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7篇

时间:2022-12-03 0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7篇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81·学术与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现状分析成都工业学院 李娟摘要:中国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7篇,供大家参考。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7篇

篇一: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iddot;281·学术与研究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现状分析成都工业学院  李娟摘要: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问题。导致此类问题的因素很多,常有的就是用人单、就业形势和大学生本身素质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就导致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几类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社会焦点;对策与建议一、就业现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初期,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和积累[1] 。随着各行业人才需求逐步饱和,导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就业率较低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日益突出问题。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 2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就业现状统计分析,201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 834 万人,比 2018 年增加 14 万人。但本科就业率却从 2014 年 92.6% 到 2018年 91.5%,再到现在 90.4% 左右,就业率逐渐下降[2] 。随着每年毕业人数和每年未就业人数逐步增长,导致毕业生难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此类严峻形势主要体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不均、个专业就业率差异较大、大学生对自我认知普遍不足等问题上。二、现状分析(一)就业区域分布不均匀根据 58 同城《第 16 届大学生综合调研报告》显示 , 本科生就业趋向于副省级城市概率越来越高,“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强,导致这些区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中小城市区域具有大量的岗位和人才需求,却鲜有毕业生关注。因此导致整体就业人数分布极其不平衡,就业压力分布也不均匀,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布差异也较大[3] 。(二)各行业就业率差别较大从各专业就业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生工学就业率最高,整体就业率平均为93% 左右;其次是管理学,整体就业率平均为92% 左右;就业率最低的是法学类,整体就业率平均为85% 左右。就业专业而言,排名前三的是软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工程管理,排名靠后的专业是历史、哲学和法律专业[3-4] 。近年来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报考趋之若鹜,互联网行业逐步饱和,毕业学生却增多,导致该行业失业率以及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从各行业就业情况来看,近年来媒体、教育、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社会需求明显增多,就业人数和就业率也逐年增加;相对而言,传统机械制造、建筑建造、手工纺织等行业就业比例明显下降。以上随着各行业需求变化,导致该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整体来看是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率越来越低的趋势。(三)自我认知不足据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报告显示,该年度高校毕业生期望薪资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和薪资分别是北京:12992 元 / 月、上海:12070 元 / 月、南京:9771 元 / 月,高校毕业生平均薪资待遇期望普遍都在 8000 元 / 月以上[4] 。但在当今经济不景气和就业压力较大整体形势下,除了互联网等少数行业能够达到毕业生预期值以外,其他行业基本都不太可能达到毕业生预期情况。由此导致大学生普遍对自己就业待遇以及发展前景不满意,大部分本科毕业生毕业从事专业与自己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造成该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当今高校毕业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我认知不足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公司对毕业生要求。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进入大学后不能延续高中学习状态,沉迷于游戏或者与专业无关的其他兴趣爱好,导致其对本专业认知不足,专业能力较低;其次,高校毕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就业意识薄弱,高校毕业生大部分临近毕业也没有找工作实习的意识,也不清楚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职业方向不够明确,看不到未来方向。因此,毕业以后,大部分学生找不到自己满意工作,而又好高骛远,想要高薪和轻松的工作,此类情况导致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不能持续就业或者不能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除上述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外,中国本来就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导致各行业都不缺乏相应的人才,因此各行业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此外,随着每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各行业人才趋于饱和,导致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三、对策及建议(一)政府层面对于以上造成当今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原因,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分不开。政府部门在加强社会经济制度完善的同时应当加强相应的就业引导,要求学校提高对学生毕业就业的意识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对用人公司,加强其对唯学历论和实习经验不足而不用的监督,加强其性别歧视监督;对于本地政策,加强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对高学历人才的待遇,通过高学历人才的引入带动整体行业发展,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当地工作[5] 。(二)学校层面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就业意识,规划职业道路[6] 。很多学校对学生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或者实习要求很严格,大部分在大一大二期间进入学生实习,因此应该在大一大二期间,针对各专业,学校可以考虑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或者职业就业相关培训,提高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针对各专业而言,应该以兴趣为导向,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对各个专业兴趣状况,可以在大一或者大二期间,允许学生通过申请进行专业自主选择调整。特殊情况下,可以放低要求,对部分特殊情况大三学生允许其进行专业自主选择。以此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令其能从事自己感兴趣行业。(三)学生层面对学生而言,学习好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就业意识,做好对应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规划。多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社会的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学业完成期间可以适当进行实习,提高自己专业知识能力。此外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培养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四、总结对于当今国内和国际形势而言,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以今年为例,由于“新冠”影响,国内和国际经济遭受到较大冲击,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解体。在此形势下,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各行业需求饱和,对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的高校学生来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就业意识,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寻找一条符合学生发展的职业道路,提高学生就业现状。参考文献[1]郭平平.高校大学生就业率问题剖析[J].才智,2013(19):221-222.[2]马向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现代交际,2014.[3]张伟,高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盐化工,2020.[4]马晓倩,田文婷,向杰.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9.[5]何梦杨,田盼盼.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分析与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6]徐志文,谢方.“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索[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0.

篇二: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十八大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迅猛增加,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其就业问题,不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1.1 随着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 xx 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 6.7 万家倒闭,xx 年,高校毕业生有 727 万名,相对去年增加 28万,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高校就业人数高达 810 万。

  1.2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 xx 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xx 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

  1.3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 GDP 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 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 30 万至 50 万人失业。

  1.4 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xx 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 50 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 91.8%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2、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2.1 国家就业政策。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2.2 专业之间供需不平衡。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所需不同专业的人才也在随之改变,再加上有些高校为了招生所开设当时热门的专业,等到毕业的时候热门变冷门,导致供过于求,进而使许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而冷门变热门的专业则供不应求。

  2.3 就业流向不平衡。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向还是比较倾向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而相对来说比较偏远的地方在吸引

 人才的各方面的力度比较薄弱,最终导致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才济济,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则很难吸引到高校毕业生。

  2.4 存在性别歧视。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存在性别歧视。由于部分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只招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即使是那些德才兼备、学业突出的女生往往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女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2.5 不当的择业观。大学毕业生就业,无疑要受到父母亲戚、教师朋友、社会舆论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许多大学生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从而导致了就业观念重视为官的倾向,轻视了承担实际技术工作等职位角色,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择业时选择方向的困惑。

  3、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建立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3.2 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根据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具体领域进行过去传统学科的改造和调整,新建一批更具有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或者对传统的学科进行充实和更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

 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调整中,要改变过去的对口性,增加适应性的改革方向。

  3.3 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就业市场。企业要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重要的是把握好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就难在就业市场不完善。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3.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要认清形势,面对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各种职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适应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转变,破除传统的精英式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和掌握就业原则有助于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有助于个人才能的施展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3.5 择业与创业相结合,增强心理承受力。坚定的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无论才干大小,成功首先取决于自身坚定地自信力。对于择业中的大学生来说,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克服心理障碍,激励起心中的希望,在选择职业时充满信心,积极面对。除了自主择业之外,大学生自身也可创业。

  4、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需要的是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而一个合适满意的工作将有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各尽其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稳定,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及大学生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朴.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xx(12).

  [2]杜培潮,柳菲等.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xx(01).

  [3]青梅.高学历毕业生就业之困[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xx,6

  [4]程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xx.4.

篇三: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ge  22 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就业外部环境分析 201 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 十项举措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Page  33 2009年, 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在61 0万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同时, 国家连续出台了各种就业政策以促进和保障毕业生就业, 希望通过各种就业渠道和就业措施来带动就业。

 在2009年的两会上, 就业问题也同样受到关注, “保就业”多次被代表委员们提出, 保就业, 就是保民生之本。

 Page  442008 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较2007届(93%)

 出现明显下降。麦可思数据表明, 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8%, 其中, 2008届“21 1 ”院校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为89%, 非“21 1 ”本科院校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8%。

 就业的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 有26%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就业的。 同时, 《2009年北京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显示, 北京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 收入为2746元、 而2007届为3080 元; 2008届平均月 收入下降幅度为1 1 %, 本科毕业生的收入较上一届明显下降。

 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 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文学类, 最低为理学类。 管理学、 经济学成为北京市2008届就业率最高专业 法学、 教育学大类就业率最低 5个专业连续两年失业严重 北京2008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中, 管理学、 经济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 均为91 %; 法学(81 %)

 、 教育学(81 %)

 相对较低, 均低于北京市和全国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就业率(88%)

 。 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多的十个专业失业人数占了本科失业量的44.0%, 其中有五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失业最多的专业:

 法学、 工商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英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调控这些连续造成较大失业量的专业招生结构, 并适当调整此类专业的在校学生结构, 可以较快地改善总体就业状况。

 Page  55大学毕业生薪资期待明显低于实际收入但就业城市期待有待更趋理性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期待月 收入、 实际月 收入与雇主愿意提供的最高月 收入分别为1 862元、 2746元和2935元。

 当前大学毕业生对薪资的期待较为理性, 本科期待月 薪底线低于实际月 收入884元。

 同时, 实际月 收入低于雇主愿意提供的最高月 收入说明大学生择业时并不以薪资为第一考量, 还综合考虑了个人发展空间、 企业前景等因素。从就业城市类型期待来看, 北京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期望不是完全合理的。

 北京2008届大学毕业生最愿意去的是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 最不愿意去的是区县和地级城市。

 麦可思专家王伯庆博士指出:

 当前, 大学生选择大城市就业的择业观遭到广泛诟病, 但其实他们并不是贪图大城市的享乐, 很多毕业生住在大城市简陋的出租房甚至地下室, 也没有经济基础去消费到大城市的文化娱乐。

 之所以“宁要大城市一张床, 不要小城市一套房”, 原因之一是缘于对事业的追求。

 他们渴望成功, 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城市由于经济和科技发达, 总体来看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成为大学生的首选。

 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两家公司, 给出相同的薪酬, 很多学生还是会选择大城市的公司, 希望能够进一流的公司, 做一流的产品。

 这无可厚非。

 但是, 他们没有考虑到大城市不断攀高的生活成本, 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机会的稀释以及发展空间的挤压, 使得一般高校、 单枪匹马的年轻人很难在大城市站稳脚跟。

 因此, 大学毕业生对就地域的期望值有待于进一步理性, 家乡、 中等城市等, 都可以纳入考虑范围

 Page  66 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择业过程中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职业能力不足, 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简历和求职准备过于死板 应聘前对招聘公司了解不足 缺乏规范的职业指导与清晰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流失率过高

 Page  77 一、 国家2006年就业新增政策 为使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并有所提高,从2006年起, 教育部将启动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和“农村教师岗位国家支持计划的试点。

 教育部再次重申, 对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和学校, 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 明显偏低的要减少招生计划。 同时, 从2006年起, 人事部、 教育部等部门将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 开展支教、 支农、 支医和扶贫工作, 人事部等部门还将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表示, 今年将建立就业评估、 监测和预警机制,同时完善就业政策体系, 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

 Page  88 二、 大学生就业渠道分析 1 、 招聘会 十一月 开始, 各种招聘会相继登场。

 而大型社会综合招聘会尤其引人注目。

 这样的场面想必大家早已见惯不怪了, 火爆场面的背后难道真是供需两旺吗? 一场招聘会结束后, 记者拍到一些的画面, 学生们正在企业丢弃的废纸中寻找自己刚刚投递出去的简历。

 而除了乱扔简历、 场面混乱外, 学生们对社会综合招聘会最大的不满是分类不细, 一场招聘会, 招博士也招高中生, 招厨师还招工程师, 这让众多求职者们无所适从, 有1 2463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 有77%的求职者对这类招聘会能够发挥的作用不满意, 而企业一方的满意度又有多高呢? 我们对国内1 20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的问卷调查显示, 竟然有85%的企业同样对这类招聘会能够起到的作用不满意, 比求职者还高。 针对这种情况, 人力资源专家(原北京市人才中心主任

 韩光耀认为, 这个现象应该从两方面理解它, 一方面, 火爆是因为供方、 需方都还是看好这种形式, 热衷于参与这种形式, 说明这个火爆本身是市场的选择, 不是人为安排的。

 另一方面招聘会成本比较低, 买票就进, 没有那么多的限制, 比较方便。 招聘会除了这些优点以外, 它确实存在一些缺陷, 参会的人, 参会的单位事先信息不对称, 很盲目, 到了招聘会之后发现大而杂, 洽谈的气氛也很差, 规模越大, 越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洽谈。

 招聘会, 最初的意义是招聘洽谈会, 洽谈有一个双方的沟通、 交流、 互相了解的过程, 而从调查显示, 现在这个过程是越来越不理想了。

 Page  99 2、 网络招聘平台 根据日前中央台联合智联举行的大规模调查的最后结果来看, 大学毕业生求职方式使用网络的占到了50%, 学校公告占21 %, 报纸、 杂志、 电视占1 4%, 熟人介绍的占9%,单位公告占6%。

 相应的, 企业如果要招聘员工的话, 他们又从什么样的渠道来找呢, 我们接着看下一个。

 针对北京、 上海1 20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的结果, 显示通过网络来找的占87%, 熟人推荐占25%, 参加社会招聘会占24%, 报纸、 杂志、 电视广告占24%,通过学校挑选的占22%。

 这是一个多选问卷调查, 每个单位可以选两项最主要的项目。 网络, 无论是找工作的还是招员工的, 似乎都愿意用网络,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指出:大概五六年以前企业招聘还是以招聘会为主, 现在转为网络为主, 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成本相对要低很多, 虽然看起来招聘会是可以面对面, 但是网络具有招聘会无法比拟的最大优点就是企业在网络上可以提出非常多的要求, 比如可以要求求职者提供多媒体的资料, 应聘者就可以很快地提供, 根本不需要现场再见面,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过滤应聘者。

 另外一个方面, 网络它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渗透很多的地面, 不受特定时间的限制, 这一点比招聘会强很多。 相比较而言, 由于有网络, 有专栏分类广告, 再加上校园招聘之后, 其实人才已经经过多次的选择, 剩下的到人才招聘会的质量就相对较低了, 在这个意义上来看, 招聘会总体是走衰的, 而且交易成功率也在降低, 有一定的交易成功率因为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去看看, 说不定还可以找到工作。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面对面招聘, 目前能够实现网上视频面试的公司就有中国视频招聘网, 据媒体报道及我们专业人员测试, 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比如企业初步定了50个人, 求职者根本不需要到现场, Vwork系统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 真正最后到公司里面试的只有很少的几个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网络视频招聘的未来发展空间会很大, 而且它基本能满足我们招聘一个人才所需要的所有东西。

 站在公司的角度来说它是高效的使用方式, 公司利用这个东西会逐渐增多。

 Page  1 01 02010630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 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 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201 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那么, 201 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 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 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形势】201 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袁贵仁说,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

 明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 并做好201 0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虽然今年第三、 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 不过明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 1 6日在浙江宁波参加“2009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启动仪式时说。

 Page  1 11 1 六大措施应对挑战张小建说,党中央、 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有关部门正共同研究制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准备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第二,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 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 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同时,根据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生产服务、 生活服务、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 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多、 更大的就业空间;第三,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 到企业、 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毕业生在这些能够扩大就业的领域里更好地就业;第四,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第五,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 技能不适应这些问题;第六,建立完善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登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争取让最困难、 又急需就业的人员得到“一对一”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据了解,围绕鼓励自主创业,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

 其中明确规定,对于毕业两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 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 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

 此外,国家将鼓励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 稳定企业扩大就业对于如何扩大就业,尹蔚民概括说——“要保就业就要保企业”。尹蔚民说,为了帮助一些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最近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要求各地在近期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第二,要求各地在保险基金结余比较多的统筹地区,对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采取一次性的,在一定时期降低费率的做法,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负担。

 “这两项措施都是针对当前企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特殊安排。

 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就业的基础。

 当前要维持就业局势的稳定就必须要保企业、 保发展。

 所以我们相信,在当前这种形势下,企业和职工要同心协力、 共渡难关,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尹蔚民说。此外,尹蔚民分析,未来两年我国将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这必将对拉动就业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他在分析明年就业的形势时说:“我们判断,在明年一季度会出现更大的困难。

 但是从明年二季度开始就业的局势就会好转。

 考虑到目前我国整个经济面的发展比较好,特别是中央出台了关于扩大内需十项重大举措,所以预计明年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还能够保持。

 同时我们现在实行的积极就业政策,在实践中经过检验,还是相当有效的,它能够对促使劳动者创业和企业更多吸纳就业,以及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发挥重大的作用。

 ”

 Page  1 21 2 全面落实教育部和天津市委、 市政府关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要求, 积极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 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日, 市教委制定1 0项举措, 统筹协调, 拓宽渠道,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一是及时对为全市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市教委先后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部署会、 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推动会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交流推动会, 组织高校主动与落户滨海新区的重大项目单位进行联系,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本市重大项目用人需求紧密对接。二是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 督促和检查。

 市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就业信息周报制度, 强化对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推行大学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各高校党政领导班子靠前指挥, 责任到人, 全力服务大学生就业。三...

篇四: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报告

  历史的车轮在快要结束 20 世纪的时候,在那泥泞的路中,带上了我们,进入了让人兴味的 21 世纪。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进步、发展着,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这新旧事物突变的 21 世纪,一些主观、客观的问题也就来到了我们身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经历了“统包统分” -- “供需见面” --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毕业包分配的时代离现代社会越来越远,学校的扩招,带来了大量的大学生,社会中的岗位却在不断的减少(智能化的结果),不然而然的必定的失去大学生包分配这个保护膜。2001 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 115 万,2002 年毕业生上升为 145.1万人,2003 年毕业生数量猛增为 212.2 万人,比上一年增加 67.1 万人。2004 年毕业生为280 万,比 2003 年净增 68 万,预计 2005 年可能会突破 340 万。那么,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如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呢? 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大部分大学生对现阶段就业意识及认识比较清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认识比较模糊,其中以大一学生居多。这表明,随着毕业的临近,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日益增强,同时大学生普遍更加注重对能力的培养,很多大学生都曾有过一两次社会实践,但还应看到,有过很多次数的社会实践的学生只占少数,甚至一少部分大学生没有过一次社会实践。大部分的学生对毕业后的准备比较充分,其中很多都选择兼职积累经验,也有一部分人决定考研、读博,提高知识积累。相当一部分同学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人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十分激烈。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要通过其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来衡量。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不断用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但同时应看到,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就高校毕业生来讲,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持续增长,就业的压力会越来越沉重。

 对未来就业价值的倾向同时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就业情况。问卷中,很少有同学对未来的就业是非常乐观的,大部分同学都是一般或有些焦虑,因此绝大多数同学对就业的期许是积累经验。

 随着 WTO 的加入,世界各国贸易的增加,在海贸、电子等高科技方面出现的大量急需人才。中国的公司越办越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因此很多大学生都在问卷中提到希望毕业后能进入公司工作。选择自己创业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大学生在毕业开公司,在税收,资金等方面,国家给出了许多优越的政策,鼓励应届毕业生做出自己的公司。但公司多了,竞争多了,不由的多出了许多问题。

 同时,我国为缓解就业压力也采取了诸多措施。2001 年 10 月,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广泛听取了多方面意见,提出了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诸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改善就业环境,加大就业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经济特区,大力扶持乡镇企业,这些办法和措施对我们在校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 2003 年底,全国共有技工学校 3167 所,在校生 191 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 220 万人次:就业训练中心 3465所,社会培训机构 17350 所,全年开展培训 1071 万人次。必要措施的实行,肯定会再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但我国的就业形式依旧不容乐观。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

 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学生本身,进步的社会要求大学生们不应将课本知识死死的记在脑海里,要敢于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把社会当作终身的寄宿。

篇五: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 2001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比 998 年翻了一番多。

 2002 年,中国在读大学生已经占到同龄(18 至 22 岁)

 人口的 14%。

 2003 年全国 1000 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共录取新生 340 多万人; 200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 338 万; 到 2009 年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了 611 万; 据统计, 201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 640 万, 2012 年估计将有 680 万毕业生。

 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 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 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 具有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地增长。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 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 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 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 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 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 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 40%左右, 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 10%左右。

 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二、 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 高薪部门就业, 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

 “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 比如说基层单位、 中西部地区、 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

 三、 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 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 能否符合社会需求, 专业选择是否有前瞻性。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才报告》 预计,到 2010 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 4000 万, 而需求总量为 6000 万。

 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 但专业技术人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四、 大学生个人能力原因。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 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 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

 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 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2、 社会原因 一、 国家办学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与发达国家比较, 美国约有 2.7 亿人口, 大学近4000 所, 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 中国需要办 20000 所大学; 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 中国也要办近 10000 所大学才够。

 国内总共才 1000 多所普通高校, 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 也不过 3000 多所, 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 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

 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三、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 1/3 的人,有 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

 四、 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 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

 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 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如何解决就业难 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

 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高校的改革。

 其一,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

 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二,建立一支高素质、 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其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 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

 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的政策。

 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篇六: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I: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8.08.124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柯 涛 管 涛 黎 聪 杨雪琴 饶晓明(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4)摘 要: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了大众化,毕业生数量的逐渐增多,加上全球经济依旧不景气,大学生们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总量失业;结构性失业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08-0098-01Abstract:with30yearsofreformofhighereducationinourcountry,thepopularizationofhighereducationhasbeenfromtheelitetotheoverall,thenumberofgraduatesincreasegradually,andtheglobaleconomyisstillweak,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situationisnotoptimistic,canfindagoodjobaftergraduatingfromcollege,hasbecomethehotissueofthewholesociety.Keywords: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Totalunemployment;Structuralunemployment  1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市扬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正猛烈地冲击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在社会转型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总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2.1、主观原因(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调查,许多企业人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3)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局限性。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造成我国某些地方就业紧张,某些地方却求贤若渴的“奇怪”景象。2.2、客观原因(1)高校大学生扩招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直观地可以从上面的数据看出,自从 2003年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每年的大学毕业人数呈高速上涨。而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各地区经济衰退,各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数目减少,甚至有些企业开始裁员。由此造成供求数目上的不平衡,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2)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虽然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制度等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重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全面素质不足,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造成了供求结构上的不平衡。此外,很多高校连续扩招后,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3)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找不到人。3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路在何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困难存在的诸多原因,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生、市场、高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共同行动。3.1政府应加强引导,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宏观调控,主动采取多种措施拓展就业机会,给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竞争择业环境。3.2大学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走向市场。3.3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训方向,进行相关专业设置的市场导向,与企业相对口,注重对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 2011年 11月 21日召开的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立并完善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注释:①资料来源:教育部对历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就业率的统计及相关资料。参考文献:[1]董兆波.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与个体应对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08(01).[2]张小英.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王魏芳.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J].法制与社会,2008(10).[4]张干军.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J].现代企业,2011(2).[5]李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及应对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4).通讯作者:饶晓明,1960年出生,女,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主任护师,研究领域为临床护理、学生管理等。DOI: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8.08.125区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李建祥(兰州十一中教育集团 甘肃 兰州 73000)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指的,就是政府所给全体公民享有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时平等,为保障全体公民享受利益的机会是均等化的,每个人受益的程度也是大致相同而没有区分,与此同时公民也有着自己的自由选择权。而在中国社会主义所强调的科教兴国中,就特别的强调保障人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并且要通过实践切实的落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保障人民的基本利益与社会的公平,反之,实现区域基本服务均等化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教兴国的实施与发展。关键词:科教兴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08-0098-02Abstract:theequalizationofbasicpublicservicesreferstotheequalityofthebasicpublicservicesneededbythegovernmenttothebasic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thecitizens.Theopportunityforallcitizenstoenjoythebenefitsisequal,andtheextenttowhicheveryonebenefitsisroughlythesamewithoutdistinction,andatthesametimethecitizenshavethesame.Therighttofreechoice.In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education,whichisemphasizedbyChinesesocialism,itisparticularlystressedthatthepeoplecanenjoyequalaccesstobasicpubliceducationservices,andtheequalizationofbasicpubliceducationservicesshouldbeimplementedthroughpracticetoensurethebasicinterestsofthepeopleandthefairnessofthesociety.Ontheotherhand,theequalizationofbasicregionalservicesisalsothesameastherealizationoftheequalizationofregionalbasicservices.Itwillbetterpromotetheimplementationanddevelopmentofrevitalizingthecountrythroughscienceandeducation.Keywords:revitalizingthecountrythroughscienceandeducation;basicpubliceducationservices;equalization  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有明确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的指出对于公共财政制度方面,要加快完善的步伐,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而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是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进行再次的提及与重视,要求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并注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与要求。“科教兴国”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就必定少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实施区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就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契机。1 区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现状的分析· 8 9 ·。

 。. .。

 。

篇七: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生活现状调查:

 57万大学生待业在家

 时间: 2012-11-01 09:55: 58 星期四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周琼琼

 上大学、 找工作、 结婚、 生子——原以为人生可以这样按部就班地过下去。

 可谁知,既定轨迹才刚行进到第二步, 就意外地卡了壳。

 现在,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屡屡碰壁, “没有经验”成了他们被拒之门外的理由; 更有不少大学生并非找不到工作, 而是“高不成低不就”, 放弃了手中的就业机会。

 种种原因, 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大学生失业军团”。

 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显示, 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 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10多万人选择“啃老”; 即使工作一年的人, 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 毕业人数再创新高, 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大催生“啃老族”

  前不久, 网上一个《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 老父气绝服毒》 的视频, 让河北保定的苗卫芳一下成了“热点人物”。

 她曾因考研成功变为整个村子的骄傲, 如今却因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回家务农, 致使父亲经不住周围压力选择服毒自杀。

 这位父亲的选择也许有些极端, 但是连硕士生找工作都很难的现实, 的确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正在攻读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学位的小岳明年即将毕业,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就业的不易。

 “我面试了好几家小外贸公司实习, 可他们一看我是硕士, 都奇怪我是找了多少地方,才跑到这么一家小公司的。

 惊讶之后, 多数人还会跟上一句‘现在很多研究生都不好找工作,学历高太难伺候’。

 ”

  在“找工作难, 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 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公务员上,于是出现了蔚为壮观的公务员热。

 10月22日, 公务员考试报名还未截止,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一职位竞争比已达6348: 1, 一举刷新了近年国考报名竞争最激烈职位的纪录; 而哈尔滨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卫系统员工, 457个招聘岗位竟也引来11539个报名者, 其中竟有近30名硕士研究生。

 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也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啃老族”。

 杨洁是家中独女, 从小受尽宠爱。自视甚高的她毕业后欲谋一份月薪上万的工作, 然而眼高手低与缺乏工作经验, 让从未受挫的杨洁屡屡碰壁, 渐渐陷入“高不成、 低不就”的状态, 毕业一年至今仍待业在家。

 对此, 杨洁父母却称, 孩子还需要时间适应, 反正家里也不缺她这点钱糊口。

 小杨本科毕业两年了, 如今, 他还当着没有稳定收入的“北漂一族”。

 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 小杨考过公务员, 但以失败告终; 去律师事务所打过工, 但因为律考没过, 只能端茶倒水打杂, 熬了不久, 辞了职。

 由于没有稳定收入, 付不起房租, 他常去同学的住处蹭住,一家住两个月, 浑浑噩噩地“漂”了2年。

 老家也没怎么回, 用他自己的话说, 就是“没那个脸回去。

 ”

  数据显示, 2012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 再加上往年剩下没就业的, 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退伍复员的军人, 估计至少需要1300万以上的新增岗位才能基本满足需求。但目前每年新增的岗位距离这样的需求还很远。

 求职难, 关卡在哪

  为找到一份工作, 大学毕业生们正在使出浑身解数, 或早早找关系实习, 争取留用; 或为了增加就业砝码, 拼命培训、 考取证书, 为自己充电。

 今年8月, 暑假快过去一个月了, 山西财经大学的王强还没有回家的打算。

 他正在认真准备9月份的外销员证书考试。

 而山西大学的小李, 虽然已经“秘书证”和“公关证”两证在手,但还在琢磨着再考个什么。

 在就业压力面前, 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考证族。

 不管与专业有没有关系, 本着“有证总比没证强”的原则, 他们奔波在各个考场。

 除考证外, 更多本科生则希望通过考研增加日后的竞争力。

 今年,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一个寝室8名女生全部考研成功的事, 让不少人津津乐道。

 但这背后, 却有着她们的无奈:

 几乎没有单位接收这个专业的女生。

 考研, 只是她们的解困之路。

 那么,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林永和告诉记者, 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大班上课, 不讲究个性化培养; 传统教学, 不能与社会变化接轨; 只重知识, 忽略通用技能培训; 缺乏实践, 永远都在纸上谈兵。

 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 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这也是“企业求贤难, 大学生求职难”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 企业也难辞其咎。

 在招聘时, 企业常常会附加各种专业以外的要求, 比如外貌、性别、 家庭、 户口等, 以至于很多毕业生不得不走上整形之路。

 而某些企业的急功近利, 对人才“不求天长地久, 只求一时拥有”的态度, 也使年轻人失去了很多长线发展的机会。

 另一方面, 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 没有以一个成熟的心态去找工作, 也是导致失业的原因。

 不要放弃每个实践机会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 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仅有, 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

 所不同的是,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各国努力推出一些举措的行动值得我们借鉴。

 如德国“慕尼黑就业模式”, 由大学、 企业、 劳动局三方合作, 共享信息, 互相联动。

 学校设立就业市场学院,

 负责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训, 企业则常年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

 韩国政府鼓励高中毕业生“先就业后升学”, 让年轻人真正学以致用。

 当然, 这些外部环境的改变需要时间, 作为大学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动手能力差、社会实践少都是就业道路上的“短板”。

 现在, 多数大学都会安排实习时间, 但很多学生并不珍惜这样的机会。

 回想起4年大学时光, 刘晓彤十分后悔:

 “当时学校让我们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为图省事, 我让爸妈找关系随便盖了个实习章, 然后利用这段时间去旅游了。

 ”毕业后找工作, 招聘单位上来就问工作经验和作品, 当时刘晓彤就傻了眼, 最终好几份工作因她缺少实践经验被拒。

 因此, 林永和建议, 新生一入学就应为自己定好职业目标, 做好时间管理, 提高学习效率, 强化学习和训练有用的技能, 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

 另外, 找工作时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 摆正心态也很重要。

推荐访问: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 当今 现状分析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