好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工作。抓好领导干部学法工作,把法制学习列入本单位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之一,年度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不少于4次,并做好学法记录。

  三、加强统计执法检查业务培训。我局上半年将举办一期统计执法检查业务培训班,请有关专家对统计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关知识进行专门辅导,并组织我局人员外出学习取经,以提高我区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能力与水平。

  四、认真开展领导干部统计普法工作。根据省统计“五五”普法规划的安排,今年统计普法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我局将努力争取在区人大、区党校的培训中举办统计法制讲座,并采取发送统计普法学习资料、播放统计普法教育片等方式方法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五、抓好统计人员和全社会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统计业务培训、统计稽查、统计年报会、统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统计继续教育等,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统计局工作计划篇7

  20xx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继续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扎实开展常规统计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统计调查,大力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和城乡住户调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加强统计服务质量的提高,为实现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贡献。

  (一)扎实推进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工作。在认真抓好学习培训、宣传动员、深入调查、数据衔接等各项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区统计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各相关工作的全面铺开。

  (二)继续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各项后续工作,完成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开发应用、分析研究、普查总结表彰等各项后续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统计服务质量的提高。在认真做好各专业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统计预警监测,完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增强决策能力。以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热点、难点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各项专题性分析研究,搞好统计信息社会化服务工作,加大统计数据的开发应用力度。强化全区统计基础工作,加大对经常性统计调查单位的清理力度,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提升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教育引导各级统计人员不断适应统计新形势,针对统计工作的重点、难点,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利用各种会议,并充分利用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加强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认真开展专项调查。根据国家、省、市各相关部门的统一安排,认真组织开展各项专项调查和一些地方政府安排的临时性调查工作。

  (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的统计报表制度,按时完成各项报表任务。

  (七)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抓好统计“六五”普法宣传,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确保统计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八)加强统计队伍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加强行风(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机关执行力,切实做好联系村帮扶工作,认真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统计局工作计划篇8

  20xx年上半年,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入贯彻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狠抓统计改革,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统计优质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各项常规统计工作。

  1、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各项专项调查。我局强化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积极开展各项专项调查,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上半年,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运用统计调查的权威性和统计资料的权威性,对经济发展敏感指标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和分析,同时积极参加政府下达的临时性调查,上半年主要配合市统计局与组织部开展了“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的专项调查,推动公信度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积极开展统计优质服务。紧紧围绕着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积极开展统计调研,经常主动向县委、政府领导请示和汇报,及时、多角度、全方位收集统计信息,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咨询台”作用,大力提高统计服务的时效性、敏锐性,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上半年,及时发布了《××县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精心组织编印了20xx年度《××县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及编印每月1期《××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撰写各类统计分析资料、统计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引导部门抓好落实提供较好的统计服务。

  3、切实搞好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履行教育法定职责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的通知》(永政办发电〔20xx〕52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一是派出劳资人员、核算及综合人员适时到教育局帮助指导关于教育部门劳动工资报表相关凝点的解释,对县教育报表中教育核算的划分等进行统计规范。二积极向教育部门提供所需的(在县统计局可索取得的范围内或通过协调可取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数据信息。上半年已向教育局提供20xx年的《××县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3册套,为全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提供了优质服务。

  统计局工作计划篇9

  1、落实“五五”普法方案,确保完成普法目标

  20xx年是我区统计"五五"普法宣传教育的关键一年,要按照全市统计“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步骤,组织本行政区域的普法工作。对于尚未完成普法工作任务的地区和单位,采取措施进行补课,确保统计"五五"普法任务的全面完成,做好迎接国家对本市普法工作考核验收的准备。

  2、积极配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展专题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经济普查各种会议、工作部署及调查培训等时机普及《统计法》及《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要从促进普查对象依法履行、如实申报普查资料义务入手,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方式,宣传普查的目的、意义,扩大经济普查的社会影响。

  3、抓住重点案件,提高宣传效果

  法制宣传教育要注重社会效果,要抓住规模大、影响面广、警示意义强的典型案件、重大案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要建立健全统计违法案件通告制度,及时通报查处案件情况和典型案例,以取得统计执法的最佳效果,提高统计执法的威慑力。

  4、加强沟通,把统计法制宣传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要把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融于各项统计业务工作中,如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各项调查以及统计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统计工作会议以及部署统计工作的时机,把普及统计法律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5、加强网络宣传阵地建设,做好栏目维护更新

  利用网络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是普及统计法知识的一种创新形式。在20xx年基本建立网络普法宣传阵地的基础上,按照市局要求和部署完成宣传网络阵地的改版维护工作,进一步完善栏目设置、充实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普法宣传作用,把网上宣传平台建设成普及统计法的课堂。

推荐访问:统计局十四五工作计划 统计局 工作计划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