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6篇

时间:2022-12-12 15:10:06 来源:网友投稿

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6篇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 [[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及预防和制止措施的调研报告]]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及预防和制止措施的调研报告]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6篇,供大家参考。

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6篇

篇一: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

[ 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及预防和制止措施的调研报告] ] 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及预防和制止措施的调研报告]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建立健康文明的家庭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定,凭借多年在省政府法制办的工作实践,借助年初到基层工作的契机,对家庭暴力方面的情况倾注精力,通过访妇联、走农户、深入律师事务所,采取听、问、谈等多种方式,利用半年多的时间对所工作的县存在的家庭暴力现象进行全面调查,在对若干个案进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现将有关情况及对制止家庭暴力的一些思考、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家庭暴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解体的约40 万个家庭中有 1/4 缘于家庭暴力,而在家庭暴力中受害者 90%以上是妇女。据该县妇联统计,在她们接待的上访案件中家庭暴力案占 20%,个别乡镇比例高达35%,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受理的离婚案件中 45%是由于家庭暴力导致的。因此,家庭暴力不只是一般的家庭悲剧,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二、 家庭暴力的特点

 1、家庭暴力均与个人隐私紧密相连。“家丑不可外扬”是人类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家庭暴力发生后,家庭成员主要是妇女为维护自己及其家庭的名誉而极力掩盖,宁愿自己忍受,不愿向外吐露,多数妇女因为孩子小,考虑到孩子而不想放弃家庭,更不愿提出离婚,外界一般也不愿意干涉,无形中给家庭暴力蒙上一层遮羞布,具有很大的隐蔽性,造成家庭暴力案件暴露难、破案难、追究难,即使暴露出来,司法机关往往也由于加害人和受害人是同一家庭成员而不予重视,不予制裁。

 2、家庭暴力的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二者之间有婚姻、亲

 缘关系,相互间或有感情,或曾有感情。因此,暴力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是爱与恨、亲与仇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辨别是非曲直、分清责任大小的难度。

 3、家庭暴力的加害人与受害人的家庭地位不平等。施暴者往往是家庭中在经济上、生理上或精神上处于优势的人,是家庭的“顶梁柱”。而受害者因处于弱势,遭到侵害时不敢声张、不敢反抗,逆来顺受,助长了加害者的气焰,使其越来越肆无忌惮,忍辱负重的受害人有的为报仇泄恨而走向犯罪,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三、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性

 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它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干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一是家庭暴力使受害者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家庭暴力的形式主要是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长期遭受暴力的妇女多数在精神上处于惶恐和惊吓中,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信和自尊,性格敏感、脆弱、孤僻、自我封闭,严重者身体上遭受重大伤害。受暴力的妇女来妇联上访见到“娘家人”便痛哭流涕,展示自己的伤势。有一位妇女,夫妻双方因琐事争吵,便受到丈夫的毒打,身上有二十多处伤痕,事过多天,伤痕仍历历在目。因此,家庭暴力伤害的不仅仅是直接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也伤害了关心爱护受害人的家人的身心健康。

 二是孩子成为间接的牺牲品。暴力家庭中往往都有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心理不健全,具体表现为男孩进攻性、破坏性强,成年后有暴力倾向,女孩则惧怕婚姻,易形成心理障碍,有的家庭暴力行为导致儿童离家流浪,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和父母的抚养。

 三是家庭暴力成为婚姻和家庭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介绍,我国的离婚率为 1.54%。其中 25%是因为家庭暴力导致的。加上因为家庭暴力导致的分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冷淡等情形,家庭暴力对家庭安全和睦的杀伤作用实在是不容忽视的。

 四是家庭暴力对社会治安造成潜在危害。经常遭受暴力的受害者,在不堪忍受时容易产生极端报复行为、走上犯罪道路,有这样一起案例,被告人毛某多年一直受丈夫殴打,经常是遍体鳞伤,但是碍于面子和顾及孩子小一直忍受,终于

 在一次丈夫醉酒后将其用木棍打死,后来这位妻子哭着说:他打了我这么多年,我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如果我今天不打死他,早晚有一天他就得把我打死。我没办法呀!

 四、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刻不容缓,新《婚姻法》中对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有倾向受害者的规定,但是实施起来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受害者的证据少,取证难。家庭暴力不同于其他案件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隐蔽性:家庭暴力绝大多数发生在家庭这个私密的空间里,外人几乎不可能知道。由此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说法几乎是一对一的,没有目击证人,伤处、凶器等证据又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可辨。另外,受家丑不可外扬思想的影响,加上法律意识不强,很少有人第一次遭受家庭暴力就会想到要去打官司和要为打官司而固定、保留证据,因此,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者多数已经多次经历家庭暴力,但以前的伤也多已痊愈,这时,想追究施暴者伤害的刑事责任就颇为困难。

 由于家庭暴力案件证人少,证据又多已遭毁灭或变化,所以,调查取证也非常困难。证人多为受害者的亲友及邻居,同时也是施暴者的亲友及邻居,中国人传统思想认为“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还有人考虑到怕得罪人等,亲友及邻居大都不愿站出来为受害人作证,找这些人取证常遇到推诿的情形,或者不如实作证。在其他方面,诸如病历本,受害者当时就医时一般也有会说伤处是家庭暴力所致,但医生考虑到当事人的意愿,病历上也就体现不了伤害原因。至于带血的衣物、被打掉的牙齿、揪掉的头发等很少能保留下来。所以,家庭暴力证据少、取证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二是受害者的厌诉心理,致使案件反复。前来上访或报案的妇女或如泣如诉或咬牙切齿,可是一见要真处理就变了。一篇报道中说哈尔滨市为制止家庭暴力,成立了家庭暴力 110,一年来处理的案件多数是受害者一见警方动真格的就变卦了,多数要求“能不能不法办,只吓吓他”。有这样一个案例,受害妇女陈某,其丈夫办企业赚了钱后,在外面沾花惹草,回到家就虐待她,陈某实在承受不了非人的折磨来妇联求助,当妇联欲将陈某法办追究刑事责任时,陈某又不同意了,感到他是自己的丈夫,不应被法办,更怕失去现有的优越生活环境。她说“我就是想吓唬吓唬他”。还有的受害者因男方几句甜言密语,很快就原谅了对方,当

 男方再次施暴时,女方又后悔上几次的原谅,想要回头旧事重提,男方死不认帐,相关证据又没有保留。

 三是受害者处于弱势地位,经济困难。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大多在经济上不够独立,没一点自主性,想起诉交不起费,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又支付不起律师费,因此,受害者哭诉者多,真正得到解决的少。

 四是关于家庭暴力含义的界定不明确。有人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肉体上的折磨、伤害和压迫等人身强暴行为。有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殴打、凌辱、肆虐,使其屈从。其实,家庭暴力不仅包括人身强暴行为,也包括在精神、言语、经济、性等方面的虐待、恫吓威胁、忽视,包括对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的虐待、遗弃与忽视。也即包括肉体暴力、精神暴力、情感暴力、心理暴力和性暴力等。因此,例如精神暴力、情感暴力、心理暴力等这些隐性暴力在实践中不被认定,导致对施暴者的惩罚不够严重,对受害者的保护更是不利。

 家庭暴力的含义现在还多是法理上的解释,在实际操作中,法院能够判决认定的仍然以身体伤害为主,情感暴力、心理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等由于证据的不足以及法律规定的不明确,实践中难以认定,也就使受害者被侵犯的权利得不到有利保障,相应的诉讼请求也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五、一点建议

 发生家庭暴力,受害者一味的忍让和迁就,只能助长施暴者的气焰,只有求助于法律,且通过全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加大对施暴者的惩治力度,家庭暴力的势头才会有所下降,据此,通过下列途径解决问题:

 第一,加强法律宣传教育。通过普法教育和媒体宣传向社会各界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公民学法、知法、守法,转变大众的观念,充分认识家庭暴力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制止、控告、检举家庭暴力,使公民自觉提高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意识和能力,避免或减少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

 第二,弱者要自强自立。主要是针对受害女性而言,人格和经济独立是女性家庭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自强自立,才能为自己赢得自尊,赢得对方的尊重,从而减少家庭暴力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发展反暴力社团组织,加强对被害者的保护。通过各类传媒了解到,

 现在很多地方都已建立了家庭暴力避难所,为急于摆脱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援助,包括住宿、膳食及法律咨询服务。避难所的建立是我国现在对家庭暴力受害者保护的一个重要途径,应当继续加强扩大,在费用上,可由政府和社会共同负担。对相应的施暴者,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及时追究责任。既然受害者有处可去,不必呆在家里继续接受暴力,施暴者必然会有所收敛,从而降低家庭暴力的发生率。

 家庭暴力虽然发生在家庭内部,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的小舟遭受暴力的打击,则会动摇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的基础,而一味打击和制裁并非良策,这同样会破坏家庭的温情和稳定,因此,解决家庭暴力的根本方法在于预防。

篇二: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

校园暴力和预防

 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中学黄星伟 【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三方面分析了发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提出了家庭教育要到位、学校教育要全面、社会治理要有力等三个方面预防校园暴力措施。

  【关键词】校园暴力;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近年来,媒体报道全国各地的校园接连发生了很多打架、群殴等暴力事件,主要手段是扇耳光、拳打脚踢、用烟头烫、将女生脱光衣服拍裸照等,有的甚至将整个施暴过程拍成视频在网上传播。施暴者和受害者大多是在校学生,手段残忍,影响恶劣,让人震惊和气愤,引起了多方的关注,李克强总理对此也做出了专门的批示。许多人发出这样疑问:学校是知识的殿堂,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为什么会频发如此残暴的行为呢?

  一、校园暴力原因浅析

  经有关部门调查,校园暴力事件多发生在初一到高一,尤其是初中阶段最为高发。分析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1 、

 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大过于任何社会其他角色,父母在对未成。

 年人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父母无法保证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会无意识的忽略对孩子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很难做到与孩子进行阶段性的沟通和及时的引导。过分的溺爱和过分的忽视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则会归责于学校和他人,否认自身的失责,有不少实施校园暴力的女生表示,自己参与参与校园暴力,"整事儿",

 只是为了让父母多关心一下自己;另一些家长,则在家庭中扮演专权角色,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甚至动辄打骂,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没有基本的法律道德常识,在意识领域没有形成避免暴力的认知,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唯一的和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一旦他遇到问题,首要选择即是暴力。家长的浮躁、计较以及错误的价值观,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意识,导致孩子不能容人,不会处理、化解和同学之间的矛盾。

 2、学校教育单一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残酷无情的淘汰式教育,唯分数评价机制,分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学生的命运和前途。学生从踏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像进了竞技场,尤其在中学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习压力、作业压力、考试压力、升学压力、竞争压力交织重压之下,学生容易造成情绪紧张、低落,厌学、压抑情绪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及同学之间的交往。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得不到学校、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就会产生自卑感、挫折感,对同学、老师怀有强烈的敌意,以小的矛盾和争执引发事端、施行暴力,宣泄不良情绪,通过极端的行为来引起大家关注和一些同伴的认可。学校的升学率是竞争的硬指标,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无力,大多数的中学也没有设立针对青春期的心理疏导课程和专职老师。老师面对在家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学生,惧怕管教学生时学生可能产生过激行为发生意外被家长追责,不敢对调皮捣蛋、行为不端的学生严厉管教,在他们犯错时往往迁就忍让,从而缺少了学校对校园暴力的严管重惩,助长了校园暴力的产生。

  3、社会环境干扰

  现代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思想活跃,他们热衷于网络,很多网络

 渲染的黄赌毒和暴力的不良书籍、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侵蚀着中学生不成熟的心智,部分学生模仿影视作品和网络虚拟的" " 侠客" "、 、" " 英雄" " 、" " 古惑仔" " ,争强好胜,置法律于不顾,崇尚暴力,对同学的言行稍有不满,轻则辱骂,重则群殴,感觉这样很酷 、很社会,及大地满足了自己的控制欲,个别地方甚至发生群殴教师的恶性事件。有些报纸、网络媒体为迎合观众与读者追求感官刺激的口味以赚取商业利润,过分频繁地报道暴力、色情新闻,并且对施暴细节作详细描述,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而言更易仿效,极易导致校园暴行的发生。

 二、校园暴力预防

  1、家庭教育要到位

  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第一教育场所,家长应顺应时代发展,为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的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关爱不溺爱,放手不甩手,对孩子加强爱和挫折教育,让孩子学会关心、包容他人,学会感恩,学会如何 和他人相处、沟通交流,如何摆脱逆境的困扰。针对学生青春期这一重要特殊成长阶段,家长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留心孩子的日常行为,发现异常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困惑,在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出现问题无力解决时,有条件的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摆脱烦恼,坦然面对问题和困难。

  2、学校教育要全面

  学校除抓好文化课程的同时,应把素质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行教育并重,学生的成人要重于成才。针对校园暴力的问题,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们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和法律责任。学校针对学校暴力应制定相应的校园制度,明确对该行为的处罚,老师要敢于对有品行不端的学生大胆管理,和家长加强沟通互

 动,让双方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的所作所为,以便双方采取措施。针对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学校应开设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聘请心理专家授课,及时答疑解惑,加强学生心理的关注与疏导,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走出困惑。

  3、社会治理要有力

  校园暴力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为避免校园暴力带给未成年学生的身体尤其是心理不可估量的永久伤害,政府要强力净化网络、书籍、报刊,坚决杜绝暴力、色情等对学生的毒害,加强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取缔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出售不良报纸杂志的书报亭。针对校园暴力要制定的相关法律,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打击惩罚力度,让学生有对法律有足够的敬畏。对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的暴力事件媒体不能只报道事件的过程,还应对事件的处理与惩戒结果及时报道,充分发挥媒体的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在全社会形成谴责校园暴力的氛围。公安部门要对校园周边加强警力,重点巡逻,坚决维护校园周边环境,让学生的安全有保障,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篇三: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

波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有利于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石。近年来,我市正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日益增多,家庭暴力呈高发态势,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据《国务院妇女状况》白皮书显示,我国的家庭暴力现象存在较高的增长态势,每年解体的 40 万家庭中,约 1/4 源于家庭暴力。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 30%左右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虽然我市荣获了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但在讲和谐、促和谐、建和谐的大背景下,各类家庭暴力现象依然存在。据统计,2005—2007 年,市公安局 110 报警服务台(不包括县(市)区)共受理家庭暴力报警 1397 起,其中 2006 年为 446 起,2007 年为 610 起。在市和县(市)二区两级妇联 2005—2007年受理的 7781 件信访件中,婚姻家庭类有 5012 件,占总数

 的 64.4%。至于那些碍于情面、不想“家丑”外扬的家庭暴力事件还无法统计,实际发生的家庭暴力件数还不止上述数字。我市在全省率先就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进行专项立法,推进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的开展,这对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的现代文明家庭关系,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有利于提升宁波的文明形象。《宁波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出台,首先是保障人权的体现。家庭暴力,尤其是针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家庭暴力是对公民人身权益的极大侵害。通过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一手抓惩治,一手抓救助;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对受害者进行人性化的维权,可以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地保护。其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法律的完善是社会文明程度发展的产物,《条例》以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宗旨,倡导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家庭美德,使文明家庭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以家庭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社会文明层次的提升。第三是法制保障体系完善的体现。目前国家尚未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进行统一专门的立法,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对禁止家庭暴力作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比较原则,尤其在如何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为家庭暴力受害

 人提供保护和救助等方面,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我市的专项立法工作在具体操作和具体定义上进行了补充。

 (三)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有利于助推平安宁波建设的深化。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是“平安宁波”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暴力则直接影响平安家庭创建。这项工作抓得怎么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平安宁波”建设目标的实现。家庭暴力会引发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恶性案件,常常使受害者在绝望、激愤、不理性的情况下实施以暴制暴,影响社会安定。据市中级法院统计,仅 2007 年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家庭暴力类刑事案件就有 10 起。因此制定实施《条例》,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通过抓好最小平安细胞--平安家庭的创建工作,积小安为大安,为“平安宁波”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任务,落实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措施

 (一)要在宣传教育、抓好预防上下功夫。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预防是重点;扎实的宣传教育,是实现有效预防的基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知晓率,切实改变家庭暴力是“家务事”的观念,使家庭暴力这个社会问题引起更多的关注。要通过宣传教育促进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家庭成员培养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自强的美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家庭责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铲除家庭暴力

 的诱发因素,预防家庭暴力现象的发生。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强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舆论引导,大胆地披露家庭暴力典型案件,宣传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中的先进模范,倡导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近几年我市家庭暴力发生的情况和妇联的信访情况来看,农村和外来人员集中地是家庭暴力易发区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在法制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和外来人口中开展《条例》的宣传,采取送法下乡、上门走访、集中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家庭和谐。宣传教育活动要注重实际效果,贴近群众生活、吸引群众视线、引起群众共鸣。近年来,我市在宁波日报开辟《家事陪审》、《陪审员手记》、《接待室的故事》等栏目,对婚姻家庭案件进行点评,同时在“阳光热线”和宁波网与市民对话,开展反对家庭暴力宣传。这些好的做法要总结和推广。此外,还要利用法制宣传日、“三八”妇女维权周、国际反家暴日等活动为契机,送法上街下乡、开展法律进村入户,以各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在广大居民中开展“家庭学法”活动。市妇联要会同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抓好《条例》的宣传工作,以“反对家庭暴力、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开展好宣传活动,使“禁

 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等观念深入人心。

 (二)要在及时制止、依法处理上下功夫。家庭暴力由于发生在家庭内部,纠纷双方存在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调处工作也有其特殊性。如果对家庭暴力不予及时制止和处置,将会使家庭暴力升级,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出现家庭暴力后,如果一味地打击和制裁,同样会破坏家庭的稳定。这就需要内部调解、教育疏导、依法处置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的作用。《条例》规定,村(居)委会等城乡基层自治组织要及时调解辖区内的家庭纠纷。基层组织具有群众工作的优势,而且熟悉家庭情况,要在职责范围内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关注家庭动态、建立家庭暴力预警机制,对辖区或单位的家庭纠纷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调解,防止矛盾激化;对有暴力苗头的家庭成员要及时疏导,予以劝阻,促使家庭矛盾在产生初期得到缓解和解决。各群众团体、司法机构也要积极开展家庭矛盾调解工作。其次要及时采取公权力的干预。家庭暴力破坏社会公共秩序,违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关部门理应按《条例》要求积极介入。政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是有效遏制家庭暴力的重要途径。公安机关要利用 110 家庭暴力投诉站,注重发挥“110”的快速反应作用,提高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敏感性。尤其各基层派出所,要热情接待处理家庭暴力受害

 者的投诉。对正在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报警求助,迅速出警,予以制止。对情节轻微的家庭暴力行为人,应当进行教育、训戒;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家庭暴力行为人,应当予以治安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家庭暴力行为人,应当及时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对涉嫌家庭暴力犯罪的案件,应当依法加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对应当依法逮捕和提起公诉的家庭暴力犯罪嫌疑人,要依法办理。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和受害人自诉的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应依法受理,及时审结,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医疗机构和司法机构也要为有需求的受害人做好病情诊断和伤情鉴定。

 (三)要在调处救助、提供服务上下功夫。家庭暴力受害者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我们要坚持以受害人为本,从三方面抓好救助工作。首先要构筑政府救助体系。由各级政府建立或指定家庭暴力救助场所,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家庭成员提供救助。宁波市家庭暴力救助工作在原有的法律援助中心、伤情鉴定中心、维权热线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庇护场所,完善救助管理制度,明确救助程序,开展好救助服务。各县(市)二区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建立或者指定救助场所。其次要完善社会救助网络。家庭暴力的救助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我们要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动员、组织、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反家庭暴力工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救助服务,用社会化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推动

 救助工作的开展。第三要拓展救助服务的内容。积极探索司法、行政、卫生、民政、妇联等有关单位的合作机制,扩大针对受家庭暴力侵害家庭成员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生活帮助、医疗救治、心理疏导,努力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从身体到心理、从家庭到社会全面的综合服务。

 三、健全制度,形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合力

 (一)健全领导机制,构建工作网络。各地也要建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并设立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具体事务。各级委员会要明确相关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工作制度。要协调各地、各部门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普法宣传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不断强化政府干预力度。各乡镇(街道)、居(村)民委员会也要建立家庭暴力投诉站(点),实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组织网络和工作的全覆盖。

 (二)健全联动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家庭暴力由于发生在家庭内部,其有一定的隐蔽性,往往取证难、认定难、立案难。同时,目前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知不强,消除家庭暴力的危害和影响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立法是社会领域的立法,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责任部

 门,有关工作的落实是各部门共同的职能,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市委、市政府已经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希望大家认真履行,更要协调配合。要形成宣传的合力,利用各部门的优势和平台宣传《条例》的意义和内容,以广泛的宣传推动条例的贯彻;要形成干预合力,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及时劝阻、制止家庭暴力现象的发生;要形成服务合力,利用自身的职能为受害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三)健全监督机制,促进工作落实。要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各新闻媒体不仅要在弘扬社会新风、家庭美德,倡导和谐的家庭关系中抓好宣传,还要对《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要抓好工作的监督。《条例》对各有关部门在明确职责任务的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不履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职责的有关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给予必要的处分或处罚。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委员会要协调督促有关机关和组织依法及时受理、调解、查处家庭暴力案件以及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帮助、救助等服务。要抓好立法监督。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检查,监督法律的落实情况和效果。

 (四)健全调研机制,创新推动工作。我市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级

 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深入开展调研,充分了解我市家庭暴力的现状和发展变化,了解《条例》的贯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基层工作创新的鲜活经验,了解国内外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的先进做法,为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化建议献策,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工作的发展。

篇四: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

和制止工作场 所 暴力制度

 为严肃公司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加强法制社会建设,建设平安和谐企业环境,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公司秩序,切实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预防及处理制度。

  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1、加强领导带班和安全巡查工作,加强班组内部、食堂区域及宿舍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和巡视。

  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 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能力。

  7、向全体员工公布“工作场所暴力”救助电话。

  8、利用安委会会议、调度会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各级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和要求。

  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对已发生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公司工会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 公司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公司或受欺凌员工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三、事后干预,健康成长

 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开展此类的相关教育活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给予员工一个快乐健康的工作环境。

篇五: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

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性骚扰 ?

  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工作机制,加大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联防联控,发挥典型案例示范指引作用。预防和减少公共场所和工作、学习等场所的性骚扰,推动机关、企事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单位建立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工作机制,加强日常管理、预防排查、受理投诉和调查处置,预防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畅通救济途径。多形式多渠道宣传防范性骚扰知识,提升妇女自我防范和制止性骚扰的意识能力。

篇六: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

2022 年妇联关于制止和消除家庭暴力工作建议汇报材料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受害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要重点宣传《宪法》中有关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的观点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增强受害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对《xx 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中有关内容予以重点宣传,妇联、新闻和电视台要对本地的或外地的惩处家暴的案件予以报道,尤其是本地的案件,要同本地司法机关,律师同力协作,制作以案说法或组织存有暴力的家庭成员旁听,增加宣传教育的效果。要对修订后的《婚姻法》和《妇女法》进行宣传,使群众充分理解我国婚姻法对家庭成员间关系原则的内容,彻底消除买卖婚姻,根除“夫权”观念和大男子主义,建立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全新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以此提高婚姻质量,减少受虐待的可能性。

  二是进一步完善立法,确立公诉制度。明确对施暴者的惩罚内容,强化责任。特别是要通过确立公诉制度,靠国家强制力克服调查取证难这一顽症,弥补自行取证能力有限的不足。同时靠国家强制力,使施暴者意识到国家对家庭暴力持有的严肃态度,增强反家暴的社会效果。

 三是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其领导和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为受害妇女保护的避难场所,以及提供援助和保护的社会网络,成立妇女庇护所。

  各级人大应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尤其要加强对现行法律的机制监督,如市委、人民法院对涉家暴案件的惩罚力度,努力提供援助和保护的社会网络。

 四是妇联在反家庭暴力中的相关工作。

 1、热心接访,为妇女排忧解难。信访接待是倾听妇女呼声的窗口,对每一位来访妇女,我们都热情接洽、温情相待。妇联干部积累了很多接访经验,针对不同的来访情况,采取不同的调处方式。有一对桃林的年轻夫妇,女方林某是外地媳妇,能干要强,夫妻间没少打架。林某哭哭啼啼找到妇联要离婚,言语中得知她有一对儿女,对丈夫也有感情。我们感叹这种家庭如果破裂的话太可惜了,于是先安抚好林某的情绪,私底下与她丈夫沟通。来来回回四个回合,第一次是电话里向男方询问情况听听他的想法;第二次请他到妇联来坐坐,聊聊家常,倒倒苦水;第三次安排小两口在一起,让他们眼瞪眼地互相指责对方的过错,之后建议两个人分开几天,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第四

 次把男方带到女方借住处,男方作出保证“我再不打你了”,小两口笑呵呵回家。在多年的接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家庭矛盾并没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让当事人渲泄完不良情绪,认真帮他们分析矛盾的症结,适当地予以指导并告诉他们努力的方向,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真诚,少几句批评说教,纠纷就在温言细语中化解了。

 2、群策群力,共同打击家庭暴力。对较为重大的家暴信访件,我们会协同受害妇女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派出机构报警,然后申请司法部门作伤情鉴定。如果受害妇女的人身长期受到威胁和伤害,感情确已破裂,我们会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指导其走司法程序。有这样一个典型案例:赵某因长期受到丈夫叶某的暴打和恐吓,曾经向法院提起过离婚诉讼,法院以证据不足驳回请求。之后丈夫并不悔改,变本加厉地以各种方式折磨赵某。赵某来妇联求助的时候,数次表达自己生不如死,要与叶某同归于尽。我会速帮赵某申请了法律援助,并派出一名经验丰富的维权专干与民事法官和立案庭沟通,将所了解的真实情况以及当事人的极端情绪告知,力求再次立案。之后到城东派出所找到了以前的接警记录,协同赵某备案,请求保护其人身安全并严惩叶某的家暴行为。在我们的指导下,赵

 某下载了受暴的图文信息和视频资料,收集了居委会的解调笔录和旁观者的证人证言。大量新证据的提供、参与部门的建议、舆论的同情和控诉、我会的全程陪同,让起诉得以受理并胜诉 3、弘扬美德,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为弘扬良好社会风尚和家庭美德,我会大力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积极组织了临湘市“十佳好婆媳”、“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和表彰,倡导家庭成员平等谦让,夫妻之间尊重关爱;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家风”、“最美女性”系列活动,树立和宣传“最美”典型,鼓励广大妇女崇德向上,求善求美。

 4、带动创业,提升妇女自身价值。2010 年至今,我会定期举办女性创新创业培训班,带动妇女创新思路,鼓励妇女一人学一技,自力更生。经过近两年的摸底和收集,我会建立了全市创业女性数据库,为达标项目争取配套资金,并且促成了与外界的横向交流,实现了创业个体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在创业的热潮中,很多女性找到了求生存谋发展的基本手段,拥有了经济独立权,赢得了在家庭和社会中应有的平等地位和权益。

 五是反家暴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宣传推广不够深入。部分人对身边的家暴行为持麻木心态,认为“家务事”不触及法律;基层组织和一些部门明知家暴是违法行为,但不知如何有效处理。建议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尽快完成《反家庭暴力法》在全市范围的宣传,尤其在社区、村,入户知晓率达到 100%。二是联动配合不够有力。家暴行为大都持续、循环地发生,调解和警告不起作用,需要合理地“以暴制暴”。建议司法部门、社会团体、基层组织之间加强配合,构筑反家暴社会网络,并对一些家暴恶性案件予以专项治理,造成一定社会影响,起到警示、教育、惩戒的作用。三是救助渠道不够广泛。走访发现,很多家暴受害人存在经济、居住、医疗、诉求等方面的困难。建议增加救助渠道,例如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减免司法鉴定费用、提供庇护场所、及时医疗诊治等等,共同给予受害者有效的帮助和保护。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的和谐稳定是构建幸福生活的基础,因此,反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新法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家庭暴力的态度,畅通了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渠道,规定了相关部门的强制报告、受理义务,增强了反家暴工作的可操作性。今天,作为一级妇联组织,我们庆幸《反家庭暴力法》的诞生;作为妇女同胞的娘家,我们感谢各位

 在这里共商保护妇女权益之大计。在此,我代表妇女工作者作出承诺:反对家庭暴力,我们甘当己任,义不容辞!

 

推荐访问: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 制止 暴力 场所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