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议6篇

时间:2023-09-10 17:12: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关于加强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当前,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已经成为了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加强医院专项资金管理,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督机构

  为了保证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公正、透明,需要建立专项管理机构。该机构可以由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纪检监察人员、财务、审计等相关人员组成,定期进行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和检查。同时,医院应当加强对该机构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能够准确、规范地执行管理工作。

  二、建立专项资金管理流程

  为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需要建立专项资金管理流程。该流程应明确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批、使用、监督、评估等环节,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对专项资金的风险控制和安全保障。同时,医院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要求财务部门在专项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方面更加谨慎,充分保障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三、加强对专项资金流向的监督和评估

  为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需要加强对专项资金流向的监督和评估。医院可以制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格及报告表格,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和分析。同时,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测和管理机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强化对专项资金的宣传和信息公开

  为了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医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信息公开。例如,在医院内部设立专门的信息公示栏,定期向公众公布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在医院网站上开设专区,向公众宣传医院的各项专项资金项目及使用情况;对外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告、报告等,真正做到公开透明。

  综上所述,加强医院专项资金管理是医院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医院的资金安全,更有效地推进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因此,医院领导需要认真对待此项工作,从制度到执行,多方面推进,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篇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对策建议

  摘要:根据近年来专项资金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中“项目内容细化、编制时间提早”出现现状,为了进一步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下面将对当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项资金管理

  Abstract:Accordingtotheproblemsexistingintheprocessoftheuseofspecialfunds,aswellasthecurrentspecialfundsbudgetingintheproject“refinement,compiletimeearly“status,inordertofurtherdeepentheexpenditure

  managementreformtoimproveefficiencyintheuseofspecialfunds,the

  followingwillpresentspecialfundmanagementproblemstoundertakepreliminarydiscuss.

  Keywords:financialmanagement;themanagementofspecialfunds

  1、概述

  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以及单位自筹资金;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财政专项资金是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专项资金作为完成特定工作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对其合理有效的使用和监督是保证资金正确运用的有效手段。为切实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①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②资金的拨付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批准的使用计划和项目批复内容,不准擅自调项、扩项、缩项,更不准拆借、挪用、挤占和随意扣压;资金拨付动向,按不同专项资金的要求执行,不准任意改变;特殊情况,必须请示。③严格专项资金初审、审核、审核制度,不准缺项和越程序办理手续,各类专项资金审批程序,以该专项资金审批表所列内容和文件要求为准。④专项资金报账拨付要附真实、有效、合法的凭证。⑤加强审计监督,实行单项工程决算审计,整体项目验收审计,年度资金收支审计。⑥对专项资金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要全程参与项目验收和采购项目接交。管理的基本要求:各种专项资金的形成,建立、提取和使用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划清与生产经营性开支的界限,不能互相占用;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率;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科学界定

  专项资金是财政分配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

  前,理论界对公共支出分类主要有理论分类和统计分类两种,但无论哪一种分类方

  式,均对专项支出没有明确的界定。现行制度中虽然将专项资金解释为财政或上级

  拨入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事业的财政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定额的人员和

  公用经费外其余都属于专项,纳入专项资金管理。因而,由于对专项资金不同的界

  定,在管理和统计的口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对于各单位取得的预算外收入,目前规定是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使用时由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再予拨付。这类资金

  是否属于专项资金,在界定上就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管理方式。在各地财政部门,有的将其纳入综合预算,实行收支脱钩,并将拨付的资金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用款

  单位不得随意挤占、挪用;有的虽也纳入综合预算,但未实现收支脱钩,拨付的资

  金不作为专项资金管理,其结余部分由用款单位自行决定开支。使得大量超标准、超定额的人员经费、公务经费和一些不能在业务费中开支的费用挤入预算外收入的现象出现,形成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个人收入和待遇大大高于没有收入的单位,导

  致同是行政单位但收入待遇上却苦乐不均。2.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分配不够合理

  近年来各地财政预算中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但对于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缺少明确的定论。换句话说,就是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在预算编制中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的科学预测和编制方法上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零基预算”。专项资金分配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专项资金的结构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单位科室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由于当前财政对专项资金没有科学的界定,各地财政对专项资金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测算比重上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从一般情况说,对于大类的专项统计口径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从有关的资料了解当前专项资金分配结构情况:以某城区2001年大类专项支出情况为例,除基本建设支出、卫生经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占到10%以上外,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8%。这一分配模式,形成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3专项资金使用中违规现象严重。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专项资金管理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

  办法,但在专项资金使用与核算上仍存在着大量的违规现象。年终突击花钱现象依然存在。目前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如:有的用款单位采取在年底之前,单位各科室根据专项的预算统计结余金额后,进行突击购置;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的专项支出,提前拨付,并且“以拨代支”列入当年支出等等,以达到期末不留结余,从而不上缴财政的目的。重复购置,设备闲置,资金浪费现象尚未杜绝。一些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攀比之风盛行,对于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投影仪和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等,存在着“别人有,我也要有”的错误观念。由于利用率不高,形成购置后

  设备闲置,无形中造成资金的浪费。

  3、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

  (1)观念没有更新,财务管理的中心位置没有真正确立。从当前企业,尤其是效益不好的企业的现状看,其内部财务管理不论从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还是从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都没有真正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①从体制来看,没有

  理清内部各部门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如厂长(经理)、企业财务负责人及财务部门的权责;②从制度方面来看,制订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制度的落实、考核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监督、控制力度不够。企业的各项管理的制度的健全虽然很重要,但严格的监控措施才是制度能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监督、控制不力的现象,使有的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从而加大了资金的浪费与流失,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篇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出有关建议和决策。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有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多报多编,这就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笔者在对X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会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三)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有着特定的项目和专门的用途,根据制度规定,专项资金的收支应当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区别开来,进行分

  别核算。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实行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用款单位领导、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财政拨的钱,没揣进腰包,为单位花的钱怎么都行。因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很普遍。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多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等公共及福利性支出,专项结余无法正确体现。(四)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管缺乏力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专项支出提前拨付等,财政部门对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但大多数只是将拨款拨下去,具体怎么花,剩多少拨款,不太清楚。按照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但实际上各单位上报专项资金用款说明却很少。财政部门也缺乏应有的监管。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一)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改革预算编制方式,推广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强与部门的沟通,按照财力情况认真核定部门预算。依据预算定额标准,建立收支分类体系,约束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室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地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

  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三)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

  1.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

  2.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尽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3.注意信息传递。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

  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各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

  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5.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四)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来控制专项资金支出

  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而对于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对其绩效的考核不仅看治理项目的建设完工情况,还要考虑所达到的社会效益以及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

  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五)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

  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财政资金管理部门首先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各专项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并提供给预算部门;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从而减少或避免“先安排资金,后论证项目”等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

  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

  效地履行其职能。近年来,有些地方基本建设支出一直高居专项支出首位,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基本建设支出,这一分配模式,导致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各部门要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也要形成合力,健全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督查制度,制定本地区有关专项资金的相关制度,对专项资金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抓好日常监督,从严安排支出。以便更好地管好和用好专项资金。

  (六)健全专项资金监控制度,规范依法理财行为

  一是要建立切实有效项目管理制度,并从流程上规范化。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二是要强化财政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情况检查,而且对资金运作全过

  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重点对资金管理使用、项目计划落实、工程建设组织、项目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结果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检查要经常化与不定期或有针对性地突击进行相结合,查深

  查透查出真实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切实纠正,严肃追究责任。此外针对单位制度执行力普遍较弱的现象,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大家遵照制度的要求执行,当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应科学合理。

  笔者认为,加大处罚力度,引入领导责任问责制,强化领导、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监督力度,坚持财政专项资金慎分配、重监督。在加强科学、合理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以及有效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财政要把重心放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在财政内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使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领域、全过程;使专项资

  金管理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出有关建议和决策。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有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

  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多报多编,这就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

  (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笔者在对X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

  会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

  (三)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有着特定的项目和专门的用途,根据制度规定,专项资金的收支应当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区别开来,进行分别核算。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实行

  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用款单位领导、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财政拨的钱,没揣进腰包,为单位花的钱怎么都行。因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很普遍。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多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等公共及福利性支出,专项结余无法正确体现。

  (四)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管缺乏力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专项支出提前拨付等,财政部门对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但大多数只是将拨款拨下去,具体怎么花,剩多少拨款,不太清楚。按照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但实际上各单位上报专项资金用款说明却很少。财政部门也缺乏应有的监管。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

  (一)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改革预算编制方式,推广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切实提高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强与部门的沟通,按照财力情况认真核定部门预算。依据预算定额标准,建立收支分类体系,约束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室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的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三)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

  1、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

  2、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尽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

  3、注意信息传递。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

  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各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5、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四)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来控制专项资金支出

  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而对于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对其绩效的考核不仅看治理项目的建设完工情况,还要考虑所达到的社会效益以及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

  点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

  (五)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

  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财政资金管理部门首先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各专项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并提供给预算部

  门;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

  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从而减少或避免“先安排资金,后论证项目”等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近年来,有些地方基本建设支出一直高居专项支出首位,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基本建设支出,这一分配模式,导致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各部门要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也要形成合力,健全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督查制度,制定本地区有关专项资金的相关制度,对专项资金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抓好日常监督,从严安排支出。以便更好地管好和用好专项资金。

  (六)健全专项资金监控制度,规范依法理财行为

  一是要建立切实有效项目管理制度,并从流程上规范化。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二是要强化财政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情况检查,而且对资金运作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重点对资金管理使用、项目计划落实、工程建设组织、项目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结果等方面进

  行检查。监督检查要经常化与不定期或有针对性地突击进行相结合,查深查透查出真实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切实纠正,严肃追究责任。此外针对单位制度执行力普遍较弱的现象,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建

  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大家遵照制度的要求执行,当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应科学合理。

  笔者认为,加大处罚力度,引入领导责任问责制,强化领导、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监督力度,坚持财政专项资金慎分配、重监督。在加强科学、合理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以及有效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财政要把重心放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在财政内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使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领域、全过程;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家才.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J].中国财政,2008(5)

  2、段景田,刘立星.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8,(01)第三篇:浅析村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村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明显

  近年来,国家“三农”投入不断加大,资金的投放,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我们发现部分用款单位存在挤占挪用、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管理不规范等违规违纪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专款帐务处理不规范。一些村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未按照资金性质进行核算,而是乱计会计科目。有的将与收益相关的财政资金如转移支付资金等记入公积金公益金科目,有的将与资产相关的财政资金如村通水泥路资金、饮水解困资金等记入收益科目。帐务处理上也未实行专帐反映,而与村其它财务收支相混淆;

  二是建设工程项目疏于管理。主要表现在:重大工程项目不进行

  招投标,不进行预决算。抽审的村中普遍存在工程决算不及时,施工单位不出具正式发票,各行政村仅以预付工程款收据作支出处理,也不结转固定资产,导致村集体固定资产底数不清;

  三是不规范票据入帐普遍存在。抽审的行政村多数报销费用的票据是普通收据,尤其是购材料、工程结算等大额支出均以收据入帐,而未取得合法的票据;

  四是资金投入分散,形不成合力,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审计发现,一些行政村多部门争取资金,一个村上十多个项目,一些项目资金村村都有。由于这些村无集体收入,仅依靠上级下达的专款启动项目,资金分散投入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国家惠农政策得不到体现,村民得不到实惠;

  五是资金投入部门对资金使用管理监管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隐患。分析其原因,客观上讲,县财力紧张,乡村集体收入匮乏,“造血”功能不足,维护机构、组织运转的必要经费得不到保障,项目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无来源,这些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挤占挪用、项目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主观上讲,资金用款单位专款意识不强,自觉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观念淡薄,专业素质低下,“要”的动机不纯等因素造成了资金使用管理上的问题。

  此外,资金拨付单位监管不力、资金分散投入等也是问题存在不可忽视的因素。资金拨付单位在项目考察、资金拨付、工程验收、项目效益等环节监督不到位,重拨款轻监管。资金多部门投放,大都要求配套资金,使项目用款单位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多头投入,分散使用,形不成合力,使资金达不到效益最大化。

  针对村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多数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能人、‘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现状,必须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从舆论引导、组织

  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在资金扶持上,通过加大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的投入,减轻村集体组织公益事业建设的负担,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奠定基础。同时,出台一些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如扶贫项目不要规定配套资金、加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贷款支持等,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壮大收入,努力形成“输血促造血”的良性发展机制。对一些人口少、位置偏僻、潜力小的行政村进行整村迁移,推动弱村转化发展。

  二是加强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单位要严格依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其它财政专项资金相关规定,加大对投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管力度,克服“只管放款、不管效益”的思想。其次,拨付单位要搞好沟通、协调,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实行资金的捆绑使用。此外,在资金投放及管理上,要严把“三关”,即:项目立项考察关、资金使用检查关、资金项目效益验收关,使国家投放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严格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管好用好资金,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意义重大。资金使用单位要增强专款意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使用投放的资金。尤其是对用于购建生产、管理、公益事业设施方面的重大工程投入,要规范工程的发包、承包、工程预决算等行为,通过正规的发包承包程序,与中标单位签定合同,工程竣工要经过相关单位验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此外,村级支出要严把“四关”,即:村会计、村支书、村民理财小组、乡经管站,确保村支出票据规范、事实清楚。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规范村级财务核算,对村集体组织接受的政府补助资金如实反映其来源和用途,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顺县审计局

  第四篇:浅谈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

  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专项资金是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是职能部门代政府行使权利用于某项建设的资金。近年来,政府投入到各领域、各行业、各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数额越来越多,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少数地方政府及部门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带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果,甚至成为集体腐败滋生的土壤,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状况

  (一)专项资金来源和分类

  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设臵或从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的资金。专项资金种类繁多,从资金的使用目的和性质看,目前县级财政管理的专项资金主要分为专项借款、“三农”专项资金、社会保障金、救济、救灾资金、教育专项资金、“科技三项”资金、粮食风险资金、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等大类。专项资金来

  源主要是财政部门安排的预算内、外资金、上级转移支付或专项拨入资金、县本级政府性基金和社会筹资等。

  (二)专项资金管理方式

  目前,专项资金财务实行独立核算,专人专帐管理。从财政内部管理上,各项资金分别由农业、社保、农发、教科文、经建、企业等业务科室分人、分帐、分块管理。从项目管理上,一般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审计参与制。

  二、目前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

  一是年初预算安排的和上年结转使用的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

  2、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投资计划未实现。部分财政专项资金要求各级按比例配套,但有些地方财政困难根本拿不出配套资金,因

  此搞虚假配套或将配套改为自筹,造成项目不能如期开工或完工,甚至影响工程项目质量。

  3、财务管理不严,核算不规范。一是没有按规定实行专帐核算,与单位业务经费户混收混支,有的甚至将资金拨至下属单位帐户核算。既混淆了资金性质,又难以保证专款专用。二是工程结算手续不完善。工程项目投资结算不附材料采购原始清单,也不以审计结果为结算依据,而是根据工程概算编制竣工结算书后按工程承包价开税票报帐。三是资

  金拨入不作收入核算,而是作为负债类如“暂存款”核算,想方设法逃避监督。四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一些部门或以业务费不到位,工作难以开展为由,按比例提取业务费,或将部门业务支出在专项资金中列支。五是“专人管理”变为“个人管理”。“专人管理”是落实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确保专项资金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专人管理”演变成了由个别人来管理,如财务核算中的总账、明细账,出纳往往一个人负责;大额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由个别领导或经办人决定,擅自变更专项资金管理单位或拨款渠道,失去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

  4、项目实施不规范、不透明。有些该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由实施单位直接发包,没有经过相关程序进行监督。有的项目连必要的施工图和概算书都没有,发包价由实施单位和施工单位自行商定。有的项目从设计、概算、施工到竣工验收均为同一单位自行实施,决算不经审计,竣工验收无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审计、财政等部门参与并签署意见。工程实施单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工程量的认定、概算定额的认定、工程发包价、结算价不透明,未能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证、效益原则。

  5.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控制难,使用中挤占现象严重。目前单位自行发放的职工奖金福利无人员经费预算保障,个人收入分配不够规范是形成挤占的主要动力。实际执行中大量

  的人员支出挤占公用经费,大量的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招待费、水电费等公用支出挤进专项经费。原因是专项资金预算只有总指标数,没有可列支会议费、招待费、培训费、材料费等等明细支出的控制数。尽管专项资金实行单

  独核算,但除购臵等专项资金可以单笔一次性支付外,其余专项均以会议、招待、交通、培训、考察、管理等各种名目报支经费,三、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1.领导干部认识发生偏差。在现有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甚至产生集体腐败,领导干部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领导干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认识偏差。一是大局意识不强。少数领导干部认为专项资金是公款,只要公用,不装私囊,就没有问题。于是不以国家和群众的利益为重,只考虑本部门和局部利益,不惜虚夸滥报,挤占挪用。二是政绩观发生扭曲。由于当前对领导干部考核制度还不健全,对会“喊”资金,大搞“政绩工程”的,往往不仅不追究,甚至还有可能被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视为政绩突出的“好干部”。于是少数领导干部不惜慷国家之慨,在专项资金上大做文章,为本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三是利已主义思想严重。少数领导干部把专项资金当成“唐僧肉”,想方设法分“一杯羹”。(2)缺乏资金统筹意识。多数县级

  财政部门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出发,统筹、合理地安排财政资金使用,依然是预算内外资金分块单独管理,造成了预算内外“两张皮”现象,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资源配臵无效率。(3)缺乏依法理财意识。长期以来,各用款单位对不计息、不偿还的财政性资金存在“好用”、“不用白不用”等错误认识,少数单位只热衷于项目的申报和资金的争取,只要把资金争取到手,就可以随意使用项目资金,不注重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控。主观上认为拨到单位的钱都是“自己的钱”,加之目前公用经费定额不够合理,只有一个综合定额且定额偏低,单位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出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争取财政资金,而较少考虑如何合理安排支出,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项资金“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问题突出。

  2、管理体制机制上有漏洞。(1)资金配套制度不够合理。目前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一般都要求县级财政按一定比例进行资金配套,面对上级越来越多的资金配套要求,县级财政尤其是贫困县财力捉襟见

  肘,出现了一些“半拉子工程”、“钓鱼项目”。吃饭财政长期得不到改善。为了本地本部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只有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一是主动挪。将项目资金用于弥补本地本部门工作经费和建设资金不足。二是被迫挪。一种情况是目前专项资金基本上都需要各级政府进行资金配套,但县、乡财力普

  遍不足,为争取到项目不得已“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能在下拨的专项资金中动手脚、做文章。另一种情况是跑资金过程中形成的隐性成本,甚至不排除有的单位在跑个别项目时“赔了夫人又折兵”,竹篮打水一场空。隐性成本的存在,导致专项资金成为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2)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够健全,尚未做到一个专项资金或一类专项资金一个管理办法,给管理和控制带来不便。同时,财政支出监督力量不足,方式落后,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事后检查多,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财政部门业务科室分口管理专项资金,各专项资金单独设立银行账户,造成资金分散,实际利用效率不高。

  3、从实际操作上分析。(1)有些单位在项目申报上很不规范,甚至弄虚作假,有的同一个项目多个名称申报,有的一年换一个名称申报。(2)有些单位对各类专项资金不单独核算,不设臵专门账户,与其他资金混在一起管理,专项资金被挪用、抽逃或挤占。(3)有些单位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控制和监督手段,各项费用基本上实报实销,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造成了资金浪费严重的问题。(4)有些项目完工验收时,只是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并不涉及资金上的检查验收,使得专项资金基本上处于失管、脱管的状态。

  4、监管不到位。一是财政监督缺乏有效手段。绝大部

  分项目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单位负责施工,财政部门只负责拨款,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财政部门几乎说不上话,难以实施具体监管。对资金如何使用,工程设计、概算、施工、验收、决算是否合理、合规、合法无从过问,仅仅依赖于各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如此,资金、项目违规运作便有机可乘。二是审计监督“鞭长莫及”。按规定工程项目竣工后要经审计,以审计意见作为工

  程结算和验收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审计部门难以应对,项目竣工后不审计或漏审计现象普遍存在。工程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无人过问,这就为项目不透明实施,资金违规使用,虚列工程量套取资金等行为提供了便利。

  四、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方法与对策

  1、树立以法理财观念。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筹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做好理财用财的文章,带头执行财经纪律,不指使下属人员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用财。

  2、健全制度,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如果各用款主体都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资金用途使用,就会最终实现专项资金的优化和高效益,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作出科学的,对

  各个行为主体既有约束又有奖惩的激励制约机制。将专项资金的范围、预算编制与执行、项目合同方法、支出范围标准、绩效预算管理、项目监督机制、奖惩措施等有关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应出台关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确定总体原则;在此基础上,再制定特定项目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一个专项资金一个管理办法,以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框架,保证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中的有制可依。

  3、强化监督,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财政业务处室要在搞好部门预算编制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预算执行、监督资金使用、参与部门行业发展规划和项目的确定以及对支出标准的规范上来,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建立起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业务处室的日常跟踪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要实行奖励与惩罚对等的制度,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混乱的在今后的立项上予以削减;挪用专项资金的,要从单位预算中扣回;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效益发挥好的给予奖励。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纪检监察、中介机构等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的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审计部门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

  计和通报,并通过经常性后续检查、追踪整改落实情况,督促审计意见和决定

  的落实,转变重检查轻整改的做法。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记入个人档案与奖惩和升迁挂钩。该通报批评的通报批评,该曝光的公开曝光,构成犯罪的,要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真正建立起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体系,保证各项专项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4、强化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各地方和部门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这是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思想基础。其次,要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界定。应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明确哪些项目作为专项资金管理,该如何进行管理,最终确定统一的专项资金统计与管理方法。再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尽快调整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补助结构与补助方式,做到立项科学、切实可行、资金安排适当,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满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最后,健全内控制度,规范管理。明确规定各专项资金的审批权限,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在预算核定、预算执行等方面建立财务管理科室和资金管理,以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此外,为了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必须建

  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

  5、减轻县级政府资金配套压力。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在配套资金的安排上,不搞“一刀切”,对贫困县给予配套资金减免,切实解决因县级少量资金不到位而导致整个项目无法惠及群众的问题。加强对申报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力度,探索建立配套资金承诺制度、论证制度和奖惩制度,单位在申报项目时必须将预算做实做细,对投资虚列、套取上级资金等行为采取严厉惩戒措施。

  6、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涉及项目比较多,几乎所有的支出项中都有专项拨款,必须实行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这是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首先,各级财政资金管理部门要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先后排序,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通过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模式,减少或避免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具体操作时,可把专项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市、县一级财政,由市、县立项实施,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用于重点项目。同时,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一是分类管理,根据一定的分类方法对不同性质的专款进行合理的分类,进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二是专款专用,要建立专门帐户并指定专人管理。三是统一决算,财政专项资金虽然是在预算

  编制之后所安排的资金,所有专项资金在年终结算时进行清理,分门别类。

  7、强化问责,加大监督惩处力度。要按照“项目批到哪里,责任就跟到哪里”,以及“资金流到哪里,监管就跟到哪里”的原则,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一是把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制度建设贯穿于专项资金立项、审批、使用的全过程。树立项目全程跟踪问责,项目决策终身问责理念,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管好用好专项资金的责任感。要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从政意识,规范和制约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运行,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防止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集体腐败行为的产生。二是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要强化部门监督,财政部门要参与立项、预算以及资金的调拨使用,定期开展检查,实行全程监管。审计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及其效益进行审计。基建管理部门要参与工程项目的勘测、统计、施工等工作,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此外,还要重视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社会团体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促进专项资金合法使用。三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各职能部门在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对发现专项资金方面

  的违规违纪问题,必须从严查处。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执纪办案的职能优势,在虚拟立项、违规审批、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套取骗取、擅自调项、规避招标以及贪

  污贿赂、侵吞国家专项资金等腐败问题的查处上取得突破,在涉及群众利益的专项资金违规违纪问题上重点突破,在利用

  专项资金进行集体腐败上强力突破。要在对监管部门的再监督上动真碰硬,加强对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责任追究。要在组织处理上动真碰硬,切实强化问责追究,促进领导干部谨慎用权,科学决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切实发挥案件的治本作用,深入剖析专项资金违纪违规案件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完善制度,阻塞漏洞,并适时公开曝光一批违纪违规案件,以案说法,警示社会。

  8、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专项资金使用部门要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做到依法理财,规范管理;部门领导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严格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财务计划管理、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措施;要配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财会人员从事财务会计工作。

  经建二科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茹贤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各级财政越来越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的领域涉及到农业、社会保障、卫生、教育、政法等多个系统和行业,财政的大力投入推动了县级以下地方的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通过审计发现,大部分资金能用于指定的用途,资金管理正在逐步加强,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实施单位直接挤占资金。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改变了资金用途;二是部分专项资金被套取,或是用于部门单位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或是被项目实施单位体外循环,用于个人福利、吃喝招待等;三是一些项目实施单位虚假报帐,骗取项目资金;四是部分部门单位只注重申报项目和争取资金,不注重调查研究,可行性研究不够,造成项目竣工投产后无法正常运营;五是部分项目实施缓慢,或达不到质量要求,致使项目资金滞留、闲置以及被其他项目占用,未能尽快地发挥资金的效益。上述种种问题反映,目前的专项资金管理领域还很不规范,致使部分国家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国家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参与专项资金审批的政府部门对项目设置不切实际,项目审批形同虚设,有的甚至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项目申报部门只重视争取资金,致使项目实施流于形式;二是一些部门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多,负担重,人员经费、机构运转经费不足不得不挤占;三是监督机制不全,一些项目监督检查部门不注重日常检查或检查时走过场,流于形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项目实施达不到要求,有的项目甚至就没有实施。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还需在制度、机制上进行不断地完善。

  一是在目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中央财政占有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和事权极不对称,要转变中央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以前以专项的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补助方式,改为一般性的财力补助的转移支付方式,改变目前跑省跑部、争取资金的做法,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项目申报、争取过程中的浪费、腐败现象。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权,由地方政府统筹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各种专项资金,以法律法规进行考核检查,建立起问责长效机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各级部门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切实履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项目实施主管部门要负责起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制订,并加强日常工作指导和检查监督,对未按规定实施的项目以及达不到要求的项目,要责令纠正整改,无法纠正的要收回相应的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加强监督管理。

  三是项目实施单位要认真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资金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侵占挪用、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作者单位:镇赉县审计局

篇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篇: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投入,特别是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后,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大幅增长,如何分配、管理和使用好这些资金,确保科学分配、规范管理和安全合法有效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前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加之有关部门强化了管理、监督力度,从总体上看支农专项资金分配和管理使用情况是好的。但审计中也发现当前支农专项资金在管理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项目点多面广,资金严重分散,且受部门分割条条管理和专款专用制度的制约,地方在支农资金的使用中很难有效整合,致使地方政府难以集中财力解决“三农”事业发展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影响支农资金更大效益的发挥;项目执行和资金拨付滞后,影响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一些主管部门(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或缺乏责任心,在支农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变相增加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

  一、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支农专项资金范围没有明确界定。明确界定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范围是加强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基础。新的预算支出科目,将财政扶贫资金列入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作为专项资金管理已明确规定,而其它支农资金则分别列入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支出科目中,一般将上级拨入特定用于农业专项工程支出的财政资金,纳入财政支农

  专项资金管理,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资金等,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于上级拨入或地方安排列入农村公益事业、推广与培训、造林、防汛抗旱等科目的支农资金,是否纳入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没有明确规定。在目前实行部门预算中,有关农口单位取得的预算外收入中的专项收入,如防汛费、水资源费、育林基金、维简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虽按规定全额上缴财政专户,但资金使

  用时,仍未作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这类资金占支农资金总量的份额大,涉及项目多,若不纳入专项资金管理显然有失公允,也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二)支农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预算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财政资金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有法可依的新时期。但是县市财政普遍困难,预算编制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决定了人员经费支出的优先地位。即在预算安排中,对于基本支出部分的人员经费按标准计算,公用经费按定额计算,之后视财力可能编制专项支出。也就是说,专项资金分配既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又缺乏硬性约束。预算安排只能保人员工资,保基本运转的前提下,再安排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既使安排也是杯水车薪。有些县市为应付人大或上级单位的检查,年初预算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年终调减或空列支出,使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法定预算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不能按法定程序预算和增加。形成有钱养人,无钱办事的吃饭财政。

  (三)支农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违规违纪现象。近年来,从审计部门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情况可以看出,支农专项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违纪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专项资金没有实行独立核算,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混合使用,严重挤占、挪用支农资金;二是改变支农资金投向,用于“面子工程”、“可视工程”;三是虚列支出,虚列项目,套取支农专项资金;四是以会议费、差旅费、考察费等名目挤占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费;五是财政迟拨、滞留、占用专项资金用于资金调度;六是支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低,损失浪费严重。

  (四)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弱化。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多,加之部门之间难免存在不协调现象,重复申报项目,重争取项目,重项目申报,轻资金管理;财务核算不规范,尤其是在乡村一级,无会计帐薄,无专人核算,更无合法的原始凭证记载的“包包帐”较多;监督管理单位专项性的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检查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出台往往滞后,难以起到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的作用。

  (五)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农资金长期以来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投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要求,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十分严重。从目前情况看,一是农产品流通领域和生产经营性项目占用支农资金数额较大,基础性设施、公益性建设投入较少;二是从每年财政决算数字来看,随着财政支农资金逐年上升,用于非生产性的农林水事业费支出比例也逐年上升,相反用于生产性的支出比例下降。非生产性的农林水事业费结构中人员机构费用飞速上升,业务费用增长缓慢,农

  业事业的发展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矛盾。三是在资金安排上仍然存在“撒胡椒面”现象,大项目少,小项目多,项目分散,支农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界定支农专项资金范围。明确界定支农专项资金范围,不仅是核算问题,重要的是财政管理问题。只有统一口径,才能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建议在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支出科目中,应根据资金性质,严格分清基本支出与支农专项支出的界限。财政基本支出是指按规定的定额确定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农专项支出是除基本支出外的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地方追加、上级拨入等都应作为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对支农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既有利于用款单位的核算管理,也有利于财政、审计部门对支农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二)严格部门预算制度,细化支农专项资金编制。实行部门预算,就是为了更好的健全和强化预算管理职能,使预算编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预算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将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全部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有效防止预算分配中不规范行为。对支农资金的投入要严格按照《农业法》的要求,“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使支农资金在来源上得到保障。部门在申报支农项目时,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项目效益目标,技术指标,预算标准。财政部门将所有申报项目纳

  入项目库管理,实行备选项目择优排序制度,提高项目成功率。

  财政预算安排资金要注意细化到具体项目,防止挤占挪用。要严格部门预算考核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预算反馈制度,以明确责任。对部门预算工作富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支农专项资金使用中发生浪费严重或挪用等问题的违规单位或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建立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责任追究制度。支农专项资金管理,不管是在资金拨付环节或是项目资金使用环节,都必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理顺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的双约束机制,明确双方权力与责任。财政部门要规范拨款程序,严格遵循“一支笔”签批制度,完善监督稽核手续,权力到人,责任到人。项目主管部门对已审批的项目必须实行公示制,定期把项目建设情况和内容公布于众,以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和自我监督;对完工项目实行验收制度,严格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做到项目未完不换人,不验收不换岗,强化项目责任单位财经纪律观,将每一项目专款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对于审计查出的违规行为,上级单位不能以减少项目资金,审计部门不能以单位罚款作为一种处罚手段,形成惩罚对象的偏差错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直接追究当事人责任。

  (四)明确财政支农投入范围,支持“三农”重点。随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的中央每年“一号文件”出台,财政支农的重点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主题进行,在公共支出框架下,一是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农村交

  通、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二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气象、病虫疫情监控投入,完善自然灾害预测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的引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财政可采取贴息贷款或奖励等方式间接支持。

  (五)完善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应严格执行财政支农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报账制管理,财政部门负责支农资金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农业项目主管单位负责项目实

  施管理,检查验收和项目工程支出审核,农业项目实施单位作为支农资金的报账人,负责资金报账的日常核算和管理工作,项目实施单位将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表及有关项目的附件报主管部门签字,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才能报账办理拨款。

  (六)严格贯彻执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人大、政府对各部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应建立问责制,加强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真实性、效益性的考核,确保支农资金安全,努力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湖北省郧西县审计局)

  第二篇:贫困地区财政与金融支农存在问题及建议

  **市位于皖西北山区,大石山区占总面积66%,现有人口

  38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8.51万人,占总人口77.94%。辖区11个县

  (市)、区,大多数县以农业为主,其中有9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2000—2004年5年间,全市农民平均每年人均收入为1481.6元,远远低

  于全国和**的平均数,而同期,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每年人均工资和城镇

  居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农民每年人均收入的6.61倍和3.7倍。

  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许多农户处于看病难、子女升学难、文化生活匮乏的困境,“三农”问

  题比较突出。

  一、财政与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

  (一)支农资金总量偏少,且项目面面俱到,资金效率不高。

  2000年至2005年上半年,全市财政农业支出累计数为9.17亿元,扣除农

  业部门行业管理费5.23亿元,实际支农投入只有3.94亿元,仅占财政总

  支出的1.71%;

  5年多来,财政支农资金按农业人口平均只有131.79元/人;在金融方面,2000年以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为225.34亿元,其中支农贷款32.39亿元,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累放总额的14.37%。农

  业人口所占金融资源的比例过低,这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来说是不协

  调的。此外,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却不切实的多上项目,使资金分配

  出现撒胡椒面现象,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

  果。如某县因资金投入项目太过分散而出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

  ”等支农项目配套资金长期不到位的问题。

  (二)发放资金部门多,职责定位不清,不利于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难以保证支农资金取得应有效果。

  当前,财政资金支农存在多部门、多渠道投入的情况,除当地财政部门

  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外,还有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扶贫办等10多个部门、每年从中央、自治区主管部门争取到支农和扶贫资金。由于

  支农项目涉及的部门众多,同一类型支农项目存在多个部门重复立项、交叉投入情况,影响的了资金管理和使用效果。以“水利设施修建”项

  目为例,每年财政局、水利局、扶贫办等部门对这一项目投入数千万元的资金,总额不算小,但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各自为政,资金分散,各

  自只能选择一些较小的局部工程项目施工,对一些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防

  汛抗旱的关键性大工程则无力兴建,使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达不到提高

  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最佳效果。由于项目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当

  灾情发生造成农民损失时,也只能“追究”老天爷的责任,最后还得由

  财政拨款为救灾“埋单”。另外,由于支农资金来源和支出渠道繁杂,当地政府又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监督管理支农资金的立项及使用,立项

  审批和项目验收由市级或自治区级主管部门负责,而上级部门对当地情

  况不熟悉,实地调查的时间短,基本上都是听从项目实施者介绍情况,最后完成立项或项目验收。这里面存在很多问题:

  1、不能确保资金投入最急需扶持的项目,易造成支农资金的浪费。如

  **市**区**镇的**村和**村位于**河的北岸,两村相距不过2公里,过

  去因无桥梁,两村一直靠小型渡船往返运市区,车辆无法通行。2002年,扶贫办投资40万元为**村建了一座桥,解决了两村不通车的问题。但

  2003年市交通局、**总工会又分别投资17万元、50万元在相隔不到2公

  里处的**村另建一座桥,这明显属于重复建设项目,但项目却顺利得到

  审批,使大笔的支农资金投在了不该投的地方,而一些真正急需解决的问题却因缺乏资金长期得不到解决。

  2、难以防范支农资金被挪用。如林业部门和扶贫办都搞农村沼气池建

  设,在一些村屯出现交叉管理的情况,当各自主管部门前来验收时,两

  个部门均可将验收人员带到交叉管理的村屯查看,验收人员很难分清哪

  些是别的部门投资建设的,难以杜绝虚假列支情况。

  3、不合格的投资项目容易蒙混过关。上级主管理部门人员少,要负责

  各地的项目检查和验收,十分繁忙,有时只能委托当地部门代以验收,即便是上级部门亲自前来验收,一般只是根据当地项目实施者的自我汇

  报,并由当地人员带队作适当抽查,验收就算完成了,如上级部门对验

  收项目提出异议,施工部门则以种种理由解释,甚至于要求追加投入。

  这使得一些不达标的项目顺利过了验收关,造成了支农资金的无效投入

  。如**市搞的苏村“千亩鱼塘立体养殖场”示范项目,刚验收过关后不

  久就告荒废,这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事例。

  (三)政府的主观行为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当地一些县(市)为了尽快出成绩,搞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支农大项目,由于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通盘考虑,结果劳民伤财。如宜州市2004年搞“大通道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项目,政府以每亩地财政补贴600元为条件,搞一刀切,要求农民在本市境内**公路和**公路两旁300米

  以内全部要种植葡萄、桑苗等规定的经济作物。由于各地段土质条件和

  地理位置存在差异,种植效果参差不齐,达不到政府宣传的经济效果,造成一些农民的经济损失,搞坏了政府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如**镇

  **寨原种植甜玉米已具规模,出产的甜玉米品质优,味道好过美国甜玉

  米,在**市场知名度高,收益好。但由于地处**公路旁300米内,政府

  要求农民全部改种桑树,结果并不理想,现该村农户已全部拨掉桑树并

  按自己想法种上其它农作物,每亩补贴的600元的财政资金给白白浪费

  了。诸如此类问题,其他县也不同程度的发生,既造成资金的损失,又

  影响了支农的效果。

  (四)财政支农“虎头蛇尾”。

  很多县(市)在支农投入上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只重视支农项目的建

  设,对项目实施效果估算太过理想化,不考虑项目实施后市场变化所带

  来的影响,无善后的规划和对策,一但出现意外,则使参与项目的农户

  遭受损失。如**县近几年以每亩直补600元的方式大力开发八角种植项

  目,至2004年八角种植规模已达到25万亩。2005年全县八角大丰收,产

  量预计达3000吨。因过去地方政府认为八角的市场容量大,不存在销不

  出去的问题,只强调多种植,不考虑产后的销售服务,当八角增产时,没有机构能为农户寻找销路,农户只能自己推销产品,但因农户市场信

  息闭塞,销售方式原始,产品滞销十分严重。目前八角的市价格已由往

  年的每吨2000元降到了每吨800元,每吨减收1200元,但仍难

  以完全卖

  出,农民损失惨重。

  (五)资金发放渠道不畅,造成资金沉淀。

  当前支农资金发放的环节过多,致使资金被长时间延压,影响支农项目的实施效果。如一笔专项资金从自治区下拨到实际使用,至少经过以下

  9个环节:“自治区财政厅专户→自治区项目主管部门专户→市财政局

  专户→市财政核算中心项目主管部门专户→县财政局专户→县财政核算

  中心项目主管部门专户→项目实施单位账户→购买物资或代理现金发放的部门(或村干部代领现金)→农户领取物资或现金”。资金发放环节

  多,使得资金到位十分缓慢,甚至被长期延压。如一些县因财政资金紧

  张,滞留专项资金时间长达2-3年之久,严重影响了支农项目的顺利进

  行。

  (六)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1、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大量缩减,农民贷款难。因从效益上考虑,**辖

  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停止了支农贷款的发放,其乡镇网点机构也基

  本上收,就连部分乡镇农村信用社机构也出现撤销情况。2004年全市乡

  镇金融机构网点比1999年减少了57个,下降24.78%,没有金融机构的乡

  镇达36个,近20万农户60万农民贷款无门。

  2、贷款门槛高,拦住贫困户。贫困农户因信用评级较低拿不到农户贷

  款证,又缺乏物资和他人担保,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据估算,全市至少有20多万贫困农户无法通过信用评级拿到贷款证。

  3、高浮息使贫困户望而生畏。2004年调高利率浮动上限后,农村信用

  社贷款利率平均都要上浮40%--80%不等,有的贷款上浮达125%,基本到

  上限,借款支付利息过重,部分农户不敢借款。

  4、农村资金体外循环,体内供血不足。2004年**市农村信用社和邮政

  储蓄机构存款余额合计为35.35亿元,但当年支农贷款余额仅有10.26亿

  元,在农村吸收的存款超过70%被上存获取利差或投向非农业产业领域,导致农村信贷资金的严重不足。

  5、农村金融机构农贷员少,难以胜任繁重的农贷工作。农户多,居住

  分散,户均贷款额度小,农贷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走村串屯,逐户登门

  才能完成贷款的发放、催收和管理工作。与商业贷款相比,要达到同样的贷款投放规模,农贷员要多付出数倍的时间和劳动量。目前,全市农

  村信用社机构共有农贷员

  325名,已贷款并需要管理的农户为32.72万

  户,人均管理1006户。此外,还有40多万户需要贷款,农贷员工作量

  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一些基层信用社信贷员,抓大放小,积极办

  理大户贷款,不热心办理农户小额贷款,厌其金额小、笔数多、利益少、手续麻烦,加上执行责任追究,小额贷款者大多是贫困户,损失风险

  大,宁可不放贷,使急需资金的贫困农户难以得到资金扶持。

  (七)财政与金融在支农项目上缺乏应有的协调和配合,财政资金和信

  贷资金在支农上无法形成合力,支农效果大打折扣。

  财政与金融支持“三农”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在扶持的项目上却很难达

  成共识,一方面是历史上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双方缺乏协调配合的新意

  识。从历史上来讲,地方政府喜欢追求大项目,搞形象工程,很多投资

  项目只考虑本届政府政绩,不考虑下届政府效益,为了本届政府任内出

  大成绩,不切实的上大项目,在地方财力不支的情况下要求金融部门贷

  款支持,此类项目大多失败,给金融部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金融部

  门至今仍心有余悸。就当前而言,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在项目合作上的思维仍停留在缺乏互信甚至对立的状态。一些政府领导还一直认为,金

  融应该无条件支持政府的计划项目,若金融不投入资金,则被认为是不

  支持政府的工作。相反,金融部门对政府要求的投资大多存在逆反心理,认为

  “参与财政投资的项目是死的多,活的少,还是少沾为妙”。

  以上原因,使政府和金融部门在支农项目上无法协同作战,不能从全局

  出发,集中资金为“三农”办好关键性的大事。

  二、建议

  (一)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支农资金来源的稳定及资金的逐

  年增长。

  为解决当前支农资金投入过少,来源不稳定的状况,政府需要建立一个

  有效筹集和使用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要在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宽、资金

  投入的可持续性、支农项目效益的持久性等方面作通盘考虑,制定切实

  可行的支农计划,明确规定资金的增长比例,将资金使用纳入各级政府的预算计划,并监督计划的实施,防止某些部门以某种理由自行缩减支

  农资金,确保支农资金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来源,并实现逐年增长。

  (二)找准资金投入重心,切实提高农民专项技能水平。

  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断提高农民的专项技能。一方面,引导农民更新技术,搞科学种养,搞订单农业,搞产业化,提高农业使

  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民科学种养、外出就业等专项技能培训的投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从

  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三)疏通资金发放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针对当前支农资金发放渠道环节多,资金流通不畅的第三篇: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工作总结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工作总结

  一、村基本情况

  ×××××××××××××

  二、项目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推进太原市“菜篮子”目标工程建设,建强东庄营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温室大棚的更新建设。补助款用于温室大棚建设及建材购置:一是温室建设需雇用挖掘机等机械进行土方挖掘堆砌墙体、平改坡工程等,该项使用资金12万元;二是购置温室钢架、防露滴塑料薄膜、PC阳光板、耐力板、卷帘机等温室所需建材,该项所用资金8万元。

  我村支农惠农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周密安排部署,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以日光节能温室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平台,整合农业产业化的项目资金。按照晋源区温室产业发展规划,坚持集中连片打建和零星打建相结合,新建和改建相结合,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综合技术相结合,扩大温室农业规模和精品菜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一步提高温室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东庄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目前已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温室150栋,其中有60栋已经产出效益。在新农村建设上真正实现农民不出门就能有工作,农民不投资就能有股份,农民不入股就

  能有红利,带领农民走上新农村小康生活水平。

  设施农业的快速兴起,日光温室的建设,使我村温室产业向高科技、现代化方向迈进了新的一步,并形成了特色鲜明、效益突出和具有典型示范带动的新型产业化集群,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〇一一年十二月

  二

  第四篇: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工作总结

  2010年是实行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管理第一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抓住规范和强化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这个重点,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增收。1-10月份以来,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在支农资金监督管理上作了一定的工作,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不断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我市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现将我市XX-XX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5月,我市支农专项资金首次实行报账制管理,各级财政部门预算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适合项目管理的各类支农专项资金全部实行报账制。采取的措施:

  1、资金实行专人专户管理核算。实行专户管理、专人专账核算、并与项目管理,政府采购相结合,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做到专项、专款专用。1—10月份财政支农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支农资金专户累计拨入资金30笔,金额共计9,924,780元,累计发生支出16笔,支出金额3,419,138.40元。预付项目资金共18笔,金额共计212万元。

  2、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资金原则上不直接下达到项目单位,必须由项目单位或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支出进度,凭合法有效的支出凭证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和审核确认,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启动项目实施和竣工报账的管理制度

  3、确定专人全程监督检查。对项目财政部门确定专人负责支农专项立项、实施和验收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二、存在的问题

  1、套取资金现象仍然存在。团结水库水毁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中未向项目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提出,就自行进行施工,项目完工后向项目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提出项目验收。

  三、对策及措施

  第五篇: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工作总结

  2008年是实行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管理的第一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我市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1-10月份以来,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在支农资金监督管理上作了一定的工作,现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5月,我市支农专项资金首次实行报账制管理,各级财政

  部门预算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适合项目管理的各类支农专项资金全部实行报账制。采取的措施:

  1、资金实行专人专户管理核算。实行专户管理、专人专账核算、并与项目管理,政府采购相结合,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做到专项、专款专用。1—10月份财政支农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支农资金专户累计拨入资金30笔,金额共计9,924,780元,累计发生支出16笔,支出金额3,419,138.40元。预付项目资金共18笔,金额共计212万元。

  2、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资金原则上不直接下达到项目单位,必须由项目单位或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支出进度,凭合法有效的支出凭证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和审核确认,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启动项目实施和竣工报账的管理制度。

  3、确定专人全程监督检查。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财政部门确定专人负责支农专项立项、实施和验收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二、存在的问题

  1、套取专项资金现象仍然存在。团结水库水毁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中未向项目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就自行进行施工,项目完工后才向项目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由于此项工程属隐蔽工程,工程完工后无施工记录,也不能通过现场测量估计,最终不能进行项目验收报账。

  2、支农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全面铺开难度大。由于受财力、物力的制约,我市财力相对较弱,目前还处于保障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状况,没有足够的财力用于其他方面的投入。而支农项目的监督检查是一项专业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虽然成立了支农资金报账监管中心,有专人负责,但是支农项目的监督检查是经常下乡进行,因局机关人多车少,交通工具都是通过统一调配使用,而项目监督检查的出行就不一定有保障,无形当中加大了项目监督检查的难度。涉农部门对支农资金实行报账制的认识不足,很多部门认为支农资金全部进支农资金专户,削弱了他们的权力,而增强的财政部门的权力,在项目监督检查中配合不极积,没有及时进行项目验收,人为造成项目期限延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目前进行的时间还比较短,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

  借签,我们还需要在改革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三、对策及措施

  1、政绩评比与支农项目情况统一评价。把支农项目的实施情况与领导的政绩相结合,作为政绩考核一项评价指标。对于支农项目实施较好的给予表彰奖励,而项目实施情况不好的,有违规、违纪行为的给予通报批评。

  2、加大对支农项目监督管理的投入。加大队伍建设,对干部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政策水平。

  3、增加透明度,实行项目责任制。把握时机进行项目公示制的扩行,项目与责任人相挂构。

篇五: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以下是针对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性。

  2.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和预算,确保专项资金的科学、合理、有效使用。

  3.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预算要求,防止专项资金被侵吞、挪用或滥用。

  4.建立专门的专项资金账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管理的便捷性。

  5.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和考核,对于不当使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要及时发现、纠正和惩处。

  6.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组织管理,加强对单位和个人使用专项资金的管理。

  7.健全资金使用监督和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和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

  8.加强沟通和合作,与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组织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合力。

篇六: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加强科研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治理的对策建议(全文)

  一、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某些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全面和详实

  项目的预算编制主要是对财政资金的整体规划和使用,以求达到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但从现在的一些问题看,还有一些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全面和详实。这导致有些单位为了得到更多的资金,盲目立项。但这不但使得有些需要财政专项资金的无法获得,更导致盲目立项的很多项目都无法完成,使得财政资金的浪费。

  (二)个别项目执行与预算相脱节

  项目的执行人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执行与预算,仅仅把预算做好在执行的时候不按预算进行执行,必定导致两者的脱节。如果执行与预算脱节,就会导致十分严峻的后果,最常导致的就是资金的前期使用过多导致后期资金匮乏使得项目无法完成。因此对于项目的执行,一定要按预算进行操纵,防止发生后期资金匮乏的问题。

  (三)存在一个题目多处要钱、一个结果多处交账的情况

  由于我国科研项目的分类不是十分的清楚,这不但导致很多项目申请资金时从不同的渠道多次要钱。这不但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更对我国财政部门科研经费的分配产生极坏的影响。一个结果多处交账不但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更甚者会导致资金的流失。

  -1-

  (四)基层单位内操纵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基层单位作为财政资金的直接操纵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下发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基层单位对于科研项目的财政预算、财政进度以及财政审计都没有认真的进行。这不但导致很多科研项目资金的真正利用度没有达到要求,更导致很多科研财政资金的浪费。

  (五)基层单位对课题项目经费治理存在弱化现象

  基层单位由于其自身的课题研究水平有限,很多时候对科研项目的治理不是十分的完美,对课题项目经费的治理就在逐渐的弱化。根据基层单位的领导所担任的职务进行分析,很多项目主管领导既是治理者还是主持人。这就导致很多问题发生,其中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就是经费的治理受个人形象较大。如果在经费治理的时候出现主持人一人决断的现象,就会导致经费治理随主持人的个人意愿随意支配。课题项目经费治理随个人意愿而随意开支使用,并将使得经费管制出现失控。

  (六)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责任的奖惩制度不健全

  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起来必须要有明确的责任制和奖惩制,如果制度不健全,必将导致财政专项资金治理的各种治理问题出现。责任奖惩制度的不完善,不但会因为责任的不明确,导致出现问题时的责任推诿,更会因为奖惩制度不能激发人们的资金治理热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治理的对策建议

  -2-

  (一)严格实行财政专项资金规范化治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保证财政资金规范化治理的基础,建立完善的符合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制度,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责任以及资金使用方向的问题,更能保证在出现问题是能够根据制定的制度进行查阅并及时解决问题。因此想要解决科研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化治理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既完善又能达到财政专项资金规范化治理要求的良好制度。

  (二)严格实行财政专项资金全程指导和监管制度

  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时很多时候都没有用在最重要最需要的地方,想要使得这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提高,就要建立全程指导和监管制度。全程指导既能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又能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法。如果从整体上分析,想要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效率一直很高,就要建立全程监管制度。

  (三)严格实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制度并集中治理

  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考评既能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又能保证没有人私自变更资金使用的方向。从整体上来看,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集中治理,不但能保证资金的整体使用情况,更能为后续资金的迅速投入,以及各阶段资金的使用和整体规划提供帮助。集中治理可以说是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整体使用方向的把握,由于财政资金一般数额较大,所以必须保证每笔资金都能完全用在科研项目上。

  -3-

  三、结束语

  加强科研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治理,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利用率不足问题,更能促进科研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能促进科研的快速进展,更能带动GJ高新技术的进展。对于其中的问题,只有按照相应的解决办法有效的解决,才能保证科研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4-

推荐访问: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资金管理 专项 建议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