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控制度15篇

时间:2022-12-19 12: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风控制度15篇企业风控制度  风控部规章制度  一仪容仪表  白班工作人员需穿工作服上班,晚班工作人员可放宽至休闲装,但背心拖鞋之类的着装不允许  二工作纪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风控制度15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风控制度15篇

篇一:企业风控制度

  风控部规章制度

  一仪容仪表

  白班工作人员需穿工作服上班,晚班工作人员可放宽至休闲装,但背心拖鞋之类的着装不允许

  二工作纪律

  1.上班期间不可在电脑上玩儿游戏,看视频听音乐,不得打瞌睡,晚班工作人员可在24点之后听听音乐缓解疲劳

  2.上班时不得坐姿不正东倒西歪,不得桌面不整洁,不得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工作,不得经常长时间的接打私人电话

  三资料管理

  1.客户资料属于公司机密文件,风控部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制度,不得泄露客户资料2.如专职人员需要使用资料,必须做好资料交接,使用完毕即刻归还管理人员

  四进出管理

  1.风控部属公司严管部门,承担风险责任重大.故除本部门人员及总裁外不得随意进出2.如需进入,需经过风控部总监及总裁同意3.交易及技术问题可通过QQ跟风控部联系,由风控部解决4.随意进出者,将视违规处理

  五作息制度

  1.风控部工作分为:早班中班晚班冬令时:早班:早上7:30-—下午14:30一名风控专员9:00—-下午18:00经理中班:下午14:00——晚上21:30一名风控专员晚班:晚上20:00-—早上4:002名风控专员夏令时:早班:早上7:00—-下午14:30一名风控专员9:00——下午18:00经理中班:下午14:00——晚上21:30一名风控专员晚班:晚上20:00——早上4:002名风控专员客服(资料整理客服,开户客服)统一上班时间为:早上9:00——下午18:00

  2.交班时间为30分钟。包括部门QQ上线,未完成工作,上级安排任务等交接处理,可按具体实际情况安排

  3.针对晚班工作时间较长轮休时间段具体安排:2:00—-3:00;其他时间不得休息,具体时间段安排休息倒班人员可自行协商

  六工作流程

  1.早班具体工作安排:(1)公司金评发布包括各大黄金网站以及行情软件后台(2)实盘开户以及账户激活注意:需及时更新部门共享并及时在qq群发布信息(3)实时监控客户头寸做好后台管理工作(4)关注行情波动

  2.中班具体工作安排:(1)实盘开户以及账户激活注意:需及时更新部门共享并及时在qq群发布信息(2)关注行情波动并将金评发送至相关网站(3)实时监控客户头寸做好后台管理工作

  3.晚班具体工作安排:(1)通过交接报表以及部门QQ群聊天记录核对部门共享资料更新是否有错漏并及时作出处理(2)关注行情波动并将金评发送至相关网站(3)实时监控客户头寸做好后台管理工作

  七违规处罚

  1.迟到10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给予责任人15元/次处罚2.迟到30分钟以上1小时以内,给予责任人25元/次处罚3.迟到1小时以上,给予责任人50元/次处罚4.请假须写请假条,来不及写请假条需通知值班同事及经理,若未通知到位,给予责任

  人20元/次处罚5.上班期间做工作无关的事情,如聊天、看视频、听音乐,给予责任人10元/次处罚6.上班期间坐姿不端正,穿拖鞋及背心上班,给予责任人10元/次处罚7.部门考核不合格,给予责任人50元/次处罚8.部门qq处于离开状态,导致居间商无法及时与公司进行沟通,给予责任人5元/次

  处罚9.上班期间没有完成本职工作(如:新闻更新、金评发送等)及领导完成的任务,给予

  责任人10元/次处罚10.共享资料没有更新或更新完没有及时在qq群发布信息,给予责任人5元/次处罚11.以上违规事件,监督主体为主管,若发现经理有包庇行为,按照相应条例处罚责任

  人同时给予经理双倍的处罚

  八福利基金

  1.晚班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补贴50元,违反部门规定所扣工资将作为部门基金用于部聚会聚餐之用。主要针对部门纪律以及工作时间违规。2.风控部日常工作量大,且烦锁,公司每月给予风控部0.5%的交易盈亏(公司减去营业成本以后,获利的情况下)作为风控部奖励,奖金由风控总监根据工作人员工作情况分配。

  九周一开会

  每周一早上10:00,部门进行内部会议,风控人员务必参加,如不能参加,可以请假的方式向上级汇报,会议内容包括:风控部人员对上周上班的总结,及对下星期的任务安排.

  

  

篇二:企业风控制度

  XXX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规范公司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根据《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战略及经营目标,针对经营管理活动面临的各类风险,建立与其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业务流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证的过程和方法。第三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任务是建立全面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有序运作:(一)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三)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循;(四)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和效率;(五)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第四条风险管理原则公司风险控制和管理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风控制度应覆盖公司的各项业务工作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二)审慎性原则: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部门组织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三)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

  1

  性,并贯彻到业务的各具体环节;(四)有效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

  部门的规章,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有任何例外,任何员工不得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

  (五)适时性原则: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变化,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六)防火墙原则: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在业务、人员、机构、办公场所、资金、账户、经营等管理方面应严格分离、相互独立,严格防范因风险传递及利益冲突给公司带来风险。

  第五条按照对公司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公司风险可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包括固定资产的自建、购置、处置、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2、货币资金管理关节:包括货币资金的入账、划出、记录、报告、出纳和财务人员的授权等。

  3、关联交易环节:包括关联方的界定,关联交易的定价、授权、执行、报告和记录等;

  4、担保与融资环节:包括借款、担保、承兑、租赁、发行债券等的授权、执行与记录等;

  5、投资环节:包括投资有价证券、股权、不动产、经营性资产、金融衍生品及其他长、短期投资、委托理财、募集资金使用的决策、

  2

  执行、保管和记录等;6、人事管理环节:包括雇用、签订聘用合同、培训、辞退、计

  算薪酬、计算个人所得税及各项代扣款、薪资记录、薪资支付、考勤及考核等。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利益。(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第六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第七条按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可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

  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第八条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公司各职能部门、风险控制部及子公司内设的风险职能部门或岗位组成。第九条风险控制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及监事会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董事会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第十条各层级的风险控制职责(一)公司董事会负责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监督其实施的有效性;

  3

  (二)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董事长担任主任委员,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任委员,全面负责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根据公司总体战略,审核和修订公司风险战略、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流程,对其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向公司领导班子提出建议;

  2、审议和评价公司战略、财务、市场、营运、法律等重大风险管控方案;审议重大风险事件专项分析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

  3、审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监督和评价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组织方式、工作程序和效果,并提出整改意见;

  4、监督风险管理工作进度,协调所需人、财、物资源。(三)风险控制部是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审阅公司的相关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2、监督各部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执行;

  3、定期组织开展风险信息收集、识别、分析与评估,制订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

  4、组织开展公司重大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第十一条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子公司负责人为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履行风险控制职能,执行具体的风险管理制度。

  第三章风险管理目标和基本流程第十二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风险确认与识别程序,预先发现风险征兆,提前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标;对于已发生的风险,首先通过已有的控制措施予以控制,进而采取补偿措施进行控制,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第十三条公司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主要包括:

  4

  (一)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二)风险评估;(三)风险监控报告与预警;(四)风险与危机的处理;(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篇三:企业风控制度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风险识别、处置、应对和化解能力,确保公司系统运营能力、项目运营能力稳步提升,以过程管理、等级管理和责任原理为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通过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第六条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中关键风险实施重点管控;(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临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做到风险可知,通过分析、评估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降至各自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不能单纯追求业绩而忽略风险管控,也不能因过度防范风险而制约公司的发展.

  第二章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第七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一)审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规划、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二)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业务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三)审议公司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四)对公司重大项目及投融资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和审查;(五)全面管控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六)对公司重大风险事项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七)指导、监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第八条公司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并按照本办法之规定,对各自负责的风险领域实施管理与监控。(一)战略风险:由董事会负责管理与监控;(二)运营风险:由职能部门负责各自所辖业务经营风险的管理与监控;(三)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系统财务风险的管理与监控;(四)法律风险: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各系统行为的合规性及合法性。第九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收集第十条各部门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第十一条在战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战略风险失控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并收集与公司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本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第十二条在财务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收集与公司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信

  息,重点关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第十三条在经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产品结构、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进行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分析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第十四条在法律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法律环境、员工道德、重大协议合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方面的信息。

  第十五条公司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第十六条公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信息收集与识别工作,包括资料查阅法、问卷调查法、面谈采访法、历史事件分析法等。

  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十七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为公司风险管理具体工作机构,负责评估公司各类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建议和办法,供决策层决策。第十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可以在本制度的框架下制订各自的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设立专人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沟通信息,汇报各自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第十九条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评估管理公司战略环境风险、决策风险,并对该等风险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案.第二十条财务部负责评估公司投融资财务风险及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状况,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有关风险评估文档。第二十一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的协助下负责评估公司的法律风险。第二十二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总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评估文档,展开相应的评估研究.第二十三条各职能部门应就其所展开的业务、职能过程分阶段实施风险评估,每一阶段的各个关键点都应该有风险评估文档记载。第二十四条每一文档应包括风险评估所存在的假设、评估方法、数据来源及评估结果.

  第二十五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对风险监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包括风险变化的原因、潜在影响、变化趋势以及对跨部门风险应对方案的调整建议等,并将监控及分析结果汇总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风险预警考察指标主要包括风险发生的水平及概率,所产生的后果以及现有控制手段是否充分。针对不同业务部门或不同子公司,建立不同强度的风险预警指标,通过对风险预警指标的管理,体现不同的管控意图.当风险监控分析结果中关键监控指标达到预警值,各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将实施结果及时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展风险监控时,对以下风险信息予以持续关注:

  (一)关键和重要风险指标的变化;(二)出现新的风险或原有风险发生重大变化;(三)既定风险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第二十七条风险监控的办法可以是将有关风险根据损失大小设置优先等级,划分类别,力求做到实时监控。第二十八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就公司各层次的各类风险评估文档进行分析,提出各类风险的系统界限或函数定义临界值。第二十九条各风险管理单位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及监控体系,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严密监控风险的发生,当风险值接近阀值时启动预警机制.第三十条公司各职能管理部门和子公司在日常风险监控中,如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按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及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接到突发风险报告后,及时组织评价突发事件的影响,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对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以及需要跨部门协作应对的重大事项,组织讨论完善风险应对方案,由总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并提交董事会备案。

  第五章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第三十一条公司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一般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第三十二条根据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公司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

  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十三条公司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措施,包括以下内容:(一)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三)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四)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五)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六)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司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七)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八)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将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第三十四条公司应当按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六章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第三十五条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考核是指对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进行持续监督与考核评价,包括对风险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风险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监督或考核的结果,持续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与提升。考核内容包括对风险管理建设工作效果的考核和对风险管理工作绩效的考核。包括:(一)是否按计划完成了本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二)是否按要求参与了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

  (三)风险管理职责是否得到了清晰的界定和落实;(四)重大风险的监控报告和预警应对是否全面、及时、有效;(五)有无超出预警范围的重大风险发生,并对经营目标造成重大影响.第三十六条各有关部门和子公司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检验报告应及时报送风险管理委员会。第三十七条公司内审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子公司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监督评价报告和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应报送董事会。也可结合年度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一并开展。

  第七章附则第三十八条本制度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正式生效并执行.第三十九条本制度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执行;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及时修订本制度。第四十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董事会.

  

  

篇四:企业风控制度

  风控部门管理制度风控部门管理制度由管理资料网整理风控部门是负司内部稳健运行的保证保证公司安全经营经营风险管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控部门管理制度风控部门管理制度为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风控部门管理制度风控部门管理制度风控部门管理制度由管理资料网整理,风控部门是负责公司内部稳健运行的保证,保证公司安全经营,经营风险管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控部门管理制度风控部门管理制度为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第一章销售及合同规定第一条:客户在购车以前业务员必须和客户说明需要提交的手续,如发生客户手续不全或无法提交手续的情况,将告知客户不能签订买卖合同。第二条:客户在提交手续后业务员要及时和公司风险控制部联系,提交客户相关手续,以便风险控制部及时为客户制作合同细则。第三条:风险控制部需在接到客户手续后第二日将合同制作完成,并到现场与客户本人签订合同。第四条:风险控制部在向客户交车时必须签订交车明细表,并且保证公司5方交车管理规定。第五条:风险控制部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要做到对合同格式文本的解释。同时要做到对违约责任及违约后果的特别说明,让客户在签订合同后知道合同文本的内容。第六条:风险控制部在签订合同后要将合同文本妥善保管,做到合同统一管理。第七条:在发生客户转卖车辆的情况时,公司所有人员不得参与客户私下的买卖交易活动,并不能为客户做任何的证明文件。第八条:公司所有员工在知道客户转卖车辆的情况后,要在第一时间通知风险控制部,以便风险控制部对原签订合同进行跟踪和催收。第九条:公司销售人员在对客户做出承诺前(如赠送配件、价格优惠、还款期限等),必须先向公司做出请示。如发现销售人员私下承诺导致客户在购车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公司将严肃处理,并扣发销售人员所卖

  车辆的提成。第十条:严禁销售人员与客户串通提供虚假资料进行签订合同,如发现有类似情况,销售人员销售该车提成全部扣除并进行严肃处理。第二章债权管理规定第一条:在客户出现预期情况时,风险控制管理部要及时与销售人员联系了解客户相关信息,并对客户情况进行了解从而进行催收。第二条:风险控制管理部在客户还款日期前,要做到提前2天给客户打电话提醒客户还款,防止客户预期还款。第三条:风险控制部在客户最后还款日时需及时和财务核对,核查客户是否还款。第四条:如出现客户预期情况,风险控制部要及时与客户联系并见面,了解客户预期情况,并进行违约责任的声明,督促客户尽快还款。第五条:如发生客户在预期后失踪的情况,风险控制部要及时调去客户家庭住址并进行家访。了解客户相关信息。第六条:在出现客户拒绝还款的情况时,风险控制部./fanwen/1582/要及时与客户见面了解情况。如出现客户合同诈骗的情况要及时与公司沟通,以便公司对客户情况的及时了解,以便进行下一步催收或收回设备。第七条:风险控制管理部在每次催收后,要制作《债权催收情况书》,将客户预期次数和预期金额计入,以便以后查询。第八条:公司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各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为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公司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检验报告应及时报送公司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以上这风控部门管理制度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制度尽在:规章制度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请示报告的格式及范文

  请示报告的格式一、标题:制发机关名称+事由+请示。二、正文:1、请示的原因:陈述情况,阐述理由,讲情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用“为此,请示如下”。2、请示的事项:写明请示要求,如请求物资要写明品名、规格、数量,请求资金要写明金额。三、结尾语:多用“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请指示”。“特此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求,请予审批”,“以上请示,请予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等语。

  购买办公设备的请示报告尊敬的领导:按照市委工作部署,今年4月底前我县要需要完成20个村的实地测绘,工作量非常巨大,但我局目前所用设备均为97年前购进,非常落后,已远无法适应工作需要,根据工作要求,现需购买BR-8新型测绘仪器6台,GF9型绘图仪1台,大型打印、复印机1台,特此报告,请领导批示拨付所需资金12万元。此致敬礼!申请人:XXX申请日期:XX年XX月XX日

  工作调动请示报告范文xxx教育局:我于20XX年从xx学校毕业后分配在xx区从事教育工作,在xx小学工作四年后,于20XX年7月调至xx小学工作至今。因本人工作的xx小学与家较远、丈夫不在市区工作等原因,导致小孩年幼无法

  照顾等实际困难,特向领导提出申请,将本人调到离家较近的xx路第一小学工作。20XX年12月,我与在xx县上班的爱人结婚。20XX年我们按揭在xx县购置了房屋。我的父母在xx市居住,爱人的父母在xx县居住,均因年事已高,不能来xx区与我们一起居住,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帮助。我们的儿子今年4岁,现在市保幼院读书,我们工作繁忙,根本无法亲自接送。因为丈夫从事公安工作,无暇顾及家庭,教养儿子,以及家务劳动,都由我独自承担。因我们家至xx小学较远,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学校与家庭间奔波,疲倦之极,实在难以支撑。为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更好的投身工作,我希望就近调入大公路第一小学工作。请领导批准。此致敬礼!申请人:XXX申请日期:XX年XX月XX日

  报告定义及格式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日常生活中一般用于商务和政府工作,特指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下级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一般具有汇报性、陈述性、单向性、事后性和沟通性五个属性;它主要包括例行报告、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等。1基本格式(1)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2)上款:收文机关或主管领导人。(3)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明、设想三部分,其中以建设想不能省去。从形式上看,复杂

  一点的要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主体可分部分家二级标题或分条加序码。(4)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5)打报告要注意做到: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6)注意结语:呈转报告的要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2写作特点(1)内容的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个大特点。(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3)行文的单向性: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是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属于单项行文。(4)成文的事后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向上级机关作出汇报,是事后或事中行文。(5)双向的沟通性:报告虽不需批复,却是下级机关以此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指导的桥梁;同时上级机关也能通过报告获得信息,了解下情,报告成为上级机关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3专题报告专题报告是指向上级反映本机关的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或某一方面的情况,要求上级对此有所了解的报告。所写的报告要迅速、及时,一事一报。呈报、呈转要分清写明。专题报告与调查报告有一些类似,都是主要针对某个事实或论点而展开论述,不过专题报告没有调查报告要求的扩展面更加广泛,论述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较低。4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

  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主要分为介绍典型经验类、揭露问题类、反映新生事物类和社会情况类的调查报告。5例行报告主要指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常见于工作生活中,用于工作直属下级对上级汇报制定时间段的工作安排,报告内容除了要反应这段时间的工作完成进度和结果之外,还要说明工作中所发生的情况、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办法,写作的方法一般采用记叙的方式,要求要全面而言简意赅。

  请示报告格式范文请示报告是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在公文往来中经常用到的重要评议体之一。主要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请示批准某一事项。一是时间性较强。请示的事项一般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否则会影响正常工作,因此时间性强。二是要一事一请示。三是通常主送一个机关,不多头主送,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在请示的同时又抄送下级机关。四是应按隶属关系逐级请示,一般情况不得越级请示,如确需越级请示,应同时抄报直接主管部门。请示报告格式:一、标题:制发机关名称+事由+请示。二、正文:一请示的原因:陈述情况,阐述理由,讲情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用“为此,请示如下”。二请示的事项:写明请示要求,如请求物资要写明品名、规格、数量,请求资金要写明金额。三、结尾语:多用“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请指示”。“特此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求,请予审批”,“以上请示,请予批复”,“以上

  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等语。

  购买办公设备的请示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按照市委工作部署,今年4月底前我县要需要完成20个村的实地测绘,工作量非常巨大,但我局目前所用设备均为97年前购进,非常落后,已远无法适应工作需要,根据工作要求,现需购买BR-8新型测绘仪器6台,GF9型绘图仪1台,大型打印、复印机1台,特此报告,请领导批示拨付所需资金12万元。申请部门:申请日期:

  工作调动请示报告范文xxx教育局:我于20XX年从xx学校毕业后分配在xx区从事教育工作,在xx小学工作四年后,于20XX年7月调至xx小学工作至今。因本人工作的xx小学与家较远、丈夫不在市区工作等原因,导致小孩年幼无法照顾等实际困难,特向领导提出申请,将本人调到离家较近的xx路第一小学工作。20XX年12月,我与在x县上班的爱人结婚。20XX年我们按揭在xx巷购置了房屋。我的父母在xx市居住,爱人的父母在x县居住,均因年事已高,不能来xx区与我们一起居住,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帮助。我们的儿子今年4岁,现在市保幼院读书,我们工作繁忙,根本无法亲自接送。因为丈夫从事公安工作,无暇顾及家庭,教养儿子,以及家务劳动,都由我独自承担。因我们家至xx小学较远,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学校与家庭间奔波,疲倦之极,实在难以支撑。为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更好的投身工作,我希望就近调入大公路第一小学工作。请领导批准。此致

  敬礼!申请人:xxx申请日期:请示报告分类第一类请求指示的请示。此类请示一般是政策性请示,是下级机关需要上级机关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明确解释,对变通处理的问题作出审查认定,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指示等请示。第二类请求批准的请示。此类请示是下级机关针对某些具体事宜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第三类请求批转的请示。下级机关就某一涉及面广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需各有关方面协同办理,但按规定又不能指令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部门办理,需上级机关审定后批转执行,这样的请示就属此类。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五部分组成。请示的正文,主要由请示的原因、内容、要求三部分组成,请示时应将理由陈述充分,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具体,切实可行。自查报告格式自查报告是单位或部门以及个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不同项目的自查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所以自查报告的内容很广,自查报告有点类似于审核报告但更广泛,如产品的自查报告所包含内容应该是:出口情况、内审核情况、发生那些不足怎么去纠正、产品质量情况;组织创建的自查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宣传途径、阵地平台、不足与展望等。一、写作格式

  1、企业/部门/个人的基本情况介绍2、本次自查的依据,自查范围和内容3、自查中发现的问题4、整改措施及整改计划5、结尾,一般用语:特此报告二、写作要求(一)明确报告出自何种角度,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写。(二)报告中的文字表述要实事求是,既要肯定成绩,又不能虚报浮夸,凡是用数据来说明的事项,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三)报告撰写过程中,以上行公文体裁(报告),把握客观性、陈述性叙述。文字要简练,避免重复,用语要准确,切忌词不达意,文字冗长。(四)作为汇报材料,在会议中领导使用的文稿,可不写称谓和落款,正式上报的方向可根据相关要求决定是否添加称谓和落款以及正、副标题、报告人单位及职务等。

  调研报告格式标题: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

  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正文: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1)前言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2)主体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

  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3)结尾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篇五:企业风控制度

  ****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制度

  经2011年3月17日第三届董事会第3次会议批准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风险控制的目标和原则.........................................2第三章风险控制体系..............................................3第四章风险控制程序..............................................4第五章风险的类型...................................................5第六章风险控制的措施.............................................5第七章风险控制评价和检查..........................................7第八章附则....................................................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大纲》等规定,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司规范经营、稳健发展,有效防范和减少公司经营风险和基金资产运作风险的发生,特制订本

  制度。

  第二章风险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第二条公司风险控制目标:(一)不断提高全体员工风险控制的意识,促进公司风控文化的形成;(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基金持

  有人利益最大化;(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制度,保障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四)维护基金持有人、公司、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保证基金财产及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五)维护公司信誉,保持公司的良好形象。

  第三条公司的风险控制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必须覆盖到公司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

  涵盖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二)持续性原则:各业务部门应对风险实施持续控制,对业务中的风险进行持续的识别、

  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三)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各项决策都要以防范风险、

  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四)独立性原则:公司设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督察长和监察稽核部门等

  一套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各风险控制机构和人员具有并保持咼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负责对公司各部门风险控制工作进行评价、监督、检查;

  (五)相互制约原则:公司在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应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制衡减少风险的发生;

  (六)防火墙原则:公司基金投资业务和自有资金投资业务应进行隔离,投资决策、交易执行和清算交割、基金会计和公司会计、基金投资和专户理财等重要业务岗位应严格分离。对因业务需要知悉内幕信息的人员,应执行严格的批准程序和监督措施;

  (七)成本效益原则:公司运用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合理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

  第三章风险控制体系

  第四条公司风险控制体系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一)一线业务岗位是第一道防线。公司各职能部门是风险控制的一线部门,对所在业务环节的风险承担首要责任。其主要职责是对自身工作中潜在风险的自我检查和控制,各业务部门应在公司各项基本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业务的具体情况制订本部门的业务管理规定、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

  (二)相关岗位和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制约是第二道防线。关键岗位要实行严格的双人复核制度,部门及岗位之间要建立重要业务顺畅传递的渠道,相互监督制衡,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是第三道防线。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对业务活动中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督察长全权负责公司的监察稽核工作;监察稽核部门受督察长领导,对公司业务部门、员工及所有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四)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是第四道防线。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听取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整体运营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如果认为公司运营可能存在重大风险,可以进行独立的现场检查。董事会还可通过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审批公司重大固有资产投资及关联交易、变更公司内部管理机构、修改公司基本管理制度、任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措施以防范和化解公司重大风险。第五条公司监察稽核部门应配备专业的投资风险管理人员,负责对基金投资过程中各业务环节所涉及的投资风险进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资比例合规风险、个股或个券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等。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投资业务特点和需求,制订并执行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估措施;(二)发展数量化的投资风险与绩效评估系统,确保对基金投资风险和基金投资绩效进行科学评估;(三)定期向决策和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如发现任何重大偏差,应立即向管理层汇报;(四)及时提供基金投资风险和绩效数据,对绩效进行归因分析从而对投资决策起辅助支

  持作用;(五)依据风险控制的要求对各项风险课题进行研究。

  第四章风险控制程序

  第六条风险控制程序由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风险控制监控和风险控制完善四个环节组成。

  第七条风险评估是制订风险管理战略及防范措施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即公司经营层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内部及外部风险进行辨别;风险分析,即分析风险来源及其表现形式;风险测定,即对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影响进行测定。

  第八条风险控制委员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第九条风险控制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以及各业务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订风险控制的策略,根据风险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第十条风险控制监控是指对风险控制各环节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监察稽核部门应对各部门风险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察和专项稽核,发现问题及时向总经理和督察长报告。第十一条公司应定期对风险、风险控制措施及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不断提高防范和化解各项风险的能力,不断完善各项内部控制措施,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篇六:企业风控制度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标准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标准、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风险识别、处置、应对和化解能力,确保公司系统运营能力、项目运营能力稳步提升,以过程管理、等级管理和责任原理为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通过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标准化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阻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时机,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时机风险。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第六条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中关键风险实施重点管控;〔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临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做到风险可知,通过分析、评估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降至各自可承受范围之内;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四〕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不能单纯追求业绩而忽略风险管控,也不能因过度防范风险而制约公司的发展。

  第二章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第七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一〕审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规划、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二〕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业务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三〕审议公司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四〕对公司重大项目及投融资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和审查;〔五〕全面管控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六〕对公司重大风险事项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七〕指导、监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第八条公司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并按照本方法之规定,对各自负责的风险领域实施管理与监控。〔一〕战略风险:由董事会负责管理与监控;〔二〕运营风险:由职能部门负责各自所辖业务经营风险的管理与监控;〔三〕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系统财务风险的管理与监控;〔四〕法律风险: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各系统行为的合规性及合法性。第九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收集第十条各部门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第十一条在战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战略风险失控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并收集与公司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本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第十二条在财务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收集与公司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信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息,重点关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第十三条在经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无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产品结构、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给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进行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良,分析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第十四条在法律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无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法律环境、职工道德、重大协议合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方面的信息。

  第十五条公司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比照、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第十六条公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信息收集与识别工作,包括资料查阅法、问卷调查法、面谈采访法、历史事件分析法等。

  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十七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为公司风险管理具体工作机构,负责评估公司各类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建议和方法,供决策层决策。第十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可以在本制度的框架下制订各自的风险评估管理方法,设立专人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沟通信息,汇报各自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第十九条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评估管理公司战略环境风险、决策风险,并对该等风险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案。第二十条财务部负责评估公司投融资财务风险及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状况,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有关风险评估文档。第二十一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公司常年法律参谋的协助下负责评估公司的法律风险。第二十二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总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评估文档,展开相应的评估研究。第二十三条各职能部门应就其所展开的业务、职能过程分阶段实施风险评估,每一阶段的各个关键点都应该有风险评估文档记载。第二十四条每一文档应包括风险评估所存在的假设、评估方法、数据来源及评估结果。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第二十五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对风险监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包括风险变化的原因、潜在影响、变化趋势以及对跨部门风险应对方案的调整建议等,并将监控及分析结果汇总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风险预警考察指标主要包括风险发生的水平及概率,所产生的后果以及现有控制手段是否充分。针对不同业务部门或不同子公司,建立不同强度的风险预警指标,通过对风险预警指标的管理,表达不同的管控意图。当风险监控分析结果中关键监控指标到达预警值,各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将实施结果及时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展风险监控时,对以下风险信息予以持续关注:

  〔一〕关键和重要风险指标的变化;〔二〕出现新的风险或原有风险发生重大变化;〔三〕既定风险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第二十七条风险监控的方法可以是将有关风险根据损失大小设置优先等级,划分类别,力求做到实时监控。第二十八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就公司各层次的各类风险评估文档进行分析,提出各类风险的系统界限或函数定义临界值。第二十九条各风险管理单位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及监控体系,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严密监控风险的发生,当风险值接近阀值时启动预警机制。第三十条公司各职能管理部门和子公司在日常风险监控中,如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按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及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接到突发风险报告后,及时组织评价突发事件的影响,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对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以及需要跨部门协作应对的重大事项,组织讨论完善风险应对方案,由总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并提交董事会备案。

  第五章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第三十一条公司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一般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第三十二条根据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公司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十三条公司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措施,包括以下内容:〔一〕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三〕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四〕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五〕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六〕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司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七〕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八〕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别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将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第三十四条公司应当按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六章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良第三十五条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考核是指对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进行持续监督与考核评价,包括对风险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风险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监督或考核的结果,持续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改良与提升。考核内容包括对风险管理建设工作效果的考核和对风险管理工作绩效的考核。包括:〔一〕是否按计划完成了本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二〕是否按要求参与了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三〕风险管理职责是否得到了清晰的界定和落实;〔四〕重大风险的监控报告和预警应对是否全面、及时、有效;〔五〕有无超出预警范围的重大风险发生,并对经营目标造成重大影响。第三十六条各有关部门和子公司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良,其检查、检验报告应及时报送风险管理委员会。第三十七条公司内审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子公司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监督评价报告和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应报送董事会。也可结合年度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一并开展。

  第七章附则第三十八条本制度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正式生效并执行。第三十九条本制度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性文件及《公司章程》执行;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及时修订本制度。第四十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董事会。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篇七:企业风控制度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

  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旨在企业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1.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2.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3.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4.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及效率。5.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二、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三、按照企业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分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1.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决策不正确,影响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2.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3.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4.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四、按风险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五、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六、企业各职能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纪检、内部审计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矿行政办公会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七、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1.职能管理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对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确定风险反应方案。

  1/4

  2.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应方案,按照企业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包括:建立控制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工具描述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

  3.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应向部门分管领导汇报情况。

  4.配合纪检、内部审计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八、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收集1.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2.在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并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本企业发展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以及编制这些、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3.在财务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收集与企业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4.在经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企业产品结构、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进行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5.在法律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企业法律环境、员工道德、重大协议合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方面的信息。6.各有关职能部门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九、企业风险评估程序:本企业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应等五个基本程序来进行。1.确立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本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制定和实施到公司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企业共有的信念和态度。本企业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于高风险项目采取谨慎介入的态度。2.风险接受程度是企业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本企业将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低”。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本企业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

  2/4

  “低”类,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本企业的风险接受程度与风险管理理念一致。

  3.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企业目标包括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四个方面,目标确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企业发展计划。

  4.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实现企业目标、阻碍公司创造价值或侵蚀现有价值的因素。本企业采取以下几种办法进行识别风险: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访谈法等。

  5.本企业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角度来分析。对风险进行分析时,应确认哪些风险应当引起重视、哪些风险予以一般关注,对于需要重视的风险,再进一步划分,分别确认为“重要风险”与“一般风险”,从而为风险对策奠定基础。风险的重要程度的判断主要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

  (1)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属于“极小可能发生”的,该风险可不被关注。(2)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于或等于“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小,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一般风险。(3)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于或高于“风险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重要风险。6.风险对策。风险分析后,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结合风险发生的原因选择风险应对方案: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或分担风险。1.规避风险:退出产生风险的各种活动。2.减少风险:采取行动减少风险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影响程度或两者同时降低。3.分担风险:通过将风险转移或者分担部分风险来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采用的分担风险办法为:购买保险产品、或者将某一活动外包。4.接受风险:不采取任何行动去影响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十、风险管理解决方案1.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2.根据经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十一、各职能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篇八:企业风控制度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标准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风险防范水平,保证公司平安、稳健运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根本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了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一)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三)保证法律法规的遵循;(四)提升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五)保证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方案,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了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环绕战略及经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根本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证的过程和方法.第四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事项可能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第五条根据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了:战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含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平安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根据相关会计准那么、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急时.

  2、资产平安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水平的降低或消退.

  3、舞弊风险:以成心的行为了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四)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阻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生产环节:包含拟定生产方案、开出用料清单、储存原材料、投入生产、计算存货生产本钱、计算销货本钱、水平控制等.2、采购及付款环节:包含采购申请、处理采购单、验收货物、填写验收报告或处理退货、记录应付帐款、核准付款等.

  3、销货及收款环节:包含处理订单、信用管理、运送货物、开出销货发票、确认收入及应收账款等.

  4、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包含固定资产的白建、购置、处置、维保、保管与记录等.

  5、货币资金管理环节:包含货币资金的入账、划出、记录、报告、出纳和财务人员的授权等.

  6、关联交易环节:包含关联方的界定,关联交易的定价、授权、执行、报告和记录等.7、担保和融资环节:包含借款、担保、承兑、租赁、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的授权、执行与记录等.8、投资环节:包含投资有价证券、股权、不动产、经营性资产、金融衍生品及其他长、短投资期、托理财、募集资金使用的决策、执行、保管与记录等.9、人事管理环节:包含雇佣、签订聘用合同、培训、辞退、计算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及各项代扣款、薪资记录、薪资支付、考勤及考核等.第六条根据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了低、中、高风险.

  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及责任分工第七条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职能岗位构成.第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为了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董事会及股东大风为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及监视会为了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第九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责任:

  (一)公司各职能部门根据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配合内控组织,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响方案;

  (二)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响方案,根据公司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

  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包含:建立控制管理制度,根据规定的方法和工具描述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

  (三)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搜集、分析控制缺陷,指出控制缺陷改良建议并予以实施.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应向公司领导及董事会反响情况,以便公司监控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

  (四)配合内控组织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条公司董事会负责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监督起实施的有效性;监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制度和流程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了风险控制的第一负责人,履行风险控制职能执行具体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部门内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岗位职责和部门内全面、合理的风险控制制度,并针对业务主要风险环节制定业务操作流程.

  第三章风险管理目标和根本流程

  第十二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风险确认与识别程序,预先发现风险征兆,提前采取必要的预控举措,已到达躲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标,对于已发生的风险,首先通过已有的控制举措予以控制,进而采取补偿举措进行控制,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第十三条公司风险管理根本流程主要包含:

  (一)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度与实施;

  (二)风险评估;

  (三)风险监控报告与预警;

  (四)风险与危机的处理;(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良.

  第四章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第十四条风险管理策略是指,公司根据内外部环境及董事会制度的公司开展战略所确定的公司管理总体方针.第十五条风险管理策略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经董事会评估后确定.

  第十六条现有风险管理策略、制度、流程的可行性或有效性,如因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尔受到严重影响,应急时进行修订和调整

  第十七条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建立和不断完善授权体系,公司所有部门必须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中要明确报告路线和程序,使风险信息能够急时传递到相关的部门和公司领导.

  

篇九:企业风控制度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成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提高风险防备能力加强风险辨别、处理、应付和化解能力,保证公司系统运营能力、项目运营能力稳步提高,以过程管理、等级管理和责任原理为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依据《公司法》、《会计法》、《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例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联合本公司的实质状况,拟订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依照整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立风险偏好微风险承受度,经过辨别潜伏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要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风险防控要求,进而将风险控制在公司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条依照公司目标的不一样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拟订或拟订的战略决议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要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议的不妥,阻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要素;(三)财务风险:包含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财富安全遇到威迫风险和作弊风险;

  (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仔细履行国家法律、法例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要素。

  第四条按风险可否为公司带来盈余时机,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时机风险。第五条依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第六条公司依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拟订风险管控原则。

  (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对的各样风险,并对此中要点风险实行要点管控;

  (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对的风险,并依据风险的不一样特色进行分类管理;

  (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付风险进行事先展望,做到风险可知,经过剖析、评估并拟订风险管理策略和举措加以防备和控制,将风险降至各自可承受范围以内;

  (四)风险利润般配原则:公司不可以纯真追求业绩而忽视风险管控,也不可以因过分防备风险而限制公司的发展。

  第二章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第七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一)审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规划、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二)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业务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三)审议公司重要决议风险评估报告;(四)对公司重要项目及投融资业务进行监察、控制和审察;(五)全面管控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六)对公司重要风险事项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行;(七)指导、监察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推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并依照本方法之规定,对各自负责的风险领域实行管理与监控。

  (一)战略风险:由董事会负责管理与监控;(二)运营风险:由职能部门负责各自所辖业务经营风险的管理与监控;(三)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系统财务风险的管理与监控;

  (四)法律风险: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察公司各系统行为的合规性及合法性。

  第九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监察部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监察评论系统。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采集

  第十条各部门宽泛、连续不停地采集与公司风险微风险管理有关的内部、外面初始信息,包含历史数据和将来展望,应把采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第十一条在战略风险方面,宽泛采集国内外公司战略风险失控致使公司承受损失的事例,并采集与公司有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

  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要点关注本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照。

  第十二条在财务风险方面,宽泛采集国内外公司财务风险失控致使危机的事例,采集与公司赢利能力、财富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信

  息,要点关注成本核算、资本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第十三条在经营风险方面,宽泛采集国内外公司忽视市场风险、缺少应付举措致使公司承受损失的事例,采集与公司产品构造、市场需求、竞争敌手、主要客户和供给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转状况的进行看管、运转评论及连续改良,剖析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第十四条在法律风险方面,宽泛采集国内外公司忽视法律法例风险、缺少应付举措致使公司承受损失的事例,采集与公司法律环境、职工道德、重要协议合同、重要法律纠葛案件等方面的信息。

  第十五条公司对采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需的挑选、提炼、对照、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第十六条公司能够采纳多种方法进行风险信息采集与辨别工作,包含资料查阅法、问卷检查法、面谈采访法、历史事件剖析法等。

  第四章风险评估

  第十七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为公司风险管理详细工作机构,负责评估公司各种风险,并提出应付风险的详细建讲和方法,供决议层决议。

  第十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能够在本制度的框架下制定各自的风险评估管理方法,建立专人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交流信息,报告各自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十九条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评估管理公司战略环境风险、决议风险,并对该等风险提出详细的管理方案。

  第二十条财务部负责评估公司投融资财务风险及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状况,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有关风险评估文档。

  第二十一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的辅助下负责评估公司的法律风险。

  第二十二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总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评估文档,睁开相应的评估研究。

  第二十三条各职能部门应就其所睁开的业务、职能过程分阶段实行风险评估,每一阶段的各个要点点都应当有风险评估文档记录。

  第二十四条每一文档应包含风险评估所存在的假定、评估方法、数据根源及评估结果。

  第二十五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对风险监控结果进行剖析评论,包含风险变化的原由、潜伏影响、变化趋向以及对跨部家风险应付方案的调整建议等,并将监控及剖析结果汇总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风险预警观察指标主要包含风险发生的水平及概率,所产生的结果以及现有控制手段能否充分。针对不一样业务部门或不一样子公司,成立不一样强度的风险预警指标,经过对风险预警指标的管理,表现不一样的管控企图。当风险监控剖析结果中要点监控指标达到预警值,各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应踊跃采纳防备举措,将实行结果及时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睁开风险监控时,对以下风险信息予以连续关注:

  

篇十:企业风控制度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风险识别、处置、应对和化解能力,确保公司系统运营能力、项目运营能力稳步提升,以过程管理、等级管理和责任原理为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通过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第六条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中关键风险实施重点管控;(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临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做到风险可知,通过分析、评估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降至各自可承受范围之内;(四)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不能单纯追求业绩而忽略风险管控,也不能因过度防范风险而制约公司的发展。

  第二章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第七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一)审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规划、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二)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业务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三)审议公司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四)对公司重大项目及投融资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和审查;(五)全面管控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六)对公司重大风险事项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七)指导、监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第八条公司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并按照本办法之规定,对各自负责的风险领域实施管理与监控。(一)战略风险:由董事会负责管理与监控;(二)运营风险:由职能部门负责各自所辖业务经营风险的管理与监控;(三)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系统财务风险的管理与监控;(四)法律风险: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各系统行为的合规性及合法性。第九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收集第十条各部门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第十一条在战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战略风险失控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并收集与公司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本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第十二条在财务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收集与公司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第十三条在经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产品结构、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

  应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进行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分析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第十四条在法律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法律环境、员工道德、重大协议合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方面的信息。

  第十五条公司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第十六条公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信息收集与识别工作,包括资料查阅法、问卷调查法、面谈采访法、历史事件分析法等。

  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十七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为公司风险管理具体工作机构,负责评估公司各类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建议和办法,供决策层决策。第十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可以在本制度的框架下制订各自的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设立专人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沟通信息,汇报各自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第十九条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评估管理公司战略环境风险、决策风险,并对该等风险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案。第二十条财务部负责评估公司投融资财务风险及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状况,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有关风险评估文档。第二十一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的协助下负责评估公司的法律风险。第二十二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总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评估文档,展开相应的评估研究。第二十三条各职能部门应就其所展开的业务、职能过程分阶段实施风险评估,每一阶段的各个关键点都应该有风险评估文档记载。第二十四条每一文档应包括风险评估所存在的假设、评估方法、数据来源及评估结果。第二十五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对风险监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包括风险变化的原因、潜在影响、变化趋势以及对跨部门风险应对方案的调整建议等,并将监控及分析结果汇总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第二十六条风险预警考察指标主要包括风险发生的水平及概率,所产生的后果以

  

篇十一:企业风控制度

 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一)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三)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四)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五)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第三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第四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有关文件的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第五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第六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可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七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第二章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

  第八条公司各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审计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董事会及股东大会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

  第九条公司各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公司各部门按照公司内控部门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

  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配合内控项目组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

  (二)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应方案,按照公司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包括:建立控制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工具描述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

  (三)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除向部门分管领导汇报情况外,还应向公司董事会反馈情况,以便公司监控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

  (四)配合审计部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条控股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职责分工的设置,分别参照上述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制定。

  第三章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收集第十一条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部门及控股子公司。第十二条在战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战略风险失控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并收集与公司相关的宏

  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

  第十三条在财务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收集与公司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第十四条在经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产品结构、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进行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分析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第十五条在法律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法律环境、员工道德、重大协议合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方面的信息.

  第十六条公司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十七条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等五个基本程序来进行.第十八条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一)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公司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于高风险投资项目采取谨慎介入的态度。(二)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一般来讲,公司可将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与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保持一致.第十九条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在此之后,才能识别和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行动对这些风险实施控制.公司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四个方面。目标确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

  业发展规划,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计划,符合深交所和监管机构的规定。

  第二十条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实现公司目标、阻碍公司创造价值或侵蚀现有价值的因素.公司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访谈法等识别风险.公司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以便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一)公司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4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二)公司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一条风险分析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公

  司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角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风险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组合而成。在风险分析不适宜采取定量分析的情况下,或者用于定量分析所需要的足够可信的数据无法获得,或者获取成本很高时,公司通常使用定性分析法。公司对风险进行分析,确认哪些风险应当引起重视、哪些风险予以一般关注,对于需要重视的风险,再进一步划分,分别确认为“重要风险"与“一般风险",从而为风险对策奠定基础。

  风险的重要程度的判断主要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

  (一)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属于“极小可能发生”的,该风险就可不被关注;

  (二)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于或等于“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小,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一般风险;(三)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于或高于“风险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重要风险。公司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以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十二条风险对策。公司应该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承受度,权衡分险与收益,选择风险应对方案: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或分担风险.

  (一)规避风险:指公司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

  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对策.如停止向一个新的地理区域市场扩大业务,或者出售公司的一个分支.

  (二)减少风险:指公司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三)分担风险:指公司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四)接受风险:指公司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公司在确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风险应对方案对风险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影响,风险应对方案是否与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一致;2、对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比较;3、对方案中可能的机遇与相关的风险进行比较;4、充分考虑多种风险应对方案的组合;5、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6、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五章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第二十三条公司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一般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

  第二十四条根据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公司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五条公司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6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作出风险性决定;

  (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三)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四)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五)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

  (六)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司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七)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八)建立健全公司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加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由公司决策层主导、公司法律顾问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完善公司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管理制度;

  (九)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将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

  第二十六条公司应当按照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的职

  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六章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第二十七条公司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各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为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第二十八条公司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检验报告应及时报送公司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第二十九条公司审计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能否按照有关7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监督评价报告应直接报送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此项工作也可结合年度审计、任期审计、离任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一并开展。

  

  

篇十二:企业风控制度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一)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三)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四)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五)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战略及经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障的过程和方法。第四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事项可能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第五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

  标实现的负面因素.(二)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

  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

  险和舞弊风险.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

  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四)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生产环节:包括拟定生产计划、开出用料清单、储存原材料、投入生产、计算存货生产成本、计算销货成本、质量控制等。2、采购及付款环节:包括采购申请、处理采购单、验收货物、填写验收报告或处理退货、记录应付帐款、核准付款等.3、销货及收款环节:包括处理订单、信用管理、运送货物、开出销货发票、确认收入及应收账款等。4、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包括固定资产的自建、购置、处置、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5、货币资金管理环节:包括货币资金的入账、划出、记录、报告、出纳和财务人员的授权等.

  6、关联交易环节:包括关联方的界定,关联交易的定价、授权、执行、报告和记录等。

  7、担保和融资环节:包括借款、担保、承兑、租赁、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的授权、执行与记录等。

  8、投资环节:包括投资有价证券、股权、不动产、经营性资产、金融衍生品及其他长、短投资期、托理财、募集资金使用的决策、执行、保管与记录等。

  9、人事管理环节:包括雇佣、签订聘用合同、培训、辞退、计算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及各项代扣款、薪资记录、薪资支付、考勤及考核等.

  第六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低、中、高风险。

  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第七条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职能岗位构成.

  第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董事会及股东大风为风险管理委员会及监视会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

  第九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一)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配合内控组织,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

  (二)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应方案,按照公司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包括:建立控制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工具描述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

  (三)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应向公司领导及董事会反馈情况,以便公司监控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

  (四)配合内控组织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条公司董事会负责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监督起实施的有效性;监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制度和流程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风险控制的第一负责人,履行风险控制职能执行具体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部门内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岗位职责和部门内全面、合理的风险控制制度,并针对业务主要风险环节制定业务操作流程。

  第三章风险管理目标和基本流程

  第十二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风险确认与识别程序,预先发现风险征兆,提前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已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标,对于已发生的风险,首先通过已有的控制措施予以控制,进而采取补偿措施进行控制,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第十三条公司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一)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度与实施;(二)风险评估;(三)风险监控报告与预警;(四)风险与危机的处理;(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四章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第十四条风险管理策略是指,公司根据内外部环境及董事会制度的公司发展战略所确定的公司管理总体方针。

  第十五条风险管理策略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经董事会评估后确定。

  第十六条现有风险管理策略、制度、流程的可行性或有效性,如因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尔受到严重影响,应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

  第十七条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建立和不断完善授权体系,公司所有部门必须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中要明确报告路线和程序,使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相关的部门和公司领导.

  第十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针对本部门业务的特点,制定本部门业务的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纳入公司管理制度体系.

  第五章风险评估

  第十九条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对策.

  第二十条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等六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第二十一条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一)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度和实施到公司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于高风险投资项目采取谨慎介入的态度.

  (二)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一般来讲,公司可将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

  高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30%以上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0%以上;中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10%以上不足30%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不足30%;低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10%以下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下。

  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与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保持一致。

  第二十二条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在此之后,才能识别和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

  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行动对这些风险实时控制。公司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四个方面。目标确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计划。

  第二十三条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实现公司目标、阻碍公司创造价值或侵蚀现有价值的因素。公司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访谈法等识别风险。公司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以便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一)公司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1、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二)公司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第二十四条风险分析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公司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角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公司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以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风险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组合而成.在风险分析不适宜采取定量分析的情况下,或者用于定量分析所需要的足够可信的数据无法获得,或者获取成本很高时,公司通常使用定性分析法。公司对风险进行分析,确认哪些风险应当引起重视、哪些风险予以一般关注,对于需要重视的风险,再进一步划分,分别确认为“重要风险”与“一般风险",从而为风险对策奠定基础.风险的重要程度的判断主要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一)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属于“极小可能发生”的,该风险就可不被关注;(二)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于或等于“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小,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一般风险;(三)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于或高于“风险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重要风险.第二十五条风险对策。公司应该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

  发生的原因以及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选择风险应对方案: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或分担风险。

  (一)规避风险:指公司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或减轻损失的对策。

  (二)减少风险:指公司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三)分担风险:指公司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四)接受风险:指公司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六条公司在确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风险应对方案对风险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影响,风险应对方案是否与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一致;2、对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比较;3、对方案中可能的机遇与相关的风险进行比较;4、充分考虑多种风险应对方案的组合;5、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公司管理层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6、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

  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六章风险监控和预警

  第二十七条公司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使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公司业务和资产的风险状况,相应调整风险管理政策和管理措施。

  第二十八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的经营计划、战略方案的实施进行实施监控,对各类信息记录、汇总、分析、处理,并保留风险管理记录.各部门或岗位向内审机构报送本部门业务风险情况.

  第二十九条公司各职能部门每年对业务范围内的公司风险的控制水平进行一次书面分析和评估,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总风险评估报告,上报公司董事会。

  第三十条公司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措施,包括以下内容:(一)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三)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四)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五)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相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

  (六)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司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七)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八)建立健全公司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加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由公司决策层主导、公司法律事务部牵头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完善公司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管理制度;

  (九)建立重要岗位权利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

  第三十一条公司相关部门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以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的财务部门,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进行预测预报。

  (二)建立经营管理预警系统。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人员,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特有的性质来设计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彻底掌握风险的来源和可能发生的影响。

  (三)建立健全的风险信息报告系统.各部门、分支机构,有责任及时、无保留地向公司内审部门报告有关风险的真实信息。

  第七章风险处理

  第三十二条公司建立灵敏高效的风险处理和应急管理机制,以降低风险损失。对新出现的、缺乏风险应急预案的重大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立即与公司相关部门协调,组织人员研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并报公司董事会审批后实施。

  第三十三条当风险已经发生,风险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向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三十四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收到风险报告后,及时对风险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是属于一般性内部风险,还是对企业声誉、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的企业危机。对一般性风险,责成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人员负责组织处理;对企业危机,必须按照风险危机程序处理。

  第三十五条企业危机处理程序(一)成立危机处理机构.危机发生后,公司应在第一时间成立危机处理小组,该小组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小组成员至少包括:发生危机单位的第一负责人、风险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员、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公司董事会授权危机处理小

  组为处理危机事件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协调机构,有权调动公司可用资源,有权独立代表公司作出声明、承诺或妥协.

  (二)制定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处理小组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情报,以及企业拥有或可支配的资源来制定危机处理计划。计划必须体现出危机处理目标、程序、组织、人员及分工、后勤保障、行动时间表以及各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同时还包括社会资源的调动和支配、费用控制和实施责任人及其目标.计划制定完成并获通过后,立即开始进行物质资源调配和准备,展开全面的危机处理行动。

  (三)危机处理1、对于尚未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在对危机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和核实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和公理,果断做出处理决定,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2、对于已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应保持与社会各方的良好沟通,及时披露事实真相,以有助于对事件作出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价。3、在处理过程中,应处理好与危机事件对方当事人的关系,及时安抚,避免出现纠纷。4、在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危机处理小组均应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及时通报事件进展.(四)教训总结与责任认定危机事件处理完成后,危机处理小组应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提交总结报告,如实反应时间的其因、发生过程、处理方法和结果、责任认定、反应的问题等,并提出整改建议或意见,以避免新的风险和危机

  发生。第三十六条对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职、行为失当等原因致使公司

  出现风险和危机,并造成有形或无形损失的责任人及单位负责人,公司将追究其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

  第八章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三十七条公司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各部门和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为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

  第三十八条公司各有关部门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报告报送公司内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有关部门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将监督评价报告上报董事会。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授权内审部门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本制度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xxxxx有限公司xx年x月x日

  

  

篇十三:企业风控制度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一)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三)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四)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五)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战略及经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障的过程和方法.第四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事项可能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1

  第五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四)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生产环节:包括拟定生产计划、开出用料清单、储存原材料、投入生产、计算存货生产成本、计算销货成本、质量控制等。

  2

  2、采购及付款环节:包括采购申请、处理采购单、验收货物、填写验收报告或处理退货、记录应付帐款、核准付款等。

  3、销货及收款环节:包括处理订单、信用管理、运送货物、开出销货发票、确认收入及应收账款等。

  4、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包括固定资产的自建、购置、处置、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5、货币资金管理环节:包括货币资金的入账、划出、记录、报告、出纳和财务人员的授权等.

  6、关联交易环节:包括关联方的界定,关联交易的定价、授权、执行、报告和记录等。

  7、担保和融资环节:包括借款、担保、承兑、租赁、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的授权、执行与记录等。

  8、投资环节:包括投资有价证券、股权、不动产、经营性资产、金融衍生品及其他长、短投资期、托理财、募集资金使用的决策、执行、保管与记录等。

  9、人事管理环节:包括雇佣、签订聘用合同、培训、辞退、计算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及各项代扣款、薪资记录、薪资支付、考勤及考核等。

  第六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低、中、高风险。

  3

  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第七条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职能岗位构成.

  第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董事会及股东大风为风险管理委员会及监视会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

  第九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配合内控组织,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

  (二)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应方案,按照公司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包括:建立控制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工具描述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

  (三)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应向公司领导及董事会反馈情况,以便公司监控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

  (四)配合内控组织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条公司董事会负责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监督起

  4

  实施的有效性;监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制度和流程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风险控制的第一负责人,履行风险控制职能执行具体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部门内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岗位职责和部门内全面、合理的风险控制制度,并针对业务主要风险环节制定业务操作流程。

  第三章风险管理目标和基本流程

  第十二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风险确认与识别程序,预先发现风险征兆,提前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已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标,对于已发生的风险,首先通过已有的控制措施予以控制,进而采取补偿措施进行控制,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第十三条公司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主要包括:

  (一)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度与实施;

  (二)风险评估;(三)风险监控报告与预警;(四)风险与危机的处理;(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四章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第十四条风险管理策略是指,公司根据内外部环境及董事会制度

  5

  的公司发展战略所确定的公司管理总体方针。第十五条风险管理策略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经董事会评估后

  确定。第十六条现有风险管理策略、制度、流程的可行性或有效性,如

  因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尔受到严重影响,应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第十七条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建立和不断完善授

  权体系,公司所有部门必须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中要明确报告路线和程序,使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相关的部门和公司领导。

  第十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针对本部门业务的特点,制定本部门业务的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纳入公司管理制度体系.

  第五章风险评估

  第十九条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对策.

  第二十条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等六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第二十一条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6

  (一)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度和实施到公司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于高风险投资项目采取谨慎介入的态度。

  (二)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一般来讲,公司可将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

  高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30%以上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0%以上;中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10%以上不足30%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不足30%;低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10%以下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下。

  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与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保持一致.

  第二十二条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在此之后,才能识别和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行动对这些风险实时控制。公司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四个方面。目标确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计划。

  7

  第二十三条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实现公司目标、阻碍公司创造价值或侵蚀现有价值的因素。公司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访谈法等识别风险。公司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以便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一)公司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1、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二)公司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8

  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风险分析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公司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角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公司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以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组合而成。在风险分析不适宜采取定量分析的情况下,或者用于定量分析所需要的足够可信的数据无法获得,或者获取成本很高时,公司通常使用定性分析法。公司对风险进行分析,确认哪些风险应当引起重视、哪些风险予以一般关注,对于需要重视的风险,再进一步划分,分别确认为“重要风险”与“一般风险",从而为风险对策奠定基础。风险的重要程度的判断主要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

  (一)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属于“极小可能发生”的,该风险就可不被关注;

  (二)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于或等于“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小,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一般风险;

  (三)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于或高于“风险可能发生”,且

  9

  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重要风险.第二十五条风险对策。公司应该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

  发生的原因以及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选择风险应对方案: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或分担风险.

  (一)规避风险:指公司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或减轻损失的对策.

  (二)减少风险:指公司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三)分担风险:指公司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四)接受风险:指公司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六条公司在确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风险应对方案对风险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影响,风险应对方案是否与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一致;2、对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比较;3、对方案中可能的机遇与相关的风险进行比较;

  10

  4、充分考虑多种风险应对方案的组合;

  5、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公司管理层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6、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六章风险监控和预警

  第二十七条公司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使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公司业务和资产的风险状况,相应调整风险管理政策和管理措施。

  第二十八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的经营计划、战略方案的实施进行实施监控,对各类信息记录、汇总、分析、处理,并保留风险管理记录。各部门或岗位向内审机构报送本部门业务风险情况。

  第二十九条公司各职能部门每年对业务范围内的公司风险的控制水平进行一次书面分析和评估,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总风险评估报告,上报公司董事会。

  第三十条公司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

  11

  (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三)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四)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五)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相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

  (六)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司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七)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八)建立健全公司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加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由公司决策层主导、公司法律事务部牵头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完善公司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管理制度;

  (九)建立重要岗位权利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12

  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

  第三十一条公司相关部门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以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的财务部门,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进行预测预报。

  (二)建立经营管理预警系统。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人员,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特有的性质来设计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彻底掌握风险的来源和可能发生的影响。

  (三)建立健全的风险信息报告系统.各部门、分支机构,有责任及时、无保留地向公司内审部门报告有关风险的真实信息.

  第七章风险处理

  第三十二条公司建立灵敏高效的风险处理和应急管理机制,以降低风险损失.对新出现的、缺乏风险应急预案的重大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立即与公司相关部门协调,组织人员研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并报公司董事会审批后实施。

  第三十三条当风险已经发生,风险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向公司风

  13

  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三十四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收到风险报告后,及时对风险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是属于一般性内部风险,还是对企业声誉、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的企业危机.对一般性风险,责成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人员负责组织处理;对企业危机,必须按照风险危机程序处理。

  第三十五条企业危机处理程序

  (一)成立危机处理机构。危机发生后,公司应在第一时间成立危机处理小组,该小组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小组成员至少包括:发生危机单位的第一负责人、风险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员、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公司董事会授权危机处理小组为处理危机事件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协调机构,有权调动公司可用资源,有权独立代表公司作出声明、承诺或妥协.

  (二)制定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处理小组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情报,以及企业拥有或可支配的资源来制定危机处理计划。计划必须体现出危机处理目标、程序、组织、人员及分工、后勤保障、行动时间表以及各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同时还包括社会资源的调动和支配、费用控制和实施责任人及其目标。计划制定完成并获通过后,立即开始进行物质资源调配和准备,展开全面的危机处理行动.

  (三)危机处理

  14

  1、对于尚未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在对危机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和核实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和公理,果断做出处理决定,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2、对于已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应保持与社会各方的良好沟通,及时披露事实真相,以有助于对事件作出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价.

  3、在处理过程中,应处理好与危机事件对方当事人的关系,及时安抚,避免出现纠纷。

  4、在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危机处理小组均应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及时通报事件进展。

  (四)教训总结与责任认定

  危机事件处理完成后,危机处理小组应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提交总结报告,如实反应时间的其因、发生过程、处理方法和结果、责任认定、反应的问题等,并提出整改建议或意见,以避免新的风险和危机发生.

  第三十六条对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职、行为失当等原因致使公司出现风险和危机,并造成有形或无形损失的责任人及单位负责人,公司将追究其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

  第八章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三十七条公司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各部门和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

  15

  准确、完整,为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第三十八条公司各有关部门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

  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报告报送公司内审部门备案。第三十九条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有关部门能

  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将监督评价报告上报董事会。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授权内审部门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本制度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xxxxx有限公司xx年x月x日

  16

  

  

篇十四:企业风控制度

 公司风控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规范公司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2条公司风险是指目前现状,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指能够导致一个企业不能够实现其业务目标和战略计划的威胁、潜在因素或一系列事件。所有企业,无论规模、结构和行业性质,都面临着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影响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

  第3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3.1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3.2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

  3.2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

  3.4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3.5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公司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全面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有序运作,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第4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战略及经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障的过程和方法。

  风险管理是公司针对经营管理活动面临的各类风险,建立与其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制定适用的管理政策,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进行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的活动。

  第5条针对汉合地产制定的目标,可以根据对不同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因素,将集团风险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企业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本制度着

  重针对基于公司目标不同的分类和策略。

  5.1战略风险: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业效益的不确定因素,是公司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造成公司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

  5.2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及相关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市场萎缩、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乃至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对于企业来说,市场风险可导致企业投资活动失败,引发投资风险等一系列的问题。企业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者的需求变动、竞争对手的行为、政策法规的变动、不确定与不对称的信息等等;

  5.3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因主要包括:

  5.3.1资本结构不合理,比如自由资本和进入资本比例不恰当。

  5.3.2投资决策不合理。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的

  风险,同时对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预估有误。

  5.3.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定财务决策,制定预算和标准,记录实际数据,财务报告失真,个人财产和公司财产混同,违背国家税收政策,评价与考核,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各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财务的漏洞,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5.3.4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警,导致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变能力不足,容易带来财务风险。

  5.3.5收益分配政策不科学

  企业利润的分配脱离企业实际情况,缺乏合理的控制制度,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可能形成财务风险。

  5.3.6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5.4经营风险:是指公司对所持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忽视经营、经营不力、经营能力不足、经营控制权较弱等导致的风险等,主要存在以下环节中。

  5.4.1生产环节:包括拟定生产计划、开出用料清单、储存原材料、投入生产、计算存货生产成本、计算销货成本、质量控制等。

  5.4.2采购及付款环节:包括采购申请、处理采购单、验收货物、填写验收报告或处理退货、记录应付帐款、核准付款等。

  5.4.3销货及收款环节:包括处理订单、信用管理、运送货物、开出销货发票、确认收入及应收账款等。

  5.4.4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包括固定资产的自建、购置、处置、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5.4.5货币资金管理环节:包括货币资金的入账、划出、记录、报告、出纳和财务人员的授权等。

  5.4.6关联交易环节:包括关联方的界定,关联交易的定价、授权、执行、报告和记录等。

  5.4.7担保和融资环节:包括借款、担保、承兑、租赁、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的授权、执行与记录等。

  5.4.8投资环节:包括投资有价证券、股权、不动产、经营性资产、金融衍生品及其他长、短投资期、托理财、募集资金使用的决策、执行、保管与记录等。

  5.4.9人事管理环节:包括雇佣、签订聘用合同、培训、辞退、计算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及各项代扣款、薪资记录、薪资支付、考勤及考核等。

  5.5法律风险:基于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法律主体的作为及不作为,而对企业产生负面法律责任或后果的不利可能性,主要包括:

  5.5.1经营性损失(收益或者利润损失、成本或责任增加等);

  5.5.2民事索赔、判决或裁决(包括辩护及和解费用);

  5.5.3行政处罚,甚至犯罪导致高管承担刑事责任;

  5.5.4企业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损失;

  5.5.5商誉受损;是负面的宣传报道、舆论,公开信息等对公司商机、收益、资产价值和市场投资等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5.6其他损害。

  法律风险是所有风险在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范围十分广泛,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无论在投资融资、公司治理、重组并购、海内外上市,还是在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合同管理、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都存在法律风险。其他风险往往最终都会表现为法律风险。防范法律风险的只要方式有重大决策支持、重大项目支撑、日常法律服务、常规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知识产权、诉讼、普法培训、外聘律师管理、劳动关系、政府关系等。

  第六条基于公司主营内容及方式,就合同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进行强调说明:

  6.1合同风险

  6.1.1合同主体不适格的法律风险

  与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合同处于效力待定妆台,需要法定代理

  人追认。如其不予以追认,合同将无效。企业如需与童星签订广告代言合同,一定要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与无权代理人签订合同会导致合同无效。签署合同及履行合同过程中始终确认被授权人/代理人拥有签约履约需要的授权权限、期限等;

  与无权处分人签署合同,其委屈的授权或者权利人追认,也将导致合同无效。与集团公司签署合同时确认标的物的归属确系为签约主体所有,防范标的物混淆的风险;确认合同相对人对合同标的物有处分权利,标的物无物权瑕疵。

  6.1.2合同形式不当的法律风险

  法律规定关于合同的形式采用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传真、网上交易成为新交易方式。

  在实际业务中,尽量避免口头合同;

  签署与变更采用书面形式为宜,各方共同签字盖章标注日期较为稳妥;

  通过传真方式签署磋商,注意是否形成新的合同内容;

  电子合同,通过企业订(购)货系统或者通过第三方提供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交易,存在被篡改的可能,举证存在难度,相关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这种交易方式需要慎重考虑和防控,注意保留原始证据,并附之以书面协议的及时补充签署,或者签署书面协议为主,同时以电子交易方式作为交易流程。

  6.1.3合同内容瑕疵的法律风险

  合同名实不符的法律风险。合同性质、内容同名称不相符、不一致、互相混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易发生纠纷,诉到法院,审理判决无法分清责任。

  合同用语不当、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合同应具体、详细和尽可能明确,准确反应交易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避免用于含糊、模糊,矛盾,看似有约定,实际无内容。合同质量条款避免简单笼统,也避免不易操作模式,应尽量选择技术质量方面的专业人事提出具体的专业标准,应明确标的物的制造标准或交货验收标准,有些凭样品验收应封存好样品,同时应防止超越我国工艺装备制造水平的质量规定,过高标准的约定往往隐藏着商业欺诈;合同结算条款模糊,时间节点不明确,对于履约付款,容易产生分歧;合同救济方式约定不明,只约定承担违约金赔偿金责任但是没有明确标准,诉讼仲裁同时选择(等于没有约定)或者没有事先选择确定具体机构等。

  6.1.4合同格式条款风险

  公司部分合同印有水印,易被认定为格式合同。交易便利宣传推广的同时,为公司(格式合同提供方)带来风险。格式合同应注意以下方面:

  6.1.4.1格式合同提供方应向另一方承担重要条款提示和说明的义务;

  6.1.4.2格式条款提供方设定的一些免除自己责任,家中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6.1.4.3对格式合同的理解发生争议,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6.1.4.4格式条款中,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免除责任”保障条款或“预先声明”多为无效条款,自始至终没有法律约束力。

  6.1.5“分包”“转包”合同风险

  我司不作为主要履约主体,应确认第三方有真实的履约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同时在“分包”“转包”协议中以“背靠背”方式完成在履约期限、数量、质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的风险转移,避免我司成为责任主体,或者在风险发生后直接成为责任主体。

  6.1.6缔约、履约和解约

  注意以符合法定和约定的流程及方式,诚实守信,保护业务经营生命力,树立和维护公司形象。缔约过程中友好洽谈,业务人员合规人员协商合作确认合同内容真实反映业务事项,保护业务有序稳定进行;严格依照合同内容履约,变更应经双方书面确认作为补充或者作为变更合同依据予以保存,否则容易引起违约的法律风险;解约应符合法定或者约定条件,依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注意履行“通知”“催告”事项并保留书面证据等。

  6.2知识产权风险

  6.2.1商标法律风险

  6.2.1.1商标注册申请的法律风险,主要为:怠于申请注册商标,被他人使用或者被他人抢先注册,无法进行全力保护,还可能面临着不能继续使用的风险;防范近似或类似商标被他人抢注的法律风险,采用

  保护性注册或申请驰名商标认定等方法;选用标志不当,可能会导致大力宣传推广的商标最终无法注册成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6.2.1.2商标使用和管理的法律风险,主要为:未依法使用商标,超越使用范围或者擅自改变注册商标的涂用;变更注册人名义、地址或其他注意事项,但未依法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和地址;商标转让发生所有权转移,未办理转让注册申请;有偿或者无偿许可他人使用或者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未按法定程序办理商标使用许可的备案;未及时进行续展注册等。

  6.2.1.3商标侵权的法律风险。在生产、经销,为生产和经营上提供服务的领域存在商标侵权行为的风险。非法使用商标或者带有商标的商品,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伪造或者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或者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等,侵犯商标权,要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和甚至是刑事责任。

  6.2.2专利法律风险

  6.2.2.1专利申请的法律风险,主要为:怠于申请专利,错过得到法律保护的最佳机会;专利申请不当;怠于主张专利申请权及优先权,不但完成的发明创造无法获得保护,甚至可能会被他人申请成功,给公

  司造成损失;

  6.2.2.2专利权转让、许可的法律风险,主要为,转让未规定手续和程序办理,未按规定擅自转让专利权,转让行为会被认定为无效;未按规定许可他人实施专利,未签订实施许可合同未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怠于申请强制许可,使公司丧失良好的机遇;

  6.2.2.3专利侵权的法律风险:主要为,违法制造让人专利产品;未经专利人许可使用专利产品或者仿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许诺销售、销售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未经专利权人或者惊奇许可的单位个人进口专利产品;违法违规使用专利方法。

  6.2.3公司著作权法律风险

  6.2.3.1怠于主张著作权的法律风险。著作人身权中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中的福之泉、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作为知识产权,同样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保护、利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中的收益,如果怠于主张相关权益,则很可能给公司带来严重损失;

  6.2.3.2特殊类型作品的著作权权属不明确的法律风险。职务作品和委

  托作品的著作权可以归属于不同的主体,公司最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予以明确,否则容易引发争议,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

  6.2.3.3著作权侵权法律风险。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和同意,实施了《著作权法》第46条以及其他著作权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公司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是形式责任。

  6.2.4企业商业秘密法律风险

  6.2.4.1商业秘密保护不当。公司希望自己的信息能够以商业秘密的形式进行保护,应当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问题的答复》和《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采取了保密措施。如果没有采取保密措施,尽管能够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并且也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但是在法律上去难以被认定为是商业秘密,因而也就得不到相应的法律保护。

  6.2.4.2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风险。公司也可能产生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的规定,主要有四种: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明知或应知前述第一种至第三种

  违法行为,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业秘密。

  第7条公司风险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7.1全面性原则: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要求应贯穿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岗位以及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

  7.2统一性原则:公司取得收益的同时会承担风险,要实现风险与收益的统一,就要既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也要把风险视为公司取得收益的特殊资源,通过积极的风险管理活动,使公司承担的风险与承受能力相适应,保持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7.3独立性原则:公司设立专门岗位,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客观性、有效性和权威性,独立行使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的职能;

  7.8协调性原则:公司完善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各有关部门应就风险管理工作加强沟通协调,保持良好的风险管理秩序;

  7.5适时性原则:公司风险管理政策与制度应适应有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相应的更新、补充、调整和完善。

  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第8条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公司董事会及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职能岗位构成。

  第9条公司各职能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董事会及股东大风为风险管理委员会及监视会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

  第10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10.1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配合内控组织,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

  10.2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应方案,按照公司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包括:建立控制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工具描述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

  10.3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应向公司领导及董事会反馈情况,以便公司监控内部控

  制体系的运行情况;

  10.4配合内控组织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11条公司董事会负责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监督起实施的有效性;监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制度和流程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12条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风险控制的第一负责人,履行风险控制职能执行具体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部门内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岗位职责和部门内全面、合理的风险控制制度,并针对业务主要风险环节制定业务操作流程。

  第三章风险管理目标和基本流程

  第13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风险确认与识别程序,预先发现风险征兆,提前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已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标,对于已发生的风险,首先通过已有的控制措施予以控制,进而采取补偿措施进行控制,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第14条公司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主要包括:

  14.1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度与实施;14.2风险评估;14.3风险监控报告与预警;14.4风险与危机的处理;14.5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第四章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第15条风险管理策略是指,公司根据内外部环境及董事会制度的公司发展战略所确定的公司管理总体方针。第16条风险管理策略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经董事会评估后确定。第17条现有风险管理策略、制度、流程的可行性或有效性,如因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尔受到严重影响,应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第18条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建立和不断完善授权体

  系,公司所有部门必须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中要明确报告路线和程序,使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相关的部门和公司领导。

  第19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针对本部门业务的特点,制定本部门业务的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纳入公司管理制度体系。

  第五章风险评估

  第20条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对策。

  第21条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等六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第22条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22.1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度和实施到公司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于高风险投资项目采取谨慎介入的态度。

  22.2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一般来讲,公司可将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

  22.3高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30%以上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0%以上;中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10%以上不足30%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不足30%;低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10%以下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下。

  22.4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与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保持一致。

  第23条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在此之后,才能识别和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行动对这些风险实时控制。公司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四个方面。目标确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计划。

  第24条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实现公司目标、阻碍公司创造价

  值或侵蚀现有价值的因素。公司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访谈法等识别风险。公司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以便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24.1公司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24.1.1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4.1.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24.1.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24.1.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24.1.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24.1.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24.2公司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24.2.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4.2.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24.2.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24.2.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24.2.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24.2.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25条风险分析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公司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角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公司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以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组合而成。在风险分析不适宜

  采取定量分析的情况下,或者用于定量分析所需要的足够可信的数据无法获得,或者获取成本很高时,公司通常使用定性分析法。公司对风险进行分析,确认哪些风险应当引起重视、哪些风险予以一般关注,对于需要重视的风险,再进一步划分,分别确认为“重要风险”与“一般风险”,从而为风险对策奠定基础。风险的重要程度的判断主要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

  25.1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属于“极小可能发生”的,该风险就可不被关注;

  25.2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于或等于“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小,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一般风险;

  25.3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于或高于“风险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重要风险。

  第26条风险对策。公司应该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选择风险应对方案: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或分担风险。

  26.1规避风险:指公司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或减轻损失的对策。

  26.2减少风险:指公司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26.3分担风险:指公司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26.4接受风险:指公司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27条公司在确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27.1风险应对方案对风险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影响,风险应对方案是否与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一致;

  27.2对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27.3对方案中可能的机遇与相关的风险进行比较;

  27.4充分考虑多种风险应对方案的组合;

  27.5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公司管理层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

  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27.6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六章风险监控和预警

  第28条公司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使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公司业务和资产的风险状况,相应调整风险管理政策和管理措施。

  第29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的经营计划、战略方案的实施进行实施监控,对各类信息记录、汇总、分析、处理,并保留风险管理记录。各部门或岗位向内审机构报送本部门业务风险情况。

  第30条公司各职能部门每年对业务范围内的公司风险的控制水平进行一次书面分析和评估,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总风险评估报告,上报公司董事会。

  第31条公司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31.1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

  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

  31.2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31.3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31.4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31.5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相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

  31.6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司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31.7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31.8建立健全公司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加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由公司决策层主导、公司法律事务部牵头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完善公司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管理制度;

  31.9建立重要岗位权利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

  第32条公司相关部门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以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32.1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的财务部门,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进行预测预报。

  32.2建立经营管理预警系统。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人员,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特有的性质来设计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彻底掌握风险的来源和可能发生的影响。

  32.3建立健全的风险信息报告系统。各部门、分支机构,有责任及时、无保留地向公司内审部门报告有关风险的真实信息。

  第七章风险处理

  第33条公司建立灵敏高效的风险处理和应急管理机制,以降低风险损失。对新出现的、缺乏风险应急预案的重大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立即与公司相关部门协调,组织人员研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并报公司董事会审批后实施。

  第34条当风险已经发生,风险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向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35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收到风险报告后,及时对风险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是属于一般性内部风险,还是对企业声誉、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的企业危机。对一般性风险,责成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人员负责组织处理;对企业危机,必须按照风险危机程序处理。

  第36条企业危机处理程序

  36.1成立危机处理机构。危机发生后,公司应在第一时间成立危机处理小组,该小组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小组成员至少包括:发生危机单位的第一负责人、风险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员、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公司董事会授权危机处理小组为处理危机事件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协调机构,有权调动公司可用资源,有权独立代表公司作出声明、承诺或妥协。

  36.2制定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处理小组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情报,以及企业拥有或可支配的资源来制定危机处理计划。计划必须体现出危机处理目标、程序、组织、人员及分工、后勤保障、行动时间表以及各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同时还包括社会资源的调动和支配、费用控制和实施责任人及其目标。计划制定完成并获通过后,立即开始进行物质资源调配和准备,展开全面的危机处理行动。

  36.3危机处理

  36.3.1对于尚未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在对危机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和核实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和公理,果断做出处理决定,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36.3.2对于已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应保持与社会各方的良好沟通,及时披露事实真相,以有助于对事件作出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价。

  36.3.3在处理过程中,应处理好与危机事件对方当事人的关系,及时安抚,避免出现纠纷。

  36.3.4在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危机处理小组均应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及时通报事件进展。

  36.4教训总结与责任认定

  危机事件处理完成后,危机处理小组应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提交总结报告,如实反应时间的其因、发生过程、处理方法和结果、责任认定、反应的问题等,并提出整改建议或意见,以避免新的风险和危机发生。

  第37条对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职、行为失当等原因致使公司出现风险和危机,并造成有形或无形损失的责任人及单位负责人,公司将追究其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

  第八章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38条公司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各部门和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为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

  第39条公司各有关部门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报告报送公司内审部门备案。

  第40条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有关部门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将监督评价报告上报董事会。

  第九章附则

  第41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授权风控部门负责解释。

  第42条本制度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篇十五:企业风控制度

 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风控管理制度

  一、风控管理部门及人员设置(一)集团风险管理主管部门为集团风险管理部

  1、集团风控部负责集团层面经营风险和法律事务的管理以及对子公司风控或者法务人员以及法律事务的垂直管理。

  2、集团风控部工作范围:法律事务、合同管理、诉讼工作指导、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参与,领导交办的相关工作。

  3、集团风控部的人员组成:集团风控部设总监一名,法务经理及法务专员若干。4、集团风控部人员的分工情况见附件一。(二)子公司必须配备相应机构或风控人员(如无相应的机构或者风控人员,各子公司需指定归口管理部门和相应的兼职人员)1、子公司的风控部门或风控人员负责所在公司层面具体法律事务的管理以及负责与集团风控部对接并按要求报审、报送文件等相关法律事务。2、子公司风控人员的管理(1)风控人员的配备情况须报集团风控部备案。招聘风控人员,必须经集团风控部面试,专业合格,使用单位方能录用。(2)风控人员的变动,须经集团风控领导同意,各子公司才能执行。(3)风控人员的考核,按集团考核制度并依照垂直管理制度执行。(4)各子公司变动分管领导,须通知集团风控部备案。(5)各子公司于每半年向集团风控部报送风控人员/联系人的信息统计表。(具体格式详见附件二)

  二、风控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详见附件三):实用文档

  (一)合同管理:根据集团颁布的《权责手册》所规定权责事项,区分不同的合同审批流程,并按照集团所颁布的下列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审批:1、《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制度(试行)》(恒兴集团〔2008〕法务01号);2、《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风险控制指引——合同协议部分(试行)》(厦恒总〔2011〕12号);3、《<合同管理制度>解释说明及实施要求》;4、《合同审查业务操作指引》(HX-FK-03);(二)诉讼案件管理:诉讼案件以涉案公司作为第一负责人,集团风控部作为案件管理部门协助并在业务上指导涉案公司处理相关事宜。目前诉讼案件管理方面的主要制度有:1、《诉讼案件管理办法》(初稿,待发布);2、《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操作指引》(HX-FK-04);(三)投资、贸易项目风险评估、尽职调查等其他法律事务:投资、贸易部门或者公司出于业务开展需要,可邀请风控部门人员参与项目风险评估以及尽职调查。风控部门或者人员在从事项目风险评估、尽职调查等法律事务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法律审慎调查业务操作指引》(HX-FK-01);2、《法律意见书和工作报告制作规范》(HX-FK-02);(四)重大风险事项报告制度1、集团层面,业务部门具体从事业务的人员在业务或者项目开展过程中如产生对方违约、合同主要条款变更、合同履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变化等重大风险事件(以下简称应报风险事件)、内部人员违纪违法,足以影响到公司的重大权益时,该人员或知情员工应在前述事件发生之日起一日内将情况通报所在部门领导,并依照《重大风险事项报告表》(格式实用文档

  见附件四)的要求层报集团风控部负责人员及集团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同时报集团分管领导。集团风控部负责人应在获悉风险事件之日起一日内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提出意见和建议之前,集团风控部负责人可组织业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会商解决方案。集团任何员工都允许越级直至董事长举报重大违规违法的重大风险事件。

  2、子公司层面,如发生应报风险事件,业务部门人员应在前述事件发生之日起一日内将情况通报所在部门领导,并呈报所在公司风控人员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同时报所在公司分管领导。所属公司应在获悉风险事件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须由风控人员按照《重大风险事项报告表》的要求报送集团风控部,并附上相应的书面材料。集团风控部相应的负责人接到所属公司呈报的《重大风险事项报告表》之日起一日内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提出意见和建议之前,集团风控部负责人可召集子公司业务部门、子公司风控人员和集团其他相关部门会商解决方案。

  3、集团风控部在接收《重大风险事项报告表》时,应做好相应的交接记录并按规定反馈信息(台账格式详见附件五)。

  (五)相关制度的维护及修订规则1、集团风控制度的维护由风控部负责并由集团总裁办监督,子公司可参照集团的风控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经集团批准后执行,并报集团风险控制部备案。2、子公司修订相关风险控制制度须报集团风险控制部备案。

  三、风控培训工作集团风控部作为风控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每年定期主办或者组织面向全集团人员的法律培训,并作为部门年度考核内容;集团风控部需做好风控培训工作的记录并形成相应台账(格式详见附件六)。

  实用文档

  四、风控部档案文件管理1、由风控部门承办的合同、协议等正本按照集团《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及时归档;2、案件承办人或者负责人应在案件结案后,按照《诉讼案件管理办法》要求整理卷宗并及时归档。3、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或者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文件正本的,承办人或者负责人需做好相关的交接记录并妥善保管。4、由风控部门保管的文件正本,须登记造册并有专人负责文件的保管、交接,并做好相应的交接记录。

  五、风控工作检查集团风控工作自检范围:集团本部、各子公司。(一)集团风控部自查1、检查集团风控部所审合同的合同台账的制作情况;2、部门文件的归档整理情况;3、跟踪所审重大合同的履行情况;4、集团风控部每个季度自查一次,并形成书面的自查报告。(二)子公司业务检查1、各子公司须于每月5日前向集团风控部报送上月的合同台账(格式见附件七)以及诉讼仲裁执行案件台账(格式见附件八);2、集团风控部定期抽查子公司的合同以及案件卷宗的归档情况;3、集团风控部定期抽查子公司部分合同的签订情况,如合同签订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规定、合同履行是否与合同一致等等;4、集团风控部定期抽查子公司项目尽职调查记录、对外发出法律文书情况;(三)检查总结实用文档

  1、针对在业务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集团风控部作出总结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发布给各子公司。

  

推荐访问:企业风控制度 控制 企业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