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调查报告3篇

时间:2022-12-10 15: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优化营商环境调查报告3篇优化营商环境调查报告 XX区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化营商环境调查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优化营商环境调查报告3篇

篇一:优化营商环境调查报告

区推进优化营商环境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9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先后 5次提到“营商环境”,15 次提及民营企业相关内容,提出简政、减税、降费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凸显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XX 市 XX 区非公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优化 XX 市 XX 区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XX 市 XX 区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 11 月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XX 区各职能部门多向“发力”,多措并举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积极营造“亲商”“爱商”“清商”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领导高度重视营商环境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注重在整体谋划、政策引导、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为更好地对接市政府“9+N”政策,2018 年专门成立以书记和区长为组长、四套班子领导共同参与、分管副区长和职能部门共同组建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領导小组和营商环境迎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区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同时区人大主任会专项听取 XX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XX 年 7 月,XX 区委区政府邀请 XX 余位专家学者、商界精英、行业领袖、重点企业负责人为 XX 营商环境的优化献计献策,对企业反馈的营商环境意见和建议现场办公,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推动大会精神落实,在全区已形成了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多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构建了“1+5+N”产业政策体系,制定了支持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空间利用、人才保障等政策体系,出台了《XX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二是从 XX 年开始,区政府每年划拨 1 亿元专项资金,用以支持非公企业转型升级;三是打造企业服务品牌,推出“紫金服务”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四全”服务模式,健全重点企业“服务包”,紧密结合企业发展中最迫切最紧急的问题,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定制化解决个性问题,展现服务 XX 企业的态度、力度、深度和温度。

 (三)搭建政企良性沟通平台

 一是整合党建、政务、商协会等资源,开展“区长早餐会”、政企“议事厅”“企业专题座谈会”等活动,畅通企业与区领导联系的渠道;二是建立企业服务管家制度,构建“1+7+17”联系企业服务工作网,设置了“区域管家”工作体系,区街联动,确保企业反映情况有渠道,制定服务会员企业等 11 大类 35 项工作任务,确定政商“亲清”工程等 10 项重点工程;三是区工商联充分发挥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企交流的平台,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工商联窗口,直接为会员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四是设立“专窗专线专区”,建立政务服务咨询专线,设立政策问题解答专员,给企业提供及时、优质、便捷的服务。

 (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显著

 XX 区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升级,水电气热服务窗口进驻服务大厅,创新开展全市首个“7×24”不间断自助智能服务,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行政审批效率提速,在全市率先实现开办新企业只进政务大厅一扇门只花 1 天时间。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咨询比例达 100%,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 100%。在“一次”方面,试点 31 个事项全区通办,实现 43 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大力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 90%以上内资企业新设“一次不用跑”。XX 年 XX 市营商环境市级评价中,XX 区综合排名位于第二名;在回收的185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在“您对 XX 区企业营商环境现状的总体评价”,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累计票数为 152 份,占总票数的比例为 82%。从整体上看,民营企业对 XX 区总体营商环境满意率较高。

 (五)确立营商环境三大标杆工程

 XX 年初,《XX 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制定出台,提出了“一年聚力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的总目标:到 XX 年底,XX 区的智慧政务、综合窗口、企业服务“三大标杆”建设工程要走在全市前列,营商环境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在政务环境、投资环境、要素环境和市场环境 4 个维度共 178 项工作任务方面不

 断创新突破,特别是“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着力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等方面的创新成为重要加分项。到XX 年底,100%的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键咨询”“一网通办”“一窗办理”“一次办好”,重点企业问题解决率超过 90%,打造“效率 XX”“开放 XX”“活力 XX”“诚信 XX”。

 二、XX 市 XX 区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 XX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XX年 7 月,XX 区四套班子也召开了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了“1+5+N”产业政策体系,建立了“1+4+3+17”服务管家制度,发布了“紫金服务”品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照中央最新精神和企业新期待,营商环境依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XX 区商会和部分民营企业,收集到普遍性、代表性问题,结合问卷统计情况,梳理出 XX 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短板和瓶颈。

 (一)政务服务效能仍有待提高

 一是少数工作人员积极作为不到位。少数工作人员对服务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满意率。主要体现在对“限时办结”和“并联审批”主动性不强,配合不积极;政企关系“清”而不“亲”,政企联系不够密切,联系服务

 企业的形式不够丰富,了解企业情况和需求不够深入,有的工作人员对企业历史遗留的疑难问题推脱绕,调研不深入,或简单照搬当前政策,有懒政的心理。

 二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仍较高。经过几轮改革,以前民营企业遇到的办事手续繁琐、需要重复提交多项书面材料、排队等候时间长、来回跑多趟等现象大有改观,但仍有民营企业反映审批事项过于复杂。同时,政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方面还有欠缺,“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民营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还有降低的空间。

 三是主动服务的意识还需增强。调研中反映,政府对民营企业监督得多,管理得多,给予帮助得少,有时候政府提供给企业的帮助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不完全匹配,企业的获得感不强;目前为民营企业送出服务包 47 份,但区内非公企业有 5 万多家,主动服务的覆盖比例相对较小;个别职能部门靠前服务、主动服务、主动沟通、切实考虑企业切身利益的意识还不太强,一些应该减免的税收和审批项目或者优惠政策,存在没有在第一时间落实到位的情况。

 (二)政府落实简政放权不到位

 一是民企参与区内重点工程机会较少。民营企业明确表示希望得到政府的公平对待和平等保护。例如在面临疏整促、腾退空间再利用、对口地区帮扶等区内重点工程,一些民营企业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其中,但参与机会并不多。个别民营企业曾遭遇到被不公平对待的“歧视”后,对再参与政府招投标、政府采购的意愿下降,甚至在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倾向于选择主动放弃参与,以避免无效的企业成本投入。

 二是人才引进准入领域仍遭遇管制。在人才引进方面,非公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高端管理人才难,留住这些优秀人才更难,人才居住、人才落户难上加难。尽管政策上规定了民营企业可以进入法律未禁止的领域,但许多领域投资准入仍实行严格的“牌照管制”,比如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仍保留了一定的行政审批和行政管制,表面上放权实际仍保留变相审批权,或者对民企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等。

 (三)执法监管法治化水平还需改进

 一是执法监管方式方法不规范。尽管早在 2015 年就提出“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但是到目前為止,由于执法力量不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行政执法过程中尚没有完全遵循“双随机、一公开”。个别部门执法仍停留在以往运动式监管的模式,如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就会对所

 有同类型企业进行大检查,平时则疏于事中监管。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的现象没有根除,甚至还存在不同部门的执法监管结论互相矛盾的情况,不仅增加额外的承办费用,还导致企业疲于应付,不堪重负。

 二是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政府对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不够。政府对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和对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向他人输送利益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部分涉产权冤错案件需要有力纠正。企业在劳资关系、知识产权方面耗费了较大成本,但正当权益仍得不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企业依法维权较难。政府政策“翻烧饼”的现象在局部仍有体现,执行标准变化快,政策缺乏稳定性、连续性和不可预期性,导致企业没信心进行长期的生产经营规划。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表明,美国 2016 年“政策不稳定性”指标为 4.9,德国为5.2,新加坡为 1.2,中国是 8.8。数据显示,中国的“政策不稳定性”与主要国家相比而言,更不穩定。因近几年 XX 区核心区功能的调整,存在着民营企业的部分项目需要推倒重来,而造成企业利益受损,但企业依法维权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是执法自由裁量权有被滥用现象。执法不公开不公正不透明,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由裁量权与该企业跟政府之前交情深浅相关联的情况。一方面有的执法部门在市场监管

 时动辄顶格行政处罚,滥用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导致企业敢怒不敢言,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有的部门执法时采用“一刀切”简单化处理方式、盲目追求执法效果,对实际情况和历史遗留问题考虑不足,缺乏人性化处理。另一方面在行政处罚时,不能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有托人说情就能减少处罚的现象。

 四是对部分领域监管还不到位。一是政府对企业的信用监管不到位,没有形成失信惩戒格局和氛围。二是还存在职业打假人的敲诈渔利活动,需要政府市场监管部门的主动干预和规范引导。

 (四)惠企政策效果还需提升

 一是政策落地时效性不强。市区都相继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等惠企政策,但是在调研中,有的民营企业反映,政策从颁布下发到落地周期太久,政策滞后期太长,企业耗不起时间,对企业而言,为盼政策落地付出的时间成本太大。另外,调研中民营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不高不是个别现象,部分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较单一,企业了解政策的渠道不够广,也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预期效果。

 二是政策落地实效性稍弱。有的企业反映,许多惠企政策到了基层效力衰减,区属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落地的“最后

 一公里”上实效性较差,尤其是在执行层面,还存在照抄照搬“一刀切”、不及时、不到位、针对性不强等突出问题。例如,各项降税减费政策实际上对企业税费负担减免效果不佳,有的企业负担甚至不降反增,税负负担在个别民营企业中成为主要的障碍;有的企业反映政府部门制定和执行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政策时,缺乏有效的政企沟通,程序繁琐、申请困难,特别民企很难享受到一些补贴优惠,也影响了政策落地的实效。

 三是个别政策无法落地。虽一再强调放宽市场准入,但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空间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隐形壁垒和体制性障碍,某些行业市场准入门槛高。例如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中央要求银行把职工绩效考核与给民营企业的贷款相挂钩,但实际上商业银行仍然“嫌贫爱富”,政府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帮扶政策和监督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多渠道融资,支持融资政策无法落地。

 四是有些政策存在区别对待。调查问卷中关于“您所在企业曾遭受哪些歧视”的选项中,“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民营企业感受最大的歧视,这与调研中民营企业反映最迫切的诉求较一致。有资质准入时,特别是在政府采购、政府招投标,国企可以很容易获得(相较同等规模民企);金融机构歧视民企,国企可以找担保公司担保,而不需进行反担保,

 民营企业不行;银行在信用评级、授信、利率上歧视民营企业;国企有困难,可以要政策要支持,可以优先申请诸如科技项目、贷款贴息项目、开发扶持项目等,而民营企业则难以获得甚至对政策都无从知晓。

 三、关于 XX 市 XX 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几点建议 根据 XX 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首都核心区的功能定位,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新形势下,现就 XX 区区级层面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四化”措施。

 (一)政务服务品牌化

 一是切实推动惠企政策的宣传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宣传,在公布之前预先给予民企政策辅导,公布时同步开展宣传解读,公布之后预留一定时间,以便民营企业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企业普遍关注的复杂问题、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答疑释惑讲解,实现驻区民营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全覆盖”“政策全告知”。

 二是切实提供“一企一策”的帮助。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工作机制,加强对“服务包”的后续跟踪,确保服务举措落实落地。对于大中小企业分门别类调整政策关注点,大幅减少大水漫灌式的帮扶举措,大幅增加精准帮扶措施。

 围绕民营企业自建办公场所购地难、租用办公用房难、购车缺乏政策倾斜、停车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少、人才落户难、胡同脏乱等普遍性的问题,制订出台一套...

篇二:优化营商环境调查报告

x 县司法局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自查报告 (第一篇)

 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保障职能,不断提高优化营商环境的自觉性、主动性,全力营造法治营商环境。现就近年来落实《xx 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开展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落实监管事项动态管理。各行政执法主体部门均已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编制好本部门监管事项目录清单,明确监管部门、事项、对象、措施、设定依据、频率比例、流程、结果等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并通过 xx 省行政执法服务网向社会公开,同时对接上级监管标准,确保严格按照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产品标准严格监管。

 二、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按照省“互联网+监管”系统检查实施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开展全覆盖监管,做到每一项事项有计划、有实施、按时完成;严格落实清单之外无检查,杜绝线下运行,规避监管;要求各行政执法单位在清单公布 10 日内,将双随机行政执法检查计划(一个事项制定一个检查计划)录入至 xx 省“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进行备案审核。2021 年全年,我县共录入检查实施清单 376 条,实施双随机事项 160 条,录入检查人员 512 人,检查对象 14108 个,共制定检查计划 269 项,检查任务283 项,录入检查结果 1271 个,联合抽查 15 件。

 三、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于 2021 年 1 月、7 月和 11 月

  2 分别开展了一次全县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督查和行政执法案巻评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通报。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检查机制,行政执法主体按要求配备执法记录设备和法制审核人员,确保做到公示到位、记录到位、审核到位。创新执法方式,推行“非接触性”执法。充分利用沿街摄像头、行政执法记录仪等信息技术手段,固定违法事实证据,减少口头警告和强制措施带来的执法冲突,降低群众对执法工作及过程的抵触情绪,行政执法队伍形象明显提升。

 四、落实上级“自由裁量权 ” 制度。全县各行政执法主体部门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自由裁量基准开展执法工作,同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免罚清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出台本地区本单位的《轻微违法免罚清单》,明确法律依据和免罚条件,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

 。

 五、严格把关提高审查质量。为进一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县发改委和县司法局组织有关单位对我县不符合《条例》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在参与制定涉及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县司法局经合法性审查出具法律意见,严格要求起草部门履行法定程序,做好公示工作,主动向社会公众尤其是所涉领域市场主体及行业部门等公开征求意见,做好意见收集与反馈,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

 六、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效。县司法局始终秉持“以人为本,

  3 复议为民”的工作理念,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一方面严格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与工业园区管委会构建工作联系,扩大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渠道,对涉及市场主体的行政复议案件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立尽立”,2021 年收立涉及市场主体的行政复议案件 3 件;另一方面,大力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创新调解方式,县司法局开拓思路,与县人民检察院联动开启了“行政复议+检察监督”的模式推进行政争议调解工作,进一步提升行政复议调解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2021 年通过调解方式实质化解行政争议 1 起,为当事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十余万,为实现行政复议工作“案结事了,事了人和”的首要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七、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一是针对性开展专项排查。在重大节日、重点时段以及重要活动举办前,组织各类调解组织深入工业园区、工矿企业以及生产车间,围绕生产经营、劳动用工、合同纠纷、债务清理、疫情防控等方面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影响营商环境的风险隐患,按照性质和轻重缓急细化分类,统一建立工作台账和问题清单,切实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健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相互衔接,对于疑难复杂的涉企纠纷,及时协调法院、工商联、人社局等部门合力攻坚解决。同时,联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家和员工开展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公益活动,宣讲人民调解法律知识,从源头上堵塞涉企矛盾纠纷的漏洞。此外,我县在组建医疗、交通、信访 3 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

  4 组织的基础上,正深入推进成立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吸纳一批熟悉民营经济、了解法律法规的企业家、商会工作者、律师担任调解员,为及时排查化解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产生的矛盾纠纷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八 、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一是做优惠民利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积极整合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人民调解等职能,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就可解决法律需求,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将法律援助中心电话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电话,减少“12348 热线”呼叫转接环节,方便了群众寻求法律帮助。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汇聚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等功能,嵌入了“法律明白人”网校,提供了预约服务,群众在线提问,律师及时解答,不见面就可以满足其法律需求。二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加强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将涉农法律援助力度,将农民生产经营、土地纠纷、种植养殖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的补充范围。联合公证处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帮扶贫困重点人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法律援助,免费为其办理公证并在现场及时出证,对待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众,开展上门服务。减证便民解民忧,对于一些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未带有关证件的群众,利用 xx 省重点人群信息查询平台核查情况,符合条件即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减轻群众出证负担。三是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组织社会律师等法律工作者进工业园区宣讲企业经营活动常用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指导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提高依法经营和管

  5 理的水平。依托 xx 县司法局公众号网络平台,及时设立“疫情防控”专栏,该专栏涵盖“防控疫情法律知识”等内容,积极推送防控疫情法律法规,指导企业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企业依法依规做好防控措施。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劳动者提供线上法律解答,及时受理涉企法律纠纷。畅通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扩大法律援助事项,对因疫致贫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申请法律援助的,凭相关证明材料免于经济困难审查;畅通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办理渠道,对中小企业因疫申请法援、进行法律咨询,公证事项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解答、优先办理”,实现网络帮扶便捷高效。

  6 x 旗公安局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自查报告 (第二篇)

 近年来,xx 旗公安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落实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多措并举努力为全旗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有效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

 一、工作模式制度化,三长担责抓落实。一是局长任组长抓督办。由副旗长、公安局局长 xx 同志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各派出所所长、局直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对此项工作进行督办落实,并要求对辖区企业要户户走到,所有党委成员均明确包联企业,经常性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和困难。二是所长包园区查隐患。明确各派出所所长为辖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负责人,每周进行一次巡查,全面加强对企业集中区域、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大中型物流园区等周边治安整治工作,消除一批治安隐患,净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三是警务助理包企业搞服务。辖区规模以上企业均由阿睦尔警务助理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协调推动解决。排查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纠纷,帮助引导企业依法解决。

 二、审批流程简单化,特事特办定时限。一是优化审批程序快速办结。在公章刻纸方面,企业到刻章企业只需一个工作日内办结,为

  7 了方便新开办企业能够及时持《公章备案登记表》办理相关业务,我局要求刻章企业在公章刻制完毕后半个工作日内完善备案手续,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节假日不休为企业提供备案服务。及时向刻章企业下发通知,要求统一制作《新开办企业公章制作登记表》,对有刻章需求的新开办企业特事特办,不用排队,分别登记,优先办理。二是签字审批变为电话审批。在爆破作业审批方面,审批民警或局领导外出期间,企业代办人可以通过电话提出申请,后由公安机关严格查验材料后先行为其办理开证业务,确保了一次审批结束.同时降低开办企业费用方面,已取消印章刻制费用。三是每次申请变为按需申请。为了安全起见,有爆破需求的企业需要在每次爆破作业前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用多少申请多少。为了方便企业,缩短工期,我局创新工作模式,在强化安全监管的同时,组织爆破公司对企业所需炸材进行评估,一次性将所有炸材进行审批签证,然后由爆破公司把关分多次使用,确保了只跑一次腿,只找一次人。

 三、依法打击常态化,大力整治保稳定。以扫黑除恶和治安突出问题整治为契机,依法严厉打击涉企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特别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行霸业霸市霸等黑恶势力,以及恶意阻拦施工、寻衅滋事、强揽工程等影响重点工程建设的违法犯罪活动;经查韩某常年混迹在巴镇商业区,以收取保护费、借款等形式,以威胁恐吓等手段不断向商业网点敲诈、勒索钱财。广大商业网点经营者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韩某行走在犯罪边缘,虽然保护费、借款数额不大,构不成严重的威胁,但为经营业主们所深恶痛绝。经多方调查取证,一举

  8 侦破涉霸案件 x 起,抓获涉霸嫌疑人 x 名。严厉打击合同诈骗、非法经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等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和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收受贿赂等犯罪行为。推动简易案件和纠纷快速处理方面,我局已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专门设立行政案件快速办理办公场所,对简易案件进行快速处理。对简易纠纷我局己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专门设立速裁法庭,已和旗人民法院沟通完毕,共同对纠纷案件进行调解处理,对疑难复杂的案件,多部门协调办理。同时对企业提供的涉案线索坚持优先侦办、专班经营、一查到底,坚决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对准妨碍企业创新发展、坑害群众利益、危害生产安全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大宣传力度,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检查,防止发生此类案件,我局至今未受理此类案件。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重点企业发展的意识还不强。只要体现在内容、形式和方法比较单一,法制宣传不够,对企业安保、防范等方面的指导不够,特别是在不断探索和拓宽为企业服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不断拓宽联系范围和联系质量,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差距还很大。

 二是金融领域乱象横生,问题突出。近年来,金融系统由于内部管理不严,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职,甚至失职渎职,导致巨额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收回。该类案件涉及资产保全、评估、清算处理等方方面面,侦办难度大、办案周期长,对社会稳定构成重大隐患。

 三是经济格局不断变化,风险隐患突出。近年来,因资金链断裂

  9 出现相关问题,引发不安定因素,导致受损群体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及上访。特别是今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或资金链断裂,暴露出拖欠工程款、材料款等问题,引发欠薪潜逃、破产倒闭现象集中爆发。由于此类案事件涉及群体多、范围广,党委政府、群众、媒体高度关注,问题难以一时得到妥善解决。群众、业主、债主、民工维权行为与违法行为往往同时存在,矛盾积累反复性较大,甚至导致上访事件的发生,公安机关面临打击、维稳两难境地。

 四是协作机制不顺畅,预警防范不及时。一方面,公安机关与有关职能部门协作机制不畅,信息难共享。虽然建立了一些机制,但真正落实的不多,公安部门单打独斗现象仍十分突出;另一方面,联勤联防机制不畅。由于警力缺乏,基层社区民警、治安积极分子难以做到主动贴靠式服务,互动少、沟通少,发挥作用、功效不明显。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强大合力,还没有形成专防专治、联防联治理的大工作格局。从源头监管到打击处理的各个环节,各部门、各行业单位在思想认识在存在偏差。

 五是新型犯罪打击难度加大。网络空间治理、新型犯罪打击难度不断增大,违法犯罪更加智能化,尤其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且侦破难度较大;金融诈骗、金融投机等新的经济犯罪活动日趋严重,打击难度大,智能化破案手段有待加强。目前,部分民警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系统,对法律条文满足于字面上的一般理解,缺乏对立法精神及其蕴含的深刻涵义及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有的对法律修改、补充以及新的司法解释了解掌握不及时,尤其是对新型犯

  10 罪以及案件涉及的新情况新问题敏感性、洞察力不够,缺乏妥善处理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办法。

 。

 六是服务平台普及率不高。能够在政务服务平台上直接办理的业务不多。尤其是在全市印章刻制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与政务一网通对接方面,由于上级部门未与政务一网通对接,所...

篇三:优化营商环境调查报告

大常委会关于全区营商环境改善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助力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9 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深入全区相关部门、工业园区、相企业等,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听取部门、企业人员和部分区、乡镇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等方式,开展了针对营商环境改善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主要特点:

 (一)政府服务效率不断提升。XX 区聚焦政务服务效率不高、群众和企业办事难耗时多的问题,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

 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努力实现政务服务“更快、更优”。

 以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推进部门业务从分布串联模式向同步并联模式转变,于 2019 年 6 月开始启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在区本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企业开办”、“工程报建”、“用电报装”的综合窗口。通过推行“一窗受理”,减少了办事环节,提升了审批效率。

 (二)政策政务环境持续优化。XX 区先后出台了较为完善的优化营商环境配套文件及工作机制,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善政务环境。一是区政务服务中心入驻 29 个单位、服务各类事项 1096 项,基本实现“应进全进”和审批事项网上受理;二是“只需跑一次”比例为 87.23%,“一次不用跑”比例为 11.86%,六类依申请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提速率达 63.3%;三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对企业和群众办事实行“一口受理”、全程服务。截止目前,XX 区各部门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网办率均为 100%。

 (三)法治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区司法部门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主动作为,积极服务辖区企

 业发展。如区人民法院通过开展“法官进企业”活动,组织法官走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帮助防范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为加快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形成人人都是环境、处处都是环境、事事都是环境的良好局面。

 二、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区的营商环境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一)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高。虽然我区推行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但是并联审批还不尽完善,相关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网上办事率低,离年度网办率 50%相差较远,加之部分单位行政审批放权不到位,政务中心部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对审批事项把握不准,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

 (二)部门间协调合作有待加强。部门之间职责没有完全厘清,衔接不够顺畅,影响办事效率。有的指标成员单位之间协调

 合作不够,未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有的指标牵头单位没有发挥好牵头作用,没有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对重点、难点问题没有做到定期研究、共同商议、协调推进。比如,市场监管能力指标中,在 9 月 14 日 XX 市督查承接组织区绩效考评指标时,我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共涉及 25 个单位,目前只有一个单位达到100%(应急局),有 9 个为 0%(税务局、生态环境局、新闻出版局、卫健局、发改局、经贸局、教科局、统计局、民政局),进展非常缓慢。

 (三)惠企政策宣传有待深化。我区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不少企业反映,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三、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能力大提效。严格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努力实现政务服务“更快、更优”目标。要根据事项办理的关联度、办事类型等情况,

 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事项整合归并,并分别设立综合受理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数据共享,利用共享交换平台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享交换的数据资源减少企业和群众少交或免交申请材料、少填或免填申请信息。全面推进政务数据与实体经济、政府治理、全民服务等方面创新应用。

 (二)进一步强化平台建设。加大政务服务大厅的改造建设,解决公安、人社、医保、残联等部门业务因场地原因依然还在各自的办事大厅办理的状况,使进驻服务大厅事项的进驻率达100%;充实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和配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改进工作方法,设置 24 小时自助服务区,严格执行延时服务,对在当天已取号但未能在工作时间内办理的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利用下班时间开展延时服务,直至当事项受理完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线上线下办事的深度融合,明确专人负责对网上办事大厅涉及本单位政务服务事项的录入和实时更新工作;积极开展陪同服务,从办事咨询到资料受理一路陪伴群众办事,在陪同的过程中现场解决群众办事遇到的梗阻问题,资料受理后追踪事项的办理情况,增强群众办事获得感和对大厅窗口的认同度。

 (三)进一步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为载体,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和解读,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镇、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要持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宣传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营商环境、爱护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凝聚社会各界亲商、尊商、优商的正能量。

推荐访问:优化营商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优化 环境

版权所有:振驰文档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振驰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振驰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1002390号-1