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七篇 (完整)

时间:2022-12-25 15:55:07 来源:网友投稿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七篇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七篇【篇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坐落于珠海市郊,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因为是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七篇 ,供大家参考。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七篇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七篇

  【篇一】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坐落于珠海市郊,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因为是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又适逢先生诞辰150周年,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为肃穆庄严的纪念堂平添了一份热闹。

  来到这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保留着历史痕迹的照片和实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个民不聊生的社会,而对于先生来说,更多的则是一种坚持,一种突破。革命先驱们用生命捍卫着理想,用行动唤起沉睡的国民,这些有识之士开创了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文明。

  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给人以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这里不仅是我们学习历史的课堂,更是磨砺坚定意志的教育基地,我们相信,作为青年的我们,一定会在历史灯塔的照耀下,在前辈的指引下,走出更加自信的脚步。

  【篇二】

  昨天上午,我第二次来到香山路7号,参观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尽管天上下着沥沥小雨,但不能阻隔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

  走进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鲜花丛中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座像雕塑。他坚定的神情,心系国家、胸怀天下。紧挨着有二栋搂房,一栋是孙中山文物馆,另一栋是孙中山故居原貌。

  按照次序首先参观孙中山文物馆。展馆共设三层,展出內容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孙中山先生生平,以“少存志大,振兴中华”;“推翻帝制,肇建民国”;“捍卫共和,愈挫愈奋”和“精诚无间,共赴艰难”四个专栏进行展示。展出了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时,各种有价值意义的文物、手迹和资料。

  第二部分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十年婚姻展,也以“相知相恋结连理”;“相携相伴风雨路”;“笃爱弥坚共死生”和“生离死别两相隔”四个栏目进行展示。

  这些珍贵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宋庆龄曾这样描述: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们的队伍里得到尊敬,因为他把四十年的经历全部付给了人民革命。他的名字和成就始终珍藏在我们的心里,因为他为了使中国解脱封建迷信蒙蔽,经济落后和帝国主义束缚,献出了自已的一切。由于他对人民革命事业的忘我的忠诚,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们迈步前进去完成他生前未完成的事业的时候,成为鼓励全国人民的力量。

  参观孙中山文物馆后,便来到孙中山故居。它是一幢砖木结构的欧洲小洋房,外墙饰以灰色卵石,屋顶铺盖洋红色鸡心瓦。底层为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小客厅,里面陈设的大都是真实的物件。由于居室内不准拍照,只能细细观赏。楼前有正方形草坪,三面绕以冬青、香樟和玉兰等。1922年4月,孙中山先生在这块草坪上,召集在沪各省国民党同志53人,举行改进国民党会议,参加会议者有共产党人。

  离开孙中山故居,最后参观了“心系家国、胸怀天下”上海孙中山故居珍藏照片展。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夫人宋庆龄女士共同生活过的寓所,是他们俩人留在世上唯一的一个家。孙中山先生在这儿写了很多书,他在这里接触魏津斯基、李大钊,然后开始接触共产党,继后开始国共合作,这些事情都发生在这里,宋庆龄曾说:“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历史的丰碑。”

  这次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给我以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这里不仅是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中国实际的课堂,更是我们砥砺精神、坚定意志的教育基地。

  我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伟人而感到骄傲,我们炎黄子孙应在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下,励精图治,为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三】

  15日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和周公馆,对此我的感受颇深。

  下午1点我们准时登上大巴,向目的地出发。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香山路7号(原莫利爱路29号)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他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的重要纪念地。在孙中山四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上海始终是他革命事业的主要基地。1918年6月,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入住这里,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到1937年。

  这里是孙中山思想发展和飞跃发展的历史见证地。孙中山在这里,潜心研究革命理论,总结了他几十年的革命经验,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孙中山在这里,会见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林伯渠和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为改组国民党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1924年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前,他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重申《北上宣言》和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主张,再次向国人发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号召。

  参观完孙中山先生故居,回头望着这历史的见证者,思绪万千。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探索救国的真谛,为了革命筹集经费数以万计,而自己的故居却是如此简朴。孙中山先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建立一个正真的明主、自由、富强的共和国,真正使国家实现明治、民有、民享,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正在于他

  始终代表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意愿。先生不愧为二十世纪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随后我们移步到了思南路73号的一栋三层花园别墅,这就是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亦称“周公馆”。

  1946年4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代表团致函国民党政府,要求“在上海拨予房屋一幢”建立办事处,但蒋介石却批示有关当局“希予婉却”。中共代表团只好通过各种关系,以6根金条的代价租下了这幢房屋,并以《新华日报》职工宿舍的名义申报了户口。但国民党当局仍不同意将此地作为中共办事处。1946年6月18日,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果断地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周公馆因此而得名。

  看着馆内朴素的陈列,我们都陷入了沉默,这其中包含着对无产阶级额革命家无尽的崇敬和缅怀,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周公馆外树立着周总理栩栩如生的雕像,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风范。

  通过两个爱国主义基地的参观,党员同志们有幸看到当年的家居陈设、手迹、照片、资料等,仿佛亲眼看到两个时代的爱国人士不约而同为了美好的新中国无所畏惧、不懈努力的场景。通过本次参观,每位党员都感触颇深,在活动结束后分享了自己的深刻感想。作为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也应该继续秉承先人的大无畏精神,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时,更要团结一致,为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四】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孙中山文物馆。由于馆内不允许拍照,所以觉得很遗憾。但是,通过讲解员的细心讲解之下,这些知识也是深刻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孙中山先生是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市的。他的原名叫孙文,号逸仙。他是近代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创始人,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883年11月,孙中山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到香港求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

  1905年8月20日,他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9年6月1日,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讲完了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成就后,再来稍微“八卦”一下人家的私人生活。他的夫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

  讲到这里,我觉得太羞愧了。想问为什么对吧!孤陋寡闻的我先前一直认为宋庆龄是和**的。后来讲解员对我说:“没有、没有,她一直是和孙中山的,根本扯不上**。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耀眼的姐妹组合。”直到现在我才恍然大悟,这更促使我要好好了解历史了。

  回到家后,我从网上了解到,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

  好了,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也希望大家也多了解我们伟大的中国**,知道“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篇五】

  13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暑期广东文化教育实践队为进一步学习孙中山精神,体验中山文化底蕴,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在途中,沿路两边的风景着实让人赏心悦目:纯蓝的天印染着形态各异的云,苍翠的山体间缭绕着彩带一般的云雾,好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水墨画景。王老师告诉我们孙中山故居是在南朗镇翠亨村。我们即将前往的纪念馆就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不仅如此,南朗镇的伶仃河还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初就义之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由此成为千百年来竞相传颂的佳句。

  经介绍,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刚步入大门,一幅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赫然在目,这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在正门南侧有一块由宋庆龄手写的“孙中山故居”牌匾。深入大厅,从家居摆设中我们不难发现孙中山先生生活的简朴;庭院内树木繁茂,雅致清静。

  参观了故居,我们随后来到博物馆,进门即可见“后来居上”的横幅,这是孙中山1921年题赠翠亨学校手迹的原件,反映了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孙中山唯一一幅为故乡的题字。博物馆中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孙中山不同时期的事迹的文字、图像、音像、手稿等资料,让我们大开眼见,真实地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伟大,感受到他那颗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

  这次参观,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之所以可以摆脱封建殖民统治,摆脱愚昧落后的局面,正是因为有了像孙中山先生这样有学识、有责任、敢担当的开创者。

  今天的我们要珍惜先人用热血给我们创造的一切,要努力学习知识,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的未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篇六】

  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园藏经楼,抗日战争时期,藏经楼遭到侵华日军的严重破坏,1982年,国家拨款重修藏经楼,后改名为孙中山纪念馆。

  来到孙中山纪念馆,首先投入眼帘的就是石阶上的一尊孙中山先生全身姿铜像,铜像高达2.9米,重1吨多,以孙中山先生向民众发表演讲的姿势为造型,气势磅礴,栩栩如生,看到这尊铜像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发表演讲的情景。

  踏过几级石阶,来到主楼前,抬头仰望,主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外观为三层,中间还有一层夹层。进入底层大厅,底层大厅轩敞明亮,大厅顶部饰有鎏金的莲花形藻井,流光溢彩,富丽堂皇。藻井正中高悬火炬形大吊灯。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半身铜像。正面壁上是阴刻的胡汉民手书《总理遗嘱》,两侧是孙中山先生手书的“人类进化”、“世界大同”楹联,蓝底金子,隶书阴刻。大厅四壁嵌有四幅反映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大型木刻浮雕,十分美丽、精致。二楼是一座走马楼,穿过回廊,沿着楼梯可以上到三楼、四楼。三楼和四楼是孙中山纪念馆的主体陈列,共有五个展厅,分为七个部分。展线长180米,展出历史图片315幅,还有各种文物、模型近百件,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出了主楼来到一座长达125米的大型碑廊。碑廊左右对称,两翼有回廊及碑亭二座相连,廊壁嵌有冯玉祥将军赠送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碑上刻有孙

  中山先生所著的《三民主义》全文。都是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书写,风格各异,是书法艺术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穿过碑廊就走出了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不愧是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翔实的资料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措施深深的敬仰之情。

  【篇七】

  读史,如同读过去,亦是读未来。

  中国近现代以来,也许再也没有1911年至1912年初的辛亥革命,更动人心魄,更让人欢欣鼓舞的了。

  由孙中山领导的这次革命,彻底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伟大的中华民族,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跟上了世界的潮流,时代的步伐。

  我曾到南京中山陵,去拜谒这位让人高山仰止的伟人,这次,又到孙先生的故里——广东省中山市(以前叫香山县)翠亨村,来领略孙中山先生当年救国救民的革命生涯,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宏伟时代。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孙中山,青少年时期,就受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尤其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更是在其心里扎下了根,加上目睹满清的腐朽、卖国、专制与无能,于是,清醒的他,决定联合志同道合之士,掀起反清的大旗,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

  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曾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却未被采纳,同

  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即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

  1896年,孙中山在考察了欧美的政治、经济,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进步人士接触之后,三民主义思想初步形成。

  孙先生意识到,以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试图通过改良方式来推动革命是没有出路的,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为基础,组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为同盟会纲领,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上,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与美国前总统林肯描绘的理想政府应“民有、民治、民享”有异曲同工之妙。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退位,267年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被推翻,成立了共和国,并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但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影响,孙中山在清帝退位后,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又将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并讨伐意欲恢复帝制的袁世凯。失败后,由于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废弃《临时约法》,遂举行护法战争,但由于受到排挤,并最终认识到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于是,孙先生开始对中国革命进行了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并完成了《建国方略》。

  1917年俄国革命胜利后,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孙先生高度评价和赞扬学生义举。随后,将中华革命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在幻想向帝国主义国家寻求援助破灭后,孙先生提出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于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为建立革命军队奠定坚实基础。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去世,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

  看完史料的介绍,恍若经历孙先生当年惊心动魄之革命过程,在他的故居纪念馆,我细细端详这片生他、养他甚至斗争过的沃土,眼前浮现出孙先生幼时、青少年、成年不同时期的景象。孙先生的一生,是无悔的,他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一步步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与意志,铸就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

  孙先生的一生,是全身心投入革命的一生。从幼小时听太平军遗老讲革命故事,崇拜洪秀全开始,到身体力行践行他终生追求的革命行动,直到因病去世,一直都在为中国革命与民众幸福奔走呼号。

  时势造英雄。孙中山先生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族、民主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他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认为“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并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他还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等等。

  在建国方略,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他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认为“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

  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他已经给彼时之中国,后期之台湾,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步骤与阶段。

  孙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他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在经济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他还提出了“博爱”、“天下为公”

  ……

  透过这些,可以看出孙先生是具有前瞻性眼光和睁眼看世界的人。他走出国门,大胆学习,并在革命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一步步将中国的革命引向成功。孙先生曾经发动了11次革命斗争,但只有最后一次才成功,为了革命,他呕心沥血,不辞劳苦,不畏失败,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所有立志推动中国进步的先贤和志士们继承和借鉴。

  中国正行走在“中国梦”的广阔大道上,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法治、富强等将成为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作为炎黄子孙,当秉承孙先生之遗志,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魂兮,归来!精神兮,永存!

推荐访问:参观孙中山纪念馆的感想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七篇 纪念馆 有感 参观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