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23-08-26 18:00:07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概述

  《大学语文》自开设以来,一直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在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大学语文的人文素养提升、母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宏观上承担着记录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延续民族血脉、凝聚民族力量等重大使命;微观上是民族内部个体融入社会群体、参与社会分工、从事社会工作的必须工具。而对于天津科技大学来讲,它更是理工科学生在具备硬知识的情况下,夯实软实力的必须课程。

  在夯实理工科学生软实力、体会汉语言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塑造新世纪人才的目标下,上接中国古代“文”的传统,下接新媒体新平台配合下的任务型学习——将课本剧表演、诗文朗诵、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索当中,理解、品读,感受汉语、感受母语文章的魅力,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通过不断的表达输出,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

  《大学语文》绝不是传统语文课程的高教版,它一定是新思路、新方法、新平台融合后的将知识、能力、德育作为三位一体目标的全面教学升级,课程思政正是这样目标追寻中,自然地融入课堂。

  首先是作家作品的选择。一个学期的作品讲授中不乏名家名作。这其中有“人民艺术家”王蒙,跟随王蒙,我们看到了新中国的成长、发展与建设;有著名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在他的笔下,我们重温“西南联大精神”;有现代诗派“诗坛领袖”戴望舒,在他的写作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作家从困惑于“小我”到书写“大我”的成长。更不要说跟随苏轼在江边吟诵《临江仙》,揭开《蝶恋1花》的迷雾,品读王国维人间词中第一篇……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是对教学专题的设计,在单元教学《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我们以“思维·语言·文学”启发学生思考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尤其启发学生警惕语言的“陷阱”,警惕语言暴力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在单元教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我们以幽默表达为主题,一步一步向学生展示:所谓“幽默”其实是痛苦和泪水中长出的花朵,它是思考和追问的智慧;在单元教学《金岳霖先生》中,我们带领学生重温“西南联大”精神。

  再次是对能力培养的重视。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为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线下教学部分,我们插入了学生课本剧表演环节。开课初,老师将每个班学生分为两个剧团,通过抽签决定剧团表演的剧目。学生需要完成人员分工安排、剧本编写、服装道具化妆准备、演员排列表演、拍摄及剪辑。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次线下课共有10分钟时间供学生使用。故安排表演同一剧目的剧团发布各自的预告片,全班同学投票选择愿意观看的剧组表演。现场表演过程中,剧团通过课本剧的现场展演表达自己的剧团对作者作品的理解,而全班同学则通过观看剧目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对作者文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其实是学生对作家作品多层次的深入探索。

  三、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

  在院领导指导及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讨中,本课程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同学们这样评价:“我觉得上大学语文最大的收获不限于课程本身,而在于它对于学生的影响。……它对我的影响不是剧烈的、突变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温和的。让我们生活更温和、从容,少一点儿浮躁,在每天为分数和考研保研焦虑的间歇2寻得了一丝安宁,时间还有,路还在,慢慢来,不急。语文真的对生活、对性格修养重要极了,这是开设这门课后最大的收获。”“我想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从文章、诗词中体会人情冷暖和他们的生活态度。我很喜欢大学语文这门课,虽然课时十分有限,但它给予我们的是永远的精神财富及思考能力,当然也有作者们给予我的人生启发,愿我们如鲁迅般敢于发声,如沈从文般对美好的执著向往,如苏轼般即使大起大落,也能潇洒面对生活。”“在听了课上的详解后,也看到了情感表达的不同方式,……希望以后改变自己,正视自己的生命里出现的东西,也记住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热爱的模样。”

篇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理念和构建大学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课程思政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并进行教学顶层设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高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在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融入教学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目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重点教育,忽略了学生的思政教育,因此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大学语文课程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教育,还能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理念教学,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缺乏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将长期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上,没有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到一起,存在教师对思政教学传授减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降低,从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在各门学科中充分利用起来。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对教师教学进行充分改革,不仅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较大的变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引导,学校需要做出全方位改革,在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结合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培养出综合素质型人才。在语文课程中需要慢慢渗透思政教育,这样能够让学生慢慢理解思政教育内容,需要思政教学的教师耐心专心的做好教学引导,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讲解思政教学内容,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形式进行思政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度,打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并将思政教学时刻与专业知识相联系,全面培养素质教育型人才,充分实现全方位育人。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1确定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树立教育理念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知识,理解文学历史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和读写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质修养。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明确思政目标,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学生人文精神理念,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改变传统教育方式。语文课程教学前设置思政教学课堂,并要求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思政教学,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教学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到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课堂思政教育目标,有助于学生接受语文课程融入思政教学内容。

  2.2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一字堂”“大水漫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要求教师合理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忙起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首先,要寓教于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一些游戏、表演环节,例如在讲解《论语·侍坐章》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分角色白话表演作品,尽一切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秀的影视经典、电视综艺节目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观看《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这类电视节目,激发起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利用影视剧创设情境学习文言文。其次,教师要多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赛、话剧表演、诗歌朗诵会、读书交流会,甚至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如参观博物馆、游玩名胜古迹等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感悟文

  学作品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再次,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学习内容不要仅局限于课本,也可以来自于网络音、视频素材或生活中的案例,通过主题讨论、小组交流和实践活动来学习。教师不仅要以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还要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学习工学经历,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自身参与、体验、分享等方式自觉接受思政教育。

  2.3结合实际,落实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重要性逐渐降低。大多数高校并不把语文作为重要学科,而只是简单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重视降低,对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更不感兴趣。如果长期下去,思政教育慢慢就会淡化。因此,在落实思政教学理念时,需要及时更改语文教学方案,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协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素材,提高学生对思政教学的重视度。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到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提高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结语

  总之,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深入探讨,可以有效发掘和渗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大学语文专业课程讲授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既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岳娟.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汉字文化,2021(18):45-46.

篇三: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典型案例——依托传统文化比赛,融汇多方课程思政

  摘要:传统文化是目前课程思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课堂教学之外,通过中华经典诵吟比赛的形式,依托传统文化,融汇课程思政。由课堂出发,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自学和相互交流,进而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回馈课堂,形成良性循环,并进一步培养长期的阅读和朗诵习惯。

  关键词:经典诵吟比赛反馈课堂人文素养阅读习惯

  一、实施背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大多侧重学生的技能和技术方面,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多数学生自身也存在重技术实践而轻文化情怀的问题。依据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为了贯彻和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宗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响应国家关于课程思政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课程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二、主要做法

  面对职业院校学生重视技能学习,忽视人文学习这一现状。考虑到学生对于单一书面知识的兴趣较低,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语文教研室经过教研讨论,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决定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融入课程思政,进而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进行更多的实践与探索。

  (一)模式提炼

  (二)具体做法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省教育厅举办了省中华经典诵吟大赛。基础教学部和语文教研室以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以“诵读古今经典,展示齐鲁风韵,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吟比赛。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通过朗诵和吟诵传统经典诗文、红色经典诗文,充分发掘中华优秀文化价值内涵,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全校师生亲近中华经典,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为奋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具体流程和做法如下:

  1、课堂学习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经典诗文、红色经典文学,与学生一起体味文学之美,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融汇课程思政,培养爱国情操和人文情怀。在课堂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到学习与朗诵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传统经典诗文和红色经典文学的兴趣。课下,学生们也培养了一定的文学朗诵习惯,经常与老师们探讨学习感悟和朗诵心得。

  2、课堂初选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课堂学习后,语文教师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对想要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指导和初选,学生们积极发言,互相分享所看所学的优秀诗文和学习感悟,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在之后的比赛报名中,学生们摩拳擦掌,踊跃参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3、校内决赛

  经过校内广发发动和语文课堂上的充分学习,于2021年4月27日,全校举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经典诵吟大赛。大赛由基础教学部、工会、团委学生处、宣传统战部共同主办,包括朗诵和吟诵两个类别、教职工和学生两个组别。比赛篇目、形式多样,有《中国脊梁》等贴合当下实际的抗疫颂歌,也有《人民万岁》《党旗颂》《可爱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唤起爱国情怀的红色经典,还有《诗意中国》《我的南方和北方》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经典美文,以及《采薇》《阳关三叠》《声声慢》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古诗词经典。

  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们声情并茂、激情澎湃,带领观赛者回忆和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艰辛岁月和光辉历程,抒发了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为广大师生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

  4、省赛

  通过比赛,选拔出4组优秀师生代表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参加省赛,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基础教学部领导和语文教研室的老师们帮助省赛选手们进行了多次排练,进一步完善了朗(吟)诵技巧和情感。最终教师组代表侯文鹏老师(指导教师:安芬和赵长英)凭借《人民万岁》获得二等奖,学生组代表赵雨彤、梁力元、李小龙、颜薇薇同学(指导教师:郑宏宇、曲海娥)凭借《永生的和平鸽》获得二等奖。

  5、反馈课堂

  经过前期的课堂学习、课堂初选、校赛、省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在全校营造了良好的传统文化和红色经典学习氛围。在之后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出了对朗诵和经典文学的兴趣,部分同学培养了读书和朗诵的习惯。在教师层面上,许多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参与了比赛,在之后的专业课程和学生工作方面,也开始融汇了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内涵,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三、成果成效

  经过此次依托传统文化和红色经典的比赛,贯彻了党中央关于育人的理念要求,对于在在课堂与课外如何同时实施课程思政,也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就学生层面来说,培养了读书、朗诵与交流的习惯,同学的获奖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就教师层面来说,语文教师们将会进一步完善课堂中的课程思政内容,专业教师与学生工作教师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和红色经典进行课程思政;就学校层面来说,参赛选手在省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今后的比赛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人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通过这次比赛,学生良好阅读和思考习惯的养成、学校人文学习氛围的营造,是更为重要的。

  四、经验总结

  通过这次比赛,课程思政不是单一的课堂方式,在学生日常和学习生活中,事事皆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也不仅仅是语文和思政课堂的内容,在所有课程中,也都能融入课程思政。在今后的各类比赛中,从基本的课堂出发,动员学生的积极性,比赛中体会到乐趣,最后能够成功反馈课堂,将课程思政的理念一以贯之。但是,乐趣容易培养,但习惯难以养成,对于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是否能维持阅读和朗诵经典的好习惯,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五、推广应用

  朗诵类的比赛举办是没有太多难点的,难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形成较为深远的影响,而不是成为一次性的比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做常见的就是课堂教学,因此,通过比赛,由课堂出发,最后回馈课堂,成为一个良性且长远的循环,这是比赛中值得推广的地方。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也有利于提高双方的积极性,师生一体,寓教于乐,共同学习。

篇四: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是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到语文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的教学实践。

  一、开展“读思政”主题活动

  通过开展“读思政”主题活动,使学生从语文课本中获取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

  二、进行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文的过程中获取社会思想和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三、提升学生思政能力

  通过开展讨论活动、报告活动、演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表达思想政治观点。

篇五: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炉中煤教案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1、掌握“辜、殷、卤、栋”等生字。

  2、了解新诗的一般特点,掌握朗读诗歌的有关知识,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通过比喻抒发强烈感情的写法,分析语言凝练的特点,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4、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报国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富有表现力的朗诵。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

  学生习作练习纸

  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词语。2、试背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明确诗歌语言的特点。

  学生谈教师板书(形象、生动、精练、富有节奏、饱含强烈情感)

  《炉中煤》就是诗人郭沫若抒发心中炽热的.爱国报国激情的一首好诗。

  二、学生结合注释介绍诗集女神和作者郭沫若。(板书:祖国

  自己

  比作

  女郎

  炉中煤)

  三、好诗要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强烈的感情一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学生为大家范读;学生评价并说说诗歌朗读的技巧;

  四、结合课后练习二,明确重音和节奏并谈如何读节奏和重音

  学生试标三、四节节奏及重音。

  五、放录音,学生欣赏

  学生齐读

  六、朗诵

  在背诵及掌握节奏和重音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表情、动作)学生准备,上台表演,师生评价。

  七、理解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我们常常把祖国比作母亲,作者为什么把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

  2、诗人为何把自己比作“炉中煤”?

  (启发:年轻的女郎的特点

  结合背景)

  师生讨论后明确:“年轻的女郎”美丽、朝气蓬勃、富有青春的魅力叫人想念。比喻既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又道出对祖国深深眷念的原因。

  炉中煤”炽热、强烈,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思念情绪。

  3、要求学生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谈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重点:不要辜负

  黑奴

  活埋在地底多年

  不要辜负:祈求、恳求理解

  黑奴:愿做祖国忠实的奴仆

  活埋在地底多年:报国之志已久

  人称上的安排:第二人称,直接、亲切,面对面赞美、倾诉,更感人。

  突出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精练、富有节奏、饱含强烈情感的特点

  八、仿写练习

  《心中的秀实》两节即可

  九、课后作业:作业本练习

推荐访问: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 思政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