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3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报告汇编

时间:2023-07-09 08:00:08 来源:网友投稿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报告汇编(3篇)目录1.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2.关于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调研报告3.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3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报告汇编,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3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报告汇编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报告汇编

(3篇)

目录

1.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2.关于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调研报告

3.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xx品牌,让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倒逼政府简政放权的重大决策部署。区政协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协商议政的重点,x月份,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现场听取企业办事人员和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对区编办、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际五金城、xx国际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审批效能,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取消审批事项实现有效衔接。截至去年底,共承接下放取消审批事项xx批次xx项,其中已承接xx项,衔接取消x项,上级暂未下放x项。今年以来,按照市编办要求,对省取消下放的xx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衔接。其中衔接取消的xxx项;衔接下放的xx项(涉及县区级衔接下放的有x项,我区已全部衔接)。目前,仍有一批取消下放事项正在逐步推进当中。

二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按照推进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关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均已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三是深化审批流程再造。根据《xx省县级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和区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20xx年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精简申请要件。目前,压缩审批时限达xxx.x%,即办件数量达到所有审批事项的xx%,行政审批事项实际提前率达到xx%。

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目前全区涉及行政审批的xx个部门xxx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xxx项、公共服务事项xx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其中xx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延伸至xx个乡镇(街道),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企便民。

五是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程序、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标准化,建立了包括x大体系、xx个子体系、共xxx项服务标准。

二、我区放管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路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改革实效与社会各方期盼还有差距。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的“一个窗口办结”、“一次取件”貌似节省企业取件频次和时间,实际前提是全部证件办齐了一次才能取走。在一些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办事窗口设置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放权”和“接棒”衔接不顺畅。一是部分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专业性、业务性强,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存在“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如农经局对应市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多个局,我区现无专业技术人员,有些下放职能一时难以履行到位。二是个别放权与实际契合度低,如交通、地震等在区级办理量很小,部分事项甚至“零办理”,造成设专人浪费、不设专人又不懂专业的两难局面。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一是行政审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一个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一般都要经过xx多个职能部门、xx多个审批环节,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依然繁多。二是各系统改革缺乏统一标准。如减证便民工作,民政部门不再开具婚姻证明、单身证明等,但申请廉租房、征地拆迁对象认定、银行贷款等,这些证明又必不可少,导致群众不知所措。三是工作作风亟需转变。“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办不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特别是服务新经济方面,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敷衍塞责、推诿拖沓现象偶有发生。

(四)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共享,但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尚未互通共享数据,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一件事项需要多次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影响了审批效率,“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五)专业性人才面临挑战。随着审批局的组建,审批工作涉及范围不断拓展,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正式人员还未到位,目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大多是各单位推送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超前服务意识不强,主动对接项目、服务项目氛围还不够浓厚。行政审批局人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窗口部门人员紧缺。比如: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窗口的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人少事多”影响登记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深化我区放管服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真正实现“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总体要求,就必须牢牢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将改革进行到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一)着力做好行政审批局改革前后衔接工作。一是开展行政审批“清零”工作。对各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清空,重新梳理、重新论证、重新确认,并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规范。二是做好整体设计,统筹谋划机构设置、事权划转。对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实行一次性划转到位;对暂不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由相关部门进驻或在原部门设置的办事服务大厅办理。

(二)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接权能力。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区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对改革目标的系统谋划和过程把控,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加快构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改革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对等保障机制,特别是应本着人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事项的同时,帮助接权单位培训人员、完善设备、提高水平,杜绝“甩手掌柜”,让基层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接权单位要本着接住接好的原则,搞好协调对接,在充实力量、提升能力的同时,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应对权力下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下放事项安全着陆。

(三)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对相关部门已取消而其他部门仍要求群众出具的各种证明,应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核查解决,而不应该找群众提供。

(四)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进路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五)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尽快完善行政审批局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研摸底,形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为审批岗位设定及审批事项划转提供准确事实依据。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三是加强审批队伍建设,培养公仆意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强化人员学习培训,由原单位对审批局现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

关于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助力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x月上旬起,县人大常委会成立x个调研组,深入全县相关部门、部分乡镇、工业园区、相关水电气暖公司等,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和企业问卷调查,听取部门、企业办事人员和部分县、镇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等方式,开展了为期x个多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近年来,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营商环境提升年”总体安排部署,我县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在今年四月通报的陕西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综合排序中,xx县以xx.xx综合得分,位居xxxx个县、区(高新、自贸、经开区)xx位;居全省xxx个县(区)第xx位、全市第x位,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主要特点:

(一)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暂行办法》、《关于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县政企信息交流和发布制度的通知》、《关于推行企业金融顾问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xx县招商引资项目“一事一议”工作规则》等xx个配套文件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一是通过搭建“石商贷”融资互助平台,设立xxxx万元产业发展专项基金、xxxx万元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周转金,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每季度召开一次政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落实好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包抓帮扶、银企对接、政企沟通等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一事一议”做好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政策的兑现,安排专项资金落实骨干企业培育、纳税大户奖励、企业人才引进、知名品牌创建等激励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二)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善政务环境。一是县政务服务中心xx个入驻单位、服务各类事项xxx项,基本实现“应进全进”和审批事项网上受理。二是通过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优化窗口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xxx项,占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总数的xx.x%;推行互联网+,网上及手机办理和发放AAA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电子发票等,xxx项事项实现“零跑路”目标;三是按照“一窗”改革目标,实施金融服务专区、联合办税区、自助服务等分厅改造标准化建设;四是加强全程代办服务工作,按照企业代办、项目代办、民生代办、镇村代办等进行分类,由各代办责任单位牵头推进,形成了全程代办工作体系;五是完成“建设审批”和“企业登记”两大类x项并联审批流程及细则,建立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工作流程、办理事项压缩至x个工作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

(三)强化执纪监察,改善法治环境。出台《xx县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效能监察的实施办法》、《xx县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及现场评议考核暂行办法》,在县纪委设立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将营商环境纳入巡察、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季度督查的重要内容,一是按照“有信必核、有访必复”原则,凡涉及到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从重从快严肃查处。二是围绕县委营商工作“九项机制”、资源交易中心运行及并联审批制度落实等xx类情况和干部作风问题综合开展专项检查,倒逼任务落实、责任落地。三是对xx个承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职责的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查找问题、征询意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

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营商环境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1.相关机制不健全。县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成立了xx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综合办公室和“八办四组”,但在安排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系统推进“十大行动方案”的有序实施方面还有差距。相关部门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制定不及时,各部门具体职责还未落实,工作推进不够系统深入。比如在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过程中,部分部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营商环境与自身关系不大,支持配合力度不够,给此项工作带来难度。

2.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高。一是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在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暴执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部分单位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大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政策不灵活、服务不主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并联审批还不尽完善,相关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加之部分单位行政审批放权不到位,政务中心部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对审批事项把握不准,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

3、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有难度。我县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不少企业反映,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4.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县委、政府虽然也建立了企业转贷应急机制,但xxxx万元周转金量小,利用率低,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二是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三是涉农企业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评估、融资贷款。

5.企业生存难、发展难,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一是有的企业反应税费负担重,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实体经济难以为继。截止20xx年x月底,全县新发展企业xxx户,虽然同比增长xx%,但仅完成市上下达全年任务数xxx户的xx.xxx%。二是垄断行业收费高。企业反映如电、气、讯垄断行业收费高,尤其是企业用电初装费过高,峰谷分时电价难以执行,给企业带来过高的运营成本。三是中介服务管理不规范。在部门审批办证的前置资料中,很多涉及中介服务环节,因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的现象。四是征地环节阻力较大。由于目前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在征地过程中存在一部分群众漫天要价的现象,尤其在乡镇较为常见,给企业落地带来阻力。

6.少数部门本位思想严重。部门之间职责没有完全厘清,衔接不够顺畅,影响办事效率。按照x编发[20xx]x号文件,将不动产管理职责和登记职责分离,申请人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办理的房产测绘,由于两个局使用的系统不一致,房管局能用,又不能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的房产平面图和界址坐标,申请人只能另外委托第三方专业测量机构重新测量,增加了申请人的负担,影响办证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为切入点,破“五难”:推进商事登记改革、解决企业出生难;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解决企业交易难;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企业征信难;加强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建设、解决行政执法监管难;出台配套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难等问题,着力打造“支持政策最优、保障措施最强、行政审批最快、办事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1.明确两个清单。一是县上应尽快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排出时间表,划出路线图,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优化方便企业办理审批手续各项具体措施,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二是系统把握中、省、市关于简政放权和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使我县出台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体系,避免“碎片化”,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三是重点开展项目落地、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三大攻坚行动,建立完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招商引资单位负责、专人代办手续”的招商引资项目一抓到底工作机制,通过帮扶使各级干部成为构筑亲清政商关系的实践者、党委政府重商亲商的贴心者、企业发展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和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的协调者。

2.强化政府服务力。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当好“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软环境;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提升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积极创设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实现我县营商环境中各个环节“最多跑一次”的办理模式;强化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对于承担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指导,选派硬人。

3.转变政府职能。始终将“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的重点任务,简政放权不停步、强化监管不松劲、优化服务不打折。一是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将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事项,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方式运行,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二是强化监管,规范市场。完善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尤其是针对企业各项收费的价格监管,使垄断行业各类费用回到合理区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整治各种涉企乱收费、乱罚款,强化举报、查处和问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粗暴执法等不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三是加强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周转金的投入额度和监管力度,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物流、用电、用工等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组建一支由县级领导挂帅、为企业服务的专家团队,专门针对招商引资重大落户项目、市县重点项目在企业开办、政策支持、安全保障、创新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对一服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对制定出台的招商引资各类优惠政策要积极兑现,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见成效。

4.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各镇、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营造我县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凡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在网站上发布,特别是国家法律法规对特种行业和特殊物品的管理发生变化时,部门要结合实际,主动上门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知法守法,避免蒙受损失。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针对乡镇征地难的问题,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出面协调解决,同时加强新民风建设,杜绝征地过程中群众胡搅蛮缠、漫天要价的现象发生。三是要贯彻落实好《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和解读,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5.推进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推进政社分开,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格局。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6.强化效能监督,狠抓政策落地落实。一是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组织推动、工作实效等内容,认真开展各项涉企政策督导落实,狠抓“治散强纪、治懒强劲、治庸强能、治混强效”专项治理,确保窗口单位、基层部门、关键岗位、重点人员执行“不打折”、落实“不走样”,切实解决“末梢梗阻”问题。二是坚持“正推”和“倒逼”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对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以结果导向,严格考核奖惩。三是强化政府履约承诺兑现,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对在招商引资中的违约失信行为进行集中清理、集中督办、集中规范,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全县营商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是一个地区有效开展交流与合作、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依托,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今年x月,市政协环资委和市工商联先后深入全市部分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开展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的专题调研,通过走访企业、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形式,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该调研报告。

一、我市营商环境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努力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发展态势。

1.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xx年,是全省营商环境提升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xx大行动方案,对标全省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我市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xx+x专项行动,明确了行动目标,夯实了各方责任,提出了具体措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全市各县(市、区)都能严格按照市委安排,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分别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xx+N”行动方案,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分别对照标准制定了详细的整改办法,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坚实的组织保障。

2.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服务体系建设和综合服务效能提升,良好的政策政务环境正在形成。一是简政放权进展顺利。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编制公开,以简化办事流程目标为牵引,截止20xx年底,先后取消、下放、转移省级审批事项xxx项、市级管理权限xxxxx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二是政策支撑不断完善。近几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先后出台了《xx市方便群众和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实施方案》、《关于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行动方案》、《关于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三是便民服务不断提升。全市建立完善了市、县、镇、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创新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机制;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改革;积极探索“容缺审批”、“限时办结”、“并联审批”新模式,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x.x万户,增长xx.x%,有力践行了方便群众办事,服务企业发展的宗旨。

3.干部作风建设成效显著。古语云“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一个地方的工作成败和事业兴衰,关键全在干部作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追赶超越的主要抓手,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提升综合服务效能,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在走访非公经济人士过程中,听到了他们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看到了我们党员干部热情服务、任劳任怨的务实作风。特别是当前全市着力打造“放管服”改革x.x升级版,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党政干部都能践行好“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宗旨,服务水平持续快速提升。

4.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不断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积极营造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一是强化服务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活动,推动政府部门持续改进服务水平。二是整顿规范涉企收费。全面清理和整顿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压减涉企收费项目,推动收费公开。三是不断强化法治理念。通过出台《xx市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办法》、《xx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法规,持续深入开展了整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阻工等违法犯罪”、“扫黑除恶”、“警灯闪烁”等专项行动,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大力推xx光审判、阳光检务、阳光警务,依法高效办理各类涉企案件,努力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这些举措为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政策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拉动和持续培育,行业标杆企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型企业不断增多;通过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高,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通过近x年的努力,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xx%以上,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呈现活力增强、规模扩大、产业提升、效益显著、贡献突出的良好局面。预计201x年上半年,全市非公GDP占比xx%以上。

二、当前我市营商环境还存在的问题

纵向看,这些年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整体向好;横向比,在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园区服务管理、民营经济发展氛围、企业融资等方面与其他兄弟地区还存在不少差距,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任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政务改革步伐仍需加快。一是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动态管理不及时,一些部门的审批事项合并、移交、下放不彻底,交叉管理事项仍然较多;下放到县、镇两级的权力缺乏专业人才,业务不熟练,不能很好的承接,开展业务效率不高;行政审批部门信息不共享,标准不统一,企业办理业务需要跑多部门、多科室。主要体现在便民服务大厅涉企审批方面,交叉管理、多头管理,重复审批的情况仍存在,能“一站式”办理事项较少,大事、要事仍需跑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一样的资料需提供几套,内容相似的表格需要填写多次。二是行政执法单位建立执法岗位责任制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工作开展不全面,还存在着选择性、随意性执法问题,在对企业管理方面“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督导”、“标准就高不就低”。据企业反应,一些县的住建部门对房地产企业一次能征收的费用,分三次进行征收(图纸一次、验收一次、办理相关手续一次);环保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同时能对一家企业的防尘降霾问题开具出不同标准的罚单,在对待汽车维修行业,不提整改,直接禁止营业;办理安全生产手续“重审批、轻监管”现象较多;在落实涉企补贴类政策中“优亲厚友”、“厚公薄民”现象较严重。三是支持创业创新的氛围仍没形成,扶持政策太少,工业园区产业规划不合理,人才服务保障政策还不健全等,致使企业转型升级成本过高。高新区一家招商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受人才缺乏和产业链不全,导致企业研发产品要委托xx有关科研研机构,配件要在xx高新区生产等,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成本,制约了企业发展。

2.政府失信现象仍较突出。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规范,职能转变不彻底,信用责任机制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完善,信息公开不透明,部分领导干部契约意识不强等,导致政府信用问题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前任不谋后事,新官不理旧事”,随着上任领导干部的离任,新任领导对前任干部作出的项目方案、承诺给企业的优惠政策等不能很好接续,“既换汤,又换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在政府决策方面,由于缺乏科学健全的决策机制,很多领导干部依然热衷于“拍脑袋决策”,严重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导致政府政策朝令夕改,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致使政府信用渐渐流失;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部门领导干部对上级的政令“重视在嘴上,措施在纸上,行动在会上”,对自己有利的就用足用活,反之则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或软托硬抗,或相互推诿,致使政策落实不力,执行走形,最终导致政府无法兑现对企业的承诺;一些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没有明确职能权限,越位、失位、错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重,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紧抓不放,在同一事情上,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包揽天下,轻易介入生产性、竞争性微观经济领域,严重影响政府信誉和形象。卤阳湖一家招商引资的企业,由于政府的项目规划和设计不断修改,致使企业前期的预定的很多生产设备不能使用,造成较大的损失;据外经局反应的华州区与中石化绿源地热公司的签约项目,政府的毁约行为,充分说明了我们干部契约精神不强,法制意识淡薄,专业性不强,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一是在思想观念上,“重大、轻小”、“重强、轻弱”、“外来和尚会念经”等传统观念仍然较重。主要体现在项目补助分配、用地指标分配、行政审批速度、行政收费和执法方面等还存在分配不均、速度不一、标准不同等问题。调研发现,在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招商引资企业更容易些,本土企业即使条件达到要求也不一定能申请下,导致企业冒着风险违法施工等现象还比较多。二是在服务企业上,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对“容缺审批”、“限时办结”和“并联审批”主动性不强,配合不积极;在落实政策,执行法规时灵活性不够,企业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仍然存在,民营企业家总结的“领导很着急、干部不着急”,“思想重视有余、行动落实较慢,工作推动较难”。三是落实法规政策上,贯彻落实不到位。体现在简政放权不彻底,放“小”不放“大”、放“责”不放“权”;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上存在选择性“亲”和“清”问题;处罚标准就高不就低等现象较为普遍。调研发现,有个地方在扶持贫困户建设分散式光伏发电时,只为一家外来企业进行补助和财政担保,而县域内其他本土企业没有一家能够享受这种待遇。

4.企业融资问题仍较严峻。当前,我市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发展要求,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现有金融体系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还不能形成推动中小企业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从调研看,我市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三种方式。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受中小微企业自身问题自身资金不足,民间借贷风险大和银行贷款门槛因素限制,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一是银行贷款门槛高,期限短,续借难,只认硬担保(固定资产),不认软担保(产品技术专利、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缺乏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据企业家反应,银行以完成任务为理由动员企业贷款,当政策调控时又以答应企业以更多发放贷款为条件让企业尽快还贷,当企业四处举债归还贷款后,银行以银根紧缩、条件不符合等借口拒绝向企业放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二是企业自身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信誉度不高,市场缺乏第三方评估机构和担保机构,无法对企业进行综合实力评估,缺乏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条件。三是民间金融机构或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几倍于银行利率的加价盘剥,造成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经营困难。

三、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营商环境是制约经济活力进而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是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深入分析我市营商环境的现状,既有长期积累的老问题,也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既受宏观环境、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也受思想保守、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等自身因素制约。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及建议:

1.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下大工夫、真功夫,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一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用有力的“放”和有效的“管”,不断提高放权的协同性、联动性,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流程,切实做到前置条件减少、审批手续简化、审批时间缩短。在人才、经费、技术、装备等方面给予基层更多保障,确保基层能够接得住、管得好,努力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二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行政服务大厅“线下、线上”融合改革,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下大力数据整合力度,打通政府部门内部之间、市县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最大程度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与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公众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积极推行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三要要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有序整合市场和质量监管、商务、食药监、环保等部门职能,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认真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等不规范执法行为,破解“九龙治水”困局,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消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四要加快推进中介机构发展,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深入整治“红顶中介”,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格局。

2.加快诚信政府建设,努力提升对外形象。要不断强化诚信意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认真履行各项承诺,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和推动作用。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宣传社会诚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信用观,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要把不该由政府承担或政府管不了的权力尽快转移出去,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要把应当由政府办的事情真正抓起来,负起责任,避免管理出现"断档"、公共服务出现"真空"的现象,解决好政府管理过程中的"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树立起政府的良好形象。要牢固树立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观念,特别对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督,不断规范,加大整治力度,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不断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重要决策听证会制度,特别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应向社会公开,给广大公众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3.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知。焦距当前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作风整顿活动,切实解决好营商环境中存在的干部作风问题和能力问题。通过教育引导,积极改变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公仆情怀,增强市场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做好“娘家人”、当好“店小二”。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开拓干部视野,提升干部在推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理论高、业务强、敢作为、能作为的服务型干部队伍,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另一方面要完善机制体制,加强执纪监督力度。完善营商环境督察机制,建立起营商环境监督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开通营商环境咨询投诉热线,结合“放管服”改革事项编制方便企业办事流程手册。加大督办检查力度,持续开展明查暗访,对严重破坏营商环境、损害企业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涉及的干部和单位都要点名道姓通报、公开曝光,绝不手软、绝不护短。要改革政府考核评价机制,让市场主体来评判,请专业第三方机构来评估,切实提高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最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摸清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注重倾听和回应企业需求,深入研究,分类施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4.发挥宣传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去年x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着力营造支持企业家发展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企业家作用,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按照文件要求,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以纪念改革开放xx周年为依托,大力宣传我市老一辈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守法诚信、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宣传企业家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优秀企业家精神,树立榜样,营造氛围,以此不断完善企业家正向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家创新活力、创业动力;要加强对营商环境宣传力度,采取曝光问题、电视问政、经验宣传等方式,及时反映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和变化,回应社会关切,为提升我市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继续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创新政企互动机制,既要杜绝“勾肩搭背”,又要防止“背靠背”,要通过提升服务、加强监管,力争做到“亲”不逾规,“清”不疏远,既“亲”如水,又“清”如水,着力营造重商、亲商、爱商、尊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树立新时代xx新形象。

5.推进融资机制创新,发挥助推发展作用。深化金融机构与税务部门合作,推动“银税互动”良性循环发展,将企业的纳税信用、纳税贡献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成本。协调金融机构灵活掌握政策制度,针对中小微企业特点开发专利抵押、品牌抵押、预期利润抵押等新的金融产品。按照《陕西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整合全市各级各类融资机构,搭建全市性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起覆盖市、县两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探索组建由政府控股,民间入股的第三方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多元化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扩大企业贷款担保规模。建立第三方企业评估机构,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资产评估,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融资门槛,降低企业融资风险。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发行票据和债券筹集资金,稳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融合发展,创新服务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要教育引导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依法治企,照章纳税,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靠科学规范的管理赢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和支持。

推荐访问:汇编 调研报告 优化 3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报告汇编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