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19篇

时间:2022-12-21 18: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19篇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母乳口腔护理在胃管喂养的新生儿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温景莲;张春丽;胡飞  【摘要】目的探究母乳口腔护理在胃管喂养新生儿中的临床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19篇,供大家参考。

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19篇

篇一: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母乳口腔护理在胃管喂养的新生儿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温景莲;张春丽;胡飞

  【摘要】目的探究母乳口腔护理在胃管喂养新生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经胃管喂养的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早产儿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早产儿采用母乳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口腔清洁度、喂养不耐受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情况、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口腔清洁度评分(4.53±1.05)分高于对照组的(4.05±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率8.00%、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为(6.27±3.01)%、胃管留置时间为(139.28±54.12)h;观察组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为(13.08±3.57)%、胃管留置时间为(96.24±36.12)h;观察组早产儿的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口腔护理对胃管喂养早产儿体重增加具有的促进作用,并可以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8(012)015

  【总页数】2页(P165-166)

  【关键词】母乳;口腔护理;胃管喂养;早产儿;临床价值

  【作者】温景莲;张春丽;胡飞

  【作者单位】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由于早产儿本身的免疫能力低下,胃管喂养缺少自主进食诱导的反射,口腔内唾液分泌减少,对口腔的保护能力下降,导致口腔感染的发生,严重者诱发败血症等的发生[1]。因此,减轻胃管喂养新生儿的口腔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母乳是婴儿成长过程中最自然、安全且完整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及营养物质,对增加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及自身抵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出生或收治的经胃管喂养的早产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母乳口腔护理在胃管喂养的新生儿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出生或收治的经胃管喂养的早产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胎龄32~37周,平均胎龄(34.61±0.83)周;出生体重1.96~3.05kg,平均体重(2.35±0.46)kg。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胎龄31~37周,平均胎龄(33.97±1.04)周;出生体重1.89~3.12kg,平均体重(2.42±0.52)kg。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及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胎龄<37周;②出生后24h内入院接受治疗且住院天数>7d;③采用胃管饲养,且时间>72h;④母亲身体健康,无严重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排除标准:①具有先天性免疫系统功能疾病或遗传代谢疾病早产儿;

  ②出生时已发生严重感染的患儿;③先天性畸形的患儿;④临床资料不完整或治疗过程中出院的患儿。1.3方法对照组早产儿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护理方法:由护士采用无菌棉签蘸取无菌生理盐水,依次擦拭早产儿口腔,包括口唇、颊部、牙龈、硬腭、舌面、舌下等,进行4次/d,保持早产儿的口腔清洁。观察组早产儿采用母乳口腔护理,具体方法:由护士采集早产儿母亲的乳汁,用无菌棉签蘸取,依次擦拭早产儿口腔,擦拭方法及顺序同对照组,清洁4次/d,保持早产儿口腔的清洁。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每次进行完口腔护理后对早产儿的口腔清洁度进行评价,分制为5分,1分:口腔分泌物经病原菌检测为阳性;2分:口腔出现出血及溃疡的情况;3分:口腔内出现奶渣、污渍等情况;4分:舌苔厚重;5分:口腔清洁度高,未出现以上情况;②统计两组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③统计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其矫正胎龄37周的体重为测量指标,其中体重增长百分比的计算公式为:(矫正胎龄37周体重-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00%;④统计两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早产儿口腔清洁度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口腔清洁度评分为(4.53±1.05)高于对照组的(4.05±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9,P=0.037)。2.2两组早产儿NEC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率8.00%、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两组早产儿NEC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aP<

  0.05组别例数喂养不耐受NEC对照组5012(24.00)9(18.00)观察组504(8.00)a2(4.00)aχ24.7625.005P<0.05<0.052.3两组早产儿的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情况及胃管留置时间比较对照组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为(6.27±3.01)%、胃管留置时间为(139.28±54.12)h;观察组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为(13.08±3.57)%、胃管留置时间为(96.24±36.12)h;观察组早产儿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母乳是新生儿的天然食物,其含有多种蛋白质、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等,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2-5]。有报道称[6-8],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母乳中含有多种益生菌,能够有效的改善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对胃肠结构和功能产生有益的作用。母乳还具有促进小肠发育成熟及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尤其在早产儿出生后的短时间内作用显著,对早产儿的出生后追赶性生长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9],对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进行母乳口腔擦拭,能够有效的促进早产儿吮吸动作的发生,且能够增加母乳进入早产儿的胃肠道,从而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及感染的发生,缩短胃管饲养的时间。本研究选取100例早产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相比,母乳口腔护理能够显著增加早产儿的口腔清洁度,减少口腔病原菌的发生;能够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加,减少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母乳口腔护理还能够显著减少胃管留置时间,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在早产儿的早期喂养上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母乳口腔护理在胃管喂养的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能够显著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加,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王晨,韩露艳,孙静,等.早产儿母乳喂养强化方法的探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1):813.[2]陈喻萍,陈丹,洪维,等.口腔按摩联合口腔支持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结局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13,28(3):35-38.[3]迟春昕,谢巧庆,林俊.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68-1269.[4]贾湘杰,刘九月,韩爱茹.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5):85-86.[5]徐倩倩,卓瑞燕,程奇,等.母乳在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天津护理,2017,25(4):285-287.[6]赵晓兰.产科护理中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的临床价值分析.现代养生,2018(2):138-139.[7]张晓芳,李英.个性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喂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5):180.[8]姜喜英,盛方明.系统化健康宣教在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实用医药,2017,12(9):181-183.[9]韩会敏.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影响研究.中国处方药,2017,15(12):17-18.

篇二: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122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余倩;周熙惠

  【摘要】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manifestation,causesandmedicaltherapyofpreterm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soastomakeearlydiagnosisandeffectivetherapy,andreducethemortality.Methods:Retrospec‐tivelyanalyzetheclinicalissuesof122preterminfantswhosegestationalageisbelow37weekswithNECfromJanuary2010toDecember2015.Results:Fromtheanalysisandcomparisonofthebasicriskfactorswefindthat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gestationalage,birthweightandbreastfeedingamongthesethreestages;Throughobserve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amongthese122cases,weconcludethattheincidenceofabdominaldistension,vomiting,gastricresidualsandlethargyismuchhigherthanbloodstool;Afterthecorrespondingtreatment,theeffectiverateofstageⅠwas100.0%,theeffectiverateofstageⅡwas94.0%,theeffectiverateofstageⅢwas75.0%.Conclusion: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issignificanttoreducethemortalityofNEC;Timelyandeffectivesurgicalinterventionscanim‐provetheprognosisofseverecase.%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帮助实现早诊断及有效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22例胎龄<37周NEC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对早产NEC患儿的基本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及母乳喂养在三期患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22例患儿临床表现中,腹胀、呕吐、胃

  残留、反应低下的发生率高于血便;经治疗,Ⅰ期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Ⅱ期患儿总有效率为94.0%,Ⅲ期患儿总有效率为75.0%。结论:降低早产儿NEC的病死率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有效的外科干预可提高严重NEC病例的治疗效果。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6(029)019

  【总页数】4页(P3319-3321,3336)

  【关键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余倩;周熙惠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61;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6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早产儿的各项合并症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严重威胁早产儿生命安全的疾病。本研究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22例胎龄<37周NEC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122例胎龄<37周NEC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8例,女54例;阴道分娩52例,剖宫产70例;Apgar评分≥7分82例,5~7分35例,<5分5例;出生体重≥1500g患

  儿89例,体重<1500g患儿33例;胎龄≥32周69例,胎龄<32周53例;母乳喂养48例,非母乳喂养74例。1.2临床表现早产儿发生NEC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本研究中纳入的122例早产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呕吐或胃内残留奶量增多,但发生血便者仅有74例(60.7%),包括肉眼血便及粪便潜血阳性。本研究中仅有5例(4.1%)患儿发病时不伴有精神反应减低等表现,其余117例(95.9%)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反应低下、体温波动、拒乳等表现。本研究中还有一些患儿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暂停、肤色发花、末梢发凉、心率改变、血氧饱和度波动等表现。1.3诊断标准根据Beli分期标准进行诊断[1]:Ⅰ期,临床表现为轻度腹胀、胃残留奶量增多,伴或不伴有呼吸暂停、呼吸减慢,体温不稳定以及反应低下,X线表现正常或轻度肠梗阻表现,本次研究有64例患儿符合该期;ⅡA期,临床表现为血便、明显腹胀、肠鸣音消失以及轻度压痛,伴有呼吸暂停、呼吸减慢,体温不稳定以及反应低下,X线表现为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局部肠积气,本次研究有38例患儿符合该期;ⅡB期,临床表现为腹壁水肿、可触及明显包块及压痛,可出现腹壁蜂窝织炎表现,伴有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代谢性酸中毒,X线表现为广泛肠积气、腹水或门静脉积气,本次研究有12例患儿符合该期;ⅢA期,临床有腹膜炎表现,严重腹胀及压痛、腹壁水肿或发硬,伴有混合型酸中毒、少尿、低血压、凝血障碍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X线表现为显著肠胀气、严重腹水,但未见游离气体,本次研究有5例患儿符合该期;ⅢB期,表现为肠穿孔,伴有休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严重恶化,X线表现符合肠穿孔表现,本次研究有3例患儿符合该期。另外,将胃内奶量残留定义为连续胃内残留奶量大于当次喂养量的50%[1]。1.4治疗方法本次纳入的122例病例中有5例患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中发现肠管弥漫性坏死,探查后直接关腹,术后家长放弃治疗死亡,4例接受肠管切除造瘘术。其余病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方法。(1)禁食、胃肠减压:所有患儿均

  给予禁食及胃肠减压,禁食时间根据病情而定,最短禁食时间为3d,最长禁食时间为20d。待停止胃肠减压后患儿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临床情况好转,实验室检查正常后开始给予肠内营养。(2)合理选择喂养方式:首选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则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以减少肠道负担。首次开奶奶量为10ml/kg,喂奶间隔3h,根据喂养耐受情况酌情逐渐增加奶量直至全量喂养。若喂养耐受量好,酌情考虑强化母乳喂养,并逐渐将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过渡至早产儿奶粉喂养。(3)静脉补液: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补液支持治疗,给患儿提供足量能量及所需营养物质。(4)抗感染治疗:若患儿合并感染,实验室检查提示感染指标异常,则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必要时联合甲硝唑治疗。重症病例选择美罗培南联合甲硝唑治疗。治疗中根据病原学检查酌情调整治疗。(5)支持治疗:当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首选无创通气nCPAP或NIPPV,对于严重病例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待病情好转后尽早改为无创通气。当患儿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及电解质失调时及时给予纠正。当患儿出现血压波动或末梢循环不良表现时及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当患儿出现休克表现时及时给予扩容补液支持治疗。当患儿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时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给予血浆支持治疗。1.5疗效标准治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未再出现腹胀、呕吐、胃残留、血便等表现,喂养耐受良好,肠鸣音恢复正常,腹部X线片未见异常,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未见其他合并症;好转:患儿临床症状好转,腹胀不明显,未见明显呕吐及胃残留,未见血便,喂养基本可耐受,有时可出现轻度腹胀、肠型等表现,腹部X线片提示肠道充气较前好转,实验室检查较前有所好转,可能出现合并症;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恶化,腹部症状加重伴有严重全身症状,重者死亡,腹部X线片提示典型腹膜炎及肠穿孔表现,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严重恶化,临床出现各种合并症。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分析本次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相关因素分析本次研究纳入的122例患儿中,Ⅰ期患儿中体重≥1500g51例,体重<1500g13例;胎龄≥32周41例,胎龄<32周23例;母乳喂养33例,非母乳喂养31例。Ⅱ期患儿中体重≥1500g36例,体重<1500g14例;胎龄≥32周27例,胎龄<32周23例;母乳喂养14例,非母乳喂养36例。Ⅲ期患儿中体重≥1500g2例,体重<1500g6例;胎龄≥32周1例,胎龄<32周7例;母乳喂养1例,非母乳喂养7例。对三期患儿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临床表现本次纳入的各期病例中,腹胀、呕吐/胃残留的发生率均高,各期患儿中肠鸣音减弱、反应差、体温波动的发生率均较高,血便/粪隐血、酸中毒在Ⅱ期及Ⅲ期患儿中发生率高。见表2。2.3治疗结局此次纳入的122例患儿中,1例治疗无效死亡,1例术后放弃治疗死亡,其余120例患儿均存活。Ⅰ期患儿总有效率100.0%,Ⅱ期患儿总有效率94.0%,Ⅲ期患儿总有效率75.0%。见表3。NE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肠坏死综合征。该病病因复杂,发病因素多样,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最常见的外科急症,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该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中心发病率不尽相同。在美国大多数中心NICU中NEC的发病率为2%~5%,而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中发病率高达5%~10%[2]。在荷兰NICU中NEC的发病率为3%左右。日本NICU中NEC的发病率为1%左右。我国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中NEC发病率为8%[3]。NEC的总体病死率为9%~28%,在VLBW中病死率可高达45%[2]。随着重症监护技术及外科治疗技术的提高,NEC的病死率已逐年下降至20%左右[3]。

  由于NEC在NICU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而随着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增加,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人数不断增多,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NEC并降低病死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NE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病属于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早产、喂养方式、体重以及感染等多种危险因素造成。另外胎盘早剥、肠道缺氧-再灌注损伤以及围生期窒息等缺氧缺血性损伤也是引发该病的高危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肠黏膜缺血坏死,肠黏膜屏障受损,大量致病菌在肠道内繁殖,产生各种有毒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以及内毒素等各种炎性因子,这些炎性因子进一步对肠道作用,引起肠道黏膜炎症反应以及局灶性坏死,最终造成肠黏膜的缺血损伤及坏死。此外,由于肠黏膜的损伤,细菌、毒素进一步进入血液循环,导致NEC加重,甚至引发败血症、菌血症、DIC以及休克。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NEC的发病率,并可以减少死亡及医疗费用[4]。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胎龄、出生体重及母乳喂养均与NEC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NEC的早期诊断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由于NEC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而X线片的典型表现往往不能进行早期诊断,因此这就需要对那些高危患儿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NEC的症状多样化,总体说来分为腹部症状及全身症状。腹部症状包括血便、腹胀、胃残留、呕吐、肠梗阻、腹壁发红、腹部硬结以及腹水等。全身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反应低下、体温不稳定、激惹、喂养困难、低血压、外周循环不良、少尿、出血倾向等。本次研究中纳入早产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呕吐或胃内残留奶量增多,但发生血便者仅有60.7%,包括肉眼血便及粪便潜血阳性。本研究中仅有4.1%的患儿发病时不伴有精神反应减低等表现,其余95.9%均伴有不同程度反应低下、体温波动、拒乳等表现。本研究中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暂停、肤色发花、末梢发凉、心率改变、血氧饱和度波动等表现的患儿集中在Ⅱ期及Ⅲ期。

  因此,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对于早产儿出现的反应低下、体温不稳定、胃残留等症状需引起高度重视,密切监护,细心观察,适当调整治疗。尽量避免出现血便、腹胀等典型NEC症状并进一步引起休克、DIC以及肠穿孔等严重后果。NEC的内科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当发现可疑症状时及时给予禁食,适当胃肠减压,待停止胃肠减压后患儿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临床情况好转,实验室检查正常后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喂养方式首选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可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以减少肠道负担。少量开奶,根据喂养耐受情况酌情逐渐增加奶量直至全量喂养。若喂养耐受量好,酌情考虑强化母乳喂养,并逐渐将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过渡至早产儿奶粉喂养。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补液支持治疗,给患儿提供足量能量及所需营养物质。若患儿合并感染,实验室检查提示感染指标异常,则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当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首选无创通气nCPAP或NIPPV,对于严重病例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待病情好转后尽早改为无创通气。当患儿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及电解质失调时及时给予纠正。当患儿出现血压波动或末梢循环不良表现时及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当患儿出现休克表现时及时给予扩容补液支持治疗。当患儿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时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给予血浆支持治疗。目前仍有很多关于NEC的治疗新进展研究,比如口服益生菌是否可以有效预防早产儿NEC的发生[5,6]。比如口服免疫球蛋白制剂是否能够预防早产低体重儿NEC的发生[7]等。这些研究都没有肯定并具有指导意义的治疗意见。因此,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可疑症状,尽早采取有效对症支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才是目前明智的治疗选择。NEC的外科治疗主要根据坏死肠管位置及范围而定。本次研究中有5例患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中发现肠管弥漫性坏死,探查后直接关腹,术后家长放弃治疗死亡,另4例接受肠管切除造瘘术。经过及时有效的外科干预,严重NEC病例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从本次研究总结的各期治疗效果来看,Ⅰ期患儿总有效率100.0%,Ⅱ期患儿总有

  效率94.0%,Ⅲ期患儿总有效率75.0%。各期NEC患儿治疗有效率均理想,其原因包括早期发现不典型症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加强支持治疗以及与外科的密切合作。因此,要想提高NEC患儿的生存质量,需要我们尽最大能力将病情控制在Ⅰ期,避免病情进展为Ⅱ期甚至Ⅲ期。当病情变化快,程度重时,需要加强与外科的合作,及时会诊,正确判断手术时机,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并且加强术后管理及支持治疗。总之,要想降低早产儿NEC的病死率需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由于早产本身就是NEC高危因素,因此做好孕妇围产期保健、避免早产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早产儿首选母乳喂养可以有效降低NEC的发病率。因此需要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尽量帮助早产母亲建立有效的母乳喂养,从而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病率。而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可能出现无法实现母乳喂养,本中心通过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成功实现了早产NEC患儿的喂养过渡过程。由于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的低渗透标均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清CyPA水平升高可能是HDCP发生的危险因素。然而,本课题组由于课题经费的欠缺及收集标本较为困难,未从基因水平、分子水平及蛋白水平探讨CyPA与HDCP的发生机制,而只是局限于横断面的研究,这有待于今后进行多中心、多样本的深入研究。

  【相关文献】

  [1]周爱芬,赵瑾珠,章一鸣,等.武汉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不良妊娠结局大样本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57-2960.[2]王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1):147-148.[3]JinZG,LunguAO,XieL,etal.CyclophilinAisaproinflammatorycytokinethatactivatesendothelialcells〔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4,24(7):1186-1191.[4]SuzukiJ,JinZG,MeoliDF,etal.CyclophilinAissecretedbyavesicularpathwayin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J〕.CircRes,2006,98(6):811-817.[5]王忠,郑丽华,巴音巴特,等.新疆锡伯族、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血清Cy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

  义〔J〕.天津医药杂志,2015,43(8):879-882.[6]李华,王宝兰,高霞,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尿脂联素、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27(30):90-92.[7]CudihyD,LeeRV.Thepathophysiologyofpreeclampsia:currentclinicalconcepts〔J〕.JObsteGynaecol,2009,29(7):576.[8]孙伟才,刘安娜,王厚照,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6例血清Hcy及NT-proBNP水平变化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8):862-863.[9]吕锡芳,杨军,何雄伟,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VEGF、ET-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1004-1008.[10]ChangCS,SuSL,ChangCC,etal.Cyclophilin-A:anovelbiomarkerforuntreatedmaleessentialhypertension〔J〕.Biomarrkers,2013,18(8):716-720.[11]郑丽华,王忠,王丽,等.血清亲环素A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28-230.

篇三: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稀释性母乳喂养降低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万改红;孙桂云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6(034)011

  【摘要】目的探讨稀释性母乳喂养降低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前入院者为常规母乳喂养组(对照组),2012年6月及以后入院者为稀释性母乳喂养组(干预组).对照组于出生15min~72h出现肠鸣音后常规喂母乳,干预组于出生后15min~72h出现肠鸣音后予以稀释性母乳喂养,观察两组NEC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822,P<0.05);3∶1稀释性母乳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275P<0.05);2∶1稀释性母乳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145,P>0.05);1∶1稀释性母乳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922,P>0.05).结论稀释性母乳喂养能降低早产儿NEC发生率,且母乳稀释浓度不同,喂养效果不同.

  【总页数】2页(P155-156)

  【作者】万改红;孙桂云

  【作者单位】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

  【相关文献】

  1.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谢洋;2.早期康复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邵宪花;杨震英;陈震3.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邓晓青;赵萍;金光寰;张伟忠;严文康;曾雪飞4.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郭秀东;赵萍;邓晓青;严文康;林素惠5.母乳喂养可大幅度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率[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四: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病、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13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发生NEC相关情况。结果:2136例早产儿,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74例,发生率达3.46%,NEC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胎龄小、低出生体重、窒息、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呼吸衰竭、肺出血、败血症、低血压、凝血异常、胎膜早破、硬肿症。结论:NEC在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比较易发生,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避免或及时治疗引起NEC的因素,及早发现治疗,力求及早控制病情。

  标签: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因素;预防;早产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消化道的严重疾病,尤为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1]。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增多,NEC患儿随之增多,因此,加强对早产儿NEC的早期诊治,对预后十分重要。现将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发生NEC的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NICU收住的早产儿2136例,男1246例,女890例,胎龄10mg/L,外周血白细胞25×109/L;低血糖:静脉血糖<2.2mmol/L;低碳酸血症:动脉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mmHg。NEC符合《实用新生儿学》[2]诊断标准:(1)腹胀;(2)便血;(3)嗜睡、呼吸暂停;(4)放射影像学:肠壁积气。并符合新生儿NEC修正Bell分期标准。

  1.2.2观察指标观察NEC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NEC发生率2136例早产儿发生NEC者74例,发生率3.46%。

  2.2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NEC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详见表1。

  2.3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NEC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详见表2。

  2.4NEC及非NEC早产儿临床情况比较,详见表3。

  2.5治疗和转归患儿以保守治疗为主,一旦确诊为NEC,立即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糖正常)、循环及呼吸支持等综合抢救措施。轻度NEC患儿禁食6~7d,重度禁食10~14d,甚至达到21d。其中3例出现肠穿孔转行外科手术治疗。74例早产儿NEC病例中,60例治愈,治愈率为81.1%,9例未愈自动出院,5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6.8%。

  3讨论

  本研究资料提示,早产儿NEC是由诸多发病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形成的。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NEC的危险越大[3];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肺出血、多器官损害、硬肿症、呼吸衰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凝血异常等患儿NEC发生率高。早产儿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及局部免疫应答功能等发育均不成熟,吸吮和吞咽功能低下,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活性低,肠壁通透性高,SIgA水平低及胃肠动力弱,使肠内不完全分解产物增多,细菌易于停留繁殖,产生毒素,侵袭破坏肠黏膜,引发NEC[4]。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等发生率高,早产儿围产期窒息及呼吸系统疾病并发症易导致缺氧,人体防御性反射,血液重新分布,在保障心脏供血前提下,肠系膜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肠黏膜缺氧,甚至坏死,消化道黏膜屏障功能破坏,肠壁通透性增加,自由基增多,以自由基介导的“再灌注损伤”是黏膜损伤的最重要因素,从而诱发NEC[5-6]。感染,尤其肠道感染,是导致NEC的危险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人工喂养儿则可能有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芽孢杆菌等革兰阴性病原菌定植,革兰阴性菌可在肠道内发酵乳糖而产生氢气、二氧化碳和有机酸,造成肠管扩张而致腹胀,使肠道pH值下降而致肠黏膜受损。病理情况下肠黏膜细胞紧密连接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菌易位,病原体和毒素进入黏膜层,肠蠕动减弱亦可致细菌易位,侵袭破坏肠黏膜,引发NEC。

  早产儿NEC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可达10%~50%[2],因此,预防是关键,是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和降低病死率的根本措施,主要从以下方面:(1)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儿,尤其极低体重儿的出生,加强产科和新生儿科合作,降低早产儿窒息发生率,可从根本上减少NEC的发生率;(2)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各种危重患儿及时转运到三级医院的NICU,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是减少减轻早产儿NEC的主要措施;(3)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活化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增强宿主防御机制,更有刺激胃肠黏膜成熟、减少肠道菌群移位及抗炎等功能[7];(4)早期非营养性喂养,可改善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刺激胃肠生长发育与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5)微量肠内喂养,对早产儿于生后24h内开始喂养,可刺激肠道蠕动,避免肠道黏膜萎缩,提高肠内双糖酶活性及肠激素,降低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改善肠道血流,促进肠黏膜发育成熟,缩短静脉营养时间,从而可降低早产儿与导管相关的院内感染率[1]。(6)预防性应用谷氨酰胺及微生态制剂,对维持肠黏膜完整性及促进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发育、成熟,可降低早产儿NEC的患病率[8-9]。

  综上所述,早产儿NEC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下形成的,加强

篇五: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杜桂莲;许艳;许玲

  【摘要】目的研究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方法52例足月新生儿NEC患儿作为观察组,52例足月新生儿非NEC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观察足月新生儿NEC的发病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胃潴留、腹壁静脉显露红斑、肠穿孔、体温不稳、肌张力减低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便血、肠鸣音减弱、皮肤苍灰所占比例(65.38%、61.54%、82.69%、73.08%、53.85%)明显高于对照组(30.77%、26.92%、23.08%、36.54%、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胎龄、生后窒息、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败血症、毒性红斑、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巨细胞病毒(CMV)均与足月新生儿NEC发病有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后窒息、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是引发足月新生儿NEC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是足月新生儿NEC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NEC的发病危险因素与生后窒息、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有关,而对患儿进行母乳喂养以及口服益生菌可降低新生儿NEC发生的几率.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7(011)009

  【总页数】3页(P22-24)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足月新生儿;发生特征;危险因素

  【作者】杜桂莲;许艳;许玲

  【作者单位】528105深圳市宝安区第五人民医院新生儿科;528105深圳市宝安区第五人民医院新生儿科;528105深圳市宝安区第五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NEC是指肠黏膜损害和炎症,严重时小肠可能发生坏死,导致发生肠穿孔和腹膜炎[1-4]。NEC常在早产儿中发病,但在足月新生儿中也较常见。目前临床上对NEC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2,6-8]。为寻找发病诱因,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本院52例足月新生儿NEC患儿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足月新生儿NEC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段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2例非NEC患儿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确诊为足月新生儿NEC;②排除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患儿。对照组男31例,女21例,出生体重≥2500g36例,1500~2500g16例,孕周均>37周;观察组男33例,女19例,出生体重≥2500g37例,1500~2500g15例,发病时间2~10d,孕周均>37周。1.2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内容:①患儿的孕母情况: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以及产前使用抗生素;②患儿的一般情况: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发病时间;③出生时情况:羊水有无污染、分娩方式以及有无窒息史(Apgar评分<3分,pH<7.0,或存在多功能脏器损害);④喂养情况:喂养方式、益生菌应用情况;⑤发病前合并疾病情况: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败血症(血培养结果阳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毒性红斑、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CMV感染等。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足月新生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新生儿NEC发病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表示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患儿胃潴留、腹壁静脉显露红斑、肠穿孔、体温不稳、肌张力减低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便血、肠鸣音减弱、皮肤苍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血是新生儿NEC常见的发病特点。见表1。2.2NEC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结果显示,胎龄、生后窒息、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败血症、毒性红斑、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CMV均与足月新生儿NEC发病有关(P<0.05)。见表2。2.3NEC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后窒息、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是引发足月新生儿NEC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是足月新生儿NEC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3。NEC是新生儿中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患儿发生败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9-12]。并且NEC在足月儿以及早产儿中发病时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大大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13-16]。相关学者研究了新生儿NEC的发病原因,结果表明,新生儿的早产、肠道感染、缺氧缺血、喂养不当等均可引起NEC的发病[3,4]。而在本文研究结果中,单因素结果显示,胎龄、生后窒息、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败血症、毒性红斑、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CMV均与足月新生儿NEC发病有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后窒息、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是引发足月新生儿NEC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并且本文研究结果还表明,呕吐、腹胀、便血、肠鸣音减弱、皮肤苍灰等临床症状均是足月新生儿NEC的发病特征,而便血是足月新生儿NEC常见的发病特点。为降低新生儿出生后患NEC的几率,临床上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相关学者研究了

  母乳对NEC的预防作用,结果证明,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可有效的降低NEC的发病

  率[5]。而林燕[6]研究了益生菌对NEC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口服益生菌也

  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NEC的发病。而本文的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所提出的研究结

  果相似。

  综上所述,足月新生儿患NEC后会表现出呕吐、腹胀、便血、肠鸣音减弱、皮肤

  苍灰等临床特征,并且足月新生儿NEC的发病危险因素与生后窒息、败血症、先

  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有关,而予以母乳喂养以及口服益生菌可降低新生儿

  NEC发生的几率。

  【相关文献】

  [1]郭丽侠,王月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040-1041.[2]钱甜,张蓉,朱丽,等.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2):1766-1772.[3]晏俪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原因及预后研究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6):470-473.[4]曹立园.64例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因素临床分析.吉林大学,2015.[5]卢露,屠文娟.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母乳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2):149-151.[6]林燕.益生菌防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5):514518.[7]梁玉美,冯燕妮,潘红飞,等.早产儿与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41-5943.[8]罗洁,姜敏,林影.足月儿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北京医学,2009,31(11):669-671.[9]张文勇,李禄全.影响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5(5):644-645.[10]吴小玲,黄翠兰,林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处方药,2014(11):80-81.[11]卢安庭,黄洁,张海珠.足月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中国农村卫生,2013(4Z):374.[12]黄国盛.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2):290-292.

  [13]吕爱君,林泽军.引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61-163.[14]于论,孙斌,缪珀,等.8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12):1082-1085.[15]黄志宇.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6):1352-1353.[16]张秋枫.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04-205.

篇六: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美国儿科学会母乳喂养和母乳使用的政策陈述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母乳喂养和母乳使用的政策陈述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母乳喂养和人奶是婴儿喂养和营养供给的标准规范。因为母乳喂养在神经系统发育及其他的健康方面具有短期和长期的优势,所以婴儿营养应该是一项公共卫生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喂养方式的选择。

  美国儿科学会重申:推荐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6个月添加辅食后继续母乳喂养,并可根据母婴双方的需要喂养至一年或一年以上。

  母乳喂养在医学上的禁忌症很少。婴儿的生长发育应参考世界卫生组织(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生长发育标准曲线,避免对婴儿低体重或发育迟缓的误诊。

  医疗单位需根据美国儿科学认可的WHO/UNICEF“母乳喂养成功实现十步骤”来鼓励和支持初始的和持续的母乳喂养。美国卫生总署(USSurgeonGeneral)的“行动呼吁”计划、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和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TheJointCommission)所支持的国家战略中,也涉及到在美国医院和社区中推广母乳喂养方面的行动。

  儿科医生作为母乳喂养的倡导者在其执业过程和社区活动中对母乳喂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儿科医生应知道非母乳喂养的健康风险,母乳喂养在社会经济上的益处,以及实现和支持母乳喂养所需要的技能。“职场母乳喂养”详细讲述了职场妈妈怎样维持哺乳喂养,以及支持母乳喂养对雇主们的好处。关键词: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婴儿营养;哺乳;母乳;护理缩略词:AAP——美国儿科学会

  AHRQ——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I——可信区间CMV——巨细胞病毒DHA——二十二碳六烯酸NEC——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比值比

  SIDS——婴儿猝死综合征WHO——世界卫生组织引言距美国儿科学会(The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AP)上一次出版关于母乳喂养的政策陈述已过去六年。近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和综述进一步阐明了母乳喂养和人奶是婴儿喂养和营养的推荐参考标准,本次政策陈述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的研究结果做了更新,并作为AAP出版的其他详细介绍母乳喂养方法及婴儿营养读物的理论基础,如《AAP:内科医生母乳喂养指导手册》、《AAP:医院内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案示例》、《AAP:住院医师母乳喂养培训手册》、《AAP:安全与健康起点工具包》。AAP重申:推荐前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继续母乳喂养,并根据母婴双方的需要延长至一年或一年以上。流行病学关于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行为的数据可以从多个政府数据库中获得,其中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全国免疫状态调查、国家营养与健康调查、孕产

  妇行为与婴儿营养与护理。根据这些及其它相关数据,美国CDC出版了《母乳喂养报告卡》,报告卡说明了《健康国民2010目标计划》及《健康国民2020目标计划》目标完成情况(表1)–。

  根据上一次的全国人口免疫调查数据,全美人口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为75%,然而,从这个整体的率无法区分客观上重要的社会人口学和文化差异。例如,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但是,非西班牙裔的黑人以及非洲籍美国人,他们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在低收入的母亲中(如妇女、婴儿或者孩子特殊营养补充计划(WIC计划)的参加者),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为%,但是在那些较高收入的不满足WIC计划条件的母亲中,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非西班牙裔低收入的黑人母亲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37%。类似的差距也表现在年龄上,20岁以下年轻母亲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而30岁以上母亲的喂养率达到%。非西班牙裔且年龄低于20岁的母亲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最低,为30%。

  虽然过去十年,3月龄和6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有所增加,但是没有一个人群达到了“健康国民2010目标计划”。例如,全美人口六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为43%,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的为46%,非西班牙裔黑人和非洲籍美国人的为%。“健康国民2010目标计划”中的纯母乳喂养率标准有所提升,但是仅有13%的美国人口实现了前六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所以,虽然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接近“健康国民2010目标计划”标准,但是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率仍未达到(表1)。

  表12020年及2010年国民健康计划目标2007年a2010年目2020年目标标

  母乳喂养

  新生儿

  75

  6个月

  50

  1岁

  25

  纯母乳喂养

  0-3个月

  40

  0-6个月

  17

  工作场所母乳支持率

  25

  —

  出生后两天添加配方奶粉率

  —

  a:在2011年公布的2007年数据10

  此外,24%的产科服务一般情况下在婴儿出生的48小时内提供额外的商

  业化的婴儿配方奶粉,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结论,不同医院不同医疗程序母乳喂

  养率存在差异,而与人群服务无关。所以很明显,要实现新的2020目标计划需

  要在提升和规范产科医疗服务给予更多的重视。

  方法学问题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母乳喂养都有利于母婴双方的身体健

  康。一些关于母乳喂养研究质量的质疑,主要是方法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研

  究人群的样本量、数据收集质量、对混淆因素的不当调整、没有区分母乳喂养

  和纯母乳喂养、对母乳喂养和其效果之间缺乏明确的因果联系等。此外,对不

  同喂养方式的前瞻性随机干预试验也未考虑到固有生活行为方式和伦理学因

  素。所以,大部分已发表的研究报告是观察性队列研究、系统综述或Meta分

  析。

  迄今为止,一些已发表的文献对母乳喂养和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在健康产出

  方面进行了比较,对这些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最全面的报告是由美国卫生与公

  众服务部下属的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theAgencyforHealthcare

  ResearchandQuality,AHRQ)的循证实践中心发表的,报告的题目为《发达国

  家母乳喂养与母婴健康产出》。以下的章节总结和更新了AHRQ的Meta分析结

  果,以及关于健康产出的扩展分析结果。表2总结了母乳喂养时间和其保护作

  用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表2母乳喂养益处的剂量反应关系

  因素中耳炎中耳炎

  降低百分率23%

  50

  复发性中耳炎77

  上呼吸道感染63下呼吸道感染72

  下呼吸道感染77

  哮喘

  40

  哮喘

  26

  RSV支气管炎74

  NEC

  77

  遗传性过敏性27

  皮遗炎传性过敏性42

  皮胃炎肠炎

  64

  急性肠炎

  31

  肥胖

  24

  乳糜泻综合征52

  Ⅰ型糖尿病

  30

  Ⅱ型糖尿病

  40

  白血病(ALL)20

  母乳喂养方式母乳喂养≥3或6月纯母乳喂养≥6月d>6月≥4月纯母乳喂养≥6月d≥3月≥3月>4月NICU住院>3月>3月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母乳喂养

  >2月

  >3月母乳喂养>6月

  注解

  —

  纯母乳喂养与母乳喂养4-6月比较d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与母乳喂养4-6月比较d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纯母乳喂养早产儿纯母乳喂养无家族纯史母乳喂养有家族—史

  —

  —母乳喂养期间添加谷类食物纯母乳喂养

  —

  —

  OR值

  白血病(AML)15

  >6月

  —

  SIDS

  36

  母乳喂养>1—

  月

  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急性髓性白血病,BF:母乳喂养;HM:

  母乳;RSV:呼吸道合胞病毒

  a:数据库

  b%低风险是指母乳喂养与商业配方奶喂养或其它特定对照组相比风险降

  低

  cOR表示商业配方奶喂养增加的风险

  d对照组为纯母乳喂养大于6个月

  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

  如果婴儿接受4个月以上的纯母乳喂养,其在一岁以内因呼吸道感染住院

  的比例将降低72%,,接受4-6个月纯母乳喂养婴儿患肺炎的风险是6个月以上

  纯母乳喂养婴儿的4倍。接受4个月以上纯母乳喂养婴儿相对从未接受母乳喂

  养或部分母乳喂养婴儿患呼吸道合胞病毒支气管炎的风险降低74%。

  母乳喂养相对纯配方奶粉喂养均可降低23%的中耳炎发病率,纯母乳喂养3

  个月可使中耳炎的发病率降低50%。纯母乳喂养6个月可降低婴儿患严重感冒

  或耳部咽喉感染的比例为63%。

  胃肠道感染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非特异性胃肠道感染的发病率64%,并且这种作用可以

  持续到断奶后两个月,,,。

  坏死性小结肠炎

  对1983年至2005年间的4次随机化分组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

  示对早产儿给予母乳喂养可明显降低(58%)其坏死性小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率。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对早产儿进行纯母乳喂养其患坏死性小结肠炎的概率相对混合喂养的早产儿降低77%。每10名婴儿接受纯母乳喂养就可以减少一个NEC病例,每8名婴儿接受纯母乳喂养就可减少一例NEC手术或死亡病例。婴儿猝死综合征和婴儿死亡率

  对母乳喂养程度进行明确定义,并调整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SIDS)的混杂因素和已知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可使SIDS发生风险降低36%。最新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比较母乳喂养与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多变量比值比(oddsratio,OR值)为(95%的可信区间CI值为),而纯母乳喂养的OR值为(95%的CI值为)。全美婴儿死亡案例中的21%部分归因为非母乳喂养婴儿的SIDS发生率增加。母乳喂养可以减少SIDS发生而跟婴儿的睡眠姿势无关,一项大型的婴儿仰卧睡眠病例对照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据估算,如果全美90%的母亲纯母乳喂养6个月就可每年挽救900名以上婴儿的生命。世界上90%的婴幼儿死亡集中在42个发展中国家,实施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并持续到1岁以后断奶是减少婴儿死亡最有效的干预办法,这将可以每年减少超过一百万名婴儿死亡,也就相当于使全球儿童死亡率下降了13%。过敏性疾病

  纯母乳喂养3-4个月对哮喘、异位性皮炎和湿疹具有保护作用,在低风险人群中可以降低27%的发病率,在高风险具有家族遗传性的婴儿中可以降低42%的发病率,。在有过敏倾向和非遗传性过敏群体中,监测婴儿4个月后添加辅食

  的时间和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异位性皮炎和哮喘)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存在争议。同样,仍无可靠数据表明在6个月后添加易致敏食物对婴儿具有保护作用–。

  但是,分析这个研究可以发现其研究对象中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很低,所以,在混合喂养婴儿中研究遗传性过敏性疾病与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之间关系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适应于纯母乳喂养婴儿。乳糜泻

  母乳喂养可使婴儿在摄入谷类食物时发生乳糜泻的风险降低52%。总的来说,检测婴儿胃肠道抗体发现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乳糜泻发生的风险越低。起关键的保护作用的因素看起来不是谷类食物添加的时间,而是开始添加谷类食物时是否同时喂养母乳。所以,谷类食物应当在婴儿母乳喂养阶段添加,而非食用配方奶或其它牛乳配方产品后。炎症性肠病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31%的儿童期炎症性肠炎,猜测这一保护效应的机理可能是母乳的免疫调节功能与婴儿本身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母乳喂养儿与配方奶喂养儿不同的肠道菌群有助于发挥母乳的保护作用。肥胖

  因为母乳喂养儿的肥胖发生率明显很低,全国的预防肥胖运动都是从支持母乳喂养开始,。虽然在关于肥胖的研究中存在许多复杂的混杂因素,母乳喂养儿相对非母乳喂养儿,其在青少年和成年后肥胖的发生率仍可降低15%至30%,。弗拉明汉后代研究(TheFraminghamOffspringstudy)显示母乳喂养与成人较低的BMI和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有关。一项同胞差异模型研究表明,

  母乳喂养儿比其配方奶喂养同胞的体重轻14磅,更不可能达到肥胖的BMI值。母乳喂养的时间也与超重成负相关,母乳喂养的时间每增加一个月就可以降低4%的超重风险。

  因为在很多研究中没有明确区分母乳喂养胸喂和瓶喂的差别,所以这些研究数据的分析结果存在混杂因素。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胸喂的婴儿自主决定其摄入量,不用理会喂养者试图增加其吃奶量的动机,这种早起形成的自我调节转而可以影响其成年后的体重。这一说法也得到一些观察结果的证实,即相对纯母乳胸喂婴儿,采用瓶喂的婴儿,无论是牛奶或母乳,可以快速喝空瓶中的奶,自我调节能力更差,在6个月后相对单纯胸喂的婴儿体重增长更多,。糖尿病

  据报告,避免摄入牛奶蛋白,纯母乳喂养至少三个月的婴儿可以降低30%的1型糖尿病发病风险,,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婴儿早起接触了牛奶中的β-乳球蛋白,β-乳球蛋白可以刺激免疫调节过程从而拮抗胰腺中的β细胞。据报告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能降低40%,可能归因于母乳喂养对体重控制和自我饮食调节的长期正面作用。儿童期白血病和淋巴瘤

  母乳喂养的时间与白血病发病率的下降趋势相关,。母乳喂养6个月或以上可以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降低20%,使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率降低15%,。母乳喂养小于6个月的保护作用有所下降,大约分别为12%和10%。母乳喂养的保护效应是否为母乳对恶变的直接作用,或是母乳喂养通过减少儿童早期感染发挥继发效应,这些问题还有待回答。神经系统发育

  关于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结果一直存在差异,但是这些结论受到父母的教育程度、智力,家庭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等混杂因素的影响,。一项大型的随机化促进母乳喂养干预实验研究证实,调整混杂因素后,母乳喂养婴儿的智力评分和教师评级明显较高.–。并且,纯母乳喂养3个月或以上的婴儿的智力评分和教师评级更高。早产儿相对足月儿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的问题,母乳喂养对早产儿长期的神经系统发育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早产儿

  对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具有若干明显的短期或长期益处。母乳喂养早产儿的脓血症和坏死性小结肠炎发生率较低,提示母乳喂养有助于早产儿未成熟的自主免疫能力发展,–。母乳喂养的好处不仅体现在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时期,也体现在少数出了NICU后同年内因疾病再次入院的早产儿,。此外,降低坏死性小结肠炎的发病率也意味着使早产儿的死亡率降低,长期生长发育迟缓和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概率降低,。母乳喂养可提升早产儿的临床喂养耐受性,加速全肠内营养的实现,,。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对8岁直至青春期儿童的长期研究结果显示,婴儿时期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母乳喂养的儿童智力评分值更高,脑白质和脑容量更大,。在NICU接受最大比例母乳喂养的极早产儿在18个月和30个月时,其心理、运动和行为等级的评分明显更高,。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如母亲的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种族和婴儿发病率等,这些数据仍然具有明显差异。这些神经系统发育的优势与主要喂养母乳相关,不一定是纯母乳喂养。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母乳喂养也与早产儿严重视网膜病变的低发生率相关,。对早产儿的长期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

  进入青春期后,母乳喂养可使其血压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保持较低水平,而瘦素和胰岛素的代谢得到增强,。

  母乳喂养的益处是如此明显,所有的早产儿均应接受母乳喂养。母亲自己的乳汁,无论是新鲜的或是冰冻的,应该是早产儿的主要食物。对于出生体重小于的早产儿,应该给予营养强化母乳。如果早产儿的母亲经过各种促泌乳支持手段仍然无法分泌乳汁,则应选择其他人捐赠的经巴氏消毒后的母乳,。控制巴氏消毒母乳的质量很重要,需要接受监管。新的数据显示,母亲自己的乳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母亲的乳汁可以在4°C的冰箱中储存96小时。关于母乳解冻、加热和延长保存期的数据需要进一步更新。应当采取措施,制定相应的方案以避免对母乳的不当管理。

  表3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方式建议1.所有的早产儿均应接受母乳喂养

  对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婴儿,应当予以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强化的母乳,以保证其有最佳的营养摄入。

  如果母亲无法提供乳汁或者其乳汁不能食用,可以使用经适当强化经巴斯消毒的捐赠母乳。2.必须给母亲提供手工或机械挤奶的方法和训练手册3.新生儿加护病房需要有母乳收集、储存和标识以证据为基础的操作手册4.新生儿加护病房需要避免对母乳的管理失当5.没有数据支持母乳中细菌或其它生物常规培养

  对母亲的益处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健康具有短期和长期的益处,哺乳母亲可以减少产后出血

  量,子宫复原更加迅速。持续的哺乳因为可以延缓月经来潮从而减少怀孕几

  率,增大与下一个孩子间的年龄间隔。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未母乳喂养的或早期断奶的母亲更易患产后抑郁症。一项关于母亲对儿童的虐待和长期忽视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相对母乳喂养的母亲,非母乳喂养的母亲对儿童虐待或忽视的比例明显增加(OR:;95%CI:–)。

  因为有大量的混杂因素影响体重(饮食、活动、基线BMI、种族),母乳喂养对母亲恢复孕前体重的整体影响尚不明确。一项调整协变量的研究比较了14000余名产妇的体重,发现纯母乳超过6个月以上母亲的体重较未进行母乳喂养母亲的体重轻。对那些未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母亲,母乳喂养时间与降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每喂养一年母乳,可以降低4%至12%的风险,。而对已确诊过妊娠糖尿病的母亲,母乳喂养的益处尚未报道。

  一项护理健康队列研究显示累计母乳喂养时间与风湿性关节炎呈负相关,如果累计的母乳喂养时间超过12个月,患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对危险度为(RR值)为(95%CI:–,如果累计母乳喂养的时间超过24个月,相对危险度(95%CI:–.妇女健康行动(theWomen’sHealthInitiative)一项对139000名绝经后妇女的队列研究显示,累计哺乳时间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相关。累计哺乳时间在12至23个月之间的妇女高血压(OR:;95%CI:–、高血脂(OR:;95%CI:–、心血管疾病(OR:;95%CI:–和糖尿病(OR:;95%CI:–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累计的母乳喂养时间也和降低乳腺癌(绝经后原发性的)和卵巢癌发病率相关,,,累计母乳喂养时间超过12个月,可降低28%的乳腺癌(OR:;95%CI:–和卵巢癌(OR:;95%CI:–发病率。经计算每进行一年的母乳喂养可以降低%的乳腺癌发生概率,。

  经济收益AHRQ的详细育儿成本分析报告,如果90%的美国母亲遵循前6个月纯母乳

  喂养的指导,全美每年将节约130亿美元支出。这些节约的开支不包括父母请假或旷工,成人因儿童期罹患哮喘、Ⅰ型糖尿病或肥胖相关疾病而至死亡等情况。提升母乳喂养6个月左右母亲的数量,这一策略在国家层面上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纯母乳喂养时间

  AAP推荐纯母乳喂养大约6个月,然后根据母婴双方的意愿继续喂养至一岁或一岁以上,WHO和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theInstituteofMedicine)也是同样建议。之所以推荐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是因为发现纯母乳喂养4个月相比6个月有不同的健康产出,如胃肠道疾病、中耳炎、呼吸系统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在母亲恢复月经和产后瘦身上也存在差异,,。

  相对于从未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纯母乳喂养4个月婴儿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腹泻的发病率比纯母乳喂养6个月或更长时间婴儿更高,。相较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婴儿,纯母乳喂养4-6个月婴儿患肺炎的风险增加4倍。并且纯母乳喂养6个月可以延缓哺乳期月经来潮,增加生育时间间隔,从而降低了早产儿的出生风险。

  AAP发现一些婴儿因为家庭、病史、个人发育状况、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添加辅食(包括含麸质的谷类)的时间早于6个月,。因为母乳喂养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所以建议在婴儿的纯母乳喂养期开始引入此类辅食。鼓励母亲们母乳喂养持续到一年以后,直至婴儿添加更丰富的辅食。母乳喂养禁忌症

  母乳喂养的医学禁忌症的种类有限,其中包括婴儿典型性半乳糖血症所致的代谢紊乱。对于有其它代谢性疾病的婴儿(如苯丙酮尿症)可将母乳与不含特殊蛋白或与改良的配方奶粉交互喂养,同时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血液监测。I型或II型阳性或患布鲁氏病尚未治疗的母亲不能直接母乳喂养,也不能将挤出的乳汁直接喂养婴儿。母亲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或者单纯疱疹活动期并伴有乳房症状的不能直接喂养母乳,但是可以将乳汁挤出来后喂养婴儿,因为这些病原体不会通过乳汁传染。患有肺结核的母亲经过至少两周的治疗,经确认不再具有传染性后可以直接喂养母乳。母亲在分娩前5天和分娩后2天感染水痘病毒需要与婴儿隔离,但是可以挤出乳汁喂养婴儿。2009年,美国CDC建议母亲感染H1N1流感病毒在急性期应暂时与婴儿隔离,直至其不再发热,但是隔离期可以喂养挤出的乳汁。

  在发达国家,不建议HIV阳性母亲母乳喂养婴儿,但是在那些非母乳喂养婴儿因为营养不良和疾病感染而致死亡率增加的发展中国家,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可能已经超过了通过乳汁感染HIV的风险。在HIV高流行地区,前3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相较母乳喂养混合其它食物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感染HIV的风险更低。最新的研究显示,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同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婴儿出生后的HIV-1感染风险,。

  巨细胞病毒(CMV)血清阳性的母亲可以对足月儿进行母乳喂养,但是喂养出生低体重(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则有可能通过乳汁传染CMV感染从而引起迟发型败血症样综合征,虽然不会导致长期的机体失常,但对这种综合症仍需抗病毒治疗。但CMV血清阳性母亲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意义仍大于婴儿感染疾病的风险,特别是目前尚未有长期神经系统损伤的报告。母乳冰冻后可

  以减少但不能完全杀灭CMV病毒。采用保温灭菌法(加热至°C保持30分钟)或高温短时巴士灭菌法(72°C加热5–10秒)加热可以消除母乳中的病毒,但同时也减少了母乳中生物活性因子和营养成分。所以新鲜的母亲乳汁是所有早产儿日常喂养的最佳选择。

  母亲药物滥用不是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症,麻醉药品依赖的母亲如果营养状况良好,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并且HIV抗体阴性、未服用其它违禁药品,是鼓励进行母乳喂养的。街头毒品(如天使粉(PCP)、可卡因、大麻)可以在母乳中检出,吸食这类毒品的母亲应当引起注意,特别是可影响婴儿长期的神经行为发育,所以吸食此类毒品的母亲不建议母乳喂养。酒精不具有催乳作用,相反它会降低泌乳反射的敏感性,对婴儿的运动功能发展具有负面作用,。所以,应尽量减少摄入酒精性饮料,偶尔可以饮用但总量不要超过克/公斤体重乘以体重的量。换算后,对于60公斤体重的母亲来说,大约可以喝2盎司烈酒、8盎司葡萄酒或2听啤酒。

  母亲饮酒后应至少两小时以后再哺乳,以使母乳中的酒精浓度降至最低。吸烟不是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症,但是应该严格限制,因为吸烟与婴儿呼吸道过敏症和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相关。在婴儿在场的情况下也不要吸烟,尽量减少吸入二手烟所致的不良影响,吸烟同时也是乳汁分泌减少和婴儿体重增加缓慢的一个危险因素,。母亲的饮食

  营养状况良好的母亲在哺乳期每天需增加450-500卡的热量,这只需在日常均衡多样膳食的基础上稍微增加就可以达到–。虽然对哺乳期母亲的膳食摄入

  量参考与孕期相似或略高,但是仍没有哺乳期常规膳食补充剂的参考标准,,,许多的临床医生建议在哺乳期继续服用孕期的维生素。

  母亲的饮食中应该摄入平均每天200-300mg的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保证母乳中有足够浓度的DHA前体。每周摄入1-2次的鱼类(如青鱼、罐装金枪鱼、鲑鱼等)就可以满足这个需要。可能存在会摄入过量的汞和其他环境污染物的危险,但足量DHA的促神经行为发育作用可以抵消这一风险,建议尽量减少摄入掠食性鱼类(如梭子鱼、青枪鱼、鲭、方头鱼、旗鱼等)。母亲营养不良或者素食可能需要补充DHA及复合维生素。母亲用药

  对哺乳期母亲在临床诊断或药物治疗阶段母乳喂养的推荐,应平衡母婴双方的利益以及潜在的婴儿暴露于药品的风险。只有少数的药物是哺乳期禁用的,这些药物通常可找到其他合适的替代药物。哺乳期母亲安全用药信息最全面、最新的信息来源是LactMed网络数据库,它是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发布的。AAP关于药物及其他化学物品进入母乳的政策陈述也即将发表,以提供附加的推荐,政策陈述主要关注精神类药品、草药、催乳药、麻醉剂和止疼药等。一般情况下,母亲服用下列药品时不推荐喂养母乳:安非他命、化疗药物、麦角胺和他汀类药物。

  许多精神类药物缺乏其在母乳中和/或母乳喂养婴儿血液中浓度的足够药理学资料,并且,缺乏从婴儿早期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暴露于这类药品后的的长期神经行为学作用数据。最近一项全面的综述显示96种现有的精神类药品中,药理学和临床资料完整的仅有62种(占65%)。其中只有19种药品信息全面可

  以制定明确的安全使用手册,故可允许哺乳期妇女使用。其中被认为是问题最少的药物是:三环类抗抑郁症药——阿密曲替林和氯米帕明,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和舍曲林。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提供关于母亲暴露于诊断性的放射活性物质后,暂停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和停止时间的详细指南,在一些医学评论中也有阐述–。哺乳期婴儿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哺乳期母亲应避免服用蚕豆、呋喃妥因、伯氨喹(抗疟药物)和非那吡啶,以尽量降低婴儿溶血症的发生。医院规程

  AAP母乳喂养与围产期儿科部出版了《医院母乳喂养政策示例》,并在“AAP安全与健康起源”网站上发布,。这本医院政策示例是依据AAP往年政策陈述中关于“母乳喂养和母乳使用”的详细推荐,以及1991年WHO/UNICEF出版的《成功母乳喂养十步骤》来编写的,为建立医院内促进母乳喂养统一方案提供模版。特别是将重点放在修正或废止妨碍母乳喂养的医院政策,包括:阻碍母婴早期肌肤接触;在没有医学指证的情况下给婴儿喂水、喂葡萄糖水或者市售婴儿配方奶;限制婴儿与母亲接触的时间;限制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不限制安抚奶嘴的使用。

  表4WHO/UNICEF成功母乳喂养十步骤1.有一个书面的母乳喂养方针,并常规发放给所有医务人员2.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以实施这个方针3.告知所有的孕妇母乳喂养的益处和方法4.帮助母亲在产后一小时内开奶5.指导母亲如何喂养母乳,如何在必须母婴分离的情况下保证乳汁分泌

  6.除非有医学指证的情况下,仅给新生儿吮吸母亲的乳汁,拒绝其它的食7.全物天或候饮(料24小时)母婴同室(让母婴保持接触)8.鼓励按需喂养9.不要给予母乳喂养婴儿人造奶嘴或安慰奶嘴10.鼓励成立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将出院后的母亲转介至这些组织

  2009年AAP申明认可《成功母乳喂养十步骤》,经证实坚持《成功母乳喂养十步骤》可增加母乳喂养开始、持续和纯母乳喂养率,。不管产妇的社会经济状况如果,按照如下的产后院内5步骤做法,经证实可以增加母乳喂养时间:一是生产后一小时内早吸吮,二是纯母乳喂养,三是母婴同室,四是避免使用安抚奶嘴,五是出院后获得母乳喂养帮助的电话号码。

  美国CDC在全美80%以上的医院开展了产科在婴儿营养及护理方面的全国性调查,对其哺乳相关工作进行了评估,显示推行“十步骤”的平均得分仅为65%,。58%的医院错误地建议产妇限定婴儿吸吮的时间,41%的医院给大部分新生儿使用安抚奶嘴,这两种行为均已被证实会降低母乳喂养率和喂养时间。调查显示,在30%的生产中心,有超过一半的新生儿被喂养了市售配方奶粉,这一行为减少母乳喂养时间,降低纯母乳喂养率,。在前述母乳喂养益处的章节中已陈述,早期给新生儿提供配方奶粉可能会增加新生儿的发病率。调查还显示,66%的医院给母乳喂养母亲在出院时发放包含市售配方奶粉的物品,这一行为被证实对纯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有负面影响。只有少数的生产中心建立示范医院政策(14%),并对出院后的母亲给予母乳喂养的支持(27%)。只有37%的中心实施十步骤中的5项以上,只有%的医院达到了9项。

  所以,医院在母婴双方的医疗服务需要从观念上彻底改变,调整医院的医疗和护理规则及措施以满足母乳喂养的原则,即从婴儿出生后(包括破腹产)

  一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必须母婴同室使婴儿可以持续与母亲接触,以对健康

  婴儿全天按需喂养。对医务人员的正式培训不仅要注重更新其支持母乳喂养的

  知识和技能,也要改变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消除他们认为母乳喂养和市售配

  方奶粉喂养效果等同的无依据的观念。应将重点放在纯母乳喂养的诸多益处之

  上。医院政策和行为对母乳喂养结果的影响如此显着,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

  会(TheJointCommission)已经决定将纯母乳喂养率作为一项围产期保健核心

  指标,从而表明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所以,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率已

  被作为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表5对健康足月儿的母乳喂养方式建议1.纯母乳喂养约6个月1首选母乳喂养;也可用挤出的母乳或他人捐赠的母乳喂养持续至少一年,然后根据母婴双方的意愿尽量延长喂养时间富含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辅食需要在婴儿六月龄左右添加2.围产期的政策和措施应最大限度地促进母乳喂养的开始和继续,应与AAP及母乳喂养医学研究院(AcademyofBreastfeedingMedicine)的医院实施方针范本一致。具体包括:生产后将婴儿与母亲进行直接肌肤接触,直至首次喂哺完成,并在整个产后阶段鼓励这种接触。延迟常规操作(称重、量身高、洗澡、血液检查、注射疫苗和眼部清洁)直至完成首次哺乳延迟肌内注射维生素K直至完成首次哺乳,但不要超过出生后6小时保证每天哺乳8-12次确保每次护士交班时,有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提供正式母乳喂养的评估和记录(包括姿势、衔乳、乳汁流出、体格检查)除非根据高胆红素和低血糖循征医学标准指南,判断在有医学指证的情

  况下,否则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提供其他事食物(水、糖水、市售配方奶粉或者其他的液体)避免在围产期常规使用安抚奶嘴出院后每天给予维生素D滴剂(400IU)3.所有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5天,也就是出院后48-72小时需要接受儿科医生的访视评估体内水分情况(通过排泄模式)评估体重增长情况(出生后减轻的体重不超过7%,出生后五天体重不再降低,评估摄食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更频繁的随访)讨论母亲或婴儿的问题观察喂养情况4.母亲需要靠近婴儿睡觉,以方便喂奶5.当婴儿处于仰睡姿势时,可以使用安抚奶嘴,但是不要早于3-4周,且需待母乳喂养成功以后。

  安抚奶嘴使用资料显示,早期使用安抚奶嘴可能会减低母乳喂养成功率,应限定新生儿

  只有在特殊医疗情况下才能使用安抚奶嘴,这些情况包括用于缓解疼痛、安抚或增强婴儿口腔运动机能治疗计划中的一部分。婴儿安抚奶嘴可以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病率,所以可建议足月健康婴儿的母亲在母乳喂养成功后(大约在3-4周龄后),可以在婴儿打盹或睡眠时使用安抚奶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所有新生儿在出生第一天应常规肌注的维生素K1(植物甲萘醌),以降低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可以延迟至婴儿首次吸吮母乳后完成注射,但不能超过出生后6小时。不能单次给予口服剂量的维生素K,因为口服剂量吸收不稳定,不能达到对母乳喂养婴儿来说足够的血液浓度或者体内蓄积。

  因为生活方式改变、穿衣习惯以及局部防晒用品的使用,导致婴儿阳光照射减少,婴儿中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以及佝偻病发生有所增加。为了保持足够的血清维生素D浓度,所有母乳喂养的婴儿应从出院开始,常规口服补充维生素D,剂量为400U/每天。

  婴儿出生后的前六个月内不要补充氟化物,从六月至三岁期间,氟化物的补充仅限于居住地区水中氟含量低于的婴儿。从六个月左右应添加富含铁和锌的辅食,六个月前可能需要通过补充口服含铁滴剂以增加体内铁的存储。

  早产儿需要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口服铁剂直到他们能摄食全面的混合膳食,并且生长发育和血液指标达到正常。生长发育

  健康足月儿的生长模式与现有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参考”生长曲线存在差异,后者的数据来源只参考了少数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发育指标。WHO多条生长曲线的绘制是根据健康母乳喂养婴儿从出生到24个月的多个连续纵向生长发育数据,以及这些婴儿成长到2-5岁后的横断面调查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6个不同地区的国家(巴西、加纳、印度、挪威、阿曼和美国)。所以无论种族和所处地区,WHO的生长曲线是标准的、规范的生长发育曲线,能反映母乳喂养婴儿最佳生长状态。在2岁前使用WHO标准曲线相较CDC的参考曲线能够更精确地监测婴儿的体重和身高,评价营养不良(更低)和身材矮小(更低),以及超重(更高)的发生率更为精确。此外,将曲线扩大,监测婴儿的增长轨迹,可以得到从出生到6月龄的生长图,所以WHO曲线是评价哺乳状况的最好指导,因为它将临床误诊母乳喂养不足降至最低,并能

  更准确和及时地发现婴儿超重和肥胖问题。2010年9月,美国CDC与AAP达成一致,推荐24月龄以下的所有婴幼儿使用WHO的生长曲线,。儿科医师的作用

  儿科医生在他们的个人行医,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中对提倡和支持成功母乳喂养起着重要作用(表6)。尽管如此,研究仍显示儿科医生在母乳喂养可行性方面缺乏准备、知识和积极态度。AAP的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母乳喂养相关素材和资源,以帮助和支持儿科医生在促进婴儿健康上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安全与健康的起始”工具包,工具包中包括在繁忙的儿科应诊中在医生办公室促进母乳喂养的资源,一本关于便于正确付费编码的袖珍指南,关于电话分类指导母乳喂养问题的建设性指南,关于雇主在工作场所支持母乳喂养的信息。一些组织(如母乳喂养医学研究院)的循征治疗方案,提供了具体问题处理的详细临床指导,包括推荐频繁和不限制母乳喂养时间以尽量降低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血糖的发生,,。儿科医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婴儿出生后3-5天,也就是出院后48-72小时内,进行保健访视时;也同样体现在支持避免在无医学指针的情况下给婴儿添加市售配方奶粉。

  表6儿科医生的作用1.将母乳喂养作为新生儿喂养的标准进行推广2.充分掌握哺乳期和母乳喂养的原则及方法3.掌握评估母乳喂养是否充足的必须技能4.支持对医学生、住院医师和医学研究生培训和训练母乳喂养及哺乳期知识5.5.推进医院建立与AAP及母乳喂养研究院的示范医院政策,和WHO/UNICEF“成功母乳喂养十步骤”相匹配的母乳喂养政策

  6与6.与孕产服务团体合作,建立积极的母乳喂养支持计划7.与以社区为基础的保健专业人员和具有认证资格的母乳喂养咨询员合作,以确保统一和全面地促进母乳喂养儿科医生也应是母乳喂养的倡导者和教育者,而不应单独的将这一工作交至工作人员或其它非医学的志愿者。私人儿科医生与家属沟通,告知母乳喂养是一种优先的医学选择,并予以热心推荐,这将在产后早期几周内给予母亲支持。为有助于未来医生的相关教育,AAP建议使用循征母乳喂养住院医师培训课程,这已被证实可以提升母乳喂养的知识、信心、操作方法和母乳喂养率。儿科医师本人的办公室操作实践应作为在工作场所支持母乳喂养的一个模范。儿科医师应该带头向其所在的医院倡导,为那些继续母乳喂养的雇员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配套设施。职场母乳喂养一个母婴友好的职场对雇主是有益的,这些好处包括减少公司的卫生保健费用,降低职工缺勤率,减少职员的流失和增加雇员的士气和生产力,。这项投资的回报经计算为,在建立和支持母乳喂养计划上(包括一个可以保证隐私的指定吸奶处、运转良好的冰箱和洗手设备,以及合理的母亲休息时间)每投资1美元,将获得2-3美元的回报。美国卫生和公共事业部妇女儿童保健局在妇女健康办公室支持下,建立了“职场母乳喂养”项目计划,项目详细阐明了雇主的经济利益,提供了项目实施的方法。美国国会于2010年3月通过了“患者保护和平价医疗”法案,规定雇主需为哺乳期妇女提供合理的休息事件,以及私密性较好的专门区域(非洗手间)以满足工作时间挤奶需求。将建立母婴室

  纳入办公室配置标准可以帮助母亲在结束哺乳假后,实现对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目标。结论

  从上一次AAP出版母乳喂养政策后,这5年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即:母乳喂养和母乳给予母亲和婴儿独有的营养和非营养的益处,从而使婴儿期、儿童期和成年后的健康以及儿童的生长发育达到最优化。最近已发表的循征研究结果已证实和量化了非母乳喂养的风险,所以,婴儿的喂养不能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应是一个基本的健康问题。所以为实现这个首要的公共卫生目标,儿科医生在倡导和支持正确母乳喂养上的作用是必需且重要的。主要作者ArthurI.Eidelman,MDRichardJ.Schanler,MD母乳喂养执行委员会成员,2011–2012MargreeteJohnston,MDSusanLanders,MDLarryNoble,MDKingaSzucs,MDLauraViehmann,MD母乳喂养执行委员会既往成员LoriFeldman-Winter,MDRuthLawrence,MD

  工作人员SunnahKim,MSNgoziOnyema,MPH参考文献1.GartnerLM,MortonJ,LawrenceRA,etal.,AmericanAcademyof

  PediatricsSectiononBreastfeeding2.SchanlerRJ,DooleyS,GartnerLM,KrebsNF,MassSB.

  BreastfeedingHandbookforPhysicians.ElkGroveVillage,IL: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Washington,DC:AmericanCollegeofObstetriciansandGynecologists;20063.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SectiononBreastfeeding.SampleHospitalBreastfeedingPolicyforNewborns.ElkGroveVillage,IL: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20084.Feldman-WinterL,BaroneL,MilcarekB,etal.5.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SafeandHealthBeginnings:AResourceToolkitforHospitalsandPhysicians’Offices.ElkGroveVillage,IL: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20086.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BreastfeedingAmongU.S.ChildrenBorn1999–2006,CDCNationalImmunizationSurvey.Atlanta,GA: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20107.McDowellMM,WangC-Y,Kennedy-StephensonJ.BreastfeedingintheUnitedStates:Findingsfromthe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

  ExaminationSurveys,1999–2006.NCHSDataBriefs,no.5.Hyatsville,MD: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20088.2007CDCNationalSurveyofMaternityPracticesinInfantNutritionandCare.Atlanta,GA: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20099.OfficeofDiseasePreventionandHealthPromotion;US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HealthyPeople2010.Availableat:.AccessedJune3,201110.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Breastfeedingreportcard—UnitedStates,2010.Availableat:.AccessedJune3,201111.U.S.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Maternal,infant,andchildhealth.HealthyPeople2020;2010.Availableat:.AccessedDecember12,201112.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RacialandNational13.IpS,ChungM,RamanG,etal.,Tufts-NewEnglandMedicalCenterEvidence-basedPracticeCenter14.IpS,ChungM,RamanG,TrikalinosTA,LauJ15.ChantryCJ,HowardCR,AuingerP16.NishimuraT,SuzueJ,KajiH17.DuijtsL,JaddoeVW,HofmanA,MollHA.Prolongedandexclusivebreastfeedingreducestheriskofinfectiousdiseasesininfancy.Pediatrics.2010;126(1).

  18.QuigleyMA,KellyYJ,SackerA.BreastfeedingandhospitalizationfordiarrhealandrespiratoryinfectionintheUnitedKingdomMillenniumCohortStudy.Pediatrics.2007;119(4).

  19.SullivanS,SchanlerRJ,KimJH,etal.20.HauckFR,ThompsonJMD,TanabeKO,MoonRY,VennemannMM.

  Breastfeedingandreducedriskof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aMeta21.ChenA,RoganWJ.BreastfeedingandtheriskofpostneonataldeathintheUnitedStates.Pediatrics.2004;113(5).22.TaskForceon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SIDSandothersleeprelatedinfantdeaths:expansionofrecommendationsforasafeinfantsleepingenvironment.Pediatrics.2011;128(5):1030–103923.VennemannMM,BajanowskiT,BrinkmannB,etal.,GeSIDStudyGroup.Doesbreastfeedingreducetheriskof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Pediatrics.2009;123(3).24.BartickM,ReinholdA.TheburdenofsuboptimalbreastfeedingintheUnitedStates:apediatriccostanalysis.Pediatrics.2010;125(5).25.JonesG,SteketeeRW,BlackRE,BhuttaZA,MorrisSS,BellagioChildSurvivalStudyGroup

  26.GreerFR,SichererSH,BurksAW,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CommitteeonNutrition,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SectiononAllergyandImmunology

  27.ZutavernA,BrockowI,SchaafB,etal.,LISAStudyGroupJA,BarrigaK,LeungDYM,etal..29.ZutavernA,BrockowI,SchaafB,etal.,LISAStudyGroup.Timing

  ofsolidfoodintroductioninrelationtoeczema,asthma,allergicrhinitis,andfoodandinhalantsensitizationattheageof6years:resultsfromtheprospectivebirthcohortstudyLISA.Pediatrics.2008;121(1).30.NwaruBI,ErkkolaM,AhonenS,etal.31.AkobengAK,RamananAV,BuchanI,HellerRF.Effectofbreastfeedingonriskofcoeliacdiseas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32.BarclayAR,RussellRK,WilsonML,GilmourWH,SatsangiJ,WilsonDC33.PendersJ,ThijsC,VinkC,etal.34.PerrineCG,ShealyKM,ScanlonKS,etal.,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Vitalsigns:hospitalpracticestosupportbreastfeeding—UnitedStates35.36.OwenCG,MartinRM,WhincupPH,SmithGD,CookDG37.ParikhNI,HwangSJ,IngelssonE,etal.

  MW,McDadeTW.BreastfeedingasobesitypreventionintheUnitedStates39.DeweyKG,LnnerdalB.Infantself-regulationofbreastmilkintake.ActaPaediatrScand.1986;75(6):893–898pmid:356497140.LiR,FeinSB,Grummer-StrawnLM.41.LiR,FeinSB,Grummer-StrawnLM.Doinfantsfedfrombottleslackself-regulationofmilkintakecomparedwithdirectlybreastfedinfantsPediatrics.2010;125(6).42.RosenbauerJ,HerzigP,GianiG.Earlyinfantfeedingandriskoftype1diabetesmellitus—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casecontrolstudyinpre-schoolchildren.DiabetesMeta43.DasUN44.BenerA,HoffmannGF,AfifyZ,RasulK,TewfikI45.RudantJ,OrsiL,MenegauxF,etal.46.KwanML,BufflerPA,AbramsB,KileyVA.Breastfeedingandtheriskofchildhoodleukemia:aMeta47.DerG,BattyGD,DearyIJ.Effectofbreastfeedingonintelligenceinchildren:prospectivestudy,siblingpairsanalysis,andMeta48.KramerMS,FombonneE,IgumnovS,etal.,PromotionofBreastfeedingInterventionTrial(PROBIT)StudyGroup.Effectsofprolongedandexclusivebreastfeedingonchildbehaviorand

  maternaladjustment:evidencefromalarge,randomizedtrial.Pediatrics.2008;121(3).49.KramerMS,AboudF,MironovaE,etal.,PromotionofBreastfeedingInterventionTrial(PROBIT)StudyGroup50.KramerMS,ChalmersB,HodnettED,etal.,PROBITStudyGroup(PromotionofBreastfeedingInterventionTrial).PromotionofBreastfeedingInterventionTrial(PROBIT):arandomizedtrialintheRepublicofBelarus.51.VohrBR,PoindexterBB,DusickAM,etal.,NICHDNeonatalResearchNetwork.Beneficialeffectsofbreastmilkinthe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onthedevelopmentaloutcomeof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ntsat18monthsofage.Pediatrics.2006;118(1).52.VohrBR,PoindexterBB,DusickAM,etal.,NationalInstituteofChildHealthandHumanDevelopmentNationalResearchNetwork.Persistentbeneficialeffectsofbreastmilkingestedinthe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onoutcomesof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ntsat30monthsofage.Pediatrics.2007;120(4).53.LucasA,MorleyR,ColeTJ.Randomisedtrialofearlydietinpretermbabiesandlaterintelligencequotient.BMJ.1998;317(7171):1481–1487pmid:983157354.IsaacsEB,FischlBR,QuinnBT,ChongWK,GadianDG,LucasA

  55.FurmanL,TaylorG,MinichN,HackM56.LucasA,ColeTJ.Breastmilkandneonatal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Lancet.1990;336(8730):1519–1523pmid:197936357.SiskPM,LoveladyCA,DillardRG,GruberKJ,O’SheaTM58.Meinzen-DerrJ,PoindexterB,WrageL,MorrowAL,StollB,Donovan

  EF59.SchanlerRJ,ShulmanRJ,LauC60.HintzSR,KendrickDE,StollBJ,etal.,NICHDNeonatalResearch

  Network61.ShahDK,DoyleLW,AndersonPJ,etal.62.HylanderMA,StrobinoDM,DhanireddyR.Humanmilkfeedingsand

  infectionamongverylowbirthweightinfants.Pediatrics.1998;102(3).63.OkamotoT,ShiraiM,KokuboM,etal.64.LucasA65.SinghalA,ColeTJ,LucasA66.QuigleyMA,HendersonG,AnthonyMY,McGuireW67.SlutzahM,CodipillyCN,PotakD,ClarkRM,SchanlerRJ68.HendersonJJ,EvansSF,StratonJA,PriestSR,HaganR69.StrathearnL,MamunAA,NajmanJM,O’CallaghanMJ

  70.KrauseKM,LoveladyCA,PetersonBL,ChowdhuryN,stbyeT.Effectofbreast-feedingonweightretentionat3and6monthspostpartum:datafromtheNorthCarolina

  71.StuebeAM,Rich-EdwardsJW,WillettWC,MansonJE,MichelsKB72.SchwarzEB,BrownJS,CreasmanJM,etal.Lactationandmaternal

  riskoftype2diabetes:apopulation-basedstudy.AmJMed.2010;123(9):–.e673.KarlsonEW,MandlLA,HankinsonSE,GrodsteinF74.SchwarzEB,RayRM,StuebeAM,etal.75.StuebeAM,WillettWC,XueF,MichelsKB76.CollaborativeGrouponHormonalFactorsinBreastCancer77.LipworthL,BaileyLR,TrichopoulosD78.WorldHealthOrganization.Theoptimaldurationofexclusivebreastfeeding:reportofanexpertconsultation.Availableat:.AccessedDecember12,201179.InstituteofMedicine.Earlychildhoodobesitypreventionpolicies.June23,2011.Availableat:80.KramerMS,KakumaR.Optimaldurationofexclusivebreastfeeding[review].TheCochraneLibrary.January21,2009.Availableat:.AccessedDecember12,201181.PetersonAE,Peez-EscamillaR,LabbokMH,HightV,vonHertzenH,VanLookP

  82.AgostoniC,DecsiT,FewtrellM,etal.,ESPGHANCommitteeonNutrition83.CattaneoA,WilliamsC,Pallás-AlonsoCR,etal84.GonalvesDU,ProiettiFA,RibasJG,etal.85.ArroyoCarreraI,LópezRodríguezMJ,SapiaAM,LópezLafuente

  A,SacristánAR86.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Tuberculosis.In:PickeringLK,

  BakerCJ,KimberlinDW,LongSS,eds.RedBook:2009ReportoftheCommitteeonInfectiousDiseases.28thed.ElkGroveVillage,IL: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2009:680-70187.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Varicella-zosterinfections.In:PickeringLK,BakerCJ,KimberlinDW,LongSS,eds.RedBook:2009ReportoftheCommitteeonInfectiousDiseases.28thed.ElkGroveVillage,IL: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2009:714-72788.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2009H1N1Flu(SwineFlu)andFeedingyourBaby:WhatParentsShouldKnow.Availableat:.AccessedJanuary22,201089.HorvathT,MadiBC,IuppaIM,KennedyGE,RutherfordG,ReadJS90.ChaselaCS,HudgensMG,JamiesonDJ,etal.,BANStudyGroupRL,HughesMD,OgwuA,etal.Antiretroviralregimensinpregnancyandbreast-feedinginBotswana92.HameleM,FlanaganR,LoomisCA,StevensT,FairchokMP

  93.KurathS,Halwachs-BaumannG,MüllerW,ReschB94.MaschmannJ,HamprechtK,WeissbrichB,DietzK,JahnG,SpeerCP95.HamprechtK,MaschmannJ,MüllerD,etal.96.JanssonLM,AcademyofBreastfeedingMedicineProtocolCommitteeA,RigourdV,AmiroucheA,FaurouxV,AubryS,SerreauR98.LittleRE,AndersonKW,ErvinCH,Worthington-RobertsB,Clarren

  SK.Maternalalcoholuseduringbreast-feedingandinfantmentalandmotordevelopmentatoneyear.NEnglJMed.1989;321(7):425–430pmid:276157699.MennellaJA,PepinoMY.Breastfeedingandprolactinlevelsinlactatingwomenwithafamilyhistoryofalcoholism.Pediatrics.2010;125(5).Availableat:100.SubcommitteeonNutritionDuringLactation,InstituteofMedicin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NutritionDuringLactation.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iesPress;1991:113–152101.KorenGHT,SouzaLS103.Liebrechts-AkkermanG,LaoO,LiuF,etal.Postnatalparentalsmoking:animportantriskfactorforSIDS.EurJPediatr.2011;170(10):1281–1291G,HizliS,KaracanC,YurdakkK,CokunT,DilmenU.

  F,SalazarG,InfanteC.Smokingduringpregnancyandlactationanditseffectsonbreast-milkvolume.AmJClinNutr.1991;54(6):1011–1016pmid:1957815

  106.HopkinsonJM,SchanlerRJ,FraleyJK,GarzaC.Milkproductionbymothersofprematureinfants:influenceofcigarettesmoking.Pediatrics.1992;90(6):934–938pmid:1437437

  107.ButteNF.Maternalnutritionduringlactation.PediatricUp-toDate.2010.Availableat:.AccessedOctober29,2010

  SHMF,McGuireMK.Useofdietarysupplementsbypregnantandlactating

  womeninNorthAmerica110.WhitelawA.Historicalperspectives:perinatalprofiles:Robert

  McCanceandElsieWiddowson:pioneersinneonatalscience.NeoReviews.2007;8(11):e455–e458AP,LeafA,SalemNJrSEB,CetinI,BrennaJT,PerinatalLipidIntakeWorkingGroup,ChildHealthFoundation,DiabeticPregnancyStudyGroup,EuropeanAssociationofPerinatalMedicine,EuropeanAssociationofPerinatalMedicine,EuropeanSocietyforClinicalNutritionandMetabolism,EuropeanSocietyforPaediatric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andNutrition,CommitteeonNutrition,International

  FederationofPlacentaAssociations,Intern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FattyAcidsandLipidsandLactationDatabase.2010.Availableat:.AccessedSeptember17,

  2009onDrugs,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Thetransferofdrugsand

  otherchemicalsintohumanmilk.Pediatrics.2011,InpressF,ClavennaA,BonatiM.Psychotropicdruguseduringbreastfeeding:

  areviewoftheevidence.Pediatrics.2009;124(4).Availableat:117.USNuclearRegulatoryCommission.Controlofaccesstohighand

  veryhighradiationareasinnuclearpowerplants.USNRCRegulatoryGuide.June1993.Availableat:.CommissiononRadiologicalProtection.Dosestoinfantsfromingestionofradionuclidesinmother’smilk.ICRPPublication95.AnnICRP.2004;34(3–4):1-27MG,BreitzHBM,HammermanC.Severe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Apotentialcomplicationof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deficiency.ClinPerinatol.1998;25(3):575–590,viiipmid:9779335HealthOrganization.EvidencefortheTenStepstoSuccessfulBreastfeeding.Geneva,Switzerland:WorldHealthOrganization;1998

  HealthOrganization;UnitedNationsChildren’sFund.Protecting,Promoting,andSupportingBreastfeeding:TheSpecialRoleofMaternityServices.Geneva,Switzerland:WorldHealthOrganization;1989

  BL,MerewoodA,MillerLW,etal.Baby-friendlyhospitalinitiativeimprovesbreastfeedinginitiationratesinaUS

  EK,RickettsS,DellaportJ.Hospital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Breastfeeding-relatedmaternity

  practicesathospitalsandbirthcenters—UnitedStatesKG,Nommsen-RiversLA,HeinigMJ,CohenRJJointCommission:SpecificationsManualforJointCommission

  NationalQualityCoreMeasures.Availableat:.AccessedJanuary12,2011’ConnorNR,TanabeKO,SiadatyMS,HauckFR129..HauckFR,OmojokunOO,SiadatyMS.Dopacifiersreducetheriskof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AMeta-analysis.Pediatrics.2005;116(5).Availableat:130.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TaskForceon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DK,WillingerM,PetittiDB,OdouliR,LiuL,HoffmanHJ132.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CommitteeonFetusandNewborn

  CL,GreerFR,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Sectiononreastfeeding,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CommitteeonNutrition

  134.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Dentistry.GuidelinesforFluorideTherapy,Revised2000.Availableat:.AccessedSeptember17,2009

  C,deOnisMOnisM,GarzaC,OnyangoAW,BorghiELM,ReinoldC,KrebsNF,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

  UseofWorldHealthOrganizationandCDCgrowthchartsforchildrenaged0–59monthsintheUnitedStates138.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Grummer-StrawnLM,ReinoldC,KrebsNF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UseofWorldHealthOrganizationandCDCgrowthchartsforchildrenaged0-59monthsintheUnitedStates.MMWRRecommRep.2010;59(RR-9):1–15RJLB,SchanlerRJ,O’ConnorKG,LawrenceRA141.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BreastfeedingInitiatives.2010.Availableat:.AccessedSeptember17,2009142.AcademyofBreastfeedingMedicineProtocolCommittee.ClinicalProtocols.Availableat.AccessedJanuary22,2010143.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SubcommitteeonHyperbilirubinemia

  144.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CommitteeonPracticeandAmbulatoryMedicineandBrightFuturesSteeringCommittee.Recommendationsforpreventivepediatrichealthcare.Pediatrics.2007;120(6):1376

  R,MrtekMB,MrtekRGJ,McGilliganK,KellyPCR,SlavitWI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OfficeonWomen’sHealth.

  Businesscaseforbreastfeeding.Availableat:AccessedSeptember24,2010ProtectionandAffordableCareAct2010,PublicLaw111-148.TitleIV, 4207,USCHR3590,(2010)150.HurstNM,MyattA,SchanlerRJ.Growthanddevelopmentofahospital-basedlactationprogramandmother’sownmilkbank.JObstetGynecolNeonatalNurs.1998;27(5):503–510pmid:9773362RJ,FraleyJK,LauC,HurstNM,HorvathL,RossmannSN

篇七: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婴儿影响的综合叙述

  【摘要】对于婴儿,现普遍有两种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而婴儿们因喂养方式不同,必定会在生长发育状况等方面产生一些差异。本文查阅大量资料,通过结合婴儿的哺育现状,并比较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免疫功能、胃肠道功能以及智能发育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并作之综合叙述。【关键词】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

  对婴儿而言,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这两种喂养方式各有优势:母乳含有促进大脑发育的牛磺酸、促进铁吸收的乳铁传递蛋白、预防疾病的溶菌酶、促进组织发育的核苷酸、增强视力的DHA,等等,这些宝贵的营养元素都是奶粉无法仿制的;而采用人工喂养,宝宝的喂养工作可以让爸爸、奶奶爷爷、外公外婆、保姆等来分担,不仅让宝宝和家人们亲密接触,还减轻了妈妈的负担。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工喂养便于掌握喂奶的量,每次宝宝吃了多少毫升的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毕竟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还是有本质差别的。到底是哪种喂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呢?下面就从四个方面简单叙述。

  一、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早期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2008年,陈小荷通过选择足月出生的正常体重儿,分别采用母乳喂养组(124例)和人

  工喂养组(89例),并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体重、身高、常见病患病次数的差异。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两个相同的时点,母乳喂养组婴儿的身高和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均高于人工喂养组。且出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25.8%)低于人工喂养组(46.1%),从而得出母乳喂养是一种天然的喂养方式,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明显,是目前人工喂养无法取代的。

  河南省洛阳市妇幼保健院的董燕燕也进行了类似研究。在婴儿生后42天对其进行体格检查,测量其生长发育及有关血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和评价。调查的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组的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值明显高于人工喂养方式组。从而有力地证实了母乳是早期婴儿的最佳食品。二、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马洪美、于杰、衣瑞华等人通过对潍坊市4-6个月的婴儿进行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并进行免疫功能检测,调查半年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显示:人工喂养组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母乳喂养组无显著差异性;人工喂养组静脉血与母乳喂养组无显著性差异;人工喂养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母乳喂养组明显升高。从而得出结论:人工喂养婴儿免疫功能失调,更易患呼吸道感染。三、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对婴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早产儿生后生长发育迅速,是需要通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但如果过早足量喂养,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往往容易发生NEC、反流、吸入和呕吐、腹胀等情况。文秀敏做了以下研究:将13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母乳微量喂养组和配方奶微量喂养组,然后对两组出现的呕吐、腹胀和便秘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母乳微量喂养组明显优于配方奶微量喂养组。从而说明早期母乳微量喂可以明显增加经胃肠道喂养的成功率。

  陶芳芳、何振娟还专门做了关于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率的影响。但不同的是还增加使用捐赠母乳这一组。荟萃分析捐赠母乳、配方奶以及母乳喂养三种情况,发现应用捐赠母乳可降低NEC的发病风险,并提出捐赠母乳应该得到推广,从而在降低NEC和胃肠不耐受的同时可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快地成长。

  母乳为胃肠道适应早产儿生长发育需要提供了良好条件,它完全可以帮助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尽早从肠外营养过渡到经口喂养,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所以,在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早期经胃肠道喂养仍应首选母乳。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四、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胡淑华,王强等人做了实验:分别对近400名婴儿采用配方乳喂养和母乳喂养。结果3

  个月后,两组早产儿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母乳喂养在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智能发育指数(MDI)和疾病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配方乳喂养。从而说明母乳喂养能显著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是值得广大家长考虑和选择的哺育方式。

  而且母乳本身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能满足早产儿早期体格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且富含牛磺酸、胱氨酸、鞘磷脂、卵磷脂等神经递质合成和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物质,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发育,而且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避免了种间的排斥反应,更易于吸收。此外,母乳中还含有IgG、IgM等抗体以及双歧因子、乳铁蛋白,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发生感染,提高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母乳喂养时,母亲同早产儿温馨的目光交流和抚触,对于增加早产儿对新的生存环境的认同速度,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从而维持轻松愉快的情绪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促进其神经发育也有重要影响。智力发育则是建立在良好情绪的基础之上的,由于母乳喂养能降低疾病的发生,促进早产儿的体格正常健康成长,使其不应疾病的影响而产生不良情绪,最终也相应了促进了智力的发育。结语: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免疫功能、胃肠道功能以及智能发育的状况都由于人工喂养。所以,在此我强烈建议,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在妈妈奶水充足等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母乳喂养宝宝就尽量母乳喂养,实在迫不得已再采用人工喂养。而现阶段,我们却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很多妈妈担心母乳喂养宝宝后乳房会塌陷或松弛,而电视广告中恰好宣传着配方奶营养因子齐全,甚至很多商家夸大它的优点。因此很多家长选择了配方奶喂养婴儿而非母乳喂养。我想说的是:配方奶的出现,对于无奶或少奶的妈妈们而言是一个福音,尽管也有文献报道配方奶可以满足出院后早产儿的生长需要,但我认为,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这是任何配方奶都无法替代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配方奶的成分会越来越接近母乳的成分,但是其应该作为一个辅助喂养的选择。未来对于宝宝的喂养选择更多的是朝母乳喂养这个方向前进的!

  源-于-网-络-收-集

篇八: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的价值研究

  陈晓春;郑芝蕾;陈琼;陈赢赢;李育梅

  【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I)开展纯母乳喂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118例VLBWI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实施纯母乳喂养,对照组实施早产儿院内液态配方奶喂养.观察两组患儿营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与持续静脉营养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量增长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NEC、败血症、BPD、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效益成本比率为86.12∶1.结论对VLBWI采取纯母乳喂养,可以促进生长发育,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有效节约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8(033)009

  【总页数】4页(P783-785,799)

  【关键词】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效果研究

  【作者】陈晓春;郑芝蕾;陈琼;陈赢赢;李育梅

  【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6;R473.72

  近10余年来,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和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intensiviecareunit,NICU)的相续建立与发展,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的成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其全身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尤其是胃肠道功能与免疫功能的不成熟,在NICU住院期间,早期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或终身致残,从而增加了临床与社会的负担[1]。研究[2]表明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特别是VLBWI尤为重要,母乳喂养可降低VLBWI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如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慢性肺疾病、视网膜病及出院后再入院率等,还可以改善神经行为预后,降低成年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具有配方奶无法替代的优势[3],但目前我国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还不到15%[4]。鉴于此,本研究在NICU开展了VLBWI的纯母乳喂养,并做相关的价值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150例VLBWI。纳入标准:(1)出生体质量在1000~1499g之间早产儿。(2)出生后由产科直接转入我院新生儿科。(3)采用纯母乳喂养或纯早产儿配方奶喂养。(4)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先天性畸形,先天性代谢病,先天性宫内感染,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等不易进行肠道喂养者。(2)新生儿期行各种外科手术治疗。(3)有出生窒息、宫内感染史,入院时pH<6.80。(4)孕母有严重疾病、传染性疾病或者其它明确母乳喂养医学禁忌(如半乳糖血症)的早产儿。(5)其他因素,如经济条件放弃治疗或死亡的患儿。(6)家属拒绝母乳喂养及部分母乳喂养者。其中男

  81例,女69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3例因家庭原因转诊外院,11例母亲中途终止母乳喂养,1例因病情原因放弃治疗;对照组13例因中途家属要求母乳喂养,3例因病情、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因病情变化死亡,最后纳入观察组60例,对照组58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分娩方式、胎龄、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儿出生后均常规遵嘱予暖箱内保暖、维持呼吸道通畅、静脉补液、肠外营养、维持血糖稳定等相关治疗。1.2.1观察组(1)建立新生儿母乳室,购置医用冷冻冰箱、冷藏冰箱与加温器等相关仪器设备。(2)患儿入院当日,课题组人员深入产科向母亲及家长宣教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鉴定知情同意书。(3)指导母亲持续母乳喂养的系列程序与方法,包括母乳的收集前准备、乳头局部清洁、操作手法,吸奶器及母乳收集容器的清洁、消毒及使用,母乳的收集、储存和运送方法等。(4)建立母乳收集、保存、喂养、质量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作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供家属阅读。(5)对收集的母乳进行编号,并记录床号、住院号、姓名及挤奶日期和时间,按时间前后顺序使用,所有患儿的母乳都来自自己的母亲。(6)实施早期微量喂养[5]:无肠道喂养禁忌证,出生后12~48h内早期开始喂养,以12mL/(kg·d)作为起始奶量,每2h喂养1次。如喂养耐受则增加奶量10~20mL/(kg·d)至140~160mL/(kg·d)全量胃肠营养量后不再增加奶量,如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暂停喂养或微量肠内喂养(每天奶量<12mL/(kg·d)或<1mL/h),直至症状消失,按原方案增加奶量至全量胃肠营养。早期鼻饲管喂养,当胎龄>34周,吸吮、吞咽和呼吸的能力能协调,尽早开始经口喂养。(7)当母乳喂养量达60~80mL/(kg·d)时添加母乳强化剂,先按强化标准量的半量强化,若无喂养不耐受,逐渐增加至足量,在每次喂奶前添加,充分摇匀后立即喂养。1.2.2对照组选择早产儿院内液态配方奶,能量密度为338.904kJ/100mL,有

  效期内未启封者常温保存。瓶盖开启后未用完者标注开瓶日期和时间,存放在0~4℃的医用恒温冰箱内,4h后不再使用。喂养方法同观察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1.3观察指标1.3.1两组患儿营养情况比较包括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持续静脉营养时间、体质量增长速率。1.3.2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1)喂养不耐受[6]:呕吐,≥3次/d;胃残留量超过前次喂养量的1/2,≥3次/d,或胃残留量超过前次喂养量的1/3,≥5次/d;腹胀、肠鸣音减弱。以上三项具备其中2项。(2)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7]。1.3.3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来分析成本-效益。1.4统计学方法使用PASS软件计算样本量。资料收集完成后,用SPSS15.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表示,非正态资料用中位数;计数资料用原始数据和百分比表示。通过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儿营养状况比较见表1。表1两组患儿营养状况比较组别例数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d持续静脉营养时间/d体质量增长速率/g·d-1观察组6012.39±1.5915.27±2.3518.55±5.32对照组589.03±1.8011.48±1.8117.75±6.11t3.4414.7925.873P0.0380.0410.332.2两组相关并发症的比较见表2。表2两组相关并发症的比较例(%)组别例数喂养不耐受NEC败血症BPDROP观察组603(5.00)1(1.67)2(3.33)1(1.67)2(3.33)对照组

  5811(18.97)6(10.34)8(13.79)7(12.07)9(15.52)χ25.5013.9804.1605.0495.179P0.0190.0460.0410.0250.0232.3成本-效益分析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7.65±3.11)d和住院费用(1.95±0.12)万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常规治疗成本,以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为干预成本。常规治疗成本为(3.47±0.99)万元,干预成本为(1.95±0.12)万元。我院早产儿院内液态配方奶喂养的患儿不收取任何费用,母乳喂养的患儿每天收取母乳处置费10元/d。投入成本=住院期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多支付的母乳处置费=10元/d×17.65元=176.5元,效益=观察组较对照组成本节约费用=3.47-1.95=1.52万元,效益/投入成本=15200/176.5=86.12∶1。3讨论3.1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表1显示,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与持续静脉营养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期间体质量增长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wa等[8]研究表明,母乳微量喂养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卡与脂肪含量的丢失,Brooks等[9]研究指出母乳微量喂养过程中,随着微量喂养的时间延长,母乳中水分与脂肪的丢失比例随之增多。本研究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与持续静脉营养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是否因为水分与脂肪的丢失造成或如何预防母乳微量喂养过程中水分与脂肪的丢失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住院期间体质量增长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后期随着母乳中强化剂的添加与母乳经口喂养的开始,观察组出现了生长发育加速追赶现象。3.2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母乳中含有各种免疫活性物质,特别是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可以干预细菌增殖、促进消化道黏膜的成熟与免疫屏障功能的发育,从而促进喂养、降低院内感染与NEC

  的发生[10]。Christensen等[11]研究表明,VLBWI的NEC发生率约7%,实施母乳喂养,并严格遵守母乳喂养相关的指南与流程,可以减少50%~75%的NEC发生。我们的研究与Christensen等[11]的研究相一致,而且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败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母乳中含有视网膜的组成成分与阻止ROP发生的免疫与氧化反应因子,例如抗氧化剂、长效饱和脂肪酸、胰岛素生长因子等[12],建议VLBWI出生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本研究观察组出生后12~48h内开始纯母乳喂养,结果观察组ROP发生率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0.05),说明尽早纯母乳喂养可以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3.3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成本-效益分析在本研究中,以住院期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多支付的母乳处置费为投入成本,观察组较对照组出院时节省费用为效益,结果显示效益成本比率为86.12∶1,尚不包括患儿家长因探视患儿所产生的误工费、交通费用,以及因减少住院时间、提前出院给患儿其他家庭成员减少的痛苦及无形成本。而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纯母乳喂养,不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具有较大的经济学价值。参考文献[1]JohnsonTJ,PatelAL,BiggerHR,etal.Economicbenefitsandcostsofhumanmilkfeedings:Astrategytoreducetheriskofprematurityrelatedmorbiditiesinvery-low-birth-weightinfants1[J].AdvNutr,2014,5(2):207-212.[2]MeierPP,EngstromJL,PatelAL,etal.ImprovingtheuseofhumanmilkduringandaftertheNICUstay[J].ClinPerinatol,2010,37(1):217-245.[3]AbranchesAD,SoaresFV,JuniorSC,etal.Freezingandthawingeffectsonfat,protein,andlactoselevelsofhumannaturalmilkadministeredby

  gavageandcontinuousinfusion[J].JPediatr(RioJ),2014,90(4):384-388.[4]早产儿营养调查协作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营养相关状况多中心调查974例报告[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2-17.[5]李秋芳,王华,刘丹,等.早期持续微量配方奶喂养方案在极低体重早产儿肠道营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164.[6]MeierPP,EngstromJL,PatelAL,etal.ImprovingtheuseofhumanmilkduringandaftertheNICUstay[J].ClinPerinatol,2010,37:217-245.[7]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等.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0,416,477,887.[8]IgawaM,MuraseM,MizunoK,etal.Isfatcontentofhumanmilkdecreasedbyinfusion?.PediatrInt,2014,56(2):230-233.[9]BrooksC,VickersAM,AryalS.Comparisonoflipidandcalorielossfromdonorhumanmilkamong3methodsofsimulatedgavagefeeding:onehour,2-hour,andintermittentgravityfeedings[J].AdvNeonatalCare,2013,13(2):131-138.[10]MaffeiD,SchanlerRJ.Humanmilkisthefeedingstrategytopreventnecrotizingenterocolitis![J].SeminPerinatol,2016,41(1):36-40.[11]ChristensenRD,GordonPV,BesnerGE.Canwecuttheincidenceofnecrotizingenterocolitisinhalf-today?[J].FetalPediatrPathol,2010,29(1):185-198.[12]GinovartG,GichI,VerdS.Humanmilkfeedingprotectsverylowbirth-weightinfantsfromretinopathyofprematurity:Apre[J].JMaternFetalNeonatalMed,2016,29(23):3790-3795.

篇九: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早期母乳微量喂养与配方奶微量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比较

  冯明华【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早期母乳微量喂养与配方奶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影响.方法96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8)与B组(n=48),A组早产儿给予母乳微量喂养,B组早产儿给予配方奶微量喂养,喂养2个月后对比2组早产儿的肠胃不耐受反应(包括腹胀、呕吐、便秘和胃滞留)、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生长发育情况(生长发育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头围).结果A组早产儿腹胀、呕吐、便秘和胃滞留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2组早产儿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头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B组(P<0.01).结论早期母乳微量喂养有利于促进早产儿肠胃功能吸收,减少喂养并发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7(018)011【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早产儿;母乳;配方奶;微量喂养【作者】冯明华【作者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中山528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

  早产儿出生后生长发育较快,需要通过肠胃消化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但由于早产儿出生后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善,足量喂养会导致早产儿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呕吐、便秘等症状,影响其生长发育。有研究[1]表明,给予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能够促进其肠胃功能成熟,减少肠胃不耐受反应,提高喂养成活率。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早期母乳微量喂养与配方奶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以探索更适合早期早产儿微量喂养的方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出生的早产儿96例,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窒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肺发育不良等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48例,男25例,女23例,胎龄(33.67±1.82)周,体质量(1724.76±122.36)g,头围(29.46±2.08)cm,身长(41.87±1.36)cm;B组48例,男26例,女22例,胎龄(33.52±1.66)周,体质量(1711.69±124.15)g,头围(29.46±1.97)cm,身长(41.56±1.45)cm。2组早产儿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2组早产儿出生后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护理,包括保暖、维持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A组早产儿给予母乳微量喂养,B组早产儿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微量喂养,每天喂养量20mL·kg-1,根据早产儿的耐受情况逐步加奶,直到全肠道喂养,1d喂养量为150mL·kg-1。1.3观察指标喂养2个月后观察2组早产儿的肠胃不耐受反应、NEC发生率、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生长发育情况。肠胃不耐受反应包括腹胀、呕吐、便秘和胃滞留,生长发育

  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和头围[2]。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2组早产儿肠胃不耐受反应和NEC发生率比较A组早产儿腹胀、呕吐、便秘和胃滞留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2组早产儿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2组早产儿肠胃不耐受反应和NEC发生率对比组别n肠胃不耐受反应腹胀呕吐便秘胃滞留例%例%例%例%NEC例%A组4848.3324.17510.4212.0836.25B组48918.75714.581225.00510.4248.33χ24.6376.3787.2935.9352.479P0.0310.0110.0070.0150.1252.22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比较A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头围显著大于B组(P<0.05或P<0.01),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B组(P<0.01),见表2。表22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比较组别n体质量m/g身长l/cm头围l/cm全肠道喂养时间t/dA组481992.74±124.3743.39±1.2730.17±0.265.42±1.15B组481768.61±121.3841.12±1.2530.05±0.216.52±1.17t8.9358.8262.4874.645P0.0000.0000.0150.0003讨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早产儿发生感染性疾病、发育迟缓、生长落后、死亡等现象的概率更高,这是由于早产儿的胃容量小、吸允吞咽能力弱、肠道血流量少、消化系统

  功能发育不完善,肠胃内的消化酶水平、活性及胃泌素水平均降低,使得早产儿容易发生肠胃不耐受反应或者NEC,长时间的营养不足会导致胆汁淤积、败血症、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早产儿的生命安全[3]。有研究[4]报道,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促进肠胃道活动增加,促进肠蠕动,刺激肠胃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发育,增加肠道的免疫能力与消化能力。配方奶是添加了特殊营养素的肠内营养最佳替代品,其主要成分为牛乳,从营养成分上分析,牛乳中蛋白质的含量过高,比母乳高1倍还多,但不像母乳那样以容易消化的乳清蛋白为主,而是以不易消化的酪蛋白为主[5]。牛乳中脂肪即奶油,其含量虽然与母乳相近,但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人体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低[6]。牛乳中乳糖含量低,还不足母乳的一半,这样使蛋白质、脂肪与糖三大营养物质所提供能量的比例不合理,不利于婴儿生长发育需要;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和智力的发育,但会抑制早产儿的肠动力反应[7]。而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营养品,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方式。有研究[8]显示,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发展更为健康,效果包括增强免疫力、提升智力、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减少儿童期肥胖、减少罹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母乳喂养对健康有益,对此付诸于实践的建议也在持续增加。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它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9]。以人口基础而论,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建议的喂养婴儿方式,接着以持续母乳喂养并添加适当的补充食品的方式进行喂养,直至2岁或更长。为了使母亲们能够实行和坚持在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在婴儿出生的头一个小时里就开始母乳喂养[10]。母乳的优点: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三大营养素比例适当,母乳矿物质含量低,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肾溶质负荷低,

  有利于保护肾功能;母乳中富含SIgA、乳铁蛋白、双歧因子、溶菌酶等免疫因子,可以预防婴儿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母乳还含有促进大脑发育的牛磺酸、促进组织发育的核苷酸、增强视力的DHA等[11-12]。母乳喂养还可以促进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早产儿腹胀、呕吐、便秘和胃滞留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2组早产儿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头围显著大于B照组(P<0.05或P<0.01),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B组(P<0.01)。表明,早期母乳微量喂养有利于促进早产儿肠胃功能吸收,减少喂养并发症,提高喂养成功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关文献】

  [1]娄莹.早产儿早期母乳和配方奶微量喂养的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43-44.[2]王美芳.探讨母乳与配方奶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6,35(21):8991.[3]文秀敏.母乳和配方奶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6):96-97.[4]陈善昌,尹莉蓉,冯永萍.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40-3742.[5]ShinguY,ShiiyaN,OokaT,etal.AugmentationindeXiselevatedinaorticaneurysmanddissection[J].AnnThoracSurg,2009,87(5):1373-1377.[6]VaradyE,FeherEA,BattyanyI,etal.Estimationofvesselageandearlydiagnoseofatherosclerosisinprogeriasyndromebyusingecho-tracking[J].ClinHemorheolMicrocirc,2010,44(4):297-301.[7]GuerinO,SotoME,BrockerP,etal.NutritionalstatusassessmentduringAlzheimer'sdisease:resultsafteroneyear:theREALFrenchStudyGroup[J].JNutrHealthAging,2005,9(2):81-84.[8]卢正远.母乳和配方奶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060.[9]ArakiT,EmotoM,TeramuraM,etal.Effectofadiponectinoncarotidarterialstiffness

  intype2diabeticpatientstreatedwithpioglitazoneandmetformin[J].MetabolismClinical&Experimental,2006,55(8):996-1001.[10]BrodszkiJ,LänneT,MarsálK,etal.Impairedvasculargrowthinlateadolescenceafterintrauterinegrowthrestriction[J]Circulation,2005,111(20):2623-2628.[11]MoriA,UchidaN,InomoA,etal.Stiffnessofsystemicarteriesinappropriate-andsmall-for-gestational-agenewborninfants[J].Pediatrics,2006,118(3):1035-1041.[12]HoeghA,LindholtJS.Basicsciencereview.Vasculardis-tensibilityasapredictivetoolinthemanagementofsmallasymptomaticabdominalaorticaneurysms[J].VascEndovascularSurg,2009,43(4):333-338.

篇十: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母乳喂养的益处对妈妈和宝宝来说,母乳喂养是最自然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没有任何其他一个行为能如此巨大的影响宝宝目前和将来的健康。没有一种配方奶可以复制母乳独一无二的特性,无论向其中加入多少维生素、矿物质和补充剂,本质上还是属于化学配方。母乳是人类婴儿唯一一种天然、完全和复合营养。同样重要的是,母乳喂养促进了妈妈和宝宝之间异乎寻常的情感关系,这是只有妈妈才能给与的。对宝宝的益处母乳含有你宝宝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矿物质、水和酶,恰恰是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理想的数量。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健康。有害细菌在肠道中生长会引起胃肠感染和腹泻,母乳含有能抑制这些细菌生长的物质母乳喂养的宝宝耳部感染更少,呼吸感染更少,发生过敏、儿童癌症、儿童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下降。母乳喂养的宝宝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病率下降。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可以降低其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几率。母乳洁净、没有细菌,有抗感染特性。母乳温度适宜,随时提供。只要您的宝宝需要随时可以得到。母乳喂养的宝宝在以后的生命当中发生糖尿病、心脏病、湿疹、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病症的几率降低。母乳喂养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儿童中,有更好的视觉发育和更好的视力。母乳喂养提供的不仅仅是食物。它加强了儿童和妈妈之间的感情纽带,给予宝宝温暖、挚爱和关怀。对妈妈的益处母乳喂养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几率。哺育宝宝有助于妈妈恢复正常体形。母乳喂养推迟了再次怀孕的时间。母乳喂养对多种类型的乳腺癌和卵巢癌以及骨质疏松都具有保护作用。母乳喂养的妈妈通常会更加自信,能更好地适应宝宝。母乳随时可用,因此节省能源、时间和金钱。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健康,所以他们的妈妈在工作中缺勤更少。

篇十一: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P>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及死亡危险因素研究

  席娥;朱晓飞【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病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EC(观察组)和非NEC(对照组)各60例患儿临床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探讨NEC的发病高危因素.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低体重,合并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是NEC高危因素(P<0.05).母乳喂养和服用益生菌是新生儿并发NEC的独立防护因素(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NEC合并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是增加死亡率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NEC好发于早产和低体重患儿,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可能促进NEC疾病进展,显著增加死亡率,母乳喂养和益生菌有助于防治NEC,具有一定运用价值.【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7(022)006【总页数】3页(P819-821)【关键词】NEC;临床特点;高危因素【作者】席娥;朱晓飞【作者单位】719000榆林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719000榆林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正文语种】中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胃肠道急症,目前,临床

  对NE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缺氧、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1]。有研究显示其发病率2%~10%,重型NEC死亡率达70%[2]。因此,明确NEC高危因素,防止NEC疾病发生或进展对改善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对NEC高危因素认识不一[3-4],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NEC和非NEC各60例患儿临床病历资料,探讨NEC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纳入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60例NEC患儿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我院60例非NEC患儿为对照组。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观察组符合NEC诊断标准[5](可见腹胀、呕吐、腹泻或便血三联征,X线可见肠壁和腹腔积气或可见腹腔积液和气腹影);②发病日龄为生后28d内;③病历资料完整。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对照组均为一般腹泻或腹胀患儿,均非NEC患儿。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NEC和非NEC患儿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性别、是否早产、体重)、出生情况(分娩方式、合并症)及治疗情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探讨并发NEC高危因素。根据观察组患儿预后,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出生及治疗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探讨NEC死亡的高危因素。三、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行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高危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NEC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是否早产、是否低体重、是否合并有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低钠血症及是否母乳喂养和服用益生菌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1NEC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危险因素观察组(n=60)对照组(n=60)χ2值P值性别男34(56.67)28(46.67)1.2010.273女26(43.33)32(53.33)早产是51(85.00)23(38.33)27.6380.000否9(15.00)37(61.67)体重≥2500g12(20.00)35(58.33)18.5020.000<2500g48(80.00)25(41.67)分娩方式顺产43(71.67)36(60.00)1.8150.178剖宫产17(28.33)24(40.00)败血症有33(55.00)3(5.00)35.7140.000无27(45.00)57(95.00)呼吸暂停有36(60.00)6(10.00)32.9670.000无24(40.00)54(90.00)肺炎有33(55.00)18(30.00)7.6730.006无27(45.00)42(70.00)低钠血症有25(41.67)2(3.33)25.2810.000无35(58.33)58(96.67)母乳喂养是9(15.00)29(48.33)15.4040.000否51(85.00)31(51.67)服用益生菌是11(18.33)39(65.00)26.8800.000否49(81.67)21(35.00)二、NEC高危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低体重,合并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是NEC高危因素(P<0.05)。母乳喂养和服用益生菌是新生儿并发NEC的独立防护因素(P<0.05)。见表2。表2NEC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危险因素βSeWaldP值OR95%CI早产1.6340.5518.7940.0025.1241.843-8.547低体重1.8170.7246.2980.0046.1532.235-10.058败血症1.8730.58610.2160.0006.5082.041-9.852呼吸暂停1.0170.5673.2170.0342.7651.978-6.594肺炎1.5470.47110.7880.0004.6971.051-8.814低钠血症1.9610.50115.3210.0007.1062.032-10.741母

  乳喂养-1.5140.46410.6460.0000.2200.048-0.671服用益生菌-1.9560.37427.3520.0000.1410.121-0.576三、NEC存活与死亡组比较60例NEC患儿,死亡13例,NEC合并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与未合并患者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3。表3不同NEC患者死亡率比较[n(%)]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危险因素存活组(n=47)死亡组(n=13)χ2值P值性别男29(61.70)5(38.46)1.6850.194女18(38.30)8(61.54)早产是39(82.98)12(92.31)0.156*0.693否8(17.02)1(8.69)体重≥2500g9(19.15)3(23.08)1.003*0.317<2500g38(80.85)10(76.92)分娩方式顺产35(74.47)8(61.54)0.3230.570剖宫产12(25.53)5(38.46)败血症是21(44.68)12(92.31)9.3330.002否26(55.32)1(8.69)呼吸暂停是25(53.19)11(84.62)4.1900.041否22(46.81)2(15.38)肺炎是21(44.68)12(92.31)9.3330.002否26(55.32)1(8.69)低钠血症是16(34.04)9(69.23)5.1880.023否31(65.96)4(30.77)母乳喂养是8(17.02)1(8.69)0.156*0.693否39(82.98)12(92.31)服用益生菌是8(17.02)3(23.08)0.2490.617否39(82.98)10(76.92)四、NEC死亡高危因素分析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NEC合并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是增加死亡率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4。讨论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胃肠道急症,可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肠穿孔等严重后果[6]。因而加强NEC早期监护,对其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性处理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早产、低

  体重及合并肺炎、呼吸暂停、败血症及低钠血症是新生儿NEC的高危因素。早产儿和低体重患儿免疫应答能力低下、胃肠道功能差,这增加了新生儿肠梗阻风险,导致肠黏膜缺血性损伤和内毒素对肠壁的侵袭破坏。刘九月等[7]也认为早产儿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IgA和T细胞活性低下,增加NEC机会。本研究还显示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等是增加新生儿NE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危因素,提示上述合并症可能参与和促进NEC疾病进展。败血症和呼吸暂停患儿为保障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胃肠道血流量显著减少,这成为加快NEC进展的诱因。陆妹等[8]研究发现呼吸暂停患儿肠黏膜血流速度减缓,肠壁通透性增加,自由基介导的再灌注对肠黏膜造成严重损伤。而血液循坏障碍的发生增加了其他脏器损伤和DIC风险[9],使病情恶化,影响预后。此外本研究显示合并低钠血症也是影响NEC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说明加强NEC患儿电解质水平的检测并积极处理,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这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与姜毅等[10]结果相符。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病,炎性浸润可直接损伤肠黏膜,许笑南等[11]认为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参与NEC发病过程,有动物实验还发现革兰氏阴性菌发酵乳糖为CO2和有机酸,并使内毒素入血[12-13],增加中毒性休克可能性,增加NEC死亡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母乳喂养和服用益生菌有助于降低NEC风险,这与既往报道一致[14]。母乳中包括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乳酸过氧化物酶及表皮生长因子,母乳喂养有助于抑制革兰阴性菌生长,降低NEC发生[15]。目前,临床母乳喂养率较低,这可能与乳房胀痛、乳汁不够及产妇心理素质等因素有关。既往有meta分析研究发现新生儿服用益生菌能显著降低NEC发病率和死亡率[16],与本文报道结果相符。但本研究中母乳喂养和益生菌喂养并不能显著降低患儿死亡率,这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另外新生儿病情复杂,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这可能对统计结果产生偏差,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前瞻性研究。

  综上所述,早产、低体重及合并症将显著增加NEC发病率,母乳喂养和益生菌有助于防治NEC,而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等合并症是增加NEC死亡率的独立高危因素,临床应注意规避。表4NEC死亡高危因素分析危险因素βSEWaldP值OR95%CL败血症1.2810.35712.8750.0003.6001.234-5.584呼吸暂停1.5840.41214.7810.0004.8742.359-9.005肺炎1.5410.36816.9260.0004.6691.846-7.746低钠血症1.7850.41618.4120.0005.9601.025-10.854参考文献[1]史婧奕,吕志宝.肠屏障功能障碍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18(4):427-430.[2]杨秀霞.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降低早产儿NEC的有效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9):1893-1895.[3]王瑞娟,孔祥永,蔡娜,等.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产高危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4):414-417.[4]任春丽,朱艳菊,郭艳巍,等.321例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11):1816-1818.[5]林慧佳,施丽萍,罗芳,等.腹部X线量表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2):97-100.[6]余珍珠,黄惠君,刘晓红,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80例临床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1):55-57.[7]刘九月,贾湘杰,李同川,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2):5263-5265.[8]陆妹,朱小瑜,刘登礼,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6):382-385.

  [9]柴漫.血管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6):398-399.[10]姜毅,陶源.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5):265-268.[11]许笑南,何少茹,郑曼利,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各期危险因素差异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9):1483-1486.[12]谢尹晶,段晋燕,张洪瑞,等.四种常用细菌感染指标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34(1):29-33.[13]MaheshwariA,SchelonkaRL,DimmittRA,etal.Cytokinesassociatedwithnecrotizingenterocolitisin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nts[J].PediatricResearch,2014,76(1):100-108.[14]钱甜,张蓉,朱丽,等.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2):1766-1772.[15]母乳强化剂应用研究协作组.早产儿母乳喂养强化方法的探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1):8-13.[16]王小玲,李雄,康兰,等.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对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Meta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3(8):852-858.

篇十二: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P>  早期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方法:选自来本院收治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80例作为实验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配方奶粉喂养,其观察组应用母乳喂养。结果:经15天的共同喂养后,其观察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发生率为3.8%,对照组11例,发生率为2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观察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进行分组治疗后的结果分析对比后得出,通过早期母乳喂养的治疗方式,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关键词:母乳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影响分析0引言

  近年来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增加,其病是目前严重威胁早产儿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其中早产儿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极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住院时间以及胃肠道喂养等问题,早产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几率增加。因此研究表明进行母乳喂养能够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几率。能够在外环境下修复肠黏膜受损处,能够有效消除肠黏膜缺氧造成的小肠以及结肠坏死的现象。通过在临床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母乳喂养,能够有效地解决肠道内的供血不足,细菌饮食等重要问题。本次研究探究母乳喂养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其采用母乳喂养更能够有效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更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产科收录的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180例,男96例,女84例,胎龄29~33周,出生体质量1000~1499g[1]。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按照喂养方法为两组,早产儿母乳喂养组为90例,男54例,女36例,胎龄(30.9士1.1)周,出生体质量(1317.6士112.0)g,早产儿配方乳组90例,男2例,女18例,胎龄(31.0土1.1)周,出生体质量(1315.1土105.2)g。两组性别、胎1龄、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方法

  两组早产儿在生后进行间歇喂养,均采用胃管喂养形式。对照组采用配方奶粉和配方乳,1-2Ml/kg采用2小时到3小时进行喂养,注意喂养以前抽取胃内多余液体[3]。若有残留奶10%左右,胃内残留时,适当根据情况减少喂养量。观察组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首次控制用量3ml内,奶量随喂养时间增加45ml,按照分份添加,逐步连续喂养半个月,持续观察两组情况。1.3评价标准

  基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断标准,当检查出现腹胀、肠鸣音变弱、呕吐、腹泻和便血、同时伴全身性症状面色苍白、反应性降低、心率变缓、休克等临床表现,在临床检查中,经X线片检查在肠壁囊样积气,经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查等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加,电解质紊乱粪隐血阳性时为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比例为发病率1.4疗效观察

  观察15天内两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情况。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结果经半个月的共同喂养后,其观察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发生率为3.8%,对照组11例,发生率为20.8%,其中x2值是4.816,其中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详情见图表1

  图表1两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结果对比3.讨论

  早产儿的肠道内供血不足能够作为其肠道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其病因也可能为肠道内存在细菌感染的症状进而导致小肠或结肠出现坏死的情况。在出现上述情况时会患儿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及呕吐、便血的情况,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症状会蔓延至全身,具体体现则为反应能力降低甚至休克。这对于患儿的生命安全是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于早产儿而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其既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儿的肠道健康以满足后续的营养吸收,另一方面的意义则是体现在提升其成活率方面。为此,目前对于坏死性结肠炎的预防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其研究方向也是集中于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方面。这其中的具体事项则包含注意早产儿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地将致病细菌进行消灭,同时也已经有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早产儿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之后其发生坏死性结肠炎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其主要原因是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能够帮助早产儿在营养吸收的过程当中更加适应情况,同时胃粘膜的负担也会得到降低,其自然能够发挥出相应的积极作用。目前对于早产儿的喂养能够分为三种,其分别是使用母乳、使用奶粉及使用二者进行混合喂养。奶粉在成分上能够提供给早产儿相应的营养,但是由于新生儿的胃酸分泌量不足,更容易造成肠道内部环境的恶化,进而使得内部菌群混乱,更是加大了早产儿出现患坏死性结肠小肠炎的可能。由此可见作为正确的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当中的营养元素及有机抗体更加适合早产儿较为脆弱的肠道环境。而由母乳的成分进行分析也能发现其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在帮助早产儿快速成长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会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在早产儿坏死性结肠小肠炎当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机体免疫力,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的发病概率,保障早产儿健康成长,有着相当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张翠凤,武玲.采集母乳在NICU中的实施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04):304-306.[2]刘亚丽,许丽,魏克伦.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19):97-99.[3]陈小兰,赖春华,杨春晖,彭嘉恒,饶芬.早产儿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探讨[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6,7(06):42-44.[4]许忠锴,周玉彩.用母乳强化剂联合母乳喂养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6):140-141.

篇十三: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P>  早期母乳喂养对减少新生儿NEC的发生

  率的作用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新生儿胃肠道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好发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且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比较高[1],可危及新生儿生命,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10%,其中在早产儿的发病率占的比例最大[2]。有文献报道发病率为5%-15%,致死率约20%,尤其对于出生体重<1000g的患儿,病死率可高达患病率的50%[3-4]。因此,早发现,诊断并治疗是降低NEC发病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5]。若不及时的发现治疗,可导致肠穿孔和坏死,因而15%-40%的NEC需要外科手术治疗[6]。研究指出,NEC的发病与多种原因密切相关,包括:出生体重偏低,早产,败血症,产后窒息情况,有无母乳喂养等[7-9]。大量的国外资料表明早产儿尤其是小胎龄,超低/极低出生体重(E/VLBW)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对于减少感染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提高喂养耐受性,改善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10-12]。母乳是纯天然的新生儿营养来源,与配方奶相比,母乳不仅可提供更合适新生儿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还提供包括IgA抗体,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其他具有抗菌特性的可溶性因子[13-14]。母乳中的乳清蛋白不易引起患儿过敏,母乳还有利于脂肪消化,由于母乳中的胆汁可刺激脂肪酶在十二指肠内激活,乳化脂肪成为小颗粒,母乳中的低聚糖和免疫活性物质又可以抑制细菌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入及黏附,并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分泌型IgA对消化道功能有保护作用,故可降低NEC的发生率[15-17]。母乳喂养的早产儿胃排空较快,较少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便秘等喂养不耐受表现,增加奶量也较顺利,因为母乳中的清蛋白比例较配方奶高,可使患儿胃内凝乳更柔滑,有利于患儿的消化吸收[18-19]。母乳喂养较人工喂养能够更好的降低NEC的发生率,是因为母乳富含的营养物质较多,能够有效加强早产儿肠道蠕动,再加上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含量也比较丰富,如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增加早产儿胃肠道德免疫力,并提高患儿自身抵抗力[20]。

  综上所述,早期母乳喂养能降低新生儿NEC的发生率,特别是对于小胎龄,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E/VLBW)早产儿作用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尚艳,杨军.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1):6920-6922.

  2.米晓强,张雪梅,李爱华,等。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4);2o7-208

  3.张炜冉,张跃进,米惠茹。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9):102-104.

  4.戴瑞芝,朱桂荣,吕永芳,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免疫学及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价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3);8-86

  5.胡波,罗菲菲,李燕琼,金双歧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探讨[J]。中国微生态杂志,2015,13(14):269

  6.步晓华,曹传平,唐杰,等。内镜下观察灌肠液中加入麻醉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空军总医院学报。005,21(2);109-110

  7.ZhangH,ChenJ,WangYdi,etalPredictivefactorsandclinicalpracticeprofileforstricturespost-necrotisingenterocolitis[J].Medicine(Baltimore)2017,96(10):e673.

  8.HeidaFH.stolwijkL,LoosMH.etal.IncreasedincidenceofnecrotizingenterocolitisintheNetherlandsafterimplementationofthenewDutchguidelineforactivetreatmentinextremelypreterminfans:resultsfromthreeacademicreferralcenters[J]JPediatrSurg,2017,52(2):273-276

  9.AfzalB,ElbersonV,McLaugllinC,etal.Earlyonset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inprematuretwins[J]JNeonatalPerinatalMed.2017,10(1):109-112.

  10.MeinZen-DerrrJ.PoindexterB,WrageL,etal,roleofhumanmilkin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nts’riskofnecrotizingenterocolitisordeath[J].Jperinatal.2008.117

  11.SiskPM,LoveladyCA,DilardRG,etal.Earlyhumanmilkfeedingisassociatedwithalowerriskofnecrotizinginverylowbirthweightinfants[J].JPerinatol,2007,27(7):428-433.

  12.FurnanL,Wilson-CostelloD,FriedmaH,etal.Theeffectofneonatalmaternalmilkfeedingontheneurodevelopmentaloutcomeofverylowbirthweightinfants[J].JDewBehavPediatr,2004,(4):24723.

  13.韩树萍。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的一触[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0(3);161-163

  14.王丹华。超早产儿的喂养策略与临床实践[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3);164-166

  15.张敏。低/极低体重儿“积极”的营养支持对NEC、晚发型败血症的影响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12);1609-1610

  16.刘永哲,潘爱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的手术液体治疗[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10);92-95

  17.李红新,候德红,屠文娟,等。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检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意义[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5,11(3);62-66

  18.胡晓艳,曾宾,贺万香,等。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5);48-49

  19.赵晓英,刘芳,侯会池,等。先天性肠道畸形误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4);35-37

  20.丁晚玲,王丽红,侯国强,等。母乳喂养在新生儿无陪病房的实施探讨[J]。长冶医学院报。2012,26(3);224-226

篇十四: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P>  母乳喂养—最佳选择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齐全,构造精细,非常适合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又适合婴儿尚未发育成熟的生理功能和器官。100ml母乳约含有70kcal的能量。纯母乳喂养能满足0~4个月,甚至6个月内婴儿的全面营养需求。一、母乳喂养现状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母乳喂养曾一度被忽视。尤其在城市及发达的西方国家。我国1983~1985年20个省市自治区9万余名6月龄以下婴儿所进行的喂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母乳喂养率为48.8%;京、沪等大城市尚不足20%,农村母乳喂养率为75%。80年代WHO提出号召,要求80%的婴儿母乳喂养至少4个月。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及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婴儿出生后纯母乳喂养4~6月者达40%,母乳喂养率达80%的目标。近几年随着《母婴保健法》的实施及爱婴医院的建立,母乳喂养率已有了较大的提高,1995年9市喂养调查结果表明,4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率城区59.9%,郊区74.0%,6月龄内母乳喂养率城区从1985年的33.6%上升至53.5%,郊区从60.2%增至63.1%。推广母乳喂养的工作仍任重而道远。<6个月的婴儿容易发生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无论社会经济状况、妊娠年龄或出生体重如何,母亲亚临床(边缘)维生素A缺乏将使婴儿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降低,并可能导致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阻碍儿童的正常生长。孕妇充足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对胎儿生长和保证母乳中充足的维生素A很重要。母亲的低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社会经济、家庭收入、教育程度无关。所以,在干预计划中,应强调喂养方式,并关注易感人群,对孕妇尤其应注意。二、人类乳汁的营养组成人乳在喂哺的前半个月里,乳的成分可以发生变化。在分娩后的5天内,母亲的乳汁分泌功能尚未完全建立,泌乳量较少。所分泌的乳汁呈淡黄色,质地粘稠,称之为“初乳”(colostrum)。之后第6~10天的乳汁称为过渡乳(transitionalmilk),大约两周后为成熟乳(maturemilk)。初乳对婴儿十分珍贵,具有如下特点:(1)蛋白质含量高,早期初乳约含10%,而成熟乳仅1%。(2)含有丰富的抗体蛋白质,尤以分泌性免疫球白A(SIgA)为多,此外还含乳铁蛋白(lacteferrin)以及初乳体。同时亦含有较多的白细胞、溶菌酶(lysozyme)及抗菌因子(bifidusfactor)。这些物质对婴儿防御感染及初级免疫系统的建立十分重要。(3)专门为婴儿提供特殊的营养素,例如锌,长链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初乳也比成熟乳多。(4)初乳中的脂肪及乳糖都比成熟乳少,以适应新生儿脂肪和糖消化能力较差的特点。另外,初乳也有通便的作用以清理初生儿的肠道和胎便。(一)蛋白质如表3.1所示,在数量上,人乳所含蛋白质比牛奶少,约1.1g/100ml,约为牛奶的1/3。但人乳的蛋白质质量好。人乳中蛋白质以易于消化吸收的乳清蛋白为主体。乳清蛋白与酪蛋白之比为70∶30,而牛乳为18∶82。在乳清蛋白中,以α-乳清蛋白为主。乳清蛋白易于消化吸收,使氨基酸代谢完全,而α-乳清蛋白又可促进乳糖的合成。附表3.1人乳中含有特别丰富的免疫活性蛋白,如乳铁蛋白、溶菌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而没有乳球蛋白;而牛乳则相反,含有很多的乳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IgG)。人乳中的这

  些免疫蛋白有抵抗肠道及呼吸道等疾病的作用。这些物质不受胃液及消化过程的破坏,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在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方面,人乳中胱氨酸的含量(24mg/d1)高于牛乳(13mg/d1)。因新生儿及早产儿肝及脑组织中胱蛋氨酸酶较低,不能利用其他含硫氨基酸合成胱氨酸,故有人认为胱氨酸是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必须氨基酸。因此,人乳中的胱氨酸高对新生儿及早产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外,人乳中的牛磺酸(氨基乙磺酸)(taurine)的含量也较多(425mg/L),为成人血清的10倍。由于婴儿的肝脏尚未成熟,半胱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低,不能将半胱氨酸合成牛磺酸,必须有食物提供,而牛磺酸为婴儿大脑及视网膜发育所必须。(二)脂肪人乳中的脂肪丰富,且品种齐全。人乳在能量上高于牛乳就是因为所含的脂肪多。在脂肪酸构成上,不仅含有短链、中链及长链脂肪酸,而且还含有人体难以合成的脂肪酸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为脑及视网膜发育所必须。婴儿不象成人可以从亚麻酸合成二十二碳六烯酸,必须由食物提供。人乳的胆固醇比牛乳高。有人认为人乳胆固醇高可能是因为它参与体内酶系统,但未能证实。在婴儿阶段其机体已能合成胆固醇,而从母乳中有足够的供给可能有利于促进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髓磷脂化。(三)碳水化合物和动物乳一样,人乳中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乳糖,其次有多种低聚糖。人乳中的乳糖含量较牛乳高,且以β-乙型乳糖为主,有利于类脂物质的完全氧化及肝糖原的储存。乳糖不仅提供婴儿相当一部分的能量,而且它在肠道中被乳酸菌利用后产生乳酸。乳酸在肠道内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同时亦可促进钙的吸收。低聚糖的生理作用正在被认识,将在后面叙述。(四)矿物质人乳中矿物质含量比牛乳更适合婴儿的需要。矿物质是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的重要因素。由于婴儿的肾脏的排泄和浓缩能力较弱,食物中的矿物质过多或过少都不适于婴儿的肾脏及肠道对渗透压的耐受能力,会导致腹泻或对肾的过高负荷。人乳的渗透压比牛乳低,更符合婴儿的生理需要。牛乳的肾溶质负荷比人乳大,同时牛乳的高蛋白含量引起的代谢产物如尿素更增加肾负荷,故喂以牛乳的婴儿血浆尿素的水平较高。牛乳喂养的婴儿也较易出现钠潴留,并同时增加水的贮留。因高尿素血症和高钠血症而引起婴儿的脱水也多见于以牛乳喂养的婴儿。当严重高钠血症时,可以引起大脑损害。人乳中的钙含量比牛乳低,但钙磷比例恰当,为2∶1,有利于钙的吸收。而牛乳中过高的磷会干扰钙的吸收。铁的含量人乳与牛乳接近,但人乳中铁的吸收率达50%,而牛乳仅10%。另外,人乳中的锌、铜含量远高于牛乳,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五)维生素人乳中维生素的含量易受乳母的营养状态的影响,尤以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的维生素A为著。人乳的维生素A、E及C一般都比牛乳高,而且维生素E往往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出现。在对牛乳加热过程中,一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可遭到破坏,包括维生素C及叶酸。人乳中的维生素K低于牛乳,故孕期母体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一定意义,例如摄食深绿色的蔬菜。如果孕妇有足够好的营养,乳汁中的维生素应该是能满足1~6个月婴儿,而不需要额外增加维生素补充的,但维生素D例外,尤以日照较少的地区。在乳母的紫外照射少而食物中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下,母乳的维生素D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而需额外补充。三、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

  人乳中的白细胞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存在于前3~4个月的母乳中。中性粒细胞在婴儿肠腔内起作用,吞入并通过产生的活性氧杀灭细菌。吞噬细胞可以进入婴儿的粘膜组织,通过其基膜上的活性铁和补体C3受体,帮助婴儿产生免疫能力。另外亦可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如干扰素和细胞趋化因子等。(二)抗体母乳中的抗体主要存在于初乳中,以SIgA为主,占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89.8%。产后第1,2天的乳汁中SIgA的含量分别是正常人血液血清型IgA含量的13.5和5.4倍。SIgA可以抵抗胃肠中的酸碱和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在消化道保持其抗体活性。SIgA能抵抗多种病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的感染。另外产后1~2天的初乳也含有较高水平IgM,其含量达到甚至超过正常人血清水平,但持续时间较短,至产后7天下降至微量。母乳中也含有少量的IgG,其浓度不到血液浓度的1%,但持续时间较长,能维持到产后6个月。(三)乳铁蛋白乳铁蛋白是一种与铁有高亲和力的蛋白质,能竞争性抑制需铁性细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对铁的需要。另外,乳铁蛋白与铜兰蛋白一样,具有还原作用,能抵抗机体产生的自由基,保护婴儿免遭氧化损伤。(四)溶菌酶母乳中的溶菌酶(lysozyme)能抵抗胃酸的破坏,在胃肠中水解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的多糖,从而使细菌解体。虽然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对溶菌酶不敏感,但母乳总的SIgA,H2O2酶和抗坏血酸可降低大肠杆菌对溶菌酶的抵抗力。在产后不同时间里,母乳中溶菌酶的含量也不断变化。产后1天的初乳含量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至15天左右时降至最低,以后又不断回升,至6个月时恢复到初乳时的一半含量。(五)补体初乳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补体C3和C4,但随后迅速下降。补体不能直接杀灭细菌,但能辅助SIgA和溶菌酶降解细菌。(六)低聚糖和共轭糖原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和共轭糖原(glycoconjugagates)是母乳中一类能抵抗细菌的碳水化合物的类似物,抑制细菌粘附于肠上皮及中和毒素。其中,单唾液神经苷酯(monosialogangliosides)可以中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的不耐热毒素的受体;含低聚糖的岩藻糖(fucose)能阻断霍乱弧菌与粘膜蛋白结合;含甘露糖(mannose)的糖蛋白能阻断霍乱弧菌的ELTor株的结合点。另外,人乳中的低聚糖还可以抑制流感和肺炎病原体的粘附,促进直肠中乳酸杆菌的生长与乙酸的生产,从而抑制致病性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发挥益生源的作用。(七)其它抗感染物质母乳中还含有其它许多抗感染因子。如初乳中含量较高的纤维结合素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双歧因子可助乳酸杆菌在肠道中生长并产生乙酸和乳酸,降低肠道pH值;维生素B12和叶酸结合蛋白能抑制细菌利用这些维生素;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inhibitors)能抑制母乳中生物活性蛋白被消化;抗炎因子(anti-inflammatoryagents)如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和F,α-1抗胰岛素,及糜蛋白酶,抗氧化物质如β-胡萝卜素、α-生育酚、过氧化物酶、自由基清除剂等具有抗炎症反应和抗氧化作用;此外,母乳中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及白细胞介素1抗感染等作用。四、母乳中的激素和生长因子母乳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第一类是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II(insulin-like-growthfactor),转移生长因子(TGF)等。这些生长因子可以调节婴儿的生长发育,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

  它组织的生长分化。第二类是各种激素,如甲状腺素T3,T4、胸腺刺激素(TSH)、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胰岛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垂体激素(oxytocin)、泌乳刺激素(prolactin)、催乳素(prolactin)、胃抑素(neurotension)、胃肠调肽(gastrointestinalregulatorypeptides)、胃泌素(gastrin)、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降血钙素(calcitonin)等。这些激素对于维持、调节和促进婴儿的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与成熟有重要作用。五、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健康效应母乳喂养对母亲及婴儿均有许多持续的健康效应。除了母乳的营养因素方面的优势之外,母乳喂养给予婴儿许多非营养方面的好处。包括有利于抵抗多种急性及慢性疾病;促进心理及行为的发育。尽管每一项具体的健康效益相对较小,但总体健康水平上母乳喂养的婴儿明显优于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新生儿时期及婴儿期的喂养影响婴儿的生长和发育。研究证实出生早期的营养影响儿童期的神经行为的发育及表现,甚至对成年时期的某些慢性疾病具有持续的作用。然而,对于出生早期的营养如何影响幼年时期的代谢、内分泌及免疫功能,以及降低成年的心血管病的危险性的机理至今所知甚少。另外,母乳喂养亦有利于亲子间的感情。(一)抗感染性疾病效应母乳喂养可通过下面两方面的机制来保护婴儿以抵抗感染性疾病:一是减少或消除婴儿暴露于污染的食物及容器的机会;其次是母乳中含有分泌型抗体及其它具有抗微生物、促进免疫系统成熟及保护新生儿消化系统的活性因子,从而抵抗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感染。而配方奶粉或代乳品则缺少这些活性保护因子。这些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在初乳中的含量尤其丰富,其有效浓度在母乳中可持续一年以上。大量的研究证实,在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给予全母乳喂养可明显降低婴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该保护作用在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为明显。其中,对防止婴儿腹泻的证据最多。母乳喂养既可以显著降低婴儿腹泻的发病率,也可缩短腹泻的病程。母乳喂养的婴儿坏死性肠炎发病率也低于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即使是部分母乳喂养,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婴儿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母乳喂养亦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在新生儿期更为明显。此外,亦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利于抵抗中耳炎、菌血症、脑膜炎及尿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母乳的抗感染作用主要是被动保护。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保护胃肠道及呼吸道粘膜,从而降低感染的危险性。然而,亦有证据显示母乳可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成熟。(二)母乳喂养对成年期慢性病的健康效应有研究报道婴儿期母乳喂养持续的时间较长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的发病的危险相对较低。较早(<4月龄)给婴儿喂牛奶似乎是较早发生IDDM的触发因素。亦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对Crohn’s病(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的肿瘤及儿童期肥胖、婴儿突然死亡症等疾病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一般认为,母乳喂养可能对过敏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方面因为母乳中免疫活性因子保护婴儿暴露于抗原及与抗原反应;另外,母乳喂养亦使婴儿延迟暴露于存在于食物中的各种过敏原。目前,较为肯定的是母乳喂养对牛奶过敏症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尚不确定母乳喂养是否能抵抗其他过敏症,以及在断奶后是否仍然具有持续的抗过敏作用。

  此外,婴儿期早期的体格生长一生中最快。此时期婴儿喂养不当很容易出现生长受限、生长速度的波动及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全母乳喂养的婴儿极少出现上述情况。因此,WHO及UNICEF联合推荐在0~6月应给予健康足月儿全母乳喂养。●HeinigMJ等总结母乳喂养的好处包括:1.减少腹泻发病率及持续的时间;2.有利于抵抗呼吸系统的感染;3.减少中耳炎的发病及复发;4.可能有利于抵抗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菌血症、脑膜炎、及尿道感染等;5.可能会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性(如:I型糖尿病、肠炎等);6.降低突发婴儿死亡综合症的危险性;7.降低发生牛奶过敏的风险;8.可能会降低在以后儿童期肥胖的风险;9.增强视敏度及精神运动的发育(可能是母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DHA的作用);10.母乳喂养的婴儿具有较高的智力得分(可能是母乳的某因素或母乳喂养之过程的刺激所致);11.母乳喂养有利于颌面部的发育,以减少牙齿的咬合不正。六、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应该是多层面、有针对性的。常见的营养教育途径有多媒体教育、营养课程、公益广告、营养管理和咨询等。1.医院应宣传制定的母乳喂养政策;2.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有关母乳喂养的技巧;3.产后1小时进行母婴接触;4.24小时内母婴同室;5.添加食物时,不用奶瓶,应用手指或勺子喂养;6.医院要求并鼓励母乳喂养;7.医院限制对婴儿补充流体和牛奶等。七、人工喂养的科学因各种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而采用配方奶粉、牛乳、羊乳等动物乳或其它代乳品喂养称为人工喂养。严格来讲,不同种属动物的乳汁只适合其相应种属动物的幼子,并不是婴儿的理想食物,亦不适宜直接喂养婴儿。如果以牛乳为基质,按照母乳的营养构成对其营养素的含量、质量等进行适当地调整后用于喂养那些没有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是4月龄以内的婴儿。(一)婴儿配方奶粉绝大部分婴儿配方奶粉是指以牛乳为基质,按照母乳的营养构成对其营养素的含量水平、质量等进行适当调整后的产品。也有少部分是以大豆粉为基质的产品。1.奶基配方奶粉以母乳营养成分为参照,降低牛乳中蛋白质的总量,以减轻肾负荷;调整蛋白质的构成,增加乳清蛋白的比例至60%,减少酪蛋白至40%,以利于消化吸收和体内利用;在脂肪方面,部分或全部脱去以饱和脂肪为主的奶油,以多种植物油调配使脂肪酸构成接近母乳,包括n-3与n-6系列脂肪酸的比例,以满足婴儿的需要;减少牛乳矿物质总量,降低牛乳的肾溶质负荷,适当增加了铁、锌的含量;此外,适当增加婴儿所需牛磺酸、肉碱、核苷酸以及维生素A、D等维生素的含量。(1)起始婴儿配方(startinginfantformulas):主要适用于1~6月龄的婴儿,其中蛋白

  质含量相对较低,既满足这一阶段的营养需要,又与这一阶段婴儿肾脏的功能相适应。(2)后继配方或较大婴儿配方(follow-upformula):适用于6月龄后的婴儿,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后继配方是6月龄后婴儿混合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1989年我国颁布婴幼儿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并于1997和1999年进行了修订。现有婴儿食品标准主要是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通用技术标准GB10767-1997。(3)婴儿医学配方(medicalformulas):适用于特殊膳食需求或生理异常需要的婴儿配方奶粉。如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代谢缺陷儿设计的配方食品。2.豆基配方奶粉是以大豆蛋白为基质,按照母乳的营养构成对其营养素的含量水平、质量等进行适当调整后的产品。其特点是不含乳糖,蛋白质优于牛乳中的酪蛋白,适用于对牛乳过敏或乳糖酶活性低下的婴儿。在不易得到动物乳和商品代乳品极少的边远地区可以使用黄豆制成的豆浆作代乳品喂养三个月以上的婴儿。家庭可按如下方法自治豆浆:1份黄豆+8份水浸泡,磨浆,去渣留汁,然后煮沸5分钟。每升豆浆加食盐1g、乳酸钙2.0g、淀粉20g、糖60g即成可喂养婴儿的豆浆。缺点是营养成份不如牛乳全面。长期饮用注意添加蛋黄、肝泥等其它辅助食品。(二)其它婴儿代乳品1.牛乳和羊乳(1)鲜牛乳鲜牛乳是最常用的母乳代乳品。由于牛乳营养成分与人乳有较大差异,需要适当配制后才适宜给婴儿喂养。牛乳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比人乳高2~3倍,为了帮助蛋白质的消化及减轻因高矿物质带来的高肾溶质负荷,使其成分更接近于人乳,所以需要加水稀释牛奶。稀释:新生儿期采用2份牛奶加1份水稀释(牛奶:水=2∶1,v/v),2~4个月可采用3份奶加1份水,以后过渡到4份奶1份水。由于牛乳中的乳糖仅有人乳的60%,牛乳稀释后还需加约5%的葡萄糖或蔗糖。消毒:配好的牛乳在喂给婴儿之前应煮沸3~4分钟以杀细菌,另外亦可使牛乳的蛋白质变性有助于婴儿消化。但煮沸的时间过长亦会破坏牛乳中的维生素,及使短链脂肪酸挥发。奶量:0~1岁的婴儿平均每kg体重需95kcal/d能量。牛乳能量约为55kcal/100ml。平均每公斤体重需2∶1+5%糖的牛奶170ml,或3∶1+5%糖的牛奶155ml,或4∶1+5%糖的牛奶150ml。每天分6~8次喂养。(2)全脂奶粉牛乳粉含蛋白质20%~28%,脂肪20%~28%。用水按体积比1(奶粉)∶4(水)或重量比1∶8溶解,其营养成份基本上同鲜牛奶。再按上述鲜牛奶的方法配置进一步稀释、加糖、煮沸,冷却后即可喂养婴儿。(3)羊乳羊乳含蛋白质和脂肪与牛乳接近,但脂肪球少,易消化。配置方法可参照鲜牛奶或全脂奶粉。羊乳的缺点是含维生素B12少,长期饮用可致幼红细胞性贫血。

  (三)人工喂养方法人工喂养所用乳量可根据婴儿的能量需要量来计算。新生儿第一周的能量需要量为60kcal/kg/d,第二周以后新生儿及婴儿的能量约需95kcal/kg/d,再根据代乳品每100ml(直接喂养的浓度)提供的能量来确定一日所需的奶量。开始每天分6~8次喂养,较大婴儿可逐渐减少喂养次数。人工喂养还需注意供给充足的水。婴儿的需水量取决于基础代谢率、能量需要、喂养食物的性质和环境稳定等因素。如母乳喂养儿每消耗100kcal能量需水约110ml,而牛乳喂养儿则需140ml。一般足月新生儿24小时需水量为20ml/kg/d,1~3天为20~40ml/kg/d,4~7天为60~100ml/kg/d,第二周达120~150ml/kg/d,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140~160及120~135ml/kg/d。稀释鲜奶或溶解奶粉所用水量,加奶量应约等于每日需水量,环境气温高时应按上限供水量给予。婴儿食品营养丰富,容易滋生细菌,特别是开封后应盖好,并注意低温冷藏。代乳品配制后应煮沸消毒。喂养前将乳液温度调至接近体温,并排除乳嘴里的空气,以免烫伤和吸入空气。婴儿食品配好后应立即喂养,如配好后在摄氏30度以上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以上应废弃。婴儿吃剩余的乳液也不应再次喂给婴儿。奶瓶、奶头及其它调配食具每次使用后应彻底洗净消毒。(四)混合喂养因各种原因母乳不足或不能按时喂养,在坚持用母乳喂养的同时,用婴儿代乳品喂养以补充母乳的不足。对于6个月以下,特别是0~4个月的婴儿,这比完全不吃母乳的人工喂养要好。母乳不足,仍应坚持按时给婴儿喂奶,让婴儿吸空乳汁,这样有利于刺激乳汁的分泌。如母亲因故不能按时喂奶时,这顿可用代乳品或收集的母乳代替喂养。乳母应将多余的乳汁及时挤出或吸空,一方面可以维持乳汁的分泌,另外也可用清洁的奶瓶收集,低温储存,煮沸后可以用来在不能按时喂奶时喂给婴儿。混合喂养时代乳品补充用量应以婴儿吃饱为止,具体用量应根据婴儿体重、母乳缺少的程度而定。

篇十五: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P>  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益处。WHO的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每天有4万儿童因腹泻和营养不良而死亡,但4~6个月内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机率低于使用母乳代用品的2.5倍[1]。早在2000年,WHO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就提出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最佳喂养方式[2]。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37%左右[3]。WHO在“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将生命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至少50%”的目标[4]。由此可见,母乳喂养已经被公认是保证儿童生存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母婴同室是实现母乳喂养的关键,但部分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如早产、感染、窒息、血糖异常、黄疸等高危因素的影响需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进行治疗,或母亲由于产后病情需要转入ICU接受特殊治疗等均可造成母亲与婴儿的身体与情感相分离,严重阻碍母乳喂养的实施。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母婴分离的发生率为10%-21.2%[5,6]。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母乳喂养的有效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改善和促进母婴分离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提供最新研究资料,从而更好地保证母婴健康。

  1.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优点

  1.1对新生儿的好处

  母乳中富含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激素、核苷酸、寡聚糖、生物活性肽等成分,尤其是初乳中富含免疫活性物如sIgA等[7]。母乳的这种天然结构使其成为母婴分离新生儿的最佳营养来源,在满足婴儿营养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预防并显著降低多种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如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8,9,10],尤其是对早产儿,病患儿以及一些因其他特殊情况发生母婴分离的新生儿[11,12]。一出生就发生母婴分离的新生儿,其胃肠道、呼吸和免疫系统发育多不成熟,故母乳可以为其提供极大的防御和保护作用,使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下降64%、72%,并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13,14];尤其是对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初乳优先喂养可降低77%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10]。此外,母乳喂养还可以缩短NICU新生儿的住院时长,改善神经发育结局[15,16],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母乳喂养与新生儿的脑白质发育存在剂量相关性,母乳喂养的婴儿脑白质量可增加20%,因此神经发育结果更佳[17,18]。考虑到NICU新生儿出现脑损伤的风险较高,故母乳喂养应作为优先策略实施。可见,母乳喂养在改善母婴分离新生儿健康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够为其提供特殊的健康保护,这种保护作用不仅体现在院期间而且持续至出院后。因此,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以及国际儿科护士联合会都强烈倡导对入住NICU的母婴分离新生儿,尤其是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实行母乳喂养[19,20,21]。

  1.2对母亲的好处

  母婴分离产妇坚持母乳喂养能为其健康带来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的益处。母乳喂养可以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促进子宫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母亲罹患癌症的风险[22]。母乳作为母婴分离期间母亲为新生儿所做的贡献,在挤奶的过程中母亲可以感受到为人母的角色与责任,此时母乳也被视为“报酬”,强化了母亲的被依附感与被认可感[23],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母婴分离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此外,持续母乳喂养引起的哺乳期闭经也助于延长生育间隔,利于母亲身体恢复并降低剖宫产率。

  2.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现状

  母婴分离新生儿通过乳房途径的母乳喂养和捐赠母乳喂养都仍然受到很多限制[24],母婴分离的母亲发生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更高[25,26]。国内外关于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及喂养时长尚缺乏权威的研究数据,多集中在研究母乳喂养对NICU新生儿的益处。国内多项研

  究表明,母婴分离新生儿产后42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不到50%[27,28,29],国外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通过不断强化母乳喂养理念使NICU母乳喂养率从不足50%提高到了98%[30]。早在2004年,Spatz就提出了保证NICU患儿母乳使用和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并在后续的实践中证明了其有效性[31]。Fugate及其同事在一个大型儿童医院的NICU将该模式进一步运用,结果显示到出院时NICU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增加了3倍[32]。2014年,Froh和Spatz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保障NICU患儿的最佳健康结局,母乳喂养必须优先[33]。

  3.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3.1母亲泌乳量不足

  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不足是导致新生儿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乳汁分泌不足会限制NICU新生儿的母乳供应,导致患儿的母乳喂养时长缩短[34],人工喂养率升高。泌乳II期启动延迟作为导致泌乳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指产后首次感到有大量的乳汁从乳房流出[35]。多种因素通过对泌乳II期启动时间的直接影响而最终影响泌乳量。已有的关于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分娩方式是影响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量的首要决定因素,自然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显著高于剖宫产者[36]。此外,母婴分离后产妇的每日挤奶次数和每次挤奶时间均与乳汁分泌量高度相关[37]。葛圆等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提出,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汁分泌量还受到产妇产后的饮食状况、睡眠时间以及乳房理疗等因素的影响[6]。CattaneoA等在意大利进行的一项对照研究表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泌乳量与产后1小时早吸吮密切相关[38]。此外,积极的应对方式与乳汁分泌量呈显著的正相关[39],即产妇减轻紧张、焦虑等情绪可促进乳汁的分泌。国外较多研究证明泌乳量与孕妇孕周相关[40,41]。但国内很多研究则得出相反的结果。近年来,多项关于维持泌乳的研究都证实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量与吸奶器的选择和吸奶手法是否正确有关,Morton等进行了纵向研究并提出手法挤奶与电动吸奶器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量[42,43]。

篇十六: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P>  早产儿母乳喂养

  概述BornTooSoonn中有关早产儿流行病学资料

  简介

  2010年,全球每10名出生的婴儿中至少有一名是早产儿.全球每年出生的早产儿数量达1500万(以胎龄小于37周定义),至少有1百万会因为早产死亡.现在,早产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是生后第一个月死亡的最主要根本原因除各种新的治疗方法、手段的探索及应用外,营养支持是早产儿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较高能量供给但同时需限制液体入量的早产儿。除各种新的治疗方法、手段的探索及应用外,营养支持是早产儿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较高能量供给但同时需限制液体入量的早产儿

  营养支持

  肠道营养

  肠道外营养(静脉营养)

  肠道营养+肠道外营养

  全肠道外营养(TPN)

  概述

  早产儿营养素推荐量

  早产儿营养支持需关注的问题

  母乳喂养--WHO母乳是婴儿最佳食品

  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

  早产儿母乳喂养理念

  ➢广泛宣传:不足➢一定范围内宣传:开展项目,宣传、教育、推进。部分单位接受、开展并获益。➢卫生部早产(儿)综合管理项目把推进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宣传及人员培训。

  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社会均有益

  对婴儿益处➢近期:耐受疾病救治,促进体格发育,保证恰当体成分构成及适应血清学水平。➢远期:减少感染、过敏等躯体疾病;维护、促进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对成年期健康产生影响➢降低生命早期严重并发症母乳喂养量与降低NEC发生率或早产儿死亡率显剂量相关关系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减少再住院率(18月)母乳喂养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其他好处

  增进母子感情及家庭和睦促进医护沟通减少学龄前期肥胖及超重发生率避免牛奶过敏,减少过敏性疾病可能等待微量肠道营养(MEN)

  ➢无喂养禁忌症则应尽早开始➢肠道“营养性”喂养➢根据胎龄、体重、喂养耐受性进行➢通常10-20ml/kg.d➢可根据临床情况持续数天延迟喂养的原因开始喂养时间初乳应成为早产儿最早接受的奶类初乳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及抗炎、抗感染物质,如较高浓度的分泌型IgA(sIgA)、生长因子、乳铁蛋白、抗炎细胞因子、低聚糖、可溶性CD14及抗氧化物质等,可为早产儿提供多方面的保护初乳使用初步研究显示,即使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ELBW早产儿,生后48h开始每2h经口咽滴喂初乳0.2ml,也可见早产儿有吸吮动作,且同期生命体征稳定。理论推测,口咽粘膜有助于初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吸收,但由于研究例数较少,喂养持续48h后尿及气管吸出物中sIgA、乳铁蛋白含量个体差异较大早产儿自己母亲的母乳出生后母亲乳房内即有少量初乳,此后随早产儿成长,分泌量逐渐增多;对可耐受的早产儿,鼓励直接母乳喂养;对不能直接喂哺早产儿的母亲,指导母亲挤出或泵出母乳的技巧,指导母乳储存、运送的方法。人乳库奶适用于有喂养指证、但无早产儿自己母亲母乳的、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

  使用前向早产儿家长告知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在获得知情同意情况下使用母乳库母乳。通常从距离医疗机构最近的母乳库获取母乳。

  原则上,母乳库母乳仅限住院早产儿使用,用至胎龄34周。使用期间可随时替换为早产儿自己母亲的母乳。

  早产儿使用捐赠人乳的益处及担忧临床益处

  已证实的:减少NEC,提高喂养耐受性,远期健康益处(动脉血压低些,LDL/HDL比值及apoA/apoB);

  可能的:增强免疫力(短期、长期);担忧

  早产儿体重增长缓慢,捐赠母乳营养学及生物学质量的变化促进危重患儿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CHOP

  告知母乳喂养的决定帮助建立及维持泌乳母乳管理及乳房护理喂母乳皮肤接触护理在乳房上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过度为直接母乳喂养监测喂养转换出院前准备随访早产儿母乳喂养方法根据早产儿发育状况、疾病情况、喂养耐受性进行。母亲直接喂养:胎龄/体重较大、生命体征稳定早产儿;经口喂养:胎龄/体重较大、生命体征稳定早产儿;管伺:不能经口喂养或经口喂养量不足早产儿,定时按顿喂养,间断持续喂养,持续喂养早产儿自己母亲挤出的母乳

  需将数次挤出的母乳混合,每混合单位的母乳挤出时间差不得大于12小时单个包装容量通常不超过60ml,可根据喂养量调整;使用前仅需微加热,不需巴氏消毒。不需常规细菌培养,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5/ml不能使用没有常规进各种病原学检查的推荐,极早早产儿母乳喂养时CMV检查问题有争议24小时内不使用的母乳应冻存建立人乳库

  按血库管理机制管理来自婴儿母亲----成熟乳巴氏消毒法的进展可更好地保留人乳中生物活性成分,个体化人乳强化促进早产儿蛋白质摄入及生长;作为母乳喂养政策的扩展,应保护、促进及支持捐赠人乳库。早产儿母乳需强化

  生命科学研究组织(LSRO)指出尽管母乳对健康足月儿是健康食物,但未经强化的母乳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不够的。早产母乳有诸多必需营养素缺乏:特别是蛋白质和矿物质。强化的母乳是必需营养素的适宜来源蛋白质供给量对体格发育的影响

  配方奶中高蛋白质供给(3.0~<4.0g/kg/d)有助于体重增加,但其对神经系统远期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

  现有研究证据不支持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使用更高蛋白质含量的配方奶生命早期

  母乳强化剂(HMF)

  应用指征出生体重≤1800-2000g

  耐受非强化母乳喂养达80-100ml/kg.d强调“个体化”母乳强化

  目标性强化:根据母乳成分分析结果强化,需定期分析母乳成分。可调节性强化:根据个体代谢反应进行强化。需监测早产儿BUN

  优点➢个体化评估,避免蛋白质过量;➢不必反复测定母乳成分,简单,可行性好。

  生长发育曲线动态评估并个体化调整喂养方案

  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部分强化混合喂养:强化或非强化母乳+不同配方配方奶喂养: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标准婴儿配方奶。婴儿食品添加

篇十七: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P>  母乳喂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远期健康的影响

  徐秀【摘要】@@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母乳喂养对母婴还有许多其他健康益处.尽管很难建立一个母乳喂养和远期健康的因果关系,但众多研究都发现母乳喂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后期疾病有长期的作用,提示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编程着远期的健康.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均建议婴儿纯母乳喂养6个月,且持续母乳喂养12个月或更长.【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1(029)007【总页数】2页(P699-700)【作者】徐秀【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正文语种】中文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母乳喂养对母婴还有许多其他健康益处。尽管很难建立一个母乳喂养和远期健康的因果关系,但众多研究都发现母乳喂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后期疾病有长期的作用,提示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编程着远期的健康。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均建议婴儿纯母乳喂养6个月,且持续母乳喂养12个月或更长。1母乳中的营养成份和其他物质

  母乳所含的热量和牛奶相同(约2800kJ/L),但其许多重要的营养素,如蛋白质、钠、钾、镁和锌的含量远较牛奶低,通常只有牛奶的1/3~1/2。母乳中除了各种营养素外,还含有许多其他物质,包括激素,生长因子,免疫相关物质如抗体(sIg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低聚糖、核苷酸和细胞因子。这些非营养物质参与了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的近期和长期作用。2母乳喂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远期健康的影响2.1体格生长母乳喂养对儿童身高增长的影响是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婴儿12月龄时的身高低于配方奶喂养婴儿,但是这差距并不持续存在。近期Bory-Orr队列研究显示,1920—1930年代出生的母乳喂养婴儿,其儿童期和成年期的身高高于人工喂养婴儿[1]。Martin等[2]在一项纵向随访到7~8岁的研究中发现,纯母乳喂养儿童的血清IGF-1水平最高,部分母乳喂养其次,人工喂养最低。源于此发现,就有学者作出大胆的假设:IGF轴是在婴儿期被程序化的。母乳喂养婴儿在婴儿期的IGF-1水平较低,可能导致垂体重新设置,因其低反馈,导致IGF-1水平较高,从而使随后的儿童期生长速率加快。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母乳喂养和成年期疾病的关系就能得到解释。母乳喂养对IGF轴至少有部分影响。2.2认知发育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研究中都发现,母乳喂养对后期认知功能具有轻微的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促进作用。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认知发育的影响更大,和母乳喂养时间有显著量效关系,且这种作用不受测试年龄的影响[3]。对母乳喂养促进认知发育最大的争议,就是认为认知发育的促进作用与母乳喂养相关的混杂因素不能排除。在菲律宾进行的一项出生队列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时间超过12~18个月和母乳喂养少于6个月相比,到8.5岁时,母乳喂养时间长的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童IQ值高出1.6分,而在早产儿童IQ值高出9.8分[4]。在菲律宾,

  母乳喂养率和社会经济状况和健康母亲行为呈负相关。母乳喂养对认知发育的促进作用可能和母乳中n-3脂肪酸和n-6脂肪酸的最佳比值,以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DHA含量有关。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认知发育的显著促进作用,被认为是和母乳中含有大量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有关,尤其是n-3脂肪酸(DHA)有关,因为早产儿体内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和DHA水平较低。2.3心血管疾病已有大量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相关。据估计,母乳喂养婴儿成年期的收缩压要比人工喂养婴儿低1.1~1.4mmHg,且与年龄无关。而母乳喂养婴儿的血脂问题更受到大家的关注。母乳喂养婴儿的血胆固醇水平较高,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胆固醇而婴儿配方奶中则没有。但研究发现,到了成年期时母乳喂养婴儿的血胆固醇含量反而略低于配方奶喂养婴儿。Singhal等[5]对早产儿的纵向随访研究也证实了母乳喂养对青春期的血压和脂类系谱构成有益。Bory-Orr队列研究中显示,通过B超检测血管中层内膜厚度,在65岁时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母乳喂养组要比人工喂养组低[6,7]。在控制血压、胆固醇和胰岛素抵抗这些混杂因子后,并没有影响这个结果,提示这个结果并非由这些混杂因子所致。但是,该研究报道没有发现母乳喂养时间长短和血管中层内层的厚度存在量效关系。但是,在Martin等[8]对1978—1983年时年龄在45~59岁的男子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增加54%的冠心病发病和73%的冠心病死亡风险。在控制了潜在的混淆因子包括儿童和成年期的社会阶层后,结果依旧。2.4肥胖近年来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母乳喂养对后期肥胖的影响。但是由于这些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学,因此结果有所差异。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母乳喂养的定义不同,有些研究只区分“从未”和“曾经”母乳喂养。而且对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分析也不一致,有些研究没有控制任何混杂因素,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混杂因素

  是母亲肥胖。在Arenz等[9]的系统综述中,包含了9个研究、69000多名参加者,结果显示:婴儿期曾母乳喂养的肥胖比值比是0.78,其中4个研究得出两者之间存在量效反应关系。Harder等[10]对17个符合标准的研究所做的荟萃分析,结果也显示母乳喂养和成年肥胖有显著的量效反应关系,母乳喂养1个月能降低4%的超重危险性。Owen等[11]对28个研究近300000样本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母乳喂养能降低肥胖危险性的比值比为0.87,但是他们同样发现该结果要比控制其他3个主要混杂因素,即父母亲肥胖、母亲吸烟和社会阶层后的研究所获的比值比(0.93)要小。2.5免疫相关疾病(哮喘、过敏、I型糖尿病、肠道炎性疾病、癌症)有关母乳喂养对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尚无定论。最近几个对过敏性皮炎可能存在预防作用的研究显示了各不相同的结果。来自丹麦的全国出生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总的来说,母乳喂养对预防过敏没有作用;但是根据家族史进行分层后显示,如果无过敏家族史、纯母乳喂养4个月以上,增加过敏风险(发生比值比为1.29);而有过敏家族史,家族中患过敏性疾病的成员越多,母乳喂养对该婴儿特异性皮炎的保护率越好;父母亲双方都有过敏性家族史,母乳喂养能降低特异性皮炎发生[12]。I型糖尿病是一个自动免疫性疾病,在有遗传特质的个体中因环境因素而诱发。母乳喂养被认为对胰腺β细胞受损有保护作用。2002年发表的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报道,母乳喂养能降低41%的I型糖尿病的风险[13]。但是其机制至今未明。腹腔病(Celiacdisease)被认为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个对6个病例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母乳喂养对其有预防作用,并呈现量效反应关系[14]。该研究进一步显示,在麸质添加时期,与非母乳喂养相比,母乳喂养对腹腔病有预防作用。母乳具有免疫调节的特质同样被认为对炎性肠病有预防作用。在2004年发表的一项对17个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纯母乳喂养能降低患Crohn病和溃疡性结

  肠炎的风险[15]。3结论大量研究发现母乳喂养不仅在母乳喂养期间有很多益处,而且还有远期的健康促进作用。母乳喂养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认知发育的促进作用。同样,母乳喂养可能对一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如I型糖尿病、肠绞痛和炎性疾病有预防作用;母乳喂养似乎与较低血压和较低血清胆固醇有关;母乳喂养对肥胖具有轻微但持续的预防作用。总之,母乳喂养对远期健康具有潜在的益处就个体水平来看并不显著,但从群体水平来看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献】

  [1]MartinRM,SmithGD,MangtaniP,etal.Associationbetweenbreastfeedingandgrowth:theBoyd-Orrcohortstudy[J].ArchDisChildFetalNeonatalEd,2002,87(3):F193-F201.[2]MartinRM,RollyJM,SmithGD,etal.Couldassociationbetweenbreastfeedingandinsulin-likegrowthfactorsunderlieassociationsofbreastfeedingwithadultchronicdisease?TheAvonLongitudinalStudyofParentsandChildren[J].ClinEndocrinol(Oxf),2005,62(6):728-737.[3]AndersonJW,JohnstoneBM,RemleyDT.Breast-feedingandcognitivedevelopment:ameta-analysis[J].AmJClinNutr,1999,70(4):525-535.[4]DanielsMC,AdairLS,PopkinBM,etal.Breast-feedinginfluencescognitivedevelopmentinFilipinochildren[J].JNutr2005,135(11):2589-2595.[5]SinghalA,ColeTJ,FewtrellM,etal.Breastmilkfeedingandlipoproteinprofileinadolescentsbornpreterm:follow-upofaprospectiverandomisedstudy[J].Lancet,2004,363(9421):1571-1578.[6]MartinRM,EbrahimS,GriffinM,etal.Breastfeedingandatherosclerosisi:intimamediathicknessandplaquesat65-yearsfollow-upoftheBoydOrrcohort[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5,25(7):1482-1488.[7]MartinRM,DaveySmithG,MangtaniP,etal.Breastfeedingandcardiovascularmortality:theBoydOrrcohortandasystematicreviewwithmeta-analysis[J].EurHeart

  J,2004,25(9):778-786.[8]MartinRM,Ben-ShlomoY,GunellD,etal.Breastfeedingandcardiovasculardiseaseriskfactors,incidence,andmortality:theCaerphilystudy[J].JEpidemiolCommunityHealth,2005,59(2):121-129.[9]ArenzS,RuckerlR,KoletzkoB,etal.Breast-feedingandchildhoodobesity-asystematicreview[J].IntJObesRelatMetabDisord,2004,28(10):1247-1256.[10]HarderT,BergmannR,KallischniggG,etal.Durationofbreastfeedingandriskofoverweight:ameta-analysis[J].AmJEpidemiol,2005,162(5):397-403.[11]OwenCG,MartinRM,WhincupPH,etal.Effectofinfantfeedingontheriskofobesityacrossthelifecourse:aquantitativereviewofpublishedevidence[J].Pediatrics,2005,115(5):1367-1377.[12]BennCS,WolfahrtJ,AabyP,etal.Breastfeedingandriskofatopicdermatitis,byparentalhistoryofallergy,duringthefirst18monthsoflife[J].AmJEpidemiol,2004,160(3):217-223.[13]EURODIABSubstudy2StudyGroupetal.Rapidearlygrowthisassociatedwithincreasedriskofchildhoodtype1diabetesinvariousEuropeanpopulations[J].DiabetesCare,2002,25(10):1755-1760.[14]AkobengAK,RamananAV,BuchanI,etal.Effectofbreastfeedingonriskofcoeliacdiseas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observationalstudies[J].ArchDisChild,2006,91(1):39-43.[15]KlementE,CohenRV,BoxmanJ,etal.Breastfeedingandriskofinflammatoryboweldisease:asystematicreviewwithmetaanalysis[J].AmJClinNutr,2004,80(5):1342-1352.

篇十八: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P>  喂养期间注意观察患儿喂养耐受情况如出现呕吐腹胀胃残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2或24小时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胃残余被胆汁污染或有咖啡色絮状物大便稀薄有黏液大便潜血阳性时应暂停喂养加强观察同时及时与医生沟通

  浅论早产儿(NEC)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

  摘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消化系统急重症,好发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起病初期,如果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密切注意临床表现,并施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和合理护理措施,是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降低手术机率,提高治愈率。本文主要探讨早产儿(NEC)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

  【关键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24-0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能确定,但它主要与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不适当的喂养、感染及肠壁缺氧缺血等造成;新生儿窒息、红细胞增多症、高渗乳汁致肠粘膜缺血性损伤;感染败血症或肠道感染,导致肠道损伤;肠道营养乳汁配方的渗透压过高或者长期腹泻,刺激损伤肠粘膜。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N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对于无手术指征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产患儿,通过施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1临床表现早产儿NEC的临床表现轻重差异很大,症状早出现者可在出生后两周时出现,有部分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延迟至3个月发病。首先出现的症状一般是腹胀和胃潴留,腹胀一般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最后全腹膨胀,肠鸣音减弱。以后可出现呕吐、便血,症状在喂养后可进一步发展,25%患儿明显血便,血便可为黑便或鲜血。该病起病隐匿,可能在肠损害前怀疑败血症,患儿一般情况变差,可出现精神萎靡,拒食,呼吸暂停,心率下降部分患儿有出血倾向,皮肤可见出血点或瘀斑。病情发展可以很快,在72h内可形成严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甚至菌血症、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甚至死亡。

  2临床观察2.1一般病情观察观察患儿精神、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翻,注意是否有烦躁不安、心率减慢、呼吸暂停等现象。出现腹泻的患儿,观察其是否有皮肤弹性差、双眼窝凹陷、尿量改变及脱水现象,如发现腹壁红肿大量便血,疑为病情恶化趋势,应立即报告医生,为患儿的抢救或手术治疗赢取时间。2.2大便性状的观察密切观察患儿大便颜色、性状、量、次数及粘稠度等。患儿出生后大多有正常胎粪排出,2-7d后出现腹泻,排粘液便或鲜血样便,此时粪便主要是肠粘膜和粘膜下层水肿渗出及血性渗出,应立即送检,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2.3呕吐物的观察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是否为白色粘液,或为黄绿色、鲜红色及咖啡样色;观察呕吐物量的多少,及时送检标本,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以便给予相应的处置。2.4腹胀的观察护士每天定时测量患儿的腹围,并详细记录,以便观察腹胀是否得到改善。确定患儿是腹部略胀,还是腹胀如鼓,腹壁是否见到红斑及板结。此时,减轻腹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胃肠减压。胃肠减压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5-7h左右。3临床治疗(1)如果出现腹胀呕吐,同时精神状态变差的患儿,应立即按重症处理。(2)禁食:可疑患儿先禁食观察,确诊患儿严格禁食,重症禁食7-10d,

  待腹胀呕吐消失,大便隐血实验阴性后,开始恢复喂养,最好少量5%GS或温开水开始,如能耐受,再少量母乳喂养,同时严密观察有无腹胀、呕吐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禁食。(3)感染也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4)严重感染的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效果。(5)患儿常常出现休克状态,应注意血容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4临床护理4.1喂养严格按医嘱喂养特别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要特别注意喂配方奶的渗透压,同时严格观察患儿有无喂养不耐受的表现。4.2胃肠减压的护理患儿一经确诊应立即给予胃肠减压,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所以要确保胃肠减压的通畅。首先根据患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胃管,足月儿为保证更好的引流效果可采用8号吸痰管当胃管。早产儿提倡经口插胃管,以免影响患儿的呼吸功能。确定胃管已在胃内后,用胶布固定好,用注射器先回抽胃液,观察胃液的颜色和性质,再接上胃肠减压器,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护士每班测量胃肠减压引出的胃液量,并详细记录。4.3全静脉营养护理禁食的时间视患儿情况而定,一般禁食8-12d,轻症禁食5-6d。患儿禁食期间,完全依赖全静脉营养,每天应根据补液总量合理安排补液,并保证抗生素的正常滴入,输液中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药物是否外渗,并及时处理防止静脉炎的发生。4.4体位由于患儿常出现呕吐症状帮应采取侧卧位或者半卧位,以防止呕吐物引起的窒息,又可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4.5口腔护理治疗期间由于禁食、禁水,造成患儿口唇干裂,应每班行口腔护理,防止细菌滋生。4.6包扎尿片正确包扎尿片松紧适宜,以免腹压增高而引起不适感。4.7饮食护理患儿由于长时间禁食水,胃肠功能调节欠佳。因此,在静脉营养供给的基础上,恢复饮食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一般先试喂温开水或鼻饲5%葡萄糖水1-2mL,每Q2h次,连续试喂2-3次后,患儿如无腹胀和呕吐,即可喂养乳汁,从少到多,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多数早产儿不能耐受经口喂养而需鼻伺,鼻伺前先确定胃管在胃内,调整好奶液温度,将奶液置于针筒内,利用重力作用进入胃内,避免用力推注导致胃粘膜的损伤。喂养期间,注意观察患儿喂养耐受情况,如出现呕吐、腹胀、胃残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2或24小时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胃残余被胆汁污染或有咖啡色絮状物,大便稀薄有黏液,大便潜血阳性时,应暂停喂养,加强观察,同时,及时与医生沟通。4.8促进排便在患儿无肠鸣音时禁止开塞露塞肛,可采用肛门指检促进患儿排便。因无肠鸣音时用开塞露可能导致腹胀更加重。5小结早产儿NEC病情变化快、且容易发生并发症。在早产儿(NEC)保守治疗期间,护士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责任心,进行细致严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因患儿禁食时间较长,可能会哭闹不安,因此,护士要给予患儿更多关怀和抚慰,勤换尿片,让患儿有舒适感,必要时可使用安慰奶嘴几分钟,以缓解患儿紧张情绪。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辅助早产儿(NEC)的早期治疗,加快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参考文献[1]张英,荣德明,谢功群,周开屏.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1例的护理[J].北方药,2014,01:193-194.[2]吴翔,李柳婵,郑丰强.谷氨酰胺与无乳糖配方奶喂

  养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32-33.[3]黄志宇.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6:1352-1353.

篇十九: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P>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母乳喂养的策略

  吴丽丽;郑月英;詹小灵;滕灵晶;林颖【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17)031【总页数】3页(P183-185)【关键词】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作者】吴丽丽;郑月英;詹小灵;滕灵晶;林颖【作者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

  与正常分娩的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多器官尚未发育完全,生理功能差异较大,即使抢救成功,依然有较高发生感染、脑白质软化、低体温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并发症都会对早产儿日后的健康、发育有严重影响[1-3]。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早产儿应首选母乳喂养,母乳作为母体分娩后自动产生的营养物质,是早产儿最佳的食物,母乳营养、健康,在免疫、营养和生理方面都对早产儿更为有利,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4-6]。但我国早产儿母乳喂养率并不乐观,基于此,本文分析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探讨提高母乳喂养的有效策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NICU监护治疗的8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无死亡且最终治愈出院。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在NICU监护治疗,胎龄低于37周;(2)患儿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或出生后12h内入院;(3)住院时间为2周及以上;(4)无先天性遗传疾病、严重代谢病、消化道畸形等;(5)均无转院、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经历;(6)早产儿母亲均有母乳喂养能力,无不能实施母乳喂养的疾病。其中40例早产儿为初始自愿母乳喂养,为对照组,40例早产儿初始非母乳喂养,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胎龄(37.26±2.25)周,出生时平均体重(3256.26±586.41)g;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胎龄(37.33±2.35)周,出生时平均体重(3248.86±587.38)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查阅最新的科研文献,咨询专家,由医院自行设计“NICU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以下4个维度:(1)早产儿因素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早产儿性别、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胎龄、出生体重等。(2)早产儿母亲因素分析。包括年龄、个人健康、居住地、收入、文化程度、孕前准备、孕前心理状况、喂养计划、喂养知识掌握状况、母乳科学性重要性认知状况、母乳喂养态度、母乳喂养信心等等。(3)早产儿家庭支持因素分析。对重要家庭成员,包括早产儿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主要内容为母乳喂养支持态度,是否迷信等。(4)心理因素分析。参考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状态焦虑量表(S-AI),分析早产儿母亲的心理状况。1.2.2NICU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1)组建NICU母乳喂养专业管理团队。查阅文献资料,并分析上述母乳喂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医生、护士、家属、同伴等组成母乳喂养专业管理团队,针对性制定母乳喂养管理计划[7]。医生掌握患儿的疾

  病状况,及时向家属解答问题,告知患儿治疗进展;护士了解母亲的身体状况、乳头状况、母乳状况,指导母乳收集、储存和运送;建立手机微信群,家属及同伴陪伴早产儿母亲,给予其心理上、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2)母乳喂养宣教。针对母乳喂养科学性、重要性认知缺乏,对母乳喂养不重视的母亲及家属,要做好全面的健康宣教。NICU母乳喂养专业管理团队的全体成员首先接受母乳喂养知识的相关培训,掌握安全母乳喂养的方式方法,后对早产儿母亲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健康指导,改变迷信、守旧的思想,列出母乳的营养成分,告知母乳对早产儿的重要性,母乳对早产儿治疗和发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作用[8]。印制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全面普及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解决早产儿母亲及家属的顾虑,增加其母乳喂养的信心和欲望。(3)科学喂养管理。科学喂养,严格按照医院的标准流程执行操作,确保母乳喂养质量。每日定时收集母乳,确保吸奶器具、双手、乳房的清洁。在适宜温度下保存母乳,储藏容器需提前高温消毒,详细标注早产儿资料,定时加热喂养[8]。(4)心理支持。针对早产儿母亲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倾听其语言、解决其问题、唤起其母爱。创造温馨的环境,与家属沟通,鼓励父母尽早参与到早产儿的照护中来,如积极参与袋鼠式护理,并对家属进行新生儿基础护理指导,包括抚摸、抚触、怀抱、穿衣、换尿布等,并且学会观察早产儿的吞咽、呼吸、面色以及应激反应。通过个性化心理支持,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早产儿母亲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5)出院指导。早产儿出院时,对早产儿母亲及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将母乳喂养管理延伸至家庭生活中。告知早产儿家属科学的喂养方式、喂养时间、喂养量,母乳喂养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定时电话随访,了解早产儿的预后状况。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问卷调查表由早产儿母亲进行填写。统计问卷调查表中4个维度的得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该影响因素影响其母乳喂养的程度越明显。

  经过NICU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方法管理之后,统计研究组40例初始非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其母乳喂养的提升状况,计算母乳喂养提升率。本研究将母乳喂养定义为:早产儿出院时能够达到纯母乳喂养,统计为成功的母乳喂养。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试验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主要影响因素为母亲因素、家庭支持因素、心理因素,研究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分,(-s)]2.2研究组母乳喂养提升状况40例初始非母乳喂养的早产儿,经过NICU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方法实施,最终31例接受母乳喂养,最终母乳喂养率为77.5%。其中2例因双胎早产,住院时间9周,较长时间的母婴分离,所需哺乳奶量的增加和母亲泌乳量相对不足,最终为混合喂养;3例住家离病房远,长时间人力及经济耗损大,未能坚持母乳喂养;2例母亲在早产儿住院期间,服用特殊药物,不宜哺乳;2例家属依从性差,未能确保母乳是否受污染。3讨论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早产是世界范围内都被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出生的早产儿约为1500万,而中国的早产儿数量位居世界前三[9]。虽然现今医疗技术发达,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通过及时的抢救治疗,

  有效提升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与足月分娩的新生儿相比,在生理功能、生理发育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且早产儿抵抗力低,很容易感染并发症,轻则影响早产儿的治疗和发育,重则危急早产儿的生命[10]。研究从早产儿、早产儿母亲、家庭及心理四个方面的因素展开分析,发现早产儿母亲因素中,母亲的文化程度、未制定详细喂养计划、喂养知识缺乏、母乳科学性知识缺乏、不重视母乳喂养、无母乳喂养信心、害怕母乳影响胸部的美观度、乳头平或凹陷等为母乳喂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因素中,亲属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支持态度,老一辈亲属迷信都会影响母乳喂养[11];心理因素中,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对母乳喂养有影响。NICU早产儿出生短时间内就要接受重症监护,其生理功能、抵抗力较差,免疫力缺乏,监护和治疗过程中,喂养早产儿母乳,是营养全面支持,促进早产儿发育和恢复的关键要素,NICU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方法,针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从专业团队、心理干预、科学喂养、健康宣教等多个方面实施管理,有效提升了母乳喂养率[12]。然而,针对住院时间长、经济消耗大、依从性差的情况,是否应安排母乳喂养咨询师、医院提供可消毒重复利用的母乳运送物资、个体化加强母乳喂养重要性的宣教等,是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继续完善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母乳喂养对早产儿意义重大,分析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实施NICU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早产儿的治疗和发育。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陶亚琴,马兰,凌慧,等.NICU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4):4955-4958.[2]BriereCE,McgrathJ,CongX,etal.AnintegrativereviewoffactorsthatinfluencebreastfeedingdurationforprematureinfantsafterNICUhospitalization[J].JournalofObstetricGynecologic&NeonatalNursing,2014,43(3):272-281.[3]向希盈,李颖,李卓颖,等.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实施家长参与早产儿住院期间综合管理与常规护理平行对照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3):177-181.[4]WangY,BriereCE,XuW,etal.FactorsAffectingBreastfeedingOutcomesatSixMonthsinPretermInfants[J].JournalofHumanLactation,2019,35(1):80-89.[5]黄朝梅,黄倩怡,谭瑞贞,等.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系统化健康宣教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6):1-3.[6]MaastrupR,BoMH,KronborgH,etal.BreastfeedingProgressioninPretermInfantsIsInfluencedbyFactorsinInfants,MothersandClinicalPractice:TheResultsofaNationalCohortStudywithHighBreastfeedingInitiationRates[J].PlosOne,2014,9(9):e108208.[7]华玲玲,周敏,薛艳,等.母乳喂养家庭病房的建立及其在NICU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0):1163-1167.[8]DenoualH,DargentasM,RoudautS,etal.Father’sroleinsupportingbreastfeedingofpreterminfantsinthe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aqualitativestudy[J].BmjOpen,2016,6(6):e010470.[9]阳丽平,晏玲,杨莉,等.母婴分离下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4):31-33.[10]HannanKE,JuhlAL,HwangSS.ImpactofNICUadmissiononColorado-bornlatepreterminfants:breastfeedinginitiation,continuationandin-hospitalbreastfeedingpractices[J].JournalofPerinatology:OfficialJournaloftheCaliforniaPerinatalAssociation,2018,38(5)557-566.[11]曾靓妮,陈涛蓉,孙雪诗.NICU母婴分离患儿未行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29):3731-3734.[12]NielavilénH,MelenderHL,AxelinA,etal.PredictorsofBreastfeedingInitiationandFrequencyforPretermInfantsintheNICU[J].JournalofObstetricGynecologic&NeonatalNursingJognn,2016,45(3):346-358.

推荐访问:母乳喂养对降低早产儿nec的研究意义 早产儿 母乳喂养 降低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