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6篇

时间:2022-12-04 16:15:08 来源:网友投稿

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6篇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 [[生活与数学,,--数学小论文]]数学生活小论文三年级 ? 篇一?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6篇,供大家参考。

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6篇

篇一: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

[ 生活与数学, , -- 数学小论文] ] 数学生活小论文三年级

 ?

 篇一 ?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问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 ?

 现了一道趣题:

 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

 咋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这下该怎么做呢?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 ?

 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 ?

 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 20 厘米。最

 ?

 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 18 厘米, ?

 是下降了!我错了!

 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 ?

 尚——摸不着头脑:这水位怎么会下降呢? ?

 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 ?

 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 ?

 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当石头被投进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头的重量,而石头在水中要占空间,因此,石头扔进水中后,水上升的体积=石头的体积。而同等体积的水和石头,水的重 ?

 量小于石头的重量。综合以上几点,得到:石头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头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体积便大于 ?

 上升的水的体积,水位当然下降了。就这样,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其实,仔细观察,这道题与数学密不可分,其中的体积、重量、密度,都属于数学的范畴之内。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

 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篇二 ?

 数学,是我们的主课,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离不开数学,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数学!

 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有一次,我刚写完数学作业,妈妈就端来一盘儿水蜜桃,我刚要吃,妈妈问我:“子涵,你们是不是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啊?”“嗯,对呀!”我点了点头。“那你算 ?

 一算这个水蜜桃的体积,好吗?”我满口答应。妈妈刚走,我就“开工”了,又是量宽,又是量高……吭哧吭哧地忙活了半天,量不出结果。后来一观察水蜜桃,啊?原来是不规则物体。唉,害得我忙 ?

 活了半天!我苦思冥想,可还是没有想出来。妈妈笑盈盈地走过来,递给我一杯水。我看着杯子想到,玻璃杯?水?哦,我想到了!我一拍桌子,把妈妈吓了一跳。于是我拿来草稿纸,给妈妈边画边讲 ?

 ,“首先要有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玻璃杯,然后算出底面积,倒入水,量出水的高度,再放入水蜜桃,用现在水的高度减去原来水的高度就等于升高的水的高度,最后用底面积乘升高的水的高度就等 ?

 于水蜜桃的体积!”妈妈直夸我聪明!

 它还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一次,妈妈刚干完手里的活儿,我就问妈妈这道题怎么做?这是一道思维题:哥哥和弟弟三年后的年龄之和是 27 岁,弟弟的年龄是哥哥的一半,请问今年哥哥的年龄是多少? ?

 我算出的答案哥哥的年龄是 18 岁,原以为会对,但作业本上却吃了个红叉叉!妈妈首先让我讲自己的思路,“哥哥和弟弟之间的年

 龄之和是 27 岁,弟弟年龄又是哥哥的一半,那么 3 个弟弟的年龄之和就是 ?

 27 岁,弟弟今年就是 27÷3=9(岁),哥哥就是 18 岁啊!”“那题目上说的是 3 年之后的年龄之和啊”,妈妈说。我接着说自己的理由:“他们的年龄之和是不变的啊!”“两个人的年龄差距不变,可是 ?

 年龄之和是不是会变呀,就像你和妈妈,三年后你大了三岁,妈妈是不是也大了三岁呀,我们两个加起来是不是大了?”妈妈耐心的讲到。“对呀,三年后,哥哥和弟弟的年龄之和增加了 6 岁,今年他们 ?

 的年龄之和就是 27——6=21 岁,那么哥哥今年就是 14 岁呀!”我终于算出了正确答案。

 它在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游泳馆游泳,妈妈看到游泳池内贴的瓷片后便想考我:“子涵,你能不能算出水池内贴瓷片的面积?”“这还不简单!用(长×宽+长×高+宽×高)×2 不 ?

 就行了”,我不假思索地说。妈妈哈哈大笑:“游泳池上面也贴瓷片?”我连忙改正,“是用长×宽+长×高×2+宽×高×2”。妈妈才会心一笑。

 你瞧,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篇三 ?

 提到“数学”这两个字,每个人都会想到乏味死板的数学书,没有人会把它和活灵活现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其实,我原来也是这样想的。

 ?

 可是当我翻开《奥德赛数学大冒险》这本书时,我竟改变了这种想法。韩国作家安素钉和姜尚均挥动起他们那附有魔力的笔,洋洋洒洒地创作出了这样四本极具吸引力的数学小说。书中,小主人公奥德 ?

 赛带领我们迈进了数学王国的大门。奥德赛虽被无知团的士兵追杀,但他却用自己超人的数学头脑化险为夷。那些在数学课上已经学习过的数学常识,在这本书里却变得那样亲切,让人一看就会忘不掉 ?

 。在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中,那些数学小知识又悄悄走进了我们的脑海里,这些小知识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那全是奥德赛在他的生活中自己探索出来的呀!

 奥德赛虽然没有人教,但他却能从生活中汲取数学的甘露,千万不要说他是有神一样智慧的孩子,这种说法是消极的。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有数学存在的,就要看他究竟是怎样利用这些宝贵的数学 ?

 资源的。如果无视数学的存在,那他学到的东西终究会比别人少得多的多。

 在这里,我就不得不提起我读到的另外一个小故事了。

 从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特别有钱的人和一个特别没钱的人,这两个人的孩子一个叫汤姆,一个叫杰克。汤姆的爸爸非常有钱,在他三岁时就为他请来了家教教他数学,如果不是在学习时间,汤姆 ?

 连翻一下数学课本都懒得翻。杰克家很穷,他没有钱读书,可是杰克热爱数学,他每天都去请教那些年长的老人一些关于数学的问题。杰克还不满足,他每天都把请教到的数学常识温习一遍又一遍,并

 ?

 且从生活中寻找数学,自己出题自己做,有时他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村民解除困难。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汤姆每次遇见杰克,都发现自己会的东西杰克都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杰克也会。一 ?

 天,国王的大臣按国王的意思在这个村庄里寻找最聪明的孩子继承王位,富有的汤姆和热爱数学的杰克都去参加了这次考试。考试成绩出来了,杰克理所当然的继承了国王的王位。

 杰克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他热爱数学,没人教,他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话再说回来,我们大多数同学,对数学虽谈不上热爱,但也不讨厌。如果我们再加把劲,开动自己的脑筋,试着从 ?

 生活中寻找数学,那我们一定能比杰克更聪明。如果我们既在课堂上吸收数学的营养,又在生活中温习数学知识并且探索数学新的奥秘,那么,每回数学考试中独占鳌头的不是自己是谁呀? ?

 其实,奥德赛和杰克一样都是普通人,就因为他们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而变得不普通,如果我们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那更是一举两得呀。数学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发现的,再运用回生 ?

 活中,你不觉得这很有趣吗? ?

 无论走到那里,都要记住,数学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密不可分,就是再伟大的数学家,也无法从数学课本上发现新的知识,如果我们做到了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再难的问题也能让我们解决。

篇二: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

听老师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初学数学的我不相信,随着渐渐长大,我发现了数学经常出现在我的生活……这不,国庆假期回老家的路上,我和爸爸妈妈已经在用数字来算道路拥挤的油耗损失。

  看到路上那么多私家车,妈妈说:“大家都因为收费站不收费,所以都喜欢自驾回家。”爸爸说:“其实这样一点都不划算。”我于是问:“不收费应该很划算啊!怎么能不划算呢?”爸爸说“不相信的话你算一算我们家车的费用就知道了。”

 于是我们一起计算了起来:

 我们家是宝马 5 系轿车,厂 家标注综合工况油耗 7.0L/100km, 实际油耗为 10.0L/100km。从南京到我们老家 邳州乡下大概 400 公里,大概需要 4 个多小时, 现在 95#汽油每升 6.70 元。

 我们先来算一下正常交费需要多少钱:

  400÷100×10.0L×6.7 元=268 元,加上过路费 150 元,单程需要 268+150=418 元左右; 节假日经常因为堵车需要 8 个小时才能到家,每小时需要耗油的费用为 268 元/4 小时=67 元, 那么 8 个小时需要 67 元×8 小时=536 元。这个还不算过路费。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大家比比看,如果遇到堵车,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一点也不省钱!

  所以生活中真离不开数学,任何事情都需要精打细算啊!

 妈妈的公交费

 最近妈妈发现公交卡内的钱用得很快,刚充过的钱没过多少天就用完了,星期天妈妈对我说:“今天你帮我算一下每个月每年我坐公交车要花费多少钱?我每月休息 8 天。”

  我听到后就展开了计算行动,妈妈说每年的 3、4、5 和 10、11 月份乘公交车第 1 次刷卡会优惠至 1.2 元/次,第 2 次换乘公交车或地铁刷卡会优惠 1 元;其他月份坐公交车刷卡是按正常价 1.6 元/次,换乘公交车或地铁便宜0.40 元。

 我想:首先我应该要先算出每天要花多少公交费,然后再算出每月要花多少公交费,最后把每个月的公交费累加出来就应该是每年的公交费了,想到这里我就开始计算了:

 第 1 步:我查看了一下 2017 年的日历计算出了每月上几天班: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班天数 23 20 23 20 22 22 21 23 21 17 22 21 妈妈 2017 年的上班天数是:

 23+20+23+20+22+22+21+23+21+17+22+21=255(天)。

 第 2 步:计算出妈妈每天上班的公交费用:

 妈妈每天是先坐 1 次公交车,然后再换乘 1 次地铁,这样第 1 次坐公交车刷卡要花费 1.2 元,再换乘地铁原价是 1.9元,由于是换乘所以只要 0.9 元,这样上班时花费 1.20+0.90=2.10 元,一天的公交费是 2.10 ×0 2=4.20 元;但这只是在优惠月份所公交车花费,正常月份的公交车原价是 1.60 元,换乘同样享受优惠 1 元,这样正常月份的每天公交费用是:(1.60+0.90)×2=5 元。

 这样每个月的公交费分别是: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班天数 23 20 23 22 23 22 23 23 22 23 22 23 公交费 115 100 96.6 92.4 96.6 110 115 115 110 96.6 92.4 115 计算出妈妈每年的公交费是:

 115+100+96.6+92.4+96.6+110+115+115+110+96.6+92.4+115=1254.60 元。

 哇!妈妈每年的公交费用要这么多啊!

 我是生活中的“小算盘”

 自从上了三年级,妈妈和奶奶总笑着说我是生活中的“小算盘”,遇到买啥用啥,总喜欢让我算一算,然后告诉她们哪种更便宜,省钱。当然通过生活中的这些事,我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然后又用于生活,用好了数学,我真的成了妈妈,奶奶口中的数学“小算盘”。

 一、我和奶奶 的 小秘密 以前奶奶每次去超市买油盐酱醋、去菜场买菜,都很头疼,一是买来的东西总是比别人的贵,二是买东西算不过来,三是一个月下来也不知道用了多少钱?一开始,我总笑奶奶笨,妈妈知道后和我来了一次民主的对话,她说:“以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其他兄弟,奶奶没有上学,像我这么大已经是家里的小帮手了。做为男子汉,你能为奶奶做什么呢?”于是,我暗暗的下定决心,我要用我学的数学知识帮她解决烦心事。当然这一切我并没有告诉妈

 妈,因为这是我和奶奶的小秘密。

 这天我和奶奶一放学就来到了菜场,奶奶绕着菜场转了一转,在一家看起来比较新鲜的摊子前站定,然后问老板让老板称了 2 斤的四季豆,接着就问我:“四季豆 6 元/斤,我们买了 2 斤,奶奶要给他多少钱?然后奶奶最小的一张是 20 元整,老板应该找我多少钱呢?” 我一看,这很简单,难不倒我。

 6X2=12(元)

 20-12=8(元)

 算完,我很快告诉了奶奶,豆子一共是 12 元,老板应该找我们 8 元。走的时候,老板还笑着对奶奶说,不用烦了,出门有算盘了。

 接着,奶奶又带着我去了卖鱼的摊子,买了一条鲫鱼,打算给我做红烧鲫鱼,想想就留口水哈!不过奶奶的问题也来了,老板告诉我们,鱼 10 元/斤,重 1 斤半,那么我们应该给卖鱼的老板多少钱呢? 我想了又想,1 斤是 10 元,半斤也就是 1 斤的一半,那么就应该是:

 10÷2=5(元),这样半斤就是 5 元。

 10+5=15(元),1 斤半重的鱼就要 15 元,但是奶奶的新麻烦又来了,身上只有 100 元整的,那么卖鱼老板应该

 找给我们多少钱呢? 我想了一下,1 斤半的鱼是 15 元,奶奶有 100 元,那么老板应该找我们:

 100-15=85(元) 拿到老板找的零钱,奶奶又带着我买了 5 元海带丝才回家,回到家又给我出了一个难题:今天我们去菜场带了120 元,花了多少元呢? 于是,我列了下面的表格:

 菜场 价格记录表 买来的蔬菜 单价 重量 付给老板的钱 四季豆 6 元/斤 2 斤 12 元 鲫鱼 10 元/斤 1 斤半 15 元 海带丝 / / 5 元 买菜 花了多少钱 32 元

 剩余 多少钱 88 元 所以最后我和奶奶在菜场这天买菜花了 32 元,剩余 88 元。然后一个月下来,奶奶轻松的算出来买菜一共花了多少钱,笑了,脸上的皱纹好像都少了。然后,她悄悄的请我吃了一个大鸡腿。

 二、我也能帮 妈妈了 说实在,因为做策划工作的缘故,妈妈经常加班,常常到家我都睡着了,为了这个我还和她发脾气。但是一次计算工作让我看到了妈妈策划工作的神奇。

 事情是这样的,妈妈自己有个工作室,经常帮客户设计东西。有一次客户急等着妈妈报价,然后我又想让她陪我看电影,于是就对我说:“妈妈的小男子汉,妈妈需要你的帮助哦!早点算出来,我们就早点去看电影。” “好吧!为了我的大电影我就帮你一次,但是不能太难哦?” “只要会加减乘除就可以啦,我已经把表格给你列好啦!然后告诉妈妈,你最后选择哪家印刷厂?” 客户 报价单

 名称

 单价

 数量

 费用

 备注

 画册设计费

 200 元/P 20P ? / 画册 印刷费 (甲 厂 )

 20 元/本 60 本 ? 手工费 50元 画册 印刷费 (乙 厂 )

 10 元/本 60 本 ? 无手工费 总计 费用( 设计+ + 印刷 )

 ? 看到上面的表格,我埋头在草稿纸算了起来,设计费:200X20=4000(元);甲厂印刷费:20x60+50=1250(元);乙厂印刷费:10X60=600(元),通过计算我发现甲厂的印刷费比乙厂的印刷费贵了 650 元,所以我很快的在纸上写下,选择甲厂。然后又算了下选择乙厂的费用是:4000(设计费)+600(印刷费)=4600 元。

 算完,我骄傲的告诉妈妈,我为什么选择了乙厂,然后把结果一一给了妈妈,妈妈高兴的摸着我的头说:“真棒,你真是妈妈的‘小算盘’!” 所以,通过这些事,我真的明白,老师和妈妈说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会学更要会用,才能节省更多。生活处处充满数学,我要好好学习,做个越来越棒的数学 “小算盘”,做个家庭小帮手。

 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乐趣

 在一次 数学考试中我错了一道题目,回家后我还是有点绕不明白。我正在思考的时候,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我看你半天都没动,是不是遇到难题了?”我皱着眉头说:

 “老爸,你看这道数学题目(在一段 500 米的马路,每隔 50 米种一棵树,起点和终点是站牌不用种树,需要种多少棵?)还有的题目是起点和终点都要种树,我总是搞混。”于是,老爸就拿起题目给我讲解了一番,看着我似懂非的样子。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明天放学我带你去生活中找答案也许你就明白了。”

  第二天,放学的时候老爸准时出现在了学校门口。我和爸爸们往前走了几步,爸爸指着马路边的路灯杆说:“假设这路灯杆就是大树,我们从学校门口的第一个大树(路灯杆)开始一直数到我们小区门口看看有多少棵,算算回家的路有多少米?”我很茫然的问道“那每棵大树的距离多少,我们没带尺子怎么量呢?”老爸笑了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就地取材,我迈一大步的距离是一米,这样就大概可以测出两棵树的距离。你能想到其他的测量方法吗?”我灵机一动:“哈哈,我记得老师说过两臂伸展的长度大概也是 1 米。于是,我用两臂测量出两棵大树的距离大约是 50 米。”

 这个时候老爸又问我:“从学校门口数到小区大门口我们一共数了有 21 棵树,每棵树的间隔是 50 米,那从学校门口到小区大门口一共有多少米呢?”我心里想,这么简单的题目还能难道我这个“数学天才”。我脱口而出是 1050 米!爸爸摇了摇头说:“你仔细想想

 学校门口和小区大门口还有大树吗?这个是不是和你之前的题目起点和终点是站牌不用种树的问题一样啊?”老爸接着又说:“我们把树与树的间隔看做一个线段,你数数看有多少个线段?”我又认真的数了一遍是 22 个线段,我恍然大悟两头不种树,线段=棵树+1,(21+1)×50=1100 那么这条路的长度应该是 1100 米。爸爸表扬了我说:“知道仔细思考问题了,小伙子还不错嘛!”

 我正在得意时候,老爸的问题又来了 “从学校门口的第一棵树开始到我们小区门口的那棵树一共有多少米啊?”有了上次的教训,我没有不加思考就说答案而是深思熟虑了一下。这是个两头种树问题,线段=棵树-1,(21-1)×50=1000 那么这条路的长度应该是 1000米。趁热打铁,老爸又给我出了一道题:“1000 的米道路起点是站牌,每隔 50 米种一棵树需要种多少棵树啊?”我首先分析了一下这个问题是一端种树问题, 线段=棵树 1000÷50=20,那么就需要种 20 棵树。听完我的答案,老爸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夸我想问题能举一反三了。

 植树问题归纳如下:

 ○ 1 植树问题:两头不种树,线段=棵树+1

 ○ 2 植树问题:两头种树,线段=棵树-1

  ○ 3 植树问题:一端种树,线段=棵树

 通过这次和老爸的互动,我发现你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但是你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去思考,才能发现数学王国里的奥秘。其实数学和我们每天的生活密不可分,学好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我还要和大家分享下我的另一发现,我发现每个路灯杆(电线杆)的上面都有一个编号,同学们如果迷路了给警察或者家长打电话求助的时候,只要告诉他们你附近路灯杆(电线杆)上的编码警察就能根据编码找到你。因为每个路灯杆(电线杆)都有一个不同的编码,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快乐的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奥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乐趣!

 

篇三: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

县南洋学校小学部

  学

 生

 小

 论

 文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目

 录 1、 《买西瓜》 作者:

 刘

 月------------------指导老师:

 汤海浪 2、 《公园里的数学题》 作者:

 仲泉宇-----------指导老师:

 汤海浪 3、 《 阿 姨 的 数 学 题 》 作 者 :

 姜 志 -------

 指导老师:

 汤海浪 4、 《关于纳税的一些问题》 作者:

 孙益之----------指导老师:

 汤海浪 5 、 《蚂蚁运食物》 作者:

 常金星--------------指导老师:

 汤海浪 6、 《生活中的买票记》 作者:

 仲亚玲-----------指导老师:

 汤海浪 7、 《买衣服学知识》 作者:

 朱镜宇------------指导老师:

 汤海浪 8、 《买衣服》 作者:

 姚园香------------------指导老师:

 汤海浪 9、 《关于折扣的问题》 作者:

 马明月----------指导老师:

 汤海浪 10、 《鼠猫大赛》 作者:

 黄瑞------------------指导老师:

 汤海浪 11、 《数学与生活》 作者:

 叶子恒--------------指导老师:

 汤海浪 12、 《巧求半圆的周长》 作者:

 李志豪----------指导老师:

 汤海浪 13、 《我与数学报》 作者:

 章

 徐--------------指导老师:

 汤海浪 14、 《容易忽略的答案》作者:

 成星宇-------------指导老师:

 孙

  云 15、《巧用假设法解决问题》作者:

 胡方靖--------指导老师:

 孙

  云 16、《生活中的数学》 作者:

 张新宇-------------指导老师:

 孙

  云 17、《生活中也有数学》 作者:

 刘顺-------------指导老师:

 孙

  云 18、 《喜羊羊和灰太狼新编》作者:

 赵一阳---------指导老师:

 孙

  云 19、《智斗大灰儿狼》作者:

 鲍纹涵-------------指导老师:

 孙

  云

 买西瓜 沭阳南洋小学部六(2)

 班

  刘

 月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 我嚷着要吃西瓜, 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

 走进菜市场, 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

 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 又大又圆, 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奶奶说:

 “给我挑个熟的!

 ”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 说:

 “包熟!

 ”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

 “一斤十块半, 3.6 斤,1 7 元 8 角。

 ”奶奶说:

 “什么? 1 7 元 8 角, 这么贵? 不买了不买了!

 ”小贩急了, 说:

 “别, 别, 别, 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 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 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

 ”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 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

 一斤十块半, 也就是 1 斤 1 0.5 元, 单价是:1 0.5÷ 1 = 1 0.5 元, 而一斤半十五块五, 也就是 1 .5 斤 1 5.5 元, 它的单价是:

 1 5.5÷ 1 .5, 我没细算, 想想可能应该比 1 0.5 多, 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算错就会犯错, 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 示意让她买, 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 ”“不能、 不能, 本来就比人家便宜, 再少, 我就亏大了。

 ”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 奶奶于是付了钱, 奶奶拎着装西瓜的袋子就走了。

 回到家, 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

 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

 “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 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

 ”妈妈哭笑不得, 问:

 “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 你再好好的算算”。

 “因为这儿是 1 0.5÷ 1 = 1 0.5, 而别人那儿是 1 5.5÷ 1 .5, 反正他这儿便宜。

 ”我理直气壮。

 妈妈说:

 “你呀, 太马虎了, 1 5.5÷ 1 .5= 1 0.333……谁便宜呀!

 ”

 通过这件事, 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 学好数学十分重要, 另外还要记住:

 “不要利用数学骗人, 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

 (指导老师:

 汤海浪)

  公园里的数学题 南洋小学部六(2)

 班

  仲泉宇 假期里的一天, 天气晴好, 爸爸带我去沭阳最大的公园——南湖公园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大圆形人工湖, 一阵微风从湖面吹过, 湖面泛起一浪一浪水波。

 这时爸爸突然问我:

 “儿子, 我给你出道数学题怎么样? ” 我说:

 “好呀!

 ” 爸爸接着说:

 “你看这湖面, 如果把它当着一个大圆, 半径是 1 00 米, 环绕湖边一圈铺一条 2 米宽的水泥路, 你能求出这条路的周长吗? ” 我一听心里就有底了, 这样的题目老师曾经讲过得呀, 于是我就随口说出算式:

 2* 3.1 4* 1 00= 628(米)

 。

 我说完后正等着爸爸的表扬呢, 可爸爸把脸一沉说:

 “你是否动脑筋想仔细了? ” 爸爸这么一问, 我糊涂了,心里还犯嘀咕:

 本来就是这样的呀? 爸爸见我几分钟没说话, 就提醒我说:

 “路面 2 米是否要考虑? ” “啊!

 ” 我张大嘴巴呆在那儿, 我怎么这么糊涂, 我又立即说出正确算式:

 2* 3.1 4* (1 00+ 2)= 640.56(米)

 。

 “这次算对了,下次遇到问题时要仔细弄清题意再答题!

 ” 爸爸说。

 我边走边想, 生活中也有这么多趣味数学呀!

 下次遇到再简单得问题也要想清楚再说。

  (指导老师:

 汤海浪)

 阿姨的数学题 南洋小学部六(2)

 班

 姜志

  我妈妈开了 文具店, 今天是星期天, 妈妈有事, 叫我去看店。一会来了 一位阿姨, 她说要考考我, 才能告诉我买什么, 她说:

 “李辉买了一枝铅笔和一个练习本, 一共花了 6 元。

 练习本的价钱是铅笔的两倍。

 铅笔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钱? ” 我想了想:

 练习本和铅笔一共是三倍, 只要用 6÷ 3 就能求出铅笔的价格, 那练习本的价格也能求出来了 。

 我把答案说了出来, 阿姨夸我:

 “能够仔细的分析题目, 真不错!

 ”“你这里练习本每本 0。

 6 元, 作文本每本 0。

 9 元,我要买 1 0 本, 给你 8.1 元, 不用找, 你该给我几本练习本 , 几本作文本? ”我想了想说:

 “先假设 1 0 本全是作文本, 需要 1 0× 0.9= 9元, 实际付了 8.1 元, 比假设少付了 9-8.1 = 0.9 元, 实际作文本比练习本多 0.9-0.6= 0.3 元, 就可求出练习本是 0.9÷ 0.3= 3 本, 作文本是 1 0-3= 7 本。

 ”算出来了, 阿姨直夸我聪明, 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阿姨又买来几样文具, 结帐时我还沉浸在欢乐之中, 结果呢把钱算错了, 我没发现, 阿姨却对我说:

 “你呀, 一夸你就得意忘形了 。把该付的钱的小数点看错了, 结果呢我少付 1 5。

 3 元。

 ”“对不起,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 比原来的价格缩小了 1 0 倍, 相差了 9 倍,只要 1 5.3÷ 9= 1 .7 元, 由于刚才缩小了 1 0 倍, 所以要 1 .7× 1 0= 1 7元。

 ”阿姨又买了几个文具, 就走了。

  今天, 阿姨的数学题被我攻破了, 我心想: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我要更加努力。

  (指导老师:

 汤海浪)

 关于纳税的一些问题 南洋小学部六(2)

 班

 孙益之 今天, 我可高兴了, 因为我的小敏姐姐要带我去上银行储钱。

 到了那, 姐姐手拿号在等。

 突然, 她问我:

 “小妹益之, 我问你一个题

 目啊? ”我一听, 立刻来了精神, 便说:

 “哈, 你说吧!

 "姐姐说:

 "为存钱方便, 我把 5000 元办理了活期储蓄, 年利率 0.72% 。

 2 个月后, 我把钱全部取出, 我应得利息多少?(根据规定, 暂停征收利息税)

 ”我听后, 片刻沉思, 心想: 2 个月? 不是 2 年? 2 个月= 六分之一年。

 哦, 我明白了。

 我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姐姐, 姐姐说 :

 “不错, 脑袋挺聪明吗!

 ”我听了, 嘿嘿地笑着。

  过了一会, 姐姐说:

 “你知道利息税给国家干嘛? ”我心想, 这不简单!

 我不紧不慢地清了清嗓子, 说:

 “ 税收的用途: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 保卫国家安全。

 姐,我说的对吧? ”再看姐姐呢? 傻傻的望着我。

 我看那样, 诶···我心想没文化真可怕!

 今天, 我不仅会了一道题, 还在姐姐面前改变了我是“小屁孩”!想到这, 我的心里像吃了蜂蜜一样甜!

 (指导老师:

 汤海浪)

  蚂蚁运食物 沭阳南洋学校小学部六(2)

 班

  常金星 在一个小洞里, 住着幸福的蚂蚁一家。

 蚂蚁妈妈有两个宝宝, 一个叫黄黄, 一个叫黑黑。

 一天, 蚁宝宝们饿了, 要妈妈去找食物。

 妈妈说:“你们长大了,要学会自己找吃的。” 两个宝宝很高兴, 说一定把又大又好的食物带回来。

 两个蚂蚁宝宝出发了, 它们凭着自己的嗅觉, 找到了食物。

 前面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半圆形, 另一条路是两个半圆。

 它们都不知道哪条路离家近。

 于是, 它们兵分两路, 过了几分钟, 它们一起回了家。它们很疑惑, 为什么两条路一样长? 它们计算了一下, 那个大半圆:10×3. 14÷2=15. 7 千米, 又计算了 两个小半圆, 两半圆正好组成一个小圆:

 5×3. 14=15. 7 千米, 竟然一样长﹗ 它们研究出了一个结论:在半圆的直径上画满圆, 加起来正好等于那个半圆。

 它们把自己发现的东西告诉了蚁妈妈, 蚁妈妈听了给了它们许多

 好吃的, 蚁宝宝们开心极了。

  (指导老师:

 汤海浪)

 生活中的买票记 沭阳南洋学校小学部六(2)

 班

  仲亚玲 某个星期三, 我们班的三位老师带着我们班 30 位学生去电影院看电影。

 一路上孩子们唱着欢快的歌, 不知不觉就到了电影院。

 当走到电影售票站时, 一位老师发现了墙上写着这样一些字“成人 20 元打九折, 儿童票价 15 元打八折。

 正当这时这位看字的老师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 老师来考考你们, 题目是这样的, 有 3 名老师带着 30名学生去公园玩, 但是还要收票, 成人 20 元, 打九折, 儿童 15 元打八折。

 问一公分要花多少元? 一位小女孩站出来说, 竟然成人有 3 人,一张成人票 20 元, 那就用 3×20=60 元这样就算出了 3 张成人票多少元。

 儿童有 30 人, 一张儿童票 15 元, 那就用 30×15=450 元这样就算出了 30 张儿童票多少元。

 成人票打九折就用 60×90%=54 元就算出了 3 张成人票打折后的钱数。

 儿童打八折, 就用 450×80%=360 元就算不出了 30 张儿童票打折后的钱, 再把 54+360=414 元就得出了一共花的钱。

 三位老师听了, 大声叫好, 连忙鼓掌。

 老师把钱给了售票员, 带同学进去看电影了。

 (指导老师:

 汤海浪)

 买衣服学知识 沭阳南洋学校小学部六(2)

 班

  朱镜宇 今天是寒假的第三天, 我和爸爸妈妈乘飞机去南京游玩几天再回家过春节。

 一下飞机我兴奋的跟着爸爸妈妈去城市中玩。

 首先我们去看东方明珠周围全是高耸的大楼, 看过之后我们就进城买东西。

 城中, 各色各样的羽绒服, 鞋子非常好看。

 我巴不得全买回家,走到一个服装店门口, 我不走了, 爸爸妈妈就问我:

 “儿子, 为什么不走了? ” 我回答道:“爸爸妈妈你们看。” 我就将漂亮又帅气的衣服指给他们看。

 我一看标价 350 元, 可是爸爸没说什么只付了 210 元。走着走着我就爸爸为什么只付了 210 元, 爸爸告诉我这是打折的衣服。

 可我还是不懂为什么只付 210 元。

 爸爸告诉我, 这衣服打了六折,也就是按原价的 60%卖出, 就是 210 元了。

 两天过去了, 我快乐地回家过春节了, 我既买到了新衣服, 又学会了折扣的计算方法。

 没想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啊, 只要我们细心去发现, 就会学到很多。

  (指导老师:

 汤海浪)

  买衣服 沭阳南洋学校小学部六(2)

 班

 姚园香 今天是星期天, 我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

 在途中, 妈妈看见路边的服装店里大减价, 就迫不及待的跑了过去。

 妈妈看中了 一件衣服, 我一看价钱, 哇!

 1008 元, 好贵啊!

 就在这时服务员走了过来说:“本店今天大减价, 这件衣服打了 5.5 折。”妈妈把我拉到一边叫我算算多少钱, 我脑中顿时出现了 一个式子:1008×55%=554. 4 元。

 我开心地告诉了妈妈。

 妈妈又叫我算算三件需要多少钱。

 我很快又给出了答案, 妈妈找到了服务员谈一谈价格, 终于又少了 60. 2 元, 我脑中又浮现出一个式子:

 1663. 2-60. 2=1603元。

 妈妈刚要去结账, 奶奶急忙地跑过来说:

 “这边才打 5. 5 折, 那边都打 8 折, 这边一点都不便宜, 我们去那边买吧? ” 我笑的肚子都

 疼了, 告诉奶奶打的折越多钱就越多, 奶奶笑着说现在没文化真不行喽!

 今天我真开心, 终于帮了妈妈一回忙了。

 (指导老师:

 汤海浪)

 关于折扣的问题 沭阳南洋学校小学部

 马明月 今天, 我和妈妈上街买衣服。

 看见了一家专门卖棉袄的店。

 进门之后, 妈妈转了一圈, 选中了一件紫红色的衣服, 原价 4800 元。

 由于妈妈是第一个到店中的, 所以可以打九五折, 营业员说可以付 4600元, 妈妈掏出钱包, 来不及算便想付钱, 我想了想说:“好像不对吧? ”营业员听我说她算错了, 便生气地说:“本来就是, 不知道可别瞎说。”我仔细对她讲了一遍:

 “九五折就是按原价的 95%出售, 直接用原价乘 95%就行了, 算式是 4800×95%=4560 元。”我讲完后, 她的脸红了,对我们说:“对不起, 我算错了, 为了道歉, 价格再降到现在的 60%,请问这怎么列算式呢? ” 我又作出了回答:

 用 4560×60%=2736 元。“太对了” 营业员夸奖我, 我说都是在学校学的知识。

 我们付完钱拿着衣服回家了。

 原来生活中也有这么多科学知识啊!

  (指导老师:

 汤海浪)

  鼠猫大赛 南洋学校小学部六(2)

 班

 黄瑞 小李家有一只猫咪, 整天自由自在的。

 一天, 一只小老鼠正在开开心心的散步, 猫咪看见这只老鼠, 马上跳出来, 对老鼠说:

 “快点束手就擒吧!” 老鼠一看见就装出镇定的样子, 脑袋转了一下想:“如

 果你能答对我的题, 我就让你吃吧!”猫咪说:“我为什么要答应你? ”老鼠说:“总得答应我最后一个愿望吧!” “好吧!”猫咪爽快的答应了。

 老鼠说:

 “山上有一棵桃树, 树上有 100 个桃子, 树上的一只猴子偷吃桃子, 第一天偷了总数的二分之一, 以后 8 天分别偷了当天现有的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 五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分之一, 偷了九天, 树上还留下多少个桃子呢? ”

 猫咪想了想, 左走走右走走, 突然想到了一个方法说:

 “这里把100 个桃子看做单位“1”, 第一次用去就是(1-1/2)

 , 第二次用去就是(1-1/2)

 +(1-1/3) … …以此类推就行了, 得出的算式就是 1-100× (1-1/2)

 +(1-1/3) +… …(1-1/1...

篇四: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

学与生活

  一天, 我和妈妈去新华书店买书。

 正好碰到新华书店搞活动, 详情是这样的:

 买满 50 元可换 10 元的书券, 买满 100 元可换 20 元的书券, 以此类推, 过期作废。(每人只能换一次)

 我和妈妈先来到二楼, 我左看看, 右看看, 看中了几本书, 妈妈算了一下总价是 73 元, 妈妈说:“我们先去二楼看教辅工具, 回头再看这些课外书。” 来到三楼, 我买了《课课通》、 几份练习卷和一本阅读训练, 共 90 元。

 妈妈说:“车轶旻, 你说, 我们是先把这些书买了,换 10 元的券; 还是把两样加起来换 30 元的券, 你不是还要买磁带吗? ”我立刻想了起来:

 如果按第一种方法算, 就可以在 73 元的基础上, 扣去 10 元, 变成 63 元。

 63+90=153 元, 就把磁带的钱算成 40元, 153+40=193 元, 省了 10 元; 如果按第二种方法算, 73+90=163元, 拿到 30 元的券, 40-30=10 元, 买磁带只需 10 元了 163+10=173元, 省了 30 元, 30>10。

 对, 用第二种方法好!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

 “呵呵, 你是个数学小能人, 理财小高手!

 ”

 于是, 妈妈按我的方法付了钱, 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五(4)

 车轶旻

篇五: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

中的数学小论文

 合理利用资源

 发挥最佳效益

 记得是星期六的一天早上,爸爸带我去看望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生活来源主要靠养鸭为生,平时爷爷奶奶就吃住在鸭场,我到了爷爷奶奶处,免不了要看鸭舍,喂鸭子。鸭场沿河沟而建,其余三面是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我向爷爷喂鸭场地为什么不建成正方形而建成长方形,我还对爷爷说,‘我们老师说过,栅栏的长度一样时,围成的正方形面积要比长方形的面积要大,’爷爷笑呵呵地对我讲,‘你说的情况与我们这个喂鸭场地的情况不一样,你看我的这个场地,一面利用水沟围,三面利用栅栏围,不是四面,’接下我天真地说,‘水沟长着呢,为什么不围更长一些呢,那样面积不就更大了吗?’爷爷说,‘这就不一定了,’爷爷说, ‘萍萍呀,听说你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了,今天正好我来考考你,我这个喂鸭场地,三面栅栏共长 40 米,你想想看我们这个喂鸭场的面积最大可以围成多大呢?’

 带着问题,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我采用列举的方法,推想:假设宽 1 米,长是 38 米,面积就是 38 平方米;宽 2米,长是 36 米,面积就是 72 平方米,逐步列举…宽 10 米,长 20 米,面积是200 平方米;再往下逐步推算面积,面积又逐步减少,另外我又列举了其他的数加以证实看看有什么特点,我从中摸索了这样一个规律,象这样利用一边是河沟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大,也不是长越长面积越大,而是长的长度是两条宽的和时面积最大。带着成功的喜悦,我跟爷爷说,‘爷爷呀,你考我的问题,我想了一下,不知道对不对,’爷爷让我讲讲看,我说这个喂鸭场地面积最大是200 平方米。爷爷高兴地说,‘一点都不错,我孙女是好样的。’

  从这个实例中,我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从中我也感受到,数学会给人们带来智慧创造财富,可以说是,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篇六: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为了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为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为了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新课程标准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有效途径。数学来源于生活因而数学教学更应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现在的数学教学中许多的教师还在走老路子为传授新知而讲解例题完全不考虑例题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相符合不去考虑学生的生活感受不去挖掘教材中的生活气息为了巩固、提高练习的效果让学生机械、重复的操作以致给学生的思维戴上了“紧箍咒” 完全放弃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而学生呢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丧失了知识的应用价值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练习完全不去考虑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不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许多学生就连去逛超市时竟不能自主算出买的东西的总价而依靠收银员即便按错价格也一无所知。呜呼悲哉如此学了数学知识又有何用呢

  那么如何让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呢

  促使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走进生活就是教师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抓住“生活细节” 传授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有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抓住“生活细节” 。

 “生活细节”就是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商店里 15 支铅笔 售出 9 支 还剩几支学生通过自己移动铅笔寻求计算方法 15-9就是共有 15 支铅笔 移动 9 支铅笔 还有 6 支没动 则得数为 6 支 有的用破十法 15-10再算 5+1有的拆减数把 9 分成 5 和 4先算 15-5再算 10-4。方法多样人人参与探讨解答的方法。接着我又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同类问题中去。学生主动研究学习达到了学习与生活知识的结合。

  又如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安排了这样的插曲你们知道我们身上有许多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和脚底长度大约是 11„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产生兴趣教师就有了引导学生来研究“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时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

  这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二、利用“生活画面” 扩大课堂

  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实践活动使学生直接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去探索、寻找。

  如学生骑自行车上学时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两人想要并排骑车时虽然两人踏地转数一样但总有快慢之分或者两人同时并排骑车时总有一人要踏地快一些。通过观察从中学生就会发现以上现象是与自行车的车轮有大小有关就刺激学生去探索其中的奥秘。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研究发现车轮大周长就大反之周长就小。进一步学生

 又会了解到圆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同样的问题每次从家到学校自行车骑得快时间就短反之时间就长从而引出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时间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同一生活画面却让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摸索、研究收获了许多实践知识这无异于扩大了课堂的教学规模把数学教学延伸到了具体的生活中推动了学生的实践学习。

  三、演示“生活现象” 解决疑难

  数学的许多概念和法则是在很多实物原型和事例中经抽象和概括而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学生往往对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产生疑问难以消化理解和掌握。教师就要结合生活现象利用事例展示学生的疑难点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高效快捷演示许多实物的原型和事例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接受知识的规律。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加深对“相遇”概念的理解我设计以下演示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学“相遇问题”这节课 时正好有其他老师听课。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今天有几位老师来听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教室里响起“哗哗”的掌声气氛活跃极了。我接着说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你们知道鼓掌也有学问吗”这一下把全班同学给问住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我抬起双手掌心相对两掌距离约有肩宽然后双掌缓缓相向运动猛烈碰击发出响声。

 “大家看清楚了吗开始手掌在两地然后同时相向运动在一定的时间里两掌相遇了碰撞后才发出响声 ”我边说边做边板书两地、距离、同时、相向、相遇。

 “大家想知道这里头的学问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接着板书课题相遇问题。也可配合多媒体技术演示。用课件展示高速公路的画面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到“相遇、向背”等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又如学生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对于“面、棱、顶点、长、宽、高”的概念易产生混淆教师联系了学生学做菜时的切菜感受让学生自己动手切马铃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逐渐掌握了以上的概念。

  这样教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四、设计“生活情景” 运用知识

  数学知识应加以运用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也应加以反复练习才能习得。数学知识如能在具体生活情景中加以运用将数学知识与“身边数学”有机结合才能有利于实实在在的巩固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处处隐含着数学知识。在“五一”黄金周前我抓住时机为学过的统计知识上了一堂“生活数学练习课” 课题是“好乐多”超市营业额的启示。同一家超市同样的商品价格为什么黄金周前与黄金周期间的营业额会天差地别怎样证明你的观点

  同学们争论的结果大致是客流量与顾客的多少决定着营业额的升降。同学们统计后制作的“好乐多”超市“五一”黄金周前与期间一上午的顾客流量条形统计图与营业额折线统计图证明了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又如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后理解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在碰到课桌椅摇晃时就能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点来修理。

 因此数学知识在实际中运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意识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

  总之,目的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标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与生活融于一体的境界。

推荐访问:生活与数学简单小论文三年级 数学 简单 小论文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