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时间:2023-05-21 20:36:04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元宝山区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宝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元宝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元宝山区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经济发展加快、结构调整趋优、人民得实惠较多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草原兴发退市危机、平煤主辅分离改制遗留问题和近年来国内外经济低迷带来的困难与挑战,牢牢把握国家宏观政策重大调整的良好机遇,致力于推进经济转型、推动城乡统筹、突出民生事业、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打造“四区三基地两城一中心”,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七届政府任期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到2012年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亿元,是2007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27.8亿元,是2007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亿元,是2007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5.6亿元,建成了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结构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8.9:54.5:36.6调整为2012年的7.3:60.4:32.3,实现了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传统型向科技型的历史性转变。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巩固和加强,非资源型产业快速成长。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57%提高到2012年的60%左右。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城镇承载功能大幅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城镇化率达到71%,比2007年提高6个百分点。平庄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7年的13.6平方公里拓展到19平方公里。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5.1%。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五年新增公路里程70公里。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800元和11800元,比2007年分别增加9852元和5691元,年均分别增长13.7%和14.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开始向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目标迈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走在前列。组织实施了47个科技项目,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素质教育、高考本科录取率、万人口升学率连续多年位居自治区和赤峰市前列,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完善工业发展平台,投资9亿元,重点推进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达15.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5家,项目总投资161亿元。加快了平庄绿色食品加工、五家机械加工、云杉路有色金属加工、美丽河农副产品加工、风水沟新型建材项目集中区建设和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一区五园”工业发展格局。培育壮大能源、化工、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运作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完成投资184.5亿元。国电化工、伊品生物、大牧场食品、河套酒业、鸿宇涡轮增压器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五年签约和引进项目224个,引资225.9亿元。预计到2012年末,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14亿元,是2007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0.7%提高到53.9%。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带建设,初步形成以和润、康绿源、春之秀等企业为龙头,以“菜、花、果”为主导的优势产业种植基地,全区千亩以上设施种植园区达26处,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3万亩。全区标准化奶牛牧场园区达30处,奶牛存栏达4.1万头。引进温氏集团60万口生猪养殖、神舟集团30万只肉羊养殖等项目。全区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73家,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称号13家。我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评为现代绿色产业示范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堤防加固和扶贫开发等工程。

(三)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启动实施食天下、龙湖湾、富尔沃平庄新天地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平庄建材市场、平庄农产品批发市场、汽车文化城等专业市场,推进金色谷物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整顿规范全区煤炭储运市场,着力打造蒙东地区煤炭物流中心。稳步实施房地产开发,五年房地产开发面积293.5万平方米。扶持发展IT信息产业,联智、瑞宝通等IT企业组建运营。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引进包商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组建自治区第一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和赤峰市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民营资本兴办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达到8家。预计到2012年末,全区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35亿元,贷款余额达100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30%和134%。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亿元,是2007年的2倍,年均增长15%。

(四)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切实发挥规划的调控指导作用,编制完成平庄城区、元宝山城区总体规划和元宝山区城乡一体化规划、镇村规划等专项规划。继续推进平庄西城区建设,累计投资36.4亿元,着力打造教育、商居、行政办公和绿化休闲功能区,建成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加大旧城改造,投资13.6亿元,完善城市功能。加强路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建成赤朝高速公路元宝山区段、赤元、平庄东出口一级路等高等级公路,建设通村油路350公里。平庄一级汽车客运站投入运营。开工建设赤锦铁路元宝山区段。加大城镇管理力度,各镇新设城管和规划监察中队。元宝山镇被列为自治区级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建设了8个农民新村。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52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切实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37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2768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达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高度重视弱势群体救助,累计发放救灾和医疗救助资金3540万元。建设综合福利中心、保障性住房、采煤沉陷区集中安置住房52.6万平方米。新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66处,解决6.9万口人、3.4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兑现落实各项惠农、惠民补贴资金3.2亿元,我区被自治区列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重点推进县,建成145个村级公益项目。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我区连续四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进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和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行列,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落户我区,科技成果转化率由2007年的61%提升到82%。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资3.7亿元,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学校危房改造和校安工程,撤并中小学校68所,新建改造校舍面积27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优化整合,教育品牌初步形成。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实施镇街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五项文化惠民工程,数字电视开通运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获自治区示范县称号。公共卫生体系日臻完善,五年投资6944万元,新改扩建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5.4万平方米,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区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宝山医院、宝山中医院等公办医院纳入差额预算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我区进入自治区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行列。全面完成人口计生责任目标,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圆满完成了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档案、史志工作成效显著,编制完成《元宝山区志》(1996-2008年),我区被列为自治区首家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民族宗教、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进展。

(七)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城乡新社区建设,将66个社区整合为42个,改善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社区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完善各级应急责任体系、预案体系和组织体系,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强化信访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制,各类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五年办复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16件、政协委员提案556件。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考录制和人员聘用制,增设4个街道办事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视源头治理,规范资金运行,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正确理解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努力探索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开创了产业结构更优、发展质量更好、经济效益更高、竞争优势更强的全新局面。总结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在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加快发展不断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提升综合竞争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强化制度创新,以符合科学发展、体现时代特征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必须坚持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着力解决人居环境的根本性、现实性、长远性问题,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用城乡一体化破解“三农”问题,积极探索城乡协调发展新途径;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凝聚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把各项目标任务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这些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实践铸就了崭新的业绩,发展的历程令人难忘,发展的成就令人瞩目。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区人民坚韧不拔、团结奋进为我们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元宝山区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向驻区所有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元宝山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刻不容缓;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依然薄弱,城镇功能布局仍需优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态环境建设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矛盾依然存在;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加强;社会管理面临新压力,和谐社会建设面临新课题;政府自身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加强,干部素质和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政府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全面转型的攻坚时期。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加速转移,为我们借势突破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为我们实现持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我区即将迎来建区三十周年,地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一轮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凸显,我们面临慢进则退、不超则弱的巨大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协调发展仍需付出艰巨努力。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各种机遇和有利条件,不为过去成绩所累、不为既有经验所限、不为艰难险阻所惧,在抓好扬长之举、关键之策上花更大功夫、下更大力气,就一定能构筑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增进全区人民福祉、增强地区综合实力”的“双增”为目标,全面实施“以经济转型为主线,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一转三化”战略,统筹抓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富庶、优美、文明、和谐、幸福的元宝山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2012年的基础上,到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六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6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财政收入达到56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01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分别达到41800元和27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以内。

做好新一届政府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将认真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配套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绿色、低碳经济,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坚持以转型发展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功能,推动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高效、多元循环型转变,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三是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围绕影响元宝山区发展的各种瓶颈制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解发展难题,积累、集聚、整合区内外各种先进生产要素,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四是坚持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完善公共服务,增加城乡居民福利,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坚持以合力发展为保障,坚决服从区委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凝聚一切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转型、和衷共济干事业的生动局面。为此,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构建多元发展新型产业体系,在做强做大工业经济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以项目和企业为核心,以“一区五园”为载体,深入推进“144百亿工程”,打造一个产值百亿元以上园区、4个百亿元产业和4个百亿元企业,促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能源产业,支持平煤、元电技改扩能,规划建设背压机组热电联产、煤气发电、光伏发电等项目,推进地方煤矿兼并重组,组建百万吨企业集团。突出发展化工产业,推动国电化工、九联煤化建设二期工程,延伸开发精细化工项目;围绕大唐煤制气开发下游化工产品。运作高科技生物产业园项目,促进润邦结冷胶、光明星复合肥达产达效。积极推动伊品生物竣工投产,建设伊品氨基酸基地。优化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支持大牧场肉食品、伊利乳业、河套酒业、康绿源等食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安全性和档次,培育知名品牌,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精深加工。提高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优势资源,引进具有国际国内技术领先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企业,带动传统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配套生产、分工协作,打造全市装备制造工业主要集聚地。加快发展矿山机械、风电设备、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等配套产业,重点抓好天华机械斗轮挖掘机、鸿宇涡轮增压器、四维机电设备制造、巨星热力锅炉制造等项目。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用规划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推动工业布局集中、协作配套、资源共享、规模发展。严格园区土地管理,建立企业和项目的入驻与退出机制,推进集约利用土地。启动开发试验区二期工程,配套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到2017年,开发试验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0家,实现产值260亿元,建成全市最大的工业发展集中区和自治区经济转型示范园区。创新五家、平庄、美丽河、云杉路、风水沟等项目集中区建设管理模式,采取政府筹资储备土地自主开发、引进企业联合开发、区镇联动开发等方式,加快园区各项开发和建设。完善各项目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矿山废弃物,培育新型建材产业。

强化中小企业发展。用足用好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记录、互助协会、信息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银企对接平台,推动民间股权融资,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困难。支持企业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强化管理和服务,加强企业运行调度和监控,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严格能源审计、节能监察和环保执法工作,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

(二)突出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在惠农、富农上实现新突破

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以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依托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基础,提高“菜、乳、肉”优势产业档次和规模,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再上新台阶。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争取进入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行列,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增强科技公关和自主创新能力。实施50个科技创新专项,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科技人才保障机制。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高起点定位,制定和完善园区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带动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扩大蔬菜产业园区规模,巩固提高存量,适度扩大增量,建好元宝山、美丽河、五家、风水沟万亩设施农业园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提升花卉产业园区档次,支持和润农业做大做强花卉产业,巩固平庄鲜切花和繁育种子基地,打造花卉品牌,扩大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设施花卉总面积达到3万亩。围绕花果山、锦绣山,建设集花卉、林果、休闲娱乐产业于一体的立体式大型农业产业观光园区。大力发展苗木基地建设,积极扶持林之星等公司打造园林苗木种植园区。提高奶牛牧场园区标准,依托伊利乳业,推广绿源牧场、同心牧场建设模式,新建和改造10个奶牛标准化牧场园区,年产鲜奶达到18万吨,奶牛存栏稳定在5万头左右。壮大畜牧养殖园区实力,围绕温氏集团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平庄、元宝山、风水沟生猪养殖园区和饲料加工园区,打造温氏集团产业带,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口。依托神舟集团肉羊养殖项目,建设风水沟、五家肉羊养殖园区,年肉羊饲养量达到15万只。整村推进小五家肉牛产业,推动合作社和肉牛小区建设,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实施肉鸡小区标准化升级改造,恢复肉鸡饲养能力。立足为养而种、种养加结合,促进大北农等饲料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能力。

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坚持引进和培育结合,扶强与扶壮并举,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创新产品流通方式,推广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和农贸对接等产销模式,降低流通成本。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经纪人、运销专业户和各类中介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开拓市场能力。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规模化经营,实现集约化生产。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农作物膜下滴灌和节水经济林,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亩。加强老哈河、英金河、楼子店河河道治理,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开展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和坡耕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解困、扶贫开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到72%。

(三)突出培育新型业态,在壮大现代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重点,促进服务业扩体增量、结构优化、提档升级。

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鼓励支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独立物流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分工合作、联合发展,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建设煤炭物流园区和煤炭交易市场,规范煤炭交易向园区和市场聚集,将我区建设成为蒙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物流基地。尽快建成中电投铁路玉皇2000万吨货场项目,提高大宗商品仓储、集散、运输能力。支持康绿源田野餐桌配送、恒伟冷链物流扩产扩能,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改造提升赛欧亚物流园区、新发地市场功能,推进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做大建材、果菜、副食、小商品等专业批发市场,打造区域商品集散中心。完成元宝山和平庄两个汽车文化城二期工程,以平庄一级客运站为纽带,完善三级站点建设,推动公交一体化发展。

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产业。建设宝山科技信息大厦,设立优惠政策,吸引IT信息企业和人才入驻,发展软件研发、服务外包、动漫产品制作等新兴业态。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壮大金融总量和规模。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信贷机构,增强资本实力。努力构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较为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打造金融强区。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坚持以增收促消费,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着力打造以城市综合体为平台的新型商业聚集区,建成辐射周边地区的高端商业体系。积极发展酒店会馆、星级宾馆和高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提升商务接待服务水平。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家政、养老、托幼等便民服务业。拓展休闲、健身、通讯等消费领域,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等精神产品消费。加大零售业布局调整,引进乐购、万家等大型连锁超市,提升业态层次。发展法律、会计、咨询、广告等商务服务,引进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四)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城乡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以平庄城区和元宝山城区为区域性功能核心区,以中心镇为支点,以赤元公路、赤朝高速等主次干线为新农村分布带的城镇建设体系,形成相互衔接、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城乡格局。

统筹区域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积极引领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高标准做好重点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完善平庄、元宝山两个中心城区和风水沟镇、美丽河镇、五家镇总体规划,编制重点村村庄规划,逐步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精心设计重点区域、重点道路、重要建筑及周边景观,实现城镇规划和产业布局的有效衔接。

扩大建设规模。启动平庄西城南片区和铁东片区开发,进一步拓展平庄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元宝山镇成为国家级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统筹元宝山山上、云杉路、建昌营组团及开发试验区组团建设,促进元宝山城区居住、物流、产业的融合发展。开通平庄和元宝山两个城区外环路和各向出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加大城区给排水管网改造,排水实行雨污分离,启动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工程,污水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实施元宝山城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继续推进创森工程,建设古山森林公园和平庄乐园三期、平庄公园二期等城市景观,将森林引入城镇、通道、园区。建设平元一级公路,改造平锦线、平牛线公路,建成元宝山镇至辽宁老官地跨河大桥,运作实施赤峰连接京沈客专快速铁路、锡林浩特至绥中港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

完善城镇体系。坚持将公共财力和公共设施向中心镇倾斜,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对新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继续推进产业带动、产权置换、资源共享等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集约集体用地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失地农民实现就地用工和向城镇转移双向就业。集中抓好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扩大新农村建设覆盖面和受益面,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软硬件建设,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综合执法,推进城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切实改善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环境。采取特许经营、转让等资产盘活方式,逐步放开公用事业市场,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平庄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资4.1亿元,建设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示范区。开展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释放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城市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加大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力度,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五)突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激发动力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加速聚集资本、技术、土地和人力资源等发展要素,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事业单位公开考录、人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健全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推进“阳光财政”建设,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完善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机制,逐步扩大预算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强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全方位扩大开放。主动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资本转移,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参与我区开发建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利用对口单位帮扶、友好地区交流、乡友回乡创业等契机,积极主动争取在资金、技术、项目、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发展。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招商引资促进体系。发挥内在优势,立足互利共赢,推动招商方式由政策招商向以商招商、产权招商、产业链招商和规划招商转变。健全人才储备制度,大力实施“英才”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继驻区大企业建设和元宝山区建区两个阶段后,当前“三化”推进阶段的第三次人文融合和人才汇集。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规范行政审批管理,减少审批环节,实行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告知制,提高审批效能。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赋。建立客商投诉处理机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净化社会风气,严厉打击干扰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行为,营造全社会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上实现新突破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办一批大事、好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就业服务体系,和谐劳动关系,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大力发展羊绒纺织、木材加工和IT信息等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围绕城镇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努力开发更多社会公益性岗位。支持以自主创业促进就业,扶持有条件的镇街规划建设创业园区,孵化创业企业。放宽投资、注册等限制,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业氛围,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自主创业。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扶持各类城乡初始创业者创办各类经营实体,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迎合城乡居民服务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着力发展居家服务、钟点工等家庭服务业,最大限度吸纳就业。

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加大扩面征缴力度,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标准,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矿山沉陷区安置工程,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覆盖范围,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推进廉租住房租售并举,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和产权多样化。健全社会福利、养老和助残服务体系,加强社会福利院、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康复中心等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建设,满足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养老和助残服务需求。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保证教育资金投入,打造区域教育强区。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校安工程后续建设任务。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筹建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发展特殊教育,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区直幼儿园、乡镇中心园和重点村幼儿园建设,满足幼儿教育发展需求。以创特色、铸品牌、强素质为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抓好教育教学管理,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稳步提高。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注重师德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促进、两加强。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文化会展、影视传媒等新型业态,培育壮大文化骨干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贸易、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不断扩大文化消费。发挥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实行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继续做好广场文化艺术节、节日文化活动、全民建身运动等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鼓励和支持规模化生产企业开展工业游,展示和扩大企业影响力。积极运作综合会展中心、文广大厦、体育场馆建设项目,鼓励民间修建专业体育场馆,解决文体活动场所相对不足问题。

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建立统一、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巩固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成果,拓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广度和深度,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抓好职业病、重大传染病和重点慢性病防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宝山医院外科住院楼、卫生监督所、120急救中心、风水沟镇卫生院和元宝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医疗市场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七)突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新突破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不动摇,全力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全面实施“六五”普法治理规划,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强化法律援助,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仲裁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活动,形成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社会局面。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方针,依法维护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

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深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加强信访和基层基础建设,创新信访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基础建设,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加大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力度,引导和发挥志愿者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探索构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空巢老人的关爱扶助力度。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政府对社会公共安全的防范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安全生产工作总体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将监管机构向基层单位延伸,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网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交通、煤矿、化工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管,抓好校车安全治理,认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严把高危行业市场准入关,从源头控制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们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深入推进“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倡导文明言行,改善公共秩序,优化城乡环境,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培育文明社会风尚。

(八)突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提升行政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紧紧把握“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的执政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领导和管理方式,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坚持科学理政,自觉按规律办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工作重心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构筑诚信文明的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上网、全程上网,建立“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全程电子监察系统,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严格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常态清理机制,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律办事。重点把握政府体制改革,立足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强依法行政学习教育,强化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正确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杜绝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努力构筑公正严明的行政执法体系。

坚持从严治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制定完善符合效能建设的决策、管理、监督等各项工作机制,构建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创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办法,提高考评的质量和准确程度,充分调动好工作积极性,形成想事、干事、快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局面。建立投诉处理、责任追究、落实整改、意见反馈等一套完善的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机制,推动行政效能建设实现新突破。

坚持廉洁从政,自觉遵章守纪。深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构筑扎实有效的权力监督体系。全面落实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以及国有资产处置等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惠农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的跟踪监督,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元宝山区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历史征程召唤着我们,新的宏伟目标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倍加珍惜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乘势而上,奋力拼搏,为开创元宝山区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元宝 政府工作报告 山区 元宝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