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10篇

时间:2022-12-12 14:15:09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10篇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本科毕业设计计(论文)题目 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关系研究 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年级 2014 专业 经济统计学 班级 041414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10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10篇

篇一: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科 毕 业 设计 计 ( 论 文 )题目

  教育投入与 GDP 之间的关系研究

 学 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年 级

 2014

  专 业

 经济统计学

  班 级

 0414142

 学 号

 041414228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姓名

  顾倩

  校内导师

  崔召磊

 职 称

  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

  2018-05-14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教育投入与 P GDP 之间的关系研究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慢慢走上轨道,特别是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以后,国家更加注重教育,那么研究教育投入与 GDP 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为中国整体人均 GDP 与人均教育经费之间的大致关系是什么;第二板块为经济水平不同地区的教育投入是否有差别以及差距的大小。本文的指标是全国以及各省人均 GDP 和人均教育经费。第一板块选择的是全国 10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先利用图表进行分析,接着建立模型判断关系;第二版块采用聚类分析,将中国分为经济水平不同的四个地区,然后画出图表分析趋势及其原因,并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说明是否具有差异。最后给出建议。关键词 :回归分析

 教育经费

 GDP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I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Investment and GDP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in our country are slowly on track. Especially after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with talent" is proposed, the stat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GDP.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 capita GDP and the per capita education expenditure of China as a whole, and the second is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expendi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with different economic levels and the size of the gap. The index of this paper is the per capita GDP and education expenditure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provinces. The first plate selects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the whole country for 10 years. First, we use charts to analyze, and then we establish a model to judge the relationship. The second plate uses cluster analysis to divide China into less developed regions, more developed regions and developed regions, and the second plate uses cluster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IIanalysis to divide China into four regions with different economic levels. Then the chart analysis trend and its reasons are drawn and the variance analysis is used to further explain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given.Key words: Regression analysis; Educational funds; GDP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V目录1.

 绪论..............................................................................................................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4 42.

 P GDP 与教育的相关概念及分析方法..............................................................52.1

 基本概念 ...............................................................5 52.2

 分析方法 ...............................................................5 5P 3.GDP 与教育投入关系的分析...........................................................................83.1

 全国人均 P GDP 与人均教育经费之间的关系 ...................................8 83.1.1 图表分析 ...........................................................83.1.2 平稳性和异方差检验 .................................................93.1.3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103.1.4 本章小结 ..........................................................113.2

 经济水平不同地区的教育投入差别的分析 .................................. 123.2.1 进行四个地区的聚类分析 ............................................123.2.2 四个地区的教育投入的差距分析 ......................................143.2.3 本章小结 ..........................................................154 4 、建议............................................................................................................16参考文献..........................................................................................................18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V致谢 .................................................................................................................19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1.

 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这充分说明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教育的前进,而教育的进步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除了我国非常承认并努力发挥教育的作用外,国外很多人士也非常认可教育的作用。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 舒尔茨,他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由概念我们可以人力资本除了包括教育外,与人的健康和社会的资本也有很大的关系,但社会的大量实证表明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人们倾向于把“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最近几年,许多国家都开始把教育的发展水平作为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不仅许多高校开始扩招,且教育经费也在逐年递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可以得到教育,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对教育投资的结果现在也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还表现在社会的其他方面,比如现在人们越来越有素质。1.2

 研究意义如今,国家综合国力的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教育。众所周知,犹太人凭借他们的聪明、优秀以及获得的诺贝尔奖的数目获得了世界的瞩目,让我们也注意到他们出色的教育,以色列的蓬勃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们教育的成功。以色列的成功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的成功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除了以色列这样的案例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外,许多书本也强调了教育对经济的重要作用。比如,微观经济学中提到生产要素的这个概念,生产要素中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内容,其中劳动是指劳动者的能力,资本包括无形的人力资本和有形的物质资本,其中人力资本和劳动的区别在于知识,这两个概念在这个理论中区分出来,也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获得知识的人可以给生产提供更多的资源,比如机械可以代替劳动力,但是机械替代不了人力资本。从这个理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外在很久之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2前就很重视教育的重要作用。另外,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这本书中,主要介绍了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和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新增长理论。这两个理论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内生驱动力,同时对发展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3中国家(地区)制定经济赶超相关战略提供了方向和理论依据。这本书就直接阐明了教育对经济的重要作用。以上一些关于国内外的理论足以说明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教育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那么当经济增长时,再去反哺教育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那么研究我们中国 GDP 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西方的教育思想最早起于古希腊的奴隶社会,苏格拉底曾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识即德性”等观点,之后人们也开始研究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英籍德国经济学家 E.F.舒马赫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教育怎样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舒马赫关于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思想》,他表明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教育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资源。这个思想也启发我们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要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是最适合这个社会的,在教育思想的问题上,我们也要学会与时俱进。我们社会需要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就很需要经济给予支持,并需要经济来支持去验证这样或者那样的思想是否符合时代潮流。中国关于教育与 GDP 关系的文献也有很多,采用数据和模型进行阐明观点的基本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比较中国总的经济和教育的关系;第二类是全国范围内根据经济水平的不同区分区域,再比较区域之间教育的差异。首先介绍第一类的文献,从全国角度来看教育与 GDP 的关系,这类文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建立模型加以分析。张萌(2011)选取 2008 年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和生产总值的截面数据作为指标,利用 OLS 方法建立模型,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1] 。崔鹏与胡晨成(2010)将人均受教育程度(年)作为自变量、将人均GDP 作为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2] 。何颖(2008)选取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人均 GDP 作为指标利用回归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研研究指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预测 [3] 。第二类是利用了截面数据,先进行异方差检验,之后的步骤与第一类的步骤一致,复杂点的会建立不止一个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张慧(2011)选取每 10 万人中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作为自变量、人均 GDP 为因变量,先检验异方差性,再利用贝叶斯方法检验教育投入是否能拉动经济 [4] 。陈建宝和戴平生(2007)以中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2004 年的教育经费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自变量,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4以人均 GDP 作为因变量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分析 [5] 。第三类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陈利香和白玉英(2013)首先对 1978-2011 年教育支出和 GDP 进行单位根、协整、自相关检验,接着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用脉冲响应函数验证结果 [6] 。王倩(2009)所用的方法与陈丽香和白玉英所用方法一致,用来说明 1952-2008 年的教育投入与 GDP 之间的关系 [7] 。王静丽和刘亚丽(2012)将 1996-2010 年在校人数、教师人数和经费作为自变量,检验出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后利用逐步回归法剔除教师人数这个变量,最后利用另外两个作为自变量、GDP 作为因变量建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给出建议 [8] 。

  关于第二类文献,即比较区域之间 GDP 与教育关系差距的,这类文献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确定好区域,然后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别。张愚(2008)利用聚类分析把中国地区分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接着利用假设检验来确定这两类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9] 。马啸和鲁芳(2007)选取上海、湖北、陕西作为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代表,建立三个省的年度 GDP 关于该省当年毕业生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当年教师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和该省当年对于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多元回归,最后进行三个省的区域差异的比较 [10] 。徐光木(2015)先研究西部的教育公平的现状,接着建立人均 GDP 和教育传统、教育公平指数和时间变量的回归模型,然后建立我国 31 省份人均 GDP 与教育传统教育公平指数和时间变量的回归模型,比较两者的差异 [11] 。第二类是利用指标将一定的区域分成几个板块,然后比较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差异的大小和变化。蔡文伯和张天祈(2015)是利用人口均学生数和 GDP 均学生数的差距将新疆地区分为三个区域,并用这两个指标所体现的新疆三个区域的差别加以分析,分析原因并给出建议 [12] 。赵宏斌、刘念才、梁妮、苗招娣(2007)利用指标人口均学生数和 GDP 均学生数将全国各个省份分为三个板块,然后加以分析 [13] 。第三类就是直接比较各个省之间的差异,蔡文伯和黄晋生(2016)利用指标生均教育事业费和各省 GDP 计算出它们的极差率和变异系数,并制作出图直观分析省际间的差距大小,这篇文章还研究了人均 GDP 与生均教育事业的关系,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4] 。另外,还有许多学者直接运用文字来阐明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姚益龙(2004)论述了舒尔茨以前的教育经济思想、他自己的教育理论以及以后的理论发展,...

篇二: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教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教育的质与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无论是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还是生均教育经费、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都有了较大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直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加在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重视教育的资金供给和软环境建设,积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

 在教育支出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教育支出按照何种比例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分配是宏观教育决策中最重要的问题。财政教育支出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的分配反映了国家对各级教育的支持力度和财政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布状况,其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着各级教育的发展及其结构的合理。

 (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从绝对规模上来看,总量持续增长,从 2001 年的 3057 亿元增长到 2011 年 18586 亿元,十年间翻了六倍。但就相对规模来而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 总量比重的上升幅度依旧缓慢,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直到 2012 年才达到 1993 年提出的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4%的目标。《国际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表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一直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

 (二)生均财政教育支出比值指标

 生均财政教育支出比值指标: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按在校生平均计算的生均教育支出比值,计算方法是:以小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 l,分别计算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小学生的倍数。这一指标体现生均教育支出绝对量和相对量关系,在体现财政教育支出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间分配的合理性方面相对准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间生均财政教育支出的差距是在逐渐缩小的。由于财政教育支出中基建费支出的不连续性和无规律性会对生均支出造成影响,以下我们是剔除基建费支出的影响,主要从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口径来分析。

 如上表所示,2000 年我国小、中、大学的生均财政支出分别为 490.88元、781.87 元和 6027.23 元,三者之比是 1:1.59:12.29,即大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小学生的 12.29 倍,差距很大。到 2011 年,我国小、中、大学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分别增长到4965.66元、6370.01元、13735.09元,三者之比是 1:1.28:2.77,各级生均财政教育支出的差距明显缩小,尤其是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生均教育支出比值下降较快,由 2000 年的 12.29倍下降到 2.77 倍。其主要原因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更加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到 20 世纪末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在这期间,国家大大增强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投入力度。到 2005 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 95%以上,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

 段。而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很快,但同时在校生增长也很快,再加上普通实行征收学费的高等教育成本回收政策,使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相对下降,导致其生均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低于基础教育阶段。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状况

 在这里分析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将按照这样的层次来进行:首先分析总体的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其次分别分析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和普通高校财政教育支出的使用结构。使用的指标是公用经费支出和个人经费支出分别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

 如图所示,近 10 年来,我国公用经费支出比例持续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由 2001 年的 17.22%上升到 2011 年的 35.81%。目前,我国公用经费支出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 30%左右。相应的,人员经费支出占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在波动方向上与公用经费支出正好相反。如图所示,近 10 年来,我国人员经费支出比例持续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由 2001 年的 77.41%下降到 2011 年的 61.08%。

 综合来看,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公用经费支出挤占人员经费支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说明相当大一部分都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图书,而用于教职工工资、福利等支出并不多。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16%-21%,并且在 2012 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4%的目标。然而国际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 GDP 的 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 4%的目标用了三十多年,距离 5%仍有差距,并且将各国财政教育支出平均后,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二)财政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所占的比重偏高,初等教育占的比重偏低。根据我国的人均 GDP 来看,21 世纪初我国是低收入国家,与人均GNP2000 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来比,我国初等教育支出比例在本世纪初一直偏低,而高等教育支出比例一直偏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政府对急需发展的基础教育的支出仍显不足,政府过度偏重高等教育而忽视初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三级教育支出比例失衡。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内部使用结构不合理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见,我国教育事业费支出内部分配中,人员经费支出比重太大,公用经费支出比重过低。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2001 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是 77.41%,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是 17.22%,教育经费支出的结构不合理。2011 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达 61.08%,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在 35.81%,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明显提高,这说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中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的支出有所增加。

 (四)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大

 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差异明显,各个地方发展速度不均,经济实力不同,而教育上很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致使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

 平并不均衡。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远高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东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地区教育水平,中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形成与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异趋势一样的东中西部教育水平梯形分布。

 三、完善财政教育支出的建议

 (一)加大教育投入

 增加财政收入从根本上就是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一国的教育水平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还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财政教育支出的目标,从而确保改目标能够完成,可将其作为政府及官员考核指标。

 (二)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增加基础教育支出,明确其优先地位,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首先确保义务教育支出,应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教育经费支出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落到实处。适度对高等教育支出,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不能因高等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高收益而投入过多,并且高等教育作为补充教育应主要由受教育者支付费用和从社会吸收资金。

 (三)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贫富差距,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而促使贫富差距加大。然而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均等的,因此需要国家发挥宏观调控手段,改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入,确保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供应。同时保证财政教

 育支出的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用于教育事业,不挪作它用。从而,促进地区间教育资源均衡。

 (四)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

 在非义务教育领域,如: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进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对民间资本的监管,严格审查资金规模、办学资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收费管理等,防止教育产业化倾向及高收费、乱收费等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和学生权益。

 作者简介:

 曹华杰,会计师,现就职于湖南理工学院计财处,湖南大学经贸学院2012 级在职研究生。

篇三: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1 页 共 18 页 4%:

 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必须达到的分配规律 ――基于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

 蒋义1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北京, 102617)

  摘要:

 2010 年 7 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再次明确提出:

 “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2012 年达到 4%”, 引起社会对 4%的新一轮讨论。

 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教育投入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一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效应, 4%的教育投入水平事实上成为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必须达到的一种分配规律。

 关键词:

 公共教育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 分配规律

 一、 研究背景 1993 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4%(以下简称 4%) 的目标, 2006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重申了这一目标。

 而事实上, 到目前为止该目标都未能实现, 以至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质疑这一目标合理性的声音。

 2010 年 7 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第 56 条又一次明确提出:

 “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2012 年达到 4%” 。2012 年 4%的目标是否应该实现, 是否能够实现, 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从国际范围看, 一国政府教育投入水平以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 国际上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或政府教育支出) 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度量和评价政府教育支出水平。

 严格地说, 测算和确定公共教育支出水平最直接的方法是经费供求法, 但由于这一方法需要准确测算教育经费需求和供给能力, 操作难度大。

 因此, 国际上通常采用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的国际比较方法。

  国内许多学者多年的研究表明, 4%的目标是合理的。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 由厉以宁、 陈良焜、 王善迈、 孟明义组成的课题组, 以计量回归模型探讨了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 GDP 或 GDP 代表经济发展水平) 条件下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 该项研究以 38 个人口千万以上的市场经济国家 1961—1979年公共教育支出和 GDP 统计数据(换算成 1980 年美元) 为依据, 提出了测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的方法, 根据此法测算当人均GDP 达 1000 美元时, 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为 4. 24%。

 陈良焜等人 1992 年又采用 40 个国家 1980—1985 年的数据再次证明, 人均 GDP 达 1000 美元时, 公共教育支出平均水平为 3. 85%。

 此后不同学者运用同样方法, 采用人口千万以上的数十个国家 1985 年以后不同时期的数据, 给出了同等经济水平下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

 不同研究的样本数量、 数据跨越时间、 美元汇率等, 都得出了相近的基本结论。

 1 作者简介:

 蒋义(1982.5-), 男, 湖南岳阳人, 讲师, 经济学博士, 现工作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 研究方向:

 教育财政学。

  第 2 页 共 18 页 本文在考察世界上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 72 个国家在近三四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水平后认为, 实现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4%, 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投入目标, 归根结底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个分配规律。

 如果一个国家在财政资源分配中没有遵循这一规律, 会损害国家经济发展的效率和社会发展的公平。

  二、 指标界定和数据说明 1. 指标界定 (1)

 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比重:

 该指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一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还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全社会发展教育的努力程度。

 鉴于我国现有统计数据中没有与国际“公共教育支出” 指标统计口径完全一致的指标, 故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GDP” 作为替代指标。

 根据我国国情, 1988 年教育部课题研究小组与财政部多次讨论后, 将该指标的分子“公共教育支出” 扩大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即“除了政府预算内经费拨款, 还包括城乡 教育费附加, 办学支出和校办产业减免税收中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2因此, 严格意义上说, 相同情况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GDP” 比值将大于“公共教育支出/国民生产总值(GDP)” 比值。

 (2)

 人均 GDP, 又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 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 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 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它是人们了 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

 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

 相比进行计算, 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 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 关于世界各国的全部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网址:

 http: //data. worldbank. org/data-catalog, 关于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GDP”的数据来源于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每年联合发布的年度《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关于中国 GDP、 人均 GDP 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3. 数据采集 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 在统计某类数据时, 不是每一年份中所有国家的数据都很完备。

 因此, 本文在研究时,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数据样本的完整性在数据采集时作了适当的选择。

 (1)

 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 观察每个年份分别有多少国家具有“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 这一指标的统计数据, 将国家数量大于等于 100 的 13 个统计年份挑选出来作为本研究的时间采样点, 以确保本研究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撑。

 表 1:

 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关于“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 指标统计的国家样本数量 年 份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国家数量(个)102 104 111 124 124 104 126 121 119 121 112 117 107 数据来源:

 由世界银行数据库综合所得。

 2 相关介绍见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课题组: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第 391 页。

  第 3 页 共 18 页 (2)

 考虑到数据广度, 以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为数据采集时间点, 选取在这 13 个时间采集点上“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人均 GDP” 这两组数据存量均大于等于 10 的国家, 共计 72 个。

  表 2:

 世界各国历年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

 (单位:

 %)

 年 份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rgenti na 阿根廷 1.8436 2.64991.3950- 3.56824.03994.5217 4.59764.83374.01733.53513.77844.8000 Austral i a 澳大利亚5.3356 5.06225.14054.52674.91084.91435.0724 4.99885.07224.96634.94894.88844.8354 Austri a 奥地利 5.4330 5.26205.56985.21035.46186.22956.2292 - 5.69555.66955.49675.44165.4365 Bangl adesh 孟加拉 1.1128 0.94311.26421.5860- - 2.4179 2.38442.45972.31782.38062.2483- Barbados 巴巴多斯 - - 6.04746.77056.96975.17215.1721 5.63947.24017.04907.83587.17616.9437 Bel gi um 比利时 6.0844 5.74265.73194.84313.0276- - - 5.99916.11216.05425.98785.9508 Bol i vi a 玻利维亚 3.4519 4.60371.83452.34915.73185.52305.6593 5.47345.89956.23036.3790- - Brazi l 巴西 3.0060 3.48213.5819- 4.57044.86883.8817 4.01463.88493.7782- 4.00784.5278 Burundi 布隆迪 - - 2.49793.38875.01513.87313.4175 3.24773.84403.94884.72085.15825.0981 Cameroon 喀麦隆 3.2749 2.62343.13903.2871- - - 1.93262.60992.95813.30183.32993.1232 Canada 加拿大 7.1553 6.79896.52726.21316.57805.64415.6853 5.56405.08875.1575- - 4.9316 Chi l e 智利 3.9446 4.46013.82712.41642.71153.43293.8405 3.9089- 4.23124.05203.67003.3929 Col ombi a 哥伦比亚 2.1633 1.85172.75022.38713.08803.92644.4408 3.72863.92174.49524.46384.19804.0499 Congo, Rep. 刚果 7.7568 6.3656- 4.97364.94934.06834.1851 2.52223.20673.20832.78182.44921.8358 CostaRi ca 哥斯达黎加 6.6281 7.41223.37733.38003.49154.86794.8679 4.39394.70615.06925.06174.8946- Cyprus 塞浦路斯 4.4440 3.55993.73653.47924.3220- 5.1244 5.34895.49536.03797.28516.14976.3224 Denmark 丹麦 7.3840 6.36686.6076- 7.59528.26268.1145 8.29028.43648.43768.33108.43058.2832 Dji bouti 吉布提 - - 2.78843.2517- 3.46797.6295 9.66007.80548.44768.88999.26478.3634 Fi nl and 芬兰 6.0860 5.09405.19445.43716.9802- 6.0693 5.88936.03906.20536.41306.41686.3066 France 法国 4.9863 4.86625.44105.19915.88705.79215.7940 5.66815.57225.55245.87595.80875.6461 Greece 希腊 1.6688 - 2.26862.36272.77093.06033.2109 3.34793.50113.55203.58253.83533.9766 Guyana 圭亚那 4.8054 - 8.31183.35473.70118.56118.5611 8.48418.58898.40806.96655.52628.4595

  第 4 页 共 18 页 Hungary 匈牙利 4.0138 4.59065.23015.84505.03964.56404.6649 4.80064.98295.26545.85825.43435.4657 I cel and 冰岛 3.6662 4.37364.65805.32094.85586.9573- 5.81086.23657.22697.70467.48327.5900 I ndi a 印度 2.3326 2.87223.19203.74203.32463.61504.4686 4.4051- - 3.66943.39873.2261 I ran, I sl ami cRep. of伊朗 3.1264 - 3.76744.05784.4720- 4.5335 4.38474.40554.92934.82074.87214.7230 I rel and 爱尔兰 4.7922 5.78785.41714.74015.01944.38344.2310 4.28534.26754.28724.39084.71724.7655 I srael 以色列 7.1177 8.76609.13056.3412- 7.05686.8312 6.54656.85357.00586.84096.40316.1630 I tal y 意大利 3.9590 - 4.86803.00524.50514.64404.7032 4.47294.85674.62074.74364.57684.4319 Jamai ca 牙买加 6.8184 - 5.54954.84164.3322- - 5.01515.41485.42854.27543.92564.6345 Japan 日 本 5.2365 5.79395.2427- 3.57273.47913.5899 3.67183.62013.64143.70073.66143.5216 Kenya 肯尼亚 6.0152 5.88105.3215- 6.7102- 5.3232 5.18675.20626.17206.49436.79697.3377 Korea, Rep. of 韩国 2.1209 3.54544.19953.29913.21623.73773.7635 - 4.11734.01054.36844.35984.1474 Kuwai t 科威特 2.2195 2.79105.18545.79526.2183- - - 6.58606.55056.53755.53524.7383 KyrgyzRepubl i c 吉尔吉斯斯坦 - - - 8.36296.59584.91964.0852 3.50843.85424.44554.47544.62244.8738 Latvi a 拉脱维亚 - 3.31483.38873.77966.13816.29025.7257 5.35915.47905.74825.32165.0710- Madagascar 马达加斯加 2.5167 4.32032.75622.1234- 1.87062.4943 3.16892.8505- - 3.28993.1940 Mal aysi a 马来西亚 5.7379 5.71846.02615.06634.3758- 5.6868 5.97167.48457.65797.50295.92397.4788 Mauri ti us 毛里求斯- 5.83764.29273.51534.4875- 4.2071 3.90133.34403.28514.67144.67004.4401 Mexi co 墨西哥 3.7133 4.57083.72923.60554.63764.20654.4099 4.86095.15885.29945.28274.86875.0201 Morocco 摩洛哥 5.2127 5.89365.94335.27205.60245.34365.3857 5.76055.59595.79775.64495.55045.8652 Nepal 尼泊尔 1.2402 1.56992.31872.33682.7972- 2.8933 2.97513.70843.38473.1144- - Netherl ands, The 荷兰 7.4696 7.04375.98995.48434.78774.93934.8952 4.95865.05815.17705.41945.45575.5302 NewZeal and 新西兰 5.2367 4.31573.75477.05065.9173- 6.8574 - 6.78326.61676.64326.73336.5066 Ni caragua 尼加拉瓜2.3215 3.18355.55343.36821.80212.88803.7934 3.8945- 3.10233.1425- - Norway 挪威 6.1544 6.27655.78867.03347.90667.50817.1084 6.58106.95257.57677.53997.46577.0213

  第 5 页 共 18 页 Oman 阿曼 1.2974 1.85063.57282.83893.44474.11234.0060 3.14223.92014.28633.87014.02693.5353 Paki stan 巴基斯坦 2.0086 2.12882.43542.56292.82472.03462.6115 1.8378- - 1.94721.94842.2544 Panama 巴拿马 5.6004 4.36034.38674.66104.99324.83594.8359 5.03974.34744.43824.41393.7892- Paraguay 巴拉圭 1.5563 1.52421.48231.14893.71554.91195.1273 5.29765.05284.86034.68663.9744- Peru 秘鲁 3.2696 2.94752.67672.7717- 3.20533.3513 - 2.92982.97492.81272.83402.7207 Phi l i ppi nes 菲律宾1.8128 1.71931.31572.88403.04234.2263- 3.48783.24113.17443.20812.69922.5304 Pol and 波兰 - - 4.7631- 4.43094.99304.6485 5.00985.33265.41165.34975.40515.4656 Portugal 葡萄牙 3.2164 3.37963.45963.84304.8241- 5.2860 5.42345.60405.53525.56685.33075.3948 Saudi Arabi a 沙特阿拉伯 2.2975 4.33307.12606.60445.72848.33837.1057 5.94357.76637.67967.14606.7535- Seychel l es 塞舌...

篇四: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各国教育经费数据对比 2010 年 02 月 21 日 10:48 凤凰网教育 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 42 美元美国为 2684 美元是中国的 63.9 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 GDP 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 GDP 收入的0.82%美国为 6.10%是中国的 7.44 倍。日本为 4.28%韩国为 3.01%。俄罗斯为 1.87%是中国的 2.28 倍巴西为 2.29%是中国的 2.79 倍。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详细见附件一)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八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 的百分之二点四低于印度的百分之二点七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详细见附件二) 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的公共投入占GDP 的比重只有 3%经过调整后我国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 GDP 的比例仅为 2.4%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进一步扩大。

 比如原来只相当于法国的 59%现在相当于法国的 39%原来相当于德国的 79%现在只相当于德国的 44%相当于德国也从 66%下降到了 44%美国从过去的 69%下降到现在的 50%。(详细见附件三) 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在 2007 年就写过一个提案同时也在一个会上提出  希望北京市能够率先在全国实现教育投入占 GDP4 。

 王晋堂提出三个理由 

 第一4的投入是一个和国际接轨的数字北京市作为首都完全应该不低于这个数。第二美国、日本、韩国、印度GDP 投入是 4.7~7.4如果中国低于美国、日本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要低于印度71低于韩国这就说不过去了。第三北京市在当时 GDP的增长连续七年是两位数提高教育投入所占比例也是有现实可能性的。“但北京教育投入占 GDP 比例也一直没有达到目标2006 年是 3.12007 年是 3.82008 年是 3.5。”王晋堂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让每一个校长都在想着怎么弄钱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投入。(详细见附件四) 摘自凤凰网 http://edu.ifeng.com/news/201002/0221_6978_1550955.shtml

 附件一中国教育竞争力 10 年提升 17 位 教育投入居末位(图) 2009 年 11 月 30 日 09:46 中国教育报

 与 52 个国家比较中国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第 29 位比 10 年前提升了 17 位

 1、中国教育竞争力 10 年提升 17 位 综合排名居第 29 位 为了比较我国教育竞争力在世界各国中的位置在考虑国际可比性、数据可得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 53 个国家作为比较国包括了经合组织国家、可获得数据的人口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数据以 2006 年为主。

 在所选的 53 个国家中教育竞争力排在前 5 位的分别为新加坡、美国、芬兰、丹麦、澳大利亚(见下表)。排在最后 5 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秘鲁、委内瑞拉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中国教育竞争力居于第 29 位属于中等水平。

 我们在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人力资源和创新指标中包含了绝对值和百万人口中所占比例的相对值。教育竞争力计算中如果人力资源和创新指标按照绝对值计算则中国排名在16 位如果按照相对值计算则中国排名在 47 位。综合排名在 29 位。由此可见中国目前的教育竞争力在所培养的人的绝对数量方面居于中上水平  而在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素质人才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是我们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教育竞争力提升最快 为了比较我国教育竞争力在近 10 年来的变化情况我们采取了同样的样本国和指标体系,用 1999 年的数据进行了纵向比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居民科技论文数量指标项没有相关数据实际参与计算的是 15 项指标。结果显示我国教育竞争力在 1999 年居 46 位与2006 年的 29 位相比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竞争力提升了 17 位。

 在所选的 53 个国家中1999 年教育竞争力排在前 5 位的分别为芬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和比利时。排在最后 5 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墨西哥、印尼、秘鲁和委内瑞拉。中国教育竞争力居于第 46 位排在倒数第 8 位。通过对两次排名的比较可以看出近 10年来居于前 5 位和后 5 位的国家教育竞争力的排名变化并不大排名提升最快的前 5 位国家为中国、约旦、印尼、马来西亚和丹麦分别提升了 17 位、16 位、15 位、13 位和 11位而以色列、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巴西都降低了 14 位斯洛伐克降低了 17 位。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教育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国家  这充分印证了中国近 10 年来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 。

 2、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缩小 当前中国教育竞争力与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存在差距略优于金砖四国均值 为了对中国教育竞争力在国际中的位置进行描述我们选取了经合组织国家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作为比较对象。

 从图 1、图 2 中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教育竞争力各项指标发展比较均衡。中国大陆和金砖四国的教育竞争力发展指标极不均衡 。

 在绝对指标方面中国与经合组织国家和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印度相比均占优势。中国在教育质量和教育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方面略优于金砖四国的均值。

 如果去除人口的因素采用每百万人的相对指标时中国在很多指标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均值同时也落后于金砖四国的均值。特别是中学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方面中国的指标比较落后 。

 这些指标与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源水平密切相关大幅提高教育发展的程度将是中国教育竞争力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国教育竞争力与经合组织国家差距减小部分指标均值超过金砖四国 1999 年  通过与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和金砖四国均值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多项指标与经合组织国家的均值和金砖四国的均值均有较大差距。

 从各项指标的发展情况来看1999 年经合组织国家的教育竞争力各项指标发展比较均衡而金砖四国的教育竞争力发展指标不太均衡。

 在绝对指标方面 中国在全职研发人员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 3 项指标与经合组织国家的均值相比占居绝对优势和金砖四国均值相比也略有优势但在专利数量上低于经合组织国家和金砖四国。但是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在专利的绝对数量上已经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和金砖四国均值在 4 项指标的绝对值方面均占居优势地位。

 从百万居民的相对指标看中国 1999 年的 4 项指标都低于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和金砖四国均值。其余各项指标除了初等教育毛入学率略高于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和金砖四国均值外均低于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和金砖四国均值。然而到 2006 年中国在识字率、本地专业研究培训、 职工培训范围、教育体系的质量、学生学业成就等指标上均高于金砖四国均值。在大部分指标上与经合组织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

 3 中国教育竞争力优势劣势并存 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有 16 个从每项指标的排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初等教育毛入学率、全职研发人员人数、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专利数量、科技论文数量等指标与其他 52 个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大部分指标都处于中等或中下等水平排名低的指标主要体现在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百万居民中在校大学生人数、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等方面。

 优势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巨大成就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1999 年之后中国教育发展迅速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最艰巨的任务。1999 年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 80%到 2007 年年底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 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 98.5%。义务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国初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指标在国际比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 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迈出关键步伐高等教育开始扩招。扩招前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很低1997 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 5%左右从 1999 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跨越式发展。1998 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 180 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 47%其后 3 年分别以 25%、17%、10%的速度增长到了 2002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2005 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 2300 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比 1998 年提高了 11.2 个百分点。“十五”期间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输送了 1397 万名毕业生“十五”末期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 6800 万人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

 人员总数已达到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库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了人力资源大国。

 劣势 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国际有差距 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仍需提高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中我国初中毛入学率逐年提高1990 年为 66.7%2002 年提高到 90%2006 年达到 97%。而高中毛入学率虽然逐年在提高但是由于起点低所以数值不高 。

 2006 年我国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75.5%(WEF 数据)  在 53 个国家中排在第 50 位 53 个国家的平均值为 96.8%相当于我国初中的毛入学率数值。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是我国中等教育的艰巨任务。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反映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2002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 15%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实现历史性的突破。2006 年进一步提高到 22%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53 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 54.5%我国排在第 49 位。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虽然居世界第一但是每百万居民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仍然不高在 53 个国家中仅排名第 47 位。2006 年 5 月国务院第 135 次常务会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重点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既保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又能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步提高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 1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1982 年仅为 5.3 年1990 年提高到 6.4 年2000 年达到 7.9 年2008 年增加到 8.5 年。2006 年我国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达到 11 年。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53 个国家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平均值已达到 14.9 年而中国仅为 11 年在 53 个国家中排名第 49 位。

 教育投入居所选国家末位 教育投入作为教育竞争力的潜在竞争力和未来竞争力会间接产生作用 。

 从对所选国家的教育投入情况分析来看中国的教育投入排在末位成为中国教育竞争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 42 美元美国为 2684 美元是中国的 63.9 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 GDP 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 GDP 收入的 0.82%美国为 6.10%是中国的 7.44 倍。日本为 4.28%韩国为 3.01%。俄罗斯为 1.87%是中国的 2.28 倍巴西为 2.29%是中国的 2.79 倍。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

 中国的教育竞争力在金砖四国中略落后于俄罗斯而远远高于巴西和印度。一方面说明中国穷国办大教育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教育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增加教育投入是中国未来提升教育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关链接】

 教育竞争力的内涵 本研究认为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一个国家的教育产出在和别国比较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其内涵包括 4 个层面:教育发展水平包括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规模以及教育质量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教育对经济的贡献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

 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本研究建立了 4 个维度 16 项指标的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维度一:反映教育发展水平包括初等教育毛入学率、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文盲率、职工培训范围、职工培训的可获得性、学生学业成就和教育体系质量 8 项指

 标。维度二:反映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包括全职研发人员人数、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和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 4 项指标。维度三:反映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包括教育系统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和大学教育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两个指标。维度四:反映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这里用居民科技论文以及专利数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两个指标来反映。

 本研究数据来源包括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国际竞争力排名研究中的教育指标数据、世界银行的教育统计数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统计数...

篇五: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育的财政投入是一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合理适度的教育财政支出规模直接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与速度,也是保证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对财政教育支出资规模的衡量有绝对量和相对量两方面指标,运用绝对量指标可以对财政教育出规模的发展、变动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分析,并且便于自身的历史对比分析;而运用相对量指标则可以消除国家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便于进行国际间横向的比较分析。目前,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例和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两方面指标考察一国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因此,我们这次也主要选取这两个指标对中国的财政教育规模进行国际比较分析,以便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合理确定中国教育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中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发展现状 1、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呼吁政府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发出了“宁可牺牲一些建设速度,也要把教育搞上去”的重要指示。因此,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性教育支出增长较快。从绝对数字上看,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规模迅速增长,2001年为 30570100 万元到 2014 年 267402100 万元,然而在财政教育投入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增幅却不大,仍然处于较低水平。1993 年,我国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20 世纪末要达到 4%,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达到目标。其原因在于我国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偏低,而且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财政竞争促进地方政府偏向于投入生产型的公共项目,而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中央政府已多次指示在 2010年实现全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占 GDP 四个百分点的目标,这样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质量和公平程度将会跨上新的台阶。

  单位:万元 2、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变化 在 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 比例,十二五期间逐步提高到全国平均不低于 15%的指标,并实现了该目标,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 15.26%,在上世纪 90 年的这一比例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5.27%。然而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下去,随后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开始逐年下滑,到 2006年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仅为14.34%。对比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在 2000 年之前,虽然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但是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逐年上升,这充分体现了财政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努力程度;但是自新世纪以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增长,而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却缓慢的下降这也凸显了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的尴尬处境。

 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财政教育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财政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篇六: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摘

 要】教育乃国之大计,政府教育支出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上还不合理,存在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字】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建议 【正

 文】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中按亚当斯密的理论,政府的基本的几项职能为国防和社会治安,教育和重大疾病防控,教育便位列其中。

 1 教育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它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教育的投入水平也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在我国,教育也一直是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财政方面也是大力支持。但现实中财政支出对教育的支持还是明显乏力,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但相对数量涨幅却较小,4%的目标迟迟不能达到,这反映了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确实有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 1. 教育的正外部性

 首先,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 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 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 1、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由 1991 年的 3386.62 亿上升到了2009 年的 10437.54,亿,约为 1991 年的 3 倍多。

 2、自 1990 年至 2009 年,教育支出 GDP 的比重始终在 3%左右,在低位徘徊。在 2000 年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但从 2004 年开始占 GDP 的比重逐年增大,足以体现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一国的重要意义。

 我国财政支出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1、教育支出总量不足 由表一,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教育支出近年来大幅上升,但其所占 GPD 总量的 3%左右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9%,当前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为 5.1%,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也在4.1%,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教育支出仅占人均GDP的 0.82%,美国为 6..10%约为中国的 7.44 倍;俄罗斯为 1.87%,是中国的 2.28 倍;巴西为 2.29%是中国的 2.79 倍,日本为 4.28%,韩国为 3.01%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就算在金砖四国内,中国的教育支出也排在末位 2、教育支出结构失衡 1) 三级教育支出结构失衡 由上图的表格可以看出,在初、中、高三级教育支出上,我国严重失衡忽视初等教育,过分

 注重高等教育。根据统计我国初中高等教育人均教育经费与人均 GDP 的比例分别为 0.05,0.15 和 1.93。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过高,所占比例不仅高于与我国同档次的低收入国家还高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尽管近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高等教育几乎都有政府提供,能够真正接收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不大,因此在经费上,显得高等教育的投入有些偏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等教育,而是取决于初等教育,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反应出高等教育比例偏高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初等教育投入的不足。

 2) 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投资不足,支持力度不够,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模式的改变。

 3) 地区性支出不平衡。我国对中西部的财政教育支出投入较小,东部地区的教育性经费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远远高于中西部。

 4) 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所以我国教育投入基本走了一条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导致城乡教育支出差距显著。但我国有 80%以上的小学、64%以上的初中设置在农村。从公平原则看,城乡学生的人均政府教育投入应当相等。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资金严重不足,这种地区之间教育投入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各地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极大的影响了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一、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些建议 1.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法治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2. 促进教育投入渠道多元化。

 一国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全部依赖单一的政府投入,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合作努力,因此在加大财政教育性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的聚集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3. 明确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

 虽然义务教育新保障机制缓解了农村学校经费短缺,但这是初步、低标准的。尤其是全国 1500 个农业县,从农村学校房舍、教育设备设施到教师质量等方面还十分落后,一些县仍保留了义务教育乡级管理体制,至今还有一定数量“新代课教师”,所以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农业县财力十分困难是必然的。为此,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是保证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的首要前提。

 4. 优化三级教育结构 在我国,一方面文盲率还很高,另一方面人均 GDP 还很低,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的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且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并使社

 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因此,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尽合理,应把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为了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将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全社会参与战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应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中公共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在公共教育经费占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比重中,应该使义务教育的比重最大。

 5. 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

 鉴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弥补西部和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

 6.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浅析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教育支出成为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那么教育服务属于何种产品,如何提高教育服务的公平和效率,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关于教育的理论分析 1·教育服务属于何种产品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不同的教育服务可以分为纯公共品、私人品和准公共品。纯公共品,即完全由政府来提供,如义务教育;私人品,即完全由私人来提供,如家教等;还有一类是准公共品,即不是由政府或私人独立提供,而是二者皆有,如高等教育。就目前世界各国的大体情况来看,把教育服务作为纯公共品提供的只有少数北欧的福利国家,而大多数国家是把教育服务作为准公共品来提供的,即政府和私人共同出资的方式。明确了教育服务属于何种产品,才能对其支出方式有进一步的分析。2·教育具有典型的外部正效应从经济效率角度看,教育具有典型的外部正效应,正是由于这种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使教育规模不能达到最佳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既有内部性,也有外部性。内部性表现在个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工作能力,因而可以获得高薪工作,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而用人单位聘用了这些知识型人才后,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给用人单位带来高利润。外部性主要表现在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

 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

篇七: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8现代经济信息教育对提供国家的国民素质、 劳动者的生产率、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国民的生产和消费能力甚至我国家的经济机构转型、 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 现实情况是,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对全球52个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和金砖四国)进行了“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 (采用2006年的数据), 中国在52个国家中, 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第29, “人均公关教育支出” , 中国排名第50, 公关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中国排名第“51” , 列倒数第二。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明确提出, 到20世纪末,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

 2010年7月 发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再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但是影响财政性教育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将通过比较国内外教育支出规模的差异来我国教育支出规模较小的原因。一、 国内外教育支出规模比较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 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公共教育经费是指政府财政负担的支出或与政府有关的文出。

 我国这一指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来表示。从表一来看, 我国的GDP增长由1993年的867.76亿元增长至2002年的3573.36亿元, 但是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2.51%只是增加到2002年的3.41%, 财政教育支出比重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

 到200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表二: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

 %)注:

 ①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比重。

 ②为1998年数据。③统计口径有所调整。

 ④为1 992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1 999》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 998》试比较国内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及原因分析满学岩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教育事业作为推动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劳动力水平及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其中教育支出作为我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支出规模和机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差异, 并对我国教育支出结构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

 教育支出; GDP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 2013)

 12-0448-02表一:

 1 993-2002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指标注:

 资料来源:

 ①《中国统计年鉴2003》②财政部主页(http://www.mof.gov.cn)

 449文化经济从表二来看, 发达国家, 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比重也越大。

 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 发达国家为5.5%, 发展中国家为4.6%, 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

 而我国仅为2.41%, 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甚至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 影响教育支出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教育支出规模的高低即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主要取决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两个因素。表三:

 我国GDP增长数据及财政占GDP比重相关数据注:

 1 990-2008年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 ,2009年以及201 0年的收据来源于网络。(一)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 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期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15%以下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2%左右; 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0%左右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大体为3%; 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0%~ 4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 5%; 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0%~ 5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增长到5%~ 6%。

 表一中有关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 是制约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即使在GDP增长速度非常快的2007年, 只有20.8%。

 截止到2010年, 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0.6%, 而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都在35%以上,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比重也在25%以上。

 因此财政收入的总量制约了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事业。(二)从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 从表一可以看出呈现下降趋势, 从1993年的18.6%下降到了2002的16.2%。

 从国际水平来看,一般而言,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0~ 14%间较合理, 过高则会影响农业、 国防和公检法等支出, 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从表一可以看出, 我国在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与国际一般水平接近, 某些年份甚至高于国际水平, 说明我国在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力度是正常且合理。

 但是受制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总量偏低, 因此导致教育支出规模占GDP规模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 相关建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若想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完成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的目 标,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支出偏低的问题, 一方面, 就要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增强政府的可支配财力。

 另一方面, 在财政收入规模一定的条件下, 还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压缩一般性开支, 加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人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 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下限为4.07%—4.25%, 而我国目前3%左右的比重与之差距甚远。

 不过通过文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财政支出的比例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从长期来看, 对我国教育支出来说具有积极的影响。参考文献:[1] 孙晓峰.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分析.教育与经济,2001(1).[2] 马国贤,马志远.教育支出 占GDP的比重:

 国际比较与 政策建议. 教育发展研究,2009(3).[3]梁伟 真.财政性教育 支出 的 国 际 比 较及对策研究 [J].经 济经纬,2004(6).[4]中国财政部主页 http://www.mof.gov.cn.

篇八: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ta Source 世界发展指标Last Updated Date 2022/2/15Country Name Country Code阿鲁巴 ABWAFE阿富汗 AFGAFW安哥拉 AGO阿尔巴尼亚 ALB安道尔共和国 AND阿拉伯联盟国家 ARB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ARE阿根廷 ARG亚美尼亚 ARM美属萨摩亚 ASM安提瓜和巴布达 ATG澳大利亚 AUS奥地利 AUT阿塞拜疆 AZE布隆迪 BDI比利时 BEL贝宁 BEN布基纳法索 BFA孟加拉国 BGD保加利亚 BGR巴林 BHR巴哈马 BHS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BIH白俄罗斯 BLR伯利兹 BLZ百慕大 BMU玻利维亚 BOL巴西 BRA巴巴多斯 BRB文莱达鲁萨兰国 BRN不丹 BTN博茨瓦纳 BWA中非共和国 CAF加拿大 CAN中歐和波羅的海 CEB瑞士 CHE海峡群岛 CHI智利 CHL中国 CHN科特迪瓦 CIV喀麦隆 CMR刚果(金)

 COD刚果(布)

 COG哥伦比亚 COL科摩罗 COM佛得角 CPV哥斯达黎加 CRI加勒比小国 CSS古巴 CUB库拉索 CUW开曼群岛 CYM塞浦路斯 CYP捷克共和国 CZE

 德国 DEU吉布提 DJI多米尼克 DMA丹麦 DNK多米尼加共和国 DOM阿尔及利亚 DZA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不包括高收入)

 EAP早人口紅利 EAR东亚与太平洋地区 EAS欧洲与中亚地区(不包括高收入)

 ECA欧洲与中亚地区 ECS厄瓜多尔 ECU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EGY欧洲货币联盟 EMU厄立特里亚 ERI西班牙 ESP爱沙尼亚 EST埃塞俄比亚 ETH欧洲联盟 EUU脆弱和受衝突影響的情況下 FCS芬兰 FIN斐济 FJI法国 FRA法罗群岛 FRO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FSM加蓬 GAB英国 GBR格鲁吉亚 GEO加纳 GHA直布罗陀 GIB几内亚 GIN冈比亚 GMB几内亚比绍共和国 GNB赤道几内亚 GNQ希腊 GRC格林纳达 GRD格陵兰 GRL危地马拉 GTM关岛 GUM圭亚那 GUY高收入国家 HIC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HKG洪都拉斯 HND重债穷国 (HIPC) HPC克罗地亚 HRV海地 HTI匈牙利 HUN只有IBRD IBDIBRD与IDA IBTIDA總 IDAIDA混合 IDB印度尼西亚 IDN只有IDA IDX马恩岛 IMN印度 IND未分类国家 INX爱尔兰 IRL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IRN伊拉克 IRQ

 冰岛 ISL以色列 ISR意大利 ITA牙买加 JAM约旦 JOR日本 JPN哈萨克斯坦 KAZ肯尼亚 KEN吉尔吉斯斯坦 KGZ柬埔寨 KHM基里巴斯 KIR圣基茨和尼维斯 KNA大韩民国 KOR科威特 KWT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不包括高收入)

 LAC老挝 LAO黎巴嫩 LBN利比里亚 LBR利比亚 LBY圣卢西亚 LCA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 LCN最不发达国家:联合国分类 LDC低收入国家 LIC列支敦士登 LIE斯里兰卡 LKA中低等收入国家 LMC中低收入国家 LMY莱索托 LSO後期人口紅利 LTE立陶宛 LTU卢森堡 LUX拉脱维亚 LVA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MAC圣马丁(法属)

 MAF摩洛哥 MAR摩纳哥 MCO摩尔多瓦 MDA马达加斯加 MDG马尔代夫 MDV中东与北非地区 MEA墨西哥 MEX马绍尔群岛 MHL中等收入国家 MIC北马其顿 MKD马里 MLI马耳他 MLT缅甸 MMR中东与北非地区(不包括高收入)

 MNA黑山 MNE蒙古 MNG北马里亚纳群岛 MNP莫桑比克 MOZ毛里塔尼亚 MRT毛里求斯 MUS马拉维 MWI马来西亚 MYS北美 NAC纳米比亚 NAM新喀里多尼亚 NCL

 尼日尔 NER尼日利亚 NGA尼加拉瓜 NIC荷兰 NLD挪威 NOR尼泊尔 NPL瑙魯 NRU新西兰 NZL经合组织成员 OED阿曼 OMN其他小国 OSS巴基斯坦 PAK巴拿马 PAN秘鲁 PER菲律宾 PHL帕劳 PLW巴布亚新几内亚 PNG波兰 POL預人口紅利 PRE波多黎各 PRI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PRK葡萄牙 PRT巴拉圭 PRY约旦河西岸和加沙 PSE太平洋岛国 PSS人口紅利之後 PST法属波利尼西亚 PYF卡塔尔 QAT罗马尼亚 ROU俄罗斯联邦 RUS卢旺达 RWA南亚 SAS沙特阿拉伯 SAU苏丹 SDN塞内加尔 SEN新加坡 SGP所罗门群岛 SLB塞拉利昂 SLE萨尔瓦多 SLV圣马力诺 SMR索马里 SOM塞尔维亚 SRB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不包括高收入)

 SSA南苏丹 SSD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SSF小国 SST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STP苏里南 SUR斯洛伐克共和国 SVK斯洛文尼亚 SVN瑞典 SWE斯威士兰 SWZ圣马丁(荷属) SXM塞舌尔 SYC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SYR特克斯科斯群岛 TCA乍得 TCD东亚与太平洋地区 (IBRD与IDA) TEA欧洲与中亚地区 (IBRD与IDA) TEC

 多哥 TGO泰国 THA塔吉克斯坦 TJK土库曼斯坦 TKM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 (IBRD与IDA) TLA东帝汶 TLS中东与北非地区 (IBRD与IDA) TMN汤加 TON南亚 (IBRD与IDA) TSA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IBRD与IDA) TSS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TTO突尼斯 TUN土耳其 TUR图瓦卢 TUV坦桑尼亚 TZA乌干达 UGA乌克兰 UKR中高等收入国家 UMC乌拉圭 URY美国 USA乌兹别克斯坦 UZB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VCT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VEN英屬維爾京群島 VGB美属维京群岛 VIR越南 VNM瓦努阿图 VUT世界 WLD萨摩亚 WSM科索沃 XKX也门共和国 YEM南非 ZAF赞比亚 ZMB津巴布韦 ZWE

 Indicator Name Indicator Code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

 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

 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GD.ZS教育公共开支总额,总数(占GDP的比例)

 SE.XPD.TOTL...

篇九: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1 页 共 18 页 4%: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必须达到的分配规律 ――4%: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必须达到的分配规律 ―― 基于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

  蒋义1 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102617)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102617)

  摘要:2010 年 7 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再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 年达到 4%”,引起社会对 4%的新一轮讨论。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教育投入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效应,4%的教育投入水平事实上成为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必须达到的一种分配规律。

 关键词:公共教育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分配规律

 一、研究背景 1993 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4%(以下简称 4%)的目标,2006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申了这一目标。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该目标都未能实现,以至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质疑这一目标合理性的声音。2010 年 7 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 56 条又一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 年达到 4%”。2012 年 4%的目标是否应该实现,是否能够实现,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从国际范围看,一国政府教育投入水平以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国际上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或政府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度量和评价政府教育支出水平。严格地说,测算和确定公共教育支出水平最直接的方法是经费供求法,但由于这一方法需要准确测算教育经费需求和供给能力,操作难度大。因此,国际上通常采用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的国际比较方法。

 国内许多学者多年的研究表明,4%的目标是合理的。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厉以宁、陈良焜、王善迈、孟明义组成的课题组,以计量回归模型探讨了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 GDP 或 GDP 代表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该项研究以 38 个人口千万以上的市场经济国家 1961—1979年公共教育支出和 GDP 统计数据(换算成 1980 年美元)为依据,提出了测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的方法,根据此法测算当人均GDP 达 1000 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为 4.24%。陈良焜等人 1992 年又采用 40 个国家 1980—1985 年的数据再次证明,人均 GDP 达 1000 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平均水平为 3.85%。此后不同学者运用同样方法,采用人口千万以上的数十个国家 1985 年以后不同时期的数据,给出了同等经济水平下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不同研究的样本数量、数据跨越时间、美元汇率等,都得出了相近的基本结论。

  1

 作者简介:蒋义(1982.5-),男,湖南岳阳人,讲师,经济学博士,现工作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研究方向:教育财政学。

  第 2 页 共 18 页 本文在考察世界上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 72 个国家在近三四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水平后认为,实现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4%,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投入目标,归根结底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个分配规律。如果一个国家在财政资源分配中没有遵循这一规律,会损害国家经济发展的效率和社会发展的公平。

 二、指标界定和数据说明 1.指标界定 (1)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该指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一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重要指标,它还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全社会发展教育的努力程度。鉴于我国现有统计数据中没有与国际“公共教育支出”指标统计口径完全一致的指标,故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GDP”作为替代指标。根据我国国情,1988 年教育部课题研究小组与财政部多次讨论后,将该指标的分子“公共教育支出”扩大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即“除了政府预算内经费拨款,还包括城乡教育费附加,办学支出和校办产业减免税收中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2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相同情况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GDP”比值将大于“公共教育支出/国民生产总值(GDP)”比值。

 (2)人均 GDP,又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2.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关于世界各国的全部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网址:http://data.worldbank.org/data-catalog,关于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GDP”的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每年联合发布的年度《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关于中国 GDP、人均 GDP 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3.数据采集 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在统计某类数据时,不是每一年份中所有国家的数据都很完备。因此,本文在研究时,根据研究的需要和数据样本的完整性在数据采集时作了适当的选择。

 (1)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观察每个年份分别有多少国家具有“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这一指标的统计数据,将国家数量大于等于 100 的 13 个统计年份挑选出来作为本研究的时间采样点,以确保本研究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撑。

 表 1: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关于“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指标统计的国家样本数量 年 份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国家数量(个)

 102 104 111 124 124 104 126 121 119 121 112 117 107 数据来源:由世界银行数据库综合所得。

  2

 相关介绍见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 391 页。

  第 3 页 共 18 页 (2)考虑到数据广度,以 1975、1980、1985、1990、1995、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为数据采集时间点,选取在这 13 个时间采集点上“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人均 GDP”这两组数据存量均大于等于 10 的国家,共计 72 个。

 表 2:世界各国历年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

 (单位:%)

 年 份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rgentina 阿根廷 1.8436 2.6499 1.3950 - 3.5682 4.0399 4.5217 4.5976 4.8337 4.0173 3.5351 3.7784 4.8000 Australia 澳大利亚 5.3356 5.0622 5.1405 4.5267 4.9108 4.9143 5.0724 4.9988 5.0722 4.9663 4.9489 4.8884 4.8354 Austria 奥地利 5.4330 5.2620 5.5698 5.2103 5.4618 6.2295 6.2292 - 5.6955 5.6695 5.4967 5.4416 5.4365 Bangladesh 孟加拉 1.1128 0.9431 1.2642 1.5860 - - 2.4179 2.3844 2.4597 2.3178 2.3806 2.2483 - Barbados 巴巴多斯 - - 6.0474 6.7705 6.9697 5.1721 5.1721 5.6394 7.2401 7.0490 7.8358 7.1761 6.9437 Belgium 比利时 6.0844 5.7426 5.7319 4.8431 3.0276 - - - 5.9991 6.1121 6.0542 5.9878 5.9508 Bolivia 玻利维亚 3.4519 4.6037 1.8345 2.3491 5.7318 5.5230 5.6593 5.4734 5.8995 6.2303 6.3790 - - Brazil 巴西 3.0060 3.4821 3.5819 - 4.5704 4.8688 3.8817 4.0146 3.8849 3.7782 - 4.0078 4.5278 Burundi 布隆迪 - - 2.4979 3.3887 5.0151 3.8731 3.4175 3.2477 3.8440 3.9488 4.7208 5.1582 5.0981 Cameroon 喀麦隆 3.2749 2.6234 3.1390 3.2871 - - - 1.9326 2.6099 2.9581 3.3018 3.3299 3.1232 Canada 加拿大 7.1553 6.7989 6.5272 6.2131 6.5780 5.6441 5.6853 5.5640 5.0887 5.1575 - - 4.9316 Chile 智利 3.9446 4.4601 3.8271 2.4164 2.7115 3.4329 3.8405 3.9089 - 4.2312 4.0520 3.6700 3.3929 Colombia 哥伦比亚 2.1633 1.8517 2.7502 2.3871 3.0880 3.9264 4.4408 3.7286 3.9217 4.4952 4.4638 4.1980 4.0499 Congo,Rep.刚果 7.7568 6.3656 - 4.9736 4.9493 4.0683 4.1851 2.5222 3.2067 3.2083 2.7818 2.4492 1.8358 CostaRica 哥斯达黎加 CostaRica 哥斯达黎加 6.6281 7.4122 3.3773 3.3800 3.4915 4.8679 4.8679 4.3939 4.7061 5.0692 5.0617 4.8946 - Cyprus 塞浦路斯 4.4440 3.5599 3.7365 3.4792 4.3220 - 5.1244 5.3489 5.4953 6.0379 7.2851 6.1497 6.3224 Denmark 丹麦 7.3840 6.3668 6.6076 - 7.5952 8.2626 8.1145 8.2902 8.4364 8.4376 8.3310 8.4305 8.2832 Djibouti 吉布提 - - 2.7884 3.2517 - 3.4679 7.6295 9.6600 7.8054 8.4476 8.8899 9.2647 8.3634 Finland 芬兰 6.0860 5.0940 5.1944 5.4371 6.9802 - 6.0693 5.8893 6.0390 6.2053 6.4130 6.4168 6.3066 France 法国 4.9863 4.8662 5.4410 5.1991 5.8870 5.7921 5.7940 5.6681 5.5722 5.5524 5.8759 5.8087 5.6461 Greece 希腊 1.6688 - 2.2686 2.3627 2.7709 3.0603 3.2109 3.3479 3.5011 3.5520 3.5825 3.8353 3.9766 Guyana 圭亚那 4.8054 - 8.3118 3.3547 3.7011 8.5611 8.5611 8.4841 8.5889 8.4080 6.9665 5.5262 8.4595

  第 4 页 共 18 页 Hungary 匈牙利 4.0138 4.5906 5.2301 5.8450 5.0396 4.5640 4.6649 4.8006 4.9829 5.2654 5.8582 5.4343 5.4657 Iceland 冰岛 3.6662 4.3736 4.6580 5.3209 4.8558 6.9573 - 5.8108 6.2365 7.2269 7.7046 7.4832 7.5900 India 印度 2.3326 2.8722 3.1920 3.7420 3.3246 3.6150 4.4686 4.4051 - - 3.6694 3.3987 3.2261 Iran,IslamicRep.of伊朗 Iran,IslamicRep.of伊朗 3.1264 - 3.7674 4.0578 4.4720 - 4.5335 4.3847 4.4055 4.9293 4.8207 4.8721 4.7230 Ireland 爱尔兰 4.7922 5.7878 5.4171 4.7401 5.0194 4.3834 4.2310 4.2853 4.2675 4.2872 4.3908 4.7172 4.7655 Israel 以色列 7.1177 8.7660 9.1305 6.3412 - 7.0568 6.8312 6.5465 6.8535 7.0058 6.8409 6.4031 6.1630 Italy 意大利 3.9590 - 4.8680 3.0052 4.5051 4.6440 4.7032 4.4729 4.8567 4.6207 4.7436 4.5768 4.4319 Jamaica 牙买加 6.8184 - 5.5495 4.8416 4.3322 - - 5.0151 5.4148 5.4285 4.2754 3.9256 4.6345 Japan 日本 5.2365 5.7939 5.2427 - 3.5727 3.4791 3.5899 3.6718 3.6201 3.6414 3.7007 3.6614 3.5216 Kenya 肯尼亚 6.0152 5.8810 5.3215 - 6.7102 - 5.3232 5.1867 5.2062 6.1720 6.4943 6.7969 7.3377 Korea,Rep.of 韩国 2.1209 3.5454 4.1995 3.2991 3.2162 3.7377 3.7635 - 4.1173 4.0105 4.3684 4.3598 4.1474 Kuwait 科威特 2.2195 2.7910 5.1854 5.7952 6.2183 - - - 6.5860 6.5505 6.5375 5.5352 4.7383 KyrgyzRepublic 吉尔吉斯斯坦 KyrgyzRepublic 吉尔吉斯斯坦 - - - 8.3629 6.5958 4.9196 4.0852 3.5084 3.8542 4.4455 4.4754 4.6224 4.8738 Latvia 拉脱维亚 - 3.3148 3.3887 3.7796 6.1381 6.2902 5.7257 5.3591 5.4790 5.7482 5.3216 5.0710 - Madagascar 马达加斯加 Madagascar 马达加斯加 2.5167 4.3203 2.7562 2.1234 - 1.8706 2.4943 3.1689 2.8505 - - 3.2899 3.1940 Malaysia 马来西亚 5.7379 5.7184 6.0261 5.0663 4.3758 - 5.6868 5.9716 7.4845 7.6579 7.5029 5.9239 7.4788 Mauritius 毛里求斯 - 5.8376 4.2927 3.5153 4.4875 - 4.2071 3.9013 3.3440 3.2851 4.6714 4.6700 4.4401 Mexico 墨西哥 3.7133 4.5708 3.7292 3.6055 4.6376 4.2065 4.4099 4.8609 5.1588 5.2994 5.2827 4.8687 5.0201 Morocco 摩洛哥 5.2127 5.8936 5.9433 5.2720 5.6024 5.3436 5.3857 5.7605 5.5959 5.7977 5.6449 5.5504 5.8652 Nepal 尼泊尔 1.2402 1.5699 2.3187 2.3368 2.7972 - 2.8933 2.9751 3.7084 3.3847 3.1144 - - Netherlands,The 荷兰 Netherlands,The 荷兰 7.4696 7.0437 5.9899 5.4843 4.7877 4.9393 4.8952 4.9586 5.0581 5.1770 5.4194 5.4557 5.5302 NewZealand 新西兰 5.2367 4.3157 3.7547 7.0506 5.9173 - 6.8574 - 6.7832 6.6167 6.6432 6.7333 6.5066 Nicaragua 尼加拉瓜 2.3215 3.1835 5.5534 3.3682 1.8021 2.8880 3.7934 3.8945 - 3.1023 3.1425 - - Norway 挪威 6.1544 6.2765 5.7886 7.0334 7.9066 7.5081 7.1084 6.5810 6.9525 7.5767 7.5399 7.4657 7.0213

  第 5 页 共 18 页 Oman 阿曼 1.2974 1.8506 3.5728 2.8389 3.4447 4.1123 4.0060 3.1422 3.9201 4.2863 3.8701 4.0269 3.5353 Pakistan 巴基斯坦 2.0086 2.1288 2.4354 2.5629 2.8247 2.0346 2.6115 1.8378 - - 1.9472 1.9484 2.2544 Panama 巴拿马 5.6004 4.3603 4.3867 4.6610 4.9932 4.8359 4.8359 5.0397 4.3474 4.4382 4.4139 3.7892 - Paraguay 巴拉圭 1.5563 1.5242 1.4823 1.1489 3.7155 4.9119 5.1273 5.2976 5.0528 4.8603 4.6866 3.9744 - Peru 秘鲁 3.2696 2.9475 2.6767 2.7717 - 3.2053 3.3513 - ...

篇十: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投资总量逐年增加,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教育产业化的经济效应也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选取 1992-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财政教育支出经费(EDU)为基础数据,为消除物价变动对GDP 和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数值 GDP 和 EDU 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进行平减,CPI 以 1990 年为基期,然后将数据取自然对数来进行数据分析。为了考察各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首先用时序图对各序列进行初步检验,进一步地,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处理后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本文选用单位根的方法来判断,结果表明 GDP 和 EDU 是两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皆为二阶单整。接下来采用E-G两步法及 Johansen检验法考察了 GDP 与EDU的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最后针对2000~2011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与 GDP 的关系的实证分析来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GDP 增长,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面板数据模型

 II Abstract Education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economic effects of education industrialization have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In this paper,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nd fiscal education expenditure (EDU) between 1992 to 2012 are chosen as the basis data. To offset the influence of price fluctuation on GDP and EDU, the GDP and EDU calculated with the data of the current year will be deflated with CPI with 1990 as the base year. Then 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data will be used for data analysis. First, time sequence diagrams will be used for preliminary test of the the staionarity of the sequences. Second, unit root test will be conducted using the processed time sequences to determine the stationarity of them. Results show that GDP and EDU are two non-stationary sequences which are both non stationary time series . Third, E-G two-step and Johansen test methods will be used for cointegration test on GDP and EDU and building a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t last, a panel data model will be built with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panel data between 2000-2011. On the basis of the emprical analys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fiscal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GDP, some feasible advice will b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iscal education expenditure; GDP growth;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Error correction model; Panel data model.

 III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论 ..................................................................................................................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相关研究成果 ......................................................................................................... 2 第二章

 相关理论知识 .................................................................................................. 4 2.1.时间序列分析概述 ................................................................................................. 4 2.2.平稳性原理 ............................................................................................................. 4 2.3.单位根检验 ............................................................................................................. 5 2.3.1. DF 检验(Dickey-Fuller test)

 ................................................................... 5 2.3.2. ADF 检验 ........................................................................................................ 6 2.3.3. PP 检验 ............................................................................................................ 7 2.4.长期均衡 ................................................................................................................. 7 2.5.协整 ......................................................................................................................... 9 2.6.协整检验 ................................................................................................................. 9 2.6.1.两变量的 Engle-Granger 检验 ........................................................................ 9 2.6.2.多变量协整关系的检验—JJ 检验 ................................................................ 10 2.7.误差修正模型 ....................................................................................................... 10 2.8.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 13 2.9.面板数据模型 ....................................................................................................... 14 第三章

 实证分析 ........................................................................................................ 16 3.1.协整分析 ............................................................................................................... 16 3.1.1.相关系数 ........................................................................................................ 18 3.1.2.初步判断序列的平稳性 ................................................................................ 19 3.1.3.单位根检验 .................................................................................................... 21 3.1.4.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 23

 IV 3.1.4.1.E-G 两步法 .............................................................................................. 24 3.1.4.2.Jahansen 检验法 ...................................................................................... 27 3.2.面板数据模型 ....................................................................................................... 32 3.2.1.个体随机效应模型 ........................................................................................ 37 3.2.2.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 38 3.2.3.混合模型 ........................................................................................................ 39 3.2.4.模型的选择 .................................................................................................... 40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3 附

 录 ............................................................................................................................ 46 参考文献 ........................................................................................................................ 50 致

 谢 ............................................................................................................................ 52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日益加快,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增长上,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教育已成为各国当前主要任务。在当今这个经济发展占主导的时代,物质资本、有形资产不仅仅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科技和人力资本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竞争经济的核心要素。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的教育资源是人力资本积累和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同时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及优化。教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费用开支,是每一个国家财政支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投资总量逐年增加,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将富足的人口最大程度地转换为人力资源,主要还在于教育。

 财政教育支出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学者们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产业化的经济效应已成为研究热点。政府教育支出是否能促进GDP增长,或随着GDP的增长政府教育支出规模是否不断地扩大,其中的关系一直没有定论,这一命题仍然很吸引人们对其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虽然每年的财政教育支出都在不断增加,但国民生产总值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却一直很低。国家在2009年就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财政支出就有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为3.59%,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但与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相比仍有差距。邓小平同志说过,宁可把其它建设放慢一些,也要把教育搞上去。他还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人才问题主要在于教育的投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靠人才。故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要不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正确分析解读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

  2 归根到底要靠人才,而人才只能靠教育。如何正确分析研究财政教育支出与GDP增长的关系,实现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财政教育支出属于国家的公共支出,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财政支出的多少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而更为重要的是支出的合理性,只有合理的财政教育支出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社会的稳定及公平。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此方面做过相关研究,迄今为止虽然还不能准确证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毋庸置疑的是财政教育支出与GDP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关系。财政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在不同层次教育之间都存在着不合理因素,例如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对较低,高等教育的投入又较高;预算内教育经费使用构成不合理,人员经费比例过高;地区支出结构不合理等,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增长和均衡发展。所以,研究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这一庞大的财政资源,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 相关研究成果

 20 世纪 50 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已经发现,用资本与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解释经济增长,会留下很大一块残余得不到解释。索洛针对这块残余提出了技术进步因素的观点,间接地指出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舒尔茨提出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的发展要遵循以人为本,主要取决于人力,而不是自然或是其它。

 教育支出因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许多学者就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探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作为教育经济效益计量研究的代表人物,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得出 1929-1957 年美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3%,即经济增长的 33%的份额归因于美国教育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前苏联著名学者斯特鲁米林采用劳动简化率计算 1940-1960 年有 30%的国民收入增长归功于教育方面的投资增加了人力

  3 资源,劳动者...

推荐访问: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目标 比重 支出 目标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