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9篇

时间:2022-12-11 16:15:05 来源:网友投稿

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9篇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课程—作文—四川南充市“阆中红军烈士纪念园”研学旅行心得 研学路线: 道台衙门&md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9篇,供大家参考。

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9篇

篇一: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 作文 — 四川南充市“ 阆中红军烈士纪念园 ” 研学旅行心得

 研学路线:

 道台衙门—魁星楼—红军烈士纪念园

 本文档来自公开网络搜集,作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为阅读留档方便,统一整理文字编排,字体统一改为 4 号宋体,部分标题及内容分段稍有调整,已补充订正部分资料(语法、文字、标点等)。

 欢迎交流增补资料!

  研学旅行有感

  高二二班蔡梦婷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生活又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田野和家乡。

 我经常坐在教室里眺望窗外,

 世界那么大,真想去看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最好的课堂在路上,为了开阔我们的学习视野,经教育局批准,在学校领导、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学校初中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到素有“风水之城”、“春节之源”、“四大古城”之称的阆中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研学旅行。

 阆中,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我们选择了道台衙门、魁星楼、红军烈士纪念园,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一、实践中认知、探寻

  我们的第一站是道台衙门,阆中除了大名鼎鼎的张飞庙、贡院等蜚声天下外,道台衙门也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属于珍品极品,是不可多得的古城文化生态资源。

 阆中道台衙门曾是省府衙门,管理着西南各区域,是全国仅存两处道台衙门遗址,道台衙门标志着阆中曾经也“阔”过,在清初的四川及后来的川北地区具有无法取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重要历史地位。

 通过对道台衙门的参观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感受了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自豪我是阆中人。

 第二站我们选择了魁星楼,魁星楼又名“奎星楼”、“翰天宫”,魁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古代人们的富贵大都只有一条路——科举求功名,中状元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考中状元即称“独占鳌头”、“大魁天下”,天子赐诗,礼部赴宴、身着锦袍,打马游街,故里建坊,最为风光。所以人们向神灵祈祷最大的心愿就是科举得中,不仅能光宗耀祖,而且可以享得荣华富贵。我和同学们也虔诚的参拜了大成夫子像,期许明年的高考也能一路过关斩将、金榜题名。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红军烈士纪念园,在这里举行了“缅怀先烈、十八而志”的宣誓活动。站在纪念碑下,面对英烈墙,举起右手,铮铮誓言,我早已热泪盈眶,烈士的英魂,先烈的丰功伟绩,是他们,在敌人的压迫下,挺起了胸膛,不畏枪林弹雨,冒死冲锋在战争的最前线。在内忧外患之际,是他们,果断出击,置生死于度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中华民族可以被杀戮,而不可以被屈服!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的革命作风,是如此地令人敬畏,让我们钦佩不已。让我更加明确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烈士用他们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伟大,也激励了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创新、自觉服务与祖国和人民的决心。

 二、别样的课堂,不同的感悟

  在这次活动中,学习知识是一个方面,我感悟最深的是我们和老师之间和同学之间那份深深的情谊。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老师和我们的交流主要在课堂上,事无巨细:安全、劳动、学习,而且学习为多,老师见到我们不是怕我们捣乱,就是怕我们学习不好,我们和老师总有一些距离。

 可走出课堂,我们和老师之间和同学之间那份深深的情谊让人感动。行进路途中老师为我们拎包,烈日下老师为我们递水、撑伞,每到一处,老师为我们照相,我们给老师照相、与老师交流、谈心、无话不说,大家所表现出来的开心是发自内心的,平时我们看见老师就躲,怕老师问作业、问学习,可到了这里,我们跟老师开玩笑、跟老师合影、缠着老师买零食……我们之间不再是老鼠和猫的关系,老师与我们,我们与同学们没有了任何间隙,是朋友之间的相互沟通。

 去,满怀期待;回,收获满满。我们心怀理想,带着汗水与微笑,留下了美好的足迹。这次旅行,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感受了我美丽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多的是让我们接受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受益匪浅。阆中,我的故乡,我爱你!难忘的研学旅行!

 

篇二: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17卷第1期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2017年3月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助推精准扶贫工作——以灌阳县红色旅游开发为例。王亚楠(中共灌阳县委党校,广西 灌阳541600)[摘 要]灌阳红色旅游资源是红军长征途中,三过灌阳留下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灌阳大部分红军遗址保护相对完好,可歌可泣的红军故事并没被世人淡忘 整合当前灌阳县红色旅游资源对弘扬长征革命精神,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助推灌阳贫困山区精准扶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精准扶贫工作;党性教育[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50(2017)01—0057—04灌阳县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总人口270300多人,其中有24万农村人口⋯。截止2016年1月,灌阳县已完成贫困村、贫困户识别工作,确定贫困村65个,贫困人口47983人,约占14%,扶贫对象11094户,派出工作队210个,驻村扶贫干部3768人。从地域上来看,灌阳县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环都庞岭山脉和海洋山脉的狭长边缘地带。目前,灌阳县委、政府明确了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例如,灌阳县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唐景崧故居保护性旅游开发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一、精准扶贫的内涵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n1。精准扶贫目的在于通过细化扶贫方式,完善扶贫信息系统,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提高扶贫工作绩效。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的,此后,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精神中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多次强调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精准扶贫体现了扶贫工作的科学性。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其主要内涵包括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3。其中,精准扶贫的主要途径包括职业教育培训、干部驻村帮扶、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等等。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是灌阳开展精准扶贫的优势项目(一)灌阳具备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推进精准扶贫的优势据统计,2004—2014年,我国红色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40亿人次以上,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6%¨3,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景区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因此,灌阳可以借鉴国内其他革命老区发展旅游的模式,适度开发整合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上提升灌阳经济发展水平。在近90年的历史长河中,纯朴善良的灌阳农民自发保护红军遗址,代代相传讲述红军故事,在民间成为佳话。灌阳地处桂北山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但红色旅游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长期以来,红军长征三过灌阳留下的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色资源的价值逐渐凸显,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时机逐步成熟。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发展红色旅游[定稿日期】2017-03—09【作者简介】王亚楠(1968一),女,广西灌IZ日A.,中共灌I"n-县委党校科研室副主任,近期研究方向:旅游文化。57万方数据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第17卷第1期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2017年3月首先要理好工作思路,从实际出发,接好地气¨3。当前,灌阳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整理恢复红军遗址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以此来促进老区扶贫开发工作。以新圩阻击战战场为例,新圩阻击战是著名的湘江三大战役之一,枫树脚是新圩阻击战的主战场,战场位于灌阳和全州交界之地,辖4个乡镇,绵延10多公里,拥有水口山、钟山、楠木山,分布着全州鲁水村,灌阳光明村、陈家坪等大大小小近400多个村庄。红军留下的一系列战地遗址,如杨柳井遗址、永安关遗址、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旧址、红三军团红五师战地指挥所旧址、红三军团指挥所旧址“九如堂”、水车村修睦村“红军烈士墓”。这些红色资源和当地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错落分布,山高、洞奇、林密、关险,风景优美,旅游开发的基础好。新圩阻击战战场,横跨全州、灌阳两县,地缘相连,人文相近。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些扶贫模式和经验,比如,新圩镇龙塘村通过土地整治、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发荒山、荒坡,在推进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打造红色旅游,探索出一条“龙塘模式”。在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灌阳具备较好的群众基础。2010年,水车乡修睦村村民自发集资,收集掩埋18具红军烈士遗骸,修建了“红军烈士墓”;水车乡滨家桥村村民采取自发集资、出工、出力、出物等方式,将红三军团指挥所旧址“九如堂”加以保护性修复和完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也对红军遗址的修缮做了统一部署、统一规划,以深入妥善保护遗址。(二)开发红色旅游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一定的实效2003年,灌阳县委、县政府在新圩乡下立湾村酒海井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牌”,当年虽然财政困难,资金缺乏,但民间保护完缮红军遗址的呼声日日高涨,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向上一级政府争取支援,县级财政拨款与各单位捐资相结合原则,发动老百姓,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完成了修缮了工作。坚持集中恢复与原地保护相统一的原则,降低了维修成本,例如沿着全沙公路两侧的枫树脚新圩阻击战旧址,便是在原来的旧战场山坡、山岭地带修建起来的。通过自治区、市、县三58级相关部门的努力,灌阳镇枫树脚新圩阻击战博物馆的重建、恢复、保护等工作取得重要的进展,博物馆室内展馆的设计、陈列、布局,广场周围的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经成为灌阳县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传统教育基地。此外,新圩阻击战博物馆与灌阳地下“神宫”景区相连,交通便利,人文气息浓厚,当年红军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例如,祖孙三代保红旗的故事、十八壮士的故事、酒海井104名烈士的故事等等,在当地广为流传。2016年以来,全国上下大规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革命老区抓住旅游开发这条主线,就能在扶贫解困,减少贫困户、贫困村上有所作为。一方面,对面临损毁的红军遗址和少数没有纳入政府保护范围的红军遗址,进行修整和适度恢复;在红军遗址所在地,发动群众力量整治村容、村貌,加强遗址的保护,例如,为推进新圩阻击战博物馆的场地建设进程,将附近几户村民进行单个搬迁和整体搬迁。通过做思想工作,重新分配宅基地,政府出资帮助村民重新修建房屋,对搬迁户优先安排工作,比如,搬迁户的子女通过培训学习担任博物馆的讲解员、保洁员、保安人员,同时面向群众征集红军革命遗物,充实博物馆馆藏。另一方面,利用当地好山、好水、好风景的区域优势,鼓舞群众发展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红豆杉、白果树;果树——雪梨、黑李、红枣;蔬菜——西红柿、辣椒,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兴办农家乐,集旅游与特色餐饮一条龙服务,吸引游客,来得了,住得下,进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灌阳县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下派扶贫工作队员,驻村入户明确精准扶贫对象,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档立卡,根据不同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1-3年帮扶计划,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旅游则旅游的原则,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扶贫发展模式。就红色旅游区精准扶贫而言,自治区、桂林市下派的驻村单位、后援单位和自治区、市抽调的贫困村第一书记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治区组织部下派到灌阳新圩镇的后援单位——自治区发改委,曾经驻扎在新圩镇的陈家坪村,长期以来,区发改委关心陈家坪村的发展建设,为万方数据

 该村修建公路、水渠、大桥、学校、幼儿园等等,还捐款救灾,帮助因病致贫、因灾致困的村民走出困境。近年来,又帮助该村成立果蔬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村民通过电商平台,把新圩的“三红、三黑产品”(西红柿、红辣椒、红枣,黑李、奈李、葡萄)由桂林打响到广东省的深圳、珠海等地,水果、蔬菜还没有成熟,商家纷纷踏来与村民签定订单,使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这一举措,对周边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当大,促进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减少。三、灌阳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推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遇到的困难及对策(一)面临的困难当前,灌阳红色旅游区域有20多处红军遗址,除了保留原有的格局和特征外,少数建筑物,经过近100年的岁月沧桑,渐渐破败不堪,亟待修复与完缮。例如,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旧址——下立湾村蒋氏祠堂,因为是土石木头房屋,受南方潮湿气流影响,墙根、墙壁、楼梁、瓦梁已经腐朽生虫,濒临倒塌;红三军团红五师战地指挥所旧址所在地——新圩镇杨柳井村黄氏村民住宅,一直以来由黄氏族人堆放杂物和圈养猪、牛、鸡、鸭。由于历史原因,黄氏族人关系错综复杂,互相推诿,保护与翻新处于两难境地。近年来,灌阳红色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但勿容置疑的是,灌阳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游客在红色旅游区走马观花式参观学习,平均停留时间仅仅几个小时,人均消费水平每天不足50元,更谈不上留客过夜,这样就很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很有必要通过优化旅游线路、整合资源,扶持红色旅游发展。灌阳红色旅游区虽然红军遗址较多,但是对其实施开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例如,红军战地指挥所、战壕、旧战场、战地救护所等等,因为地方财政困难,保护资金相对不足。(二)对策及建议1.加强保护与维修在充分发挥民间力量修复和保护红军遗址的基础上,建议由广西区党委、区委党校、区委党史研究室、宣王亚楠: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桂林国际旅游眭地建设 2017年3月传部、区旅游局、区文物局和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联合组成领导小组,结合红色旅游区域所在市、县的党史、宣传、文物、旅游部门及市、县党委政府部门,对红军遗址进行详细的考证、登记,加以梳理、分类、详细规划,对于有纪念意义、文物价值较高、史实脉络清晰、面临损毁或尚未纳入保护范围的红军遗址,进行保护和抢救性修复。建议县、乡政府有关部门,应多管齐下筹集资金,按照“适度从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红军旧址,进行适度保护和修复,在不增加当地编制的前提下,发动民间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成本。2.坚持红色旅游开发与党性教育良性互动随着党性教育的加强,外出到红色教育基地考察学习交流的需求有所增加。如,广西师范大学、灌阳县教育局等单位,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重走长征路,踏着红军战斗过的足迹,体验当年红军的艰难岁月,并在当地村落开展扶贫工作,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参加这一活动后,大家感受很深。作为桂林市委党校下属的灌阳分校,办学规模、教学场地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均有限,很难满足当地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教学培训需求,所以,很有必要创新培训方式,促进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建议桂林市委党校、桂林市辖的高校结合本市十一县六城区实际情况和学员班次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制定相关教学计划。桂林市级院校要向各县党校分校输送人才,送教下乡,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各县党校分校充实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资源,对考察项目实行倾斜政策,即优先向红色旅游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区倾斜,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体班次之外,允许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生产工作之余、寒暑假或年休假等时间,组织干部职工、中小学师生到红色旅游区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借鉴百色革命老区现场教学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派驻村扶贫干部、大学生志愿者,以农业、林业等部门为主,既便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又达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59万方数据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17卷第1期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2017年3月3.整合资源,促进红色旅游区产业发展从灌阳县红色旅游区来看,一是加快成厦高速公路建设、全沙公路建设,打通灌阳通向湖南、广东地区的旅游通道;二是制定政策,通过政府行为,对相关红色旅游线路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开展区域合作,吸取兴安、全州、恭城发展红色旅游的经验,促进灌阳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区域风景优美,民俗风情浓厚,极具地方特色,以新圩阻击战战地为例,成厦高速公路凤凰一灌阳路段,自2015年底通车以来,来自湖南、广东等地的游客相对增多,而且阻击战战地周围有唐景崧故居、文市月岭古民居、千家峒旅游区等急待开发的旅游景点,观赏性较强,建议区、市、县各级部门统筹考虑制定有利于红色旅游开发的相关政策,游客参观景点的门票,实行优惠政策,延长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驻留时间,提升其消费水平,吸引游客购买当地农产品,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历史上,灌阳有着与全州、兴安相毗邻的地域和人文相通优势,灌阳应借鉴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公园”建设经验,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有效开展县域合作,促进红色旅游区域发展。此外,建议自治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发动社会力量,设立红色旅游扶贫产业引导基金,吸引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捐资,扩大社会力量,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对红色旅游区的经济建设,象灌阳湿地公园建设、西山风力发电厂等,要大力扶持,全面促进红色旅游区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1】孙敏.全国政协常委干以胜到灌阳龙胜调研扶贫工作[EB/OL].[2015—12—15].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guilin/2015-12115/c一1 l 17455652.ht m.【2】阚景阳.革命老区整合资源推进精准扶贫研究田.桂海论丛,2016(1):79-83.[3]闻涛.扶贫开发,成败在于精准[EB/OL].[2015-06-25].http:gnews.163.om/15/0724/06/AV95IlMOO0014AED.html.【4】沈荔...

篇三: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中红军纪念园导游词(新版)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够担任本次阆中红军纪念园开园仪式的讲解员, 我是 XX, 大家叫我小 X。

 现在, 就请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跟随小 X 一起去追忆当年那段难忘的红色历程、 去深切缅怀革命英烈, 感受当年那惊心动魄的场景。

 阆中红军纪念园主要是以反映川陕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和在红军精神光耀下民族民主革命中心区域历史地位的纪念胜地。

 他也是“嘉陵第一江山” 的重要景区,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中, 阆中是参加红军最多的县、 女红军最多的县, 是川陕苏区建县最多的县市, 是最主要的长征出发地, 是川陕苏区唯一的食盐供给地, 是老一辈革命家徐向前、 李先念、 许世友频繁战斗和较长时间居住过的地方。正鉴于此, 所以它是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线中十二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阆中红军纪念馆始建于 96 年,

 2009 年扩建, 其占地 100 余亩。

 现形成了集崇祀、 瞻仰、 游览、 体验于一体的红军魂景区,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雕塑群区, 红军烈士祭祀区、 红军文化展览区、 红军功勋墙区、 红军石刻长廊区等六大功能分区。

 我们走进阆中红军纪念园, 就如走进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I、(红军魂景区)

 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便是红军魂景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两座汉风赭红色汉阙门, 他是红军魂广场入口, 看到汉阙门就使人顿时想起了汉高祖刘邦《大风》 中的“大风起兮云飞扬” 的大气磅礴诗句, 一下将人带入了多年如火如荼的红军战争岁月。

 在我们的右边主题文化墙正面是毛泽东笔走龙蛇的《长征》 诗, 歌吟了中华民族、 红军健儿伟大的长征精神, 两侧镶以红军长征路线图和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强度嘉陵江战役要图, 具像化了一代伟人的伟大战略思想。

 背面用简约准确的文字介绍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的战斗历程。

 右边的文化景墙, 是用浅浮雕的艺术手法, 再现了当年红军在阆中打土豪、 分田地, 建立苏维埃政权, 发展红军的典型场景。

 “强渡嘉陵江” 巨型雕塑耸立在红军魂广场中心。

 雕塑家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对红军英雄人物的崇敬, 将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 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和情怀跃然眼前。

 “强渡嘉陵江”, 再现了红军在阆中强度嘉陵江的历史辉煌,那是在 1935 年 3 月, 为策应中央红军入川北上, 红四方面军奉命实施强渡嘉陵江战役。

 红军在徐向前总指挥等领导的率领下, 选择嘉陵江苍溪、 阆中段为主要强渡地段实施强渡, 仅阆中境内就有涧溪口、 南津关、 河溪关、 石龙茄子渡、 沙溪场五个渡口。

 1935 年 3 月 28 日—4 月 3 日, 红军全面突破嘉陵江防线, 控制了 嘉陵江以西, 北起广元, 南至南部 400 里地区。

 接着, 向敌纵深发展, 至 4月 21 日, 整个强渡嘉陵江战役, 歼敌 12 个团, 计万余人, 红四方面军开始踏上举世闻名的长征路。

 阆中是红四方面军主要长征出发地之一。

  正如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星火燎原》 中所说:“从阆中南面的塔子山强渡,《三国演义》 里不是说张飞守阆中吗? 就是那个阆中。”

 2、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雕塑群区

 (好各位领导请往前走)

 现在我们的正前方看到的是革命之梯, 在革命之梯的下面左右两边我们可以看见有十尊雕像, 他们是阆中籍的十位将军, 他们分别是汪易、 宋烈、 莫春和、安志敏、 白崇友、 蒋克诚、 安东、 宋献璋、 梁天喜、 杜光华。

 他们大都是在 1933年参加红军, 解放后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其中汪易为阆中水管人曾经担任过北京军区的副司令等重要职务, 于 1995 年去世, 终年 79 岁; 宋烈:

 阆中望垭镇人,历任河南省公安厅厅长、 公安总队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 莫春和:

 阆中朱镇乡 人,历任总参机要局局长、 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安志敏:

 阆中二龙镇人, 历任空军六航校校长、 军长、 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 白崇友:

 阆中水观镇人,历任中南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 解放军总医院政委等职; 安东:

 阆中凉水乡 人,历任情报部副局长、 装备部副部长、 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 宋献璋:

 阆中石滩镇人, 历任浙江军区副政委、 南京步校政委等职; 蒋克诚:

 阆中老观镇人, 历任军分区司令员、 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 梁天喜:

 阆中西山乡 人, 历任云南省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昆明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 杜光华:

 阆中天林人, 在抗日战争中因战功卓著被誉为“抗日虎将”。

 1946 年, 在第三次临江保卫战中, 杜光华奉命率辽东军区四纵十师担任主攻, 在前沿察看地形时, 不幸被敌炮弹击中,当场壮烈牺牲。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寓意深刻的革命之梯, 拾级而上, 我们可以看见一旗五徽的图案, 分别是军旗、 国徽、 党徽、 军徽、 团徽、 队徽。

 在两边红旗簇拥下的革命之梯, 喻意着革命道路漫漫而又要一步步地攀登……

  走完革命之梯后请各位领导在此稍着停留, 也请稍微休息一下, 刚才我们攀登的革命之梯他共 223 级, 登上来以后会感到有点累, 这也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当年红军革命的漫长与艰辛, 深刻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

 现在我们的正前方看到的市告别苏区的雕塑, 它具有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的意义。

 那是 1932 年 12 月, 红四方面军的徐向前等方面军领导的率领下,由陕南进军川北, 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

 阆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在阆中先后转战三年, 浴血奋战, 解放农工, 建立各级苏维埃, 阆中人民和其他川陕苏区人民一道为红军提供了无私的支援, 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35 年 4 月, 红军渡江西进,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结下军民鱼水之情的川陕苏区人民, 自此、 踏上了 漫漫长征路。

  3、 红军文化展览区

 看完了告别苏区的雕塑后, 我们继续往前走, 各位领导请这边走!

 我们继续登梯。

 现在到达的位置是红军纪念园的核心景区, 正前方的便是红军纪念馆, 我们眼前的这坐青铜塑像是纪念巴山女红军的雕塑。

 它反应的是女红军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一段生活实景的断面展示。

 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 广大受苦受难巴山女青年积极参加红军。

 其中, 两千多人的红军女子独立团(先后共 2 个团)

 中,阆中有名可查的达 510 多人。

 她们在川陕苏区, 在长征路上, 在西征途中, 为革命流血流汗, 历尽艰险。

 其斗争之卓绝, 功勋之显赫, 永彪史册。

  4、 纪念馆导游解说词 各位领导: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红军纪念馆, 上书“阆中红军纪念馆” 几个大字, 它是由著名川籍红军将领、 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上将题写的。

 纪念馆有三个展厅, 主要展示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的史实, 以及红军精神对阆中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深远影响。

 第一展厅主题为“阆山炬火”。

 主要介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 1932年 6 月进军阆中, 在这里转战三年, 点燃了革命的燎原之火。

 让我们从红四方面军入川说起吧。

 1931 年 11 月, 鄂豫皖苏区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合编成立红四方面军。

 12月, 由湖北省黄安(今红安)

 经陕南转移川北, 占领通江、 南江、 巴中、 达县等地区, 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而当时的四川, 军阀连年混战, 与官绅勾结, 横征暴敛, 苛捐杂税多达 70多种。

 1932 年阆中的田赋就预征到 1944 年。

 劳苦人民税赋沉重, 饥寒交迫, 挣扎在死亡线上。

 穷苦人民反抗压迫, 盼望红军。

 在阆中地下党领导下, 组织起十多支游击队,派人到苏区寻找红军; 同时, 先后参加了南部升钟武装起义, 举行了老观农民起义、 清泉暴动、 石滩民团暴动, 并派人到通南巴寻找红军, 迎接红军进抵阆中。

 自 1933 年春天开始, 先后有红九军、 红三十军、 红三十一军 92 师、 红三十三军、 红四军之一部共五路红军进入阆中。

 1933 年 2 月至 6 月, 红军粉碎了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

 反击“三路围攻” 后期, 红四方面军红十一师曾与田颂尧一部激战于阆中市三庙乡 罗汉山并取得了胜利。

 接着, 红军进军阆中老观镇, 建立了中共阆苍南边区委员会(又名中共老观中心县委)。

 1933 年 6 月, 红四方面军于仪陇县木门镇召开军事会议, 将四个师扩充为四个军, 于 8 月举行仪南、 营渠、 宣达三次进攻战役。

 其中仪南战役历时半月, 在阆中境内发生的有李先念率领红十一师一部在鹤峰场击败敌军一个团的平头寨战斗, 在老观场歼灭罗乃琼和马骥伯部的老君山战斗, 在阆中玉台场太阳山歼敌廖刚旅一个营、 玉台地主武装赵硕夫部的太阳山战斗, 在宝马乡 金山观击溃田颂尧部黄蹇团、 随即解放洪山场的金山观战斗, 在水观燕子山击溃敌廖刚旅两个团的燕子山战斗, 还有在八庙(石滩)

 歼敌的战斗等。

 仪南战役后,红军控制了陕南宁强到四川阆中、 南部等县之间嘉陵江东岸广大地区, 在水观场建立了阆南县苏维埃。

 1933 年 9 月, 在蒋介石的策动下, 四川军阀刘湘先后调集 20 余万兵力,对川陕苏区进行“六路围攻”。

 红四方面军经过十个多月的浴血奋战, 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猖狂围攻。

 在反“六路围攻” 战役中, 阆中境内取得了二龙恭思寨阻击战的胜利, 李先念指挥的鸡山梁战斗击溃田颂尧一个团的进攻, 还取得了大奎山战斗、 洪山庙战斗胜利。

 这一时期, 红军还在二龙场、 木门垭、 护山梁、 石滩口等二十余个地方与敌人进行过战斗, 打退了军阀和地方反动武装的进攻, 扩大了红色根据地。

  第二展厅主题为“阆水红潮”。

 主要介绍红军在阆中建设红色根据地、 阆中儿女踊跃参加了 红军的情况。

 1935 年春夏之交, 红四方面军进行了 强渡嘉陵江战役, 离别阆中, 开始长征。

 红四方面军在战斗中发展壮大, 川陕苏区先后建立了 二十四个县和两个市共二十六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其中阆中境内先后建立了 苍溪县(老观场)、 阆南县(水观场)、 忠发市(阆中县城区)、 阆中县共四个县级苏维埃, 境内各区、 乡 、村也先后建立苏维埃政权。

 县城清真寺成为川陕苏区唯一的回族自治区苏维埃所在

 地, 阆中城区还留下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和徐向前住地旧址, 红三十军军部和李先念住地旧址, 红九军军部和许世友住地旧址, 红三十三军军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宣传部和部长刘瑞龙住地旧址, 以及市、 县苏维埃政权、 法庭等诸多革命遗迹。

 红军在阆中期间, 发动劳苦人民建立地方武装, 打土豪, 分田地, 解决粮食问题; 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 成立工会、 农会、 妇救会、 儿童团; 恢复和发展商业贸易; 兴办列宁小学,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兴办卫生事业, 建立红军医院, 阆中成为革命根据地。

 阆中还建立起联结川陕苏区与中央苏区的地下交通线。

 1933 年 8 月, 党中央派遣廖承志前往川陕苏区传达重要指示, 廖承志从上海到成都, 又与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同行, 到阆中徐垭口地下党员徐世辉家住了 10 多天, 又进城在马家大院居住, 后通过地下交通线一站一站地护送, 他们顺利到达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总部。

 阆中人民拥护红军, 拥护苏维埃政权, 22000 多名阆中儿女踊跃参加了红军,占红四方面军兵员总数的八分之一。

 其中, 有 510 多名女青年参加了红军, 成为红四方面军女子独立团中的骨干力量。

 1935 年 3 月底至 4 月下旬, 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总指挥徐向前沿江勘察, 选择苍溪塔子山下江段和阆中境内五处渡口为主要强渡地点。

 1935 年 3 月 28 日夜至 29 日, 方面军直属教导营、 红 30 军一个师和红四军从苍溪塔子山附近强渡嘉陵江。

 同时, 红九军 25 师、 红三十军一部从阆中城北涧溪口渡江成功。

 3 月 31 日, 攻占阆中城的红九军 27 师、 红三十军一部在古城南津关渡口浮桥强渡嘉陵江成功。

 至 4 月中旬,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 川陕省委、 省苏维埃部分机关、 红三十军一部、 红三十三军一部, 亦先后从此浮桥渡江。

 同日, 红九军一部、 红三十三军一部从阆中河溪关渡口强渡成功。

 红九军和红三十三军另一部在古城南面10公里石新场渡口强渡成功。

 3 月 29 日, 红九军一部阆中城北沙溪渡口强渡; 4 月中旬, 红三十三军一部、阆中地方苏维埃等机关等也从此渡口渡江。

 红四方面军从强渡嘉陵江时起, 离别阆中, 告别川陕苏区, 西进与中央红军汇合, 实际上开始了长征。

 阆中是红四方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之一。

  第三展厅主题为“精神永继”, 主要介绍红军渡江西征后, 红军精神永远激励着阆中人民前进。

 他们不屈不挠, 前仆后继, 迎来了翻身解放。

 红军精神激励阆中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 阆中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抗日, 各界爱国人士, 广大群众, 青年学生等, 纷纷跨入行列, 汇成了一股救亡运动的滚滚洪流。

 1938 年 12 月, 中共川康特委根据中央南方局的指示, 在阆中县城秘密成立中共阆中中心县委, 成为川东北九县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核心。

 中心县委输送不少中共党员和爱国青年到延安, 奔赴抗日前线; 还掩护周恩来派来的干部到驻阆中的川陕鄂绥靖公署和潘文华部队中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并在潘部设立了秘密电台, 沟通了重庆—阆中—延安的联系, 促使潘文华部队走上抗日道路。

 抗战 8 年中,

 川军出川 300 万兵员, 占全国兵员的五分之一强。

 阆中是川军北路出川的集结出发地。

 阆中籍抗日将领中涌现出不少名震华夏的英雄。

 其中, 有参加红军后在平型关大战立下显赫战功、 任东北抗日联军旅长的抗日虎将杜光华; 有负责护送廖承

 志、 罗世文安全到达川陕苏区...

篇四: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0 17 年 第 5 期党 建 版X I N C H A N G Z H E N G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中心。纪念碑是为纪念二战时期进入中国东北为消灭日本关东军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而修建的。该纪念碑建于1945年,同年11月 7 日举行揭幕仪式。纪念碑现已实行封闭管理,保存现状较好,占地面积 400 平方米,高27.75米,底层边长6米,顶层边长2米,有4层台阶。塔身正面向北,镶有苏联国徽和军徽。碑顶是一个飞机模型,呈振翼向北翱翔的姿势。碑身南北两面底部有俄文·红色纪念·长春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2017 年 1 月 10 日,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持发掘的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遗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6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这是吉林省首次获得该奖项。自 2014 年以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三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尤其是在 2016 年的发掘,出土数量众多的以瓦当、滴水、兽头、迦陵频迦为代表的建筑构件,发现汉白玉材质的玉册残块若干,上有﹃癸丑﹄﹃金﹄﹃於﹄等字样。最新出土的玉册,充分说明宝马城遗址是一处金代高等级的官式建筑遗存。宝马城金代遗址的发掘,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掘揭露的国家山祭遗存,是近年来东北地区辽金时期乃至全国历史时期考古工作中,少见的高等级遗址。不仅是金代历史与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同时也是边疆考古和北方民族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对研究金王朝关于东北边疆的经略以及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刘 梅)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简称榆城,又称紫城。位居风光秀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驻地大理市下关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圆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如果说,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城中有一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致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在大理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诗曰: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这首诗谜的谜底就是大理最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

 “下关风” “上关花” “苍山雪” “洱海月”。(冯艾琳)历 史 文 化 名 城 :大 理古 城· · 锦绣中华 ·长 白 文 苑 长 白 文 苑吉林省的考古新发现·前沿资讯·58

 党 建 版2 0 17 年 第 5 期X I N C H A N G Z H E N G一个原本并不被外人知道的小山村,现在成了游人的好去处,它的大名叫“松岭雪村”。松岭是临江市花山镇珍珠村的一个自然屯,距离临江市区29公里,共 125 户、443 人。这里平均海拔900—1100米,属于北寒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位于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是长白山区较为寒冷的地区,冬季冰雪覆盖率达95%以上,积雪厚达一两米,故被称为“雪村”。又因为村屯建筑布局保持了老式山村形象,恰似一幅水墨画,又被命名为“关东雪村·水墨松岭”。新中国成立后,临江市花山镇一带成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主要外景地,先后拍摄过《五朵金花》《林海雪原》等影片和影视剧作品数十部。2014年,松岭屯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旅游局等7部委联合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最摄人心魄的是冬日里的雪村。那错落有致、顺山势而建的农舍,那农舍升起的袅袅炊烟,那一道道迂回的篱笆墙,那一条条蜿蜒的小道,那山坡上一丛丛树林……在白雪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幅水墨丹青。淡淡雪雾中,远山近岭,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仙境。人们口口相传,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声名鹊起。(朱 辉)长 白 文 苑 长 白 文 苑嘎拉哈是满、锡伯、鄂温克、达斡尔语“嘎尔出哈”的音译, “嘎拉哈”在清代的正式名称是“背式骨”,学名为“髌骨”,又名距骨、羊拐,是猪、羊等后腿的胫骨,多取之于羊、猪、鹿、狍、麋、獐、牛、骆驼等动物。玩嘎拉哈可以说是北方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考古发现,早在秦汉时期的鲜卑和匈奴墓中,就常发现嘎拉哈。北魏鲜卑墓、辽代契丹墓、金代女真墓、明清墓都有随葬的狼、牛、狍、羊的嘎拉哈。玩嘎拉哈,东北叫欻嘎拉哈,四个为一副,还要配一个布做的口袋,手巧的一次能同时玩三四副。嘎拉哈是六面体(所有动物的都一样),因两个尖角重心不稳,弃之不算。正面像人的肚脐眼儿叫“坑儿”,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儿”(肚儿),侧面像人的耳朵叫“轮儿”,还有一侧什么都不像就叫“珍儿”。欻嘎拉哈中难度最大的是抓四样。所谓四样即四个嘎拉哈中坑儿、背儿、珍儿、轮儿各有一枚。因为四个不同的嘎拉哈位置很难在一起,在沙包抛起的一瞬间,要从不同位置上分别抓完四样嘎拉哈而又不准碰动其它嘎拉哈,难度相当大。所以,在过去善于抓四样的女孩子都是心灵手巧的。相传嘎拉哈和金代梁王金兀术有关。金兀术少年时,父母让他进山打猎。他克服重重困难后,终于取下四种最凶猛的野兽的腿膜骨。从此,金兀术的勇敢和强悍便成为当地的佳话。女真人为了让后代像金兀术那样勇猛,便让孩子们抓玩野兽骨制成的嘎拉哈。

 (海 川)民俗玩具嘎拉哈· · 风土人情 ·· · 美丽吉林 ·松岭雪村— —水墨丹青留倩影题刻,落款时间为1945年8 月,东西两侧刻着为解放东北而献身的 23 名苏军飞行员的名字,正面和背面的俄文之上用中文刻着“苏军烈士永垂不朽”和“中苏友谊万古长青”,俄文是“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和“这里埋葬着为苏联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贝加尔湖方面军的飞行员”及为解放东北而牺牲的苏军23名飞行员的名字和军衔。纪念牌周围种植了苍松翠柏、白杨垂柳和玫瑰丁香等植物。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于1961年4月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长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王 红)59

篇五: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经典故事

 哲庄坝红军战斗纪念碑和背后历史故事介绍

 赫章县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景区位于赫章县城东北面,占地面积 2.2 公顷,有 212 省道横穿,景区内的红色文化十分厚重,是赫章境内极为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是 2005 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 50 个红色旅游重点建设经典景区之一和省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纪念碑碑体为方形柱体,均以青石料衔砌,碑座高 2 米,分2 层,整座纪念碑通高 9 米,碑名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写,楷书竖刻于正面。碑前有两个平台,公路到平台筑有 90 余节台阶,阶梯顶端立一碑志。

 下面谈谈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历史故事 1936 年 2 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率领下,长征进入贵州、挺进毕节。蒋介石为了彻底剿灭红军,亲自从南京飞抵贵阳,调集了 80 多个团的兵力对红二、六军团进行围剿。

 1936 年 3 月 11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 3 个师由云南省镇雄县的以萨沟到巴溜,贺龙指挥部即设在巴溜第三队荒戛梁子之下的鲁正宣家。3 月 12 日凌晨, 战斗打响,贺龙请鲁正宣家

 的帮工陈家珍带路,亲临炮声隆隆弹丸横飞的哲庄坝蛇倮梁子前线指挥。按照之前野马川会议的安排,贺龙等首长经过周密细致的部署, 指挥红军在则章坝即现在的哲庄坝伏击国民党的第十三师,在古基和哲庄坝交界的桃园大丫口、哲庄和苏奶交界的三锅庄及哲庄坝地段将长驱直入的敌军分割合围, 围国民党的夏楚中旅于桃园、围潘祖信旅于哲庄坝,使敌人措手不及,首尾不能相顾,打得敌人狼狈不堪、落荒而逃。哲庄坝伏击战歼敌 2 个团。在著名的哲庄坝战 役中,时任十八团政委的余秋里同志英勇负伤,失去左臂,被称为“独臂将军”。十一连政治指导员田华堂阵亡。而敌纵队司令兼十三师师长万耀煌则差点被红军活捉。

 这就是红军长征时乌蒙山回旋战中极为重要的一战——哲庄坝战斗。当晚,红二军团即迅速撤出战斗,向财神塘转移。哲庄坝战斗,为红二、六军团冲出 10 万敌军的重围、北上抗日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最后还有哲庄人一向称之为席家碉堡,即毕节著名革命烈士席大明的故居——席家营盘中的两座碉堡,是现在席大明故居中硕果仅存的建筑。

  据相关资料和哲庄坝上年纪的老人介绍,席大明故居系一圆形小丘,海拔 1610 米,原名孟家坟山,哲庄人因其状似蜂包又

 称“蜂包营”。清代时,哲庄豪族席氏先祖看中它“白日千人拱手,夜晚万盏明灯”的地理位置,于是将哲庄街头的旧居搬上营盘,并逐年扩展营垒,故而此后就叫席家营盘。

  席家营盘本分为上中下三营,门向三方开,每方位都有兵驻守,正营石门上刻有“得兹山水中趣,自谓羲皇上人”的对联。营寨以梯层递增,朱门油坊,雕梁画栋,一年四季古树掩映,夏天时人们坐在树下石凳上乘凉斗牌。1903 年,席大明就在此地出世。当时营盘左右有两条山溪,分别从苏奶和阿穴大丫口流到正前方哑巴沟,汇合后一起流入六冲河。营盘东北约 500 米处,建有席氏 3 门 4 柱 5 楼的石牌坊,高 6 米,宽约 4 米,横梁上刻有浮雕,人、鸟、兽图案栩栩如生,石柱上楷书阴刻对联,书法苍劲有力。

  席大明的父亲席高武为保祖业,于是兴办学堂,组织家族武装在营盘上练兵,以防御外来侵扰。席大明长大后文武双全无人能敌,成为这支家族武装的首领。因该武装行侠仗义打富济贫,故而和国民党军阀及地方土豪结下了“梁子”,致使当时贵州和云南两方都派兵攻打,连国民党威宁县县长陈守端也以“犯上作乱”为由,调集“九区十八团”意欲消灭席氏家族。在国民党军阀和地主武装的围剿下,席大明部及其家族失去了哲庄营盘,背井离乡在毕节的杨家湾,赫章的金山、七家湾、白果等地散居。

 但席大明并没因此妥协,而是继续联络毕节、纳雍的绿林武装,向贵州的毕节及大方、云南的镇雄等地当局发起进攻,威名远震川滇黔边境。

  1935 年 8 月,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北上抗日,曾取道云南镇雄,进占贵州赫章,在金山期间,曾与席大明部取得联系,并派出纵队参谋帮助培训官兵,还赠送给席大明部一些武器和物资。1936 年 2 月,席大明部表面上接受国民党毕节专员莫雄的“招安”,到毕节设防阻击红军,实际上却是按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等人的安排,将计就计控制了毕节城东的流仓桥、头步桥和虎踞山,以红毡为记,双方对空开枪,表示接上火线,然后佯装败退,接应红军入城。在完成了任务后,席大明率部参加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席大明部为第一支队,他任支队司令员,在经红军教育培训后投入救国宣传、筹集粮饷、支援红军等活动。红军离开赫章后,席大明部根据红六军团首长王震同志的指示,留在地方开展武装斗争。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也曾夺回过哲庄营盘,但由于国民党军阀和地主恶霸武装的联合剿杀,最后失败,席大明也在毕节杨家湾顾家院被捕,1936 年 11 月 16 日在毕节大校场惨遭杀害,时年 33岁。

 解放后,席家营盘成为哲庄坝农民协会、哲庄坝政府的办公地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几经周折的席家营盘已面目全非,东北面的牌坊则于“文革”中被当作“四旧”炸毁,仅存的两座碉堡也一度瓦落墙倾破烂不堪。2013 年,哲庄坝党委政府引进企业出资对席家碉堡进行维修和翻新,两座碉堡终于再次屹立在风雨之中。

  近年来,赫章逐步进行非物质文化原貌恢复建设。席家营盘重建之日,该地必会与赫章的其他红色景点一起,成为推动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处红色知名旅游景点和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篇六: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传承红色基因,汇聚红色力量丨以生命赴使命 用热血铸忠魂

 87 年前,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英雄的史诗,将红色火种播撒在桂北大地。追寻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发生在桂林的湘江战役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

 1934 年 10 月,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1 月 25 日,悉知蒋介石布防重兵,要将中央红军剿灭在湘江以东地域的意图后,中革军委当天即向全军紧急下达了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的作战部署。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 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灌阳县新圩、全州县脚山铺和兴安县光华铺三地展开阻击战,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在湘桂交界一线边行军边阻敌,最终突破了湘江天堑,粉碎了敌人的图谋,胜利实现了我军战略目标。但经此役,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从长征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余人。

 一场场赴汤蹈火的阻击,一次次九死不悔的坚守,数以万计的红军将士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这场战役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走进红军堂,作战图、发报机、煤油灯,红军用过的布衣、草鞋、干粮袋、枪支弹药等陈设把我们带回了 87 年前的战火硝烟中。那段复制的浮桥模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红军抢渡湘江的惨烈场景。

 “湘江战役中红军凭借坚定的信仰,誓死保卫党中央,体现了对党中央的绝对忠诚。”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馆长尹汤怀说。

 湘江战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以陈树湘、沈述清、易荡平为代表的红军烈士身上流淌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精神早已深植广西,广西的干部群众始终传承红军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广西的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谱写新的篇章。

 湘江战役:向死而生的英雄史诗 罗 琦 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历史,总会在特殊时刻,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1934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 日,中央红军在桂林地域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决战,英勇突破敌人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确保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大部渡过湘江。

 87 年前的那个冬天,发生在桂北大地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最悲壮的一战,也是关系到我党我军前途命运、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战役。

 在湘江之畔,数万名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向死而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长征铺垫了胜利前进的通途,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红色战斗精神永存桂北大地!

 前赴后继的浴血阻击 1934 年 11 月下旬,中央红军进抵湘桂边界。蒋介石为此调动重兵,依托湘江天然屏障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一举聚歼中央红军。

 灌阳新圩、全州脚山铺、兴安光华铺,这是中央红军血战湘江的三大阻击战场。

 新圩位于灌阳县城北面,是红军抢渡的枢纽地域。参与新圩阻击战的红军部队,他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保证整个红军队伍左后翼安全、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过江。

 湘江战役率先在新圩打响。守住了新圩防线,就等于守住了第一道生命线。“这场阻击战异常惨烈,红军战士与数倍于己并拥有飞机、火炮优势的敌人血战数昼夜,阵地几失几得,数千名红军指战员血洒战场。”灌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史秋莹深情讲述。

 “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在这场宏伟悲壮的阻击战中,红军部队付出了巨大代价——红五师“自师参谋长以下,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伤亡”;红十八团全团 1000 多名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初春时节,全州县才湾镇境内的国道 322 线桂黄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从县城出发,沿着公路段向西南驱车约 16 公里,便到达脚山铺阻击战旧址。

 “从地形图我们可以看到,夹着公路的两侧山岭向东西延展,形成了一个大喇叭口,地势易守难攻,非常适合打阻击战,因此这是阻止敌人进入湘江的咽喉要地……”在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内,讲解员胡雅馨将 87 年前的这一场血战娓娓道来。

 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斗。时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的易荡平,带领战士坚守在脚山铺先锋岭。在多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后,他身上多处负伤,倒在血泊中。当敌人手持刺刀冲过来的时候,为了不拖累战友,也不愿做俘虏,他开枪自尽,献出了年仅 26 岁的宝贵生命。

 “血战数日,最终以 2000 余名红军战士的热血和生命为代价,完成了阻击湘军、掩护党中央和兄弟部队渡过湘江的任务。”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周云良说。

 光华铺阻击战,这是一场事关中共中央安危的战斗——该阵地距离军委纵队渡江的界首渡口仅 5 公里,战略地位异常重要,只可守不可丢。

 “这是一场无险可守的阻击战,光华铺周边基本上是水田、旱地和低矮土丘错落的开阔地,易攻难守;这是一场惨烈的‘拉锯战’,敌我双方都没有工事依托,完全是面对面零距离的厮杀……”兴安县委党史办原主任罗基富说。

 在猛烈的炮火下,同一天内,红十团团长沈述清和接任团长的杜中美相继牺牲,战斗惨烈可想而知。但部队始终守如泰山,坚决挡住了敌军 4 个团的进攻,以牺牲近千人的代价,完成了保护界首渡口安全、阻击敌军汇合封锁湘江的艰巨任务。

 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灭!三大战场的悲壮抗击,最终都为红军抢渡湘江争取了宝贵时间。

 悲壮绝后的生死抢渡 进入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震撼人心的立体群像雕像。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内撼人心魄的雕塑。邓 华/摄 它生动地还原了 87 年前红军突破湘江的场景:红军将士们神态坚毅,或扛枪举刀冲锋陷阵、或高举红旗大声呐喊、或搀扶伤员共同前行,硝烟弥漫、战马嘶鸣、敌机轰炸…… 一个个生动立体的形象,将人们的思绪拉到 87 年前:1934 年的那个冬天,在阻击部队浴血奋战时,红军其余各部先后从全州县的大坪、屏山、凤凰嘴和兴安县的界首等四大渡口渡过湘江。

 而每一个渡口,都是一个劫。

 “界首渡口霜风趋紧,冷雨飘零,敌机轮番轰炸湘江上红军架设的浮桥。红军野战工兵连冒着敌人的弹雨,迅速跳进冰凉刺骨的江水中,抢修浮桥。可是桥刚修好,工兵们还没来得及上岸,敌机又来轰炸……”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局侦察部收容队副队长梁思久,在回忆录中描述了这般悲壮的战场景象。

 抢渡湘江,攸关生死,必须争分夺秒。

 “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在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的序厅左边,这几个大字赫然在目。馆长尹汤怀介绍,这几个字是朱德在周恩来发给全军的电报后面特意添加的,“这无比坚决的语气,反映了当时的紧急情况,一刻也不能耽误了。” 1934 年 12 月 1 日,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已到最后关头。大坪、屏山、界首等渡口相继失守,凤凰嘴成为湘江以东红军各部抢渡的最后一个渡口。此时,天上飞机狂轰滥炸,地面武器狂扫滥射,但这一切并未阻拦红军坚定的步伐,在毫无掩体的情况下,红军将士们一批接着一批跨越渡口、勇闯湘江。

 那一年的冬天,碧绿的江水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得通红,成百上千的红军战士永远沉睡在了湘江冰冷的水底。全州县委党史办副主任周雄介绍,在多年前的走访调查中,当年的见证者讲述了自己的回忆——战斗过后,村民们自发用了 3 天时间掩埋红军战士遗体,但更多遗体还是沉入江底或被江水冲走。

 “在抢渡湘江的战斗中,红军牺牲巨大,鲜血染红了江面,密密麻麻的战士遗体被冲到湘江一处河湾,十分惨烈。”罗基富说,从那时起,当地百姓就开始传唱“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民谣,以示尊重与缅怀。

 在悲壮绝后的生死抢渡中,还有一支部队不得不提——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在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任务后,该师被敌阻于湘江东岸,数千名将士与敌鏖战至弹尽粮绝,绝大多数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负伤后不幸落入敌手,他乘敌不备,断肠明志,英勇就义。年仅 29 岁的陈树湘,用生命践行自己“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鲜血染湘江,青山埋忠骨。不灭的信仰之光,成为战斗中红军指战员英勇向前的不竭动力。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红军的长征迎来转机,为革命的胜利带去希望的曙光。据记载,经此一战,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 8.6 万余人锐减至 3 万余人。

 一山一石一丰碑,一草一木一忠魂。在这场 87 年前的战斗中,坚定信念、一往无前、无畏牺牲的精神,跨越时空,从未湮灭,愈加昂扬。

 “红军烈士都很年轻,他们为了信仰,为了理想,不惜流血牺牲,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将永垂史册!”尹汤怀动情地说。

 山水桂林映亮那一抹红 巫美桥红 青山埋忠骨,湘江颂英灵。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壮烈的一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数万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立起了一座光照千秋的革命丰碑。

 红军将士在湘江战役中体现出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精神在岁月的洗礼中熠熠生辉。每天成百上千的游客前来参访拜谒,回眸历史,告慰忠魂,汲取力量。

 探访红色热土 来到全州县脚山铺,只见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气势恢宏,醒目、耀眼的五角星高高地依附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中央。

 进序厅,“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八个大字映入眼帘,一幅红军奋勇突破湘江的巨型浮雕扑面而至,握拳振臂、持枪负重的红军战士们前进在炮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浮桥上,靠着顽强的意志奋勇突破湘江……一个个生动立体的形象再现了红军抢渡湘江时的壮烈场景,震撼人心。

 走过全景室,只见陈列架上摆放着红军战士用过的兵器。大刀、长矛、步枪、机关枪、收报机、迫击炮、五星手雷…… 五星手雷是从脚山铺土地里挖掘出来的。锈迹斑斑、饱经沧桑的兵器见证和记录了那一段光与火、血与泪的经历,曾经的光亮、锋芒,都沉睡在那个年代,如今正诉说着那段历史的艰辛不易。

 “在崖壁下面挖掘到一具完整的红军遗骸,他倚靠崖壁,右手伸向远处的一些磁瓦碎片,这是一个受伤的红军,为了躲避敌人搜剿来到悬壁,他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时候想要拿碗取水喝,但就是够不着。我们工作人员通过后期 DNA 鉴定,测出他的骨龄不到 14 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长征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当时红军什么都没有,就是理想信念支撑着他们坚持走下去。”开馆之初便来到这里工作的 90 后讲解员胡雅馨,正对着前来参观的全州高中应届毕业生讲述这位小红军的故事。

 聆听长征路上红军井的故事 “从懂事起,我就每年来这里扫墓,爷爷掩埋牺牲红军的故事,我听父亲讲了很多遍。红军替我们打江山、过上好日子,一定要记住他们。”年逾古稀的全州县才湾镇才湾村村民蒋石林在青山环抱的米花山红军烈士墓,向寻访至此的记者讲述了祖孙五代守墓缅怀红军的缘由。

 “湘江边上唱英雄,古岭路上多豺狼,越赣跨湘闯三关,小米步枪苦鏖战,最为喋血在湘江,英雄壮士,血印裳,血印裳。五星啊红旗飘过江,革命的初心永不忘。”全州县凤凰镇和平村委建安司村的盲人蒋仕发像往常一样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旧址凤凰嘴渡口唱起了自己为红军编写的赞歌。得益于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曾是贫困户的蒋仕发摘下了贫困帽,还培养出了写歌唱歌这一兴趣爱好。为

 了感念红军,蒋仕发常常来到凤凰嘴渡口唱歌礼赞红军,嘹亮的歌声久久回荡在湘江上空,红军的精神照耀着桂北大地。

 “英雄不怕牺牲,就怕被遗忘。当年参与和见证湘江战役的人在不断老去,英雄的故事不能没有人传唱,我有责任把湘江战役的故事传下去。”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馆长尹汤怀二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诠释红色信仰守望者的深刻内涵。

 目前,桂林有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湘江战役旧址界首渡口等湘江战役遗址遗存上百处。尹汤怀、胡雅馨、蒋仕发、蒋石林……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比比皆是,每一个历史人物、事件、地点的前世今生都化成一个个音符,通过他们深情而铿锵有力的讲述,直击每一个人的内心。

 汇聚红色力量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中央有关方面指导支持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红军长征过广西的纪念设施、遗址遗存持续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纪念塔、纪念碑、纪念馆。桂林人民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涌现出三代人 45 年守护“红军旗”、祖孙五代守护“忠烈墓”等感人故事。多年来,桂林市保护修缮红军长征遗址遗存 161 处;修缮红军烈士墓 43 座,安葬红军烈士 945名;搜寻打捞、集中迁葬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 20 多具;调查认定有名有姓红军烈士 20321 人,并将其姓名镌刻在烈士英名廊。

 2018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桂林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取得重大进展。

 ——建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等项目 68 个,打造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载体。

 ——完成 217 处、421 个点、7465 块遗骸(骨)的发掘收敛工作。对 214 名湘江战役红军遗属精准帮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成立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打造一批湘江战役精品课程,与赣州、遵义、延安、龙岩 4 市联合发起...

篇七: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悠悠 精神永恒 ——写在湘江战役发生 85 周年之际

 湘江悠悠,江水缓缓静流;青山倒映,两岸树木苍翠挺拔……85 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广西,在桂北地区进行了壮烈的湘江战役,红军将士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

  岁月悠悠,枪林弹雨早已远去,但红军先辈留下的印记永不磨灭。如今的湘江畔正万物勃发,红军长征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久久传承,历久弥新。

 青山处处埋忠骨

  1934 年 11 月,红一军团红一师和红二师为保卫党中央和兄弟部队抢渡湘江,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脚山铺一带,与数倍于己的敌军展开激烈鏖战,付出重大伤亡。

  战斗结束后,蒋石林的爷爷蒋忠太带着儿子蒋受宇上山,将散落在自家山场里的 7 具红军战士遗体就地合墓掩埋,并叮嘱要世代守护好红军墓。

  “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要代代铭记,传承好红色基因。”现已 75 岁的蒋石林说,每年清明和春节,一家人都会去给红军墓扫墓。这已成为蒋家的一个传统,代代传承。

 “我从小就记得‘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1953 年修建军家山小学时,挖出了很多战士骸骨。”安和镇文塘村村民蒋德顺告诉记者,当时他父亲和爷爷与村民一道,上山掩埋了 71 具红军战士遗体。后来,村民将这个山头改名为“军家山”。

  青山处处埋忠骨,碧水深深伴英魂。为了铭记和传承红军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近年来,桂林市着力推进全州、灌阳、兴安、资源、龙胜等县的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对散落的红军遗骸进行收殓并集中安放。

  “从 2018 年 9 月份开始,我们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对 137 处247 个遗骸点进行了全面发掘,发掘到相对完整的遗骸 51 具,发掘零散遗骸 4086 块,送往公安部门进行 DNA 鉴定。”全州县副县长、全州县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蒋学军告诉记者。

  与全州相邻的灌阳县是湘江战役战场之一,截至目前,当地已对 51 个烈士遗骸散葬点进行搜寻,并统一制作标志牌进行标识和保护。其中,发现红军烈士遗骸散葬点 18 个,收殓完整遗骸 17 具,零散遗骸约 2600 块。

 红色记忆永留存

  全州县石塘镇仁金村委杨梅山战斗遗址,周边松柏环抱,植被葱郁,一派静谧。湘江战役中,红八军团边战边撤,赶往湘江。

 1934 年 12 月 1 日,撤至杨梅山时与追击敌军交火,红八军团一部抢占杨梅山进行阻击,掩护红八军团主力抢渡,损失惨重。

  2019 年,根据中央部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党委、政府指导下,全州县决定在杨梅山设立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战斗遗址保护点。

  “遗址保护点的建设用地涉及 6 户农户,有些村民从广东赶回来签字,征地工作一个星期就完成了。”石塘镇党委委员王玉珍告诉记者,遗址保护点的建设得到村民大力支持,石塘镇是全州第一个完成遗址建设的乡镇。

  在全州两河镇新富村委板塘村的板塘红军烈士陵园,红军战士肖春发在这里陪伴战友长眠。

  原籍江西于都县的肖春发,当年因受伤疗养而在此落户。20世纪 70 年代,他与村民一起从耳木洞中挖出部分战友遗骸迁葬在旁边的竹林,并一直守护。后来,肖春发回到江西老家后,交由其子女和村民守护祭奠。

  “我父亲的临终遗愿,就是去世后迁回来安葬,陪伴和守护他的战友。”肖春发的儿子肖明生说。

  为了完成老红军的遗愿,今年 8 月 2 日,两河镇副镇长何瑜带着肖春发的子孙后代一行 7 人到江西认亲。“江西于都的亲人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顺利把骨灰迁了回来,让红色记忆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何瑜说。

 2018 年以来,全州县抢救性发掘散落在耳木洞、竹林水沟一带的红军遗骸 30 具,修建了红军墓、小广场、雕塑、小公园,修缮耳木洞等遗迹遗址,肖春发的骨灰也得以在板塘安葬。

  今年 9 月,位于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立即成为各地干部教育、游客出行的“打卡”圣地。国庆黄金周期间,每天一大早,各纪念馆园就会迎来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瞻仰湘江战役英烈。专程从湖南通道县赶来的游客蒋家国说:“我们特意带儿子来接受红色教育,让他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桂北的一山一水,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记忆。桂林市积极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和修缮工作,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江战役旧址、红军活动遗址和烈士墓等进行全面保护修缮,新建灌阳县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和酒海井红军烈士陵园、全州县才湾镇脚山铺湘江战役遗址等纪念地近 20处,把“散珠碎玉”串成“红色珍珠”。

 长征精神代代传

  “这是当年红军用过的大刀,这枚手榴弹是红军遗留的……”在全州县两河镇上刘村红色文化旅游展览馆的“红军长征”展室,67 岁的刘石生对自己收藏的“宝贝”如数家珍。

 上刘村是红军抢渡湘江的重要途经地。上刘家红军烈士墓就在上刘村公路旁,墓葬里长眠着在上刘村牺牲的 30 多名红军战士。85 年来,红色精神滋养着上刘村人。

  近年来,全州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建立红色教育基地,这让刘石生开展览馆的想法得以实现。“要让子孙后代了解这段历史,把红军长征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刘石生说。

  全州县研究决定把村里闲置的敬老院改造成红色文化旅游展览馆。消息传开后,附近村民纷纷响应并慷慨解囊,捐款金额达 3 万多元。

  寻常日子,位于灌阳县的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前来祭奠革命先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团队络绎不绝。

  “纪念园是人们缅怀红军烈士、学习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每年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达 200 多万人次。”灌阳县民政局副局长吕辉介绍说。

  在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过程中,桂林市兴安、全州、灌阳等县充分发挥长征教育资源,在学校开展红色讲座、红色报告会、红色经典诵读、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还跳出“课堂听课”模式,把长征革命遗址开发成现场教学课堂。

  在广西各地,传承红军长征精神于无声处。从 2014 至今,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开展“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活动,每年暑

 假组织学生实地“再走长征路”,并与广西、贵州、江西、甘肃四省区 15 所革命老区学校(学区)结成“滨湖蓝”学校联盟,传承红色基因,根植理想信念。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每一个新时代好少年的责任和使命。”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校长谢小燕勉励同学们,“从每一天做起,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次作业,读好每一本书,做好每一件事,学会更多的好本领,做好每一个小小追梦人。”

  (南宁 1 11 月 月 6 26 日电

 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李爱彬)

篇八: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农业经济研究Agriculture Economic Research 2020 年 3 月下——————————————作者简介:

  蒋文洲(1991—),男,广西灌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通讯作者:

  姚晓东(1974—),男,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基于乡村振兴的红色资源旅游经济的困境及思考——以灌阳县红色资源为例蒋文洲1 ,韩

 浩 1 ,姚晓东 1 ,蒋

 慧 2(1.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2.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以红色资源作为农村旅游经济增长点成为革命老区的重要优势,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点。文章以灌阳县红色资源为例,从红色资源视角深入剖析灌阳县旅游经济的现状,阐述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供有关部门参考。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资源;旅游经济;灌阳县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20)06-0053-02 红色资源是指工农红军在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文物以及人物的精神等宝贵资源。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针对红色资源明确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 。搞好红色资源开发,盘活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新时期灌阳县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方向。通过利用好红色资源,重点带动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农产品商品销售等行业产业的发展,成为灌阳县乡村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1

  灌阳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灌阳县位于桂林的北部,红色资源和生态田园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自治区贫困县也是红色革命老区,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其中新圩镇阻击战战场遗址是湘江战役重要阻击战战场之一,对湘江战役的成功突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灌阳县主要红色资源有新圩阻击战旧址、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红三红五军团指挥部、文市灌江渡口的红军亭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2] 。2017 年,桂林市一批红色革命景点被选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湘江战役中的新圩阻击战旧址就在灌阳县境内,交通便利,距离管凤高速出口仅 3 公里[3] 。因此新圩阻击战战场遗址成了灌阳县革命老区的红色革命文化核心教育基地,对灌阳县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

  当前灌阳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近年来,灌阳在红色资源开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抢救修缮了龙桥村杨柳井红五师指挥所、枫树脚的新圩阻击战陈列馆、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如,对新圩镇下立湾的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投入了专项资金 1600 万元进行改扩建[4] ,这些投入都极大地保护了当地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灌阳县红色旅游开发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导,重点打造红色革命教育基地。3

  红色资源对灌阳乡村旅游经济的影响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以及调研情况,灌阳县近两年来,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总收入和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都成倍上升。2017 ~ 2018 年灌阳县旅游经济综合收入统计表如表1 所示。通过比较分析,2017 ~ 2018 年旅游接待总人数增长率为132.88%、旅游综合总收入增长率为 125.23%、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率为132.86%、红色旅游收入增长率为131.01%,可见,红色旅游资源已成为灌阳县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动力。4

  红色资源旅游经济的困境2004 ~ 2017 年,中央、自治区相继出台有关红色资源的文件。特别是《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广西红色旅游“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广西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同时,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十三五”期间,广西将重点以桂林地区作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打造“七大红色旅游基地”,形成了桂林山水旅游加红色革命教育研学游,为桂林的旅游寻找出了一条新路子。同时,还有诸多问题制约着红色资源健康发展。4.1

 地理环境优势不明显,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灌阳县地处广西桂林市的东北部,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也是自治区贫困县。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客观条件等因素,落后的交通条件成了影响灌阳社会经济的重要阻碍。2015 年,灌阳至凤凰段高速公路的通车结束了灌阳县无高速公路的环境,极大地缩短了桂林至灌阳的距离。但是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多红色资源交通依旧不便。同时,灌阳县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特别是乡道公路、农村村道硬化等基础设施以及红色景区综合服务设施配套不到位。当地的红色旅游经济发展仍受到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的约束。如: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旧址以及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是一个村屯,红色资源非常丰富。自 2006 年实施红色资源挖掘抢救保护以来,经过了 13 年,针对该村的革命旧址仅作了简单的维护修缮,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存在对红色资源保护弱化;另一方面,对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开山凿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又出现过度投资开发等现象。4.2

 红色资源缺乏相应的旅游品牌效应灌阳县对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深度挖掘认识还不够,虽然在深入挖掘以红色素材为依托的教育资源、革命遗址为根基的教育阵地、“红色课堂”为载体的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效,但以红色资源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缺少相应的品牌知名度。同地区对比,由于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与兴安的光华铺阻击战遗址、全州的脚山铺阻击战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圩阻击战旅游品牌效应没有前两者高。4.3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延伸的附加产品红色旅游资源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附加产品,才能进一步拉动该县的红色旅游经济。虽然灌阳县在红色旅游接待客流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仅仅依靠数据是不够的。要充分认识革命老区文化,进一步加强特色红色(下转第 67 页)表 1

 2017 ~ 2018 年灌阳县旅游经济综合收入统计表2017 2018 增长率(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万人次)

 70.51 164.21 132.88%旅游综合总收入(亿元)

 7.61 17.14 125.23%红色旅游接待人数(万人次)

 42.3 98.5 132.86%红色旅游收入(亿元)

 4.45 10.28 131.01%数据来源:灌阳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67

 农业经济研究Agriculture Economic Research 2020 年 3 月下站的工作效能。2)有助于主管部门更好地掌握各地电服务站的实际运行状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电商扶贫“不走样、不变味”,促进农村电商更好地发展。3.2

 破解供给瓶颈,畅通上行渠道现代农业的竞争核心表面在市场端,实质在供给侧。农产品上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甘肃电商扶贫的主要抓手。笔者认为,做好农产品上行,关键是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规范和引导农村电商产品的“三化”发展[3-4] 。1)标准化发展。包括生产的标准化、外观的标准化和内在的标准化。2)品牌化发展。对网售产品进行包装加工,创立自己的产品品牌,打造有文化内涵且深入人心、广为传播的品牌,用品牌发挥甘肃电商产品链接世界的力量。3)多样化发展。农村电商不能局限于出售农产品,要将电商与旅游要素融合。甘肃旅游资源丰富,要研究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个性化、体验化的农村电子商务,扩大网络销售类目,满足城市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通过电子商务引流,将旅游资源变现为经济收入,进而实现脱贫的目标。3.3

 壮大从业群体,抓好技术提升1)鼓励待业青年、返乡人员、复退军人、在校大学生从事电商;扩大单个农户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业务;培育基础好、潜力大、成长快的农产品重点合作社做电商,吸引这“三类人“壮大农产品电商的从业群体。2)抓好技术提升。在网店综合服务能力上下功夫,让从业群体学会利用微信、微博、QQ 等新型社群工具进行大数据营销。3.4

 完善物流体系,“走好最后一公里”1)从硬件上着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共享储备仓库和快递物流资源,提高物流配送能力。2)从软件方面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物流配送平台。确保内外畅通,响应快速、送达及时,以优雅的姿势“走好最后一公里”。4

  结束语大世之争,非优即汰;崛起之时,不进则退。面对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壮丽前景,要少一些“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踌躇,多一些“风卷红旗过大关”的果决,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高度重视甘肃电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走好甘肃电商扶贫之路,助推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参考文献:[1] 付冬玲 , 李朝辉 . 浅谈精准扶贫背景下甘肃农村电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29(6):68-70.[2] 王小龙 .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农村电商扶贫对策研究 [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9.[3] 陈义欢 . 甘肃陇南 : 电商扶贫进行时 [J]. 农经 ,2015(9):60-62.[4] 田园 . 甘肃省电商扶贫路径探析 [D]. 兰州 : 甘肃农业大学 ,2018.(收稿日期:2020-2-19)(上接第 53 页)旅游产品开发,建立以“教育为主、旅游为辅”的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基地,通过与临县的红色资源联合,进一步提升地区红色旅游品牌活跃度,借力不断提升灌阳的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并系统打造自身的红色革命文化基因,放活红色资源旅游市场。5

  基于乡村振兴的红色旅游措施5.1

 完善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体系,建立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红色旅游合理开发利用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解决红色资源的过度开发问题,完善红色景区的各项公共基础条件,制定有关红色资源保护规章条例,培养专业的红色资源管理人才,加大对红色资源的资金投入,有效整合革命老区景区资源,引入乡村振兴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活跃当地红色旅游景区,让红色资源可持续发展。5.2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红色 + 生态农业”

 深度融合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经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新的经济手段。灌阳县由于地理位置的客观条件,工业、服务业相对不发达,是典型的农业种植大县。近年来,灌阳再生稻再创世界高产纪录,袁隆平院士灌阳县“超级稻 + 再生稻”示范基地寄予的厚望。因此,借此再生稻的农业生态项目,结合当前红色旅游,进行多元素的高度融合,借助社会资本,带动当地的经济建设。通过引入农业方面的社会资本,有利于打造“红色 + 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5.3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特色的革命老区文化灌阳县应加大红色资源开发,要加快红色资源、休闲旅游、生态田园旅游相结合,形成“红色 + 休闲生态田园”的模式。比如打造升级千家峒文化、民宿农家乐文化,健康生态旅游、田园生态旅游等,特别是独有瑶文化的发展、手工业的传承要充分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放活乡村旅游经济,打造特色的“红色 + 瑶文化”,加快灌阳县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转型。参考文献:[1] 周金堂 . 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 [J].党建研究 ,2017(5):46-48.[2] 周珂 . 灌阳县 : 红色旅游成发展重要引擎 [N]. 广西日报 ,2019-05-22(001).[3] 林艳华 , 赵琳露 . 开发“重走长征路”线路 桂林旅游注入“红色灵魂”[EB/OL].(2019-07-02).[2020-01-03].http://www.gx.chinanews.com/kjwt/2019-07-03/detail-ifzkvtpi2250669.shtml.[4] 蒋承根 , 邓博 , 李丹桂 . 灌阳县用活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EB/OL].(2018-01-18).[2020-01-03].http://www.guilindj.gov.cn/d/119a2b33-17fb-4457-8195-4038058adaf5.html.(收稿日期:2020-1-3)

篇九: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urism Management f旅游管理红色旅游区协同发展探究——基于桂北红色旅游区发展的思考张进澳袁丁黄晓毅(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0)摘要: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依托革命历史遗迹的新型旅游形式,承载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新时代下深度挖掘我国红色资源禀赋,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桂北旅游区为例,通过分析桂北红色旅游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推进建设桂北红色旅游区的意义,并针对桂北红色旅游区现状提出推动大文化旅游发展,提出打造以漓江和湘江为主导的两江旅游圈等相关建议,进而构建桂北红色旅游区“红绿古俗”协同发展新模式。关键词:红色旅游;全域旅游;协同发展;桂北地区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从2004年起,国家连续颁布了2004--2010年、2011-2015年及2016-2020年三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支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也出台了《广西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着力打造以桂林、兴安为主导的桂北红色旅游区。桂北红色旅游区建设更是被纳入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与保护规划》。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桂北红色旅游区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时代下如何把桂北旅游区开发好、利用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长征期间红军在桂北地区与国民党爆发了长征途中规模最大、最关键、最隆烈的战争——湘江战役,“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历时9天的湘江战役中红军折损将士3万余人,惨胜若败的湘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一场悲壮的成人礼[1]。中国共产党在湘江战役中突破重围才有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并打破党内思想的禁锢,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问题的道路。因此发展桂北红色旅游,弘扬湘江战役精神不仅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巩固民族团结,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通过深挖桂北地区红色文化内涵,发挥红色旅游广泛凝聚精神力量的作用,让红色文化成为激励八桂儿女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Ⅲ。一、桂北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困境(一)景区分布散乱,产业耦合度较低桂林作为湘江战役的主战场,具有丰富的红色禀赋,据不完全统计桂北地区已发掘的革命遗址遗存就有70余处。这些宝贵物质文化财富成为发展桂北红色旅游区的有力依托,但是受到历史背景的限制,湘江战役中红军以突围为主要战略目的,行军匆忙,战斗遗址分布并不集中。一方面,散落的纪念设施、红军墓都是开发的困扰与难题;另一方面,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力度不够,产业耦合度较低,很多景区开发运营效应不足,红色景区附近高档配套设施几乎为零,难以吸引高需求性游客,旅游业对其他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尚未有效体现,对当地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带动性较弱[3】。(二)桂林的红色景区发展起步较晚,推广方式不足以山水田园和喀斯特地域风貌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一直是桂林旅游业的主导,而桂林文化旅游发展相对迟缓,导致桂林的旅游业资源分布不均衡,在桂林74个A级旅游景区中红色旅游景区仅有2处,红色旅游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不仅如此,红色景区开放性、透明性更高,导致了红色旅游相对于桂林市其他类型的旅游方式盈利点较低,相比传统旅游产业竞争优势较小[4]。在营销宣传方面,桂北地区红色旅游产业以线下宣传活动为主,其宣传推广方式多采用传统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形式,缺乏新媒体宣传方式,并未有效吸引旅游消费主体中最富有活力的青年群体。桂林红色旅游产业相较于遵义、井冈山等地,没有形成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等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其信息化程度还有待加强。(三)区域发展不协同,旅游区内外竞争激烈由于桂北红色旅游区各个景点距离较远,难以作者简介:张进澳(2000一),男,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红色旅游,物流管理。万方数据

 旅游管理I Tourism Management形成统一机制,导致各区域景区之间相互竞争,同质化建设现象严重。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时也存在主题单一,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缺乏统筹协调,经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桂北红色旅游区其开发内涵大致相同,并没有深入挖掘湘江战役的文化内涵,景区特色定位不清晰。不同红色景点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开发不够丰富[5]。多数红色旅游景点还处于初级静态展示阶段,感染力得不到提升,进而从整体上影响整个桂北地区红色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另外,旅游区外部竞争激烈,如关于老山界的地点,学术界学者各执一词,究竟是湖南邵阳,还是广西桂林一直相持不下。不仅如此,由于桂林红色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在广西境内受到百色等革命老区的影响,在广西境外受到遵义等红色旅游大都市的掣肘,桂北革命区红色旅游发展竞争激烈。二、桂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一)发展桂北红色旅游区具有丰富的政治教育内涵湘江战役中央红军折损近半,作为红军长征生死存亡的一战,其“勇于牺牲、勇于突破、勇于胜利”的湘江战役精神成为桂林这座城市不朽的名片。湘江战役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历史故事,如陈树湘断肠明志、易荡平举枪自尽、韩伟英勇跳崖,这种坚持理想信念,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不仅如此,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挖掘湘江战役精神内涵对于巩固民族团结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在广西地区红军首次与少数民族接触,红军在进入广西8天前就制定了首个少数民族政策《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以促进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对红军也是以“沿途烧茶送水”表达感激之情;对伤病红军“以义子待之”;至今岩石上仍刻着“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的诗句。立田赠枪闹革命,祖孙三代护红旗等民族团结故事至今当地村民耳熟能详。因此,深度开发桂北红色旅游区不管是加强英雄主义教育,还是对促进民族团结都具有政治意义。(二)桂北红色旅游区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桂北红色旅游业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具有非凡的意义。一方面,桂林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自然旅游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程度,市场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自然资源旅游产业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一直未能成为支柱性产业,对社会整体经济贡献程度不高。而红色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产业聚合优势,通过加强红色旅游产业的联动性,形成“文旅商体”一体化发展模式,带动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把旅游业培养成为桂林的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对于把桂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胜地、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具有深远的意义。(三)桂北红色旅游产业深度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湘江战役中国共产党从挫折和苦难中觉醒,成为真正意义上一个成熟的政党。湘江战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更是红军先烈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不畏牺牲、勇于突破、勇于胜利的湘江战役精神是长征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整座城市的文化财富和精神支撑。发扬湘江战役精神对于响应文化兴城、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新时期推进桂北红色旅游区建设的灵魂之笔。深切纪念和缅怀这段历史,全面科学认识湘江战役,重视保护和利用好以湘江战役为核心的桂北长征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民族凝聚力,更可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长征和湘江战役精神。一方面,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可以弘扬社会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注入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通过红色旅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对精神文化的价值塑造,为社会培育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J。三、推动桂北地区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一)加强跨区域红红合作、丰富自身红色旅游形式一方面,桂林市政府通过加强不同区域间合作,突破各地区行政壁垒,实现红色旅游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通过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湖南韶山、贵州遵义建立跨区域红色旅游产业集群,共谋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互利共赢的产业网络结构;通过对周围主要红色旅游景区之间重新定位,着力打造桂北革命区伟大觉醒这一历史文化定位,进而构建协调均衡发展的红色旅游区内体系,合作互动的红色旅游省际体系,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_”;通过准确的文化定位挖掘不同方向的红色文化,避免文化内涵雷同,造成市场失去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依据桂北地理优势省外构建黔桂湘红色旅游金三角,通过打造红色旅游集群来提升区万方数据

 Tourism Management l旅游管理域旅游的竞争力,由竞争压力转化为合作优势,从而创造更好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红绿协调发展、推动全域旅游综合发展桂林以“山水甲天下”闻名于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桂林的自然旅游多集中于桂林南部,这也造成了桂北地区区域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以湘江战役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主要集中在桂北地区,而以漓江为代表的山水自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桂林南部地区,这也造成了桂林北红南绿的旅游资源局面。因此,桂林应该红绿结合协调发展,形成红绿相映型发展的局面,可以利用山水桂林的旅游优势进行引流,努力打造红色桂林城市新名片[8]。例如,桂北红色革命区可以与桂林的阳朔等地联合推出旅游路线,将湘江和漓江旅游业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兴安灵渠进行充分对接,写好全域旅游这一篇文章,和自然旅游这一新通道,形成以两江旅游圈为主导的桂林旅游业新布局。(三)红古齐步推进、打造桂林大文化旅游圈桂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独秀峰王城为代表的藩王文化等文化资源。如今传统单一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吸引力较低,桂林应该多种文化旅游资源统筹开发。红色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新兴产品,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时应该加强与周边其他产业的融合,文化旅游进行组团式开发,打造大文化旅游产业圈。开展活态文化旅游的方式,如将藩王文化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通过靖江王府孙中山会见马林事件,挖掘国共合作的意义,让游客感受古王城的魅力,促进文化旅游裂变式发展,克服旅游景点距离较远分散不集中的缺点,提高游通过乐满地主题公园和灵渠主题公园打通文化旅游 客行程质量网。表1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旅游种类 代表景点红色文化旅游 湘江战役纪念馆、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桂林八路局办事处等考古文化旅游 甑皮岩遗址、大岩遗址、父子岩遗址、靖江王陵等藩王文化旅游 靖江王府、雁山园、靖江王陵等名人文化旅游太平天国纪念馆、李宗仁故居、徐悲鸿故居、白崇禧故居等古迹文化旅游灵渠、鉴山寺、鹅翎寺、恭城三庙一馆等(四)强化红俗产业联合,强化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桂林市旅游主要以传统的自然旅游为主,红色旅游在桂林的旅游产业中占比不到10%,主要原因是自然旅游对其他产业带动效率低,旅游业自身产业链不完善、不协调。为加大红色旅游对产业带动的作用,应针对文化旅游进行活态开发、促使文商体旅深度融合发展,让红色旅游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u叭11]。例如,灌阳县可以将休闲农业与红色旅游相结合,通过灌阳雪梨、黑李等一系列农特产品进行联动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还可以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如可以让红色旅游结合龙胜的红衣节、龙脊井耕节、红瑶晒衣节等多种民族传统节日,将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参观民族博物馆和红色景区,深人挖掘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的鱼水情深,以最大化发挥红色旅游催化集成作用和开发运行集群效应。参考文献[1] 陈亮.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新名片[N].桂林日报,2019。09—01(02).[2] 刘欢,岳楠,白长虹.红色旅游情境下情绪唤起对游客认知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8(3):84—90.[3]桂林日报.加快推进桂北红色旅游发展的若干观察与思考[EB/OL].(2019—09—01)[2021—01—15].http://www.gxcounty.com/news/fzlt/20190901/150868.html.[4] 陈亮.领航红色旅游是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IN]桂林日报,20 1 9—05—26(02).[5] 程瑶.桂林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41.[6] 龚娜.我国红色旅游经济亟待转型升级[J].人民论坛.2017(32):i 12—1 13.[7] 丁翠翠,图登克珠.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对策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48—154.[8] 马丽雅.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的对策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20(7):151—154.[9]张继军,席军良.红色旅游景区与区域治理一体化:基于王家坪社区“三区联动”的考察[J].社会科学家,2019(10):84.89.[10]杨明珠.红色文化如何搭“数字中国”快车[J].人民论坛,2019(10):130—131.[11]黄三生,凡宇,熊火根.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价格月刊,2018(9):90—94.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烈士 红军 纪念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