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7篇

时间:2022-12-13 0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7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7篇

篇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

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河南省统筹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观摩会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持续加快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重点围绕基层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积极推进以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构建设,目前,我市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通过市委编委会正式批复,正科级规格,核定编制数 11 个;全市 26 个乡镇(街道)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18 个,实现数量过半(覆盖率达到 69.2%);657 个村(社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262 个(覆盖率达到 39.88%),均按照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力推动各级新时代

 文明实践机构建设。

  二是加快建设。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有展示的“六有”标准,市、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均严格按照标准建设。目前,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在老城体育公园文化馆内部同步建立,设立了戏曲活动室、摄影室、书画室、音乐教室、合唱教室、多功能厅、舞蹈厅、小琴房、创作室、信息资源共享室、文化剧场共 16 个功能室;各乡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依托综合文化所、站,也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功能活动室。我市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经具备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基本功能,实现了“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多种使用”的效果。

  三是活动丰富。为加强市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我市对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进行提升整合,打造了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等“六大平台”,通过文明实践“讲、评、帮、乐、庆、创”六种途径,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从 9 月份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以来,每天至少有 2 个以上的文化团队在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活动,广场舞、模特、戏曲、剪纸等培训活动,重阳节“爱在重阳”志愿者展演、“童绘中国梦”首届少儿书画展、“美丽禹州”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

 活,提升了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四是建强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社区群众、爱心人士等群体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整合调动志愿者、单位、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成立了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卫生健康、助学支教、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生态环保、孝善敬老、移风易俗、扶贫帮困等 12 支志愿服务分队,各地各单位也根据本地特色和优势成立若干志愿服务小队,形成了“1+12+N”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支坚强队伍。目前,我市已成立县级志愿服务队 12 支,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类志愿服务队274 支,各类社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 213 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568 次,受益群众达 42 万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统筹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观摩会精神,按照省、许昌市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严扣标准,加快推进,确保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如期建成,发挥作用。

  一是扛稳政治责任。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负责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纳入年度考评体系,强力推动工作落实。认真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集中研判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加快建设进度。按照“试点先行、逐步跟进、全面覆盖”的原则,紧扣有场所、有标识、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有展示的“六有”标准,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确保 12 月底前实现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覆盖。

  三是丰富活动内容。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大力开展文明实践阵地优化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提质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孵化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志愿服务乡村(社区)行活动、学校与文明实践所站结对服务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共建行动等“七大行动”,实现文明实践活动与各领域、各行业以及群众工作生活的有机结合,帮助群众解决思想认识、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加强督导考核。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化督导考核力度,全面激发乡、村两级工作新动力,重点督导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认真查找、整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强化年终检查考核评选工作,提升文明实践活动满意度,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

 站)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篇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

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有效载体,是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运用科学理论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指导生产生活实践的创新举措,是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依托。

 大通县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立足地方特色,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统筹推进“两个中心”有机融合,共同促进文明实践,率先在“大通融媒”APP 中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云平台”,探索通过网络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送单,实现文明实践需求和文明实践队伍的有效对接;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助推乡风文明,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一约四会”,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利用“理论+文艺”形式,把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脱贫攻坚、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理论宣传内容编写成唱词,用“打搅儿”“西宁贤孝”“青海道情”“河湟皮影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到村到户;健全志愿者队伍,完善服务项目,各单位盘活现有力量,成立理论宣讲、关爱行动、教育培训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关爱帮扶、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突出地方特色,丰富文明实践活

 动,创建“北川讲坛”,利用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向基层群众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单位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工作特性的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干部群众素质较高、社会形象良好,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在强化顶层设计上下功夫,着力筑牢文明实践组织保障。探索建立多主体协同推动体系,积极构建“党委领导、队伍落实、群众参与”的多主体协同推动体系。各级党委引导形成强力组织保障,在进一步健全县乡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甚至实践点”三级甚至四级,组织架构,建立“试点—督查—改善”组织体系,保障定期考核评估下试点工作推进目标准确、手段高效、成果显著。进一步强化以机关党员、基层干部、先进人物、新乡贤、“五老”人员等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队伍管理的制度、办法,形成落实文明实践内容的重要力量。出台激励措施,争取让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受益的广大群众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统筹志愿服务上下功夫,着力满足文明实践的群众需求。探索建立精准定位区域性供给运行机制,立足空间分域

 治理的精准考量,构建分类回应群众需求的供给化运行机制。针对城市大部分群众、农村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搭建效率较高的网络对接机制。在人口较集中的区域,搭建“门店服务”式固定对接机制,定期在各实践所、站集中开展服务,形成文明实践活动“赶集日”。在人口较分散的区域,搭建“上门服务”式流动对接机制,实地走访搜集群众需求,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实施活动项目上下功夫,着力做精做实文明实践工作。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的“项目带动”创新体系,为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效用,着眼激发普通大众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普惠+特惠”的志愿服务“项目带动”体系。通过厘清群众需求,形成精准回应共性、个性不同类别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以“项目带动”模式让老百姓在需求满足中感党恩、跟党走,并自发从治理客体转变为共生治理主体。探索建立两条运作机制:一是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针对个性需求第一时间“派单”——相关领域志愿服务队伍“接单”;二是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针对共性问题顶层设计综合项目“派单”—引导多领域志愿服务队伍协同“接单”。两条运作机制再进一步同归汇集于:群众获取实惠并形成对党组织的认可——群众继续“点单”并加入志愿服务行动。

 在德治主题实践上下功夫,着力完善文明实践引领机制。探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德治”引领机制,结合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以“三治”建设助推乡风文明,探索“以德治促自治和法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新路径。旗帜鲜明地打造“德治”品牌,建立“德治”主题实践机制,深入开展以文化人、村民自治等文明实践活动。以“德治”内容直击“乡风不文明”的痛点,比如针对滥办酒席、不文明婚闹等农村陋习,通过事前引导、事中制止、事后处罚的形式进行规范管理。对执意违规者,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力量现场查处,并在事后依据村规民约规定对其进行惩处。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文明实践活动阵地。根据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座谈会提出始终抓住“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的总体思路和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动员能力、整合能力、引导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保障能力等“六个能力”的要求,在第一期試点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新试点工作的要求演进升级。其一,打造“内循环”与“外循环”的体制内外协同队伍。“体制内”打造由理论政策宣讲员、产业致富帮扶员、文艺活动辅导员、移风易俗引导员和权益维护指导员“五位一体”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格局;“体制外”针对外地暂居群体(主要集中在县城、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驻地),变“单兵突进”为“集团军作战”,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格局。其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融媒体中心统筹谋划、统筹建设、统筹运用,使“两个中心”融合建设、贯通结合、

 相互促进,构建文明实践工作高效的网上指挥体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动态管理系统、网上培训和交流平台,保障试点工作走向纵深。

 在资金保障机制上下功夫,着力夯实文明实践经费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机制在文明实践工作过程中起约束作用的行为规范和运行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力量,提高文明实践中心运行效率,激励各方面人员共同、持久地推进文明实践工作。探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建立健全投入与保障机制,重点加强财力投入,保证文明实践中心的基础设施充足、宣传阵地充分、服务人才充沛。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明确规定基金使用范围。同时,拓宽财力支持路径,鼓励和动员更多的民间机构、企业及个人积极参与捐赠。建立健全管理与监督机制,对文明实践中心基金使用进行规范、管理、引导和监督,保证文明实践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建立健全激励与创新机制,通过各种途径激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中心的创建中来,并且不断创新方式、载体和内容,增强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认可度。

篇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

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与完善

 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是更好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打造文明高地的重大机遇,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新阵地、新平台、新载体。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可以打通宣傳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有效展开。

 找准历史定位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要紧扣“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核心任务,坚持“务实管用、因地制宜”原则,精心部署安排,层层压实责任,有序推进建设工作。具体就是要对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目标、主体、内容和路径找准定位、做好规划。

 厘清主体,精准需求,解决“为谁做”问题。厘清服务主体对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要任务。从人口结构来看,18 岁一 60 岁村民是农村常住人口的中坚力

 量,大部分村民仍然从事松散的农业生产,且他们中的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因此需要运用接地气、有乡土味的群众语言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此过程中,尤其要着力解决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时代性、现代性和本土性有机结合的问题。从需求情况来看,基层排名前五的需求分别为疾病诊疗服务、扶残济困、政策获取、农技服务、文化服务。此外,不少村民对拆迁安置、就业致富、修桥造路等民生类需求也比较急迫。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初心和使命。从上网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常住人口仍有近半数老年人使用手机仅仅是用于通讯。如何消弭存于乡村社会不同群体中的“数字鸿沟”,进而促进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联通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能忽视的问题。从地区情况来看,临近城郊、产业集聚度高的镇村常住人口比例明显高于远郊乡村;处于征地拆迁的乡村对征地政策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如何正视不同地区的差异、提炼不同地区的共性、注重政策执行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成为当前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所要应对的问题。

 整合力量,精准供给,解决“谁来做”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包括基本工作力量和志愿服务力

 量两个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要把保障基层工作力量放在突出位置,在县区按照县级中心不少于5 人、乡镇 3—5 人、村 2 人的标准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确保工作有人组织、扎实开展。同时要发挥条块部门的协同力量,建立由基层党委领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大中心”格局,夯实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本力量。坚持把志愿者作为一只可靠力量,设置县、乡、村三级体系志愿服务队,建立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农技服务等 5 支专业志愿服务队。结合实际,按照就近便捷原则,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大力发展社会化志愿组织和社工志愿者,分别成立增收助农、邻里互助、践行新风等 N 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形成“1+5+N”志愿队伍体系。在此过程中,调动广大志愿者投身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紧扣要求,突出重点,解决“做什么”问题。按照文明实践搭建“五大平台”、实施“五大任务”工作要求,结合地方特点、群众需求,明确文明实践助推新思想学习、助推乡村振兴、助推脱贫致富、助推文明乡风和助推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五大助推行动”,不断提升文明实践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开拓思路,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同其他领域的建设有机结合,提高工作

 的效率和联通性。如可以结合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在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时同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要积极拓展公共平台,结合群众生产生活规律、作息休闲习惯等,依托广场公园、文化场馆等人流密集场所,策划开展系列志愿活动,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延伸到哪里。在具体的工作内容上,必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和合理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避免简单的政绩导向和形式主义的出现。

 整合资源,构建机制,解决“怎么做”问题。整合县、乡、村(社区)服务功能和资源,实行集中办公,有序推进。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机制,纳入目标考核,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推进一次,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文明实践走向深入。要着力构建科学、公平、有效的监督体系,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也要注重问计于民,群策群力,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力,提升其主人翁意识。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探索,确立相应工作机制,有效盘活镇村闲置资源,依托小镇客厅以及公共空间打造高标准实践所;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创新意识,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如创新“文明实践·七彩志

 愿”四季志愿模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探索“全职社工”志愿服务新模式,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爱心驿站”等。

 明确短板弱项

 对照工作目标任务和群众现实期盼,我们发现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阵地建设与实践要求尚有差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开展实践活动的主阵地,是群众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但个别地方仅在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阵地上简单挂个牌子,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较少,发挥文明实践主阵地作用不够。这种“名实分离”表明,一些实践活动场所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而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二是基层队伍仍需加强。少数镇村一线志愿服务力量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依靠城市志愿队伍集中性开展活动,存在运动式、一阵风现象,志愿服务常态化、本土化水平亟待加强。基层工作恰如“万花筒”,“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镇村干部平时工作任务多、工作压力大,加之存在权责不匹配的客观问题,导致镇村干部没有足够的精力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工作。三是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个别地方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根本目的、核心要义把

 握不准,把常规工作冠之以文明实践的帽子;个别地方对群众的价值取向、话语体系研究不够,导致实践活动吸引力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效果也不够突出。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个别地方没有理解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使命,没有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四是监督考核体系不健全。在现实中,基层政府缺乏一套行之有效、清晰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这就导致活动主体无法形成有效激励,进而影响建设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如何形成有效的排名和奖励制度成为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把好工作重点

 按照“全域推行、全域实践”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机遇意识,紧贴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加快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起来、强起来。

 坚持靶向思维,强化实践设计。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靶向,要继续以村居、组队为单位,围绕本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从业状况等持續开展文明走访活动,准确摸清常住居

 民相关情况。根据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情况,提炼共性问题,回应个性需求,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切实获知群众需求。紧贴群众需求,畅通网上网下渠道,采取上门问询、电话垂询、网上征询等方式,切实把群众的需求征集好、分析好,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支撑。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广泛动员、有效配给、完善网络、提升功能,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目标考核上,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同时兼顾上级部门和同级单位的横向比较,采取定期评估、考核和互评的方式进行成绩排序,形成有效激励。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归纳经验,做好典型村庄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突出共建共享,打造实践平台。阵地平台是文明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托,要努力把各类实践平台统筹调配好、作用发挥好。通过平台这一“物理空间”的有效发掘和使用,进而培育乡风文明的“社会空间”。在具体的路径上,既要充分利用既有平台和场所,更要开放思路、盘活资源,营造“时时有”“处处有”的文明实践活动时空格局,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实践的便捷性,构建乡村社会文明实践的场域,为民众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要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有

 效整合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功能,着力在盘活、使用上下功夫,提高综合使用效率。优化实践平台,对已挂牌的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四有”要求进行优化提升,对尚未挂牌的抓紧推进。拓展公共平台,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延伸到哪里”的原则,结合群众生产生活规律、作息休闲习惯等特点,在广场公园、农业基地、果蔬大棚等场所,打造一批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有效拓展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围绕阵地打造、文明养成、活动开展、人居环境四个方面,在农村新型社区同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同乡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有机带动。

 立足常态长效,深化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要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必须解决好志愿者从哪里来、来了做什么、怎样做得好的问题。进一步激活志愿力量,以基层党员干部、先进人物、新乡贤、“百姓名嘴”、文化能人等为骨干,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激发农村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健全运行机制,主动搜集群众

 意愿建立需求库,链接社会资源建立资源库,由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分级分类制定服务“菜单”,搭建志愿服务对接平台。探索建立志愿者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其开展可持续的志愿服务。一方面,可以通过荣誉机制,提高志愿者参与活动和作出奉献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放志愿补贴、实施物质奖励等方式,增加志愿者的获得感。做到集中活动机制化,把文明实践工作真正落实到所、站,把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根据传统节日、农时特点等,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使其逐步成为群众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做到日常活动便捷化,针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开发“亲帮亲、邻帮邻”等志愿服务项目和载体,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做到主题活动特色化,精心设计主题活动项目,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品牌,真正让文明实践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

篇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

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青春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诸暨市被列入全国 50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团诸暨市委紧紧围绕“文明实践、精神加油、人文关怀”的试点要求,以“践悟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为出发点,自我加压,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理顺体系,构筑志愿合力

 坚持各方参与、群众互助,整合公共文化服務资源,聚焦合理调度,统筹利用。把志愿者队伍作为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的重要力量,引导志愿者深入农村、服务农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农民群众心坎上。一是引导团员青年“上阵服务”。开展“青春团小二、接棒新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抓好“团小二”志愿服务、“公益联盟”志愿服务等两支志愿服务队工作,引导全市少先队员、团员青年、志愿者,先后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事迹等主题宣传活动 30 余场次,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出行、“绿袖套”垃圾分类等文明劝导活动 60 余次,留守儿童等青春关怀志愿服务50 余场。同时,在全市基层团干以及青联委员中集体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倡导简婚新风尚。二是指导社会组织“精准服务”。整合各项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服务,引导 93 帮帮团、

 一米阳光等社会组织多层面开展后备箱逃生、免费量血压,修家电等公益志愿活动,指导爱之光成立“慈善超市”,为社会弱势群体每月提供 40 元的免费生活物资,帮扶困难群众和困境儿童,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同时指导成立简婚志愿者联盟,为简婚践行者提供只收取成本费的婚车、婚庆等志愿服务,即婚车每辆每日收费不超过 300元,婚庆主持不超过 500 元一场。三是建立奖励机制“热情服务”。为吸引更多青年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高活动质量,团市委依托志愿汇等平台,完善奖励机制,根据志愿服务实际小时数累计积分,并结合积分情况引导志愿者到指定位置领取洗车、餐饮、纪念物等服务,目前已有 200 余人次兑换志愿激励物资,有效提升青年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提升志愿者参加服务的安全保障,为参加大型活动的志愿者购买意外保险,为志愿服务本身增添保险。

 精准定位,拉高服务标杆

 团诸暨市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践行精准定位,创新活动载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一是紧盯需求导向。根据群众需求,结合市级点单系统,并依托团干部“1+100”“周末访”“夜访”等联系青年制度,及时了解群众所需,针对性开展服务。针对群众提出的精神文明需求,在阮市镇、店口镇、枫桥镇等地先后开展“青春团

 小二、接棒新风尚”青春文艺下乡志愿活动,有效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精神生活需求。同时,针对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先后在璜山等镇开展“破陋习、传新风”主题讲座,重点对健康坐月子、文明礼仪等内容进行宣讲,通过宣讲,使群众破除一些过时的、迷信的坏习惯,将科学内容送达到群众身边。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增加志愿活动趣味性,提升参与度。2018年 7 月,面向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青年,团诸暨市委开展了“别样致青春,追寻诗和远方”——简婚倡议志愿活动,通过集体简婚倡议、趣味游戏等活动,让青年在轻松、浪漫、温馨的氛围中表白爱情,倡导移风易俗、婚事简办,从而引导全市广大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消费观,以实际行动践行婚事新办。抓住吸引群众的关键点,以街舞公演为切入点,开展“舞动青春、文明实践”街舞慈善公演,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知识竞答。同时,在活动中结合青轻筹平台,通过义卖方式为四川金川县贫困学生募集爱心善款,形成全社会良好献爱心氛围。三是着眼服务青年。结合青年兴趣,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活动。8 月底,团市委将亲青恋活动与简婚倡议相结合开展服务,为单身青年服务的同时,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打好预防针;同时根据青少年创业创新需求,开展农村青年电商、农产品销售等志愿培训展示活动 10 余场,帮助农村青年提升自我能力,强化致富本领。

 多维宣传,形成常态引领

 “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开展目的是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农民群众的思想力量,切实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这就需要有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就少不了宣传工作,团诸暨市委通过多维宣传的方式,以典型为引领,依托团市委职责,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深化典型宣传引领。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 9 名“热心公益、遵守公德、诚实守礼、自尊自强、勤俭节约、热爱工作(学习)”的“最美文明实践少年”,并通过微信等媒体予以重点报道,以典型人物为“领头雁”,吸引更多青年参与文明实践。同时组织“最美文明实践少年”在各地开展文明宣传、志愿活动,并把各种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有序、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农村,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农民群众的思想力量,争当“文明实践”形象代言人。二是强化面上氛围营造。引导团员青年参与“不忘初心跟党走”党团知识竞赛活动,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枫桥经验”、团的十八精神等思想理论进一步走进团员青年心中。同时,将开展的各项志愿活动通过微信、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重点宣传,提高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提升志愿者参与认同感、获得感,营造共同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是突出小手拉大手。发挥学校团组织、少先队作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移风易俗、文明礼仪、文明习惯等知识传授给中小学生,再通过中小学生将此类知识传播到其家庭

 中,让其家长均能践行文明,实现家庭中的“小手拉大手”,改变家长及整个家庭的生活习惯。

 下一步,团诸暨市委将继续立足共青团职能和优势,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活动为主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激励更多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优化服务载体,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篇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

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对策与建议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必须聚焦三大建设,即阵地建设、人才建设和机制建设;突出三大抓手:以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来凝聚群众,以文化人、移风易俗来引导群众,以群众需求为目的、科学谋划项目清单来吸引群众。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注重体现基层特色,利用政府、民间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建好文明实践“舞台”,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风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聚焦资源共享共建,促进多维融合发展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文明实践中心不是另起炉灶,不搞重复建设,不做高档装修。首先是盘活“线下资源”。盘活激活县、镇、村的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突出文明实践功能,配套完善活动设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倍增效应”。其次是做强“线上平台”。打破部门壁垒,按照服务类别,强化资源整

 合和功能融合,鼓励探索创新,做强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等 5 大平台,结合地方实际,增设其它平台。借助融媒体中心,综合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逐步构筑“布局合理、群众便利”的文明實践阵地网络,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发挥各类平台载体综合使用效率,形成“乘数效应”。第三促进多维融合。推动资源共享共建,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文明创建、文化惠民、融媒体中心建设等充分融合,释放文明实践工作的“最大化效应”。

 二、聚焦志愿服务,夯实人才保障基础 志愿服务是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发展而提供的服务,是新时代推进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有效途径。2018 年 7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是组建志愿者队伍。从纵向来看,建立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支队和小队;从横向来看,充分挖掘社会各方资源,整合各部门、学校、企业等单位,发挥部门的专业和职能优势,选

 拔各单位在职人员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伍。其次是激活农民志愿者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鼓了“口袋”,更要富了“脑袋”。要吸引、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当志愿者”,变为“我要当志愿者”,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第三强化志愿者的管理培训。联合属地高校等,成立志愿者学院,协同机关和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知识传授、技能传习、项目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为文明实践工作夯实人才保障。

 三、聚焦运作机制,确保文明实践中心的长效运行 任何系统性的建设都离不开体制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机制在文明实践工作过程中起约束作用的行为规范和运行方式,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力量,提高文明实践中心运行效率,激励各方面人员共同、持久地推进文明实践工作。因此,在运行机制上下功夫,能解决文明实践“做多久”的问题。首先建立健全投入与保障机制。文明实践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要重点加强财力投入,保证文明实践中心的基础设施充足、宣传阵地充分、服务人才充沛。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拓宽财力支持路径,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民间机构、企业及个人等积极参与捐赠等。其次建立健全管理与监督机制。对文明实践中心进行

 规范、管理、引导和监督,保证文明实践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第三建立健全激励与创新机制。通过各式的途径激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中心的创建中,并且要不断创新其方式、载体和内容,增强文明实践工作的认可度。

 四、聚焦舆论引导,以思想引领为抓手,不断凝聚群众 理论指引前行,人民创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有将党的创新理论挥洒中华大地、播种人民心间,才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调动起最深层的力量。以思想引领为抓手,凝聚群众,一要发挥党校、社科联等单位的主阵地作用,传播党的理论政策;二构建立体宣讲格局,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宣讲方式。

 五、聚焦文化建设,以移风易俗为抓手,不断引导群众 “以文化人”与“乡风文明”联系紧密,其产生、原则、实践路径与文明实践工作高度契合。为深入贯彻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化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必须以文化人,提升乡风文明。一推动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群众自觉、全面参与。二宣传典型人物。大力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引导农村群众向善向上、孝老爱亲、重义守信。三涵育优秀家风。开展系列关于“家风”的主题活动,宣传优秀家规家训,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

 六、聚焦群众需求,以项目设计为抓手,不断吸引群众 为民服务是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多为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围绕群众关注的难点焦点问题,将“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有机结合起来,巧妙设计活动项目和菜单,采取“下点上派”的形式,精心组织实施。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篇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

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南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南通海安在 2018 年 7 月确定了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之一,如皋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被列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自此南通加大新时代文明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实践中心建设的成果。

 一、南通市新时代文明建设现状及问题 自 2018 年 8 月以来,南通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工作,南通各市县积极探讨南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路径,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形成了“以县域为整体、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的组织体系结构,如图 1 所示,建立了 9 个实践中心,102 个实践所,1,856 个实践站。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在平台里面实現了群众点单、志愿者管理、活动组织、智能化管理与考核,做到了层层有责、层层尽责,实现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但是在调研过程发现大部分的建设都是来自政府,没有很好的利用社会资源,比如一些企业资源,资源的整合

 只是简单集中,缺少体系,导致资源共享不充分,现有平台停留在政府发布信息,缺少群众的互动,群众的参与度和热情不高,活动内容创新性不足,针对性不强。各实践站(所)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缺少对群众进行调研,实践活动不能结合群众的需求和地方文化特色。(图 1)

 二、南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路径研究 (一)健全组织结构体系。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习近平指出,志愿者是现代化管理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志愿者在整个社会上培养的这种爱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最核心的部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展开需要志愿者的加入,志愿者不能局限于政府事业单位,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参与,比如厨师、医生、律师等等,这些人掌握的知识是群众更为需要和感兴趣的,志愿者不仅有离退休的干部和工人,更多的要加入一些年轻人,对志愿者可以给他们服务积分,到年底凭积分兑换一些生活必需品,或者是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咖啡兑换券等等。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来,根据积分可以给企业一些税收和政策的支持。打造一支聚合各类人才、有能力、有热情、靠得住、敢担当的文明实践主力军,图 2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缺少了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了更好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把志愿者服务队伍与文明实践阵地进行结合,如图 2 所示,在市级层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小组,市里各级单位和各行

 业成立志愿服务队,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区县设立县级文明实践中心,在县(市、区)成立志愿服务总队、行业志愿服务队和单位志愿服务队;各乡镇设立文明实践所,同时成立乡镇志愿服务支队,受县(市、区)志愿服务总队领导;行政村(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成立相应的社区或者行政村志愿服务分队,受乡镇(街道)志愿服务支队领导,以志愿队伍为主体,进行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形式。(图 2)

 (二)优化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统筹运用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结合文明实践活动需要进行改造提升,打造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运用微信、网站、多媒体电子屏、有线电视等为宣传载体,对现有的平台进行整合,方便群众根据喜好查找查阅,平台内容不仅提供官方发布,也要支持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志愿服务组织发布,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能动性。除此之外,群众可对喜欢的志愿服务组织、实践阵地进行关注,实现文明实践信息的供需匹配高效传播。

 1、增加群众评单模块。现有平台对志愿者活动缺少群众评估,好的活动要保留,可以进一步开展二期或者三期,引入群众评单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等形式进行评单,对项目运行好的服务队给予奖励,对项目运行不好的志愿服务队予以督办。如群众可预约参加活动,生成活动二维码,

 在活动现场通过扫描二维码核销预约,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评价打分。管理中心通过对活动受众人数和活动评价的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人民群众的需求,及时把握公众的新需要、新诉求、新问题、新期待,最终促进实践菜单的不断调整,让服务群众更加精准到位,给人民群众更多“切之体肤”的获得感。

 2、增加文明实践阵地与管理。建立对全市的实践中心(所、站)、科教文体场馆、社区文化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站)五类实践阵地,对原有的实践站的资源进行梳理,按照五有(有固定场所、有志愿队伍、有制度机制、有实践菜单、有专人管理)统筹运用现有资源,广泛灵活设点布局,线上线下呼应互动,为文明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和传播提供有效载体。实际运用中,可以按照平台分类属性标识,并完善地点(定位)、联系方式、场地资源、容纳人数、开放说明等信息。开展的活动,可通过平台对外展示,群众可以通过日历查看附近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并可以预约参加,并可在活动开始之前采用微信、短信等方式提醒预约群众。

 3、增加数据服务模块。在数据服务模块下分设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云图、群众需求与实践活动的精准对接和群众评价、受众人数与实践菜单对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各阵地、队伍、志愿者实践活动的

 数据变化,更全面地展示普及人群、群众点单、信息发布的动态数据。数据可视化云图可以实时显示当前全市志愿服务综合数据(注册人数、参与率、活动开展数、活跃人数、活动人次、当前活动开展热力图、群众需求统计等),滚动显示当前活动、群众需求、微心愿等实时信息,社会公众、志愿者在进入指导中心的第一时间即可了解全市志愿服务情况,并能了解当前正在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群众的需求、群众心愿等,志愿者更可以在自助终端刷身份证或者人脸识别登录,报名参加活动、认领群众心愿等平台各模块和后台系统为大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大屏综合展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数据,并提供数据共享接口,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活动供需的精准对接和内容的精准推荐。

 以志愿服务管理为基础,通过多模块的叠加建设,对全市服务资源进行智能化调配,实现网络资源、服务支撑、保障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运用平台集中管理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对平台基础数据如志愿者数量、活动次数、活动时长、活动分布、受众人数等数据指标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出群众关注的亮点,了解群众需求,及时调整文明实践活动菜单和志愿服务活动,总结推广文明实践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优化的平台思路如图 3 所示,有七个模块,比之前的智慧云平台新增了群众评价、文明实践阵地与管理和数据服务。(图 3)

 (三)新时代文明活动体现群众差异化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以群众为主,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性别的群众需求不一样,比如南通的通剧很受六十岁以上的妇女喜欢,但是年轻人和一些男性群众就不喜欢,实践活动的开展要调研群众的需求,进行分类,既有共性的需求,比如定期组织群众体检、旅游、环保知识的学习、垃圾分类和垃圾污染、防范诈骗等法律知识的学习等,也要有个性的需求,比如定期设计年轻人喜欢的歌舞比赛活动,妇女同志喜欢的烹饪、制衣、纳鞋底等活动,男性同胞喜欢的长牌比赛活动、篮球等球类活动,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喜欢看电视和操作手机等,可以根據他们的需求在各村安装广播,将一些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广播出来。

 (四)新时代文明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仅要做到群众的身边,更要做到群众的心里,文明实践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各村可以建一个广场中心,可以在里面打牌、听广播、看报纸,晚上可以在里面跳一些养生操,将培养好的名嘴将国际国内形势以说相声的形式或者快板的形式讲给大家听,让广大群众清楚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可以重开雷锋日,免费修理家具家电、剪头发、缝衣服等;可以在每年的秋天举办农民丰收节,帮助一些老人收粮食,储藏收购粮食;在各传统节日加强仪式感,传统节日有情怀,展示乡村文化,在端午节可以举办包粽子大赛,邀请一些大

 学生来观看加油,中秋节扎花灯比赛,邀请一些小学生参加观看,这样新时代文明实践不仅有群众参加,还让我们的后辈感受到活动的意义;在新时代文明建设实践推广中对各地保留下来的一些家规家训、文化传统、文史典籍进行整理,对文物古迹和农村遗迹进行保护,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和民间技艺,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让有记忆的乡土文化保留下来。

 三、结语 新时代文明建设还要从组织、制度、经费、业绩考核等方面建立文明实践长效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健全激励机制,每年选树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考核监督,可以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等统计学的方法建立更为科学的文明实践工作测评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出群众需求的实现率、活动覆盖率、人员参与率、活动预约完成率等指标,使得考核结果更科学有效。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峰.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J].红旗文稿,2019(12). [2]唐兴军,李定国.文化嵌入: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现实路径[J].求实,2019(2).

 [3]宋香君.淄博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地方经验探析[J].新西部,2019(12). [4]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慈溪路径”[N].中国文明网,2019.1. [5]施宁.江海文化丛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6]尤世玮.南通特色文化[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篇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

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河南省统筹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观摩会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持续加快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重点围绕基层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积极推进以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构建设,目前,我市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通过市委编委会正式批复,正科级规格,核定编制数 11 个;全市 26 个乡镇(街道)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18 个,实现数量过半(覆盖率达到 69.2%);657 个村(社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262 个(覆盖率达到 39.88%),均按照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力推动各级新时代

 文明实践机构建设。

  二是加快建设。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有展示的“六有”标准,市、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均严格按照标准建设。目前,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在老城体育公园文化馆内部同步建立,设立了戏曲活动室、摄影室、书画室、音乐教室、合唱教室、多功能厅、舞蹈厅、小琴房、创作室、信息资源共享室、文化剧场共 16 个功能室;各乡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依托综合文化所、站,也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功能活动室。我市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经具备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基本功能,实现了“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多种使用”的效果。

  三是活动丰富。为加强市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我市对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进行提升整合,打造了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等“六大平台”,通过文明实践“讲、评、帮、乐、庆、创”六种途径,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从 9 月份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以来,每天至少有 2 个以上的文化团队在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活动,广场舞、模特、戏曲、剪纸等培训活动,重阳节“爱在重阳”志愿者展演、“童绘中国梦”首届少儿书画展、“美丽禹州”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

 活,提升了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四是建强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社区群众、爱心人士等群体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整合调动志愿者、单位、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成立了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卫生健康、助学支教、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生态环保、孝善敬老、移风易俗、扶贫帮困等 12 支志愿服务分队,各地各单位也根据本地特色和优势成立若干志愿服务小队,形成了“1+12+N”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支坚强队伍。目前,我市已成立县级志愿服务队 12 支,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类志愿服务队274 支,各类社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 213 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568 次,受益群众达 42 万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统筹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观摩会精神,按照省、许昌市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严扣标准,加快推进,确保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如期建成,发挥作用。

  一是扛稳政治责任。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负责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纳入年度考评体系,强力推动工作落实。认真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集中研判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加快建设进度。按照“试点先行、逐步跟进、全面覆盖”的原则,紧扣有场所、有标识、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有展示的“六有”标准,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确保 12 月底前实现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覆盖。

  三是丰富活动内容。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大力开展文明实践阵地优化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提质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孵化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志愿服务乡村(社区)行活动、学校与文明实践所站结对服务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共建行动等“七大行动”,实现文明实践活动与各领域、各行业以及群众工作生活的有机结合,帮助群众解决思想认识、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加强督导考核。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化督导考核力度,全面激发乡、村两级工作新动力,重点督导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认真查找、整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强化年终检查考核评选工作,提升文明实践活动满意度,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

 站)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推荐访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总结 新时代 实践 情况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