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8篇

时间:2022-12-02 16:15:04 来源:网友投稿

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8篇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 爱国主义红色电影《长津湖》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第一篇看完国庆档《长津湖》电影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1951年11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8篇,供大家参考。

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8篇

篇一: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

主义红色电影《长津湖》观后感心得体会 10 篇

  第一篇 看完国庆档《长津湖》电影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 1951 年 11 月 27 日,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 1 团和 5 团共 8000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 3000 人。湖东侧是陆军第 7 师 31 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 4000 人。合计总兵力有 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 9 兵团的 20J,27J 和 26J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 15 万人。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

 《长津湖》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零下 40 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面过。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同时带走了9 万多北朝难民。此役美军伤亡 5000 人,其中第 7 师 31 团占到 3000多人。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 1941 年 2 月 1 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 。此生无悔,一点也不!

  第二篇 冰雪长津湖讲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讲述了在长津湖战役的时候一个

 志愿军连在冰天雪地之下依旧镇守阵地,为长津湖战役做出了伟大贡献的故事。整个电影非常的震撼,他们冻成冰雕的片段完美的展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不只是在冰雪长津湖里讲的这些人。在历史上中国从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变化成了世界数一数二的国家,我认为转变的重要节点是二战时期一系列以弱胜强的战役。没错的,在此之前历史上也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比如说赤壁之战这种大家都耳熟能祥的战役,这些战役和二战差了那些?众所周知在世界大战的那个年代最好的杀人利器就是火 器 , 原 本 可 以 用 火 烧 、 刀 砍 、 剑 劈 、 射 箭 、 草 作 文https://wWw.ZuoWenWang.Net/船借箭等一系列的高超战略指挥来扭转战局可是在二战时期可没有联营让你烧、子弹不能重复利用、冷武器也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换成了一枪一个的火器,也就是枪。枪作为一种远程武器同样拥有超强的威力,有与没有往往就代表了战争的走向。但是中国的大刀队一样能击败带有枪的日本军队。

 正如我们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里说的一句话:“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未成年人。我无法想象他们的心情,也应该永远也体验不到。这也真是他们,也是历史上许多一样的人给我们带来

 的安稳日子。

  第三篇 观看时,我的双眼在顷刻间不知不觉地湿润了——这许多鲜活的生命与灵魂,为什么会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奉献给异国的灾难?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情怀,到底从何而来?“是的,中国与朝鲜是朋友啊!唇亡齿寒——朝鲜没了,新中国能长久吗?”爸爸笑着答道,看着五岁的我的好奇的眼睛。现在一想,一定是爱国的精神在支撑着烈士们奋勇杀敌。他们是真的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啊!

 1950 年,中国第九兵团初入朝鲜。当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正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中时,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消息又一次传入了他们的耳边。这些为我们挡风遮雨的烈士们,在当时,到底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步入异国他乡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们如此奋勇、如此拼命地战斗,是为了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着寒冷,端着步枪,在凛冽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的。这种极其伟大和乐观的精神,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全部来自于烈士们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于大家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爱国。是的,就是这两个伟大却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这些战士们的

 心中扎了根。当那许多无名的烈士们,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当那许多无名的英雄们在雪地里冻僵时,正是这两个简单的字在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发扬壮大的时刻。爱国情怀支撑着他们已近奄奄一息的躯体,一次又一次地击败美国的王牌军团,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无人可及的胜利。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样应当好好学习,奋勇拼搏,才能够对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们的生命和鲜血。中华民族的崛起,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任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的,我们一定要如饥似渴地学,吃苦耐劳地做,才会使自己强大,才会使我们祖国的未来强大。身为学生的我们,其实也可以做到“精忠报国”。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算是在为祖国分担。未来的中国,就一定会强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你,准备好为它而奋斗了吗?

  第四篇

 抗美援朝是我国对世界和平所做出努力的重要体现,抗美援朝和战争

 中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爱好和平,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精神,更体现了我国人民不怕牺牲,无畏强权的尊严。

 在抗美援朝中长津湖之战对整个战争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志愿军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轰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在战略态势上的了分。志愿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驱逐出了北朝鲜的东北地区,所以此役在西线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一胜利,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并击败了当时世界闻名的战争指挥家:阿尔蒙德这个被称为“不败战神的人”。可以看出我国将领对战术的运用以及我国热爱和平的另一方面的体现。

 1950 年 11 月 27 日,潜伏在长津湖周围山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9兵团 15 万人,与挺进中国的美军陆战队 1 师及美军步兵 7 师第 34 团近 3 万人,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改变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殊死战斗。交战的双方在冰血交加,天寒地冻的盖马高原上,演绎了一场人类历史上难以想象的输死搏杀,双方战士在零下三十度的严酷环境下,经历的卓绝艰苦战斗以及所表现出的极致顽强精神,给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惊心动魄的一页。

 长津湖战役------美国站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交锋的对手来自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志愿军战士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狠命进攻打退美军王

 牌部队,为了隐蔽,零下四十多度的夜晚行军,埋伏时,许多战士长时间成进攻匍匐姿势,就在也没能站起来。

 长津湖之战也称为长津湖战役,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东线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介入冲突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兵团悄悄地渡过鸭绿江进入北朝鲜东北部之长津湖包围联合国军,一场历时 17 天残酷的战斗在严寒气候的条件下随即展开,我国的军队凭着惊人的执着的精神,以及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奋斗精神,最终将“不败的战神”阿尔蒙德以及美利坚之剑的军队打得斗志全无,为时间战争史上添上了浓厚的一笔。

 电影拥有强大的出品方,力求呈现精品

 《长津湖》全剧组超过 7000 人,集结徐克、陈凯歌、林超贤三大导演,这样一部大制作的电影,堪称国产片里的“航空母舰”,根本不是一般的小公司能够操盘的。《长津湖》的出品方是博纳影业,先是有《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无形中形成的三部曲,接着有《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这套“中国骄傲三部曲”,现在又来了“中国胜利三部曲”,《中国医生》是第一部,《长津湖》就是第二部。

 很多人都听说过,《长津湖》其实在 2019 年底就开机了,不过开机没多久因为疫情停牌,当时剧组 1800 人滞留丹东,200 人滞留天漠,损失超过 1.5 亿。后来监制黄建新说过,《长津湖》可能成为全世界电影史上前期工作人员最多的,7000 人以上。由此可见,至少在国产电影领域,《长津湖》是制作最大的一部电影,出品方不计成本地投入,也力求打造精品。

 第二:176 分钟,金牌班底打造恢宏场面

 作为战争题材,《长津湖》少不了战争场面,三位导演中林超贤是拍战争、军事动作题材的行家,所有战争场面尽量用实景,战壕、工事一点点挖出来,水门桥也一砖一瓦搭建。从预告片不难看出,电影实景特效很猛,有被炮弹炸毁的汽车在火光中冲下山坡;

 所有的爆炸都是真实的,在爆炸时演员们会下意识卧倒,躲避非常真实;

 制作特辑有一个航拍镜头,黑夜中至少十几平方公里的拍摄现场都被密集的爆炸和火光点亮,宛若白昼,这样的大场面在以往战争题材中非常罕见。

 第三:兄弟情真挚,人性刻画入木三分

  目前已知的是吴京和易烊千玺在影片中饰演兄弟,一个叫伍千里,一个叫伍万里,两个人同时入伍走上前线。从第一波观众的观感来看,两个人之间的兄弟情非常感人。

 除此之外,电影中还会有很多小细节令人感动,每一位战士都是战争中的最小个体,战争是生与死的抉择,是对人性和勇气的考验。敢于面对死亡不等于不派送,朱亚文看着照片对身旁的吴京说“活着真好哇”这一幕就很戳人。

 观众期待值高、口碑好,从目前电影的预售来看,《长津湖》预售成绩遥遥领先,预售总票房已超过 3200 万,排在第二名的《我和我的父辈》还不到 1000 万。按照目前的好口碑和观众的观影热情,《长津湖》最终成绩有可能超过《红海行动》的 36.51 亿,再创新高,这部电影你们会去看吗?

  第五篇 《长津湖》讲的是抗美援朝志愿军。

 作为一个粉丝,去看偶像的电影是饭圈女孩常做的事。

 也不怕大家说我有粉丝滤镜,确实一开始就是为千玺去看的,但是看的过程中千玺的镜头是没有多少的。

 整场电影一颗心是悬着的:

 他们经历了一场恶战之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敌军的坦克又扑面而来,观影时也随着剧情的发展紧张起来,看到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去歼敌时,手抓得紧紧的,就希望志愿军能过多活一点,哪怕再多一个。

 除了紧张的战斗气氛,还有一个画面形成鲜明对比,美军在吃着大鱼大肉过感恩节,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吃着发霉硌牙的土豆。看到这一幕好生气,战争是他们挑起来的,凭什么他们吃香的喝辣的,我们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吃着发霉硌牙的土豆。

 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小女孩问她的爸爸,你为什么还要去打战啊,他的爸爸说如果我们不去打这场战,就是我们的下一代去打战。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选择了前往战场,选择的把牺牲留给自己。

 电影里拍摄出来的战争画面很激烈,其实在抗美援朝时候的战争比我们看到的严峻了几百倍。

 今天是 2021.10.1 新中国成立 72 周年,我非常自豪我生于华夏,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国家繁荣昌盛。

 最后安利大家看《长津湖》,不为千玺,为千千万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的民族大义成就了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影片还原了战争的细节,将观众拉回到 71 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无数英雄儿女在那场卫国之战中挺身而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极差的装备直面武器装备世界一流、不可一世的王牌部队,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正如《英雄赞歌》的歌词所唱“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些“最可爱的人”必将被祖国铭记,被历史铭记,被山河铭记!

 第六篇 长时间不间断的宣发推广,好评如潮的观后影评,电影《长津湖》可谓吊足了我的胃口,让我迫不及待地提前一天预定好一张 9 月 30 日

 21:30 分的电影票,只为致敬英雄。

 说实话以前我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知之甚少,甚至于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了解也更多地源于电影《上甘岭》、《奇袭白虎团》、《英雄儿女》等等。对于电影《长津湖》到底有没有宣发推广说的那么好、那么燃亦心存疑虑,但想到鬼才徐克能够把老电影《智取威虎山》拍的那么惊世骇俗,对电影《长津湖》的精彩我还是有信心。

 电影从“若有战,召必回”开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所属某七连连长伍千里和连指导员梅生为代表的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义无反顾地辞别爹娘、抛妻弃子,慷慨赴死的担当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随后解放军(志愿军)七连奉命万里赴戎机,奔赴朝鲜战场。而连长伍千里的弟弟伍万里为了让二哥看得起他,偷偷地尾随哥哥到了部队,通过拦住师长的车请求参军而成为了七连的第 667 名战士,满员共157名战士的七连,经过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算上已经伤亡的战士,伍万里已经是第 667 名战士了,当看到战士花名册上一个个画红色边框的战士姓名,战争的残酷跃然纸上。

 入朝之后,作为著名的穿插连,七连即奉命护送无线报话机去大榆洞志愿军总指挥部,七连在穿越敌机封锁区的轰炸、扫射后,又遭遇敌地面部队的攻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完成任务,将无线报话机护送到大榆洞志愿军总指挥部。然人未歇、鞍未卸,七连又奉命立即奔

 赴下一个战场,长津湖战场 1100 高地,由此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

 战争的艰苦难以用语言描述,志愿军不但要面对武器装备的巨...

篇二: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

湖之水门桥 —发扬长津湖战役精神奋力攻坚突破 水门桥,位于朝鲜半岛盖马高原南端的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古土里南约 6 公里处的黄草岭山口,虽只有 8.8 米的跨度,仅可容一辆汽车通行,却是唯一一座通往长津湖以外地区的车道桥梁。长津湖战役打响后,敌军被截为数段,新兴里的美步兵第 7 师第 31 团级战斗队(又称北极熊团)被围歼,从古土里北上支援下碣隅里的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几被全歼,美陆战第 1 师见势不妙准备逃跑,其第 5、第 7 团战斗群经柳潭里逃窜至下碣隅里,与师部会合后开始经古土里南下逃跑。水门桥作为古土里至真兴里一线必经之桥,成为双方争夺焦点,中国人民志愿军三次炸桥,敌军三次修复后惊险过桥逃至真兴里。水门桥、真兴里之南,就是气候较暖、交通便利的咸兴平原,美军陆战第 1 师最终从水门桥一路奔逃至兴南港狼狈出海,逃脱了全军覆没的厄运。被双方三炸三修的水门桥也成为长津湖战役后期的焦点。

 分割包围,前堵后追,水门桥成为封堵敌军关键之桥 为粉碎敌以美陆战第 1 师为主力经长津湖西进,攻占江界抢占全朝鲜东线的阴谋,志愿军第 9 兵团紧急入朝,长途奔袭,1950 年 11 月中下旬陆续抵达长津湖地区。11 月 27 日,第 9 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一声令下,兵团突然发起攻击,第 27 军从正面猛攻,第 20 军则从侧后实施迂回。一夜激战,将敌军截为 5 段,形成了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等几个包围圈。此后几日,除在新兴里成功围歼“北极熊团”外,其他地区战局呈现僵持态势,我军冻饿减员严重,各部战斗力逐渐衰减,各处敌军遭重创后意图猬集一处,合力南逃迹象明显。

 宋时轮决定改变原来分割围歼战术,调整为前堵后追。以正在陆续到达的第 26 军为主力尾追攻击撤退敌军,第 20 军依托已占阵地对南逃之敌进行层层阻击,第 60 师配属 58 师余部占据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的黄草岭一线阻击敌人,第 27 军主力则从右翼经社仓里向咸兴以西方向攻进,攻占咸兴、兴南,断敌从海上撤退之路。12 月 7 日,美陆战第 1 师第 5、第 7 团战斗群陆续撤退至古土里地区,位于古土里南约6 公里的水门桥及南侧 1 公里外的 1081 高地,成为阻击敌军逃出重围的最后一道屏障。

 英勇顽强,斗智斗勇,三炸水门桥陷敌于冰雪绝境 志愿军早就认识到水门桥将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12 月 1 日,第 58 师 172 团就派出工兵将水门桥炸毁,但两天后,美军的工兵又在被破坏的桥体上修建起了一座木头桥。4 日,志愿军又派出工兵炸毁美军刚修好的水门桥,但美军的工兵部队很快又在残留的桥根部,架设了一座由钢制和木制的车辙板组合而成的简易桥梁,并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和四十多辆坦克重兵把守。

 12 月 6 日晚,志愿军组织“敢死队”携带炸药包,置生死于度外,穿山钻洞,不畏牺牲,最终突破敌层层防守,成功将美军二次修复的桥梁连同基座再次炸毁。此时,美军正狼狈地从下碣隅里撤退至古土里,殿后的坦克和卡车尾随车队驶入下碣隅里以南 10 英里的古土里。

 水门桥第三次被炸毁,陷入绝境的美陆战第 1 师慌忙向上级求援。7 日,8 套在日本紧急赶制的 M2型车辙桥组件,被美军用 C-119 大型运输机运抵水门桥上空,用巨型降落伞空投至美军阵地。8 日下午,新的水门桥在工兵营营长帕特里奇中校带领下完成组装。9 日下午,美陆战第 1 师主力开始陆续过桥撤离。

 断敌退路,摧毁意志,水门桥险成美军被全歼之鬼门 水门桥第三次被志愿军炸毁后,美军终于意识到眼前这支装备落后、缺粮少弹的中国军队,有着超出他们想象的意志力和战斗力,他们不仅仅是要把美军从长津湖赶走,而是要将其全歼。

 炸毁水门桥之外,我军还对水门桥上方高地和邻近的 1081 高地进行阻击安排。第 20 军第 58 师第172 团在俯瞰水门桥的高地上部署了一个连,居高临下以火力封锁水门桥。1081 高地地势险要,向北可以瞰制水门桥,向南则能俯视黄草岭山口。8 日,防御 1081 高地的志愿军第 60 师第 180 团第 2 连打退了美军多次进攻。9 日,美军爬上高地,看到我 2 连官兵全部冻死在高地上,战士们的手已经冻结在枪栓上,无法分开。这就是志愿军钢铁意志铸就的精神丰碑——冰雕连。

 11 日,为阻止志愿军追击部队,全部过桥后的美陆战第 1 师派工兵炸毁了自己修复的水门桥。12 日,通过水门桥后的美陆战第 1 师在美步兵第 3 师接应下,在云集兴南港的 7 艘航母、500 多架飞机掩护下,到达五老里,逃出志愿军的重围。空投修桥,过了水门桥的鬼门关,作为美军王牌部队,美陆战第 1 师虽然逃脱了全军覆没的厄运,但自身伤亡过半,在战斗中遭受了该师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包括水门桥阻击战在内的整个长津湖战役,尽管天气恶劣、装备落后、供给严重不足,但志愿军第 9 兵团仍以意志力支撑的强大战斗力给美陆战第 1 师以沉重打击。就连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仅在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5 日不到 20 天的时间里,美陆战第 1 师就损失兵力达 7321 人,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强。

 志愿军三次炸毁水门桥,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敌人的补给运输和撤退计划,更重要的是在极端恶劣环境,与对手装备、保障差距极大的条件下,以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的血性铁骨,对敌人形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如永不倾倒、巍然屹立的冰雕连一样,威逼美军最终落荒而逃,永久地退出了东线战场。

 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对垒,不仅是兵力和装备的较量,更是双方决心、意志和勇气的比拼。在长津湖水门桥下的雪夜中英勇战斗的第 9 兵团英雄们,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血性铁骨勇克强敌的象征。

篇三: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

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收官之战,志愿军在零下三十度的战场上顽强战斗,全歼美军一个整团,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朝鲜战场局势改变的重要拐点。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以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著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9 兵团 3 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 10 军,于 1950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24 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的直接较量。第 9 兵团共歼敌 13916 人,予以美陆战 1 师和步兵第7 师一部歼灭性打击,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这场战役,也因过于残酷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遗忘的惨烈记忆,是“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 7000 多人,阵亡及失踪 2500多人,冻伤减员 7300 人。而志愿军第 9 兵团也在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斗伤亡 19202 人,冻伤 28954 人,冻死 4000 余人。毛主席曾经专门致电志愿军总部并第 9 兵团:“九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因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 4 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此战之后第 9 兵团经历了长时间的休整,没有参加第三次战役。

 1952 年 9 月,第 9 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至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警卫员发现,这位满头花白的将军已经是泪流满面。

 一、作战背景:酷寒战地 紧急调军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朝鲜北部狼林山脉和赴战岭山脉之间,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和风雪在这里汇合。长津湖地区山高林密,道路狭窄,人烟寥落,平均海拔在 1500 米之间,自 10 月下旬就进入冬季,11 月下旬日平均气温会降至零下 27 摄氏度,自然环境异常恶劣。1950 年,这里更是遭遇了 50 年不遇寒冬,夜间最低温度达到零下 40 摄氏度。美军陆战第 1 师师长史密斯曾表示:“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骄横地判断,入朝中国军队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在战略上不过是象征性的,战术上也仅仅是保护丰满水电站等有限目的,因此决定发起“总攻势”,以美第 8 集团军在西,第10 军在东,发动钳形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试图一举消灭在朝鲜境内的全部志愿军和人民军,争取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总兵力高达 55.3 万人,其中地面部队 42.3 万人,位于朝鲜北部第一线约 35 万人,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 6 个军 18 个师,炮兵 3 个师又 1 个团,共约 23 万人,装备与火力悬殊,人数上也处于劣势。为遏制“联合国军”攻势,党中央和志愿军总部调第 9 兵团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作为第三野战军主力,第 9 兵团长期在南方地区进行战备训练,着眼于解放台湾,并没有高寒地区作战的思想准备和作战经验。然而朝鲜战事紧急,这些南方子弟兵来不及整训,就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原定在辽阳、沈阳换冬装的十几万将士要直接渡过鸭绿江。

  熟悉朝鲜高寒气候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看到战士们的单衣单裤十分震惊,立即警告道:“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 他将库存的 5 万件日军大衣、棉鞋全部拿出来调给 9 兵团使用,东北边防部队的干部战士纷纷脱下身上的棉服衣帽送给第 9 兵团战士。可这么一点临时调拨和脱下的衣帽,有很多也没能来得及送上入朝的火车。来不及换装,药品、粮食及油料等物资均十分短缺的情况下,第 9 兵团广大官兵近乎“裸战”,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平均气温在零下 30 摄氏度的朝鲜战场。

 1950 年 11 月 7 日、12 日、19 日,第 9 兵团三个军悄悄渡过鸭绿江,计划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 余万官兵衣着单薄的南方棉服,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据20 军军部负责电台的吴昌业战士回忆,从南方来的志愿军战士都喜欢看雪,过鸭绿江的时候,他还希望天空能下些雪,想好好看看雪景,因为晚上没下雪,还有些失落。可那是在南方时的向往,等真正到了朝鲜就憎恨起漫天的大雪。向长津湖战区集结的时候,吴昌业都怕了那半米厚的雪,背着电台每向山上爬一步,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还冻得直打哆嗦。

 在这场战役中,很多志愿军士兵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败给了零下 30 摄氏度的酷寒。志愿军老战士刘伯清战后回忆说:“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的知觉!”对于第 9 兵团很多因寒冷阵亡在长津湖战场的南方战士,这是他们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大雪。

 二、战力对比:钢铁部队 VS 钢铁的人

 “联合国军”东线美第 10 军,包括美军海军陆战队第 1 师(简称陆战 1 师)和第 3、第 7 步兵师,以及韩国第 1 军团,约 10 万人;军长阿尔蒙德美,陆战 1师师长史密斯、7 师师长巴大维。美军陆战 1 师参加过美国建国以来的大部分战争,从来没吃过败仗,享有“先驱师”和“常胜师”的美誉。当其来到朝鲜战场,亦是仁川登陆的急先锋。与主要由征募兵员组成的美军其他部队不同,陆战 1师的战斗成员中大部分刚参加过二战,兵员的作战经验和作战技能均属一流,在士气与作战技能上均高出许多,是美军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陆战 1 师下辖陆战第 1、5、7 陆战团,第 11 炮兵团以及坦克营和工兵营等支援部队,总兵力约二万五千人。其所属三个陆战团,每团通常可配属一个榴弹炮营、一个坦克连和一个战斗工兵连,由此组成团级战斗群,作为独立战斗任务的基本战术单位。全师的重武器主要有约八十五辆坦克、十八门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弹炮、五十四门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三十六门一百零七毫米迫击炮、三十六门八十一毫米迫击炮、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战防炮和八十一门六十毫米迫击炮。

 此外,他们还能随时得到陆战队第 1 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而陆战 1 师的单兵轻武器装备也很先进,普通士兵即装备 M1 步枪,班排长配备卡宾枪。

 志愿军第 9 兵团则是由 20 军 、26 军和 27 军组成,共 15 万人。作为原定攻台军的主力,3 个军都超是额编制,每个团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加强营。9 兵团的这三个军,是解放军三野最精锐的部队,此前赢得过“黄桥决战”、“孟良崮”等多次战役的胜利,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等一干战将均是战场上杀出来的百战将星。然而,我军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没有飞机坦克,也没有装甲车。战斗打响前,宋时轮、陶勇不得不把 26 军留在二线,等待通过港口运来的苏式武器装备,替换当时部队中使用的陈旧日式武器。事实上,粮食供给也只能勉强保证开上去的两个军。

  仅仅一个美军陆战 1 师的装备,就要超过志愿军全军的重武器装备,而就装备和战斗中可得到的加强、配属、支援、保障等方面来说,一个陆战师可以顶得上志愿军三个军。

 志愿军第 9 兵团由于战事紧急,来不及补充装备保障,计划着一边补充,一边向前线开去。入朝时,战士们每人背着五六斤的高粱米作为行军粮,相当一部分官兵,只有春秋的服装,没有御寒的冬衣,时任 27 军政治部保卫干事的王明清回忆:不少战士被冻坏手脚、耳鼻,冻伤倒下的战士自觉地爬到路边,留出大路让部队前进。

  虽然遭遇极度的酷寒,9 兵团入朝后还是按照预定部署,向长津湖地区开进。部队严格执行隐蔽要求,在没有卡车的情况下,在深山积雪中夜行晓宿,悄然进入战区,“联合国军”虽然每天都派出飞机对该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却对如此庞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和集结,一点也没有察觉。战后,“联合国军”将 9 兵团这一隐蔽开进称为“奇迹”!在了解到志愿军某师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连续 18 天在崎岖山地平均每日行军 30 公里,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格登满怀敬意地评价道:“以任何标准来衡量,中共军队强行军的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

 “气多”战胜“钢多”!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曾说,志愿军打败美军,“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美军利用制空优势,把我军后勤供给线不断地炸断,原计划的给养补充变得非常困难,入朝带的干粮在志愿军战士们到达长津湖战场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吃光了。当美军在感恩节吃着“火鸡、火腿和苹果派”,吃得“肚皮都要撑破了”的时候,志愿军第 9 兵团的官兵则是穿着单薄的衣裳、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曾参加过长津湖战斗的于永波上将在2013年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谈起这段经历:

 “那土豆都冻成冰块子了,根本就没办法吃。我当时拿了土豆捧在手里,用气来哈,哈化了一层,啃,一层层啃,就吃那个。”当美军在后方支帐篷,在冰冻的地面生火,挖出坑把树叶子放进去,等到晚上钻到鸭绒袋里面去睡觉,还把大衣脱下来盖在上头的时候,志愿军第 9 兵团的官兵则趴在零下 40 度的雪地里,因为需要隐蔽行踪,防范敌军空袭,他们不敢生火,不敢动,甚至不敢睡,因为一旦睡着了,第二天可能就再也叫不醒了。

 宋时轮将军评价长津湖战役“艰苦程度超过长征!”寒冷比敌人的子弹、炮弹更可怕。有的战士脚冻肿了,脱了鞋再也穿不上,干脆光着脚在雪里奔跑;有的战士又冷又饿,只能抓把雪往肚子里咽。但只听冲锋号一响,无数志愿军官兵从雪下面冒了出来,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冲杀声震天。很多战士冲锋时才发现,腿已冻得坏死了,但他们顾不了这么多,剩一条腿的就跳着往前冲,没腿的就往前爬。一名美国老兵回忆奔袭进击时的志愿军战士,他说:“树林边有条小河,十多米宽,河水不深,河上的冰已经被我们的炮火炸碎了,河水冒着水汽在缓缓地流淌。中国士兵正在淌水过河,上岸后,他们的两条裤腿很快就被冻住了,他们跑得很慢,因为他们的腿被冻住了不能弯曲。我们的火力很猛,他们的火力很弱,而且没有炮火掩护,枪好像也被冻住了。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没有重型武器,缺少后勤保障,志愿军官兵却以昂扬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用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向敌人的钢铁堡垒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猛烈冲锋,使美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惧怕。战后多年,陆战 1 师的作战处长鲍泽还心有余悸地说:“我相

 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中国军队第 9 兵团,仅凭借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在连生存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陆战第 1 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

 三、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

 在长津湖战役进程图上可以看到,新兴里在长津湖东侧,与湖西侧的柳潭里遥相对应,各自向南的公路在下碣隅里交汇,形成公路枢纽。宋时轮给 9 兵团定下的作战计划是:由北向南,首先歼灭最北面柳潭里与新兴里两地的美军,接着再歼灭下碣隅里的美军,最后转移兵力围歼陆战 1 师敢于北上增援的部队。27军负责攻城拔寨,20 军迂回到侧翼实施穿插,将陆战 1 师和美 7 师分割包围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四个地区,26 军则作为预备队,随时根据战事的发展进行增援和堵截。志愿军总部原定西线和东线在 11 月 25 日同时发起攻势。但长津湖的酷寒和后勤补给的严重不足,导致 9 兵团无法及时进入进攻位置,东线作战时间改为 27 日。

  同一时间,美第 10 军也摆开了阵势,具体战役部署为:以陆战 1 师担负主攻任务,首先攻占柳潭里以西约九十公里的武坪里,然后向江界方向继续推进。第 7 步兵师作为助攻部队,在陆战 1 师东侧展开,沿长津湖东岸向柳潭里推进。韩 1 军团第 3 步兵师则负责掩护左翼,并保护后方地区。该计划于 24 日晚获得麦克阿瑟的批准,于 25 日正式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各部于 27 日发起攻击。

  长津湖的夜晚是属于志愿军的

  11 月 26 日,9 兵团 20 军四个师(第 58、59、69 和 89 师)和 27 军的三个师(第 79、80 和 81 师)共约八万人,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缺衣少食的困难,悄然进入攻击位置。27 军第 94 师和 26 军也开始从厚昌地区向长津湖开进。

  11 月 27 日夜,宋时轮、陶勇指挥 20 军、27 军向正在行进的美军发起猛攻,10 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毫无准备的美军,将美陆战 1 师

 和第 7 师分割成了 5 个部分。分割包围虽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消灭围剿却无比艰难。被分割包围的美军用坦克组成环形防线,以强大的火力抵挡志愿军潮水般的进攻。志愿军基本上都是步兵,缺少反坦克武器,只有中小口径的迫击炮,由于严寒的影响,打出去的炮弹三分之二成了哑弹。落后的装备、匮乏的保障和恶劣的天气,使志愿军难以摧毁美军坦克构成的防御工事,战斗进入了拉锯战的态势。

 白天美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凶狠地冲锋突围,志愿军则在公路两侧的高地上层层设防,顽强阻击。夜幕降临,在照明弹发出的清白色光亮里,成群的志愿军战士冲入敌人炽热的火网,把子弹、炮弹、手榴弹雨点般地投入敌人的防御圈。再一个白天,美军又携带着更多的伤员发起进攻。每天似乎都在重复着前一天的情况。

  长津湖的夜晚是属于志愿军的,在 2016 年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美军参战老兵比尔....

篇四: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

50-2021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国庆期间,一部电影《长津湖》好评如潮,看的国人热泪盈眶。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电影中那一个个被冻成“冰雕”的战士让人泪目,而真实的战场远比影片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

 C O N T E N T S1950-2021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一、请输入您需要编辑的文本内容二、请输入您需要编辑的文本内容三、请输入您需要编辑的文本内容四、请输入您需要编辑的文本内容

 第一章国庆期间,一部电影《长津湖》好评如潮,看的国人热泪盈眶。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电影中那一个个被冻成“冰雕”的战士让人泪目,而真实的战场远比影片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1950-2021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在战争史上,长津湖战役被称为 ,它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 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中方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一、长津湖战役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长 津 湖 战 役 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一、长津湖战役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志愿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部队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志愿军美军参战部队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美军参战部队双方参战部队一、长津湖战役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战 役 简 介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攻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急调第9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第9兵团于1950年11月初入朝后,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余万志愿军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一、长津湖战役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教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一、长津湖战役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l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l 毛泽东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历 史 意 义 一、长津湖战役

 第二章国庆期间,一部电影《长津湖》好评如潮,看的国人热泪盈眶。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电影中那一个个被冻成“冰雕”的战士让人泪目,而真实的战场远比影片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1950-2021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让世界震惊的“冰雕连”1950年11月下旬,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南逃沿途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成建制被冻死的壮烈场面。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冰雕连一位战士留下的绝命诗,向我们诉说英雄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情怀,为我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冰雕连”精神支撑我的是他们,支撑他们的又是什么呢?二、惨烈的长津湖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美国王牌部队“北极熊团”志得意满,想要快速击败中国人民志愿军。但是志愿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毫无惧色,迎头痛击,粉碎了“北极熊团”不可战胜的神话,长津湖一役创造了第一次全歼美军一个团的战绩。粉碎北极熊团在新兴里战斗中,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4连,共击毙了敌300余人,缴获榴弹炮12门,控制了长300米、宽100米的阵地,“北极熊团”团旗落下了“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的战旗永远地飘扬起来了。二、惨烈的长津湖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志愿军冻土豆充饥史料记载,有冻土豆吃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条件了。由于部队的补给往往只适合带7天左右的干粮。在长期的潜伏之后,志愿军战士连冻土豆都没得吃,只能去扒树皮吃。在树皮都吃完之后,他们就去刨被美军轰炸掉的树根充饥。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战士硬生生把美军从靠近鸭绿江一路推到了三八线。数据显示,志愿军第9兵团有3个军12个师共计15万人参加长津湖战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伤亡总数达到了5.2万余人。这就是说,志愿军第9兵团的伤亡率超过了三分之一,堪称伤筋动骨。土豆加雪球打败飞机加大炮二、惨烈的长津湖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铁脚板”追车轮子为了接应陆战1师南逃,美军调集300多艘舰船到兴南港,还调集了前所未有的航空军,对我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狂轰滥炸。而我军官兵则穿着单薄棉衣,饿着肚子,和敌人的飞机大炮做着殊死的对决。很多志愿军战士是在极度饥饿、疲乏、被冻得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拖着冻坏的腿顽强追击着机械化的美军。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只剩10多人的志愿军步兵,却狂追有坦克和汽车的上千美军跑路的奇观。二、惨烈的长津湖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1950年是朝鲜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战士们在水门桥旁高地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零下54摄氏度;交战双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别:• 美一个陆军师就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我军一个师仅有12门山炮;• 美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有数十部电台;• 美一个军拥有汽车7000辆,而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 美军对志愿军的手榴弹心有余悸,其实,手榴弹是很多志愿军仅有的重武器,寒冷使得炮管收缩,70%的炮弹打不响。二、惨烈的长津湖

 第三章国庆期间,一部电影《长津湖》好评如潮,看的国人热泪盈眶。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电影中那一个个被冻成“冰雕”的战士让人泪目,而真实的战场远比影片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1950-2021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需要磨砺意志,才能更好的报答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看似一场战役,但是却非常具有代表性,体现我们历史长河中从没有过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意志力。“不忘缅怀革命烈士,不忘学习坚毅的意志力,不忘学习艰苦奋斗的学习工作作风,做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传承红色基因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 ,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三、传承红色基因

 第四章国庆期间,一部电影《长津湖》好评如潮,看的国人热泪盈眶。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电影中那一个个被冻成“冰雕”的战士让人泪目,而真实的战场远比影片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1950-2021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那时候的他们,想的是只要他们打完仗,他们的亲人和朋友就不用打仗。是的,毛爷爷说:“从现在来看,我们不能打,物资匮乏,从长远来看,必须打。”“打一拳,省百拳。”“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后代就得打。”我也想去打仗。”你去干嘛?我和大哥都把该打的仗打完了。”四、《长津湖》观后感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们之所以能幸福生活,因为他们曾经的负重前行!如他们的愿,我们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赋予的,感恩那些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赋予了我们一个幸福伟大的国家!四、《长津湖》观后感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朝鲜半岛的青山绿水无疑是承载了许多不幸的,但是它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的正义之血,终将开出最艳丽的花朵。四、《长津湖》观后感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看了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保家卫国”这几个字,并非看起来那么容易。1每一次夜战,战士们制在用自己的坚守盼来一个又一个日出天亮。2 每一次硒牲,只为能给兄弟们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打败更多的敌军,更好的保家卫国。3每一次战斗,都在用自己的出生入死为下一代换来一个不再充满硝烟的年代!这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山词已无恙,吾辈当白强!四、《长津湖》观后感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吾辈当自强,勿忘国耻雪山埋忠骨,战绩铭古今历史,需要缅怀!英烈,需要铭记!和平,需要珍惜!四、《长津湖》观后感

 1950-2021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国庆期间,一部电影《长津湖》好评如潮,看的国人热泪盈眶。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电影中那一个个被冻成“冰雕”的战士让人泪目,而真实的战场远比影片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

篇五: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

援朝之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9 兵团 3 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 10 军,于 1950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24 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战役简介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攻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急调第 9 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第 9 兵团于 1950 年 11 月初入朝后,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 余万志愿军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 1 师和步兵第 7 师截为 5 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1950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24 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 1 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 3、第7 步兵师,以及韩国第 1 军团,约 10 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 9兵团,由 20 军、26 军和 27 军组成,近 15 万人。在零下 30-40 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 20 天之后,美军残部在 7 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 9 兵团此役战斗伤亡 19202 人,冻伤 28954 人,冻死 4000 余人。据当时在 27 军任营教导员的迟浩田(1988 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

 陆战一师也冻伤 7000 余人,冻死数百人。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毛泽东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双方参战部队

 志愿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部队是志愿军第 9 9 兵团,由 0 20 军、6 26 军和7 27 军组成,近 5 15 万人。

 美军参战部队包括海军陆战队第 1 1 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 3 3 、第 7 7 步兵师,以及韩国第 1 1 军团,约 0 10 万人。

 事件经过

 11 月 27 日傍晚,志愿军 10 万大军已经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当中了,20 军位于长津湖西侧;27 军位于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两军分别以陆战 1 师两个团和第 7 师的 31 团级战斗队为主攻目标,后对下碣隅里进行围攻,继而在从下碣隅里至兴南的一条被称为“长隘路”的通道上展开围追堵截。

 11 月 27 日夜,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美陆战第1 师和美步兵第 7 师,当时正沿着一个山间的小路行进,整个队形成柱状,

 延伸达 50 公里。一个美国的随军记者后来说“总觉着有人在盯着我们”。这句话没有说错,他们确实是被隐没在崇山峻岭中的志愿军战士牢牢地盯紧了。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宋时轮、陶勇指挥 20军、27 军向美军发起猛攻,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美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击。在第二天的早上,美 7师和陆战 1 师被九兵团分割成了 5 个部分。

 11 月 28 日,整个 28 日白天,美军都在设法打通被截断各部阵地。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在大部分时间里,仅能以每小时 500 米的速度前进。战斗间歇,一位美军记者问一个正在用刺刀从冻硬的罐头里挖蚕豆吃的陆战队士 兵:如果上帝能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那个士兵头也没抬的回答:给我明天吧。

 11 月 30 日,27 军集中两个师 5 个团的兵力由 27 军副军长兼 80 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 7 师 31 团。历史悠久的美第 7 师第 31 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曾参加对苏俄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团旗上就有北极熊的图样,称得上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该团蓝色的团旗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缴获当包袱皮,后来成了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品。这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但与此同时 27 军 80 师和 81 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 1 万人,全军冻伤高达 22%。

 12 月 1 日,当第 26 军在距离合洼里还有 80 公里的时候,美陆战 1 师终于突破了志愿军第 20 军的包围,开始向南撤退。9 兵团总部随即命令第20 军余部:追击美陆战 1 师,减缓他们撤退的速度,缠住他们,为第 26 军争取时间,为最终歼灭美陆战 1 师创造机会。

 12 月 4 日,柳潭里的陆战 1 师 5 团、7 团终于撤回了下碣隅里,他们用 3 天时间才走完这 22 公里,一路惨遭志愿军层层截杀,平均 1 小时只能走 300 米,22 公里道路上有 1500 多人伤亡。然而,志愿军也伤亡惨重,美军的一份史料中记述,“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志愿军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 12 月 5 日,美第 10 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当日晚,下碣隅里所有的美军火炮开始向两侧山地猛轰。6 日清晨,大撤退开始。但美军也没忘记在逃跑前彻底毁灭下碣隅里这个供给基地。美军先用炸药炸,然后用推土机碾一遍,最后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弹药泼上汽油烧掉。那些在几公里外山头上 20 余天没有吃过几顿饭的志愿军士兵,看着就快到手的大批给养被这样毁掉,心疼无比。

 在古土里的水门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桥下

 是万丈深渊,水门桥一旦被炸,撤往咸兴的美军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0 军曾经于 12 月 1 日、4 日两次炸掉了这座桥,可每次都被美军工兵修好了。志愿军干脆把桥基也炸掉了。但出乎志愿军意料,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 8 套每套重达 1.1 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 50 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美国强大的国力优势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反应能力在这次撤退中得以充分展现。

 12 日,美陆战 1 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 3 步兵师汇合。美军的两个师继续向南撤退,一直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一路上,虽然 20 军余部继续穷追不舍,但是第26 军主力始终没有能够赶到投入战斗。在美军士兵的印象中,战役后期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有力的阻击。

 1950 年 12 月 24 日,亚洲时间的平安夜,美第 10 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1952 年 9 月,第 9 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

 这一颇具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

篇六: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

50-2021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国庆期间,一部电影《长津湖》好评如潮,看的国人热泪盈眶。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电影中那一个个被冻成“冰雕”的战士让人泪目,而真实的战场远比影片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

 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志愿军与武器装备世界一的流美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的较量。 共歼敌13916人,予以美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歼灭性打击,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收官之战,志愿军在零下三十度的战场上顽强战斗,全歼美军一个整团,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长津湖战役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朝鲜战场局势改变的重要拐点。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前言 /PREFACE

 前言 /PREFACE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这位满头花白的将军已经是泪流满面。这场战役,也因过于残酷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遗忘的惨烈记忆,是“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伤亡7000多人,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7300人。美军 志愿军“九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因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毛主席致电志愿军:长津湖战役宋时轮删除红色色块有图片

 目录DIRECTORY01 / 作战背景:酷寒战地紧急调军02 / 战力对比:钢铁部队VS钢铁的人03 / 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04 / 英雄长歌:超越极限的“血色军魂”05 / 战后反思:后勤与健康保障联动

 壹作战背景:酷寒战地 紧急调军L O R E M I P S U M D O L O R S I T A M E T

 作战背景:酷寒战地 紧急调军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狼林山脉和赴战岭山脉之间,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和风雪在这里汇合。1950年,这里遭遇了50年不遇寒冬,夜间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曾表示:“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因此决定发起“总攻势”,以钳形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联合国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骄横地判断入朝中国军队 在战略上是 战术上象征性的 保护丰满水电站 三、四万人

 作战背景:酷寒战地 紧急调军这些南方子弟兵来不及整训,就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原定在辽阳、沈阳换冬装的十几万将士要直接渡过鸭绿江。此时,“联合国军”在朝总兵力高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42.3万人,位于朝鲜北部第一线约35万人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共约23万人。志愿军某部在长津湖战斗发起前举行宣誓,官兵都只穿着单衣为遏制“联合国军”攻势,党中央和志愿军从东南沿海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作战背景:酷寒战地 紧急调军“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 他将库存的5万件日军大衣、棉鞋全部拿出来调给9兵团使用。第9兵团广大官兵近乎“裸战”投身到了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的朝鲜战场。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第9兵团悄悄渡过鸭绿江,计划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警告道:据20军军部负责电台的吴昌业战士回忆,从南方来的志愿军战士都喜欢看雪,向长津湖战区集结的时候,吴昌业都怕了那半米厚的雪,背着电台每向山上爬一步,都很费力。

 作战背景:酷寒战地 紧急调军志愿军老战士刘伯清战后回忆说:“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的知觉!”对于第9兵团很多因寒冷阵亡在长津湖战场的南方战士,这是他们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大雪。围歼美军的长津湖我军某部阵地在这场战役中,很多志愿军士兵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败给了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

 贰战力对比:钢铁部队VS钢铁的人L O R E M I P S U M D O L O R S I T A M E T

 战力对比:钢铁部队VS钢铁的人当其来到朝鲜战场,亦是仁川登陆的急先锋。与主要由征募兵员组成的美军其他部队不同,陆战1师的战斗成员中大部分刚参加过二战,兵员的作战经验和作战技能均属一流,在士气与作战技能上均高出许多,是美军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联合国军”东线美第10军,包括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 军长阿尔蒙德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7师师长巴大维。美军陆战1师参加过美国建国以来的大部分战争,从来没吃过败仗,享有“先驱师”和“常胜师”的美誉。“联合国军”士兵“联合国军”士兵

 战力对比:钢铁部队VS钢铁的人此外,他们还能随时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而陆战1师的单兵轻武器装备也很先进,普通士兵即装备M1步枪,班排长配备卡宾枪。下辖陆战第1、5、7陆战团,第11炮兵团以及坦克营和工兵营等支援部队,总兵力约二万五千人。一个榴弹炮营、一个坦克连和一个战斗工兵连,由此组成团级战斗群,作为独立战斗的单位。陆战1师所属三个陆战团,每团通常可配属全师的重武器主要有约:八十五辆坦克十八门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弹炮五十四门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三十六门一百零七毫米迫击炮三十六门八十一毫米迫击炮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战防炮 八十一门六十毫米迫击炮

 战力对比:钢铁部队VS钢铁的人我军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没有飞机坦克,也没有装甲车。宋时轮、陶勇把26军留在二线,等待通过港口运来的苏式武器装备,替换当时部队中使用的陈旧日式武器。就装备和战斗中可得到的加强、配属、支援、保障等方面来说,一个陆战师可以顶得上志愿军三个军。志愿军第9兵团则是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共15万人。9兵团三个军,此前赢得过“黄桥决战”、“孟良崮”等多次战役的胜利,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等一干战将均是战场上杀出来的百战将星。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敌我武器装备对比表

 战力对比:钢铁部队VS钢铁的人志愿军第9兵团入朝时每人背着五六斤的高粱米作为行军粮,相当一部分官兵,只有春秋的服装,没有御寒的冬衣,时任27军政治部保卫干事的王明清回忆:9兵团入朝后严格执行隐蔽要求,在深山积雪中夜行晓宿,悄然进入战区,“联合国军”对此没有察觉。不少战士被冻坏手脚、耳鼻,冻伤倒下的战士自觉地爬到路边,留出大路让部队前进。志愿军第9兵团了解到志愿军几乎没有补给,连续18天在崎岖山地平均每日行军30公里,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格登满怀敬意地评价道:“以任何标准来衡量,中共军队强行军的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战后,“联合国军”将9兵团这一隐蔽开进称为“奇迹”!

 战力对比:钢铁部队VS钢铁的人曾参加过长津湖战斗的于永波上将在2013年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谈起这段经历:“那土豆都冻成冰块子了,根本就没办法吃。我当时拿了土豆捧在手里,用气来哈,哈化了一层,啃,一层层啃,就吃那个。”“气多”战胜“钢多”!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曾说,志愿军打败美军,“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战士跨越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雪山向长津湖挺进于永波支帐篷 地面生火 钻到鸭绒袋睡觉 大衣盖在上头零下40度的雪地 隐蔽行踪 不敢生火,不敢动,不敢睡美军志愿军第9兵团删除红色色块有图片

 战力对比:钢铁部队VS钢铁的人“树林边有条小河,十多米宽,河水不深,河上的冰已经被我们的炮火炸碎了,河水冒着水汽在缓缓地流淌。中国士兵正在淌水过河,上岸后,他们的两条裤腿很快就被冻住了,他们跑得很慢,因为他们的腿被冻住了不能弯曲。我们的火力很猛,他们的火力很弱,而且没有炮火掩护,枪好像也被冻住了。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 战后多年,陆战1师的作战处长鲍泽还心有余悸地说:“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宋时轮将军评价长津湖战役“艰苦程度超过长征!”寒冷比敌人的子弹、炮弹更可怕。长津湖战役一名美国老兵回忆奔袭进击时的志愿军战士,他说:

 叁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L O R E M I P S U M D O L O R S I T A M E T

 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以陆战1师担负主攻任务,首先攻占武坪里,然后向江界方向继续推进。第7步兵师作为助攻部队,沿长津湖东岸向柳潭里推进。韩1军团第3步兵师则负责掩护左翼。麦克阿瑟宋时轮给9兵团定下的作战计划是:同时美军战役部署为:27军负责攻城拔寨,20军迂回到侧翼实施穿插,26军则作为预备队。志愿军总部东线在11月27日发起攻势。歼灭最北面的美军歼灭下碣隅里的美军转移兵力围歼陆战1师北上增援的部队首先其次最后该计划于24日晚获得麦克阿瑟的批准,于25日正式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各部于27日发起攻击。

 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长津湖的夜晚是属于志愿军的 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向正在行进的美军发起猛攻,10万志愿军将士将美陆战1师和第7师分割成了5个部分。 落后的装备、匮乏的保障和恶劣的天气,使志愿军难以摧毁美军坦克构成的防御工事,战斗进入了拉锯战的态势。11月26日11月27日夜9兵团20军四个师和27军的三个师共约八万人,悄然进入攻击位置27军第94师和26军也开始从厚昌地区向长津湖开进。被志愿军分割包围的美陆战1师某部

 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 在2016年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美军参战老兵比尔.密斯回忆说:“当志愿军朝你冲过来时,特别是在晚上,你会把他们看作超人,你会感到根本无法阻挡他们。” 在美国老兵的记忆中“小小的山坡上挤满了正在爬山的志愿军,少说也有几百人!他们都低着头,背着枪,很快地向山上奔来,好像没有准备射击,好像山上没有守军。”在照明弹清白色光亮里,志愿军战士冲入敌人炽热的火网,把子弹、炮弹、手榴弹雨点般地投入敌人的防御圈。美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凶狠地冲锋突围,志愿军则在公路两侧的高地上层层设防,顽强阻击。白天夜晚长津湖战役长津湖战役

 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全团由3个步兵营、1个坦克连编成,员额3191人;加上配属该团作战的第32团步兵第1营、师炮兵第57营,组成了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总兵力达4000余人,各种火炮46门,坦克37辆。作战时还有航空兵的空中火力支援。全歼美军一个整团“ “北极熊团” ”1950年11月27日午夜,新兴里战斗打响。战斗打响后才对手是一个加强步兵团——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该团在1918年至1920年在俄国西伯利亚作战中因战功卓著被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亲自授予“北极熊旗”。“北极熊团”“北极熊”旗

 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共歼敌3191人,击毙美第31团指挥官麦克里安上校和继任指挥官赞斯上校,缴获汽车184辆、坦克11辆、火炮137门、枪2345支(挺)、击毁坦克7辆、汽车161辆,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1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北极熊团”的军旗被志愿军收缴,作为侵略者耻辱的标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新兴里的首战中,端掉了“北极熊团”的指挥所,两军展开激战。经过五天五夜的殊死战斗,12月2日14时,新兴里终于以志愿军大胜画下句号。志愿军老兵讲述当年歼灭“北极熊团”情景抗美援朝中的北极熊团此战,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第31团级战斗队

 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南撤阻击!三炸水门桥 志愿军第20军拼力包围美陆战1师,等待作为预备队的第26军的增援。 第20军余部对美陆战队穷追不舍,白天袭击晚上设障,延缓美军的撤退。 12月1日,美陆战1师却突破了志愿军第20军的包围。为第26军争取时间,他们对陆战1师5团、7团一路层层截杀,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只有22公里,美军用了三天时间,以伤亡1500余人的代价,才回到下碣隅里供给基地。长津湖战役

 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 美军想要从下碣隅里到咸兴地区,必须要经过水门桥。这座桥是架在两座山体之间,跨度8.8米,桥下是万丈深渊。 20军于12月1日、4日两次炸掉了这座桥,均被美军工兵修好。12月6日夜晚,第三次炸掉了水门桥,把桥基也完全清除。 12日,美陆战1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 1950年12月24日,美第10军残部从兴南港装船撤离。美国空军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水门桥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就此落下帷幕。

 肆英雄长歌:超越极限的“血色军魂”L O R E M I P S U M D O L O R S I T A M E T

 英雄长歌:超越极限的“血色军魂”在长津湖战役中,第5班配属给主攻部队尖刀步兵第8连,执行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当8连前进至一高地时,突遭到敌火力压制,久攻不下,孔庆三见此情景,主动请缨用火炮摧毁敌火力点,将炮弹杀伤半径为25米的步炮推到距射击目标只有20米的小岗。中国军人面对强大的对手、面对恶劣的条件、面对死亡所表现出的执着坚忍、视死如归,让傲气十足的美军王牌部队官兵刻骨铭心、不寒而栗,被这支...

篇七: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

力量是信仰,发扬长津湖战役精神,吹响号角冲锋向前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xx 周年。xx 周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在成就面前,我们不禁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而这些思考都指向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信仰的力量。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无数革命先烈怀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信仰在工作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信仰,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字眼,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体党员“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因此,当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信仰作为根本遵循。

 一、何谓信仰 (一)信仰的内涵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简单地讲,信仰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根本遵循。这一遵循是稳定的,相对不变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信仰,我们的工作、生活就有了目标和方向。

 通过对比理想、信念、信仰这三个范畴的内涵,可以更好理解什么是信仰。第一,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或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相对于信仰而言,理想是一种比较初级的精神状态。那么,在其之上是什么?在理想的支撑下,我们会明确自己的信念,因此信念超越了理想。第二,信念。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对某一问题信任或有信心的一种思想状态。那么,在理想、信念之上是否就是信仰了?我们以理想、信念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信仰,因此信仰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追求。第三,信仰。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敬仰。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说,信仰统领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精神生活中最高级的状态,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二)信仰的类型 1.科学信仰 科学信仰既包括对科学的信仰,也包括对具有科学性知识的信仰。怎么理解?第一,我们有着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在学校中,我们一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工作生活中,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这体现了我们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同时也说明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密不可分。

 第二,我们有着坚持科学信仰的文化传统。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儒家文化,告诉我们要遵守社会的规则规范,要靠拼搏、奋斗实现个人价值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坚持科学信仰的文化传统。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科学信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可以说,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由此,我们不能把科学信仰单纯地理解为对科技、对创新的一种信仰,它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内心中的一个传统。

 2.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宗教的人对自己所信仰的教理教义,由认同和崇拜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全身心的皈依。在宗教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第一,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第二,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第三,不能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进行宗教活动。宗教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社会上有宗教信仰的人相对较少,但宗教信仰带来的影响力不小,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文化冲突、民族矛盾,甚至会危害国家统一。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认同,是对政治的终极关怀。它包括我们对政党及其理论、政策的一种认识和理解。当前及今后,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党信仰。这是政治信仰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政治信仰是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是信仰力量的一个核心。

 (三)信仰的实质 信仰是一种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身的反思和确证,达到对自己区别于他人、他物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与他人、他物关系的意识。同时,信仰作为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具有时间的向度,是指向未来的。因此我们也明确,信仰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同现实的关系不能不是一种否定性的关系,以否定性为媒介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过信仰对现实的否定,使我们不断趋于信仰。用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认识:通过信仰的指导,通过自我否定,否定我们现实中很多不合理性,来实现自我发展。

 二、信仰源自哪里 (一)信仰产生于现实 宗教信仰源自现实生活的苦难,是人对超人力量的恐惧和对理想状态的幻想。宗教信仰是信仰较为低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产生的时间比较早,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宗教萌芽。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群居状态生存,共同抵御来自自然界的种种威胁。但当自身无法克服这些困难时,我们就会产生宗教信仰,会把自己不具备的力量、不能实现的理想,诉诸宗教、诉诸神灵。所以说,宗教信仰产生于现实。我们对大自然的不理解,对自身认识的不深刻,对他物的妥协和屈服,形成了最初的宗教。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宗教的力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我们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唯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简单地讲,不管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有它们的局限性和合理性。那么既然唯心主义有合理之处,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呢?因为,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同时自然科学发展也给唯物主义观点提供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明。但如果坚持唯心主义,则会导致我们的很多想法仅停留在空想上,没有转化为现实的合理路径。这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坚持唯物主义、不主张把宗教信仰当作行为原则的原因。

 总之,宗教信仰产生于所处的社会发展条件,而我们今天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也就是源于现实、源于我国社会发展成就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所以说,信仰是我们通过对现实的思考、通过对理论的推理和加工而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二)信仰发展于实践 这里,我们要讲一讲马克思,这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伟大的一生中都体现了信仰的力量。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长期革命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期间遇到的现实问题,使其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就把大部分的学习焦点放在哲学和历史上。步入社会后就在《莱茵报》做编辑,期间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19 世纪初,贫民为了填饱肚子到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虽然有1826 年《普鲁士刑法典》对擅自砍伐和盗窃树木行为的严厉处罚,但上述事件仍有增无减。面对这种社会形势,普鲁士统治者不是从社会制度层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反而出台了一个更严厉的法案,将人们在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和其他一些仅仅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升格为盗窃犯罪,给予刑事处罚。对此,马克思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谴责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森林立法观。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立刻查封了《莱茵报》。马克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相反,他更认清了政府的丑恶,也逐步意识到思想上的认识不足以改变现状,要通过革命推翻落后的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坚守这一信仰。19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一直从事理论研究与革命工作,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解读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经济危机,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以说,在马克思的努力下,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信仰成就于事业 我们不能把信仰仅作为思想上、头脑中的一种精神追求,更要通过不断努力和拼搏,将信仰转化为造福老百姓、为国家做贡献的工作成就。我们举两个例子。

 “雷锋传人”郭明义,1980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从 1996 年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每天提前 2 个小时上班,15 年中累计献工 15000 多小时,工友们称他是“活雷锋”。他 20 年来献血 6 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 10 倍多。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 12 万元,先后资助了180 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郭明义的实际行动和成绩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只要坚持信仰,并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守岛英雄”王继才,2003 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 1986 年起,毅然担起守卫黄海前哨开山岛的重任。他和妻子以海岛为家、与艰苦为伴,坚持每天升起国旗,每天按时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与走私、偷渡等不法分子作斗争。2018年 7 月 27 日,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后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实现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三、信仰的意义 (一)信仰的意义

 信仰的意义是什么?信仰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信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曾经这样阐述信仰,或许能够解答我们的疑问。刘小枫教授说:信仰就是毫无所惧地持有对生活的信赖感,就是在挚爱与希望受到现实否定时仍然持重挚爱与希望。它使人秉得一种超越性的心智力和感情素质,使人能超越存在的限定和伤害,进入神圣的自由空间,与此同时,又使人积极地、挚情地参与生活的更新,因为信仰也是对那种面临苦难、贫乏、痛苦、自弃而无动于衷的自由感的否定。

 对于这段话,我理解有三层意思。第一,信仰是我们人生的目标与方向。信仰很抽象,好像很遥远,但通过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深化、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慢慢地把握住。我们一旦有了信仰,生活就有了目标和方向,人生就有了明确的发展路径。

 第二,信仰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前行的动力。通过信仰对现实的否定,我们可以克服现实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样才能趋向于信仰。也就是说,有了信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无须扬鞭自奋蹄。

 第三,信仰使我们拥有一种自我超越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和失误。怎么办?简单来讲一句话,就是要坚持信仰,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通过刘小枫教授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二)信仰的养成 那么,我们现在如何坚持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所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我们信仰的力量。

 这里要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即信仰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起来的。注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由人化文,通过人的劳动和实践,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另一个是以文化人,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反过来又在提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的不断进步。而人精神层面特别是信仰力量的提升,又推进了社会良性发展。

 下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们对信仰的养成做一个简单梳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而人民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一脉相承的。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和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化的矛盾中产生。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背后却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缺失。面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所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深化对信仰的理解和认识,从“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 12 个词、24 个字从

 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我们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要求。现在,我们对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三)信仰的作用 有了信仰,我们人生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就有了超越自我的力量,社会发展就有了重要支撑和重要引导。反之,我们个人、社会都会面临很严重的问题。2012年 11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

推荐访问:长津湖战役精神8字 战役 精神 长津湖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